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双嘧达莫辅助丙种球蛋白及阿司匹林治疗川崎病对患儿抗血小板聚集因子及疗效影响研究 被引量:51
1
作者 邹娜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18年第1期102-104,共3页
目的:探讨双嘧达莫辅助丙种球蛋白(IVIG)及阿司匹林对川崎病(KD)患儿抗血小板聚集因子及疗效的影响。方法:将60例KD患儿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仅采用静脉滴注IVIG及口服阿司匹林进行治疗;观察组患儿在此基础上加服双嘧达莫进行治疗。记... 目的:探讨双嘧达莫辅助丙种球蛋白(IVIG)及阿司匹林对川崎病(KD)患儿抗血小板聚集因子及疗效的影响。方法:将60例KD患儿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仅采用静脉滴注IVIG及口服阿司匹林进行治疗;观察组患儿在此基础上加服双嘧达莫进行治疗。记录两组患儿住院时间及临床症状消退时间;对比两组患儿治疗前后抗血小板聚集相关影响因子[血小板计数(PLT)、白细胞计数(WBC)、红细胞沉降率(ESR)]水平变化情况;比较两组患儿出现冠状动脉损伤状况及治疗有效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儿住院时间、临床症状消退时间均明显缩短,冠状动脉损伤发生人数明显减少,治疗总有效率明显提高(P<0.05)。经治疗,两组患儿抗血小板聚集相关因子PLT、WBC、ESR水平均明显下降;且观察组患儿上述因子水平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双嘧达莫辅助IVIG及阿司匹林治疗KD可有效抑制血小板聚集,改善患儿免疫功能,缓解临床症状,降低冠状动脉损伤发生率,提高治疗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膜皮肤淋巴结综合征/药物疗法 丙种球蛋白类/治疗应用 阿司匹林/治疗应用
下载PDF
干扰素α-2b联合肠溶阿司匹林治疗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的疗效及对凝血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8
2
作者 刘洁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18年第1期61-63,共3页
目的:探讨干扰素α-2b联合肠溶阿司匹林治疗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的疗效及对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将86例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43例,对照组给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干扰素α-2b治疗,比较两组血... 目的:探讨干扰素α-2b联合肠溶阿司匹林治疗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的疗效及对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将86例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43例,对照组给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干扰素α-2b治疗,比较两组血液学指标、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5个月后,观察组血小板计数(PLT)、白细胞(WBC)、红细胞压积(HCT)、血红蛋白(Hb)、红细胞(RBC)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完全缓解率明显高于对照组,部分缓解及复发率均较低(P<0.05);治疗期间,两组均未出现明显肝、肾功能异常情况。结论:干扰素α-2b联合肠溶阿司匹林治疗可改善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患者凝血功能,提高治疗效果,且安全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细胞增多症 真性/药物疗法 干扰素α-2b/治疗应用 阿司匹林/治疗应用 血小板/代谢 红细胞/代谢
下载PDF
护理干预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抗凝治疗依从性的影响 被引量:4
3
作者 张琳娜 杨晓红 高畅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8年第5期1022-1023,共2页
目的:通过护理干预,提高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抗凝治疗的依从性。方法:将78例使用华法林或阿司匹林抗凝治疗的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9例,实验组实施一系列护理干预,对照组则不予以干预,分别对2组患者于疗程结束后... 目的:通过护理干预,提高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抗凝治疗的依从性。方法:将78例使用华法林或阿司匹林抗凝治疗的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9例,实验组实施一系列护理干预,对照组则不予以干预,分别对2组患者于疗程结束后进行遵医行为调查。结果:实验组有29例患者能完全遵医,占74.36%,对照组22例患者能完全遵医,占56.41%,2组遵医程度差异显著。结论:护理干预可提高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抗凝治疗的依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血栓形成/护理/治疗 华法林/治疗应用 抗凝药/治疗应用 阿司匹林/治疗应用 纤维蛋白溶解药/治疗应用 随机对照试验[文献类型] 人类
下载PDF
用血小板功能分析仪和血栓弹力图分析仪监测阿司匹林疗效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李康 李健 +3 位作者 王成彬 王海 杨丽 丛玉隆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11年第16期3789-3791,共3页
目的对比老年心血管患者口服阿司匹林后血小板功能抑制情况,以寻求更方便、可靠的监测心血管疾病的方法。方法每位患者采用血小板聚集仪、血栓弹力图分析仪(TEG)检测血小板聚集率,同时用血小板功能分析仪(PFA-100)检测微孔堵塞时间。结... 目的对比老年心血管患者口服阿司匹林后血小板功能抑制情况,以寻求更方便、可靠的监测心血管疾病的方法。方法每位患者采用血小板聚集仪、血栓弹力图分析仪(TEG)检测血小板聚集率,同时用血小板功能分析仪(PFA-100)检测微孔堵塞时间。结果血小板聚集仪与PFA-100比较测得的抵抗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而与TEG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10<P<0.25)。结论 PFA-100具有高度的方法学依赖性,在诊断阿司匹林抵抗方面,TEG的诊断效果较PFA-100更为适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功能试验/仪器和设备 血栓弹力描记术/仪器和设备 阿司匹林/治疗应用 心血管疾病/药物疗法 抗药性
原文传递
氯吡格雷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疗效及血清炎性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3
5
作者 李振灵 《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学报》 2017年第1期48-50,共3页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对缺血性脑卒中疗效及血清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急性血性脑卒中102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51例,所有患者均常规治疗,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进行治疗,观察组给予氯吡格雷。入院后第1天及第14天,晨起空腹抽静脉血5 ml,检测C...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对缺血性脑卒中疗效及血清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急性血性脑卒中102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51例,所有患者均常规治疗,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进行治疗,观察组给予氯吡格雷。入院后第1天及第14天,晨起空腹抽静脉血5 ml,检测C-反应蛋白、白介素-6和可溶性P-选择素。应用SPSS18.0软件,所获数据采用方差分析,t检验和X^2检验。结果两组有效率比较,P<0.05。两组治疗前Hs-CRP、IL-6、PS比较,P均>0.05。对照组治疗前后Hs-CRP、IL-6、PS比较,P均<0.0005。观察组治疗前后Hs-CRP、IL-6比较,P<0.0005。PS比较,P<0.005。两组治疗后HsCRP、IL-6、PS比较,P<0.05,有显著性差异。两组比较,副作用轻微,P>0.05。结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吡格雷/治疗应用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治疗 血清炎性标记物 阿司匹林/治疗应用
下载PDF
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前后血流变学指标变化比较 被引量:2
6
作者 季鲁玉 《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学报》 2015年第2期15-17,共3页
目的探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及治疗前后血脂与血液黏稠度的变化。方法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共120例,随机分为两组,两组患者均给予低分子肝素、阿司匹林等抗栓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治疗。治... 目的探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及治疗前后血脂与血液黏稠度的变化。方法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共120例,随机分为两组,两组患者均给予低分子肝素、阿司匹林等抗栓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治疗。治疗前后检测血流变学、脂质变化。统计学处理运用统计软件SPSS 19.0进行处理,所获数据采用方差分析,t检验和X2检验。结果实验组有效率91.67%。对照组有效率为65.00%。两组有效率比较,P<0.005,有非常显著性差异。两组治疗后24 h动态心电图对比(P<0.05)有显著性差异。血脂及血流变学均有显著的恢复P均<0.01。结论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确切;在治疗前后应常规检测患者的血脂、血流变学指标对判断冠心病严重程度及预后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司匹林/治疗应用 氯吡格雷/治疗应用 不稳定型心绞痛/治疗 血流变学
下载PDF
阿司匹林联合氟西汀对CUMS抑郁模型大鼠行为学及海马PKA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周冉 徐维平 +1 位作者 王伟迪 魏伟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40-43,共4页
目的通过观察阿司匹林联合氟西汀对慢性轻度不可预见性应激(CUMS)大鼠行为学及海马蛋白激酶A(PKA)表达的影响,探讨阿司匹林联合氟西汀的抗抑郁效果。方法 56只SD大鼠,随机分为7组:正常组(A组)、模型组(B组)、大剂量氟西汀联合阿司匹林... 目的通过观察阿司匹林联合氟西汀对慢性轻度不可预见性应激(CUMS)大鼠行为学及海马蛋白激酶A(PKA)表达的影响,探讨阿司匹林联合氟西汀的抗抑郁效果。方法 56只SD大鼠,随机分为7组:正常组(A组)、模型组(B组)、大剂量氟西汀联合阿司匹林用药组(C组)、大剂量氟西汀组(D组)、小剂量氟西汀联合阿司匹林用药组(E组)、小剂量氟西汀组(F组)、阿司匹林组(G组)。采用不同应激因子交替持续应激21d,复制大鼠CUMS抑郁模型,观察大鼠行为学和学习记忆能力的变化,用免疫组化法测定海马PKA的表达。结果 C组较之D组,体重增长值及海马PKA表达均增加,学习记忆能力增强;减少氟西汀剂量,联合阿司匹林用药,其抗抑郁效果与大剂量氟西汀相当,体重增长值及糖水摄入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阿司匹林与氟西汀联合应用,减少了氟西汀的毒副反应,抑制了抑郁症中的炎症反应,具有较好的抗抑郁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药物疗法 阿司匹林/治疗应用 氟西汀/治疗应用 环AMP依赖性蛋白激酶类
下载PDF
非诺洛芬钙治疗风湿性及类风湿关节炎70例
8
作者 王月樵 《新药与临床》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3期155-157,共3页
风湿性及类风湿关节炎70例,男41例,女29例,年龄56±s10a,病程12±8a。采用非诺洛芬钙治疗,300-600mg,tid。同样病种24例用阿司匹林300mg,tid和另24例用吲哚美辛25mg,tid,作为对照组,3组均服2-4wk为一个疗程。结果非诺洛芬钙组... 风湿性及类风湿关节炎70例,男41例,女29例,年龄56±s10a,病程12±8a。采用非诺洛芬钙治疗,300-600mg,tid。同样病种24例用阿司匹林300mg,tid和另24例用吲哚美辛25mg,tid,作为对照组,3组均服2-4wk为一个疗程。结果非诺洛芬钙组总有效率81%,阿司匹林组50%,吲哚美辛组54%,非诺洛芬钙优于后2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诺洛芬钙 类风湿关节炎 药物疗法
原文传递
噻氯匹啶对急性脑梗塞病人血小板聚集的抑制作用
9
作者 彭化生 郭桂云 《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学报》 1999年第1期14-16,共3页
目的 观察国产噻氯匹啶对急性脑梗死病人血小板聚集的抑制作用;方法 选择98 例急性脑梗死病人,随机分为噻氯匹定组和阿司匹林组,噻氯匹啶组用噻氯匹啶,阿司匹林组用阿司匹林,数据用方差分析,差异性用t 检验;结果 2 组用... 目的 观察国产噻氯匹啶对急性脑梗死病人血小板聚集的抑制作用;方法 选择98 例急性脑梗死病人,随机分为噻氯匹定组和阿司匹林组,噻氯匹啶组用噻氯匹啶,阿司匹林组用阿司匹林,数据用方差分析,差异性用t 检验;结果 2 组用药后与用药前相比血小板聚集率均明显下降,( P< 0 .01) ,而2 组间比较噻氯匹啶的作用大于阿司匹林( P< 0 .05) ;结论 国产噻氯匹定对急性脑梗死病人的血小板聚集有肯定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治疗 噻氯匹啶/治疗应用 阿司匹林/治疗应用 血小板聚集/血液
下载PDF
巴曲酶联合肠溶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观察
10
作者 李娟 《陕西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76-479,共4页
目的:探讨巴曲酶与阿司匹林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6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成单用阿司匹林组(ASA组)23例、单用巴曲酶组(巴曲酶组)15例及两者联合治疗组(联合治疗组)24例,观察治疗前后血小板计数、血小板聚集率、纤维... 目的:探讨巴曲酶与阿司匹林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6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成单用阿司匹林组(ASA组)23例、单用巴曲酶组(巴曲酶组)15例及两者联合治疗组(联合治疗组)24例,观察治疗前后血小板计数、血小板聚集率、纤维蛋白原、高切应力、红细胞压积、凝血功能、卒中量表评分(NIHSS)及生活自理能力(MBI)的变化,并比较出血(包括颅内出血及其他脏器出血)的发生率。结果:3组治疗后血小板聚集率(60s、180s及最大聚集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联合治疗组作用最明显(P<0.05),巴曲酶组及联合治疗组血纤维蛋白原水平、血高切应力均降低(P<0.005,P<0.01)。生活自理能力恢复联合治疗组(75.80%)优于巴曲酶组(47.11%)和ASA组(18.45%)。出血发生率3组之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2个月时3组NIHSS、MBI比较显示联合治疗组神经功能恢复明显优于其他两组(均P<0.001)。结论:巴曲酶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优于单药治疗,且安全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塞/药物疗法 巴曲酶/治疗应用 阿司匹林/治疗应用
下载PDF
阿司匹林诱发消化性溃疡出血的临床分析
11
作者 张翠莲 郭高民 《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学报》 1999年第3期56-57,共2页
 目的 观察阿司匹林有无影响消化性溃疡出血的作用;方法 80 例患者分为正在服用阿司匹林的甲组19 例,未服用的乙组61 例,胃镜检查有无出血;结果 甲组与乙组并发出血的比率有显著差异( P< 0 .01) ;
关键词 阿司匹林/治疗应用 消化性溃疡/治疗 阿司匹林/副作用
下载PDF
社区动脉粥样硬化高危人群中阿司匹林抵抗调查
12
作者 丁艳萍 王朝晖 苏冠华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6年第15期2880-2882,共3页
目的:调查社区动脉粥样硬化高危人群中阿司匹林抵抗(AR)或半抵抗(A SR)的发生率及其流行病学特征,并探讨其与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的相关性。方法:筛选200例动脉粥样硬化高危患者服用阿司匹林(100 m g/d)至少7 d以上,用二磷酸腺苷(ADP)... 目的:调查社区动脉粥样硬化高危人群中阿司匹林抵抗(AR)或半抵抗(A SR)的发生率及其流行病学特征,并探讨其与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的相关性。方法:筛选200例动脉粥样硬化高危患者服用阿司匹林(100 m g/d)至少7 d以上,用二磷酸腺苷(ADP)和花生四烯酸(AA)作诱导剂测定其前后血小板聚集功能变化及血清血栓烷B2(TXB2)水平测定。结果:200例动脉粥样硬化高危人群中AR发生率为4.5%,A SR者占20.7%。血清TXB2水平,AA、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血清TXB2水平与血小板聚集率有较好的相关性(r=0.871)。结论:社区动脉粥样硬化高危人群服用阿司匹林后部分患者产生AR或A SR;检测AA、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血清TXB2水平可作为动脉粥样硬化高危人群发生AR或A SR的评价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硬化/药物疗法 阿司匹林/治疗应用 抗药性 血小板聚集 血栓烷B2/血液
下载PDF
辛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脑血栓190例疗效观察 被引量:38
13
作者 陈雪扉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17年第5期652-654,共3页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脑血栓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380例脑血栓患者按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口服,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再给予辛伐他汀口服,比较两组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和颈...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脑血栓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380例脑血栓患者按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口服,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再给予辛伐他汀口服,比较两组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和颈动脉斑块面积变化TG、TC、HDL-C、LDL-C、Barthel指数、NIHSS量表评分等指标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IMT、斑块面积、TG、TC及LDL-C均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症状改善均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两组HDL-C治疗前后未发生明显改变(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NIHSS显著降低及Barthel指数评分显著升高(P<0.05),且观察组改变更明显,均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辛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脑血栓疗效显著,减轻神经功能缺损,缩小颈动脉斑块面积及厚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血栓形成/药物疗法 阿司匹林/治疗应用 羟甲基戊二酰基CoA还原酶类/治疗应用 @辛伐他汀
下载PDF
2型糖尿病患者服用阿司匹林后MPV变化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
14
作者 刘章平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15年第5期572-573,共2页
目的:探讨MPV在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阿司匹林治疗前后的变化。方法 :将67例首次确诊为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采用单纯阿司匹林治疗(36例)及阿司匹林加二甲双胍治疗(31例)两组,分别检测其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后MPV水平。结果:阿司匹林加二甲双胍... 目的:探讨MPV在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阿司匹林治疗前后的变化。方法 :将67例首次确诊为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采用单纯阿司匹林治疗(36例)及阿司匹林加二甲双胍治疗(31例)两组,分别检测其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后MPV水平。结果:阿司匹林加二甲双胍及单纯阿司匹林治疗6个月后患者MPV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t=1.03,P=0.009;t=1.57,P=0.012),单纯采用阿司匹林治疗前、后患者血糖无明显差异(t=6.28,P=0.76)。结论:阿司匹林治疗可显著降低2型糖尿病MPV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非胰岛素依赖性/药物疗法 阿司匹林/治疗应用 二甲双胍/治疗应用 血细胞比容
下载PDF
无症状心肌缺血联合抗凝治疗的安全性及疗效观察
15
作者 何香莲 贺海龙 薛艳琴 《陕西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1039-1041,共3页
目的:观察联合抗凝治疗无症状心肌缺血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98例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56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低分子肝素钙、巴米尔(肠溶阿司匹林或泡腾片)、抵克立得(盐酸噻氯匹定)三联抗凝治疗。对照组42例... 目的:观察联合抗凝治疗无症状心肌缺血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98例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56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低分子肝素钙、巴米尔(肠溶阿司匹林或泡腾片)、抵克立得(盐酸噻氯匹定)三联抗凝治疗。对照组42例,口服巴米尔抗血小板聚集治疗。观察治疗前后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凝血系列指标和血液流变学参数等。结果:治疗组临床显效率及总有效率91.1%均明显高于对照组64.3%(P<0.01),心电图缺血变化和血液流变学参数明显改善,凝血系列指标无显著变化。结论:联合抗凝治疗对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有较好疗效及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缺血/药物疗法 替德肝素/治疗应用 阿司匹林/治疗应用 噻氯匹定/治疗应用 对比研究
下载PDF
改良溶栓对梗死后心绞痛的疗效及凝血指标观察
16
作者 王聪霞 牛小麟 +3 位作者 张超英 董新 朱参战 张明娟 《陕西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904-906,共3页
目的 :分析梗死后心绞痛患者应用改良溶栓的疗效 ,为临床应用该疗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择 2 5例内科常规治疗包括硝酸酯、钙离子拮抗剂、β受体阻制剂及低分子肝素等效果不佳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及纤维蛋白原含量... 目的 :分析梗死后心绞痛患者应用改良溶栓的疗效 ,为临床应用该疗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择 2 5例内科常规治疗包括硝酸酯、钙离子拮抗剂、β受体阻制剂及低分子肝素等效果不佳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及纤维蛋白原含量异常 ,肌钙蛋白阳性且心肌酶升高的梗死后心绞痛患者 ,应用尿激酶 30万 U加入 0 .9%氯化钠 1 0 0 ml中 ,于 30 min内输完 ,每日 1次 ,连续应用 3d,溶栓前 1天及期间服用阿斯匹林 30 0 mg,观察心绞痛的发生频率及程度、肌钙蛋白与心肌酶学的变化。结果 :改良溶栓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较 ,心绞痛的发生频率及程度减轻、肌钙蛋白转为阴性、心肌酶降至正常。结论 :改良溶栓可使梗死后心绞痛缓解 ,临床上对于常规内科治疗效果不佳的病例可选用小剂量尿激酶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梗死后心绞痛 溶栓 肌钙蛋白 疗效 观察 凝血指标 效果不佳 结论 理论依据 目的
下载PDF
中老年患者口服ASA的药动学研究及其防治脑血栓剂量选择的临床观察
17
作者 蔡乾铭 陈秀兰 +4 位作者 汪晓燕 王红 马志忠 罗毅 汤洪川 《解放军医学院学报》 CAS 1989年第4期343-345,共3页
近年来已确认,小剂量 ASA(阿斯匹林)对抑血小板聚集有更强的选择性,因此在临床工作中如何选择最适当剂量防治缺血性脑血管病,已成为近年来须要迫切解决的问题。本文根据 ASA 肠溶片吸收不稳定的实验结果,设计了普通片对家兔和正常人(中... 近年来已确认,小剂量 ASA(阿斯匹林)对抑血小板聚集有更强的选择性,因此在临床工作中如何选择最适当剂量防治缺血性脑血管病,已成为近年来须要迫切解决的问题。本文根据 ASA 肠溶片吸收不稳定的实验结果,设计了普通片对家兔和正常人(中老年)药动学研究,并对10例老年患者口服小剂量 ASA(0.1)后对 AA(花生四烯酸)和 ADP(二磷酸腺苷)影响的观察,结果表明,口服小剂量 ASA,24小时以后对 AA 和 ADP 仍有显著性抑制作用。本研究提示了老年患者口服 ASA0.1/日,在防治缺血性脑血管病是合理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斯匹林 治疗应用 脑栓塞和血栓形成 药物代谢动力学 药理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