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致首发脑梗死患者载脂蛋白B、载脂蛋白B/载脂蛋白A1与脑卒中危险因素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21
1
作者 王炎强 孙绍洋 +2 位作者 耿德勤 陆正齐 肖成华 《中国临床神经科学》 2017年第6期622-628,共7页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ICAS)致首发动脉硬化性脑梗死(ACI)患者载脂蛋白B(Apo-B)、载脂蛋白A1(Apo-A1)与缺血性脑卒中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选择232例ICAS致首发ACI病例,以Apo-B、Apo-B/Apo-A1比值为标准分为研究组(69例)和对照...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ICAS)致首发动脉硬化性脑梗死(ACI)患者载脂蛋白B(Apo-B)、载脂蛋白A1(Apo-A1)与缺血性脑卒中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选择232例ICAS致首发ACI病例,以Apo-B、Apo-B/Apo-A1比值为标准分为研究组(69例)和对照组(163例)。回顾性分析比较两组人口学特征、危险因素、血脂和脑卒中类型的差异。结果 Apo-B、Apo-B/Apo-A1比值水平与三酰甘油、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同型半胱氨酸(Hcy)、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多发梗死危险因素均存在相关关系(均P=0.001)。结论 ICAS致首发ACI患者Apo-B、Apo-B/Apo-A1比值与血脂异常、Hcy、hs-CRP及多发ACI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 动脉硬化性脑梗死 载脂蛋白B 载脂蛋白A1 缺血性脑卒中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MTHFR基因多态性与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塞的关系 被引量:9
2
作者 滕路 赵永波 +2 位作者 王新春 陈白滨 张贵寅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13-16,共4页
采用PCR- RFLP技术,检测了62 例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塞患者和79 名对照者的C677T 突变的基因型。结果发现, MTHFR基因C677T 突变型等位基因(V)频率在实验组和对照组中,有显著性差异(χ2= 4.41... 采用PCR- RFLP技术,检测了62 例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塞患者和79 名对照者的C677T 突变的基因型。结果发现, MTHFR基因C677T 突变型等位基因(V)频率在实验组和对照组中,有显著性差异(χ2= 4.41,P< 0.05);三种基因型频率在两组人群中均无显著性差异。基因型频率的相对风险分析,AV基因型比AA 基因型患脑梗塞风险高1.76 倍;VV 基因型比AA 基因型患脑梗塞风险高3.25 倍。结果表明, MTHFR 基因C677T 突变型等位基因与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塞有一定的关联,突变基因型增加了动脉粥样硬化脑梗塞的发病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脑梗塞 MTHFR基因 多态性
下载PDF
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患者外周血IgG与血脂指标的变化研究 被引量:9
3
作者 倪咏梅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7年第3期232-234,共3页
目的分析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患者外周血IgG与血脂指标的变化。方法选取2015年7月至2016年7月收治的46例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患者以及接受体检的46例健康者临床资料,设46例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组,46例... 目的分析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患者外周血IgG与血脂指标的变化。方法选取2015年7月至2016年7月收治的46例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患者以及接受体检的46例健康者临床资料,设46例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组,46例健康者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抽血检测,并比对两组血脂指标、各时间点血清炎症指标以及外周血IgG水平。结果研究组LDL-C、TG以及TC水平均高于对照组,HDL-C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发病24 h研究组血清IL-6水平、hs-CR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医治2周后研究组IL-6水平高于对照组,hs-CR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外周血Ig G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患者,临床上应尽早改进患者代谢功能失调以及控制血脂,抑制炎症反应,有效调节其免疫反应,以改善疾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血栓 脑梗死 血脂 IGG
下载PDF
动脉硬化性脑梗死患者血清FT3、FT4、RC水平及其与短期预后的相关性
4
作者 陈雷 刘时华 +2 位作者 梁彩霞 张如梦 陈岩 《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 2024年第8期1420-1424,共5页
目的分析血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血清游离甲状腺素(FT4)、残余胆固醇(RC)在动脉硬化性脑梗死(ACI)患者中的水平,并探讨三者与ACI患者短期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2021年1月至2023年10月于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宿州医院接受静脉溶栓治... 目的分析血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血清游离甲状腺素(FT4)、残余胆固醇(RC)在动脉硬化性脑梗死(ACI)患者中的水平,并探讨三者与ACI患者短期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2021年1月至2023年10月于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宿州医院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ACI患者180例为ACI组,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对发病后90 d患者预后进行评估。将ACI组分为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两个亚组。同时纳入健康体检者180名作为对照组。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两组血清FT3、FT4、RC水平;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因素;采用ROC曲线评价诊断价值。结果ACI组患者血清RC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而血清FT3、FT4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不良组中高血压、糖尿病、中重度动脉狭窄比例及NIHSS评分、hs⁃CRP、D⁃D、梗死灶最大直径、LDL⁃C、RC水平均明显高于预后良好组,血清FT3、FT4水平明显低于预后良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NIHSS评分、高hs⁃CRP、高D⁃D、低FT3、低FT4水平、高RC水平、高梗死灶最大直径及中、重度动脉狭窄是ACI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血清FT3、FT4、RC及三者联合诊断ACI患者预后不良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69、0.832、0.840、0.951,三者联合的AUC明显高于三者单独诊断(P<0.05)。结论血清FT3、FT4、RC水平异常与ACI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三者联合检测对ACI患者是否发生预后不良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硬化性脑梗死 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 残余胆固醇
下载PDF
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动脉硬化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6
5
作者 徐采保 帅雪芹 +1 位作者 戳进城 李莲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16年第9期1188-1190,共3页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动脉硬化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选取江西省奉新县人民医院2014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181例动脉硬化性脑梗死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89例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92例患者在对照组...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动脉硬化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选取江西省奉新县人民医院2014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181例动脉硬化性脑梗死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89例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92例患者在对照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阿托伐他汀钙片,比较2组患者的疗效,并观察2组患者白细胞介素6(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膜-中层厚度及梗死面积(IMT)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1.30%(84/92),对照组为71.91%(64/89),2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IL-6、hs-CRP、TG、TC、LDL-C、HDL-C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6、12个月后,观察组患者IMT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个月后,观察组患者大面积脑梗死和小面积脑梗死病例数较治疗前显著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治疗动脉硬化性脑梗死的效果较好,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硬化性脑梗死 阿托伐他汀 疗效
下载PDF
脑梗死患者的胰岛素抵抗与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活性相关性的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杜小平 李旻 +2 位作者 张乐 杨期东 许宏伟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2004年第6期403-405,共3页
目的 探讨动脉硬化性脑梗死 (ACI)患者急性期和恢复期的胰岛素抵抗 (IR)与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t PA)抑制物 1(PAI 1)活性的关系。方法 分别测定 91例ACI患者急性期和恢复期血糖、胰岛素水平和血浆t PA和PAI 1的活性。血糖与... 目的 探讨动脉硬化性脑梗死 (ACI)患者急性期和恢复期的胰岛素抵抗 (IR)与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t PA)抑制物 1(PAI 1)活性的关系。方法 分别测定 91例ACI患者急性期和恢复期血糖、胰岛素水平和血浆t PA和PAI 1的活性。血糖与胰岛素乘积之倒数的自然对数作为胰岛素敏感性指数 (ISI) ,并与4 0名健康同龄人对照。结果 ACI患者急性期和恢复期的血糖、胰岛素水平及PAI 1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 <0 0 1~ 0 0 5 ) ,ISI和t PA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组 (P <0 0 1~ 0 0 5 ) ;PAI 1活性与胰岛素水平显著正相关(r=0 .6 7,r=0 .6 6 ,均P <0 0 1) ,与ISI显著负相关 (r=- 0 .85 ,r=- 0 .6 6 ,均P <0 0 1) ;t PA活性与这些参数不相关 ;脑梗死体积与ISI负相关 (r=- 0 .19,P <0 .0 5 ) ,与PAI 1活性正相关 (r=0 .5 6 ,P <0 .0 5 ) ;体重指数与ISI负相关 (r=- 0 .4 9,P <0 .0 5 ) ,与PAI 1活性正相关 (r=0 .5 3,P <0 .0 5 )。结论 IR提高ACI患者的血浆PAI 1活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硬化性脑梗死 胰岛素抵抗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
下载PDF
脑脉欣颗粒治疗动脉硬化性脑梗死恢复期的临床试验 被引量:4
7
作者 崔燕 刘军田 +3 位作者 张辉 孙永强 高霞 王锋 《中国药师》 CAS 2015年第8期1333-1335,共3页
目的:评价中药新药脑脉欣颗粒治疗动脉硬化性脑梗死恢复期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平行对照临床研究,以NIHSS量表评分、患者生活能力评定为主要效应指标,同时观察对中风病(中经络)气虚血瘀证的证候疗效;并进行了安全性... 目的:评价中药新药脑脉欣颗粒治疗动脉硬化性脑梗死恢复期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平行对照临床研究,以NIHSS量表评分、患者生活能力评定为主要效应指标,同时观察对中风病(中经络)气虚血瘀证的证候疗效;并进行了安全性评价。结果:共完成观察病例177例,其中脑脉欣颗粒组60例、阳性对照脉络通颗粒组59例、安慰剂组58例。动脉硬化性脑梗死恢复期(气虚血瘀证)患者经4周治疗后,在NIHSS量表评分改善、生活能力评定、中医证候疗效等方面,脑脉欣颗粒试验组与脉络通颗粒对照组疗效均优于安慰剂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且脑脉欣颗粒试验组疗效也明显优于脉络通颗粒对照组(P<0.05)。脑脉欣颗粒试验组,脉络通颗粒对照组和安慰剂组不良事件发生率分别为1.67%,1.69%和1.7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均无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结论:脑脉欣颗粒治疗动脉硬化性脑梗死恢复期患者,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硬化性脑梗死 中风病 中医药疗法 临床试验 脑脉欣颗粒
下载PDF
脑梗死患者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和抑制物活性的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3
8
作者 杜小平 万卫民 +2 位作者 杨期东 张乐 刘尊敬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3期339-342,共4页
为了探讨动脉硬化性脑梗死患者急性期和恢复期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及其抑制物活性的变化及其意义,采用发色底物法检测9例脑梗死患者和40例健康老年人的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和抑制物1活性.对脑梗死患者的梗死体积和神经功能缺损... 为了探讨动脉硬化性脑梗死患者急性期和恢复期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及其抑制物活性的变化及其意义,采用发色底物法检测9例脑梗死患者和40例健康老年人的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和抑制物1活性.对脑梗死患者的梗死体积和神经功能缺损进行了计算和评分,结果发现,脑梗死组急性期和恢复期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活性分别为0.26±0.14和0.21±0.11 kIU/L,显著低于健康组(P<0.01);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活性分别为0.90±0.25和0.98±0.12 kAU/L,显著高于健康组(P<0.01);脑梗死体积为8.75±1.21 cm3;急性期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为18.56±3.62;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活性与脑梗死体积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负相关(r=-0.5133,JP<0.05;r=-0.4914,P<0.05),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活性与脑梗死体积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正相关(r=0.5621,P<0.05;r=0.5342,P<0.05)。结果提示,脑梗死患者急性和恢复期血浆纤溶活性显著降低,提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与抑制物1在动脉硬化性脑梗死的病理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病学 动脉硬化性脑梗死 病例对照研究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
下载PDF
基于NF-κB通路动态观察通督调神针刺对动脉硬化性脑梗死模型大鼠Chemerin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4
9
作者 吴海洋 王颖 +1 位作者 韩为 王海涛 《云南中医学院学报》 2018年第1期20-24,共5页
目的基于NF-κB通路观察通督调神针刺方法对动脉硬化性脑梗死模型大鼠Chemerin水平的动态变化,寻找针刺最佳干预时间点。方法选取96只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基础饲料喂养)、假手术组(基础饲料喂养+颈动脉分离)、模型组(高脂饲... 目的基于NF-κB通路观察通督调神针刺方法对动脉硬化性脑梗死模型大鼠Chemerin水平的动态变化,寻找针刺最佳干预时间点。方法选取96只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基础饲料喂养)、假手术组(基础饲料喂养+颈动脉分离)、模型组(高脂饲料喂养+线栓法造脑梗死模型)和针刺组(高脂饲料喂养+线栓法造脑梗死模型+针刺)4组。根据缺血再灌注6、24、48 h各分为3个亚组,每组8只。其中模型组和针刺组采用Zea Long线栓法造模成功后,根据Zea Longa的神经功能评分,将评分1~3分大鼠收入相应组别。4组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血清中NF-κB的表达活性;运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测定血清中Chemerin水平。结果 (1)Zea Longa的神经功能评分,针刺6 h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较同组其他时间点降低更为显著(P<0.01);(2)假手术组血清中Chemerin和NF-κB的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模型组血清中Chemerin和NF-κB的水平与对照组和假手术组比较显著上调(P<0.01)。(4)缺血再灌注6 h NF-κB水平开始升高,缺血再灌注24 h和48 h NF-κB水平仍在持续升高,缺血再灌注6 h针刺组血清中NF-κB水平与同组不同时间点水平相比下调最为显著(P<0.01);(5)缺血再灌注6 h针刺组血清中Chemerin水平与同时间点模型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缺血再灌注24 h和48 h针刺组血清中Chemerin水平与同时间点模型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通督调神针刺对于动脉硬化性脑梗死模型大鼠神经功能缺损具有显著修复作用。(2)通督调神针刺可以抑制动脉硬化性脑梗死模型大鼠血清中NF-κB活性,降低Chemerin水平。在缺血再灌注6 h为最佳针刺时间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督调神 针刺 NF-ΚB CHEMERIN 动脉硬化性脑梗死
下载PDF
载脂蛋白E基因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的关系 被引量:4
10
作者 韩峰 任建民 +2 位作者 刘晓丽 郑淑婷 杨丽娜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520-522,527,共4页
目的研究载脂蛋白E(ApoE)基因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T2DM)血脂及其脑梗死并发症的关系。方法选择136例山东汉族T2DM患者为T2DM组,其中64例合并脑梗死(ACI)者为T2DM合并ACI组、72例未合并ACI者为T2DM未合并ACI组;60例健康对照者为对照组,应... 目的研究载脂蛋白E(ApoE)基因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T2DM)血脂及其脑梗死并发症的关系。方法选择136例山东汉族T2DM患者为T2DM组,其中64例合并脑梗死(ACI)者为T2DM合并ACI组、72例未合并ACI者为T2DM未合并ACI组;60例健康对照者为对照组,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检测其ApoE基因多态性,并探讨ApoE基因多态性与血脂异常和脑梗死并发症的关系。结果①T2DM组与健康对照组间基因型与等位基因分布频率均无统计学意义;②T2DM患者中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在等位基因∈4组最高,在∈2组最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③T2DM合并脑梗死患者中∈4组11例,与无脑梗死糖尿病患者中∈4组4例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672,P<0.05)。结论ApoE∈4等位基因与高脂血症有关,且∈4等位基因可能是T2DM合并脑梗死的危险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非胰岛素依赖型 血脂异常 脑梗死 载脂蛋白E基因 多态性
下载PDF
颈部血管彩超在动脉硬化脑梗死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3
11
作者 吴敦茁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9年第15期79-81,共3页
目的为了深入研究颈部血管彩超对动脉硬化脑梗死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8年6月收治的80例动脉硬化脑梗死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来我院进行体检的健康者80人作为对照组。两组受试者均采用颈部血管彩超进行诊断,对... 目的为了深入研究颈部血管彩超对动脉硬化脑梗死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8年6月收治的80例动脉硬化脑梗死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来我院进行体检的健康者80人作为对照组。两组受试者均采用颈部血管彩超进行诊断,对比两组受试者的诊断结果和斑块特征。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斑块诊出率为96.25%,对照组为13.75%;观察组IMT增厚人数为95.00%,对照组为16.25%,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彩超状态下的斑块形态均比对照组更加清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部血管彩超在诊断动脉硬化脑梗死的过程中,其应用价值较高,能够帮助患者获得准确的诊断结果,对后续治疗具有非常高的指导作用,并且对斑块特征具有十分清晰的描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部血管彩超 动脉硬化脑梗死 临床诊断 应用价值 斑块 治疗效果
下载PDF
颈部血管彩超诊断动脉硬化性脑梗死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3
12
作者 李新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20年第15期77-77,93,共2页
目的:分析颈部血管彩超诊断动脉硬化性脑梗死的临床价值。方法:纳入本院2018年8月~2019年8月本院收治的43例动脉硬化性脑梗死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来本院进行检查的43例非脑血管疾病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所有患者均应用颈部血管彩超... 目的:分析颈部血管彩超诊断动脉硬化性脑梗死的临床价值。方法:纳入本院2018年8月~2019年8月本院收治的43例动脉硬化性脑梗死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来本院进行检查的43例非脑血管疾病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所有患者均应用颈部血管彩超进行检查,观察两组患者的诊断结果。结果:观察组患者中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出39例(90.70%)、血管闭塞狭窄检出7例(16.28%)、内膜增厚检出41例(95.35%);对照组患者中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出12例(27.91%)、血管闭塞狭窄检出0例(0)、内膜增厚检出13例(30.23%)。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动脉硬化性脑梗死患者应用颈部血管彩超诊断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部血管彩超 动脉硬化性脑梗死 诊断价值
下载PDF
动脉硬化性脑梗死患者血清NOS3、GDNF水平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2
13
作者 田伟 张小存 贺迎坤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22年第10期909-912,共4页
目的探究动脉硬化性脑梗死患者血清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NOS3)、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表达差异以及其在患者预后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月期间本院收治的动脉硬化性脑梗死患者126例及同期体检健康者130例,患者根... 目的探究动脉硬化性脑梗死患者血清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NOS3)、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表达差异以及其在患者预后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月期间本院收治的动脉硬化性脑梗死患者126例及同期体检健康者130例,患者根据梗死体积、功能障碍、预后分组,比较不同组间血清NOS3、GDNF水平;使用ROC曲线分析NOS3、GDNF对患者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结果动脉硬化性脑梗死患者糖尿病史、高血压病史比例升高,血清NOS3、GDNF水平降低(P<0.05);不同梗死体积患者NOS3、GDNF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功能障碍组、中度功能障碍组、重度功能障碍组患者NOS3、GDNF水平依次降低(P<0.05);NOS3、GDNF水平预测患者预后不良AUC分别为0.858、0.779。结论动脉硬化性脑梗死患者血清NOS3、GDNF水平均降低,其水平与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以及预后相关,有望成为评估患者预后情况的生物学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硬化性脑梗死 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 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下载PDF
动脉硬化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戴琴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2015年第5期549-551,共3页
目的探讨动脉硬化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4年12月住院且发病14天内的动脉硬化性脑梗死137例为病例组,纳入同期住院治疗的192例非心脑血管患者为对照组,同时记录两组纳入者的基本情况及脑血管病相关危险因素,测定患... 目的探讨动脉硬化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4年12月住院且发病14天内的动脉硬化性脑梗死137例为病例组,纳入同期住院治疗的192例非心脑血管患者为对照组,同时记录两组纳入者的基本情况及脑血管病相关危险因素,测定患者的空腹血糖,尿素氮,肌酐,尿酸,血浆纤维蛋白原,HCY,血脂水平,收缩压,舒张压,颈动脉彩超测定有无动脉硬化及斑块形成,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表明:两组间高血压,颈动脉硬化,吸烟,GLU,HCY,CHO,HDL,LDL,收缩压,舒张压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高血压,颈动脉硬化,吸烟,LDL,收缩压与动脉硬化性脑梗死有关(P〈0.05)。结论动脉硬化性脑梗死患者的高危因素进行筛查和干预,对缺血性脑卒中的预防和治疗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硬化性 脑梗死 危险因素 分析
下载PDF
颈部血管彩超诊断动脉硬化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评价 被引量:1
15
作者 郎朗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22年第23期90-92,共3页
目的:研讨在动脉硬化性脑梗死的临床诊断中应用颈部血管彩超的诊断价值。方法:借助回顾性方式展开此次研究,研究时间段为2019年1月~2019年12月,研究对象为该时间段内本院收治的100例动脉硬化性脑梗死患者(设为观察组),同时选取该时间段... 目的:研讨在动脉硬化性脑梗死的临床诊断中应用颈部血管彩超的诊断价值。方法:借助回顾性方式展开此次研究,研究时间段为2019年1月~2019年12月,研究对象为该时间段内本院收治的100例动脉硬化性脑梗死患者(设为观察组),同时选取该时间段内健康体检者100例(设为对照组),均使用颈部血管彩超进行检查,比较两组检查情况。结果:观察组内膜厚度(1.36±0.22)mm,平均斑块数(1.52±0.56)块/例,而对照组分别为(0.55±0.11)mm、(0.36±0.11)块/例,观察组患者内膜厚度数值较高,平均斑块数较多,数据和对照组相比有意义(t=32.9311、20.3258,P<0.05)。观察组患者重度、轻度以及规则型斑块分别有28例、24例、23例,而钙化型、纤维型、脂质纤维型以及脂质型斑块分别有8例、10例、25例以及35例;对照组规则型斑块仅有15例,而钙化型、纤维型、脂质纤维型以及脂质型斑块分别有8例、3例、2例、2例,两组在斑块类型和形态方面均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动脉硬化性脑梗死的临床诊断中应用颈部血管彩超效果显著,可有效鉴别动脉硬化性脑梗死动脉内膜厚度和平均斑块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部血管彩超 动脉硬化性脑梗死 动脉内膜厚度 平均斑块数
下载PDF
脑梗塞遗传病因的流行病学系列研究Ⅱ——核心家系的遗传易感性研究
16
作者 沈靖 谈永飞 +4 位作者 姚才良 邵亚农 周炎 王心如 徐希平 《现代预防医学》 CAS 1998年第4期414-416,440,共4页
本研究通过对脑梗塞核心家系的分析,探讨了遗传因素在核心家系成员中所起作用的程度,结果表明:病例核心家系脑梗塞家族史的比例显著高于对照,X^2=18.41,P<0.001,不同血缘亲属均有不同程度的脑梗塞患病率,从0.93%到12.84%,病例组各亲... 本研究通过对脑梗塞核心家系的分析,探讨了遗传因素在核心家系成员中所起作用的程度,结果表明:病例核心家系脑梗塞家族史的比例显著高于对照,X^2=18.41,P<0.001,不同血缘亲属均有不同程度的脑梗塞患病率,从0.93%到12.84%,病例组各亲属中,不论男女和年龄,SMR 均明显高于正常人群的100,经统计学 Z 检验有极显著意义,病例核心家系的 RR、AR和调整率也明显较高,进一步说明血缘关系与脑梗塞之间有较强的联系,RR 高达4.34~6.10,而对照组的 SMR、RR、AR 和调整率似与血缘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塞 核心家系 遗传易感性 流行病学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动脉硬化脑梗死的临床疗效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慧贤 《中国卫生产业》 2014年第24期9-10,共2页
目的对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动脉硬化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展开研究分析。方法本次研究选取2011年9月—2013年9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00例动脉硬化脑梗死患者,随机划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西医治疗方案对患者展开治疗,研究组采用... 目的对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动脉硬化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展开研究分析。方法本次研究选取2011年9月—2013年9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00例动脉硬化脑梗死患者,随机划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西医治疗方案对患者展开治疗,研究组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案对患者开展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治疗后神经功能损伤情况评分(7.93±1.59),对照组(15.25±2.47),研究组神经功能损伤情况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研究组总有效率96.0%,对照组总有效率74.0%,研究组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数据相比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脉硬化脑梗死临床治疗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可获取显著疗效,且能够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治疗 西医治疗 动脉硬化性脑梗死 临床疗效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法治疗动脉硬化性脑梗死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1
18
作者 陈茂玉 林朋兴 +1 位作者 郑志雄 郭进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6年第36期131-133,共3页
目的探究中西医结合法治疗动脉硬化性脑梗死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0月-2015年9月收治的80例动脉硬化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计算机随机分组的方式将以上患者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对照组给予患者西医治疗,治疗组给予患者中... 目的探究中西医结合法治疗动脉硬化性脑梗死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0月-2015年9月收治的80例动脉硬化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计算机随机分组的方式将以上患者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对照组给予患者西医治疗,治疗组给予患者中西医结合法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与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中医症候积分、残障指数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总好转概率为92.50%,高于对照组,同时治疗组患者治疗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中医症候积分、Ran Kin评分及ADL评分均优于治疗前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法治疗动脉硬化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医结合法 动脉硬化性脑梗死 临床疗效
下载PDF
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50例MRI分析
19
作者 韩邕 赵锋 周生岩 《白求恩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6年第1期89-90,共2页
本文报道了50例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SAE)。认为SAE分三度,即轻、中、重度。其主要MR征象是脑萎缩,侧脑室不同程度扩张,前后角附近的MR信号异常,腔隙性脑梗塞。其中对本病确诊的特征性MR表现是侧脑室前后角附近白... 本文报道了50例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SAE)。认为SAE分三度,即轻、中、重度。其主要MR征象是脑萎缩,侧脑室不同程度扩张,前后角附近的MR信号异常,腔隙性脑梗塞。其中对本病确诊的特征性MR表现是侧脑室前后角附近白质内出现长T_1和长T2MR信号。有些较小的梗塞灶在SE序列T_1加权像上难以发现,而用IR序列T1加权像效果则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层下动脉 脑病 脑梗塞 动脉硬化 NMR 成像
下载PDF
ApoB基因XbaⅠ多态性与脑梗塞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高瞻 沈靖 +3 位作者 谈永飞 邵亚农 杨松 姚才良 《江苏卫生保健》 2001年第3期8-10,共3页
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结合流行病学病例对照方法,对60例脑梗塞病例进行了环境和遗传病因探讨。结果表明:我国不同地区人群XbaⅠX~+等位基因(突变型)频率差异明显,南方人群显著高于北方人群2~9倍,但与南北方的脑卒中死亡... 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结合流行病学病例对照方法,对60例脑梗塞病例进行了环境和遗传病因探讨。结果表明:我国不同地区人群XbaⅠX~+等位基因(突变型)频率差异明显,南方人群显著高于北方人群2~9倍,但与南北方的脑卒中死亡率不一致,说明 X~+等位基因对脑卒中的保护作用较弱,可被高暴露的环境危险因素所修饰和掩盖;首次报道了我国农村人群 XbaIX~+突变型等位基因的频率为 0.083;与脑梗塞发病关系的分析发现:X-X~ +基因型者患脑梗塞的危险性较低(OR=0.56),但本研究尚未达到显著性水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可见:X-X~+基因型的保护性作用次于饮果酒和HDL-C,但本研究尚未达显著性水平;将所有因素进入模型拟合时,显示脑梗塞重要的危险因素仍是舒张压、LDL-C和Lp(a)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POB Xba Ⅰ基因多态性 脑梗塞 病例对照研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