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9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国干旱沙漠地区人工植被与环境演变过程中植物多样性的研究 被引量:204
1
作者 李新荣 张景光 +2 位作者 刘立超 陈怀顺 石庆辉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257-261,共5页
以我国干旱沙漠区流沙治理的成功模式包兰铁路沙坡头地段人工植被防护体系作为研究对象 ,研究了区域人工植被与环境演变过程中植物多样性的变化特点。研究表明 :该区人工植被经过 40余年的演变其植物种的组成趋于动态平衡 ;植物多样性... 以我国干旱沙漠区流沙治理的成功模式包兰铁路沙坡头地段人工植被防护体系作为研究对象 ,研究了区域人工植被与环境演变过程中植物多样性的变化特点。研究表明 :该区人工植被经过 40余年的演变其植物种的组成趋于动态平衡 ;植物多样性在时间尺度上的变化表现为随群落演替的进行而增大 ,42年前 (195 6年 )建立的人工植被多样性指数达到 D=0 .70 6~ 0 .82 2或 H′=1.393~ 1.893,10年前 (1987年 )建立的人工植被其多样性仅为 D=0 .5 0 1~ 0 .70 2或 H′=0 .819~ 1.0 74;β多样性的测度表明 ,沙坡头地区人工植被在其演变的历程中经历了 2次物种周转速率相对较快的阶段 ,这一特点与植被演替密切相关 ,对干旱沙漠地区的生态恢复和人工绿洲建设与管理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本文还进一步研究了土壤基质条件等变化对植物多样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沙漠地区 人工植被 植物多样性 环境演变
下载PDF
试论我国北方地区人工植被的土壤干化问题 被引量:216
2
作者 杨维西 《林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78-85,共8页
我国北方地区以人工林为代表的人工植被建设中正面对一个严峻问题-土壤干化。土壤干化是北方少雨地区人工植被土壤退化的主要表现形式,其显著特征是因植物蒸腾过量耗水造成的植物根系作用范围内土壤水分长时间持续地严重亏缺,天然降... 我国北方地区以人工林为代表的人工植被建设中正面对一个严峻问题-土壤干化。土壤干化是北方少雨地区人工植被土壤退化的主要表现形式,其显著特征是因植物蒸腾过量耗水造成的植物根系作用范围内土壤水分长时间持续地严重亏缺,天然降水已不能有效予以补偿,土壤表层板结.土壤紧实度增大,从而导致植物生长明显衰退以至大面积干枯死亡。土壤干化已成为这一地区人工植被建设的严重隐患。造成人工植被土壤干化的直接原因是植被类型选择不当,群落密度过大和群落生产力过高。人工植被土壤干化的防治对策是,在正确的植被建设思想指导下,依据当地的生物气候生产力因地制宜地选择植被类型,大幅度降低群落密度,合理调控群落生产力,以保持植物蒸腾耗水与土壤水分补偿之间的水分平衡,从而维持群落的持续稳产与高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植被 土壤干化 生长衰退 防治对策 中国北方
下载PDF
延安试区土壤干层现状分析 被引量:67
3
作者 王力 邵明安 侯庆春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35-37,共3页
近年来 ,以林草地地力衰退为特征的人工林草地土壤退化日趋严重 ,其中以土壤水分严重亏缺为特征的土壤干化现象愈益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土壤干化的直接后果是形成土壤干层 ,导致土壤退化 ,植物生长速率减缓 ,群落衰败以至大片死亡 ,严重... 近年来 ,以林草地地力衰退为特征的人工林草地土壤退化日趋严重 ,其中以土壤水分严重亏缺为特征的土壤干化现象愈益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土壤干化的直接后果是形成土壤干层 ,导致土壤退化 ,植物生长速率减缓 ,群落衰败以至大片死亡 ,严重地威胁到中国中北方地区特别是黄土高原地区生态环境的建设。因此 ,研究和解决土壤干层问题已成为黄土高原植被建设的迫切任务。根据现有土壤水分资料 ,初步分析了延安试区植被下的土壤干层现状 ,对不同林草植被下的干层状况做了比较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安地区 人工植被 土壤干层
下载PDF
黄土高原气候变迁、植被演替与土壤干层的形成 被引量:54
4
作者 李裕元 邵明安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2001年第1期72-77,共6页
2 .5Ma B.P.以来 ,受地球轨道要素周期性变化和青藏高原阶段性强烈隆升的影响 ,黄土高原地区气候存在着干期与湿润交替出现的现象 ,但总的趋势是向干旱化方向演化。黄土高原第四纪以来草本植物一直较为繁茂 ,木本植物仅在少数几个时期... 2 .5Ma B.P.以来 ,受地球轨道要素周期性变化和青藏高原阶段性强烈隆升的影响 ,黄土高原地区气候存在着干期与湿润交替出现的现象 ,但总的趋势是向干旱化方向演化。黄土高原第四纪以来草本植物一直较为繁茂 ,木本植物仅在少数几个时期处于优势地位。现代黄土高原人工林草植被普遍存在着土壤干层问题。土壤干层的形成是气候干旱化过程中必然出现的现象 ,它是导致植被演替的直接原因之一。人工植被激发并强化了土壤干层的形成。土壤干层的形成是气候干旱化和人工植被选择不当两个方面综合作用的结果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高原 土壤干层 气候变迁 人工植被 植被演替
下载PDF
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人工植被下土壤微生物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50
5
作者 顾峰雪 文启凯 +1 位作者 潘伯荣 杨玉锁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2000年第3期297-303,共7页
在极端干旱的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利用矿化度为 4~ 5g/L的地下咸水灌溉 ,在风沙土上建立了人工绿地。对流沙和人工绿地中微生物三大类群 (细菌、真菌和放线菌 )进行了数量测定 ,结果显示 :流沙上微生物数量很少 ,人工绿地的微生物数量... 在极端干旱的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利用矿化度为 4~ 5g/L的地下咸水灌溉 ,在风沙土上建立了人工绿地。对流沙和人工绿地中微生物三大类群 (细菌、真菌和放线菌 )进行了数量测定 ,结果显示 :流沙上微生物数量很少 ,人工绿地的微生物数量显著增加 ;种植时间相同而植被类型不同的样地中的微生物数量有差异 ;微生物的组成中 ,细菌占绝大多数 ,达微生物总数的 90 %以上 ,其次是放线菌 ,真菌数量最少 ;表层微生物数量明显高于下层。人工绿地微生物数量的变化 ,说明风沙土已逐步向具有一定肥力水平的土壤方向演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绿地 土壤微生物 土壤改良 沙漠治理
下载PDF
沙坡头人工植被区微生物结皮对地表蒸发影响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55
6
作者 刘立超 李守中 +2 位作者 宋耀选 张志山 李新荣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91-195,共5页
微生物结皮是干旱半干旱地区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生态水文过程受到了广泛关注,但对微生物结皮在地表蒸发过程中的作用存在较大的争议。笔者利用微型Lysimeter对沙坡头地区几种典型微生物结皮和流沙地表的蒸发过程进行了试验观测,... 微生物结皮是干旱半干旱地区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生态水文过程受到了广泛关注,但对微生物结皮在地表蒸发过程中的作用存在较大的争议。笔者利用微型Lysimeter对沙坡头地区几种典型微生物结皮和流沙地表的蒸发过程进行了试验观测,并与水面蒸发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结皮和流沙地表的蒸发速率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基本相同,但在不同的蒸发阶段具有各自不同的特点,总的说来,发育良好的苔藓结皮导致相对较少的无效降水,但在更长的时间维持较高的蒸发速率;流沙和初步发育的降尘结皮导致了较多的无效降水,但由于降水的入渗深度相对较深,需要更长的时间完成蒸发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结皮 人工植被 沙地 沙坡头 干旱半干旱地区 发育 入渗 地表 降水 水面蒸发
下载PDF
不同固沙区结皮中微生物生物量和数量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53
7
作者 邵玉琴 赵吉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68-71,共4页
沙地生态系统是温带干旱区、半干旱区的重要草地类型,沙地的稳定性是生态系统健康的重要条件。在中国科学院沙坡头沙漠试验研究站,笔者对不同程度固沙区结皮和流动沙丘表层中的微生物生物量和数量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自然和人工... 沙地生态系统是温带干旱区、半干旱区的重要草地类型,沙地的稳定性是生态系统健康的重要条件。在中国科学院沙坡头沙漠试验研究站,笔者对不同程度固沙区结皮和流动沙丘表层中的微生物生物量和数量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自然和人工植被固沙区结皮及流沙表层的微生物数量分布不同,细菌数量比真菌和放线菌数量多数百倍,在所有微生物类群中,细菌数量最大,微生物总数的变化取决于好气性细菌数量的多少,但生物量却与之不同。在不同程度固沙区结皮中,微生物生物量大小依次排列为:自然植被区>1956年人工植被区>1964年人工植被区>1982年人工植被区>流沙区,微生物生物量在自然植被固沙区中最多,分别是1956年、1964年、1982年人工植被固沙区和流沙区的2 63、4 17、9 25和44 29倍,表明微生物生物量随人工植被的栽植年代增加而增大,在流动沙丘中最小,而菌丝生物量方面是1956年人工植被固沙区已与自然植被固沙区十分接近。微生物生物量和数量与沙丘固定程度、人工植被栽植年代、结皮厚度、苔藓种类等均呈正相关,人工植被栽植年代越长,结皮越厚、微生物生物量和数量也越大。在不同年代人工植被固沙区结皮中,微生物生物量和数量与相对稳定的自然植被固沙区相比,仍未达到稳定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沙区 结皮 微生物 生物量 数量 沙坡头 人工植被
下载PDF
荒漠人工植被区浅层土壤水分空间变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49
8
作者 潘颜霞 王新平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50-256,共7页
研究土壤水分的空间变异及时间动态特征有助于在水文过程与生态格局之间建立定量的联系,由于土壤水分对整个地球系统的重要性,它的时间和空间变化日益引起水文界的广泛关注。干旱荒漠区年降水量稀少,土壤水分在整个生物过程中的作用就... 研究土壤水分的空间变异及时间动态特征有助于在水文过程与生态格局之间建立定量的联系,由于土壤水分对整个地球系统的重要性,它的时间和空间变化日益引起水文界的广泛关注。干旱荒漠区年降水量稀少,土壤水分在整个生物过程中的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试验于2005年4月到10月在中国科学院沙坡头沙漠试验研究站人工植被区进行,主要观测1956年植被区表层(0—15cm)和亚表层(15—30cm)土壤水分的空间格局与动态分布及其相关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人工植被区表层土壤水分含量明显高于亚表层,其空间变异程度为中等,空间分布的时间差异性显著;降雨是引起干旱沙地表层土壤水分空间变异的决定因素,植物根系是引起亚表层水分空间变异的重要因素。从不同微地形来看,土壤水分含量值表现为丘间低地>背风坡>迎风坡,变异程度丘间低地小于迎风坡和背风坡;地形是决定背风坡表层和亚表层以及迎风坡亚表层土壤水分空间分布的主要因素,而迎风坡表层土壤水分变化受风力等环境因子的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植被 土壤水分 土壤温度 空间变化
下载PDF
沙地人工小叶锦鸡儿植被根系分布与土壤水分关系研究 被引量:43
9
作者 阿拉木萨 蒋德明 裴铁王番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78-81,共4页
采用分层挖取根系方法调查不同年龄人工小叶锦鸡儿固沙植被根系分布,同时测定植被下不同深度土壤的水分含量。结果表明:植被根系主要分布在0~100cm土壤中,占总根系生物量的92.77%以上。地下部与地上部生物量比值以天然植被最高。植被... 采用分层挖取根系方法调查不同年龄人工小叶锦鸡儿固沙植被根系分布,同时测定植被下不同深度土壤的水分含量。结果表明:植被根系主要分布在0~100cm土壤中,占总根系生物量的92.77%以上。地下部与地上部生物量比值以天然植被最高。植被的吸收根系分布对土壤水分具有显著影响,吸收根集中分布区域下层土壤含水量锐减;吸收根集中分布深度的比较发现,天然植被>19年生人工植被>4年生人工植被,成龄人工植被吸收根系分布的浅层化造成降雨无法补充土壤深层水分,植被下土壤形成不透水层,影响主要固沙植被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地 小叶锦鸡儿 人工植被 根系分布 土壤水分
下载PDF
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人工植被土壤肥力变化 被引量:39
10
作者 顾峰雪 潘晓玲 +1 位作者 潘伯荣 文启凯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8期1179-1188,共10页
在极端干旱的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 ,利用地下咸水 (矿化度 4~ 5 g/L)灌溉建立人工植被后 ,不仅改善了当地的生态环境 ,也促进了风沙土的成土发育 ,使土壤内部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 ,通过分析测定 ,结果表明人工植被建立对流沙的固定和成... 在极端干旱的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 ,利用地下咸水 (矿化度 4~ 5 g/L)灌溉建立人工植被后 ,不仅改善了当地的生态环境 ,也促进了风沙土的成土发育 ,使土壤内部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 ,通过分析测定 ,结果表明人工植被建立对流沙的固定和成土发育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它使土壤内部的各个性质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土壤物理、化学性质得到改善 ,土壤的肥力提高 ,这种变化是随着植被建立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增大的。同时由于受到不同植被类型和人为措施的影响 ,使得相同种植时间的不同样地 ,土壤性质的变化有差异。另外从土壤物理、化学和生物因子等方面出发 ,建立了土壤肥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并利用多元统计方法 ,对塔克拉马干沙漠腹地人工植被建立过程中土壤肥力的变化特征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 ,随着人工植被建立时间的延长 ,土壤肥力呈增长趋势 ,但由于植被类型和人为措施的不同 ,相同种植时间的植被样地 ,土壤肥力的变化不同 ,变化最为显著的是蔬菜地、花卉地和草地 ,IFI值分别为 0 .689、0 .72 9和 0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沙 成土变化 综合评价 塔克拉玛干 沙漠腹地 人工植被 土壤肥力
下载PDF
金沙江干热河谷人工植被土壤水环境 被引量:36
11
作者 王克勤 沈有信 +1 位作者 陈奇伯 王震洪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5期809-813,共5页
金沙江干热河谷异常干热的气候特点 ,普遍存在水分亏缺问题 ,人工植被土壤水环境问题比其它干旱、半干旱地区更加突出 .在干热河谷典型地段———元谋的试验观测表明 ,现有的乔木林明显表现出“土壤干化”的特点 ,土壤水分持续长时间亏... 金沙江干热河谷异常干热的气候特点 ,普遍存在水分亏缺问题 ,人工植被土壤水环境问题比其它干旱、半干旱地区更加突出 .在干热河谷典型地段———元谋的试验观测表明 ,现有的乔木林明显表现出“土壤干化”的特点 ,土壤水分持续长时间亏缺 ,雨季结束之后的 11月份 ,2m土层内的土壤含水量只有 15 %(相当于田间持水量的 35 % )左右 ,之后持续下降 ,直到 5月份达到最低点 (9%左右 ) ,几乎接近林木的凋萎湿度 (元谋表蚀燥红壤的凋萎湿度为 9.0 % ) .由此而导致林木生长缓慢 .车桑子 (Radonaeawiscosa)灌木林同层土壤含水率相对比乔木林高 4 2 .6 8% ,自然草坡的土壤水分明显优于乔木和灌木林 ,分别比乔木林和灌木林高 34.36 %和 2 2 .2 2 % .这种人工乔木林的“土壤干化”问题在干热河谷地区的植被恢复中还没有引起重视 ,将极大地制约人工植被的可持续发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热河谷 人工植被 土壤水环境
下载PDF
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人工绿地土壤微生物生态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33
12
作者 单娜娜 潘伯荣 +2 位作者 文启凯 罗明 赖波 《干旱区研究》 CSCD 2001年第4期52-56,共5页
在极端干旱的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 ,利用 4— 5g/L咸水灌溉建立人工植被 ,改善了生态环境 ,促进了风沙土的成土发育 ,使土壤微生物的数量、活性有显著的提高。研究表明 :①流沙上微生物数量很少 ,生物活性极弱 ,植被建立后 ,微生物数量... 在极端干旱的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 ,利用 4— 5g/L咸水灌溉建立人工植被 ,改善了生态环境 ,促进了风沙土的成土发育 ,使土壤微生物的数量、活性有显著的提高。研究表明 :①流沙上微生物数量很少 ,生物活性极弱 ,植被建立后 ,微生物数量及活性都有显著增加 ;②微生物总数中细菌占绝大多数 ,其次是放线菌 ,真菌的数量最少。细菌中芽孢杆菌占一定比例 ;③人工绿地建立后 ,土壤中氨化细菌、硝化细菌、好气性纤维素分解菌等微生物生理群的数量也有增加 ;④人工调控下的绿地 ,流沙开始成土发育 ,但发育仍处于初级较低水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绿地 土壤微生物 生态学 流动沙漠 塔克拉玛干沙漠
原文传递
腾格里沙漠沙坡头地区人工植被蒸散耗水与水量平衡的研究 被引量:27
13
作者 冯金朝 陈荷生 +1 位作者 康跃虎 刘元波 《Acta Botanica Sinica》 CSCD 1995年第10期815-821,共7页
运用大型称重式电子蒸散系统研究沙坡头地区人工植被蒸散耗水量与水分平衡,结果表明∶固沙造林初期,年平均降水量186.6 m m 能够满足植物正常生长需要,是保证植物固沙成功的基本条件. 正常降水年份,植物(密度为75 株/... 运用大型称重式电子蒸散系统研究沙坡头地区人工植被蒸散耗水量与水分平衡,结果表明∶固沙造林初期,年平均降水量186.6 m m 能够满足植物正常生长需要,是保证植物固沙成功的基本条件. 正常降水年份,植物(密度为75 株/100 m 2)蒸散耗水量大于降水量. 油蒿(Artem isia ordosica Kraschen.)和柠条(Caragana korshinskiiKom .)的蒸散量分别占同期降水量的136.6% 和131.1% ,两种植物的蒸腾量分别占其蒸散量的45.6% 和43.4% . 在100~200 m m 降水范围内,沙地物理蒸发量与降水量的比值随降水量的减少而增大;降水量100m m 时,是人工固沙植被所需降水的最低下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沙造林 人工植被 沙地 水分平衡 降水
下载PDF
奈曼沙区植被土壤水分状况的研究 被引量:33
14
作者 赵文智 刘志民 常学礼 《干旱区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3期40-44,共5页
本文应用土壤水能量的概念——土水势,分析了奈曼沙地几种固沙植被,结果表明在干旱的8~10月在年降水量仅366毫米的奈曼沙区,在无地下水和灌溉补给的情况下,樟子松、小叶杨、小叶锦鸡儿、木岩黄芪人工植被不断恶化其自身的立地水分状况... 本文应用土壤水能量的概念——土水势,分析了奈曼沙地几种固沙植被,结果表明在干旱的8~10月在年降水量仅366毫米的奈曼沙区,在无地下水和灌溉补给的情况下,樟子松、小叶杨、小叶锦鸡儿、木岩黄芪人工植被不断恶化其自身的立地水分状况,很难长期维持其稳定性。而差把嘎蒿并未严重恶化自身的立地水分状况,群落的演替受立地水分状况的影响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奈曼沙区 土壤 水分状况 人工植被
原文传递
半干旱黄土丘陵区人工植被深层土壤干化效应 被引量:37
15
作者 杨磊 卫伟 +2 位作者 陈利顶 蔡国军 贾福岩 《地理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71-81,共11页
科学评估不同植被恢复模式的土壤干化效应是目前黄土高原生态恢复一个亟需解决的关键问题。本文以半干旱黄土丘陵区14种典型人工植被为例,通过构建土壤水分相对亏缺指数CSWDI和样地土壤水分相对亏缺指数PCSWDI,定量评估了不同植被深层... 科学评估不同植被恢复模式的土壤干化效应是目前黄土高原生态恢复一个亟需解决的关键问题。本文以半干旱黄土丘陵区14种典型人工植被为例,通过构建土壤水分相对亏缺指数CSWDI和样地土壤水分相对亏缺指数PCSWDI,定量评估了不同植被深层土壤干化效应。研究发现:除农地和撂荒草地外,各植被深层土壤水分均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升高,深层土壤水分含量同土层深度之间呈一元线性关系。不同人工植被深层土壤相对干化程度存在差异,以油松林地最高,杨树侧柏混交林地最低。不同植被类型受其自身蒸腾耗水、根系特征和耕作等影响,土壤干化的程度在剖面上存在差异,但总体趋势为随深度增加而降低。针阔叶植被配置模式土壤水分状况要稍好于阔叶纯林的配置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高原 人工植被 植被恢复 土壤干化
原文传递
沙漠地区人工固沙植被对土壤温度与土壤导温率的影响 被引量:25
16
作者 王新平 李新荣 +2 位作者 张景光 周海燕 Berndtsson R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44-349,共6页
通过分析人工固沙植被区与流动沙丘区不同部位 (沙丘迎风坡、丘间低地、沙丘背风坡 )各层土壤温度梯度分布 ,及其月平均值变化与日变化特点 ,计算不同地表覆盖 (人工植被与裸沙区 )条件下的沙土导温率。结果表明 ,沙坡头地区 7~ 10月... 通过分析人工固沙植被区与流动沙丘区不同部位 (沙丘迎风坡、丘间低地、沙丘背风坡 )各层土壤温度梯度分布 ,及其月平均值变化与日变化特点 ,计算不同地表覆盖 (人工植被与裸沙区 )条件下的沙土导温率。结果表明 ,沙坡头地区 7~ 10月平均地温变化的振幅 ,在地面约为 16 2℃ ,振幅变化随深度的递增而迅速减小。在 0 0 5m深度处 ,地温年振幅为地面振幅的一半。 7~ 10月中地温最高最低出现的月份 ,随深度增加都呈滞后现象 ,但滞后的情况两者并不相同。另外 ,在 2 0cm以下深度内 ,7~ 10月月平均温度都高于 0℃。当观测深度按算术级数增加时 ,地温日振幅则以几何级数减小。尽管地温振幅日变化因天气情况不同大有差别 ,在相同的气象条件 (连续四日晴天 )下的研究发现 ,下垫面的影响作用不容忽视 ,尤其是由于植被覆盖度的差异而引起的地温日振幅与地温剖面分布变化。根据 1992年 8月观测记录 ,流沙区丘间地温日振幅最高达 2 6 2℃ (表层 ) ,最小值只有 1 8℃ (1m深 )。固沙植被区丘间低地最高日振幅为 2 5 9℃ (表层 ) ,最低值 4 3℃ (1m深 )。植被区地表层温度变幅小于流沙区 ,而深层温度波动显著。在 5cm深度处 ,植被区地温降至最低值的时间滞后于流沙区 2h以上 ,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导温率 土壤温度 沙漠地区 人工植被 固定沙丘
下载PDF
安太堡矿区人工植被在恢复过程中的生态关系 被引量:28
17
作者 张桂莲 张金屯 郭逍宇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51-155,共5页
采用TWINSPAN、DCA和DCCA,从植物种、植物群落与环境因子关系方面对平朔安太堡矿区的人工植被在恢复过程中的生态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将63个样方划分为12个群落类型,反映了植物群落与环境梯度之间的关系,并列举了各群落的特征.DCA... 采用TWINSPAN、DCA和DCCA,从植物种、植物群落与环境因子关系方面对平朔安太堡矿区的人工植被在恢复过程中的生态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将63个样方划分为12个群落类型,反映了植物群落与环境梯度之间的关系,并列举了各群落的特征.DCA排序图明显反映出排序轴的生态意义,随着复垦时间的增加,土壤含水量也不断升高.DCCA排序进一步表明了土壤有机质含量是所有因子中对植物群落发展起决定性作用的主要环境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植被 TWINSPAN分类 DCA排序 DCCA排序 安太堡矿区 恢复生态学
下载PDF
沙漠人工植被和流动沙丘的小气候特征观测研究 被引量:25
18
作者 刘树华 辛国君 +3 位作者 陈荷生 冯金朝 刘元波 刘立超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16-23,共8页
本文利用1992年8月在中国科学院沙坡头治沙试验研究站沙漠人工植被防护体系和流动沙丘下垫面近地面层的微气象观测资料,分析了其小气候特征,效应的物理机制及实际和理论意义.
关键词 人工植被 流动沙丘 小气候 沙漠
下载PDF
黄土高原土壤干层对生态环境建设的影响 被引量:26
19
作者 赵景波 周旗 侯甬坚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93-97,109,共6页
根据野外考察,土壤含水量测定和资料分析,讨论了黄土高原土壤干层对植被的影响.资料表明,土壤干层的出现对植被生长是不利的,但在土壤干层发育较轻的地区可通过营造人工疏林逐步恢复森林植被;在土壤干层发育严重的地区,植树造林一般不... 根据野外考察,土壤含水量测定和资料分析,讨论了黄土高原土壤干层对植被的影响.资料表明,土壤干层的出现对植被生长是不利的,但在土壤干层发育较轻的地区可通过营造人工疏林逐步恢复森林植被;在土壤干层发育严重的地区,植树造林一般不能带来环境与经济的双效益,而且会导致深部土壤水和地下水的过量消耗等不良后果,是不适于造林的地区;近百年来气候的明显变干引起了森林带土壤水分降低和植被带的南移,使过去确定的延安到秦岭北麓之间的落叶阔叶林带的中北部存在着一些自然的土壤干层;在黄土高原进行退耕还林还草的生态建设中,不论是发展人工林还是发展草灌为主的植被,都不宜选择耗水多、生长快、易引起土壤干层的植物种植,而应当发展生长适中且偏慢的乔、灌草种;选择乔灌草种的原则是所选植物物种在当地气候条件下不会引起严重的土壤干层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高原 土壤干层 生态环境建设 人工植被 地下水 含水量
下载PDF
北京市永定河沙地人工植被防风阻沙效益分析 被引量:20
20
作者 岳德鹏 刘永兵 +1 位作者 徐伟 臧润国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1-24,共4页
通过对北京市永定河沙地三种人工植被 (梨园、林带、片林 )不同部位的风速、积沙量及其积沙形态特征进行观测与分析 ,比较了不同人工植被防风效益与阻沙效益的差异 .研究结果表明 ,在迎风面 1~ 1 0H范围内片林的防风效能最大 ,为 2 2 ... 通过对北京市永定河沙地三种人工植被 (梨园、林带、片林 )不同部位的风速、积沙量及其积沙形态特征进行观测与分析 ,比较了不同人工植被防风效益与阻沙效益的差异 .研究结果表明 ,在迎风面 1~ 1 0H范围内片林的防风效能最大 ,为 2 2 % ;在林内距迎风面 1~ 7H范围内梨园防风效能最大 ,为 6 8.8% ;在背风面 1~ 2 0H范围内林带防风效能最大 ,为 32 % .植被阻沙量大小次序为 :梨园 >片林 >林带 .在植被的作用下 ,积沙形态呈现不同的分布规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植被 防风效益 阻沙效益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