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5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静脉动脉化皮瓣游离移植修复四肢小创面的前瞻性临床研究 被引量:8
1
作者 李剑强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14年第12期62-64,共3页
目的:探讨静脉动脉化皮瓣游离移植修复四肢小创面的临床应用价值,为临床提供一种实用有效、存活率高、外观好的修复创面的皮瓣移植方式。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3年6月在本院进行皮瓣修复创面手术的3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 目的:探讨静脉动脉化皮瓣游离移植修复四肢小创面的临床应用价值,为临床提供一种实用有效、存活率高、外观好的修复创面的皮瓣移植方式。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3年6月在本院进行皮瓣修复创面手术的3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试验组14例和对照组16例。试验组采用静脉动脉化皮瓣修复,对照组采用经典皮瓣修复,观察比较两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皮瓣短期(3个月)成活率、供区短期(3个月)一期愈合率、术后1年皮瓣外观和感觉的满意度。结果:两组的缺损面积、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皮瓣短期(3个月)成活率100%(14/1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2.5%(10/16),供区短期(3个月)一期愈合率100%(14/1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6.3%(9/16),且术后1年皮瓣外观和感觉的满意度100%(14/1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0.0%(8/1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动脉化皮瓣游离移植修复四肢小创面有利于提高皮瓣成活率和一期愈合率,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动脉化 皮瓣 创面
下载PDF
足背超薄静脉皮瓣游离修复手指软组织缺损 被引量:4
2
作者 凌李 李学渊 +1 位作者 沈华军 吴天泉 《中华手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452-455,共4页
目的探讨使用足背超薄静脉皮瓣游离修复手指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14例外伤致手指软组织缺损患者,按手指缺损面积于足背切取超薄静脉皮瓣,静脉动脉化游离修复创面,后4例在切取时附带足背皮神经。供区均... 目的探讨使用足背超薄静脉皮瓣游离修复手指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14例外伤致手指软组织缺损患者,按手指缺损面积于足背切取超薄静脉皮瓣,静脉动脉化游离修复创面,后4例在切取时附带足背皮神经。供区均直接缝合。术后手部石膏外固定2周后开始功能锻炼。结果术后随访6-12个月,11例顺利存活,2例皮瓣发生部分坏死,1例3个月后失访。部分坏死病例经过换药后愈合。前10例两点分辨觉11-13 mm,后4例带神经两点分辨觉7~9mm.结论应用足背超薄静脉皮瓣游离修复手指组织缺损操作简便,外观满意,供区可宜接缝合,带足背神经切取可同时重建感觉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指损伤 外科皮瓣 动脉化静脉 超薄皮瓣
原文传递
兔静脉动脉化对腓肠肌组织结构影响的观测及临床意义
3
作者 李文海 王正东 +3 位作者 颜南 藏晋 李崇杰 魏侃 《解剖科学进展》 CAS 2008年第4期398-401,共4页
目的观察完全与不完全离断兔小腿静脉动脉化后腓肠肌组织结构的变化规律,并与传统断指(肢)再植手术成活的腓肠肌组织进行比较,为临床选择断指(肢)再植手术方式及治疗肢体缺血症提供实验依据。方法用15只兔分3组:A组为完全离断小腿胫后... 目的观察完全与不完全离断兔小腿静脉动脉化后腓肠肌组织结构的变化规律,并与传统断指(肢)再植手术成活的腓肠肌组织进行比较,为临床选择断指(肢)再植手术方式及治疗肢体缺血症提供实验依据。方法用15只兔分3组:A组为完全离断小腿胫后动脉缝接胫后静脉动脉化组;B组为部分离断小腿胫后动脉缝接胫后静脉组;C组为完全离断小腿应用传统的胫后动脉缝接胫后动脉对照组。3组均结扎胫前动脉,保留胫前静脉等未动脉化的静脉及缝接其它组织结构。术后28d麻醉下切取各组腓肠肌内侧头制成标本,经HE、Mallory、PCNA、肌动蛋白、Ⅰ型胶原蛋白、琥珀酸脱氢酶、vitc等染色和HYP含量测定等方法处理后进行光学显微镜观测。结果AB组明显可见腓肠肌的肌纤维变细变少,肌动蛋白含量减少,PCNA阳性,肌卫星细胞增多,白肌纤维为主的腓肠肌肌纤维转变较多的红肌纤维等变化,Mallory染色示肌纤维间隙变大,结缔组织增生。C组变化明显少于AB组。结论静脉动脉化有利于减少离断腓肠肌等组织结构萎缩和变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动脉化 胫后动脉 胫后静脉 腓肠肌
下载PDF
动脉化静脉皮瓣微循环方式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53
4
作者 陈剑名 梁建 陈正耿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3期170-172,共3页
目的 探讨动脉化静脉皮瓣移植早期微循环主要方式。方法 选用 2 0只新西兰大白兔 ,随机分为实验组 (动脉化静脉皮瓣 )和对照组 (动脉皮瓣 ) ,每组各 10只。应用显微电视系统直接观察兔耳透明窗的方法 ,在放大10 0 0倍下研究动脉化静... 目的 探讨动脉化静脉皮瓣移植早期微循环主要方式。方法 选用 2 0只新西兰大白兔 ,随机分为实验组 (动脉化静脉皮瓣 )和对照组 (动脉皮瓣 ) ,每组各 10只。应用显微电视系统直接观察兔耳透明窗的方法 ,在放大10 0 0倍下研究动脉化静脉皮瓣微循环血流。结果 动脉化静脉皮瓣动脉血逆行灌注后主要经细静脉之间的交通支汇入回流静脉。结论 血流由细静脉→交通支→细静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化静脉皮瓣 微循环 细静脉 实验研究
下载PDF
改良动脉化游离静脉皮瓣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52
5
作者 刘学贵 张铭盛 +5 位作者 杨俊贵 潘其波 郑胜 张军 毕镜铭 廖贤万 《中华手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224-226,共3页
目的报告改良的动脉化游离静脉皮瓣修复手指软组织缺损的方法及效果。方法取同侧前臂双干静脉皮瓣,在两静脉干之间行"开沟"处理,切开脂肪组织深至真皮下血管网,切断结扎所有的交通支,保证真皮下血管网完整,可顺行或逆行移植。... 目的报告改良的动脉化游离静脉皮瓣修复手指软组织缺损的方法及效果。方法取同侧前臂双干静脉皮瓣,在两静脉干之间行"开沟"处理,切开脂肪组织深至真皮下血管网,切断结扎所有的交通支,保证真皮下血管网完整,可顺行或逆行移植。对12例软组织缺损的患者,应用13块动脉化静脉皮瓣进行游离移植修复。结果术后13块皮瓣,7块与正常动静脉皮瓣相似,无明显肿胀,顺利存活;3块轻度肿胀,部分起散在水泡;3块肿胀较重。结论改良的动脉化游离静脉皮瓣是一种可供选择的修复手指软组织缺损的良好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科皮瓣 指损伤 静脉 动脉化静脉皮瓣
原文传递
前臂掌侧游离动脉化静脉皮瓣修复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7
6
作者 白印伟 李征 +6 位作者 余少校 陈泽华 柯于海 周望高 熊懿 钟科明 张振伟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62-365,共4页
目的探讨应用前臂掌侧游离动脉化静脉皮瓣修复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疗效。方法 2008年12月-2013年1月,收治49例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男39例,女10例;年龄16~52岁,平均34岁。致伤原因:重物压砸伤34例,锐器割伤7例,撕脱伤5例,高温机器... 目的探讨应用前臂掌侧游离动脉化静脉皮瓣修复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疗效。方法 2008年12月-2013年1月,收治49例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男39例,女10例;年龄16~52岁,平均34岁。致伤原因:重物压砸伤34例,锐器割伤7例,撕脱伤5例,高温机器压伤3例。损伤部位:示指21例,中指14例,环指10例,小指1例,虎口区、掌背侧3例。受伤至入院时间2~10 h,平均4.5 h。皮肤软组织缺损范围为2.5 cm×1.5 cm^6.0 cm×4.5 cm。46例合并掌、指骨骨折及肌腱、神经等复合组织损伤。急诊手术43例,择期手术6例。采用同侧前臂掌侧游离动脉化静脉皮瓣修复创面,皮瓣内静脉近端分别与手指动、静脉吻合,皮瓣切取范围为3.5 cm×2.5 cm^7.5 cm×5.3 cm。供区直接拉拢缝合。结果术后7例皮瓣成活质量接近于生理性皮瓣;39例皮瓣出现轻、中度肿胀,散在小水疱形成;3例皮瓣出现严重水肿,并发生不同程度坏死。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个月~2年,平均13.5个月。皮瓣质地柔软,外观稍臃肿,皮色略深于手部周围正常皮肤。末次随访时,皮瓣两点辨别觉为16~22 mm,平均20 mm。按照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手功能评定标准,获优21例,良21例,可3例,差4例。结论应用前臂掌侧游离动脉化静脉皮瓣修复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具有皮瓣供区广泛,不损伤主要血管,手术操作简便,术后外观满意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臂掌侧游离皮瓣 动脉化静脉皮瓣 手部皮肤缺损 创面修复
原文传递
动脉化静脉皮瓣急诊修复手指软组织缺损 被引量:20
7
作者 李瑞华 阚世廉 李明新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797-799,共3页
目的总结逆静脉瓣供血、顺静脉瓣回流的动脉化静脉皮瓣急诊修复手指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2002年10月-2007年3月,采用动脉化静脉皮瓣修复手指皮肤软组织缺损7例,男6例,女1例;年龄17~46岁。受伤原因:挤压伤6例,车床切削伤1例。受... 目的总结逆静脉瓣供血、顺静脉瓣回流的动脉化静脉皮瓣急诊修复手指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2002年10月-2007年3月,采用动脉化静脉皮瓣修复手指皮肤软组织缺损7例,男6例,女1例;年龄17~46岁。受伤原因:挤压伤6例,车床切削伤1例。受伤至手术时间2~7h。缺损范围3.0cm×2.0cm~6.0cm×3.5cm。均采用同侧前臂游离动脉化静脉皮瓣修复创面,皮瓣内静脉近心端分别与手指动、静脉吻合。切取皮瓣范围3.0cm×2.5cm~7.0cm×4.0cm。供区直接拉拢缝合。结果术后6例皮瓣完全成活,1例出现部分表皮坏死,脱痂后愈合。供区创面Ⅰ期愈合。术后随访3个月~4年,皮肤质地、厚薄均满意,仅1例表皮坏死者出现部分色素沉着。皮瓣均无硬化、挛缩和影响关节活动的现象。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功能评定标准:优3指,良4指。结论逆静脉瓣供血、顺静脉瓣回流的动脉化静脉皮瓣是目前修复手指软组织缺损的一种较理想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化静脉皮瓣 手指 软组织缺损 修复
下载PDF
前臂动脉化静脉皮瓣解剖分型、特点及临床应用 被引量:19
8
作者 陈禄 黄文柱 +8 位作者 杨俊贵 崔建德 黄昱 杨帅智 王志军 罗人彰 丁自海 刘鹏 郑雪峰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574-578,共5页
目的 探讨前臂动脉化静脉皮瓣的临床解剖分型、血管穿支分布特点,并初步应用于手部缺损的修复. 方法 取新鲜成人上肢标本共4只,左、右侧各2只,经头静脉及腋静脉进行蓝色填充剂逆行灌注并分为12区,观察分区内静脉主干走行及其属支、皮肤... 目的 探讨前臂动脉化静脉皮瓣的临床解剖分型、血管穿支分布特点,并初步应用于手部缺损的修复. 方法 取新鲜成人上肢标本共4只,左、右侧各2只,经头静脉及腋静脉进行蓝色填充剂逆行灌注并分为12区,观察分区内静脉主干走行及其属支、皮肤属支的数量、直径.选择手部缺损伤共60例,随机分 组,其中对照组30例用动脉化静脉皮瓣传统的手术方法(传统组),另30例则是根据静脉皮瓣大小选择性应用控制血管穿支数量的动脉化静脉皮瓣修复创面缺损(改良组).结果 12个区静脉主要属支数目一般为0~2条.在前臂正中静脉出现情况下,其与头静脉及贵要静脉的交通支丰富,第2、3、5、6、8、9区静脉主干相互交通较多,多呈"Y"型及"λ"型分布.若前臂正中静脉缺失,则前臂交通支稀少.第2、3、5、6、9区属支直径[(1.27±0.65)~(2.56±0.71)mm间]小于第1、4、7、8、10、11、12区[(2.58±1.30) ~ (3.34±0.14)mm],但区间属支直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皮肤属支多在静脉主干的浅面直接穿入皮肤层.按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静脉皮瓣结果评定标准,改良组30例皮瓣全部成活,优20例、良8例、可2例、差0例.对照组30例中优12例,良4例,可6例,差8例,其中6例大部分坏死;成活病例较臃肿、质地较硬. 结论 前臂前区的第2、3、5、6、9区为合适的动脉化静脉皮瓣供区;应用改良的前臂前区动脉化静脉皮瓣用于修复手部缺损效果良好,选择得当有一定的临床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化静脉皮瓣 皮肤属支 前臂 应用解剖
原文传递
改良动脉化静脉皮瓣修复手指软组织缺损 被引量:15
9
作者 陈靖 陈情忠 +3 位作者 李双 王洋 王维峰 谭军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75-478,共4页
目的探讨一种改良动脉化静脉皮瓣修复手指软组织缺损的疗效。方法 2017年1月—2018年4月,收治16例手指软组织缺损患者。男12例,女4例;年龄24~74岁,平均41岁。软组织缺损原因:瘢痕挛缩切除后1例,机器绞压伤15例。拇指3例,示指5例,中指4... 目的探讨一种改良动脉化静脉皮瓣修复手指软组织缺损的疗效。方法 2017年1月—2018年4月,收治16例手指软组织缺损患者。男12例,女4例;年龄24~74岁,平均41岁。软组织缺损原因:瘢痕挛缩切除后1例,机器绞压伤15例。拇指3例,示指5例,中指4例,环指2例,小指2例;手指掌侧缺损4例,背侧缺损12例。软组织缺损范围为3 cm×2 cm~10 cm×3 cm。于前臂掌侧设计并切取改良动脉化静脉皮瓣,皮瓣完全游离前在显微镜下剔除部分脂肪组织,并结扎皮瓣内2根静脉间的所有细小分支,游离移植修复创面。皮瓣切取范围为3.5 cm×2.5 cm~10.5 cm×3.5 cm。供区游离植皮修复(1例)或直接缝合(15例)。结果术后1例皮瓣发生静脉危象;15例皮瓣均顺利成活,其中3例皮瓣术后出现轻度至中度肿胀,未作特殊处理,1周后自行愈合。供区植皮成活,切口Ⅰ期愈合。术后13例获随访,随访时间8~16个月,平均11个月。患者皮瓣质地软、耐磨,外形满意。末次随访时,皮瓣感觉单丝触压觉测试为2.83~4.56 g,平均4.01 g;静态两点辨别觉为6~20 mm,平均12 mm。结论改良动脉化静脉皮瓣通过改善动脉化静脉皮瓣内的动静脉分流,减轻术后静脉回流不畅,修复手指软组织缺损可获得较好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化静脉皮瓣 手指 软组织缺损 创面修复 改良术式
原文传递
改良动脉化游离静脉皮瓣修复手指软组织缺损 被引量:15
10
作者 江起庭 冯明生 +2 位作者 江志伟 刘进竹 杨丽娜 《实用手外科杂志》 2011年第4期295-297,307,共4页
目的报道改良动脉化游离静脉皮瓣修复手指软组织缺损的方法。方法取同侧前臂双干静脉皮瓣,在两静脉干之间行连续“w”锯齿状切开处理,切开脂肪组织深至真皮下血管网,切断大部分交通支.保留少部分交通支,保证真皮下血管网的完整,... 目的报道改良动脉化游离静脉皮瓣修复手指软组织缺损的方法。方法取同侧前臂双干静脉皮瓣,在两静脉干之间行连续“w”锯齿状切开处理,切开脂肪组织深至真皮下血管网,切断大部分交通支.保留少部分交通支,保证真皮下血管网的完整,可顺行或逆行移植。对14例软组织缺损患者,应用14块动脉化静脉皮瓣进行游离移植修复.并同时将前臂皮神经内、外侧的分支桥接移植指神经。结果术后14块皮瓣均成活,9块无明显肿胀与正常动静脉皮瓣相似,5块轻度肿胀伴水疱形成。术后随访12例,失访2例,时间6-12个月,平均8个月。皮瓣质地、外形及功能均较满意,两点辨别觉7~10mm.平均8.5mm。结论改良动脉化游离静脉皮瓣修复手指软组织缺损是一种可供选择的良好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科皮瓣 动脉化静脉皮瓣 组织缺损 静脉 前臂皮神经
下载PDF
带神经游离环指近节静脉皮瓣修复指腹缺损 被引量:10
11
作者 张航 王学松 +3 位作者 曾福俊 顾尚武 吴德生 唐林俊 《中华手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35-36,共2页
目的探讨应用带神经游离环指近节皮瓣修复手指指腹缺损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自2012年9月至2014年1月,采用切取环指近节静脉皮瓣,皮瓣携带指固有神经背侧支和(或)指背神经,将皮瓣不倒置游离覆盖修复6例指腹缺损患者。男5例,... 目的探讨应用带神经游离环指近节皮瓣修复手指指腹缺损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自2012年9月至2014年1月,采用切取环指近节静脉皮瓣,皮瓣携带指固有神经背侧支和(或)指背神经,将皮瓣不倒置游离覆盖修复6例指腹缺损患者。男5例,女1例。年龄20。49岁,平均39.5岁。6例患者均为外伤导致指腹皮肤缺损伴骨外露,甲床及末节指骨无损伤。切取皮瓣面积为1.5cm×1.5cm~2.5em×4.5cm,供区在前臂内侧取全厚皮片植皮。结果术后6例患者伤口均I期愈合,皮瓣存活良好,其中1指皮瓣术后发生静脉危象,予伤口部分拆线后逐渐缓解。6例患者术后随访6~24个月,平均12个月。患指指腹外形饱满,指间关节活动正常。指腹皮瓣感觉恢复达s3+。结论带神经游离环指近节静脉皮瓣治疗手指指腹皮肤缺损可获得满意的功能及外形,同时重建感觉,手术操作简单,供区损伤小,是一种修复手指指腹缺损的较好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指损伤 外科皮瓣 动脉化静脉皮瓣 修复
原文传递
静脉瘀血对静脉动脉化皮瓣微循环的影响 被引量:8
12
作者 陈剑名 梁建 陈正耿 《中华整形烧伤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355-356,共2页
目的研究静脉瘀血对静脉动脉化皮瓣微循环的影响。方法 30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 A、B、C 3组,A 组为动脉皮瓣,B 组为静脉动脉化皮瓣,C 组为静脉瘀血的静脉动脉化皮瓣,每组各10只。术后30分钟,1,2,3,4,5小时分别应用显微电视系统通过... 目的研究静脉瘀血对静脉动脉化皮瓣微循环的影响。方法 30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 A、B、C 3组,A 组为动脉皮瓣,B 组为静脉动脉化皮瓣,C 组为静脉瘀血的静脉动脉化皮瓣,每组各10只。术后30分钟,1,2,3,4,5小时分别应用显微电视系统通过耳窗对各组皮瓣微循环进行动态观察,7天后记录皮瓣成活情况。结果静脉瘀血的静脉动脉化皮瓣微循环血流缓慢,微血栓逐渐增多,皮瓣成活率低。结论静脉瘀血可破坏静脉动脉化皮瓣静脉系统的代偿机制,影响皮瓣血液灌流,从而导致皮瓣成活率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瘀血 静脉动脉化皮瓣 微循环
原文传递
动脉化静脉皮瓣修复手指复合组织缺损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9
13
作者 李瑞华 王海滨 +1 位作者 高燕新 王晓刚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CAS 2013年第2期125-127,共3页
目的:总结逆静脉瓣供血、顺静脉瓣回流的动脉化静脉皮瓣在急诊中修复手指血管及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手指血管及皮肤软组织缺损36例患者,均采用同侧前臂游离动脉化静脉皮瓣,形成逆静脉瓣供血、顺静脉瓣回流的动脉化静脉皮瓣修... 目的:总结逆静脉瓣供血、顺静脉瓣回流的动脉化静脉皮瓣在急诊中修复手指血管及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手指血管及皮肤软组织缺损36例患者,均采用同侧前臂游离动脉化静脉皮瓣,形成逆静脉瓣供血、顺静脉瓣回流的动脉化静脉皮瓣修复创面。结果:36例皮瓣中34例完全成活,2例出现部分表皮坏死,脱痂后愈合。术后随访3个月~2年,平均12个月,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功能评定标准,优15指,良21指。结论:逆静脉瓣供血、顺静脉瓣回流的动脉化静脉皮瓣是目前修复手指血管及软组织缺损的一种较理想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科皮瓣 动脉化静脉皮瓣 修复方法 手外伤 组织损伤
下载PDF
动脉化静脉皮瓣静脉瓣膜演化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7
14
作者 左新成 黄昌林 +1 位作者 林子豪 刘麒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66-167,T001,共3页
为了解动脉化静脉皮瓣中静脉瓣膜对血流的影响及其组织结构的演化 ,以家兔为实验动物设计制作了以与股动脉吻合的股静脉为供血血管 ,以隐动脉为回流血管的动脉化静脉皮瓣模型 ,进行组织学、免疫组化和超微结构的检测。结果发现 ,附着于... 为了解动脉化静脉皮瓣中静脉瓣膜对血流的影响及其组织结构的演化 ,以家兔为实验动物设计制作了以与股动脉吻合的股静脉为供血血管 ,以隐动脉为回流血管的动脉化静脉皮瓣模型 ,进行组织学、免疫组化和超微结构的检测。结果发现 ,附着于管壁的静脉瓣膜纤维组织在对抗血流压力的过程中出现“疲劳性”损伤、断裂 ,静脉瓣膜顺血流方向开放 ,逐渐与下方静脉管壁贴合。提示高压、快速的动脉血流对静脉瓣膜有“重塑”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化静脉皮瓣 静脉瓣重建 动物实验
下载PDF
改良双干静脉动脉化皮瓣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8
15
作者 李德平 刘学贵 +5 位作者 毛波 郑胜 杨俊贵 崔建德 杨帅智 黄昱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35-437,442,共4页
目的观察双干静脉动脉化皮瓣与改良双干动脉化静脉皮瓣存活过程,对比成活率及探讨其成活机制。方法将20只新西兰大白兔40侧后肢制成包含2根纵行的浅静脉2.5cm×3.5cm皮瓣,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各20侧。对照组:将皮瓣直接移植... 目的观察双干静脉动脉化皮瓣与改良双干动脉化静脉皮瓣存活过程,对比成活率及探讨其成活机制。方法将20只新西兰大白兔40侧后肢制成包含2根纵行的浅静脉2.5cm×3.5cm皮瓣,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各20侧。对照组:将皮瓣直接移植同侧耳背2.0cm×3.0cm创面,制作双干动脉化静脉皮瓣模型。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将皮瓣进行改良。观察皮瓣的成活过程,并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皮瓣存活70%(14个),部分存活20%(4个),坏死10%(2个)。对照组皮瓣存活20%(4个),部分存活25%(5个),坏死55%(11个)。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干静脉动脉化皮瓣经改良后有利于皮瓣内血液进入微循环,改善动脉血灌注量与静脉回流量平衡,提高皮瓣的成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科皮瓣 静脉 实验 静脉动脉化皮瓣 大白兔
下载PDF
游离移植吻合皮神经的前臂双动脉化静脉皮瓣修复手指缺损疗效观察 被引量:7
16
作者 卢晖 王文刚 +3 位作者 吴慧玲 罗壬满 韦伟 王旭东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707-709,共3页
目的探讨游离移植吻合皮神经的前臂双动脉化静脉皮瓣修复手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0年5月-2013年5月,收治39例手指缺损患者。男27例,女12例;年龄17~45岁,平均31岁。受伤至入院时间30~90 min,平均60 min。致伤原因:机械伤23例,挤压... 目的探讨游离移植吻合皮神经的前臂双动脉化静脉皮瓣修复手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0年5月-2013年5月,收治39例手指缺损患者。男27例,女12例;年龄17~45岁,平均31岁。受伤至入院时间30~90 min,平均60 min。致伤原因:机械伤23例,挤压伤11例,其他5例。拇指13例,示指11例,中指9例,环指4例,小指2例。皮肤软组织缺损范围2 cm×1 cm^4 cm×2 cm。其中22例伴单纯肌腱损伤,17例伴肌腱及指骨损伤。采用大小为2.5 cm×1.5 cm^4.5 cm×2.5 cm的吻合皮神经的前臂双动脉化静脉皮瓣游离移植修复缺损。前臂供区直接缝合。结果 5例术后3~5 d皮瓣远端出现张力性水疱及肿胀,对症处理后成活;其余34例顺利成活,创面Ⅰ期愈合。供区切口均Ⅰ期愈合。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12个月,平均9个月。皮瓣外观质地良好,皮瓣两点辨别觉6~9 mm,平均7.5 mm。末次随访时,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价手指功能,获优35例,良4例。结论采用吻合皮神经的前臂双动脉化静脉皮瓣游离移植修复手指缺损,既保证了皮瓣血供,又明显改善了皮瓣感觉,大大降低术后皮瓣萎缩风险,术后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指缺损 前臂双动脉化静脉皮瓣 吻合神经 创面修复
原文传递
分叶串联游离静脉皮瓣在双手指近中节软组织缺损修复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7
作者 杨帅智 陈禄 +3 位作者 郑灿镔 杨俊贵 黄昱 崔建德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40-443,共4页
目的探讨采用一套供血系统的分叶串联游离静脉皮瓣修复2个手指近中节软组织缺损的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 2011年9月-2014年12月采用仅用一套供血系统的分叶串联游离静脉皮瓣修复2个手指近中节软组织缺损创面6例。男5例,女1例;年龄19~52岁... 目的探讨采用一套供血系统的分叶串联游离静脉皮瓣修复2个手指近中节软组织缺损的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 2011年9月-2014年12月采用仅用一套供血系统的分叶串联游离静脉皮瓣修复2个手指近中节软组织缺损创面6例。男5例,女1例;年龄19~52岁,平均33.8岁。致伤原因:绞割伤4例,挤压伤2例。患指位于示指5指、中指3指、环指2指、小指2指。所有患者均为手指近中节皮肤软组织缺损,缺损平面不超过远侧指间关节,缺损范围2.5 cm×2.5 cm^5.5 cm×4.0 cm;均有不同程度骨或肌腱外露,伴指骨骨折2例。伤后至手术时间为1.5~7 h,平均3.5 h。切取皮瓣范围8 cm×3 cm^14 cm×5 cm;供区宽度≤3.0 cm者直接缝合,>3.0 cm者取腹部全厚皮片植皮修复。结果患者手术时间为2.5~5.0 h,平均4.0 h。术后皮瓣全部成活;4例出现张力性水疱,拆除蒂部及局部张力较大处2~3根缝线,1周左右逐渐好转。5例患者皮瓣及供区创面均Ⅰ期愈合;1例其中1指皮瓣边缘部分坏死,二期清创直接缝合后Ⅰ期愈合,另1指皮瓣愈合良好。6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18个月,平均13个月。皮瓣质地、弹性良好,外观饱满。末次随访时手功能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获优3例、良2例、可1例;皮瓣两点辨别觉为8~10 mm,平均9 mm。结论利用一套供血系统的分叶串联游离静脉皮瓣修复2个手指近中节软组织缺损,手术简便、疗效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叶串联静脉皮瓣 双手指外伤 软组织缺损 修复
原文传递
间歇式正压对静脉动脉化皮瓣成活的影响 被引量:5
18
作者 郑朝 徐明达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2年第6期809-810,共2页
目的探讨间歇式正压对静脉动脉化皮瓣成活面积、成活质量及血液循环的影响。方法于家兔腹部设计以腹壁浅血管为蒂的静脉动脉化皮瓣,并施以正压4kP,1min,间歇4min,测量实验组与对照组皮瓣成活面积、每单位拉力延伸率,用荧光血流仪计数比... 目的探讨间歇式正压对静脉动脉化皮瓣成活面积、成活质量及血液循环的影响。方法于家兔腹部设计以腹壁浅血管为蒂的静脉动脉化皮瓣,并施以正压4kP,1min,间歇4min,测量实验组与对照组皮瓣成活面积、每单位拉力延伸率,用荧光血流仪计数比较实验组与对照组局部血液循环。结果(1)实验组与对照组成活面积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2)实验组与对照组皮瓣单位拉力延伸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3)实验组与对照组荧光血流仪计数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术后早期尤其明显。结论间歇式正压可提高静脉动脉化皮瓣的成活面积及成活质量,对静脉动脉化皮瓣血液循环尤其早期有改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动脉化皮瓣 间歇式正压 血液循环 皮瓣成活
下载PDF
提高静脉动脉化皮瓣成活率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刘春利 袁伟伟 鲁开化 《中华医学美容杂志》 1998年第1期16-19,共4页
目的提高静脉动脉化皮瓣的存活率。方法根据静脉内皮细胞需要一定时间以适应动脉血流,以及皮肤扩张器可增加血管密度等特点,首先将皮瓣静脉原位动脉化,同时加用皮肤扩张器预制,10周左右行Ⅱ期皮瓣移转。结果静脉动脉化皮瓣的存活... 目的提高静脉动脉化皮瓣的存活率。方法根据静脉内皮细胞需要一定时间以适应动脉血流,以及皮肤扩张器可增加血管密度等特点,首先将皮瓣静脉原位动脉化,同时加用皮肤扩张器预制,10周左右行Ⅱ期皮瓣移转。结果静脉动脉化皮瓣的存活率显著提高,从39.13%提高到86.36%,挛缩率从32.08%下降到8.9%,两者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静脉动脉化后高压、高氧动脉血流可损伤静脉内皮细胞,如先将静脉原位动脉化,待损伤的静脉内皮细胞修复并适应动脉血流后再行皮瓣移转,可明显提高皮瓣成活率及成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动脉化皮瓣 成活率 皮肤扩张器
原文传递
游离前臂静脉皮瓣修复手指掌侧皮肤缺损 被引量:4
20
作者 官龙洲 祝斌 +3 位作者 潘希彬 钟云祥 谢延华 蔡国雄 《实用手外科杂志》 2020年第4期405-407,共3页
目的探讨应用同侧前臂静脉皮瓣急诊一期修复手部皮肤缺损的手术方式和临床疗效。方法2015年8月-2018年8月,对13例手部掌侧皮肤缺损患者,急诊一期游离移植前臂静脉皮瓣修复创面,供区直接缝合,定期随访。结果12例皮瓣成活,1例坏死。12例... 目的探讨应用同侧前臂静脉皮瓣急诊一期修复手部皮肤缺损的手术方式和临床疗效。方法2015年8月-2018年8月,对13例手部掌侧皮肤缺损患者,急诊一期游离移植前臂静脉皮瓣修复创面,供区直接缝合,定期随访。结果12例皮瓣成活,1例坏死。12例成活皮瓣中,4例顺利成活,外观和质量接近生理皮瓣;6例出现轻中度肿胀、瘀血、水疱,经及时处理后,顺利成活,伴有不同程度色素沉着;2例皮瓣部分坏死,换药愈合。结论应用同侧前臂游离静脉皮瓣修复手部掌侧皮肤缺损,皮瓣切取方便,成活率高,可一期修复创面,同时修复血管、肌腱的缺损,不损伤知名动脉,术后外形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科皮瓣 动脉化静脉皮瓣 手指皮肤缺损 创面修复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