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中国大陆近海新记录种——长冠羊舌鲆(Arnoglossus macrolophus)
1
作者
张少秋
孔晓瑜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27-236,共10页
历史记录我国大陆羊舌鲆属(Arnoglossus)有5个物种,它们是长鳍羊舌鲆(A.tapeinosoma)、纤羊舌鲆(A.tenuis)、多斑羊舌鲆(A.polyspilus)、大羊舌鲆(A.scapha)和日本羊舌鲆(A.japonicus)。1929年Weber等将长冠羊舌鲆(Arnoglossus macrolop...
历史记录我国大陆羊舌鲆属(Arnoglossus)有5个物种,它们是长鳍羊舌鲆(A.tapeinosoma)、纤羊舌鲆(A.tenuis)、多斑羊舌鲆(A.polyspilus)、大羊舌鲆(A.scapha)和日本羊舌鲆(A.japonicus)。1929年Weber等将长冠羊舌鲆(Arnoglossus macrolophus Alcock,1889)列为长鳍羊舌鲆[Platophrys(Arnoglossus)tapeinosoma Bleeker,1866;目前为A.tapeinosomus]的同物异名,并被国内外许多学者所采纳。Arai等1996年重新检视了长鳍羊舌鲆的模式标本和Weber等的长鳍羊舌鲆,发现了Weber等的标本应为长冠羊舌鲆,确认了长冠羊舌鲆种的有效性。作者2008至2021年间在中国大陆近海采集到了一批拟似长鳍羊舌鲆和长冠羊舌鲆的标本,为了正确鉴定这些标本,本研究对其形态和分子条形码进行了研究,将我们所采集标本的形态特征与两种模式种以及前人的研究数据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本研究标本的8个可数性状和20个性状比例值与长冠羊舌鲆的数值为相同、连续、包含或略有差异关系;特别是在作为鉴别特征的背鳍条延长、背鳍和臀鳍末端基部黑色斑点和犁骨发达这3个描述性状上为一致,但与长鳍羊舌鲆的特征存在较多差异,因此,本研究的标本确定为长冠羊舌鲆。计算本研究获得的COI序列(Gen Bank登录号:MZ086865)与Gen Bank上的1条采集地为中国台湾的长冠羊舌鲆的遗传距离为12%,与其他3条分别采自中国南海和越南的长鳍羊舌鲆序列的遗传距离为0。因此,这些采自中国南海和越南的标本应该是长冠羊舌鲆而不是长鳍羊舌鲆,因为没有采自中国台湾的长冠羊舌鲆标本的形态信息,无法判断其正确的种。本研究所采集长冠羊舌鲆为首次在中国大陆近海海域发现,故为新记录种。基于所采集标本的形态数据并整合模式种及前人研究的结果,本研究对该种类进行了再描述。主要鉴别特征为,雄鱼前1~6根背鳍条延长成丝状,侧线的弧形和直线的接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鲆科
羊舌鲆属
形态特征
DNA条形码
遗传距离
原文传递
题名
中国大陆近海新记录种——长冠羊舌鲆(Arnoglossus macrolophus)
1
作者
张少秋
孔晓瑜
机构
中国科学院热带海洋生物资源与生态重点实验室
出处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27-236,共10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o.31872570)
广东省应用海洋生物学重点实验室运行经费(No.2020B1212060058)。
文摘
历史记录我国大陆羊舌鲆属(Arnoglossus)有5个物种,它们是长鳍羊舌鲆(A.tapeinosoma)、纤羊舌鲆(A.tenuis)、多斑羊舌鲆(A.polyspilus)、大羊舌鲆(A.scapha)和日本羊舌鲆(A.japonicus)。1929年Weber等将长冠羊舌鲆(Arnoglossus macrolophus Alcock,1889)列为长鳍羊舌鲆[Platophrys(Arnoglossus)tapeinosoma Bleeker,1866;目前为A.tapeinosomus]的同物异名,并被国内外许多学者所采纳。Arai等1996年重新检视了长鳍羊舌鲆的模式标本和Weber等的长鳍羊舌鲆,发现了Weber等的标本应为长冠羊舌鲆,确认了长冠羊舌鲆种的有效性。作者2008至2021年间在中国大陆近海采集到了一批拟似长鳍羊舌鲆和长冠羊舌鲆的标本,为了正确鉴定这些标本,本研究对其形态和分子条形码进行了研究,将我们所采集标本的形态特征与两种模式种以及前人的研究数据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本研究标本的8个可数性状和20个性状比例值与长冠羊舌鲆的数值为相同、连续、包含或略有差异关系;特别是在作为鉴别特征的背鳍条延长、背鳍和臀鳍末端基部黑色斑点和犁骨发达这3个描述性状上为一致,但与长鳍羊舌鲆的特征存在较多差异,因此,本研究的标本确定为长冠羊舌鲆。计算本研究获得的COI序列(Gen Bank登录号:MZ086865)与Gen Bank上的1条采集地为中国台湾的长冠羊舌鲆的遗传距离为12%,与其他3条分别采自中国南海和越南的长鳍羊舌鲆序列的遗传距离为0。因此,这些采自中国南海和越南的标本应该是长冠羊舌鲆而不是长鳍羊舌鲆,因为没有采自中国台湾的长冠羊舌鲆标本的形态信息,无法判断其正确的种。本研究所采集长冠羊舌鲆为首次在中国大陆近海海域发现,故为新记录种。基于所采集标本的形态数据并整合模式种及前人研究的结果,本研究对该种类进行了再描述。主要鉴别特征为,雄鱼前1~6根背鳍条延长成丝状,侧线的弧形和直线的接合
关键词
鲆科
羊舌鲆属
形态特征
DNA条形码
遗传距离
Keywords
Bothidae
arnoglossus
Morphological characters
DNA barcoding
Genetic distance
分类号
Q959 [生物学—动物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中国大陆近海新记录种——长冠羊舌鲆(Arnoglossus macrolophus)
张少秋
孔晓瑜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
0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