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NCEP 1°×1°再分析资料、常规气象观测资料、降雪加密观测资料和卫星云图资料,对2014年2月17—19日杭州地区一次雨转雪天气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500 h Pa南支槽、700 h Pa和850 h Pa切变线,配合700 h Pa西南急流...利用NCEP 1°×1°再分析资料、常规气象观测资料、降雪加密观测资料和卫星云图资料,对2014年2月17—19日杭州地区一次雨转雪天气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500 h Pa南支槽、700 h Pa和850 h Pa切变线,配合700 h Pa西南急流,为杭州地区此次雨转雪天气过程提供了较好的动力抬升和水汽条件;而700 h Pa暖湿气流与850 h Pa不断增强的东北气流,又为此次雨转雪天气过程提供了上暖下冷的有利层结条件。此次雨雪天气过程水汽通量与降水时段和降水强度对应。整个雨转雪天气过程中对流层均以垂直上升运动为主,相对湿度均较大,且降水不同阶段均存在水汽辐合;液态降水时,对流层中低层为水汽辐合层和上升运动层,且中层存在辐散抽吸作用,此配置有利于产生降水;而当降雪时,中低层的水汽辐合与垂直上升速度逐渐减小,此时以中层的水汽辐合和上升运动为主。雨雪强度减弱时,水汽辐合也减弱直至消失,且中低层和中层的上升速度均逐渐减弱,在600 h Pa附近出现弱下沉运动和相对湿度迅速减小的现象,但中低层一直维持弱的上升运动与较大的相对湿度,直至19日凌晨雨雪过程才结束。由于此次雨转雪天气过程冷空气较弱,地面温度相对较高,因此降水量虽然较大,但积雪率较低。展开更多
2012年11月11—12日黑龙江省出现了一次大范围暴雪天气过程。文章利用常规资料、区域自动气象站、NCEP1o×1o资料对其环境条件进行分析,探讨了天气形势特征以及物理量场与暴雪落区的对应关系。结果表明:500h Pa低涡和地面江淮气旋...2012年11月11—12日黑龙江省出现了一次大范围暴雪天气过程。文章利用常规资料、区域自动气象站、NCEP1o×1o资料对其环境条件进行分析,探讨了天气形势特征以及物理量场与暴雪落区的对应关系。结果表明:500h Pa低涡和地面江淮气旋是此次暴雪天气过程的主要影响系统。在低涡暖湿切变与低空偏东急流出口区左侧出现暴雪。同时强降雪出现在850 h Pa涡度和200 h Pa散度大值区内;强上升运动大值区的位置及移动与暴雪过程的时空演变基本一致。低空西南急流和东南风急流使得暖湿气流被源源不断地输送到黑龙江省,并得以聚集,从而为降雪增强提供了有利条件。展开更多
本文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再分析资料(NCEP)、天津铁塔、风廓线雷达及微波辐射计探测资料,对2014年2月6—7日渤海西岸天津滨海国际机场一次回流降雪过程的结构特征和发生机理进行了分析,重点讨论了此次回流降雪...本文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再分析资料(NCEP)、天津铁塔、风廓线雷达及微波辐射计探测资料,对2014年2月6—7日渤海西岸天津滨海国际机场一次回流降雪过程的结构特征和发生机理进行了分析,重点讨论了此次回流降雪过程中两个降雪阶段边界层东风的性质和作用及上升运动的形成机制。结果表明:天津地区此次回流降雪过程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降雪为2014年2月6日15:06—19:00,第二阶段降雪为7日凌晨00:25—15:46。2月6日降雪是发生在回流形势建立初期的弱降雪过程,低层的弱东风将海面上充沛的水汽输送至天津地区,同时配合偏东气流中的中尺度扰动,在2.0 km以下形成浅薄的辐合上升运动。2月7日降雪是中层的西来槽和低层冷空气共同作用的结果,以偏东路径南下的冷空气本来是较干的,由于经过渤海湾,使贴近海面(约600 m以下)的大气湿度明显增加,因此影响天津地区的偏东风为湿冷的,并在边界层内形成了一个明显的冷垫,当500 h Pa高空槽移至天津地区时与边界层偏东风形成的冷垫相遇,暖湿空气沿冷垫爬升促进了上升运动的发展,同时槽前的西南气流也起到输送水汽的作用。展开更多
7月上半月我国南方地区降水异常对我国双季稻生产和社会经济有着重要影响。利用1981—2010年及2019年7月中国区域约2400个国家地面气象站逐日降水量资料、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和大气研究中心(National Centers for Environmental Predi...7月上半月我国南方地区降水异常对我国双季稻生产和社会经济有着重要影响。利用1981—2010年及2019年7月中国区域约2400个国家地面气象站逐日降水量资料、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和大气研究中心(National Centers for Environmental Prediction/National Center for Atmospheric Re⁃search,NCEP/NCAR)提供的分辨率为2.5°×2.5°的逐日及分辨率为1°×1°的逐6 h再分析资料,利用非地转湿Q矢量诊断分析2019年7月上半月我国南方降水异常的成因。结果表明:2019年7月上半月南方地区的异常持续性降水发生在高层南亚高压偏南偏东、中层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偏强偏南偏西、低层江南华南地区位势高度场偏弱(气旋性环流异常)的环境下;用非地转湿Q矢量对上升运动进行诊断发现2019年7月上半月南方地区异常持续性降水对应的上升运动主要由非绝热加热造成,且强盛的非绝热加热又主要由中低层强盛的水汽通量辐合造成;赤道西太平洋较大的海温水平梯度有利于越赤道气流的加强,在赤道以北形成一个类似Walker cell的纬向环流,其下沉支有利于孟加拉湾至菲律宾一带出现反气旋环流异常,增加孟加拉湾和南海向北的水汽输送。对2019年7月上半月我国南方地区异常降水的研究发现,赤道西太平洋的海温水平梯度变化会通过影响越赤道气流来影响我国南方地区风场及水汽通量,进而影响我国南方地区7月上半月的降水。展开更多
文摘利用NCEP 1°×1°再分析资料、常规气象观测资料、降雪加密观测资料和卫星云图资料,对2014年2月17—19日杭州地区一次雨转雪天气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500 h Pa南支槽、700 h Pa和850 h Pa切变线,配合700 h Pa西南急流,为杭州地区此次雨转雪天气过程提供了较好的动力抬升和水汽条件;而700 h Pa暖湿气流与850 h Pa不断增强的东北气流,又为此次雨转雪天气过程提供了上暖下冷的有利层结条件。此次雨雪天气过程水汽通量与降水时段和降水强度对应。整个雨转雪天气过程中对流层均以垂直上升运动为主,相对湿度均较大,且降水不同阶段均存在水汽辐合;液态降水时,对流层中低层为水汽辐合层和上升运动层,且中层存在辐散抽吸作用,此配置有利于产生降水;而当降雪时,中低层的水汽辐合与垂直上升速度逐渐减小,此时以中层的水汽辐合和上升运动为主。雨雪强度减弱时,水汽辐合也减弱直至消失,且中低层和中层的上升速度均逐渐减弱,在600 h Pa附近出现弱下沉运动和相对湿度迅速减小的现象,但中低层一直维持弱的上升运动与较大的相对湿度,直至19日凌晨雨雪过程才结束。由于此次雨转雪天气过程冷空气较弱,地面温度相对较高,因此降水量虽然较大,但积雪率较低。
文摘2012年11月11—12日黑龙江省出现了一次大范围暴雪天气过程。文章利用常规资料、区域自动气象站、NCEP1o×1o资料对其环境条件进行分析,探讨了天气形势特征以及物理量场与暴雪落区的对应关系。结果表明:500h Pa低涡和地面江淮气旋是此次暴雪天气过程的主要影响系统。在低涡暖湿切变与低空偏东急流出口区左侧出现暴雪。同时强降雪出现在850 h Pa涡度和200 h Pa散度大值区内;强上升运动大值区的位置及移动与暴雪过程的时空演变基本一致。低空西南急流和东南风急流使得暖湿气流被源源不断地输送到黑龙江省,并得以聚集,从而为降雪增强提供了有利条件。
文摘本文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再分析资料(NCEP)、天津铁塔、风廓线雷达及微波辐射计探测资料,对2014年2月6—7日渤海西岸天津滨海国际机场一次回流降雪过程的结构特征和发生机理进行了分析,重点讨论了此次回流降雪过程中两个降雪阶段边界层东风的性质和作用及上升运动的形成机制。结果表明:天津地区此次回流降雪过程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降雪为2014年2月6日15:06—19:00,第二阶段降雪为7日凌晨00:25—15:46。2月6日降雪是发生在回流形势建立初期的弱降雪过程,低层的弱东风将海面上充沛的水汽输送至天津地区,同时配合偏东气流中的中尺度扰动,在2.0 km以下形成浅薄的辐合上升运动。2月7日降雪是中层的西来槽和低层冷空气共同作用的结果,以偏东路径南下的冷空气本来是较干的,由于经过渤海湾,使贴近海面(约600 m以下)的大气湿度明显增加,因此影响天津地区的偏东风为湿冷的,并在边界层内形成了一个明显的冷垫,当500 h Pa高空槽移至天津地区时与边界层偏东风形成的冷垫相遇,暖湿空气沿冷垫爬升促进了上升运动的发展,同时槽前的西南气流也起到输送水汽的作用。
文摘7月上半月我国南方地区降水异常对我国双季稻生产和社会经济有着重要影响。利用1981—2010年及2019年7月中国区域约2400个国家地面气象站逐日降水量资料、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和大气研究中心(National Centers for Environmental Prediction/National Center for Atmospheric Re⁃search,NCEP/NCAR)提供的分辨率为2.5°×2.5°的逐日及分辨率为1°×1°的逐6 h再分析资料,利用非地转湿Q矢量诊断分析2019年7月上半月我国南方降水异常的成因。结果表明:2019年7月上半月南方地区的异常持续性降水发生在高层南亚高压偏南偏东、中层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偏强偏南偏西、低层江南华南地区位势高度场偏弱(气旋性环流异常)的环境下;用非地转湿Q矢量对上升运动进行诊断发现2019年7月上半月南方地区异常持续性降水对应的上升运动主要由非绝热加热造成,且强盛的非绝热加热又主要由中低层强盛的水汽通量辐合造成;赤道西太平洋较大的海温水平梯度有利于越赤道气流的加强,在赤道以北形成一个类似Walker cell的纬向环流,其下沉支有利于孟加拉湾至菲律宾一带出现反气旋环流异常,增加孟加拉湾和南海向北的水汽输送。对2019年7月上半月我国南方地区异常降水的研究发现,赤道西太平洋的海温水平梯度变化会通过影响越赤道气流来影响我国南方地区风场及水汽通量,进而影响我国南方地区7月上半月的降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