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羊急性心梗模型人工泵肺救治疗效评价
1
作者 刘洋 程亮 +5 位作者 杨剑 陈涛 董小超 魏旭峰 俞世强 金振晓 《中国体外循环杂志》 2019年第2期109-112,116,共5页
目的评价自制人工泵肺装置早期应用于羊急性心梗模型的救治疗效。方法健康羊(n=10)全麻下第五肋间左前外侧切口,进行左冠状动脉前降支近段结扎,建立羊急性心梗模型。实验组(n=5)随即应用本课题组研制的便携式人工泵肺行右房、降主动脉... 目的评价自制人工泵肺装置早期应用于羊急性心梗模型的救治疗效。方法健康羊(n=10)全麻下第五肋间左前外侧切口,进行左冠状动脉前降支近段结扎,建立羊急性心梗模型。实验组(n=5)随即应用本课题组研制的便携式人工泵肺行右房、降主动脉插管开始人工泵肺静脉-动脉(V-A)模式支持,血流量4.0 L/min,转流12 h。以单纯心梗羊(n=5)为对照。通过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I(c Tn I)等心肌酶谱的测定,血流动力学监测以心脏超声中左室收缩和舒张功能、左心室形态变化的动态监测,评价人工泵肺救治急性心梗导致的心源性休克的疗效。同时通过定时记录流入道/流出道血氧饱和度水平等监测装置氧合性能。结果实验组在转流开始后血流动力学维持平稳,对照组出现低血压及室性心律失常,2只动物发生不可逆性室颤;两组动物CKMB及c Tn I术后4 h均明显升高,但实验组复灌12 h,CKMB(35.24±8.61)μg/L vs.(92.56±13.5)μg/L (P=0.007)及c Tn I(4.53±1.28)μg/L vs.(17.34±4.39)μg/L(P=0.003)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超声提示对照组左室收缩功能均较实验组减低。12 h中,装置流出道氧饱和度保持98%以上,氧合效率稳定。结论人工泵肺装置早期应用于羊急性心梗模型的救治,能够维持较稳定的血流动力学,减轻心肌损害,改善心室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膜式氧合 便携式 人工心肺支持装置 性能评估 动物模型 急性心梗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