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范畴理论的发展及其对认知语言学的贡献 |
吴世雄
陈维振
|
《外国语》
CSSCI
北大核心
|
2004 |
94
|
|
2
|
作为第一哲学的实践哲学及其实践概念 |
张汝伦
|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5 |
69
|
|
3
|
论亚里士多德的实践概念——兼及与马克思实践思想的关联 |
徐长福
|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04 |
34
|
|
4
|
对西方传统主流知识观的挑战——从默会知识论看phronesis |
郁振华
|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03 |
30
|
|
5
|
体育:“培养人的勇敢”——亚里士多德体育思想解析 |
李力研
|
《中国体育科技》
北大核心
|
2003 |
29
|
|
6
|
友爱在亚里士多德伦理学中的地位 |
廖申白
|
《哲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1999 |
23
|
|
7
|
原型范畴理论的历史渊源及其对模糊语义研究的意义 |
吴世雄
陈维振
|
《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
|
2004 |
16
|
|
8
|
论教育的实践性——来自于亚里士多德实践哲学的视角 |
王卫华
|
《教育学报》
北大核心
|
2007 |
19
|
|
9
|
试论伯克修辞学与亚里士多德修辞学在运作机理上的关联 |
邓志勇
|
《外国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17
|
|
10
|
正义的困境 |
张传有
|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03 |
7
|
|
11
|
公正作为德性——亚里士多德公正德性探析 |
黄显中
|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06 |
12
|
|
12
|
亚里士多德的德性论 |
王能昌
海默
|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01 |
6
|
|
13
|
要重视对亚里士多德的研究 |
汪子嵩
|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2 |
6
|
|
14
|
亚里士多德的悲剧情节论 |
徐蕾
|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
1999 |
13
|
|
15
|
亚里士多德论家庭与城邦 |
陈斯一
|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12
|
|
16
|
古典市民社会理念的历史流变及其影响 |
李佃来
|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7 |
8
|
|
17
|
论亚里士多德的幸福观及其当代意义 |
王成光
刘笔利
王立平
|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11
|
|
18
|
伽达默尔《真理与方法》中的实践哲学——析此书关于亚里士多德伦理学的解读及意义 |
何卫平
|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12
|
|
19
|
简论西方社会的精神共同体思想 |
韩洪涛
|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12
|
|
20
|
“德”“法”互补:一个儒家—康德式的反思(上) |
成中英
刘雪飞
|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1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