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20篇文章
< 1 2 3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血压病脉搏波速度与脉压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75
1
作者 倪永斌 张维忠 +1 位作者 王宏宇 胡大一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257-259,共3页
目的 研究高血压病患者主动脉脉搏波速度 (PWV)与脉压的关系。方法  3 15 6例高血压患者入选了我们的横断面研究 [平均年龄 ( 5 3 7± 11 6 )岁 ]。应用自动脉搏波速度测定仪测量颈动脉 股动脉PWV作为反映大动脉硬度的指标 ,血压... 目的 研究高血压病患者主动脉脉搏波速度 (PWV)与脉压的关系。方法  3 15 6例高血压患者入选了我们的横断面研究 [平均年龄 ( 5 3 7± 11 6 )岁 ]。应用自动脉搏波速度测定仪测量颈动脉 股动脉PWV作为反映大动脉硬度的指标 ,血压测量采用标准水银柱血压计。结果 脉压≥ 6 0mmHg ( 1mmHg =0 133kPa)者PWV显著大于脉压 <6 0mmHg者 [( 12 4 6± 2 4 6 )比 ( 10 96± 1 79)m s ,P <0 0 1]。脉压和PWV与年龄显著正相关 (脉压r =0 396 ,P =0 0 0 0 ;PWVr =0 5 31,P =0 0 0 0 )。收缩压一定时 ,PWV随舒张压的降低显著升高 ;舒张压一定时 ,PWV随收缩压的升高显著升高。结论 PWV与脉压密切相关 ,PWV由高到低依次为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收缩舒张期高血压、单纯舒张期高血压和正常血压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脉搏波速度 脉压 动脉硬度 流行病学
原文传递
高血压病患者脉搏波速度与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 被引量:42
2
作者 谭静 华琦 +1 位作者 闻静 邢绣荣 《中华高血压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807-811,共5页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患者脉搏波速度(PWV)与传统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的相关性。方法应用脉搏波速度自动测量系统测量颈股动脉脉搏波速度(CFPWV)和颈桡动脉脉搏波速度(CRPWV)分别作为反映中央弹性大动脉和外周中等肌性动脉僵硬度的指...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患者脉搏波速度(PWV)与传统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的相关性。方法应用脉搏波速度自动测量系统测量颈股动脉脉搏波速度(CFPWV)和颈桡动脉脉搏波速度(CRPWV)分别作为反映中央弹性大动脉和外周中等肌性动脉僵硬度的指标,对高血压患者664例[男353例,女311例,年龄18~82(52.1±12.8)岁]进行脉搏波速度检测,并检测空腹血糖、血脂、尿酸(UA)等血清生化指标。结果高血压患者CFPWV和CRPWV随血压水平均呈升高趋势(P〈0.01),CFPWV由高到低依次为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收缩舒张期高血压、单纯舒张期高血压和正常血压。CRPWV由高到低依次为收缩舒张期高血压、单纯舒张期高血压、单纯收缩期高血压及正常血压。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标准化系数β=0.484,P〈0.01)、收缩压(β=0.277,P〈0.01)、心率(HR)(β=0.275,P〈0.01)、男性性别(β=0.142,P〈0.01)、UA(β=0.100,P=0.004)、空腹血糖(β=0.080,P=0.014)是影响CFPWV的独立因素(累积R2=0.404);男性性别(β=0.341,P〈0.01)、舒张压(β=0.149,P〈0.01)、HR(β=0.142,P〈0.01)是影响CRPWV的独立因素(累积R2=0.176)。结论PWV与心血管危险因素如年龄、血压、HR、男性性别、UA、空腹血糖呈独立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脉搏波速度 动脉粥样硬化 动脉僵硬度 危险因素
下载PDF
老年高血压患者动脉僵硬度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43
3
作者 方向阳 吴金玲 +2 位作者 牛红育 陆玫 刘淼冰 《中华高血压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716-719,共4页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动脉僵硬度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老年高血压患者119例,平均年龄(75.6±7.0)岁,测定颈股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cfPWV)作为评价动脉僵硬度指标,以cfPWV>12m/s为标准,把所有患者分为2组,cfPWV>12m/s组,共70...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动脉僵硬度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老年高血压患者119例,平均年龄(75.6±7.0)岁,测定颈股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cfPWV)作为评价动脉僵硬度指标,以cfPWV>12m/s为标准,把所有患者分为2组,cfPWV>12m/s组,共70例,cfPWV≤12m/s组,共49例,患者行颈动脉超声检查评价颈动脉粥样斑块情况,并测量血压、糖化血红蛋白等指标,以cfPWV>12m/s为因变量,以颈动脉粥样斑块、血压、糖化血红蛋白等指标为自变量,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校正了体质量指数、性别、脑卒中、空腹血糖等因素后,影响cfPWV的因素有年龄、收缩压、脉压、冠心病、糖尿病、颈动脉粥样斑块、糖化血红蛋白,其中以年龄与收缩压危险度最大。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动脉僵硬度与年龄、收缩压、脉压、冠心病、糖尿病、颈动脉粥样斑块、糖化血红蛋白密切相关,其中以年龄与收缩压危险度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高血压 动脉僵硬度
原文传递
代谢综合征与动脉僵硬度的关系 被引量:20
4
作者 谭静 华琦 +3 位作者 闻静 邢绣荣 刘荣坤 杨峥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2期167-169,共3页
目的探讨代谢综合征与动脉僵硬度的关系。方法根据2005年国际糖尿病联盟代谢综合征诊断标准将522例受试者分为对照组、代谢综合征组亚组1(1项指标异常)、亚组2(2项指标异常)和亚组3(3项或以上指标异常)。应用脉搏波速度自动测量系统测... 目的探讨代谢综合征与动脉僵硬度的关系。方法根据2005年国际糖尿病联盟代谢综合征诊断标准将522例受试者分为对照组、代谢综合征组亚组1(1项指标异常)、亚组2(2项指标异常)和亚组3(3项或以上指标异常)。应用脉搏波速度自动测量系统测定颈—股动脉脉搏波速度作为反映大动脉僵硬度的指标,并与各临床观察指标进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代谢综合征各亚组颈—股动脉脉搏波速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和0.001),亚组3与亚组1和亚组2间差异也有显著性(P<0.05)。颈—股动脉脉搏波速度与年龄(r=0.432,P<0.001)、收缩压(r=0.341,P<0.001)、腰围(r=0.151,P=0.001)、空腹血糖(r=0.257,P<0.001)和甘油三酯(r=0.103,P=0.019)存在显著正相关。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收缩压和空腹血糖是影响颈—股动脉脉搏波速度的独立因素。结论代谢综合征组成成分的聚集可能促进动脉僵硬度的发生发展。开展人群代谢综合征成分聚集的评估及进行脉搏波速度检测有助于心血管事件的一级预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科学 代谢综合征 脉搏波速度 动脉僵硬度 动脉 动脉弹性 动脉粥样硬化
下载PDF
汉族人群中血压与动脉硬化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19
5
作者 刘丽芳 谢晋湘 +4 位作者 蒋雄京 晋库根 牛爱萍 张培湘 刘力生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29-131,共3页
目的 :探讨汉族人群中家庭测量血压与动脉硬化的关系。方法 :将 471名受试者分为青年组 (n =2 3 5 )和中年组 (n =2 3 6) ,各组又分为血压正常者和高血压者。对受试者进行 2次家访 ,每次家访各测 5次血压 ,取其 10次读数的平均值作为血... 目的 :探讨汉族人群中家庭测量血压与动脉硬化的关系。方法 :将 471名受试者分为青年组 (n =2 3 5 )和中年组 (n =2 3 6) ,各组又分为血压正常者和高血压者。对受试者进行 2次家访 ,每次家访各测 5次血压 ,取其 10次读数的平均值作为血压值。应用动脉脉搏波分析 (PWA )仪记录受试者桡动脉脉搏波形 ,经计算机自动转化为中心动脉脉搏波 ,以反射波增强指数 (AIx)作为反映全身动脉硬化的参数。结果 :血压正常者PWA结果显示 ,中年组与青年组比较增强指数有极显著性差异 (P <0 .0 1) ,经年龄调整后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两组中高血压者与血压正常者比较增强指数均升高 ,有极显著性差异 (P均 <0 .0 1)。即使在血压正常者中 ,血压正常高值者 (血压 13 0~ 13 9/ 85~ 89mmHg ,1mmHg =0 .13 3kPa)增强指数也显著高于血压正常值者 (血压 <13 0 / 85mmHg ,P <0 0 0 1)。将增强指数作为因变量 ,年龄、身高、心率、家访时的收缩压及舒张压作为自变量进行多元回归分析显示 ,受试者年龄及收缩压与增强指数呈显著的正相关。结论 :血压正常者中 ,增强指数随年龄的增加而升高。高血压者与血压正常者相比 ,增强指数显著升高 ,提示高血压患者动脉顺应性下降、动脉硬化 ;收缩压与动脉顺应性显著相关。即使血压正常高值者 ,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族人群 血压 动脉硬化 脉搏波分析 高血压
下载PDF
他汀类药物对老年冠心病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的影响 被引量:26
6
作者 赖诚民 陈勇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6期4507-4509,共3页
目的探讨他汀类药物对老年冠心病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的影响。方法选取128例老年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未合并高血压、心衰等其他心血管疾病,其中59例患者已服用过他汀类药物,归为观察组,其余69例患者未服用过他汀类药物,归... 目的探讨他汀类药物对老年冠心病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的影响。方法选取128例老年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未合并高血压、心衰等其他心血管疾病,其中59例患者已服用过他汀类药物,归为观察组,其余69例患者未服用过他汀类药物,归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一般资料、实验室检查结果以及中臂踝脉搏波速度(ba-PWV)、心-踝血管指数(CAVI)、踝肱指数(ABI)、桡动脉反射波增强指数(rAI)等动脉粥样硬化指标。结果观察组的TC与LDL-C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ba-PWV、CAVI、ABI和rAI等动脉粥样硬化程度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他汀类药物可改善冠心病老年患者的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可能据此改善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他汀类药物 动脉粥样硬化 冠心病
下载PDF
不同绝经时期雌激素对女性高血压患者的心血管保护效应分析 被引量:25
7
作者 张晓芳 赵旭 +1 位作者 李秀丽 余静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75-180,共6页
目的分析不同绝经时期女性高血压患者中心动脉压及动脉硬化参数的变化。探讨雌激素对女性心血管系统的保护作用。方法入选高血压患者118人,女性51例,男性67例。依据绝经年限女性患者分为近期绝经组(绝经年限小于5年)和远期绝经组(绝经... 目的分析不同绝经时期女性高血压患者中心动脉压及动脉硬化参数的变化。探讨雌激素对女性心血管系统的保护作用。方法入选高血压患者118人,女性51例,男性67例。依据绝经年限女性患者分为近期绝经组(绝经年限小于5年)和远期绝经组(绝经年限大于5年)。纳入与上述两组年龄一致的男性患者作为近期对照组和远期对照组。检测外周动脉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脉压(PP),并测量中心动脉收缩压(cSBP)、舒张压(cDBP)、中心动脉脉压(cPP)、增益压(AP)、反射波增益指数(AIx)、75次心率增益指数校正指数(AIx75HR)及颈股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cfPWV)。结果 (1)近期绝经组SBP、DBP、cSBP、cDBP、cfPWV均低于近期对照组,AP、cPP、AIx、AIx75HR均高于近期对照组,且两组间SBP、DBP、cDBP、AIx75HR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远期绝经组SBP、PP、心率、cSBP、cPP、AP、AIx、AIx75HR、cfPWV均大于远期对照组,且两组间SBP、PP、cSBP、cPP、AP、AIx75HR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近期绝经组雌二醇、孕激素水平高于远期绝经组,且两组间雌二醇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绝经年限较短的高血压女性患者,其体内雌激素水平仍可维持对心血管系统的保护;雌激素不仅对外周血压,对中心动脉压也有保护作用,但其对动脉硬化的保护作用并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绝经期 雌激素 高血压 中心动脉压 动脉硬化
下载PDF
高血压患者血压节律与动脉硬化度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22
8
作者 吴毅琴 岳晓军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09年第5期364-365,共2页
目的观察高血压患者与正常人血压昼夜节律的变化及其对动脉硬化度的影响。方法对115例高血压患者行24h无创动态血压监测,根据夜间血压下降率分为杓型组78例,非杓型组37例,选取50例正常人为对照组。采用全自动动脉硬化测定仪测定肱踝脉... 目的观察高血压患者与正常人血压昼夜节律的变化及其对动脉硬化度的影响。方法对115例高血压患者行24h无创动态血压监测,根据夜间血压下降率分为杓型组78例,非杓型组37例,选取50例正常人为对照组。采用全自动动脉硬化测定仪测定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值评价动脉硬化度。结果高血压患者血压节律异常高于对照组,高血压组非杓型血压比例占67%,而对照组仅为6%。脉搏波传导速度高血压组为(1607±311),较对照组(1366±209)明显升高,而高血压组中非杓型组为(1700±302)高于杓型组(1515±3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有更高的节律异常,血压水平及血压节律是影响动脉硬化度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血压节律 脉搏波传导速度 动脉硬化度
下载PDF
培哚普利联合富马酸比索洛尔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及其对心率变异性、动脉僵硬度、左心室肥厚的影响 被引量:23
9
作者 向东贤 韩英 +1 位作者 丁栗 林芳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9年第1期100-103,共4页
目的观察培哚普利联合富马酸比索洛尔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并分析其对心率变异性、动脉僵硬度、左心室肥厚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月辽宁省金秋医院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目的观察培哚普利联合富马酸比索洛尔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并分析其对心率变异性、动脉僵硬度、左心室肥厚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月辽宁省金秋医院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培哚普利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培哚普利联合富马酸比索洛尔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4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心率变异性指标〔包括正常RR间期的标准差(SDNN)、相邻RR间期之差的均方根(RMSSD)、相邻RR间期差值超过50 ms的RR间期所占的百分数(PNN50)、高频(HF)、低频(LF)、极低频(VLF)及LF/HF〕、臂踝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及左心室肥厚指标〔包括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T)、舒张末期室间隔厚度(IVST)〕,并记录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1)治疗前两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低于对照组(P<0.05)。(2)两组患者治疗前SDNN、RMSSD、PNN50、HF、LF、VLF、LF/HF及治疗后SDNN、RMSSD、PNN5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LF、VLF、LF/HF低于对照组,HF高于对照组(P<0.05)。(3)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后baPWV差值大于对照组(P<0.05)。(4)两组患者治疗前LVMI、LVEDD、LVPWT、IVST及治疗后IVS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LVMI低于对照组,LVEDD短于对照组,LVPWT大于对照组(P<0.05)。(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培哚普利联合富马酸比索洛尔能有效降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及动脉僵硬度,改善心率变异性,逆转左心室肥厚,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培哚普利 富马酸比索洛尔 心率变异性 动脉僵硬度 左心室肥厚 治疗结果
下载PDF
高血压患者臂踝脉搏波速改变及其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8
10
作者 黄黎莹 初少莉 +2 位作者 钱岳晟 左君丽 黄静芳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1006-1009,共4页
目的了解上海地区正常人群臂踝脉搏波速(baPWV)参考范围,探讨高血压患者baPWV改变及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自上海地区健康志愿者104例,观察各年龄段baPWV参考范围;入选住院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37例,采集心血管危险因素,同步测baPWV并分... 目的了解上海地区正常人群臂踝脉搏波速(baPWV)参考范围,探讨高血压患者baPWV改变及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自上海地区健康志愿者104例,观察各年龄段baPWV参考范围;入选住院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37例,采集心血管危险因素,同步测baPWV并分析其与相关危险因素的关系。结果健康人左右两侧baPW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7),baPWV随年龄增长而增快(P<0.01),男性baPWV大于女性(P<0.05),校正年龄baPWV与收缩压和舒张压正相关(分别r=0.459,P<0.01和r=0.477,P<0.01)。高血压患者baPWV与心血管危险因素聚集程度正相关(r=0.21,P=0.000),分别与年龄、收缩压、舒张压、血糖、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呈正相关(P<0.05)。结论年龄、收缩压、心率及心血管危险因素聚集程度是影响baPWV的主要因素;即使在健康人群,baPWV也与血压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脉搏波速 大动脉僵硬度 心血管危险因素
下载PDF
不同类型肥胖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脉僵硬度的影响 被引量:22
11
作者 宋洪斌 刘振东 +5 位作者 路方红 刁玉涛 张华 赵颖馨 孙尚文 齐在文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737-740,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肥胖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脉僵硬度的影响。方法选择原发性高血压患者776例,根据体质指数(BMI)和腰围将受试者分为4组:正常BMI+正常腰围组(正常组,n=194)、正常BMI+腰围增高组(单纯腰围增高组,n=195)、BMI增高+正常腰围...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肥胖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脉僵硬度的影响。方法选择原发性高血压患者776例,根据体质指数(BMI)和腰围将受试者分为4组:正常BMI+正常腰围组(正常组,n=194)、正常BMI+腰围增高组(单纯腰围增高组,n=195)、BMI增高+正常腰围组(单纯BMI增高组,n=196)及BMI增高+腰围增高组(BMI和腰围增高组,n=191)。测定所有受试者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和踝臂指数;根据受试者的血脂情况,计算动脉硬化指数。结果 BMI和腰围增高组受试者的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2120±263 mm/s)和动脉硬化指数(3.35±0.87)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及单纯腰围增高组和单纯BMI增高组(P<0.05)。BMI和腰围增高组受试者的踝臂指数(0.72±0.15)明显低于正常组(P<0.01)及单纯腰围增高组和单纯BMI增高组(P<0.05)。单纯BMI增高组受试者的踝臂指数及动脉硬化指数与单纯腰围增高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析因分析结果显示,BMI和腰围增高对动脉僵硬度的影响均显著,且二者存在协同效应。结论腹型肥胖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脉弹性受损程度严重,BMI和腰围增高对动脉弹性功能受损有交互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型肥胖 动脉僵硬度 高血压
下载PDF
脉搏波速度,心-踝血管指数和踝臂指数评价血管早期病变 被引量:21
12
作者 王宏宇 芦娜 +2 位作者 李丽红 王敏 刘康 《中国民康医学》 2009年第9期953-956,959,共5页
目的:探讨脉搏波速度(Pulse Wave Velocity,PWV),心-踝血管指数(Cardio-Ankle Vascular Index,CAVI)和踝臂指数(AnkleBrachial Index,ABI)在男性健康人群和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及其危险因素人群中血管早期病变评价的应用及各指标... 目的:探讨脉搏波速度(Pulse Wave Velocity,PWV),心-踝血管指数(Cardio-Ankle Vascular Index,CAVI)和踝臂指数(AnkleBrachial Index,ABI)在男性健康人群和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及其危险因素人群中血管早期病变评价的应用及各指标间的相关性。方法:56例男性受检者入选此研究,平均年龄(57.8±9.8)岁(范围41-78岁),其中23例为健康志愿者(健康组),36例存在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及其危险因素(动脉粥样硬化组)。应用脉搏波速度自动测量系统和血压脉搏测量装置测定颈动脉-股动脉PWV(CF-PWV)、CAVI和ABI作为反映受检者血管早期病变的指标。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动脉粥样硬化组CF-PWV和CAVI明显升高分别为(12.61±2.99)m/s比(10.87±1.40)m/s(P=0.005);7.34±0.78比8.63±1.57(P〈0.001),ABI在两组间无显著差异(1.08±0.12比1.09±0.13,P=NS)。相关分析显示,动脉粥样硬化组CAVI与CF-PWV显著相关(R=0.612,P〈0.001),ABI与CF-PWV显著相关(R=-0.454,P=0.012),ABI与CAVI显著相关(R=-0.697,P〈0.001)。健康组上述各指标之间均无明显相关性。结论:动脉粥样硬化及其危险因素人群中反映动脉僵硬度的指标CAVI与PWV密切相关,并与下肢动脉阻塞程度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搏波速度 踝臂指数 心-踝血管指数 动脉僵硬度 动脉粥样硬化
下载PDF
高血压合并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的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活性与动脉弹性改变 被引量:21
13
作者 马庆春 孙宁玲 韩芳 《中华高血压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793-796,共4页
目的探讨高血压合并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血浆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RAA)活性及与动脉弹性的关系。方法病例选择:单纯高血压(EH)组(n=113);原发性高血压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EH+OSAHs)组(n=110),两组患者分别测定晨起... 目的探讨高血压合并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血浆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RAA)活性及与动脉弹性的关系。方法病例选择:单纯高血压(EH)组(n=113);原发性高血压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EH+OSAHs)组(n=110),两组患者分别测定晨起卧位肾素活性、血管紧张素Ⅱ(AngⅡ)、醛固酮(Ald),肱踝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及24 h 动态血压监测,观察两组患者血压、心率、RAA 活性及脉搏波传导速度的变化。结果 1)EH+OSAHS 患者夜间平均血压、心率明显高于 EH 组(P<0.05)。而白天并不存在这种差别。夜间平均血压两组分别为156.1/92.1和137.1/90 mmHg(P<0.05),夜间平均心率分别为83.4和64.3次/min,P<0.05。2)EH+OSAHS 组患者血浆肾素活性[EH+OSAHS(1.9±1.5)比 EH(1.3±1.4)μg/L]、醛固酮[EH+OSAHS(126.3±41.4)比 EH(68.1±40.4)ng/L]均高于 EH 组(P 均<0.05)。3)EH+OSAHS 患者左右 BaPWV均高于 EH 组[左 BaPWV:EH+OSAHS(1897.7±332.9)比 EH(1817.5±352.6)cm/s,P<0.05;右 BaPWV:EH+OSAHS(1898.3±366.3)比 EH(1823.6±367.7)cm/s,P<0.05]。4)EH+OSAHS 患者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与肾素浓度、Ald 及 BaPWV 呈显著正相关。结论 EH+OSAHS 患者夜间平均血压及心率均高于 EH组,存在着循环 RAA 激活现象,比 EH 患者的动脉弹性损害更加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肾素 血管紧张素 醛固醛活性 动脉弹性
下载PDF
阿司匹林联合阿托伐他汀可改善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病人动脉硬化程度并降低心肌梗死的发生率 被引量:21
14
作者 唐厚梅 刘迎春 《实用老年医学》 CAS 2019年第10期1008-1011,共4页
目的研究阿司匹林联合阿托伐他汀对老年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病人动脉硬化程度和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发生情况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7月在本院治疗的110例老年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病人进行研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5例。2... 目的研究阿司匹林联合阿托伐他汀对老年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病人动脉硬化程度和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发生情况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7月在本院治疗的110例老年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病人进行研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5例。2组病人均进行降糖降压等基础治疗,对照组给予阿托伐他汀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对2组病人的血脂水平、动脉硬化程度指标、不良反应发生率、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发生率等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病人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低于对照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病人的心踝血管指数(CAVI)低于对照组,踝肱指数(ABI)高于对照组(P<0.05)。随访1年,观察组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发生率为7.27%(4/55),低于对照组的21.82%(12/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4.55%(8/55),对照组为9.09%(5/5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司匹林联合阿托伐他汀对老年高血压合并糖尿病人的动脉硬化程度有良好的改善效果,并能降低心肌梗死的发生率,治疗安全性良好,值得临床推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糖尿病 动脉硬化程度 心肌梗死 阿司匹林 阿托伐他汀
下载PDF
高血压治疗前后PWV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7
15
作者 张丽 黄晶 +5 位作者 李祥嫒 马永可 朱悫 江永红 刘地川 邓昌明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2期207-209,共3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在治疗前后血压分级与脉搏波速度PWV的关系。方法:应用动脉硬化自动检测仪测定入选的183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肱动脉-踝动脉PWV值,比较治疗前后及不同血压水平患者的动脉硬度。结果:治疗前后高血压患者的PWV...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在治疗前后血压分级与脉搏波速度PWV的关系。方法:应用动脉硬化自动检测仪测定入选的183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肱动脉-踝动脉PWV值,比较治疗前后及不同血压水平患者的动脉硬度。结果:治疗前后高血压患者的PW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 080±26)cm/s比(1 604±32)cm/s,P<0.001];2级、3级均与1级高血压患者的PWV有显著差异([1 765±87)cm/s比(1 474±58)cm/s,P=0.016;(1 757±93)cm/s比(1 474±58)cm/s,P=0.027],2级与3级间无显著差异([1 765±87)cm/s比(1 757±93)cm/s,P=0.938];药物降压后按145/90mmHg将控制后血压分为高低2组,较高组的PWV显著高于较低组([2 088±64)cm/s比(1 496±32)cm/s,P<0.000 1]。结论:未经治疗的高血压患者其动脉硬度明显高于治疗中的患者,降低血压在145/90mmHg下时,动脉弹性明显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动脉硬度 治疗
下载PDF
高血压前期患者动脉硬度的变化 被引量:18
16
作者 姚树勇 路方红 +1 位作者 孙晓静 魏苗苗 《中国现代医生》 2008年第7期36-37,共2页
目的探讨高血压前期人群大动脉硬度的变化及危险因素并存时对大动脉弹性的影响。方法应用脉搏波速度自动测量系统测定BaPWV,选择年龄相近的理想血压和高血压前期人群共158人,分为3组:理想血压组56人;高血压前期不合并或合并1个其他危险... 目的探讨高血压前期人群大动脉硬度的变化及危险因素并存时对大动脉弹性的影响。方法应用脉搏波速度自动测量系统测定BaPWV,选择年龄相近的理想血压和高血压前期人群共158人,分为3组:理想血压组56人;高血压前期不合并或合并1个其他危险因素的50人;高血压前期合并1个以上危险因素的52人。结果(1)高血压前期组的BaPWV大于理想血压组;(2)随着危险因素聚集程度的增加,高血压前期组合并1个以上危险因素的患者BaPWV大于不合并或合并1个危险因素的患者(P<0.05)。结论高血压前期人群已经存在动脉硬度增加;合并其他心血管危险因素时,可通过协同作用使大动脉硬度增加更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搏波速度 危险因素 动脉硬度
下载PDF
动脉硬化与原发性高血压对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的影响及联合作用:基于8年的随访研究 被引量:20
17
作者 马一涵 李兴雨 +4 位作者 韩旭 刘倩 李国 吴寿岭 吴云涛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3期2907-2913,共7页
背景动脉硬化与原发性高血压均是心脑血管疾病(CVD)的重要危险因素,目前单一因素对CVD发病的影响已得到充分阐明,但关于动脉硬化与原发性高血压二者联合对CVD影响的研究鲜有报道。目的通过一项以社区人群为基础的大型前瞻性队列研究,分... 背景动脉硬化与原发性高血压均是心脑血管疾病(CVD)的重要危险因素,目前单一因素对CVD发病的影响已得到充分阐明,但关于动脉硬化与原发性高血压二者联合对CVD影响的研究鲜有报道。目的通过一项以社区人群为基础的大型前瞻性队列研究,分析动脉硬化及原发性高血压在中国人群中对CVD发病的影响,并探讨两者间是否存在联合作用。方法选取参加开滦研究2010—2011、2012—2013、2014—2015、2016—2017年度随访且同时完成臂踝脉搏博传导速度(baPWV)测量者为观察对象,排除baPWV测量前发生心脑血管事件者和踝肱指数(ABI)<0.9者,最终共有33 820例观察对象纳入统计分析,收集其年龄、性别、收缩压(SBP)、舒张压(DBP)、baPWV、心率、体质指数(BMI)、空腹血糖(FBG)、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尿酸(UA)、吸烟、饮酒、体育锻炼、教育程度、糖尿病、服用降压药物及降糖药物情况等资料。研究随访至2017-12-31,以发生心脑血管事件为终点事件。根据baPWV是否>1 400 cm/s以及同期观察对象是否患有原发性高血压,将观察对象分为非原发性高血压及非动脉硬化组(G1组)、非原发性高血压及动脉硬化组(G2组)、原发性高血压及动脉硬化组(G3组)和原发性高血压及非动脉硬化组(G4组)。采用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进一步探究动脉硬化及原发性高血压对CVD发病的影响,并分析动脉硬化与原发性高血压对CVD的联合作用。结果平均随访时间(3.34±2.38)年,CVD的发病密度为51.67/万人年,各组CVD累积发病率分别为0.28%、1.94%、1.75%、4.70%。4组年龄、男性占比、baPWV、BMI、FBG、TC、TG、LDL-C、HDL-C、SBP、DBP、baPWV、心率、BMI、FBG、TC、TG、LDL-C、UA、吸烟、饮酒、体育锻炼、糖尿病、服用降压药物比例、服用降糖药物比例、CVD累积发病率比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硬化 原发性高血压 心血管疾病 脑血管障碍 联合作用 影响因素分析 随访研究
下载PDF
血管病变研究新视角——动脉硬度、脉搏波和脉压 被引量:18
18
作者 倪永斌 李翠兰 《心血管病学进展》 CAS 2007年第1期3-6,共4页
动脉硬度用于反映弹性动脉壁的力学特征,动脉张力和结构的改变可增加动脉硬度。目前有多种方法可以检测动脉硬度,其中脉搏波速度简单方便易于推广。脉搏波由左心室间断射血产生,沿动脉壁从中央向外周传导,遇到阻抗不匹配处可以发生反射... 动脉硬度用于反映弹性动脉壁的力学特征,动脉张力和结构的改变可增加动脉硬度。目前有多种方法可以检测动脉硬度,其中脉搏波速度简单方便易于推广。脉搏波由左心室间断射血产生,沿动脉壁从中央向外周传导,遇到阻抗不匹配处可以发生反射。动脉硬度和脉压可相互影响,形成恶性循环。流行病学研究已经证实动脉硬度在心血管疾病中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硬度 脉搏波 脉压 心血管疾病
下载PDF
西格列汀对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血压、动脉僵硬度和内皮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0
19
作者 杜蓥漩 王慧 《广西医学》 CAS 2020年第10期1193-1197,共5页
目的探讨西格列汀对糖尿合并高血压患者血压、动脉僵硬度和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将93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46例和对照组47例。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规干预以及常规的二甲双胍、硝苯地平降糖降压治疗,研究组患者同时口服西... 目的探讨西格列汀对糖尿合并高血压患者血压、动脉僵硬度和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将93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46例和对照组47例。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规干预以及常规的二甲双胍、硝苯地平降糖降压治疗,研究组患者同时口服西格列汀,两组均连续治疗2年并进行2年随访。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空腹血糖、24 h动态血压(包括24 h平均舒张压、24 h平均收缩压、24 h平均脉压)、血管僵硬度[包括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颈-股脉搏波传导速度(cfPWV)]、血管内皮功能[包括一氧化氮、血管内皮素1、血管扩张率(FMD)、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水平]。观察随访期间两组的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无心血管事件的生存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24 h平均收缩压、24 h平均舒张压、24 h平均脉压,以及内皮素1、ICAM-1、VCAM-1水平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空腹血糖、baPWV、cfPWV低于治疗前,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一氧化氮水平、FMD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对照组治疗后2年内无心血管事件的生存率分别为86.96%、70.21%,研究组患者无心血管事件的生存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单纯常规治疗相比,联合西格列汀能更有效地降低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并提高无心血管事件的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高血压 西格列汀 血压 动脉僵硬度 血管内皮功能 心血管事件 生存率
下载PDF
代谢综合征各成分与臂踝脉搏波速度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19
20
作者 陈盼盼 顾东风 +5 位作者 王梦琴 曹杰 陈纪春 李建新 刘冬华 黄建凤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37-40,共4页
目的:探讨代谢综合征异常各成分与臂踝脉搏波速度(baPWV)的关系。方法:按照2005年国际糖尿病联盟(IDF)代谢综合征诊断标准,将571例研究对象(男269例,女302例,平均年龄56.2岁)分为对照组40例、1项代谢异常组108例、2项代谢异常组154例、... 目的:探讨代谢综合征异常各成分与臂踝脉搏波速度(baPWV)的关系。方法:按照2005年国际糖尿病联盟(IDF)代谢综合征诊断标准,将571例研究对象(男269例,女302例,平均年龄56.2岁)分为对照组40例、1项代谢异常组108例、2项代谢异常组154例、3项代谢异常组269例,应用脉搏波速度自动测量系统测定baPWV,并结合各临床观察指标进行分析。结果:简单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和腰围与baPWV的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多元线性逐步回归方法分析显示年龄、平均动脉压、空腹血糖及甘油三酯与baPWV呈正向独立相关。调整性别和年龄后,baPWV值在对照组13.1 m/s,1项代谢异常组14.5 m/s,2项代谢异常组15.1 m/s,3项代谢异常组15.9 m/s,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aPWV在代谢综合征异常者中显著增加,提示代谢综合征异常项目的增加反映动脉僵硬度的指标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臂踝脉搏波速度 代谢综合征 脉搏波速度 动脉僵硬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