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功能基因APE/ref-1在人脑星形细胞肿瘤中的表达及与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2
1
作者 肖华亮 李增鹏 +3 位作者 牟江洪 张沁宏 向德兵 王东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CAS 2006年第10期724-728,共5页
目的:探讨多功能基因APE/ref1在人脑星形细胞肿瘤中的表达特点及其与患者生存期的关系。方法:收集158例各级脑星形细胞肿瘤临床病理资料并随访,石蜡标本制作组织芯片,利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APE/ref1蛋白的表达。结果:APE/ref1在正常脑组... 目的:探讨多功能基因APE/ref1在人脑星形细胞肿瘤中的表达特点及其与患者生存期的关系。方法:收集158例各级脑星形细胞肿瘤临床病理资料并随访,石蜡标本制作组织芯片,利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APE/ref1蛋白的表达。结果:APE/ref1在正常脑组织表达于胶质细胞核,在91%(143/158)的肿瘤中以胞核/胞质联合表达为主,少数可仅表达于胞核或胞质(各为5及10例,分别占3%和6%)。APE/ref1胞核阳性分度与胞质染色强度之间存在着负相关,r=-0.447,P=0.0010。其中,核表达阳性分度与肿瘤进展相关,即Ⅲ、Ⅳ级肿瘤的APE/ref1核表达阳性分度显著高于Ⅰ、Ⅱ级,并与肿瘤复发有关,而APE/ref1胞质表达与肿瘤分级和复发无关。生存资料分析显示,APE/ref1核高表达组患者的生存率显著低于相应的APE/ref1核低表达组,P=0.0096。结论:多功能基因APE/ref1与肿瘤发生和进展有关,APE/ref1核表达可作为判断脑星形细胞肿瘤预后的指标之一;由APE/ref1介导的DNA碱基切除修复能力的提高,以及细胞增殖相关转录因子的激活可能与星形细胞肿瘤的侵袭性表型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肿瘤/病理学 星形细胞瘤/病理学 DNA修复 内切核酸酶类/生物合成 免疫组织化学 预后
下载PDF
脑星形细胞瘤组织Topo-Ⅱα与Ki-67及PCNA表达与临床病理因素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赵红宇 蔡炜嵩 +2 位作者 王成林 陈铎 关俊宏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CAS 2007年第1期21-24,共4页
目的:研究DNA拓扑异构酶Ⅱα(Topo-Ⅱα)、Ki-67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在中枢神经系统星形细胞瘤中的表达,并结合多种临床因素探讨其与肿瘤恶性程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SABC免疫组化技术,检... 目的:研究DNA拓扑异构酶Ⅱα(Topo-Ⅱα)、Ki-67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在中枢神经系统星形细胞瘤中的表达,并结合多种临床因素探讨其与肿瘤恶性程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SABC免疫组化技术,检测32例星形细胞瘤Topo-Ⅱα、Ki-67和PCNA的表达,并对其与恶性程度的关系及可能影响预后的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星形细胞瘤Topo-Ⅱα、Ki-67和PC-NA的表达阳性率在低度恶性组中为28.5%、21.4%和28.5%;在高度恶性组中为100%、100%和88.8%,两组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opo-Ⅱα组χ2=23.87,P<0.01,Ki-67组χ2=18.16,P<0.01,PCNA组χ2=13.41,P<0.01);单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患者年龄、恶性程度、肿瘤切除范围、KPS、肿瘤Topo-Ⅱα和PCNA对2年生存率有意义;多因素分析表明,肿瘤的恶性程度、术前患者KPS及Topo-Ⅱα的高表达是影响星形细胞瘤患者预后的主要因素。结论:Topo-Ⅱα、Ki-67和PCNA在星形细胞瘤中的表达与其恶性程度相关,肿瘤的恶性程度、术前患者KPS及Topo-Ⅱα的高表达与患者的预后生存相关,可作为判断与预测星形细胞瘤患者预后的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拓扑异构酶类 Ⅱ型/生物合成 脑肿瘤/病理学 星形细胞瘤/病理学 增殖细胞核抗原 预后
下载PDF
人脑星形细胞肿瘤组织中Survivin基因表达的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冯天达 潘蔚然 刘云会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CAS 2007年第1期25-27,共3页
目的:探讨Survivin mRNA的表达与星形细胞肿瘤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应用RT-PCR技术检测各级别星形细胞肿瘤组织及非肿瘤(脑)组织中Survivin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Survivin mRNA在肿瘤组织和非肿瘤(脑)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68.6%... 目的:探讨Survivin mRNA的表达与星形细胞肿瘤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应用RT-PCR技术检测各级别星形细胞肿瘤组织及非肿瘤(脑)组织中Survivin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Survivin mRNA在肿瘤组织和非肿瘤(脑)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68.6%和8.3%;Survivin mRNA的相对含量在肿瘤组织和非肿瘤(脑)组织中分别为119.67±46.56和13.19±9.26;Survivin在肿瘤组织中的表达显著高于其在非肿瘤(脑)组织中的表达,P=0.000。结论:Survivin mRNA表达与星形细胞肿瘤的发生、发展呈显著正相关,是评估星形细胞肿瘤恶性生物学行为的可靠指标;Survivin作为凋亡抑制基因为星形细胞肿瘤的治疗提供了一个新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肿瘤/病理学 细胞凋亡 星形细胞瘤/病理学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下载PDF
星形细胞肿瘤组织COX-2的表达及其与病理分级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冯天达 刘岿然 +1 位作者 王成林 于宏伟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CAS 2007年第10期749-751,共3页
目的:检测星形细胞肿瘤组织中COX-2的表达,分析其与病理分级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技术并用图像分析系统检测各级别星形细胞肿瘤组织及非肿瘤(脑)组织中COX-2的表达水平。结果:各组免疫组化染色阳性率分别为:肿瘤组织80.0%(36/4... 目的:检测星形细胞肿瘤组织中COX-2的表达,分析其与病理分级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技术并用图像分析系统检测各级别星形细胞肿瘤组织及非肿瘤(脑)组织中COX-2的表达水平。结果:各组免疫组化染色阳性率分别为:肿瘤组织80.0%(36/45),其中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60.0%(6/10),弥漫性星形细胞瘤76.9%(10/13),间变性星形细胞瘤90.0%(9/10),胶质母细胞瘤91.7%(11/12),非肿瘤(脑)组织28.6%(2/7);免疫组化染色强度(IODA值)分别为:肿瘤组织(6.38±3.68),其中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3.54±1.29),弥漫性星形细胞瘤(5.58±2.78),间变性星形细胞瘤(6.88±2.70),胶质母细胞瘤(9.19±4.62),非肿瘤(脑)组织(2.18±0.94)。COX-2在肿瘤组织中的表达显著高于其在非肿瘤(脑)组织中的表达(P=0.017)。结论:COX-2的过表达与星形细胞肿瘤的发生密切相关,并且与肿瘤的病理分级也密切相关;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与弥漫性浸润性星形细胞肿瘤的遗传基础不同,是一种在生物学和形态学上所发生的基因改变不同于其它胶质瘤的星形细胞肿瘤;COX-2表达改变,为星形细胞肿瘤临床诊断、治疗和预后判断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形细胞瘤/病理学 前列腺素内过氧化物合酶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不同病理分级星形细胞瘤中TRPML-2的表达
5
作者 闵志波 古吉敏 华平 《实用肿瘤杂志》 CAS 2017年第4期341-344,共4页
目的探讨瞬时受体电势阳离子通道mucolipin亚家族-2(transient receptor potential cation channel,mucolipin subfamily,member 2,TRPML-2)通道蛋白在不同病理分级星形细胞瘤中的表达水平。方法收集经病理诊断证实的56例不同病理分级... 目的探讨瞬时受体电势阳离子通道mucolipin亚家族-2(transient receptor potential cation channel,mucolipin subfamily,member 2,TRPML-2)通道蛋白在不同病理分级星形细胞瘤中的表达水平。方法收集经病理诊断证实的56例不同病理分级的星形细胞瘤组织和10例正常脑组织标本,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q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TRPML-2 mRNA和蛋白水平。结果高级别星形细胞瘤与正常脑组织和低级别星形细胞瘤比较在TRPML-2 mRNA和蛋白表达上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显示,TRPML-2的表达水平与星形细胞瘤的病理分级呈正相关关系(r=0.688,P<0.05)。结论TRPML-2表达水平随星形细胞瘤的恶性程度增高而增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形细胞瘤/病理学 瞬时受体电位通道 RNA 信使 基因表达 免疫组织化学 聚合酶链反应
下载PDF
脑星形细胞瘤形态计量病理分级诊断的研究
6
作者 章宗籍 田敬学 +1 位作者 欧阳明 金克炜 《中国体视学与图像分析》 2002年第3期140-142,共3页
目的:探讨星形细胞瘤形态定量病理分级诊断方法。方法:应用图像分析定量技术,对136例人星形细胞瘤和3例正常对照的细胞核的面积等8项形态参数、肿瘤4项分布密度参数和细胞核分维值进行量化。结果:经图像分析定量,说明细胞核的面积、周... 目的:探讨星形细胞瘤形态定量病理分级诊断方法。方法:应用图像分析定量技术,对136例人星形细胞瘤和3例正常对照的细胞核的面积等8项形态参数、肿瘤4项分布密度参数和细胞核分维值进行量化。结果:经图像分析定量,说明细胞核的面积、周长、直径、短轴和长轴、细胞核数、巨细胞面数密度、血管交点面数密度和细胞核面数密度等9项指标能够较好地反映星形细胞瘤4级间的差异,具有较好的鉴别诊断价值。结论:应用形态计量方法进行星形细胞瘤的病理分级诊断更加客观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星形细胞瘤 形态计量 病理学 诊断 分级 图像分析 分形
下载PDF
bcl-2基因在人脑星形细胞瘤中的表达及意义
7
作者 谭占国 简新革 +1 位作者 王翠霞 宣改丽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6年第18期3488-3490,共3页
目的:探讨星形细胞瘤组织中bcl-2基因表达情况及其与肿瘤细胞凋亡的相关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和原位末端标记的TUNEL技术分别检测了60例患者星形细胞瘤组织中bcl-2基因的表达情况和凋亡细胞密度。结果:60例患者的肿瘤组织... 目的:探讨星形细胞瘤组织中bcl-2基因表达情况及其与肿瘤细胞凋亡的相关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和原位末端标记的TUNEL技术分别检测了60例患者星形细胞瘤组织中bcl-2基因的表达情况和凋亡细胞密度。结果:60例患者的肿瘤组织中bcl-2基因表达阳性率为50%,不同恶性级别的肿瘤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但其表达强度在不同级别肿瘤之间却有显著差异(P<0.05),高度恶性肿瘤bcl-2基因表达较强;随着星形细胞瘤恶性程度的升高其细胞密度呈逐渐降低趋势,其中星形细胞瘤组织中凋亡细胞密度显著高于胶质母细胞瘤(P<0.01),并且凋亡细胞密度与bcl-2基因表达强度呈显著负相关(r=-0.992,P<0.01)。结论:星形细胞瘤组织中bcl-2基因高度表达可能是细胞凋亡受抑的重要原因,bcl-2基因表达上调可能对肿瘤的生长及进一步间变起着关键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形细胞瘤/病理学 原癌基因蛋白质c—bcl-2/遗传学 基因 BCL-2 细胞凋亡
下载PDF
人星形细胞瘤DNA含量和PCNA的定量研究
8
作者 章宗籍 田敬学 +2 位作者 欧阳明 陈钢 金克炜 《昆明医学院学报》 2001年第4期1-3,共3页
定量检测星形细胞瘤DNA含量和PCNA ,并探讨其与病理分级的关系 .方法 :应用图象分析技术对 13 6例人星形细胞瘤的DNA -Feulgen染色和PCNA免疫组化染色结果进行定量检测 ,并与肿瘤的形态分级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 :PCNA阳性细胞灰度值与肿... 定量检测星形细胞瘤DNA含量和PCNA ,并探讨其与病理分级的关系 .方法 :应用图象分析技术对 13 6例人星形细胞瘤的DNA -Feulgen染色和PCNA免疫组化染色结果进行定量检测 ,并与肿瘤的形态分级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 :PCNA阳性细胞灰度值与肿瘤分级关系不明显 ,而PCNA阳性细胞百分率及瘤细胞DNA指数与分级关系较好 ,二者随着分级级别的增高明显增加 .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含量 PCNA 星形细胞瘤 病理学 分级 图象分析
下载PDF
低级星形细胞瘤的MRI与病理对照研究(附55例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李钧 漆剑频 王承缘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27-29,共3页
目的 探讨低级星形细胞瘤的MRI表现特点 ,研究MRI对该类肿瘤的诊断要点和价值。材料与方法 搜集经MRI诊断及手术病理证实的低级星形细胞瘤 5 5例 ,其中应用Gd DTPA增强 5 1例 ,取 35例行MRI与手术病理对照研究。结果 发现低级星形细... 目的 探讨低级星形细胞瘤的MRI表现特点 ,研究MRI对该类肿瘤的诊断要点和价值。材料与方法 搜集经MRI诊断及手术病理证实的低级星形细胞瘤 5 5例 ,其中应用Gd DTPA增强 5 1例 ,取 35例行MRI与手术病理对照研究。结果 发现低级星形细胞瘤边界多较清楚 ,信号较均匀 ,水肿及占位效应较轻 ,囊变、出血少见 ,分别为 36 %、1% ,增强后多不强化 ,占 5 1%。结论 低级星形细胞瘤的MRI表现有一定规律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形细胞瘤 磁共振成像 病理学 脑肿瘤
下载PDF
星形胶质细胞瘤MRI与病理对照研究(附280例分析) 被引量:32
10
作者 耿道颖 沈天真 +1 位作者 陈星荣 沈霞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79-84,共6页
目的探索不同分级星形胶质细胞瘤的MRI表现的规律性,研究MRI对该肿瘤的诊断要点和诊断价值。方法搜集经MRI诊断及手术病理证实的星形胶质细胞瘤(AG)280例,其中应用钆喷替酸葡甲胺(GdDTPA)增强成像84例... 目的探索不同分级星形胶质细胞瘤的MRI表现的规律性,研究MRI对该肿瘤的诊断要点和诊断价值。方法搜集经MRI诊断及手术病理证实的星形胶质细胞瘤(AG)280例,其中应用钆喷替酸葡甲胺(GdDTPA)增强成像84例;取50例肉眼全切标本,行MRI表现的病理基础研究。结果发现Ⅰ级AG边界多较清楚,信号较均匀,水肿及占位效应较轻,囊变、出血少见,分别为32%、1%;Ⅲ~Ⅳ级AG则边界多不清楚,信号不均,水肿及占位效应明显,囊变或坏死、出血多见,分别为57%、22%;Ⅱ级介于二者之间。众多MRI征象中,有分级价值的特征为多位、多发、出血及坏死。而肿瘤在增强前后的信号不均匀性随着恶性度的增加呈递增趋势(P<0.01)。其病理基础主要与肿瘤内坏死、囊变、出血、含铁血黄素沉着等病理改变较多有关。另外,镜下尚发现瘤周水肿及邻近脑组织内有孤立肿瘤细胞浸润现象,而MRI上无法分辨。结论不同分级的星形胶质细胞瘤的MRI表现有一定规律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形细胞瘤 磁共振成像 病理学 脑肿瘤
原文传递
脑星形细胞瘤MRI与病理对照统计学分析 被引量:10
11
作者 漆剑频 朱文珍 《放射学实践》 2002年第6期464-467,共4页
目的 :分析不同级别脑星形细胞瘤 (AG)的MRI表现 ,探讨MRI特征与AG分级相关性。方法 :收集经MRI诊断和手术病理证实的AG 12 3例 ,按病理诊断标准分为四级 ,Ⅰ级 3 4例 ,Ⅱ级 3 6例 ,Ⅲ级 3 5例 ,Ⅳ级 18例。对其MRI表现的 10个特征 (信... 目的 :分析不同级别脑星形细胞瘤 (AG)的MRI表现 ,探讨MRI特征与AG分级相关性。方法 :收集经MRI诊断和手术病理证实的AG 12 3例 ,按病理诊断标准分为四级 ,Ⅰ级 3 4例 ,Ⅱ级 3 6例 ,Ⅲ级 3 5例 ,Ⅳ级 18例。对其MRI表现的 10个特征 (信号不均匀性、囊变坏死、出血、越过中线、水肿、占位、肿瘤血管、强化程度及强化不均匀性 )进行统计分析 ,采用方差分析和SNK检验法。结果 :除“越过中线”外 ,其余 9个MRI征象均对AG分级有较大的帮助。尤其信号不均匀性、出血及强化程度在各级AG之间差异均有极显著性意义 (P <0 .0 1)。结论 :不同级别星形细胞瘤与MRI表现有一定的相关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星形细胞瘤 MRI 病理 统计学 分级 磁共振成像 方差分析 AG
下载PDF
MRI评分在星形细胞起源肿瘤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洁巍 张敬 张云亭 《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2003年第1期33-36,共4页
目的观察星形细胞起源肿瘤患者的MRI表现,探讨MRI评分与病理学分级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择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幕上星形细胞起源肿瘤患者44例,其中星形细胞瘤9例、间变性星形细胞瘤14例及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21例,手术后进行MRI评分。评分... 目的观察星形细胞起源肿瘤患者的MRI表现,探讨MRI评分与病理学分级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择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幕上星形细胞起源肿瘤患者44例,其中星形细胞瘤9例、间变性星形细胞瘤14例及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21例,手术后进行MRI评分。评分标准包括肿瘤是否越过中线、有无水肿、不均质性、出血、边界清晰、囊变或坏死、血管流空效应、强化程度和强化的不均质性等9项指标。结果MRI评分随肿瘤病理分级的提高而增加,星形细胞瘤患者的不均质性、水肿、边界清晰、血管流空效应、强化程度和强化的不均质性等6项指标均低于间变性星形细胞瘤和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其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均P<0.05);而间变性星形细胞瘤与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之间9项指标相比,仅不均质性和强化程度2项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MRI评分对选择星形细胞起源肿瘤的治疗方法及判断患者预后具有重要临床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考标准 磁共振成像 星形细胞瘤 病理学 诊断 应用
下载PDF
110例星形胶质细胞瘤的MRI及病理对照观察
13
作者 耿道颖 沈天真 陈星荣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S1期1-4,共4页
本文报告110例在1988~1993年间经MRI检查及手术病理证实星形胶质细胞瘤,Ⅰ级51例,Ⅱ级27例,Ⅲ-Ⅳ级32例,23例行Gd-DTPA增强扫描。取40例全切或大部切除脑标本行MRI-病理对照观察。结果显示I... 本文报告110例在1988~1993年间经MRI检查及手术病理证实星形胶质细胞瘤,Ⅰ级51例,Ⅱ级27例,Ⅲ-Ⅳ级32例,23例行Gd-DTPA增强扫描。取40例全切或大部切除脑标本行MRI-病理对照观察。结果显示I级星形胶质细胞瘤边界较清,信号较均匀,水肿、占位效应轻,囊变、出血可见(29%,2%);Ⅲ-Ⅳ级肿瘤信号不均匀,水肿、占位效应明显,囊变或坏死、出血多见(分别为60%,28%)。Ⅱ级介于二者之间。MR表现中有统计意义的特征为穿越中线、囊变或坏死及肿块效应。肿瘤信号强度的不均匀性与细胞学因素包括坏死、囊变、含铁血黄素沉着及出血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显形胶质细胞瘤 病理学 MRI GD-DTPA 肿瘤分级
下载PDF
幕上囊肿形星形胶质瘤CT与病理分级对照
14
作者 玄克山 郑学军 +4 位作者 陈现红 徐丽 李守莲 胡玉美 贾天伦 《现代医用影像学》 1998年第3期117-119,共3页
目的:分析囊肿形星形细胞瘤(CA)形态学与病理分级的关系。材料与方法;总结21例手术病理证实的幕上CA,20例强化。结果:CA强化前后有三种表现,A型,无囊壁的CA,6例;B型,有囊壁的CA,11例,C型,含瘤结节的CA,4例。病理Ⅰ级5例... 目的:分析囊肿形星形细胞瘤(CA)形态学与病理分级的关系。材料与方法;总结21例手术病理证实的幕上CA,20例强化。结果:CA强化前后有三种表现,A型,无囊壁的CA,6例;B型,有囊壁的CA,11例,C型,含瘤结节的CA,4例。病理Ⅰ级5例,Ⅰ─Ⅱ级1例,Ⅱ级3例,Ⅲ级11例,Ⅳ级1例。结论:囊肿见于各级肿瘤,恶性者多,依CA不同,CT表现可作提示性分级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星形细胞瘤 囊性变 病理 CT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