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新时代区域性艺术类“非遗”应用传承的发展策略 被引量:14
1
作者 秦杨 李冠宇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33-239,共7页
应用性保护解决了"非遗"当下存在的合理性,激活其外在商品层面的市场经济价值,通过其自身的市场价值的体现,使之能够有自我造血的能力。然而,从固化的保存到应用激活的过程中,由于经济市场的商业化,传承生态的断裂,协同共享... 应用性保护解决了"非遗"当下存在的合理性,激活其外在商品层面的市场经济价值,通过其自身的市场价值的体现,使之能够有自我造血的能力。然而,从固化的保存到应用激活的过程中,由于经济市场的商业化,传承生态的断裂,协同共享和开放性意识不够,造成的文化艺术精神实质的迷失,社会性的共同应用的缺位。加之,文化自信的不足,造成了国际性的宣传力度不足等一系列问题。探究其问题产生的社会文化和经济根源,探索新时代区域性艺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应用传承发展策略,无疑成为当下极其重要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传统文化 新时代 区域性 艺术类“非遗” 应用传承 发展策略
下载PDF
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展教学改革的探索——以柳州城市职业学院为例 被引量:4
2
作者 刘洪波 《柳州师专学报》 2014年第4期125-127,97,共4页
在国家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和推进职业院校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时代背景下,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要突破原有的教学模式,提升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形成自身的办学特色,就应该结合本地区的产业特点和文化背景,利用本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改... 在国家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和推进职业院校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时代背景下,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要突破原有的教学模式,提升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形成自身的办学特色,就应该结合本地区的产业特点和文化背景,利用本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改造原有的课程和艺术设计手段,建立稳定的校企合作创意工作室,通过开展民族化设计项目,提升社会服务能力,从而建立自己的教学模式和办学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职 艺术设计类专业 非物质文化遗产 创新实践
下载PDF
艺术类学生创作视域下非遗衍生品设计途径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于易清 《服装设计师》 2022年第11期135-139,共5页
国家对非物质文遗产传承和保护重视程度不断提升,相关部门所公布的《关于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的指导意见》中,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强调以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转化为文化产品保护的方式,实现对非遗的继承... 国家对非物质文遗产传承和保护重视程度不断提升,相关部门所公布的《关于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的指导意见》中,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强调以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转化为文化产品保护的方式,实现对非遗的继承和发展。本文以艺术类专业学生创作视域下非遗衍生品设计与传承策略为研究对象,分析艺术类专业创作与非遗文化结合的策略,为非遗衍生品设计与传承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类专业学生 非遗衍生品 设计 传承 策略
下载PDF
从斜杠青年谈传统文化艺术的融合与创新
4
作者 张磊 《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电子版)》 2018年第10Z期115-116,共2页
"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很慢",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发展,相应的文化艺术也伴随着衍生出来。传播作为其本质体现在文化的延续性与融合、演进中。传统文化亟待复兴,然而,复兴传统文化技艺的道路上不可死守着"传统&... "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很慢",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发展,相应的文化艺术也伴随着衍生出来。传播作为其本质体现在文化的延续性与融合、演进中。传统文化亟待复兴,然而,复兴传统文化技艺的道路上不可死守着"传统"不放而导致停滞不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杠青年 传统文化艺术 非物质遗产保护 融合 创新
原文传递
艺术设计在非遗产品中的设计与应用
5
作者 王晓婷 《绿色包装》 2022年第7期112-115,共4页
由于中国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需要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共同配合,但是,随着现代人们快节奏的生活,非遗产品正在被人们所遗忘。对非遗产业而言,想在市场经济高速度蓬勃发展的时代占据一席之处,就必须加入艺术设计。在立足非物... 由于中国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需要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共同配合,但是,随着现代人们快节奏的生活,非遗产品正在被人们所遗忘。对非遗产业而言,想在市场经济高速度蓬勃发展的时代占据一席之处,就必须加入艺术设计。在立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基础上,结合当代的审美需求,发挥想象,从而进行合理恰当的设计,这对非遗产品而言是极具特色的。非遗产品具有非常浓厚的历史厚重感和故事感,它可以给人无限的遐想。因此,将艺术设计融入到非遗产品的设计中是具有一定优势的,两者之间能够互相推动发展与传承,在一定程度上也会推动经济发展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设计 非遗产品 设计
下载PDF
内蒙古美术类“非遗”的审美特征及形成动因
6
作者 李杰 《内蒙古艺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163-168,共6页
本文从内蒙古美术类“非遗”的审美表现切入,归纳总结出主题丰富、形态多元,意蕴独特、内涵丰厚,文化多样、开放包容的审美特征,并对地域性、民族性和时代性因素等审美形成动因进行探讨。
关键词 美术类“非遗” 审美特征 地域性 民族性
下载PDF
壮乡胡音:马骨胡艺术非遗体验馆建设探究
7
作者 周庆江 于腾腾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2年第3期112-115,共4页
该文运用田野调查法对壮族马骨胡艺术发展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当下传承发展中存在的不足,深入挖掘非物质文化遗产马骨胡艺术资源和文化内涵价值,提出建设集展示、体验、教学、制作、创新创业多元一体的壮族马骨胡艺术非遗体验馆,以此拓宽... 该文运用田野调查法对壮族马骨胡艺术发展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当下传承发展中存在的不足,深入挖掘非物质文化遗产马骨胡艺术资源和文化内涵价值,提出建设集展示、体验、教学、制作、创新创业多元一体的壮族马骨胡艺术非遗体验馆,以此拓宽马骨胡艺术传承路径,打造兼顾文化惠民、大众参与、教育推广的特色文化品牌,全方位创新壮族马骨胡艺术的传承、弘扬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壮乡胡音 马骨胡艺术 非遗体验馆
下载PDF
美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衍生品产业化发展路径 被引量:4
8
作者 司丽丽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2019年第10期87-88,共2页
本文通过对美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衍生品产业化发展前景的深入分析,分别从全面认知非物质文化遗产衍生品内涵、提高非遗文化资源利用,建设美术类非遗文化产业综合性园区、增强非遗文化附加价值,依托不同规模文化节日及文化展览会、提升... 本文通过对美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衍生品产业化发展前景的深入分析,分别从全面认知非物质文化遗产衍生品内涵、提高非遗文化资源利用,建设美术类非遗文化产业综合性园区、增强非遗文化附加价值,依托不同规模文化节日及文化展览会、提升非遗衍生产品产值,积极借助并运用现代网络平台与资源、扩大衍生品的宣传效果,通过各大高校优质专业人才培养资源、有效开发文化创意产品等维度,提出了美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衍生品产业化发展的有效路径。旨在能够在有效继承弘扬与保护美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同时,拓展其衍生品产业化发展渠道,充分将其资源有效整合,切实提高国民经济的整体产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衍生品 前景 产业化发展
下载PDF
浅析公共艺术创作教学与地方性艺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徽文化元素为例 被引量:1
9
作者 李顺庆 《皖西学院学报》 2012年第4期123-125,共3页
随着城市规模济的迅猛发展,城市公共艺术的设置成为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而公共艺术创造教学水平的提高也显得紧迫和突出。带有地域文化元素的公共艺术作品对城市文化的体现具有重要的作用,将徽文化元素运用在高校公共艺术设计教学,公共... 随着城市规模济的迅猛发展,城市公共艺术的设置成为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而公共艺术创造教学水平的提高也显得紧迫和突出。带有地域文化元素的公共艺术作品对城市文化的体现具有重要的作用,将徽文化元素运用在高校公共艺术设计教学,公共艺术教学应通过课程内容的设置引导学生研究地域文化与公共艺术创作的关系,发掘徽文化元素的实践价值,对促进公共艺术创作和教学的发展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公共艺术教学 徽文化 课程
下载PDF
民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征与旅游价值评价——以河南为例 被引量:17
10
作者 刘桂兰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11-114,共4页
民间艺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表演艺术类、传统手工技艺类两大类,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内容,也是民俗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作为一个地方区别于其他地方独特的文化基因,民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地域性、民众性、传承性、依附性、活... 民间艺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表演艺术类、传统手工技艺类两大类,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内容,也是民俗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作为一个地方区别于其他地方独特的文化基因,民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地域性、民众性、传承性、依附性、活态性、脆弱性等特征。以泥玩、年画、武术、汴绣、戏曲、陶瓷等为代表的河南民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种类丰富、文化底蕴深厚,是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罕见的远古活历史价值、极高的审美观赏价值、独具中原文化特色的文化旅游价值和适合大众旅游需求的体验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南 民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特征 旅游价值
下载PDF
岭南砖雕艺术纹样研究——以陈家祠砖雕作品为例 被引量:6
11
作者 廖宸 《设计》 2016年第15期99-101,共3页
砖雕是从陶艺和石雕等工艺中发展而来的一种独特的建筑装饰中的雕刻艺术,它伴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地演进,并在明清时期发展到繁荣兴盛期,广泛地被应用于装饰民间建筑。陈家祠是兴建于清朝的宗祠建筑,以其精湛的装饰艺术著称于世,其砖雕... 砖雕是从陶艺和石雕等工艺中发展而来的一种独特的建筑装饰中的雕刻艺术,它伴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地演进,并在明清时期发展到繁荣兴盛期,广泛地被应用于装饰民间建筑。陈家祠是兴建于清朝的宗祠建筑,以其精湛的装饰艺术著称于世,其砖雕作品更是凝结了岭南砖雕的特点,本文旨在对陈家祠砖雕作品的纹样进行解读,进而深刻认识岭南砖雕作品中所传承岭南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砖雕 砖雕艺术 广东非物质文化遗产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