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系统药理学的茵陈作用机制研究 被引量:36
1
作者 陈国铭 汤顺莉 +7 位作者 邝梓君 黄雁 赵金龙 於菁雯 陈子茵 林洪荣 黄楚瑶 许华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312-1319,共8页
目的:探讨茵陈可能的药理作用机制,为其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参考。方法:利用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数据库(TCMSP)筛选茵陈的有效成分和相关靶标蛋白;运用Cytoscape 3.5.1软件构建茵陈有效化合物-靶标蛋白可视化网络,并进行拓扑学分析;借... 目的:探讨茵陈可能的药理作用机制,为其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参考。方法:利用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数据库(TCMSP)筛选茵陈的有效成分和相关靶标蛋白;运用Cytoscape 3.5.1软件构建茵陈有效化合物-靶标蛋白可视化网络,并进行拓扑学分析;借助STRING数据库进行蛋白质与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的构建与分析;通过DAVID生物信息学资源数据库对靶标蛋白编码基因进行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共筛选出茵陈有效化合物13个,靶标蛋白189个,KEGG富集通路34条。槲皮素、β-谷甾醇、异鼠李素、Artepillin C等是主要有效化合物,前列腺素G/H合成酶2(PTGS2)、热休克蛋白90(HSP90)、二肽基肽酶Ⅳ、蛋白激酶A催化亚基Cα等是主要靶标蛋白;转录因子AP-1(JUN)、细胞肿瘤抗原p53在PPI网络中发挥了关键作用;靶标蛋白编码基因主要富集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信号通路、缺氧诱导因子1(HIF-1)信号通路、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磷脂酰肌醇-3-激酶/丝苏氨酸蛋白激酶(P13K/Akt)信号通路、T细胞受体信号通路、甲状腺激素信号通路、凋亡信号通路等通路上。结论:茵陈中的槲皮素、β-谷甾醇、异鼠李素等化合物可能通过TNF-α信号通路、HIF-1信号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等作用于PTGS2、HSP90、JUN等靶标蛋白,进而发挥其抗炎、抗肿瘤等药理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药理学 茵陈 有效化合物 靶标蛋白 信号通路 药理作用
下载PDF
黄土丘陵区草本群落演替中先锋种群茵陈蒿浸提液的化感作用 被引量:15
2
作者 孙庆花 张超 +1 位作者 刘国彬 薛萐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2233-2242,共10页
为探索自然演替中植被群落结构与化感作用之间的关系,以黄土丘陵区自然演替中先锋种群茵陈蒿为研究对象,通过种子萌发试验,分析演替初期优势种群茵陈蒿浸提液(甲醇浸提液和水浸提液)对自身以及伴生种种子萌发以及幼苗生长的影响,从化学... 为探索自然演替中植被群落结构与化感作用之间的关系,以黄土丘陵区自然演替中先锋种群茵陈蒿为研究对象,通过种子萌发试验,分析演替初期优势种群茵陈蒿浸提液(甲醇浸提液和水浸提液)对自身以及伴生种种子萌发以及幼苗生长的影响,从化学生态学角度解释演替初期群落结构形成的原因。结果表明,茵陈蒿浸提液对3种伴生种(铁杆蒿、白羊草和达乌里胡枝子)的种子萌发均有显著化感作用,低浓度(0.002g/m L)时表现为促进或轻微的抑制作用,高浓度(0.2g/m L)时为较强的抑制作用;不同部位茵陈蒿浸提液的化感作用不同,相比之下,地上部的抑制作用更为强烈,其浸提液均抑制铁杆蒿、白羊草和达乌里胡枝子的种子萌发,尤其在浓度为0.2 g/m L时,达到完全抑制;根系甲醇浸提液对铁杆蒿种子萌发的抑制作用要强于同浓度下的水浸提液,而地上部水浸提液对受体植物根芽的作用大于甲醇浸提液。茵陈蒿对于自身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表现为高浓度(0.2和0.02 g/m L)的水和甲醇浸提液抑制自身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研究结果说明化感作用可能是该地区在演替前期形成以茵陈蒿为优势种植被群落的重要原因之一。创新点:从化学生态学的角度解释了黄土丘陵区植被演替初期植物之间的关系以及群落结构形成的原因,为认识自然恢复的内在机理提供了新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茵陈蒿 植被演替 浸提液 化感作用
下载PDF
茵陈蒿的三种不同溶剂提取物对赤拟谷盗作用方式和作用效果的研究 被引量:12
3
作者 张丽丽 杨长举 《粮食储藏》 2005年第2期6-8,31,共4页
用茵陈蒿三种不同溶剂(丙酮、乙醇和乙酸乙酯)提取物对赤拟谷盗进行生物活性测定,结果表明,茵陈蒿乙醇提取物对试虫的触杀作用和驱避作用较好,其5倍液在处理后72小时,对赤拟谷盗成虫校正死亡率和驱避率分别为5 7.8%和91.6 %。
关键词 茵陈蒿 溶剂提取物 赤拟谷盗 生物活性 触杀作用 驱避作用 仓库储粮害虫
下载PDF
茵陈化学成分的分离与鉴定 被引量:13
4
作者 王丽红 宋洋 +3 位作者 肖艳 张玉玺 姚晓颖 杨娇 《中国药房》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020-1022,共3页
目的:分离、鉴定茵陈提取物中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ODS开放柱和制备液相等色谱方法分离茵陈提取物,并通过NMR和MS等谱学技术确定分离出的化合物结构。结果:从茵陈提取物中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7-羟基香豆素(1)、5,7-... 目的:分离、鉴定茵陈提取物中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ODS开放柱和制备液相等色谱方法分离茵陈提取物,并通过NMR和MS等谱学技术确定分离出的化合物结构。结果:从茵陈提取物中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7-羟基香豆素(1)、5,7-二甲氧基香豆素(2)、7-羟基-8-甲氧基香豆素(3)、7,8-二羟基香豆素(4)、槲皮素(5)、山柰酚(6)、异鼠李素-3-O-β-D-半乳糖苷(7)、咖啡酸(8)。化合物1~4、7为首次从蒿属植物中分离得到。结论:本试验结果可为茵陈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茵陈 化学成分 分离 结构鉴定
原文传递
黄土丘陵区植被演替中不同草本植物间的化感效应 被引量:10
5
作者 张超 董淑琦 +3 位作者 刘国彬 薛萐 肖烈 马海龙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848-854,共7页
为了解植被演替过程中不同植物间的化感作用,选取黄土丘陵区退耕地撂荒演替中不同阶段的优势物种茵陈蒿(Artemisia capillaries)和铁杆蒿(Artemisia sacrorum),分析它们对其他植物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部位水浸提液... 为了解植被演替过程中不同植物间的化感作用,选取黄土丘陵区退耕地撂荒演替中不同阶段的优势物种茵陈蒿(Artemisia capillaries)和铁杆蒿(Artemisia sacrorum),分析它们对其他植物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部位水浸提液由于其化感物质及其释放方式的不同,化感作用存在明显差异。演替前期物种茵陈蒿水浸提液对铁杆蒿和白羊草(Bothriochloa ischaemum)种子萌发有明显抑制作用,而对达乌里胡枝子(Lespedezadavurica)和白羊草幼苗的生长总体表现为促进作用;茵陈蒿根际土和根系水浸提液促进铁杆蒿、白羊草和达乌里胡枝子根的生长,而地上部水浸提液可促进白羊草和胡枝子根的生长。演替后期物种铁杆蒿对茵陈蒿和白羊草种子萌发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其根际土和根系水浸提液可促进茵陈蒿、白羊草和达乌里胡枝子幼苗的生长;地上部水浸提液抑制白羊草和达乌里胡枝子幼苗的生长。茵陈蒿和铁杆蒿对于自身种子萌发以及幼苗的生长具有一定的自毒作用,表现为茵陈蒿根系和地上部水浸提液强烈抑制自身种子萌发;高浓度的铁杆蒿根系和地上部水浸提液对自身的种子萌发以及根、芽的生长具有明显抑制作用。综上所述,茵陈蒿和铁杆蒿不同部位水浸提液对4种受体植物种子萌发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对根和芽的生长呈现出由"高抑低促"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演替 铁杆蒿 茵陈蒿 化感作用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茵陈总黄酮提取工艺及成分结构的初步表征 被引量:11
6
作者 冯艺飞 李文钊 +3 位作者 王兆燃 张莎莎 王强 曹壮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1期192-197,215,共7页
本文优化了茵陈总黄酮的超声辅助提取工艺并对其成分结构表征进行了研究。在考察提取时间、提取温度、乙醇浓度、液料比对茵陈总黄酮得率影响的基础上,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对提取工艺进行优化,模拟得到二次多项式回归方程的预测模... 本文优化了茵陈总黄酮的超声辅助提取工艺并对其成分结构表征进行了研究。在考察提取时间、提取温度、乙醇浓度、液料比对茵陈总黄酮得率影响的基础上,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对提取工艺进行优化,模拟得到二次多项式回归方程的预测模型。采用红外光谱(FT-IR)及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LC-MS)鉴定了NKA-9树脂纯化后的茵陈黄酮类化合物。结果显示:响应面法优化得到茵陈总黄酮提取的最优工艺为提取温度61℃、乙醇浓度48%、液料比30∶1(mL/g),在此条件下,总黄酮得率可达24.89 mg/g。通过对比茵陈提取纯化物与芦丁标准品的FT-IR谱图,表明茵陈提取纯化物中含有C=C、羟基、酚羟基等多种特征官能团的振动吸收峰,是黄酮类化合物的典型结构,并可能含有芦丁单体。通过LC-MS分析茵陈黄酮提取物组成时,通过对比m/z值、保留时间,可推断提取物中含芦丁、金丝桃苷、异槲皮苷、异鼠李素-3-O-葡萄糖苷和香叶木苷等成分。响应面法建立的回归数据模型优化得到的茵陈总黄酮提取工艺实际有效,同时发现提取物中可能含有芦丁、金丝桃苷、异槲皮苷、异鼠李素-3-O-葡萄糖苷和香叶木苷等成分,以期为茵陈提取物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茵陈 黄酮 响应面优化 红外光谱 液质联用
下载PDF
野生绵茵陈和花茵陈中绿原酸含量的比较 被引量:8
7
作者 胡彦武 关颖丽 +1 位作者 姚慧敏 连丹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78-80,共3页
目的:采用超声提取法提取绵茵陈和花茵陈中绿原酸并用HPLC测定其含量。方法:Agilent ZORBAX EclispseXDB C18(4.6 mm×150 mm,5μm)色谱柱,乙腈-0.4%磷酸溶液(15:85)为流动相,柱温25℃,流速0.8 mL.min-1,检测波长327 nm。结果:绿原... 目的:采用超声提取法提取绵茵陈和花茵陈中绿原酸并用HPLC测定其含量。方法:Agilent ZORBAX EclispseXDB C18(4.6 mm×150 mm,5μm)色谱柱,乙腈-0.4%磷酸溶液(15:85)为流动相,柱温25℃,流速0.8 mL.min-1,检测波长327 nm。结果:绿原酸在0.103~5.130μg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8),平均回收率98.22%,RSD 1.72%。测得绵茵陈、花茵陈中绿原酸质量分数分别为0.81%,0.46%。结论:野生绵茵陈和花茵陈均含有绿原酸,以绵茵陈中绿原酸含量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茵陈 绿原酸 高效液相色谱法
原文传递
茵陈蒿群落垂直结构对坡面产流产沙过程的影响 被引量:7
8
作者 李盼盼 王兵 +1 位作者 刘国彬 李文达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40-44,共5页
为探究茵陈蒿群落不同垂直结构对产流、产沙过程的影响,利用人工模拟降雨试验的方法,研究了不同垂直结构的茵陈蒿群落坡面侵蚀过程。结果表明:在植被盖度相同条件下,茵陈蒿多层群落结构(茵陈蒿+狗尾草+生物结皮)和双层群落结构(茵陈蒿+... 为探究茵陈蒿群落不同垂直结构对产流、产沙过程的影响,利用人工模拟降雨试验的方法,研究了不同垂直结构的茵陈蒿群落坡面侵蚀过程。结果表明:在植被盖度相同条件下,茵陈蒿多层群落结构(茵陈蒿+狗尾草+生物结皮)和双层群落结构(茵陈蒿+生物结皮)的减流、减沙效果显著优于单层群落结构,二者的减流效益分别为40.5%和22.6%,减沙效益分别为86.6%和73.5%。不同垂直结构的茵陈蒿群落累积产沙量均可表示为累积产流量的幂函数(R^2>0.98),表现为累积产沙量随累积产流量的增加而增加,且随群落结构层数的增加,3种垂直结构群落的累积产沙量增幅减小。植物根系可以改善土壤结构,增加降水入渗,减少地表径流,是影响产流、产沙过程的关键因素。因此,群落垂直层次多、组分复杂、整体预防水土流失的能力也相应较强。对易于形成植被空层的草地群落,应当重视其低层植被建设,加强草地群落垂直结构及其水土保持功能的相关研究,以期为黄土高原草地植被恢复和结构配置优化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茵陈蒿 群落垂直结构 产流产沙 草地生态系统 水土保持
下载PDF
道地药材绵茵陈的生药学鉴别 被引量:4
9
作者 温俊达 张水寒 +1 位作者 凌翔 蔡光先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555-556,共2页
对《中国药典》收载药材绵茵陈及其来源的两种植物茵陈蒿Atemisiacapillaries Thunb.,滨蒿Artemisia Scoparia Waldst.Et Kit.进行生药学研究,为区别其来源种属提供鉴别依据。
关键词 绵茵陈 茵陈蒿 滨蒿 生药学
下载PDF
羊尿对典型草原不同生活型草地植物生长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5
10
作者 于应文 南志标 侯扶江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2022-2030,共9页
连续2a研究了施尿量(4,2,1L/m2和0L/m2)和施尿期(营养期和生殖期)对典型草原多年生密丛型禾本科植物长芒草(Stipa bungeana)、多年生轴根型菊科植物茵陈蒿(Artemisia capillaries)和多年生半灌木豆科植物胡枝子(Lespedeza davurica)生... 连续2a研究了施尿量(4,2,1L/m2和0L/m2)和施尿期(营养期和生殖期)对典型草原多年生密丛型禾本科植物长芒草(Stipa bungeana)、多年生轴根型菊科植物茵陈蒿(Artemisia capillaries)和多年生半灌木豆科植物胡枝子(Lespedeza davurica)生长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植物对畜尿沉积的响应不同,并受施尿量和施尿时期的作用。畜尿对草地植物具短期(4周内)灼烧作用,灼烧主要发生于尿斑中心;畜尿对长芒草生长具长期正效应(4周后),对茵陈蒿和胡枝子生长具持续负效应,此效应持续至少2a且随施尿量降低而降低。一般尿斑中心(4L/m2)所有植物伤害,尿斑中心至边缘圈植物局部器官(嫩枝叶)伤害(2~4L/m2),尿斑外渗区域(1~2L/m2)所有植物无显著伤害。高施尿量(2~4L/m2)下,长芒草具较高的年均分蘖数和地上生物量,而胡枝子和茵陈蒿与之相反。尿斑处3种植物具较高的分蘖(枝)死亡率和死物质率。茵陈蒿对各时期施尿均反应敏感,胡枝子和长芒草对生殖期施尿更敏感。尿斑处禾草枯黄期延迟,返青期提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尿 尿量 典型草原 长芒草 茵陈蒿 胡枝子 生长特性
下载PDF
十二种药用植物乙醇提取物对谷蠹和赤拟谷盗成虫的驱避效应 被引量:6
11
作者 黄衍章 卢燕会 李文静 《昆虫知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387-392,共6页
采用滤纸药膜选择法研究了蛇床子、茵陈、萹蓄等12种药用植物乙醇提取物对谷蠹Rhizopertha dominica(Fab.)和赤拟谷盗Tribolium castaneum Herbst成虫的驱避效应。12种药用植物以蛇床子(Cnidium monnieri)提取物对谷蠹成虫的驱避效果最... 采用滤纸药膜选择法研究了蛇床子、茵陈、萹蓄等12种药用植物乙醇提取物对谷蠹Rhizopertha dominica(Fab.)和赤拟谷盗Tribolium castaneum Herbst成虫的驱避效应。12种药用植物以蛇床子(Cnidium monnieri)提取物对谷蠹成虫的驱避效果最佳,786μg/cm2处理24h对谷蠹的驱避率达93%;茵陈(Artemisia capillaries)提取物对赤拟谷盗成虫的驱避效果最佳,用393μg/cm2处理72h的驱避率为95%,茵陈提取物以262μg/cm2放置7d后对赤拟谷盗成虫的驱避率可达Ⅴ级水平。茵陈提取物对赤拟谷盗的驱避持效期长、效果好,具有一定的开发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提取物 谷蠹 赤拟谷盗 驱避效应 茵陈
原文传递
四种菊科蒿属植物精油杀螨活性及茵陈蒿挥发油成分分析 被引量:5
12
作者 赵娜娜 路伟 +2 位作者 傅文佳 古丽米热.艾买提 杜书亚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66-173,共8页
【目的】筛选生物杀螨剂并分析和测定防治效果和毒力,为新型生物杀螨剂生物防治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分析4种菊科蒿属植物精油的杀螨活性,通过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植物的精油,用叶片浸渍法测定不同植物精油对土耳其斯坦叶螨的毒力... 【目的】筛选生物杀螨剂并分析和测定防治效果和毒力,为新型生物杀螨剂生物防治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分析4种菊科蒿属植物精油的杀螨活性,通过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植物的精油,用叶片浸渍法测定不同植物精油对土耳其斯坦叶螨的毒力。【结果】茵陈蒿、一枝蒿、蒌蒿精油对土耳其斯坦叶螨的触杀活性较好,LC_(50)分别为17.49、18.17、22.26 mg/mL,其中茵陈蒿的活性最好,LC_(50)是阳性对照除虫菊提取物(LC_(50)=4.12 mg/mL)的4.24倍,稍弱于除虫菊提取物;黄花蒿精油的触杀活性最弱,半深度LC_(50)为54.00 mg/mL。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对活性植物茵陈蒿的精油进行成分分析,从茵陈蒿精油中分离鉴定出33个化合物,主要成分为其主要成分为大根香叶烯D(16.16%)、氧化石竹烯(10.42%)、石竹烯(8.70%)、a-毕橙茄醇(7.03%)、依兰油醇(4.83%)。【结论】茵陈蒿对土耳其斯坦叶螨具有较好的触杀活性,有发展为天然杀螨剂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茵陈蒿 精油 土耳其斯坦叶螨 触杀活性
下载PDF
茵陈多糖的提取纯化及含量测定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源渊 赫长胜 侯建敏 《医学研究与教育》 CAS 2011年第6期72-74,共3页
目的提取纯化茵陈多糖并测定其含量。方法采用Sevage试剂、DEAE纤维素色谱柱纯化茵陈多糖,采用苯酚-硫酸法显色,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对其含量进行测定。结果用Sevage试剂除蛋白的方法是可行的,纯化后的茵陈多糖中多糖含量为63.35%,平均... 目的提取纯化茵陈多糖并测定其含量。方法采用Sevage试剂、DEAE纤维素色谱柱纯化茵陈多糖,采用苯酚-硫酸法显色,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对其含量进行测定。结果用Sevage试剂除蛋白的方法是可行的,纯化后的茵陈多糖中多糖含量为63.35%,平均回收率为100.00%,RSD为0.15%(n=6)。结论此方法简单、准确、重现性好,可用于茵陈多糖的提取纯化和含量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茵陈 多糖 提取纯化 含量测定
下载PDF
茵陈多糖的提取及含量测定 被引量:1
14
作者 韦庆宁 李小凤 +2 位作者 史柳芝 吕龙祥 黄锁义 《国外医学(医学地理分册)》 CAS 2012年第3期207-208,217,共3页
目的提取茵陈中的多糖,并进行含量测定。方法采用水提醇沉法提取茵陈多糖,以葡萄糖标准液绘制标准曲线,用苯酚-硫酸法、紫外分光光度法于484 nm波长处测定茵陈多糖的含量。结果多糖在484 nm有最大吸收峰,求得其回归方程为y=8.612 5x+0.0... 目的提取茵陈中的多糖,并进行含量测定。方法采用水提醇沉法提取茵陈多糖,以葡萄糖标准液绘制标准曲线,用苯酚-硫酸法、紫外分光光度法于484 nm波长处测定茵陈多糖的含量。结果多糖在484 nm有最大吸收峰,求得其回归方程为y=8.612 5x+0.065 2,相关系数r=0.999 8;平均回收率为98.4%,RSD=1.4%(n=5)。结论茵陈多糖含量为0.47%,该方法操作简便、重现性好、准确、可靠,可作为检测茵陈多糖含量的优选方法,为茵陈的质量控制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茵陈 多糖 含量测定 苯酚-硫酸法
下载PDF
Chemical comparison of Artemisia borealis and three Chinese Artemisia plants
15
作者 田芳 刘丽 +2 位作者 窦德强 康廷国 Smith David 《Journal of Chinese Pharmaceutical Sciences》 CAS 2007年第1期27-32,共6页
Aim To compare the chemical constituents of A rtemisia borealis with three other A rtemisia plants which are generally used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Method The chemical components of essential oil from the lea... Aim To compare the chemical constituents of A rtemisia borealis with three other A rtemisia plants which are generally used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Method The chemical components of essential oil from the leaves of A. borealis were analyzed by GC- MS and the chemical components of water extracts of the four plants were compared by HPLC fingerprint method. Conclusion From the essential oil of A. borealis, 52 peaks were separate, 48 of them were identified by GC-MS analysis, indicative that aromadendrane-4-ol is the highest constituent, which made up 24.73% of the total essential oil. In addition the chief constituents of the leaves of A.borealis are similar to the three other plants but its pattern of HPLC fingerprint is different. The content of chlorogenic acid in aerial part of A. annus and A. scapillaries, leaves ofA. borealis and A. argyi are 0.065, 0.192, 0.617and 0.178 % respective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rtemisia A. borealis A. annua A. argyi A. capillaries
下载PDF
茵陈蒿导管分子的解剖学研究
16
作者 孙会忠 焦浩 +1 位作者 宋月芹 侯小改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2278-2279,共2页
目的澄清茵陈蒿导管分子形态特征,为其生理功能、生态适应及系统发育的合理解释提供一些理论依据。方法运用生物显微镜对茵陈蒿次生木质部离析材料进行观察。结果茵陈蒿具有梯纹、网纹和孔纹3种类型的导管,穿孔板类型为单穿孔。导管的... 目的澄清茵陈蒿导管分子形态特征,为其生理功能、生态适应及系统发育的合理解释提供一些理论依据。方法运用生物显微镜对茵陈蒿次生木质部离析材料进行观察。结果茵陈蒿具有梯纹、网纹和孔纹3种类型的导管,穿孔板类型为单穿孔。导管的长度、宽度、穿孔板倾斜度及端壁形态具有丰富的多样性。结论茵陈蒿是一个较为进化的植物种类,导管特征有利于对其适应机理和系统发育进行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茵陈蒿 导管分子 解剖学
下载PDF
茵陈化学成分的分离与鉴定 被引量:27
17
作者 王志伟 谭晓杰 +2 位作者 马婷婷 陈晓辉 毕开顺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781-784,共4页
目的研究茵陈的化学成分,为茵陈药材的质量控制提供一定的依据。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羟丙基葡聚糖凝胶柱色谱、制备液相等方法进行分离,根据理化性质和^1H-NMR、^13C-NMR等谱学技术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茵陈中分... 目的研究茵陈的化学成分,为茵陈药材的质量控制提供一定的依据。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羟丙基葡聚糖凝胶柱色谱、制备液相等方法进行分离,根据理化性质和^1H-NMR、^13C-NMR等谱学技术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茵陈中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绿原酸(chlorogenic acid,1)、咖啡酸(caffeic acid,2)、异槲皮苷(isoquercitrin,3)、异鼠李素-3-O-葡萄糖苷(isorhamnetin-3-O-glucoside,4)、6,7-二羟基香豆素(6,7-dihydroxyl-coumarin,5)、熊果酸(ursollc acid,6)、齐墩果酸(oleanolic acid,7)、β-谷甾醇(β-sitosterol,8)。结论化合物5~7为首次从茵陈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茵陈嵩 化学成分 6 7-二羟基香豆素 熊果酸 齐墩果酸
下载PDF
茵陈蒿提取物对胰岛素抵抗性大鼠脂肪肝调脂保肝作用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18
18
作者 沈飞海 吕俊华 潘竞锵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28-31,共4页
目的:研究茵陈蒿提取物对胰岛素抵抗性大鼠脂肪肝的调脂保肝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高脂、高糖饲料喂养大鼠,饲养8周时,测定大鼠空腹血糖和2 h血糖,并依血糖将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二甲双胍组(0.2 g/kg)、茵陈蒿提取物高剂量组(6.9... 目的:研究茵陈蒿提取物对胰岛素抵抗性大鼠脂肪肝的调脂保肝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高脂、高糖饲料喂养大鼠,饲养8周时,测定大鼠空腹血糖和2 h血糖,并依血糖将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二甲双胍组(0.2 g/kg)、茵陈蒿提取物高剂量组(6.9 g/kg)和低剂量组(2.3 g/kg)。连续灌胃给药4周后,测定大鼠空腹血糖和血清胰岛素水平,测定血浆甘油三酯(TC)、总胆固醇(TG)、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游离脂肪酸(FFA)水平,测定氨基转移酶(ALT、AST)活性、抗氧化能力和转移生长因子β1(TGF-β1)等变化,并评估肝组织脂肪变性。结果:茵陈蒿提取物高剂量组大鼠空腹血糖和血清胰岛素水平明显低于模型组,胰岛素敏感指数恢复正常(P<0.05);明显提高SOD活性和降低MDA含量,降低血脂(TC、TG、FFA和LDL-C)水平,升高HDL-C水平;同时明显降低谷草转氨酶(AST)和谷丙转氨酶(ALT)活性和TGF-β1水平,改善肝脏脂肪病变。结论:茵陈提取物对胰岛素抵抗合并脂肪肝具有调解血脂和保肝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提高抗氧化能力,恢复胰岛素敏感性和降低TGF-β1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茵陈蒿 脂肪肝 胰岛素抵抗 血脂 抗氧化
下载PDF
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茵陈蒿黄酮类化合物的研究 被引量:15
19
作者 李志平 尹笃林 +2 位作者 胡江宇 石爱华 欧阳玉祝 《林产化学与工业》 EI CAS CSCD 2006年第3期66-68,共3页
对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SCDE)技术从菌陈蒿中提取黄酮类化合物进行了研究。运用L16(4^5)正交表比较系统地研究了萃取压力、萃取温度、CO2流量、萃取时间以及夹带剂用量对萃取效果的影响,并重点探讨了夹带剂种类和pH值对黄酮类化合... 对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SCDE)技术从菌陈蒿中提取黄酮类化合物进行了研究。运用L16(4^5)正交表比较系统地研究了萃取压力、萃取温度、CO2流量、萃取时间以及夹带剂用量对萃取效果的影响,并重点探讨了夹带剂种类和pH值对黄酮类化合物提取率的影响,提取液以NaNO2-Al(NO3)-NaOH显色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含量。研究表明:与溶剂提取法相比,SCDE法具有操作简单,提取率高,后续分离易于进行、品质较高等特点;100g原料,当pH值为9~10的70%乙醇做夹带剂,用量600mL、萃取压力30MPa、萃取温度55℃,Co2流量20L/h、萃取时间150min时,菌陈蒿总黄酮的提取率最高,为3.87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 菌陈蒿 黄酮类化舍物
下载PDF
茵陈蒿化学成分的分离与鉴定 被引量:16
20
作者 马宏宇 孙奕 +3 位作者 吕阿丽 陈刚 吴红华 裴月湖 《中国药物化学杂志》 CAS CSCD 2010年第1期61-63,69,共4页
目的分离并鉴定茵陈蒿(Artemisia capillaries Thunb.)中的化学成分,以寻找具有活性的化合物,为中药新药研发奠定基础。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羟丙基葡聚糖凝胶柱色谱、制备HPLC多种分离方法,对茵陈蒿的水提取物的乙酸乙酯和正丁醇萃取... 目的分离并鉴定茵陈蒿(Artemisia capillaries Thunb.)中的化学成分,以寻找具有活性的化合物,为中药新药研发奠定基础。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羟丙基葡聚糖凝胶柱色谱、制备HPLC多种分离方法,对茵陈蒿的水提取物的乙酸乙酯和正丁醇萃取部分进行分离,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学数据鉴定化学结构。结果分离鉴定了9个已知化合物,分别为7-甲氧基香豆素(1)、对羟基苯乙酮(2)、烟酸(3)、3(R)-癸-4,6,8-三炔-1,3-二醇(4)、3(R)-癸-4,6,8-三炔-1,3-二醇-1-O-β-D-吡喃葡萄糖苷(5)、3(R)-9-癸烯-4,6-二炔-1,3,8-三醇(6)、对羟基苯乙酮吡喃葡萄糖苷(7)、苯甲醇-β-D-吡喃葡萄糖苷(8)和胸腺嘧啶脱氧核苷(9)。结论化合物4~7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茵陈蒿 化学成分 结构鉴定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