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寰椎后弓变异患者寰椎椎弓根螺钉的置钉策略 被引量:5
1
作者 陈其昕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426-430,共5页
目的:探讨寰椎后弓变异患者寰椎椎弓根螺钉的置钉方法及其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11年1月寰椎后弓变异行寰椎椎弓根螺钉固定的28例患者,其中男11例,女17例;年龄6~75岁,平均36.2±15.5岁。根据CT重建图像将寰椎... 目的:探讨寰椎后弓变异患者寰椎椎弓根螺钉的置钉方法及其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11年1月寰椎后弓变异行寰椎椎弓根螺钉固定的28例患者,其中男11例,女17例;年龄6~75岁,平均36.2±15.5岁。根据CT重建图像将寰椎椎弓根划分为后弓表面、椎动脉沟底和椎弓根侧块交界区3个切面,并将每个切面再分为内侧、外侧2个部分。对各部位相应切面的后弓高度进行测量,根据所测结果,将变异寰椎后弓分为3种类型,并采用相应的椎弓根螺钉置钉方法:Ⅰ型(寰椎后弓表面高度<3.5mm,椎动脉沟底椎弓根高度>3.5mm),采取后弓下置钉;Ⅱ型(后弓表面高度及椎动脉沟底椎弓根高度均<3.5mm),采取椎弓根侧块交界点处置钉;Ⅲ型(后弓表面高度>3.5mm,椎动脉沟底椎弓根高度<3.5mm),采取in-out-in技术置钉。术后采用CT片评价置钉准确性,并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56个寰椎后弓变异的椎弓根中,Ⅰ型34个,Ⅱ型18个,Ⅲ型4个。术中成功置钉54枚,成功率96.4%;2个Ⅱ型变异后弓椎弓根(2例一侧)因椎弓根过小无法置钉而改用椎板钩固定。术后CT显示理想和可接受置钉52枚(96.3%);不可接受置钉2枚(3.7%),均表现为螺钉穿入椎管。2例患者术后出现枕大神经刺激症状,1例经对症处理、1例拆除内固定后症状缓解。术中与术后均未发生大出血,无椎动脉、神经根及脊髓损伤,无寰椎后弓骨折等其他并发症。结论:寰椎后弓变异患者仍可采用寰椎椎弓根螺钉固定,在实施时应根据不同分型采用相应的置钉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寰椎 椎弓根 椎弓根螺钉 影像学测量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