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48篇文章
< 1 2 22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脉压指数评价血管硬化的可行性探讨 被引量:201
1
作者 杨鹏麟 徐定修 张素勤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334-337,共4页
目的 用脉压指数评价血管硬化的可行性 ,比较脉压 (PP)与脉压指数 (PPI)评价血管硬化何者为优。方法 定义脉压指数 (PPI)等于脉压除以收缩压。测量 2 0例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血压 ,计算每例患者的PP及PPI的变化幅度。把流行病学调查而得 ... 目的 用脉压指数评价血管硬化的可行性 ,比较脉压 (PP)与脉压指数 (PPI)评价血管硬化何者为优。方法 定义脉压指数 (PPI)等于脉压除以收缩压。测量 2 0例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血压 ,计算每例患者的PP及PPI的变化幅度。把流行病学调查而得 735例老年高血压病患者 ,根据不同的PP及PPI分为四组 ,分析心电图异常与两者的关系 ,同时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PPI的变化幅度要小于PP ,P <0 0 0 0 1;PP与PPI对心电图异常的影响相似 ,但PPI的相对危险性大于PP ,前者为1 86 8,后者为 1 783。结论 用PPI评价血管硬化理论上有依据 ,可从非线形弹性腔理论推得出PPI=(Cs Cd) / (Cs Co) ,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PP评价血管硬化的缺陷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压指数 评价 血管硬化 可行性 高血压 动脉硬化
原文传递
动脉粥样硬化从痰瘀毒论治探讨 被引量:79
2
作者 于俊生 陈兆昌 《山东中医杂志》 北大核心 2002年第8期451-454,共4页
动脉粥样硬化与痰浊、瘀血、毒邪密切相关。从痰瘀毒论治动脉粥样硬化 ,一要根据动脉粥样硬化不同病理阶段所表现的痰浊、瘀血、毒邪的轻重不同 ,正确地选法用方 ;二要把动脉粥样硬化放在脾、肾、肝等“脏腑失调”这个复杂的“关系网”... 动脉粥样硬化与痰浊、瘀血、毒邪密切相关。从痰瘀毒论治动脉粥样硬化 ,一要根据动脉粥样硬化不同病理阶段所表现的痰浊、瘀血、毒邪的轻重不同 ,正确地选法用方 ;二要把动脉粥样硬化放在脾、肾、肝等“脏腑失调”这个复杂的“关系网”中 ,从相互作用的矛盾关系上来认识其发病机制和辨治规律 ;三是从痰瘀毒论治不可拘泥于热毒 ,要重视阳虚寒凝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病中的作用 ,注意发现在病理情况下 ,中医证型与组织形态学改变之间的内在联系 ,找出寒热辨证的规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痰浊 瘀血 毒邪 痰瘀毒相关 AS
下载PDF
麝香保心丸和辛伐他汀对兔股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74
3
作者 李天奇 李勇 范维琥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296-299,共4页
目的研究中成药麝香保心丸以及辛伐他汀的调脂治疗对于兔股动脉粥样硬化模型斑块的影响,并对其机制进行初步探讨。方法30只新西兰兔以高脂饮食和股动脉球囊扩张建立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分为对照组(10只)、辛伐他汀组(10只)和麝香保心丸组... 目的研究中成药麝香保心丸以及辛伐他汀的调脂治疗对于兔股动脉粥样硬化模型斑块的影响,并对其机制进行初步探讨。方法30只新西兰兔以高脂饮食和股动脉球囊扩张建立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分为对照组(10只)、辛伐他汀组(10只)和麝香保心丸组(10只)。测定药物干预前后血脂、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水平,通过免疫组织化学对斑块内血管内皮细胞抗体CD34、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MMP3、胶原和α平滑肌肌动蛋白抗体染色阳性区域进行定量。结果麝香保心丸和辛伐他汀可以显著降低血清低密度脂蛋白(P<0.05,P<0.01),前者对血清MMP3水平无明显作用。麝香保心丸和辛伐他汀类似,能降低斑块内CD34(P<0.01)、VEGF(P<0.01)和MMP3(P<0.01)的阳性面积,并抑制斑块内胶原增生(P<0.01),而对α平滑肌肌动蛋白抗体阳性面积的影响不大。结论麝香保心丸与辛伐他汀的治疗,可以抑制斑块内新生血管生长,减少斑块内胞外基质的降解,因此可能具有稳定粥样硬化斑块作用。上述作用主要可能通过降低血清LDL来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血脂药 高脂血症 动脉硬化 血管生成抑制剂 股动脉 麝香保心丸
下载PDF
中国脉搏波传导速度评价动脉硬化的参数及流行病学研究 被引量:70
4
作者 王显 赵建功 胡大一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8年第4期303-306,共4页
脉搏波传导速度(PWV)是目前更能确切反映心血管危险重要人群的监测方法之一,其中臂踝脉搏波速度(baPWV)更适用于大规模人群流行病学研究。PWV不仅是动脉粥样硬化负荷的替代标记、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而且可用于判断干预的疗效。... 脉搏波传导速度(PWV)是目前更能确切反映心血管危险重要人群的监测方法之一,其中臂踝脉搏波速度(baPWV)更适用于大规模人群流行病学研究。PWV不仅是动脉粥样硬化负荷的替代标记、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而且可用于判断干预的疗效。阶段性研究结果显示,baPWV是心血管事件的一个"标志",但未能证明其作为中间终点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搏波传导速度 动脉硬化 流行病学研究 综述
下载PDF
超声造影对颈动脉粥样斑块内新生血管的血流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60
5
作者 黄品同 黄福光 +5 位作者 孙海燕 田新桥 杨琰 吕夕明 唐疾飞 张超 《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 CSCD 2007年第1期40-42,共3页
目的探讨实时超声造影技术检测颈动脉斑块内新生血管的血流动力学特征。方法使用实时超声造影检查23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31个斑块,分析造影表现与斑块大小及斑块性质之间的关系。结果31个斑块中有22个增强,且7个斑块表现为造影剂... 目的探讨实时超声造影技术检测颈动脉斑块内新生血管的血流动力学特征。方法使用实时超声造影检查23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31个斑块,分析造影表现与斑块大小及斑块性质之间的关系。结果31个斑块中有22个增强,且7个斑块表现为造影剂从管壁外向斑块内短线条状增强,15个斑块表现为造影剂从管腔内及管壁外周向斑块内呈稀疏点状增强,开始增强时间要比颈动脉的晚(P〈0.01),达峰时间延长(P〈0.01)。在增强的22个斑块中,软斑块12个,混合斑块10个。另9个超声造影未增强的斑块中,硬斑块5个,软斑块2个,混合斑块2个,斑块厚度均在3mm以下。结论实时超声造影可以较敏感地显示斑块动态增强过程,揭示斑块内新生血管的血流动力学特征,但受斑块厚度及斑块性质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造影剂 颈动脉疾病 动脉硬化
原文传递
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脑动脉粥样硬化的分布 被引量:49
6
作者 丁建平 王拥军 +3 位作者 华扬 凌晨 段春 张雷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1年第1期29-31,共3页
目的 分析国内缺血性脑血管病人颅内外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和分布 ,以指导脑血管病的治疗和预防。方法 通过经颅和双功能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颅内外血管 ,检测动脉粥样硬化程度 ,并参照其病史、CT或MRI检查及生化指标综合分析。结果 ... 目的 分析国内缺血性脑血管病人颅内外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和分布 ,以指导脑血管病的治疗和预防。方法 通过经颅和双功能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颅内外血管 ,检测动脉粥样硬化程度 ,并参照其病史、CT或MRI检查及生化指标综合分析。结果  2 0 1例患者 ,颅内颈内动脉及分支狭窄 75人 ,患病率为 37% ,颅外颈动脉大于 5 0 %狭窄的有 5 0例 ,患病率为 2 5 % ,其中 12例为颈内动脉闭塞 ,患病率为 6 % ,糖尿病是造成颅内外血管狭窄的危险因素之一。结论 脑梗塞患者颅内血管病变是发病的原因之一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颈动脉 脑血管超声 脑动脉粥样硬化
下载PDF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年复发危险因素Cox回归分析 被引量:56
7
作者 王伟英 桑文文 +3 位作者 焉双梅 洪渊 张欢 杨旭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6年第1期46-50,共5页
目的探讨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复发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方法前瞻性收集连续在2012年12月1日-2014年1月31日期间在航天中心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395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资料;2015年1月完成1年随访,首先对患者的人口学资料、动脉粥样... 目的探讨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复发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方法前瞻性收集连续在2012年12月1日-2014年1月31日期间在航天中心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395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资料;2015年1月完成1年随访,首先对患者的人口学资料、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临床资料、生化指标和影像学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进一步进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资料不全及失访11例,随访384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年复发率10.9%(复发42例),其中3、6、9个月和1年累积复发率分别为5.7%、9.9%、10.7%、10.9%。单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年龄、饮酒、脑梗死、癌症、血红蛋白、空腹血糖、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小动脉闭塞型脑梗死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复发的危险因素。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年龄(RR=1.041,95%CI:1.010-1.073,P=0.008)、空腹血糖(RR=1.079,95%CI:1.022-1.140,P=0.007)、癌症(RR=3.756,95%CI:1.306-10.805,P=0.014)、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RR=3.066,95%CI:1.490-6.309,P=0.002)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年龄、空腹血糖、癌症、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是影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动脉硬化 血糖 肿瘤 复发 危险因素
下载PDF
颈动脉粥样斑块稳定性与急性脑梗死发病机制关系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54
8
作者 丁士芳 张运 张梅 《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 CSCD 2006年第8期597-600,共4页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斑块稳定性及炎症反应与急性脑梗死之间的关系。方法对71例急性脑梗死患者(A组)、44例无症状颈动脉硬化患者(B组)和21例健康对照者(C组)进行研究,ELISA测定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组织型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TI...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斑块稳定性及炎症反应与急性脑梗死之间的关系。方法对71例急性脑梗死患者(A组)、44例无症状颈动脉硬化患者(B组)和21例健康对照者(C组)进行研究,ELISA测定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组织型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TIMP-1)含量,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含量,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观测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斑块类型及斑块形态。结果A组颈动脉IMT[(1.11±0.29)mm]和B组IMT[(1.14±0.26)mm]与C组[(0.77±0.15)mm]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颈动脉斑块以脂质型斑块(59.2%)为主,B组以纤维型斑块(32.9%)为主,A组斑块表面多呈不规则型。hs-CRP、MMP-9含量在A组[分别为(5.47±2.26)mg/L、(250.64±89.65)ng/ml]、B组[分别为(1.80±0.34)mg/L、(144.67±34.40)ng/ml]、C组[分别为(0.59±0.12)mg/L、(64.49±18.26)ng/ml]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IMP-1含量在A组[(59.64±15.87)ng/ml]、B组[(73.48±21.22)ng/ml]和C组[(57.95±7.86)ng/ml]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A组和C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hs-CRP与MMP-9(r=0.241,P=0.043)呈正相关。结论颈动脉粥样斑块稳定性与急性脑梗死有关,MMP-9、TIMP-1参与的炎症反应是影响颈动脉粥样斑块由结构性不稳定向功能性不稳定进展的重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脑梗塞 动脉硬化 C反应蛋白 明胶酶B
原文传递
老年人脉压指数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关系 被引量:43
9
作者 陈鹏 杨鹏麟 +2 位作者 王凯华 吴连拼 官学强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3期250-253,共4页
为了研究脉压指数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关系 ,对 334例老年人行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超声检测并进行测压 ,分别以脉压≤ 6 0mmHg、6 1~ 80mmHg、81~ 10 0mmHg及 >10 0mmHg和脉压指数≤ 0 .4 0 0、0 .4 0 1~ 0 .5 0 0、0 .5 0 1~ ... 为了研究脉压指数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关系 ,对 334例老年人行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超声检测并进行测压 ,分别以脉压≤ 6 0mmHg、6 1~ 80mmHg、81~ 10 0mmHg及 >10 0mmHg和脉压指数≤ 0 .4 0 0、0 .4 0 1~ 0 .5 0 0、0 .5 0 1~ 0 .6 0 0及 >0 .6 0 0分为四个亚组进行分析。结果发现 ,随着脉压和脉压指数的增加 ,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和收缩压均随之增加 ,脉压指数组舒张压进行性下降 ;Spearman’s相关分析发现 ,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与脉压指数相关性最佳 ;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 ,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仅与脉压指数、年龄具有显著回归效果 ,脉压指数的标准回归系数远大于年龄。结果提示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脉压指数 评价 血管硬化 超声检测 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 动脉硬化
下载PDF
高血压病患者脉搏波速度与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 被引量:42
10
作者 谭静 华琦 +1 位作者 闻静 邢绣荣 《中华高血压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807-811,共5页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患者脉搏波速度(PWV)与传统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的相关性。方法应用脉搏波速度自动测量系统测量颈股动脉脉搏波速度(CFPWV)和颈桡动脉脉搏波速度(CRPWV)分别作为反映中央弹性大动脉和外周中等肌性动脉僵硬度的指...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患者脉搏波速度(PWV)与传统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的相关性。方法应用脉搏波速度自动测量系统测量颈股动脉脉搏波速度(CFPWV)和颈桡动脉脉搏波速度(CRPWV)分别作为反映中央弹性大动脉和外周中等肌性动脉僵硬度的指标,对高血压患者664例[男353例,女311例,年龄18~82(52.1±12.8)岁]进行脉搏波速度检测,并检测空腹血糖、血脂、尿酸(UA)等血清生化指标。结果高血压患者CFPWV和CRPWV随血压水平均呈升高趋势(P〈0.01),CFPWV由高到低依次为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收缩舒张期高血压、单纯舒张期高血压和正常血压。CRPWV由高到低依次为收缩舒张期高血压、单纯舒张期高血压、单纯收缩期高血压及正常血压。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标准化系数β=0.484,P〈0.01)、收缩压(β=0.277,P〈0.01)、心率(HR)(β=0.275,P〈0.01)、男性性别(β=0.142,P〈0.01)、UA(β=0.100,P=0.004)、空腹血糖(β=0.080,P=0.014)是影响CFPWV的独立因素(累积R2=0.404);男性性别(β=0.341,P〈0.01)、舒张压(β=0.149,P〈0.01)、HR(β=0.142,P〈0.01)是影响CRPWV的独立因素(累积R2=0.176)。结论PWV与心血管危险因素如年龄、血压、HR、男性性别、UA、空腹血糖呈独立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脉搏波速度 动脉粥样硬化 动脉僵硬度 危险因素
下载PDF
进展性脑卒中与颈动脉斑块性质及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的关系 被引量:41
11
作者 钱怡宁 张茁 +1 位作者 勇强 赵青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358-360,共3页
目的探讨进展性脑卒中与颈动脉斑块性质及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之间的关系。方法急性前循环脑梗死患者210例,根据临床表现分为进展性脑卒中组(进展组,56例)和非进展性脑卒中组(非进展组,154例),健康体检者40例作为对照组。根... 目的探讨进展性脑卒中与颈动脉斑块性质及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之间的关系。方法急性前循环脑梗死患者210例,根据临床表现分为进展性脑卒中组(进展组,56例)和非进展性脑卒中组(非进展组,154例),健康体检者40例作为对照组。根据颈动脉超声检查又将脑梗死患者分为无斑块、稳定斑块和不稳定斑块进行比较。应用散射比浊法测定血清hs-CRP浓度。结果进展组颈动脉斑块发生率与非进展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进展组颈动脉斑块以不稳定斑块(48.2%)为主,且颈动脉溃疡斑块的发生率高于非进展组(P<0.05)。进展组、非进展组、对照组血清hs-CRP分别为(10.47±5.26)mg/L、(7.23±4.34)mg/L、(1.79±1.08)mg/L,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梗死患者不稳定斑块、稳定斑块、无斑块间hs-CRP含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动脉斑块不稳定性和hs-CRP水平的升高与进展性脑卒中的发生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意外 颈动脉疾病 C反应蛋白 动脉硬化
下载PDF
人体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和新生血管与斑块稳定性的关系 被引量:37
12
作者 韦立新 唐庆贺 +3 位作者 孙璐 石怀银 郭爱桃 游联璧 《中华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38-141,共4页
目的探讨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在人体冠脉稳定斑块和不稳定斑块内的分布、与血管新生之间的关系及其在不稳定斑块形成过程中的可能作用。方法选取经临床和病理解剖检查确诊的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病例进行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染色并通... 目的探讨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在人体冠脉稳定斑块和不稳定斑块内的分布、与血管新生之间的关系及其在不稳定斑块形成过程中的可能作用。方法选取经临床和病理解剖检查确诊的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病例进行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染色并通过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进行量化分析。结果(1)不稳定斑块组内各部位oxLDL的聚集程度均明显高于稳定斑块组。oxLDL主要分布于斑块的肩部,纤维帽及基底部相对较少。oxLDL阳性面积比(‰)分别为肩部:不稳定斑块组20.43±3.12,稳定斑块组17.65±4.22;基底部:不稳定斑块组5.65±1.65,稳定斑块组3.22±1.02;纤维帽:不稳定斑块组4.77±2.03,稳定斑块组2.80±0.22。oxLDL是脂质核心的主要组成部分。(2)斑块肩部Ⅷ因子与oxLDL的阳性面积比呈明显正相关(r=0.8247,P=0.000)。结论不稳定斑块组较稳定斑块组oxLDL的聚集量高,尤其是肩部oxLDL的分布明显高于稳定组,提示斑块内oxLDL含量的多少及分布区域是影响斑块稳定性的重要因素。oxLDL通过促进炎细胞经新生血管在斑块局部聚集而影响斑块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硬化 脂蛋白类 LDL 新生血管化 病理性
原文传递
超声造影评价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41
13
作者 孙海燕 黄品同 +3 位作者 黄福光 田新桥 杨琰 吕夕明 《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 CSCD 2007年第3期219-221,共3页
目的探讨颈动脉斑块超声造影表现及其临床意义。方法23例患者中,常规颈动脉超声检查发现斑块49处,经外周静脉团注SonoVue2.4ml后,观察不同性质粥样硬化斑块的造影显像特点,并对其可能机制做初步探讨。结果49处斑块中有35处超声造... 目的探讨颈动脉斑块超声造影表现及其临床意义。方法23例患者中,常规颈动脉超声检查发现斑块49处,经外周静脉团注SonoVue2.4ml后,观察不同性质粥样硬化斑块的造影显像特点,并对其可能机制做初步探讨。结果49处斑块中有35处超声造影表现为增强,表现为斑块周边或(和)斑块内部的线状增强,14处未见增强。按斑块性质分为三组,其造影增强率分别为软斑块90%(18/20),硬斑块38%(5/13),混合斑块75%(12/16)。结论斑块周边及内部的造影增强与斑块内新生血管形成有关,同时亦可提示斑块局部炎症反应的存在及其程度,有助于全面评价粥样斑块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造影剂 颈动脉 动脉硬化
原文传递
动脉粥样硬化中医湿热病机再认识 被引量:30
14
作者 林培政 杨开清 《新中医》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5-6,共2页
认为湿热体质是动脉粥样硬化重要的发病基础,并以清热化湿消瘀法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良好疗效为佐证,对动脉粥样硬化的中医病机进行再思考和再认识,认为湿热内蕴是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易患因素,湿热化瘀是其主要病理环节,清热化湿... 认为湿热体质是动脉粥样硬化重要的发病基础,并以清热化湿消瘀法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良好疗效为佐证,对动脉粥样硬化的中医病机进行再思考和再认识,认为湿热内蕴是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易患因素,湿热化瘀是其主要病理环节,清热化湿消瘀法理应作为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治则,不可拘泥血瘀证的框框,为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中医药防治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硬化 中医病机 湿热内蕴 湿热化瘀
下载PDF
脉压对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左心室肥厚的影响 被引量:39
15
作者 刘力松 华琦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3年第3期165-167,共3页
目的 比较动态脉压和诊所脉压对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左心室肥厚的影响。方法 选择初诊的轻 中度高血压病患者 118例。所有入选病例测量非同日 3次诊所血压、进行 2 4h动态血压监测和超声心动图检查。根据动态脉压和诊所脉压水平各分为 3... 目的 比较动态脉压和诊所脉压对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左心室肥厚的影响。方法 选择初诊的轻 中度高血压病患者 118例。所有入选病例测量非同日 3次诊所血压、进行 2 4h动态血压监测和超声心动图检查。根据动态脉压和诊所脉压水平各分为 3组 ,并分别比较。结果 动态脉压与年龄、高血压病史、左心室重量指数、动脉僵硬度指数和体重指数呈显著的相关性。动脉僵硬度随分组脉压的增大呈显著递增 ,其与动态脉压的相关性明显强于诊所脉压。动态脉压与左心室重量指数的相关性明显强于诊所脉压。结论 脉压升高是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左心室肥厚的重要危险因素 ,与诊所脉压比较 ,动态脉压更能反映高血压靶器官损害的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动脉硬化 肥大 左心室
下载PDF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腔内治疗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的原因和治疗进展 被引量:39
16
作者 武雪亮 屈明 +4 位作者 薛军 郭飞 韩磊 王立坤 郑月宏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18年第8期626-630,共5页
不断更新的镍钛合金支架使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LEASO)患者的腔内治疗出现了革命性的改变,但仍有半数股腘动脉支架植入术患者出现支架内再狭窄(ISR)。ISR常见于长段复杂病变,原因和机制也较复杂,其治疗主要包括非手术治疗和血管再通治... 不断更新的镍钛合金支架使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LEASO)患者的腔内治疗出现了革命性的改变,但仍有半数股腘动脉支架植入术患者出现支架内再狭窄(ISR)。ISR常见于长段复杂病变,原因和机制也较复杂,其治疗主要包括非手术治疗和血管再通治疗。非手术治疗包括戒烟、控制血糖、血脂、血压、抗凝、积极锻炼和药物治疗。血管再通治疗包括传统开放手术、Forgart导管取栓术、导管内接触性溶栓、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血管成形及支架植入术(PTAS)、经皮腔内斑块切除术、准分子激光斑块消蚀术(ELA)和血管腔内短距离放射治疗(EVBT)等。目前临床多采用复合治疗,以期取得更好的中远期疗效,降低再干预率,本文综述了ISR原因和血管再通治疗方面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硬化 支架 股动脉 治疗结果
下载PDF
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血管功能损害重于单纯高血压患者 被引量:39
17
作者 左君丽 常桂丽 +2 位作者 葛茜 高平进 初少莉 《中华高血压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52-257,共6页
目的评估单纯高血压患者和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血管功能损害的差异。方法原发性高血压患者716例为研究对象,年龄(60.8±8.9)岁。其中单纯高血压患者432例,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284例。采用颈股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cfPWV)测定... 目的评估单纯高血压患者和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血管功能损害的差异。方法原发性高血压患者716例为研究对象,年龄(60.8±8.9)岁。其中单纯高血压患者432例,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284例。采用颈股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cfPWV)测定,脉搏波分析(PWA)测定[中心动脉收缩压(CSBP)、中心动脉舒张压(CDBP)、中心动脉脉压(CPP)、中心动脉增强压(CAP)及中心动脉增强指数],大小动脉弹性指数(C1,C2)测定及颈动脉超声测定[内膜中层厚度(IMT)和颈动脉斑块]4种无创性血管功能及结构检测方法,观察单纯高血压与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管功能及结构检测指标。结果与单纯高血压组比较,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组年龄、吸烟比例、体质量指数(BMI)较高,高血压病程较长,空腹血糖及三酰甘油水平较高(均P<0.05);肱动脉脉压(BPP)、CPP、CAP、cfPWV和IMT升高(均P<0.05);在调整年龄、性别、心率、病程、吸烟、服用降压药物情况、BMI和肱动脉收缩压之后,与单纯高血压组比较,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组cfPWV[(13.0±2.6)比(12.6±2.7)m/s,P=0.029],BPP[(62.2±8.5)比(59.8±9.2)mm Hg,P=0.001],IMT[(0.79±0.20)比(0.74±0.18)mm,P=0.002]水平增高;将cfPWV、IMT分别作为连续性变量进行多元逐步线性回归,结果表明年龄(P<0.01)、肱动脉收缩压(P<0.01)、心率(P<0.01)、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P=0.02)是影响cfPWV的危险因素;年龄、血胆固醇、吸烟及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是影响IMT的危险因素(均P<0.01);以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为因变量进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发现cfPWV和IMT是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危险因素(分别OR=1.324、1.295)。结论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时cfPWV及IMT均明显升高;而其他血管硬化指标CAP、增强指数、C1、C2在评价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方面其临床意义需进一步研究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硬化 颈股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 脉搏波分析 大小动脉弹性 内膜中层厚度 2型糖尿病
原文传递
鸡血藤防治动脉硬化相关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8
18
作者 官杰 冯兴中 刘剑刚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85-389,共5页
鸡血藤是一味传统的活血化瘀中药,临床上广泛应用于冠心病、脑梗死、肢体动脉硬化闭塞症等动脉硬化性疾病的防治。药理学研究表明,鸡血藤及其有效成分具有抗血小板聚集、调节血脂、抗炎、抗氧化等与抗动脉硬化相关的药理活性。作者对近... 鸡血藤是一味传统的活血化瘀中药,临床上广泛应用于冠心病、脑梗死、肢体动脉硬化闭塞症等动脉硬化性疾病的防治。药理学研究表明,鸡血藤及其有效成分具有抗血小板聚集、调节血脂、抗炎、抗氧化等与抗动脉硬化相关的药理活性。作者对近年来鸡血藤防治动脉硬化相关药理作用的研究进行了归纳综述,为鸡血藤的深度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血藤 动脉硬化 抗血小板聚集 调脂 抗氧化 抗炎
原文传递
颈动脉粥样硬化超声与血管造影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36
19
作者 裴林林 陈庆伟 +3 位作者 王志刚 吴庆 柯大智 李桂琼 《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 CSCD 2007年第4期306-309,共4页
目的 探讨超声与血管造影诊断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优劣。方法 对80例有两项以上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的患者行颈动脉超声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观察动脉管腔内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有无斑块及其性质、部位,有无狭窄并计算狭窄率... 目的 探讨超声与血管造影诊断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优劣。方法 对80例有两项以上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的患者行颈动脉超声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观察动脉管腔内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有无斑块及其性质、部位,有无狭窄并计算狭窄率。结果 颈动脉斑块的总体发病率左侧高于右侧,斑块部位以颈总动脉分叉处最多见,其次为颈总动脉主干及颈内动脉。超声与造影对颈动脉斑块和(或)狭窄的总体检出率分别为78.1%和73.8%;诊断颈动脉狭窄率分别为(43.5±0.6)%和(46.5±0.7)%(P〉0.05)。以血管造影为诊断参照标准,超声诊断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1.07%、63.64%、86.44%和73.68%。结论 超声诊断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敏感性高,特异性偏低,但对颈动脉粥样斑块检出率高于血管造影,联合应用颈动脉造影对其病因、诊断、临床治疗及术前评估与术后随访意义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颈动脉 动脉硬化 血管造影术 数字减影
原文传递
Effect of homocysteine on plaque formation and oxidative stress in patients with acute coronary syndromes 被引量:32
20
作者 王广 毛节明 +1 位作者 王宪 张福春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SCIE CAS CSCD 2004年第11期1650-1654,共5页
Background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especially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CAD), are major causes of death in industrialized countries. Elevated concentrations of plasma homocysteine (Hcy) have been associated with an i... Background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especially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CAD), are major causes of death in industrialized countries. Elevated concentrations of plasma homocysteine (Hcy) have been associated with an increased risk of CAD. Increased plasma levels of chemokine, characterized by their ability to induce migration and activation of leukocytes, may contribute to the pathogenesis of CAD. This study was designed to investigate the changes of plasma Hcy, monocyte chemoattractant protein-1 (MCP-1) and oxidative stress markers in acute coronary syndrome patients.Methods A total of 149 subjects were divided into four groups: 50 patients with unstable angina, 30 patients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20 coronary restenosis patients after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and 49 healthy control subjects. Plasma levels of Hcy, MCP-1, malondialdehyde and superoxide dismutase were measured.Results Plasma levels of Hcy and MCP-1 showed significant increases in unstable angina,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nd restenosis patients compared with control subjects (P<0.05, respectively). Plasma levels of malondialdehyde were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in unstable angina and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patients when compared with control subjects (P<0.05, respectively). Plasma superoxide dismutase levels were significantly reduced in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patients when compared with control group (P<0.01).Conclusion Hcy might act as an atherogenic factor through promoting chemokine, reactive oxigen species and oxidized low density lipoprotein production and thereby convert a stable plaque into an unstable potentially occlusive les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OMOCYSTEINE arteriosclerosis CYTOKINES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2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