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融媒时代网剧的接受动机及其对创作的影响 被引量:10
1
作者 刘俊 《戏剧(中央戏剧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33-146,共14页
融媒时代网剧观众的审美习惯呈现出功利化、情绪化、网感化倾向,文化特点则体现为流动性加强、后现代弥漫、连续性犹存,上述不少时代性的艺术接受者审美和文化维度的新变,促发了对艺术接受动机的再研再论。媒介融合时代网剧观看的特殊性... 融媒时代网剧观众的审美习惯呈现出功利化、情绪化、网感化倾向,文化特点则体现为流动性加强、后现代弥漫、连续性犹存,上述不少时代性的艺术接受者审美和文化维度的新变,促发了对艺术接受动机的再研再论。媒介融合时代网剧观看的特殊性,赋予上述接受动机新的指涉和蕴含,并启示着创作端在艺术创意、传播、取向、品级等方面需有相应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介融合 网剧 传媒艺术 叙事 接受动机 艺术接受 艺术创作
原文传递
谈新课改后的高中美术鉴赏教学 被引量:11
2
作者 徐进 《四川教育学院学报》 2011年第6期121-124,共4页
正确解读新课标理念,把握美术鉴赏模块的培养目标,深入分析学生情况,制定切合实际的实施方案,精心设计、实施课题教学方案,不断完善教学评价体系,倡导质性评价,促进个性发展。
关键词 新课程标准 新课程改革 美术鉴赏
下载PDF
关于高校美术欣赏课教学的思考 被引量:5
3
作者 陈德英 《玉林师范学院学报》 2004年第2期129-132,共4页
美术欣赏在学生的素质教育中有着独特的作用。作为高校美术教师,只有在充分了解高校美术欣赏课教学目的、教学特点和教学程序的基础上,学会运用多媒体组合教学手段,才能真正达到教学目的,取得最佳教学效果。
关键词 高校 美术欣赏课 素质教育 教学程序 多媒体组合教学 教学手段
下载PDF
如何提高学生艺术鉴赏力——以《梁祝》欣赏过程为例 被引量:4
4
作者 曾淼 《重庆师专学报》 2001年第2期62-64,共3页
通过对作品《梁祝》的赏析 ,阐述了音乐欣赏的过程、方法及目的。
关键词 《梁祝》 音乐欣赏 小提琴协奏曲 体裁 曲式 音乐片段 呈示部 展开部
下载PDF
审美教育与大学建筑环境艺术的关系 被引量:4
5
作者 陈牧川 《高等建筑教育》 2011年第1期9-11,共3页
审美教育是健全人格养成的重要途径,处于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如今审美教育在高校被关注的形式主要是开设各种素质课程,然而如何更进一步拓宽学生的审美情趣,潜移默化地对他们进行美学熏陶是我们要探讨的问题。校园是大学精神的物质载体... 审美教育是健全人格养成的重要途径,处于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如今审美教育在高校被关注的形式主要是开设各种素质课程,然而如何更进一步拓宽学生的审美情趣,潜移默化地对他们进行美学熏陶是我们要探讨的问题。校园是大学精神的物质载体,学生在艺术氛围浓郁的环境中生活学习,他们对艺术的理解和鉴赏能力必然会逐步提高。在这方面,大学建筑环境艺术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全人格 审美教育 艺术审美 大学校园环境 建筑艺术
下载PDF
论新时期对高校图书馆员职业道德和文化素质的要求 被引量:3
6
作者 寇硕 《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年第3期123-124,共2页
新时期图书馆员应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良好的文化素质,过硬的业务素质,良好的心理素质。现代社会要求图书馆员必须具有业务技能和综合素质,热爱图书馆业,热爱本职工作,有奉献精神;馆员知识结构要由单一趋向多元,要有丰富的工作经验,有... 新时期图书馆员应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良好的文化素质,过硬的业务素质,良好的心理素质。现代社会要求图书馆员必须具有业务技能和综合素质,热爱图书馆业,热爱本职工作,有奉献精神;馆员知识结构要由单一趋向多元,要有丰富的工作经验,有熟练的工作技能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期 图书馆员 职业道德 文化素质 要求
下载PDF
大学美术欣赏教学缺失及对策 被引量:1
7
作者 罗江峰 《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 2007年第3期93-96,共4页
当前,大学美术欣赏教学中教学方法与形式的选择以及对学生审美要求的认识均存在偏差,导致教学质量不佳。通过教师对教学策略的有机整合、变化与质量提升,使大学生形成开放性与宽容性的审美态度,有利于审美价值判断与表达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 美育 大学美术欣赏 审美评价 教学缺失 教学对策
下载PDF
民族器乐作品的解读与欣赏 被引量:2
8
作者 李强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08年第5期232-234,共3页
文章针对高校民族器乐专业课在教学中重视技法练习而忽视人文诠释的普遍现状,以音乐形态学、音乐美学原理为主导,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对器乐教学中作品解读、审美引导、人性与文化等环节展开论述,并提出了一些有益的建议。
关键词 器乐演奏 民族器乐 作品解读 艺术欣赏
下载PDF
谈高中语文教学在文化素养提升中的作用 被引量:2
9
作者 李金红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19年第11期134-137,共4页
伴随着奥运赛场冉冉升起的五星红旗,伴随着世界峰会中国占有一席之地,伴随着"一带一路"逐渐通向各个国家,中国的崛起受到了世界的关注。从70、80后的一代到处去寻"外语角"到今日国学大师受邀去国外讲学,外国人因喜... 伴随着奥运赛场冉冉升起的五星红旗,伴随着世界峰会中国占有一席之地,伴随着"一带一路"逐渐通向各个国家,中国的崛起受到了世界的关注。从70、80后的一代到处去寻"外语角"到今日国学大师受邀去国外讲学,外国人因喜爱中国非遗文化远赴中国当学徒,中国的电视节目中也有越来越多说着流利汉语的外国学生参加,中国的文化已被世界认知。"语言文化"素养的提升作为弘扬文化的"敲门砖",在中国经济、文化飞速发展的今天显得尤为重要。因此,语文教师也被时代赋予了新的历史使命。古代文人跟"先生"熟读"四书五经"、武将习得《孙子兵法》,都是先习字再读书,通过阅读古人经典之作,理论知识丰富后开始撰写文章,抒发自己的情感,讨论自己看待问题的角度,阐明观点,最后通过科举制度选拔人才。到了现代,语文这一学科亦是从习字开始,然后造句、朗读、背诵课文,最后写作文,参加中考、高考等考试。几千年的文化,虽然朝代更替、时代变迁,但其"教"之精髓都没有改变,改变的是一名语文教师应该运用什么样的方法让自己的学生喜欢"语文"这一学科,让学生主动去学习。语文教师作为语文学科的"领航员",应帮助学生探得一条"少崎岖""少荆棘"的求学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中语文 教学 文化素养
下载PDF
大学审美教育的内容、方法与意义 被引量:2
10
作者 焦素娥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6期53-56,共4页
审美教育是以提高人的整体文化素质和人文道德修养为目的的全面教育和发展教育,'它必须重视直接的审美感性体验和深入的艺术鉴赏实践,从优秀的艺术作品入手,采用互动式与对话式的教学方式,才能使审美教育深入人心,并实现其蓄志养气... 审美教育是以提高人的整体文化素质和人文道德修养为目的的全面教育和发展教育,'它必须重视直接的审美感性体验和深入的艺术鉴赏实践,从优秀的艺术作品入手,采用互动式与对话式的教学方式,才能使审美教育深入人心,并实现其蓄志养气、陶情怡性、崇美扬善的目的和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教育 艺术鉴赏 教学方式 教育理念
下载PDF
为文化赋形——1987年版电视剧《红楼梦》的艺术公赏力探源 被引量:2
11
作者 魏颖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18-121,共4页
87版电视剧《红楼梦》的艺术公赏质源于以中华文化精神为底蕴呈现古典中国的物质幻像、人物幻像和诗意幻像。理想主义精神给电视剧灌注了质朴自然的审美特质和优柔的审美风格,电视剧与原著构成了相互借力、相互补充的良性循环,获得了持... 87版电视剧《红楼梦》的艺术公赏质源于以中华文化精神为底蕴呈现古典中国的物质幻像、人物幻像和诗意幻像。理想主义精神给电视剧灌注了质朴自然的审美特质和优柔的审美风格,电视剧与原著构成了相互借力、相互补充的良性循环,获得了持续而强大的艺术公赏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87版电视剧《红楼梦》 艺术公赏力 中华传统文化 理想主义 名著改编
下载PDF
大学生艺术审美兴趣和能力的培养及提高 被引量:2
12
作者 张中华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5期172-175,共4页
艺术审美兴趣和能力是一种反映个人情趣、精神气质的重要表现方式,是人认知、评价自然与生活的一种能力,是人模仿、学习高雅文化的前提,拥有高雅的审美能力是成为一个完善的人的重要条件。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群体,审美兴趣及能力的拥有和... 艺术审美兴趣和能力是一种反映个人情趣、精神气质的重要表现方式,是人认知、评价自然与生活的一种能力,是人模仿、学习高雅文化的前提,拥有高雅的审美能力是成为一个完善的人的重要条件。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群体,审美兴趣及能力的拥有和提高对他们尤为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艺术审美 兴趣 能力
下载PDF
艺术欣赏的特点 被引量:2
13
作者 张炜 李明 《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3期85-88,共4页
艺术欣赏始终饱含着欣赏者的感情,总是充满着联想和想象。作品中生动的艺术形象,刺激了欣赏者的情绪。欣赏者对于欣赏对象,不是被动地消极地接受,而是进行着能动的积极的再创造,艺术欣赏带有主观色彩,“情人眼里出西施”,这是人们对这... 艺术欣赏始终饱含着欣赏者的感情,总是充满着联想和想象。作品中生动的艺术形象,刺激了欣赏者的情绪。欣赏者对于欣赏对象,不是被动地消极地接受,而是进行着能动的积极的再创造,艺术欣赏带有主观色彩,“情人眼里出西施”,这是人们对这种审美的主观性的生动描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欣赏 艺术形象 艺术爱好 审美
下载PDF
试论艺术创造和艺术欣赏中的距离意识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喜辰 《河南社会科学》 2003年第3期199-201,共3页
艺术创造和艺术欣赏的一个关键因素就是要把握好心理距离,而最理想的心理距离是“不即不离”。所以,在艺术创造中,艺术家既要会制造心理距离,又要善于进行拉近距离的艺术处理。在艺术欣赏中能否获得关感,欣赏主体的个人修养起着重要作用。
关键词 艺术创造 艺术欣赏 距离意识 个人修养 审美距离 艺术作品 现实生活 艺术处理方法
下载PDF
不即不离——艺术创造中的理想距离
15
作者 李喜辰 《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3期72-74,共3页
艺术创造成功与否,一个关键的因素就是能否把心理距离安排妥当:距离太远,让人觉得不可理解;距离太近,又不免让实用的动机压倒美感。不即不离是艺术创造最理想的心理距离。所以,在艺术创造中,艺术家既要能够制造心理距离,还要善于对作品... 艺术创造成功与否,一个关键的因素就是能否把心理距离安排妥当:距离太远,让人觉得不可理解;距离太近,又不免让实用的动机压倒美感。不即不离是艺术创造最理想的心理距离。所以,在艺术创造中,艺术家既要能够制造心理距离,还要善于对作品进行拉近距离的艺术处理,从而为观者更好地理解、欣赏艺术的美感创造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创造 艺术欣赏 心理距离
下载PDF
论艺术审美图像的人文性及其当代嬗变
16
作者 何正刚 《湖北文理学院学报》 2022年第9期67-72,共6页
艺术审美图像是艺术美的一种呈现形式,它是各门类艺术都具有的一项共性特征。出于人在本能上对接受感性直观形象的偏爱,艺术审美图像成为承载艺术作品人文内涵的重要载体,因而具有突出的人文性。但随着当代消费社会都市化的生活空间和... 艺术审美图像是艺术美的一种呈现形式,它是各门类艺术都具有的一项共性特征。出于人在本能上对接受感性直观形象的偏爱,艺术审美图像成为承载艺术作品人文内涵的重要载体,因而具有突出的人文性。但随着当代消费社会都市化的生活空间和生活方式的勃兴,艺术作品的人文价值遭到冷落,艺术审美图像的人文性因此发生嬗变。这种变化有着利弊两方面的影响,但从总体上来说是弊大于利。因为艺术归根到底是一门人文性质的学科,艺术美的最终意义是帮助人成为人文意义上的人。所以当代的艺术发展需要在人文性与商业性之间找到一种平衡,使艺术审美图像不仅能够给人带来感官愉悦,而且给人以智慧的启迪,让艺术的生产和消费真正发挥应有的社会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欣赏 艺术审美图像 人文性
下载PDF
“艺术欣赏”课程教学模式新探
17
作者 郭学英 《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5年第1期83-84,共2页
通过对教学模式的理论探索,依据建构主义和人本主义的学习理论,对艺术欣赏课程教学模式进行了改革实践,重点阐述了在"以学生和学生自主学习为中心"的设计思想指导下,结合课程自身特点设计的"情境教学-有备讨论-网络互动&... 通过对教学模式的理论探索,依据建构主义和人本主义的学习理论,对艺术欣赏课程教学模式进行了改革实践,重点阐述了在"以学生和学生自主学习为中心"的设计思想指导下,结合课程自身特点设计的"情境教学-有备讨论-网络互动"的教学模式,突出了分组讨论在本课程教学中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学模式 艺术欣赏 理论探索 人本主义 建构主义 改革实践 设计思想 自主学习 课程教学 分组讨论 情境教学 学生 网络
下载PDF
论体育雕塑蕴含的体育精神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君雄 《雕塑》 2017年第4期60-61,共2页
体育雕塑是体育精神内涵展现的一个重要形式。借助对各类体育雕塑加以研究,总结出其基本表现形式及重要功能,我们能够看到体育精神在其中的几种表现,比如力和美的表现、人文关怀的表现、民族特色的表现等,这些都可以称之为广泛意义上的... 体育雕塑是体育精神内涵展现的一个重要形式。借助对各类体育雕塑加以研究,总结出其基本表现形式及重要功能,我们能够看到体育精神在其中的几种表现,比如力和美的表现、人文关怀的表现、民族特色的表现等,这些都可以称之为广泛意义上的体育精神。以之为指引,体育雕塑必将做得更好,更能为城市体育文化建设贡献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雕塑 体育精神 艺术鉴赏
原文传递
古典诗词中虚实相生美学原则之体现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昳 胡勇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4期96-100,共5页
分析了虚实相生这一美学原则的历史演变及其在古典诗词中的表现,指出各类艺术美的真谛正在于:讲究虚实之理,追求弦外之音、味外之旨的艺术效果,启发人们的联想和想象的能力,使人能够产生"一叶落而知天下秋"以及"咫尺见... 分析了虚实相生这一美学原则的历史演变及其在古典诗词中的表现,指出各类艺术美的真谛正在于:讲究虚实之理,追求弦外之音、味外之旨的艺术效果,启发人们的联想和想象的能力,使人能够产生"一叶落而知天下秋"以及"咫尺见千里之势"的联想和想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实相生 美学原则 艺术体现 古典诗词
下载PDF
内向性思维、内审美形态与中国传统文艺之关系新论
20
作者 王圣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36-41,共6页
建立在认识论主客二分基础上的对象性思维,把审美局限在了感官与对象的对立统一中。而建立在中国传统的内向性思维基础上的内审美作为一种特定的审美形态,具有超越对象性思维的特点。内审美现象始终存在于中国传统的艺术创作和欣赏的过... 建立在认识论主客二分基础上的对象性思维,把审美局限在了感官与对象的对立统一中。而建立在中国传统的内向性思维基础上的内审美作为一种特定的审美形态,具有超越对象性思维的特点。内审美现象始终存在于中国传统的艺术创作和欣赏的过程中,其内向性的思维方式构成了中华传统艺术的重要特征。内向性思维、内审美对中国传统的艺术创作、艺术欣赏方式都有深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向性思维 对象性思维 内审美 艺术创作 艺术欣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