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灵魂论在中国的第一个文本及其来源——对毕方济及徐光启《灵言蠡勺》之考察 被引量:5
1
作者 梅谦立 黄志鹏 《肇庆学院学报》 2016年第1期1-12,共12页
1624年,意大利耶稣会士毕方济(Francesco Sambiasi)和士大夫徐光启完成了《灵言蠡勺》(探讨灵魂相关问题的谦卑尝试)。本文研究《灵言蠡勺》如何来源于《柯因布拉论灵魂评论》(1598年),同时也解释了在将西方灵魂学说传入中国文化的过程... 1624年,意大利耶稣会士毕方济(Francesco Sambiasi)和士大夫徐光启完成了《灵言蠡勺》(探讨灵魂相关问题的谦卑尝试)。本文研究《灵言蠡勺》如何来源于《柯因布拉论灵魂评论》(1598年),同时也解释了在将西方灵魂学说传入中国文化的过程中,神学和哲学的传统划分如何被重新界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里士多德主义 论灵魂 耶稣会哲学 毕方济
下载PDF
美德的转向及其再转向 被引量:3
2
作者 迈克尔.斯洛特 郭金鸿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 2014年第3期1-4,共4页
美德伦理学与美德认识论两者在整个"现代哲学"时期一起衰败,但最近已经复兴。共同的复兴,加之大多数非西方文化属于美德伦理学的某种形式这一事实,某种程度上支持了现代哲学构成一种中世纪时期就不可避免的认识论和伦理学美... 美德伦理学与美德认识论两者在整个"现代哲学"时期一起衰败,但最近已经复兴。共同的复兴,加之大多数非西方文化属于美德伦理学的某种形式这一事实,某种程度上支持了现代哲学构成一种中世纪时期就不可避免的认识论和伦理学美德方法最终会繁荣的观点。现代西方出现的新个人主义导致主观笛卡尔主义者转向,并且强调与人道主义相对立的权利,但是这些现代性"震荡"也许正在消失而朝向善,当今美德理论的强大可能是历史发展的一种见证。但是中国从来没有经历现代西方所出现的广义个人主义类型,这就是为什么儒家美德传统从未像亚里士多德主义在西方衰退那样而在中国衰退。并且,当代情感主义美德伦理学在其强调道德谦卑方面类似于儒学而不同于亚里士多德主义,这一事实在某种程度上表明亚里士多德主义并不是美德伦理学不可避免的道路。而且,因为谦卑也是一种认识美德,美德认识论比起其先前所认识到的,或许也必须更多地向强调与他人同感的情感主义学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感主义 谦卑 中世纪时期 美德伦理学 美德认识论 亚里士多德主义 休谟
下载PDF
知觉为什么重要——基于亚里士多德主义美德伦理学的解释 被引量:2
3
作者 李义天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54-62,共9页
亚里士多德主义美德伦理学特别注重道德行为者的心理基础的建构。其中,知觉处于十分重要的位置。作为一种基本心理机制和心理现象,知觉具有具体性、整体性、分析性和直接性等特征。通过对当下情境事实的直接洞察和整体把握,知觉构成... 亚里士多德主义美德伦理学特别注重道德行为者的心理基础的建构。其中,知觉处于十分重要的位置。作为一种基本心理机制和心理现象,知觉具有具体性、整体性、分析性和直接性等特征。通过对当下情境事实的直接洞察和整体把握,知觉构成实践思维的起点。在进一步的推理(慎思)过程中,知觉所提供的事实“激活”行为者的实践目的或欲望倾向,促成具体的行动目标作为买践推理的大前提,帮助行为者发现有效的途径或手段作为小前提。凭借习俗的教化和经验的积累,行为者知觉的迅捷程度将大大提升,以至于呈现为直觉。作为知觉的特殊形态,直觉是实践推理的加速器和强心针。只有当知觉达到直觉的程度,行为者的实践理性才能臻于卓越而堪称实践智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里士多德主义 美德伦理学 实践智慧 知觉 慎思直觉
原文传递
Revisiting Averroes’ Influence on Western Philosophy
4
作者 Anthony Raphael Etuk Livinus Ibok Anweting 《Journal of Philosophy Study》 2022年第2期65-77,共13页
Better known as Averroes,Ibn Rushd remains one of the greatest Islamic philosophical geniuses of all times.The unparalleled inventiveness of his mind and the“audacity”of his methods are evident in many of his innova... Better known as Averroes,Ibn Rushd remains one of the greatest Islamic philosophical geniuses of all times.The unparalleled inventiveness of his mind and the“audacity”of his methods are evident in many of his innovative philosophical activities,which tremendously stirred the minds of his contemporaries in the Middle Ages.Perhaps only a few would deny the far-reaching impacts of his profound philosophical activities and ideas on Western philosophy.Prominent among these are his unique status as a paramount guide to Aristotle,based on his influential and massive commentaries on Aristotle,and his strong arguments for the compatibility of philosophy with religion.These and more,have since established the depth of his ideas and his lasting relevance in Western philosophy history.This paper undertakes an exposition of his philosophical activities,to identify the impacts of his enduring legacies on Western philosophy.The expository and hermeneutical methods of analysis are adopt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verroist pre-eternity Almoravid aristotelianism Kitābu’l Kulliyāt fīal-Tibb
下载PDF
近代科学诞生的科学文化哲学基础 被引量:1
5
作者 李宏伟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441-445,共5页
近代科学的诞生不能仅仅找寻"外部"社会原因,更重要的还是要回归其"内部"探究近代科学观念形成的科学文化哲学基础。近代科学的诞生不是某一主导科学文化哲学思想的单一成果,而是各种不同科学文化哲学思想的杂交和... 近代科学的诞生不能仅仅找寻"外部"社会原因,更重要的还是要回归其"内部"探究近代科学观念形成的科学文化哲学基础。近代科学的诞生不是某一主导科学文化哲学思想的单一成果,而是各种不同科学文化哲学思想的杂交和共生。亚里士多德哲学的理性追求、新柏拉图主义的神秘启示以及机械主义的祛魅思想为近代科学的诞生奠定了科学文化哲学思想基础。科学文化哲学不同于一般思想史、哲学史的系统性,而是表达文化的多元追求和包容,这可能更接近历史的真实,也是我们理解科学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文化哲学 亚里士多德哲学 新柏拉图主义 机械主义 祛魅
下载PDF
伦理视野下的中世纪亚里士多德主义 被引量:1
6
作者 王晨 《伦理学术》 2019年第2期47-61,共15页
本文试图通过厘清"中世纪亚里士多德主义"这一术语的明确内涵,在亚里士多德主义者和反对者的竞争中考察中晚期中世纪伦理思想的发展。文章在交代中世纪亚里士多德学说复兴的背景之后对中世纪亚里士多德主义发展的不同阶段进... 本文试图通过厘清"中世纪亚里士多德主义"这一术语的明确内涵,在亚里士多德主义者和反对者的竞争中考察中晚期中世纪伦理思想的发展。文章在交代中世纪亚里士多德学说复兴的背景之后对中世纪亚里士多德主义发展的不同阶段进行分别讨论,首先说明13世纪经院学者如何继承并发展亚里士多德的实践学说以及保守主义神学家的应对措施,其次通过对"自然与神迹""理性与意志""政体与教会"的详细讨论指出14世纪理性主义者和意志主义者对亚里士多德实践原则的贯彻和反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里士多德主义 中世纪伦理学 经院哲学 理性主义 意志主义
原文传递
迈蒙尼德对亚里士多德哲学的吸收
7
作者 刘蔚然 《湘南学院学报》 2017年第3期9-13,共5页
犹太人对西方哲学思想的学习、吸收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中世纪是其中的一个重要阶段。从历史角度出发,对中世纪犹太人所面临的问题、犹太社会面临着怎样的困境、迈蒙尼德吸收亚里士多德哲学思想是为了解决什么等进行了研究,并兼及迈蒙尼... 犹太人对西方哲学思想的学习、吸收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中世纪是其中的一个重要阶段。从历史角度出发,对中世纪犹太人所面临的问题、犹太社会面临着怎样的困境、迈蒙尼德吸收亚里士多德哲学思想是为了解决什么等进行了研究,并兼及迈蒙尼德的思想对犹太哲学、西方哲学和基督教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迈蒙尼德 亚里士多德哲学 迷途指津
下载PDF
麦金太尔对西方道德的批判及重构
8
作者 尹鹏鹏 《青岛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2期67-71,共5页
麦金太尔指出,现代西方社会的道德话语和道德判断大部分在本质上都是情感主义,道德论证虽然合乎逻辑规则,但使用的前提概念却都具有不可公度性,因此带来道德分歧的局面是难免的。分析造成这种现状的深刻的历史因素,麦金太尔将其归结为... 麦金太尔指出,现代西方社会的道德话语和道德判断大部分在本质上都是情感主义,道德论证虽然合乎逻辑规则,但使用的前提概念却都具有不可公度性,因此带来道德分歧的局面是难免的。分析造成这种现状的深刻的历史因素,麦金太尔将其归结为启蒙筹划论证道德合理性运动的失败。麦金太尔认为正是对亚里士多德目的论传统的拒斥,以及事实领域和道德评价的分离,促成昔日道德语言和规则演变成今日道德莫衷一是的混乱局面。通过回归亚里士多德德性伦理传统以及论证人需要美德,麦金太尔进行道德重构尝试。麦金太尔的德性伦理学思想对我国当今的道德建设很有启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感主义 道德分歧 启蒙筹划 亚里士多德主义
下载PDF
当代亚里士多德主义的复兴
9
作者 邵华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3年第6期145-151,共7页
20世纪后半叶英美伦理学界兴起了一股德性伦理学思潮,德性伦理学主要批评以康德主义和功利主义为代表的现代规则伦理学,标榜古代德性伦理学特别是亚里士多德伦理学的复兴。关注点从行为的正当性规则转向人如何在共同体中实现美好的生活... 20世纪后半叶英美伦理学界兴起了一股德性伦理学思潮,德性伦理学主要批评以康德主义和功利主义为代表的现代规则伦理学,标榜古代德性伦理学特别是亚里士多德伦理学的复兴。关注点从行为的正当性规则转向人如何在共同体中实现美好的生活。同时德国哲学界以阿伦特和伽达默尔为代表受海德格尔启发,也致力于复兴亚里士多德的实践哲学。从社会交往层面理解实践,并且强调实践的合理性不同于技术合理性。这些新亚里士多德主义者虽然形态各异,但有着共同的倾向,这就是对于现代科学主义、工具理性泛滥的批判,对于现代个人主义膨胀导致的诸多弊端的批判。力图借鉴古典资源审视当代社会,呼唤实践智慧引导人们在共同体的伦理生活中追求完善和幸福。这表明古代经典思想在现代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里士多德主义 德性 社群主义
下载PDF
走出现代性道德的困境——马克思主义与新亚里士多德主义、后现代主义伦理学的跨时空对话
10
作者 黄学胜 常子龙 《齐鲁学刊》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8-61,共14页
在马克思主义与以麦金泰尔为代表的新亚里士多德主义和以利奥塔、鲍曼等人为代表的后现代主义伦理学之间展开思想对话,不仅可能,而且必要。在西方伦理思想史上,他们共同面对的都是现代性道德及其后果,但由于立场、对时代的判断和各自认... 在马克思主义与以麦金泰尔为代表的新亚里士多德主义和以利奥塔、鲍曼等人为代表的后现代主义伦理学之间展开思想对话,不仅可能,而且必要。在西方伦理思想史上,他们共同面对的都是现代性道德及其后果,但由于立场、对时代的判断和各自认可价值规范的不同,导致了三种不同且典型的伦理学应对方案。可从切入点、应对方案及性质和成效三个方面展开比较研究,这种比较有助于深化理解西方道德传统的近现代演化、各学派的路径及其可能局限,也能为探寻克服和应对现代性道德困境的可靠出路、激活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当代意义、正确看待当前社会的伦理状况以及推动后续的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研究等问题提供有益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性道德 马克思主义 新亚里士多德主义 后现代主义伦理学
下载PDF
何种品质堪称美德?——论赫斯特豪斯的新亚里士多德主义美德标准理论 被引量:2
11
作者 李义天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44-52,178,共10页
新亚里士多德主义是当代美德伦理学的主要范式之一。它不仅需要在清理和批判现代道德哲学的基础上建构自身的行动理论与动机理论,更需要树立美德的概念标准,回答“何种品质堪称美德”。作为新亚里士多德主义代表,赫斯特豪斯对此设定了... 新亚里士多德主义是当代美德伦理学的主要范式之一。它不仅需要在清理和批判现代道德哲学的基础上建构自身的行动理论与动机理论,更需要树立美德的概念标准,回答“何种品质堪称美德”。作为新亚里士多德主义代表,赫斯特豪斯对此设定了相互联系的三个命题:(1)美德有利于其拥有者;(2)美德使其拥有者成为好的人;(3)上述两种特征彼此关联。赫斯特豪斯通过将命题(1)界定为大概率的建议,将命题(2)内置于伦理自然主义的视野,将命题(3)奠基于亚里士多德的人性理论,不仅回应了既有挑战,而且为其新亚里士多德主义的美德标准理论提供了相应的论证与辩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亚里士多德主义 品质 美德标准 伦理自然主义
下载PDF
伽达默尔的解释学何以是一种新亚里士多德主义——读邵华的《实践智慧与解释学》
12
作者 何卫平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91-293,共3页
邵华的新著《实践智慧与解释学》,基于实践智慧与解释学的关系,揭示了伽达默尔的解释学是一种新亚里士多德主义,这一点具体落实在现象学运动的发展和对康德实践哲学的补充方面。
关键词 解释学 新亚里士多德主义 实践智慧 伽达默尔
全文增补中
“新亚里士多德主义”与当代修辞理论建设
13
作者 赖玉英 《思想与文化》 CSSCI 2018年第2期292-306,共15页
国内不少学者认为,以亚里士多德为代表的古典修辞是当代西方修辞理论的主要来源,'新亚里士多德主义'是当代西方修辞学的基础。这是一种误解。从亚氏修辞理论的当代意义、亚氏在古典修辞中的历史地位以及当代修辞学界对'新... 国内不少学者认为,以亚里士多德为代表的古典修辞是当代西方修辞理论的主要来源,'新亚里士多德主义'是当代西方修辞学的基础。这是一种误解。从亚氏修辞理论的当代意义、亚氏在古典修辞中的历史地位以及当代修辞学界对'新亚里士多德主义'的评价三方面入手,研究表明当代最有生命力的修辞理论并不是'现代版'亚氏修辞学,而是以帕尔曼和伯克为代表,扎根于当代修辞实践,体现了其跨学科特征,又适用于分析广阔的修辞实践的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里士多德 “新亚里士多德主义” 古典修辞 西方修辞学 理论建设
原文传递
阿拉伯逻辑学的形成与特点
14
作者 吴雁 《中国穆斯林》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3-15,共3页
阿拉伯逻辑学主要来自于亚里士多德哲学,从9世纪到14世纪后,经历了一个由哲学逻辑学到宗教哲学逻辑学,再到独立的逻辑学的过程。从哲学认识论和方法论高度对阿拉伯逻辑学不同传统进行研究,可更好地理解阿拉伯文化及社会。
关键词 亚里士多德哲学 阿拉伯逻辑学 宗教哲学逻辑学
原文传递
贝前列素钠片与替米沙坦联合治疗方案在早期糖尿病肾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7
15
作者 谭淑英 张伟杰 +1 位作者 梁春艳 容雪瑶 《国际老年医学杂志》 2015年第4期166-169,共4页
目的:分析并探讨贝前列素钠片联合替米沙坦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效果以及安全性。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10月~2014年lO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 目的:分析并探讨贝前列素钠片联合替米沙坦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效果以及安全性。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10月~2014年lO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的支持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给予贝前列素钠片联合替米沙坦进行治疗,对照组仅给予替米沙坦进行治疗。观察治疗2个月后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血肌酐以及尿微量白蛋白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显效24例,有效22例,无效4例,治疗有效率为92.0%。对照组治疗显效17例,有效21例,无效12例,治疗有效率为76.0%。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疼痛0例,皮肤过敏0例,ALT轻度升高0例,胃肠道反应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对照组疼痛1例,皮肤过敏1例,ALT轻度升高0例,胃肠道反应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0%。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肌酐均无显著变化(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尿微量白蛋白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显著改善(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改善更加明显(P〈0.05)。结论:贝前列素钠片联合替米沙坦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临床效果显著,且安全性好,临床上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前列素钠片 替米沙坦 糖尿病肾病 临床效果 不良反应
下载PDF
THE REALITIES OF LAW ARE THE WINNING NARRATIVES -- BASIC THESES FOR A REALISTIC AND RHETORICAL PHILOSOPHY OF LAW
16
作者 Joao Mauricio Adeodato 《Frontiers of Law in China-Selected Publications from Chinese Universities》 2016年第3期453-470,共18页
This article begins explaining the Aristotelian reduction of rhetoric to persuasion, which came to determine Western tradition until modern times. To understand Aristotle's methodology the author then wants to discus... This article begins explaining the Aristotelian reduction of rhetoric to persuasion, which came to determine Western tradition until modern times. To understand Aristotle's methodology the author then wants to discuss the concept of enthymeme, the "rhetorical syllogism," in Aristotle's own words. In order to try a realistic critique on the Aristotelian rhetoric, more adequate to a rhetoric of modern law, the author will suggest three epistemological points of departure, three theses, and the three levels of rhetoric that support the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alistic rhetoric rhetoric as a philosophical approach against ontologicalapproaches against aristotelian rhetoricians
原文传递
墨家与亚里士多德指称论思想的比较研究
17
作者 关兴丽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05年第2期49-54,共6页
通过对墨家与亚里士多德指称论思想的比较研究,揭示出亚里士多德对语词的研究主要涉及的是上下义关系的词,这正是建立三段论的基础;而墨家却很少谈论上下义关系的词,所以形成了不同于亚里士多德的逻辑。
关键词 指称论 墨家 亚里士多德
下载PDF
Paradigms and Methodologies for Knowledge Building
18
作者 Josep Gallifa 《Review of Educational Theory》 2018年第3期70-81,共12页
A diversity of methodologies can be utilized for knowledge building in social sciences, particularly in education. Nevertheless, in order to give meaning to the research findings and progressively create theories, an ... A diversity of methodologies can be utilized for knowledge building in social sciences, particularly in education. Nevertheless, in order to give meaning to the research findings and progressively create theories, an awareness of the epistemological framework appears to be necessary. The aim of this article is to present the main epistemological paradigms and their coherent correspondence with respective ontologies and corresponding methodologies. This article supports and describes four paradigms or epistemological traditions: logic empiricism, constructivism, conceptualism or Aristotelian tradition, and phenomenology. Understanding the diverse possible epistemologies as well as the coherence with methodologies is a necessary step for presenting well-informed research. Knowledge building requires comparison, replication, generalization or integration of results in theories, and all these processes need the critical instance of the epistemological and methodological coherence. Additionally some concrete examples of methodologies have been detailed to illustrate the diversity of available ways of knowledge building in education. The Review of Educational Theory, as a new journal that aims to create a scientific community, will increase the research quality by enhancing the epistemological and methodological awareness of their pieces of researc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nowledge building Epistemologies Research METHODOLOGIES Ontologies LOGIC EMPIRICISM CONSTRUCTIVISM aristotelian TRADITION PHENOMENOLOGY
下载PDF
基于广义量词理论的亚氏三段论 被引量:11
19
作者 张晓君 黄朝阳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CAS 2012年第10期7-11,共5页
揭示了如何从广义量词理论的角度来理解三段论推理。有效的亚氏三段论可以通过作为广义量词特例的亚氏量词的语义定义加以证明。从亚氏量词的语义性质,比如单调性、对称性可以说明亚氏三段论的有效性。亚氏三段论的可化归性反映了亚氏... 揭示了如何从广义量词理论的角度来理解三段论推理。有效的亚氏三段论可以通过作为广义量词特例的亚氏量词的语义定义加以证明。从亚氏量词的语义性质,比如单调性、对称性可以说明亚氏三段论的有效性。亚氏三段论的可化归性反映了亚氏量词与其三种否定量词的语义性质(比如单调性)之间的可转换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氏三段论 广义量词理论 广义量词 单调性 对称性
下载PDF
“论辩术”与希腊逻辑的传统 被引量:5
20
作者 谷振诣 《求是学刊》 CSSCI 2000年第6期34-39,共6页
传统逻辑不仅面临来自现代逻辑的挑战 ,同时也面临来自其自身的挑战。传统逻辑陷入困境的主要根源在于严重忽视甚至抛弃了它的应用研究传统。本文试图通过对在逻辑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逻辑传统的反思 。
关键词 论辩术 亚里士多德 传统逻辑 古希腊 定义理论 修辞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