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6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生境中克隆植物的繁殖倾向 被引量:63
1
作者 王洪义 王正文 +2 位作者 李凌浩 陈雅君 任丽昀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670-676,共7页
对克隆植物在林下、草原、荒漠、冻原、农田和水域等6种不同类型生境中的繁殖对策及其生态适应意义进行了归纳和总结,对克隆植物有性繁殖与无性繁殖之间的权衡关系及相对重要性随水分、光照和温度的变化规律进行了阐述。分析表明,在环... 对克隆植物在林下、草原、荒漠、冻原、农田和水域等6种不同类型生境中的繁殖对策及其生态适应意义进行了归纳和总结,对克隆植物有性繁殖与无性繁殖之间的权衡关系及相对重要性随水分、光照和温度的变化规律进行了阐述。分析表明,在环境条件严酷地区,克隆植物的无性繁殖在种群更新中的相对重要性有所增加。对两种繁殖方式的生态功能特性进行比较,综述了有关二者权衡关系的研究成果及影响二者权衡关系的部分因素。从研究手段上对克隆植物繁殖对策的研究进行了思考与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境类型 生态适应性 有性繁殖 无性繁殖 权衡
下载PDF
半夏的繁殖生物学研究 被引量:54
2
作者 顾德兴 李云香 徐炳声 《植物资源与环境》 CSCD 1994年第4期44-48,共5页
对“泰半夏”(Pinelliaternata(Thunb.)Breit.)的块茎和珠芽栽培观察结果表明:(1)不同繁殖体的叶形和珠芽所发生的变化与实验用的播种材料有关,珠芽发生频率与叶形变化呈正相关;(2)半夏倒苗既... 对“泰半夏”(Pinelliaternata(Thunb.)Breit.)的块茎和珠芽栽培观察结果表明:(1)不同繁殖体的叶形和珠芽所发生的变化与实验用的播种材料有关,珠芽发生频率与叶形变化呈正相关;(2)半夏倒苗既是对不利环境条件的一种适应,也是一种有效的无性繁殖方式;(3)半夏有性繁殖是属于同株异花传粉类型,但与无性繁殖相比,有性繁殖在种质繁衍上仅起着次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夏 栽培 无性繁殖 有性繁殖 生物学
下载PDF
初始克隆分株数对大米草表型可塑性及生物量分配的影响 被引量:29
3
作者 赵磊 智颖飙 +3 位作者 李红丽 安树青 邓自发 周长芳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607-612,共6页
克隆植物大米草(Spartina anglica)目前在我国出现了严重的自然衰退(Dieback),为了阐明大米草衰退的机理,分析影响大米草形态可塑性的因素与自然衰退之间的相关性,以期为近缘植物互花米草(S.alterniflora)这一爆发种群的生物控制... 克隆植物大米草(Spartina anglica)目前在我国出现了严重的自然衰退(Dieback),为了阐明大米草衰退的机理,分析影响大米草形态可塑性的因素与自然衰退之间的相关性,以期为近缘植物互花米草(S.alterniflora)这一爆发种群的生物控制提供借鉴,对3种不同初始克隆分株数(单克隆、三克隆和五克隆)大米草的克隆生长、生物量累积与分配和异速生长特征进行了野外栽培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初始克隆分株数对间隔子长度影响较弱;初始多克隆的分支强度高于初始单克隆;初始三克隆和五克隆在总生物量(7.9215-10.4317g和8.9039-10.4317g)、地上生物量(3.3961-4.2558g和3.6184-4.3389g)、地下生物量(4.2869-5.2066g和5.2988-6.0793g)和根状茎生物量(1.3186-1.7677g和1.4991-2.0387g)积累上均显著高于初始单克隆,不同初始克隆分株数条件下根生物量差异不显著;初始多克隆倾向于将资源更多地分配给根状茎,而初始单克隆倾向于将更多的资源分配给根系。由此推断,在不同初始克隆分株数条件下,大米草的形态可塑性和生物量分配格局的差异显示出在同样资源格局下,初始多克隆的克隆生殖能力较初始单克隆强。初始多克隆生长的大米草较初始单克隆生长的大米草更能占据优势生境,选择生境“觅养”的能力与克隆繁殖能力更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型可塑性 大米草 克隆分株数 生物量分配 克隆生殖
下载PDF
白花前胡生物学特性初步研究 被引量:23
4
作者 韩邦兴 王德群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 2008年第4期44-45,52,共3页
目的:研究白花前胡生物学特性。方法:野外调查和栽培观察。结果:讨论了白花前胡生长发育节律及其无性生殖现象。结论:白花前胡特殊生长年限的掌握对药材质量控制的意义。
关键词 白花前胡 生物学特性 无性生殖 生长年限
下载PDF
不同生境下珠芽蓼(蓼科)的繁殖策略比较 被引量:22
5
作者 范邓妹 杨永平 《云南植物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53-157,共5页
在青藏高原横断山区以海拔相同的高山流石滩和高寒草甸中的珠芽蓼(Polygonum viviparum)居群为研究对象,探讨该物种在不同生境条件下的繁殖策略以及无性繁殖和有性繁殖间的关系。结果发现,流石滩居群的珠芽蓼植株高度和珠芽数量显著低... 在青藏高原横断山区以海拔相同的高山流石滩和高寒草甸中的珠芽蓼(Polygonum viviparum)居群为研究对象,探讨该物种在不同生境条件下的繁殖策略以及无性繁殖和有性繁殖间的关系。结果发现,流石滩居群的珠芽蓼植株高度和珠芽数量显著低于高寒草甸居群,而珠芽和花总数量、花数量和每个花序上的花比例却显著高于高寒草甸居群。研究结果表明珠芽蓼在环境更为恶劣的高山流石滩生境中增加了对繁殖器官和花资源的投资,说明在高山植物中繁殖优先于营养生长,且有性繁殖比无性繁殖具有更为重要的作用。而对每个植株上花数量和珠芽数量的统计结果表明,两者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进一步证明了同一植株内无性繁殖和有性繁殖的权衡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芽蓼 高山流石滩 高寒草甸 有性繁殖 无性繁殖 青藏高原
原文传递
黄土高原不同立地条件下刺槐人工林种群的无性繁殖与更新 被引量:18
6
作者 张长庆 张文辉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35-144,共10页
【目的】在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不同立地条件下,研究刺槐人工林无性繁殖与更新状况,为该地区刺槐人工林的经营管理提供依据。【方法】对黄土丘陵沟壑区安塞试验站、纸坊沟和县南沟流域12个阳坡和阴坡刺槐人工林样地的林分特征、土壤含水... 【目的】在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不同立地条件下,研究刺槐人工林无性繁殖与更新状况,为该地区刺槐人工林的经营管理提供依据。【方法】对黄土丘陵沟壑区安塞试验站、纸坊沟和县南沟流域12个阳坡和阴坡刺槐人工林样地的林分特征、土壤含水量、外界干扰、无性繁殖和林下物种进行了系统调查。【结果】阴坡样地不同深度土层的平均土壤含水率高于阳坡样地;生长在阴坡的刺槐人工林无性繁殖较阳坡旺盛,阴坡无性株萌蘖的数量和扩散范围明显大于阳坡;在相同坡向的刺槐林群落中,坡下部的根系萌苗量大于坡上部;影响刺槐无性繁殖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外界干扰,在立地条件差、人为践踏、砍伐和放牧的样地中,刺槐人工林的根系萌苗扩散程度大于无外界干扰或干扰较轻的样地;不同立地条件下刺槐的无性繁殖潜力趋势为:阴坡下部>阳坡下部>阴坡上部>阳坡上部。【结论】刺槐人工林在黄土丘陵沟壑区的适生范围是阴坡下部及沟谷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高原 刺槐人工林 不同立地条件 无性繁殖
下载PDF
长石莼(缘管浒苔)生活史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8
7
作者 马家海 嵇嘉民 +7 位作者 徐韧 何培民 张天夫 王晓坤 李宇航 任松 许璞 陆勤勤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45-52,共8页
通过实验室培养观察,发现Ulva linza的生活史包括单性生殖、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三种方式。单株培养时,发现有些配子体通过放散两鞭毛的配子完成单性生殖;有些孢子体通过放散两鞭毛或四鞭毛的中性游孢子进行无性生殖。同时,有性生殖则由... 通过实验室培养观察,发现Ulva linza的生活史包括单性生殖、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三种方式。单株培养时,发现有些配子体通过放散两鞭毛的配子完成单性生殖;有些孢子体通过放散两鞭毛或四鞭毛的中性游孢子进行无性生殖。同时,有性生殖则由配子体和孢子体相互交替完成;多株培养时,雌雄异体的配子体成熟后,分别放散两鞭毛的雌雄配子,雌雄配子接合成合子,合子进一步发育成孢子体,孢子体成熟后放散四鞭毛的游孢子,游孢子运动一段时间后固着,随后发育成配子体。Ulva linza的生活史是单倍的配子体与二倍的孢子体相互交替的同形世代交替。在Ulva linza的生活史中,无性生殖和单性生殖占有优势。因为不论是在无性生殖过程中的游孢子还是单性生殖过程中的配子,一经附着即可生长,无须经过有性生殖雌雄配子的接合过程,这就缩短了繁殖周期,加之配子囊和孢子囊放散配子和孢子的数量很大,在海况条件适宜的情况下,使Ulva linza大量繁殖,从而可能成为"绿潮"的成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LVA linza 生活史 单性生殖 无性生殖 有性生殖 绿潮
下载PDF
银杏无性繁殖位置效应的研究 被引量:15
8
作者 邢世岩 胡玉芹 +1 位作者 苗全盛 张锐 《武汉植物学研究》 CSCD 1998年第1期69-76,共8页
对银杏无性繁殖的位置效应进行了研究。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位置效应在无性繁殖过程中能保持稳定,在品种之间有一定差异。随母树及接穗年龄的增长,位置效应越明显。不同无性繁殖方法有相似的位置效应,并具有显著的重现性。在自然状态... 对银杏无性繁殖的位置效应进行了研究。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位置效应在无性繁殖过程中能保持稳定,在品种之间有一定差异。随母树及接穗年龄的增长,位置效应越明显。不同无性繁殖方法有相似的位置效应,并具有显著的重现性。在自然状态下,当年生枝条生长的异质性可分为3个枝段。从嫁接到大量结实后,位置效应可经过强一弱一强阶段。采用基生复干作接穗或插条,或用修剪、复壮和扶梢等方法可以控制或消除位置效应,而且效果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杏 无性繁殖 品种 位置效应
下载PDF
狗牙根种质资源营养生长特性差异的研究 被引量:20
9
作者 王志勇 刘建秀 郭海林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5-32,共8页
本研究选取水平扩展系数、水平生长速率、垂直生长速率、单位周长匍匐茎数和最长匍匐茎长度5个指标,对不同地理分布的33份国内外野生狗牙根种源和源自中国、澳大利亚和美国的22份狗牙根品种之间的营养繁殖差异进行初步评定,以明确中... 本研究选取水平扩展系数、水平生长速率、垂直生长速率、单位周长匍匐茎数和最长匍匐茎长度5个指标,对不同地理分布的33份国内外野生狗牙根种源和源自中国、澳大利亚和美国的22份狗牙根品种之间的营养繁殖差异进行初步评定,以明确中国狗牙根种质的营养繁殖。结果表明,国内外狗牙根之间表现出丰富的多样性,变异系数在35.10%~82.31%,平均为57.26%,国内狗牙根种源之间差异较大,且国内种源变异范围大于国外狗牙根品种,国内狗牙根种源和育种材料的垂直生长速度明显低于国外品种;相关指标间除垂直生长速率外都存在着极显著相关性,相关系数最高达到0.957;通过SPSS13.0软件进行聚类,55份代表性狗牙根种源(品种)被分为3大类,即匍匐茎快速繁殖型、中间型和匍匐茎慢速繁殖型,其中,匍匐茎快速繁殖型均为中国本土种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狗牙根 营养繁殖 遗传变异 聚类 相关分析
下载PDF
沙棘的无性繁殖——硬枝扦插试验 被引量:17
10
作者 王呼和 白茹珍 李仁贵 《畜牧与饲料科学》 2010年第2期190-192,共3页
沙棘是我国"三北"地区造林的重要树种之一,它具有较强的适应性,抗严寒风沙,耐干旱和高温。它能改良土壤、防风固沙、保持水土,是良好的薪炭林树种之一,其经济价值很高。沙棘是多种植物维生素的天然库,也是优质的饮料来源。沙... 沙棘是我国"三北"地区造林的重要树种之一,它具有较强的适应性,抗严寒风沙,耐干旱和高温。它能改良土壤、防风固沙、保持水土,是良好的薪炭林树种之一,其经济价值很高。沙棘是多种植物维生素的天然库,也是优质的饮料来源。沙棘油内含有的多种维生素,是各种生命物质的浓缩物。沙棘果实不但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而且还有很高的医药价值,可以治疗多种疾病,养护皮肤。沙棘的无性繁殖分为硬枝扦插、嫩枝扦插、根蘖繁殖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棘 无性繁殖 硬枝扦插 抚育管理
下载PDF
干旱荒漠区狭叶锦鸡儿灌丛扩展对策 被引量:17
11
作者 张建华 马成仓 +1 位作者 刘志宏 高玉葆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2132-2138,共7页
通过对内蒙古干旱荒漠区狭叶锦鸡儿集群的灌丛结构、分株特征、繁殖倾向和分枝特征的调查,探讨荒漠区狭叶锦鸡儿的繁殖特点和灌丛扩展对策。研究表明:在荒漠区,狭叶锦鸡儿的营养繁殖占主导地位,主要是由根萌蘖产生无性系分株,其克隆生... 通过对内蒙古干旱荒漠区狭叶锦鸡儿集群的灌丛结构、分株特征、繁殖倾向和分枝特征的调查,探讨荒漠区狭叶锦鸡儿的繁殖特点和灌丛扩展对策。研究表明:在荒漠区,狭叶锦鸡儿的营养繁殖占主导地位,主要是由根萌蘖产生无性系分株,其克隆生长构型为密集型。根系萌蘖、枝条的不定根繁殖、地上枝条不断分枝和新老个体形成复合灌丛是荒漠区狭叶锦鸡儿冠幅增大的主要原因。狭叶锦鸡儿通过克隆繁殖、灌丛扩大化和发达的根系适应荒漠区的干旱贫瘠环境,使其成为荒漠区的优势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狭叶锦鸡儿 无性繁殖 灌丛扩展 干旱荒漠区
下载PDF
野古草(Arundinella hirta)对水淹逆境的生殖响应 被引量:14
12
作者 付天飞 曾波 +4 位作者 叶小齐 孟金柳 张艳红 吴国平 卢立霞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325-328,共4页
分析了嘉陵江边不同强度水淹后的1年生野古草个体的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数量特征, 结果表明: 野古草有性生殖植株的单株种子质量、粒数和生殖分配等随水淹强度增大而逐渐降低, 高强度水淹后野古草没有进行有性生殖. 在一定水淹范围内, ... 分析了嘉陵江边不同强度水淹后的1年生野古草个体的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数量特征, 结果表明: 野古草有性生殖植株的单株种子质量、粒数和生殖分配等随水淹强度增大而逐渐降低, 高强度水淹后野古草没有进行有性生殖. 在一定水淹范围内, 表征野古草无性生殖的单株质量、分枝数随水淹强度的增大而呈增大的趋势, 说明野古草无性生殖随水淹强度的增加呈增强的趋势. 在周期性的自然水淹下, 无性生殖是野古草适应自然的生殖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古草 水淹 无性生殖 有性生殖 生殖分配
下载PDF
伊乐藻和黑藻断枝根和芽的发生及生长研究 被引量:15
13
作者 马剑敏 胡灵卫 +4 位作者 胡倩如 张永静 靳萍 靳同霞 马慧颖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525-532,共8页
为了解外来种伊乐藻的无性繁殖力、评价其生态安全性,采用插植方式比较研究了伊乐藻(Elodea nuttallii)和本土种黑藻(Hydrilla verticillata)两种沉水植物不同节数(1至4节)和不同节位断枝的不定根和新芽的发生及生长情况。通过室内4周的... 为了解外来种伊乐藻的无性繁殖力、评价其生态安全性,采用插植方式比较研究了伊乐藻(Elodea nuttallii)和本土种黑藻(Hydrilla verticillata)两种沉水植物不同节数(1至4节)和不同节位断枝的不定根和新芽的发生及生长情况。通过室内4周的3次平行实验,结果表明:两者顶芽段均有形成不定根继而形成新植株的能力,而顶芽以下茎段只有本身具有腋芽的断枝才有形成新芽和不定根的能力。两者具相同节数的断枝形成不定根的百分率及根、芽长度,以具顶芽断枝的均明显高于不具顶芽断枝的,具顶芽四节断枝的不定根生成率最高达到90%以上。不具顶芽断枝形成新芽和不定根的百分率及长度随着断枝节数的增加均呈显著递增趋势,每类断枝的发芽率显著大于其生根率;伊乐藻和黑藻枝条一般分别每7节和5节具有一个腋芽,只有具腋芽断枝才能存活,因此,对不具顶芽断枝,7节和5节分别是其形成新苗所需的最短断枝长度。根和芽的长度随节位的下降大致呈递增的趋势。但是节数对形成根、芽的影响显著大于节位的影响。具顶芽断枝的顶芽的增长量和具顶芽4节断枝的生物量增量伊乐藻的高于黑藻,其余指标伊乐藻均显著低于黑藻。伊乐藻断枝的繁殖力总体上低于黑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乐藻 黑藻 断枝 节数 节位 无性繁殖
下载PDF
藓类植物的无性繁殖及其应用 被引量:15
14
作者 陈圆圆 郭水良 曹同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993-998,共6页
藓类植物的无性繁殖方式复杂多样,在多变、极端或不可预测的环境中具有明显优势。按形态特点,藓类植物的无性繁殖方式分为营养繁殖和特化的无性繁殖方式2种,特化的无性繁殖体包括掉落枝尖部、鞭状枝、易掉落的小枝、珠芽、假根芽胞或块... 藓类植物的无性繁殖方式复杂多样,在多变、极端或不可预测的环境中具有明显优势。按形态特点,藓类植物的无性繁殖方式分为营养繁殖和特化的无性繁殖方式2种,特化的无性繁殖体包括掉落枝尖部、鞭状枝、易掉落的小枝、珠芽、假根芽胞或块茎、芽胞、脆折的叶片和内生芽胞等8种类型。本文综述了藓类植物中无性繁殖体的形态及其发生过程,介绍了苔藓植物无性繁殖在组织培养、分子生物学研究、沙漠结皮形成过程以及园林建设上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藓类植物 无性繁殖 营养繁殖 应用
下载PDF
岷江干旱河谷黄蔷薇(Rosa hugonis)生长与繁殖特征及其空间差异 被引量:12
15
作者 周志琼 包维楷 +2 位作者 吴福忠 何晓 吴宁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820-1828,共9页
对乡土植物生长繁殖特征的认识是制定合理的植被恢复及管理措施的基础和依据。通过大面积的野外踏查和样方调查,分析了岷江干旱河谷乡土灌木-黄蔷薇(Rosa hugonis)的分布、生长繁殖特征及空间差异。发现:(1)黄蔷薇主要分布于岷江干旱河... 对乡土植物生长繁殖特征的认识是制定合理的植被恢复及管理措施的基础和依据。通过大面积的野外踏查和样方调查,分析了岷江干旱河谷乡土灌木-黄蔷薇(Rosa hugonis)的分布、生长繁殖特征及空间差异。发现:(1)黄蔷薇主要分布于岷江干旱河谷的茂县段,其植株株高、基径、年龄、丛冠幅、丛的萌生数、丛干重、丛生物量和密度等生长特征存在明显空间差异,除丛萌生数和密度之外海拔对其他各参数都有较大的影响,这些参数的值在高海拔地段大于低海拔地段;(2)黄蔷薇在干旱河谷丛平均萌生数为6.48±0.97株/丛,丛的萌生能力较强,且其受砍伐后具有很强的再生能力;萌生株年龄结构大致为金字塔型,最大植株年龄为25 a;(3)干旱河谷黄蔷薇的结实量较大,平均值为(404.96±106.91)果/丛,结实特征表现出明显的空间差异性;(4)各生长与结实参数关系密切,影响结实量的最主要的生长因素是冠幅和丛干重。研究结果表明:黄蔷薇适应干旱河谷的环境条件,具有较广泛的分布,生长和和繁殖状况良好,是可供选择的干旱河谷恢复物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河谷 黄蔷薇(Rosa hugonis) 无性繁殖 结实量 空间差异
下载PDF
温度、湿度和光照对苹果炭疽叶枯病菌(Glomerella cingulata)产孢的影响 被引量:13
16
作者 王冰 张路 +4 位作者 李保华 董向丽 王彩霞 李桂舫 李宝笃 《植物病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30-540,共11页
苹果炭疽叶枯病(Glomerella cingulata)是我国苹果上新发现的一种病害,为了了解病原菌的产孢条件和产孢动态,为病害的预测预报与防控提供依据。本研究在人工控制条件下,测试了温度、湿度和光照对苹果炭疽叶枯病菌产生分生孢子和子囊... 苹果炭疽叶枯病(Glomerella cingulata)是我国苹果上新发现的一种病害,为了了解病原菌的产孢条件和产孢动态,为病害的预测预报与防控提供依据。本研究在人工控制条件下,测试了温度、湿度和光照对苹果炭疽叶枯病菌产生分生孢子和子囊孢子的影响。结果表明,苹果炭疽叶枯病新形成的病叶润湿后,在15℃-30℃下保湿培养2-6 d后可产生大量橘黄色的分生孢子堆,其中30℃下产孢量最大,产孢速度最快,仅需2 d时间。炭疽叶枯病菌在新形成的病叶上于15℃-30℃下培养20-30 d可形成子囊孢子,最适温度为25℃,子囊孢子的形成需要高湿环境或叶片润湿。炭疽叶枯病菌的单孢分离菌株于15℃-25℃ 下,在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PDA)上培养20-30 d也可形成子囊孢子,最适产孢温度25℃。紫外光、黑光和日光都能促进子囊孢子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害流行 无性繁殖 有性生殖 产孢动态
原文传递
太行花生殖生物学研究Ⅱ有性生殖与无性生殖的调查与研究 被引量:10
17
作者 陆文梁 沈世华 王伏雄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1995年第1期8-14,共7页
通过原产地调查,引种试验,扦插及种子萌发等实验,研究了太行花的繁殖及扩散方式。结果表明,太行花有两条生殖途径:一条是有性生殖;另一条是无性生殖。在原产地因生境条件特殊,有性生殖能力弱,主要靠无性生殖扩大种群。在北京人... 通过原产地调查,引种试验,扦插及种子萌发等实验,研究了太行花的繁殖及扩散方式。结果表明,太行花有两条生殖途径:一条是有性生殖;另一条是无性生殖。在原产地因生境条件特殊,有性生殖能力弱,主要靠无性生殖扩大种群。在北京人工栽培条件下,两种生殖方式都能正常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行花 有性生殖 无性生殖 生殖生物学
下载PDF
高山红景天生殖生态学——有性生殖与无性生殖的调查 被引量:6
18
作者 唐艳 李海英 祖元刚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80-82,共3页
通过原产地调查、栽培试验、分根扦插及种子萌发实验等 ,研究了高山红景天的繁殖及扩散方式。结果表明 :高山红景天有两条生殖途径 ,一条是有性生殖 ,另一条是无性生殖。在原产地生境条件恶劣的情况下 ,有性生殖能力弱 ,主要靠无性生殖... 通过原产地调查、栽培试验、分根扦插及种子萌发实验等 ,研究了高山红景天的繁殖及扩散方式。结果表明 :高山红景天有两条生殖途径 ,一条是有性生殖 ,另一条是无性生殖。在原产地生境条件恶劣的情况下 ,有性生殖能力弱 ,主要靠无性生殖来产生大量后代 ,保存物种 ;而在太平沟人工移栽条件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山红景天 生殖生态学 有性生殖 无性生殖
下载PDF
环境因子对海月水母螅状体存活与繁殖的影响 被引量:11
19
作者 孙明 柴雨 +4 位作者 董婧 付志璐 刘治更 林建齐 王佳晗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309-1317,共9页
以我国黄渤海主要致灾大型水母海月水母的螅状体为实验材料,采用实验生态学方法研究了温度、盐度、光照强度、饵料量对其存活与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在0—25℃范围内,螅状体40 d的成活率均为100%,螅状体相对繁殖速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 以我国黄渤海主要致灾大型水母海月水母的螅状体为实验材料,采用实验生态学方法研究了温度、盐度、光照强度、饵料量对其存活与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在0—25℃范围内,螅状体40 d的成活率均为100%,螅状体相对繁殖速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盐度在15—40范围内,螅状体40 d的成活率均为100%,盐度22.5组的螅状体相对繁殖速度最高,但盐度对螅状体种群数量影响不显著;螅状体相对繁殖速度随光照强度的增加而下降,黑暗条件有利于海月水母螅状体个体数量增加;螅状体相对繁殖速度随饵料量的增加而增加。研究结果说明海月水母螅状体对环境具有较强的适应性,水温升高、饵料量增加可导致海月水母螅状体种群数量快速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水母暴发 无性繁殖 温度 盐度 光照强度 饵料量
下载PDF
无融合生殖--无性种子的形成过程 被引量:11
20
作者 郝建华 强胜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377-387,共11页
无融合生殖是一种通过种子进行无性繁殖的过程。目前国际上通用的无融合生殖概念是指二倍体无融合生殖,即发生在被子植物胚珠中的不经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而产生种子的生殖方式。尽管目前已在被子植物52个科的400多种植物中发现了无融合... 无融合生殖是一种通过种子进行无性繁殖的过程。目前国际上通用的无融合生殖概念是指二倍体无融合生殖,即发生在被子植物胚珠中的不经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而产生种子的生殖方式。尽管目前已在被子植物52个科的400多种植物中发现了无融合生殖植物,但作物中普遍缺乏无融合生殖特性。本文介绍了无融合生殖的发生类型,对无融合植物的分布情况以及近年来国内外新发现的无融合生殖种进行了归纳和整理,总结了无融合生殖的遗传学控制和分子机理研究方面的最新进展,对无融合生殖在农业中的应用和生态学意义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融合生殖 无孢子生殖 二倍体孢子生殖 不定胚 无性繁殖 种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