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0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干旱气候划分及其特征 被引量:7
1
作者 徐淑英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期1-9,共9页
本文用年干燥度、年降水量和 10℃积温作为划分干旱气候指标。在此基础上将干旱区域分为两大类,三型及16个区。干旱区属大陆性气候。干燥少雨,降水从东向西减少。降水集中在夏季,很少暴雨。干旱区风大并多沙暴,少云,日照长,冬冷夏热,气... 本文用年干燥度、年降水量和 10℃积温作为划分干旱气候指标。在此基础上将干旱区域分为两大类,三型及16个区。干旱区属大陆性气候。干燥少雨,降水从东向西减少。降水集中在夏季,很少暴雨。干旱区风大并多沙暴,少云,日照长,冬冷夏热,气温年较差与日较差均大。有些干旱区,日照、热量和降水配合较好,有利于农作物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 气候 干旱指标 干旱区 划分
下载PDF
青藏高原近30年气候变化趋势 被引量:394
2
作者 吴绍洪 尹云鹤 +1 位作者 郑度 杨勤业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3-11,共9页
以1971~2000年青藏高原77个气象台站的观测数据(最低、最高气温,日照时数,相对湿度,风速和降水量)为基础,应用1998年FAO推荐的Penman-Monteith模型,并根据我国实际状况对其辐射项进行修正,模拟了青藏高原1971~2000年的最大可能蒸散,并... 以1971~2000年青藏高原77个气象台站的观测数据(最低、最高气温,日照时数,相对湿度,风速和降水量)为基础,应用1998年FAO推荐的Penman-Monteith模型,并根据我国实际状况对其辐射项进行修正,模拟了青藏高原1971~2000年的最大可能蒸散,并由Vyshotskii模型转换为干燥度,力求说明近30年青藏高原的气候变化趋势,以及干湿状况的空间分布.应用线性回归法计算变化趋势,并用Mann-Kendall方法进行趋势检验.结果表明:青藏高原近30年气候变化的总体特征是气温呈上升趋势,降水呈增加趋势,最大可能蒸散呈降低趋势,大多数地区的干湿状况有由干向湿发展的趋势.气候因子与地表干湿状况间并不是线性关系,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气候变化 最大可能蒸散 干燥度 干湿状况 空间分布 气温
下载PDF
地理生态学的干燥度指数及其应用评述 被引量:234
3
作者 孟猛 倪健 张治国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853-861,共9页
干燥度指数 (Aridityindex ,AI,该文特指气候干燥度 )是表征一个地区干湿程度的指标 ,在地理学和生态学研究中长期应用 ,近来成为全球变化研究中经常涉及到的气候指标之一 ,尤其是气候变化和干旱化、荒漠化等研究。该文列举了国内外目... 干燥度指数 (Aridityindex ,AI,该文特指气候干燥度 )是表征一个地区干湿程度的指标 ,在地理学和生态学研究中长期应用 ,近来成为全球变化研究中经常涉及到的气候指标之一 ,尤其是气候变化和干旱化、荒漠化等研究。该文列举了国内外目前存在的 2 2种干燥度指数 ,并对目前常用的 8种指数进行了详细描述和分析 ,包括各自的原理、计算方法和在生态学与地理学研究中的应用等。结合其应用和中国的实际状况 ,分析了各自的优缺点 ,认为修改后的谢氏干燥度、deMartonne干燥度和Holdridge可能蒸散率 (等同于某种意义上的干燥度 )计算方法简单实用 ,有着明确的物理学和生态学意义 ,与我国的实际情况对应性较强 ,适合于中国气候变化及其相关的干旱化、荒漠化等方面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理生态学 干燥度指数 可能蒸散量 气候变化 干旱化 荒漠化
下载PDF
1961—2006年我国气候变化趋势与突变的区域差异 被引量:160
4
作者 尹云鹤 吴绍洪 陈刚 《自然资源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2147-2157,共11页
基于FAO56 Penman-Monteith校正模型模拟结果,结合线性趋势法、Mann-Kendall非参数检验法和滑动T检验法,分析了我国1961—2006年温度和水分条件的变化趋势与突变特征。研究揭示出近几十年来中国及各地区平均温度呈显著上升趋势,且在20世... 基于FAO56 Penman-Monteith校正模型模拟结果,结合线性趋势法、Mann-Kendall非参数检验法和滑动T检验法,分析了我国1961—2006年温度和水分条件的变化趋势与突变特征。研究揭示出近几十年来中国及各地区平均温度呈显著上升趋势,且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发生显著突变,突变在东北部较早,南部地区相对较晚。全国降水量略有减少趋势,没有检测到显著突变,西北干旱区的降水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发生显著突变。全国潜在蒸散呈显著减少趋势,在20世纪80年代初发生显著突变,东部地区突变发生时间早于西部地区。全国干燥度呈显著的减少趋势,在20世纪70年代末发生了显著突变;亚热带、青藏高寒区和西北干旱区的干燥度减少趋势尤为显著,西北干旱区在1986年发生显著突变,湿润程度增加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区域差异 突变 干燥度
原文传递
近50年来中国西北地区干湿状况时空分布 被引量:108
5
作者 靳立亚 李静 +1 位作者 王新 陈发虎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847-854,共8页
根据西北地区77个气象台站气候资料,并利用改进的Penman公式,计算了该地区1958年~2001年的44年平均潜在蒸散量的时空分布,并分析了与降水量变化之间的关系,得到4种类型潜在蒸散量与降水量年际变化的组合分布型.其中年平均潜在蒸散量减... 根据西北地区77个气象台站气候资料,并利用改进的Penman公式,计算了该地区1958年~2001年的44年平均潜在蒸散量的时空分布,并分析了与降水量变化之间的关系,得到4种类型潜在蒸散量与降水量年际变化的组合分布型.其中年平均潜在蒸散量减小而年降水量增大的组合占研究区站点总数的40%以上.分析潜在蒸散量及观测蒸发量与各气候因子的相关性,发现干旱区的蒸发与太阳辐射和风速有关.定义干燥指数为潜在蒸散量与降水量的比值,用来描述西北干旱区的干湿状况.对干旱区四个季节(春、夏、秋、冬)干燥指数近50年的线性变化趋势分析结果显示,干旱区春季大部分区域干燥指数呈增加趋势,即趋于变干;夏季大部分地区趋于变湿,但仅在新疆东部和甘肃西部较为明显;秋季新疆大部、甘肃西部和青海北部等地区趋于变湿,而干旱区东部区域则趋于变干.冬季干旱区大部分区域趋于变湿,只有新疆西南部和西北部及东部部分地区、甘肃西部和内蒙西部等地有变干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燥指数 潜在蒸散 时空分布 降水量 干旱区 气象台站 中国西北地区 部分地区 东部 气候因子
下载PDF
近48a新疆干湿气候时空变化特征 被引量:67
6
作者 普宗朝 张山清 +2 位作者 王胜兰 周晓丽 冯志敏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563-1572,共10页
根据新疆101个气象台站1961—2008年的逐月气候资料,采用线性回归、Morlet小波、自然正交分解(EOF)、累计距平、t-检验和Kriging空间插值等方法,对近48a反映新疆干湿气候的年降水量、潜在蒸散量和地表干燥度等要素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了... 根据新疆101个气象台站1961—2008年的逐月气候资料,采用线性回归、Morlet小波、自然正交分解(EOF)、累计距平、t-检验和Kriging空间插值等方法,对近48a反映新疆干湿气候的年降水量、潜在蒸散量和地表干燥度等要素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①新疆年降水量在空间分布上表现为山区多于平原和盆(谷)地,北疆多于南疆,西部多于东部的格局;近48a,新疆各地年降水量均为增多趋势,增多倾向率的空间分布为:天山山区>北疆>南疆,全疆平均年降水量以9.123mm/10a的倾向率增多;新疆年降水量空间异常分布主要表现为"全疆一致型"和"南北疆反向变化"两种模态;全疆平均年降水量主要存在3~4a、6~8a、11a和16a的振荡周期,并于1987年发生了突变性的增多。②新疆年潜在蒸散量总体表现为南疆大于北疆、东部大于西部、盆(谷)地大于山区的分布格局;近48a,新疆各地年潜在蒸散量总体为减少趋势,其中南疆为递减倾向率高值区,北疆大部和天山山区为递减倾向率低值区,全疆平均年潜在蒸散量以-23.8mm/10a的倾向率减少;新疆年潜在蒸散量空间异常分布也主要表现为"全疆一致型"和"南北疆反向变化"两种模态;潜在蒸散量主要存在准22a的振荡周期,并于1984年发生了突变性的减小。③受降水量和潜在蒸散量时空变化的共同影响,新疆年干燥度指数总体表现为南疆大于北疆、东部大于西部、盆(谷)地大于山区的分布格局;近48a,新疆各地年干燥度指数均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减小趋势,其中,吐鲁番、哈密盆地以及塔里木盆地东部地区是干燥度指数减小最明显的区域,全疆平均年干燥度指数以-3.164/10a的倾向率减少;新疆年干燥度指数空间异常分布主要表现为"全疆一致型";干燥度指数主要存在准5a、8a和18a的振荡周期,并于1987年发生了突变性的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 降水量 潜在蒸散量 干燥度指数 气候变化
原文传递
全球气候变化对黄河流域天然径流量影响的情景分析 被引量:55
7
作者 张光辉 《地理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68-275,共8页
本文从干旱指数蒸发率函数出发,以HadCM3 GCM对降水和温度的模拟结果为基础,在IPCC不同发展情景下,分析了未来近100年内黄河流域天然径流量的变化趋势。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气候变化情景下,多年平均年径流量的变化随着区域的不同... 本文从干旱指数蒸发率函数出发,以HadCM3 GCM对降水和温度的模拟结果为基础,在IPCC不同发展情景下,分析了未来近100年内黄河流域天然径流量的变化趋势。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气候变化情景下,多年平均年径流量的变化随着区域的不同而有显著差异,其变化幅度在-48.0%~203.0%之间。全球气候变化引起的多年平均天然径流量的变化从东向西逐渐减小。就黄河流域而言,2006~2035年、2036~2065年、2066~2095年A2情景下(人口快速增长、经济发展缓慢)多年平均天然径流量的变化量分别为5.0%、11.7%、8.1%,B2情景下(强调社会技术创新)相应的变化分别为7.2%、-3.1%、2.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干旱指数 蒸发率函数 径流量 黄河流域
下载PDF
中国东北三省1960-2005年地表干燥度变化趋势 被引量:48
8
作者 王亚平 黄耀 张稳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619-627,共9页
为研究气候变化对东北三省地表干湿状况的影响,利用该区1960—2005年72个气象站的观测资料,采用Penman-Monteith模型计算了各站的潜在蒸散量,由潜在蒸散量和降水量之比构建干燥度指数,并采用Kriging法进行空间插值以分析其区域特征。结... 为研究气候变化对东北三省地表干湿状况的影响,利用该区1960—2005年72个气象站的观测资料,采用Penman-Monteith模型计算了各站的潜在蒸散量,由潜在蒸散量和降水量之比构建干燥度指数,并采用Kriging法进行空间插值以分析其区域特征。结果表明,该区地表干湿状况具有明显的时空变化特征。1960—1979年间,由于降水减少和潜在蒸散增加,地表干燥度指数呈增加趋势,水汽压差增大是潜在蒸散增加的主要原因;1980—2005年间,大部分地区地表干旱状况有所减缓,其中以黑龙江省和吉林东部尤为明显。降水增加和潜在蒸散减少是地表干旱状况趋缓的主要原因,风速降低和净辐射减小导致潜在蒸散减少。总体而言,气候变化并未加剧东北三省的干旱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地区 潜在蒸散 干燥度指数 气候变化
下载PDF
黄河上游主要产流区气候变化及其对水资源的影响——以甘南高原为例 被引量:41
9
作者 姚玉璧 王润元 +3 位作者 邓振镛 尹东 张秀云 陈昌平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903-909,共7页
利用黄河上游主要产流区甘南高原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和水资源定位观测资料,分析气候、水资源变化特征,及其二者的关系,建立水资源气候模式。分析表明:黄河上游主要产流区甘南高原大部分区域降水量年际变化呈下降趋势,降水量变化线性拟合... 利用黄河上游主要产流区甘南高原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和水资源定位观测资料,分析气候、水资源变化特征,及其二者的关系,建立水资源气候模式。分析表明:黄河上游主要产流区甘南高原大部分区域降水量年际变化呈下降趋势,降水量变化线性拟合倾向率在-22.6^-9.6mm/10a之间,降水量递减以秋季降水量递减为主,降水量减少突变点在1980—1990年之间,年际变化主要存在6~7a短周期振荡和15a的长周期振荡特征。气温年际变化趋势呈显著上升趋势,增温速度均大于全国增温速度,增温率以冬季最大,气温增高突变点在20世纪70年代。草地年干燥指数变化呈显著上升趋势,近50a来甘南高原气候趋于暖干化。水资源呈显著下降趋势,水资源存在2~3a、7~8a、20~23a的年际周期变化。水资源与降水量呈显著正相关,与干燥指数呈显著负相关,降水量减少,草地干燥指数上升,导致水资源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水资源 干燥指数 甘南高原
下载PDF
近40a来青海湖地区的气候变化分析 被引量:39
10
作者 王艳姣 周晓兰 +2 位作者 倪绍祥 屠其璞 邓自旺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228-235,共8页
选用青海湖流域天峻、刚察、共和、茶卡 4站 4 1a(195 8— 1998年 )的气象资料 ,运用主成分分析、趋势分析和相关分析对各气象要素的年、季平均值序列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青海湖地区降水和日照时数的年际变化较大 ,但无明显的长期趋... 选用青海湖流域天峻、刚察、共和、茶卡 4站 4 1a(195 8— 1998年 )的气象资料 ,运用主成分分析、趋势分析和相关分析对各气象要素的年、季平均值序列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青海湖地区降水和日照时数的年际变化较大 ,但无明显的长期趋势 ;该地区的平均气温、平均最高、平均最低气温都明显升高 ,其中以平均最低气温上升最为明显 ;风速呈明显的下降趋势 ,2 0世纪 70年代最大 ,80年代最小 ,90年代又略有增加 ;该区 80年代相对湿度较大 ,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湖地区 气候变化 气温 降水 日照 风速 干燥指数 相对湿度
下载PDF
东北地区近40年干燥指数变化趋势及其气候敏感性 被引量:39
11
作者 郑红星 刘静 《地理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765-1774,共10页
基于东北地区91个站点1971~2008的常规气象资料,应用Mann-Kendall方法分析了区内近40年干燥指数的变化趋势,并基于Penman-Monteith公式计算了干燥指数对各气象要素的敏感性系数,分析了气候变化影响下,干燥指数气候敏感系数的变化规律... 基于东北地区91个站点1971~2008的常规气象资料,应用Mann-Kendall方法分析了区内近40年干燥指数的变化趋势,并基于Penman-Monteith公式计算了干燥指数对各气象要素的敏感性系数,分析了气候变化影响下,干燥指数气候敏感系数的变化规律。研究表明:(1)东北地区近40年来干燥指数以0.06/10a的趋势增加,2000年以来为近40年最干燥的时期;(2)东北地区干燥指数对实际水汽压的敏感性仅次于降水,而对平均风速的敏感系数最小;(3)干燥指数对气温变化的敏感性由北向南增加,对水汽压变化的响应以东部地区最为强烈,对太阳辐射变化的敏感响应区域为长白山山麓一带,而对风速变化响应较为敏感的区域则为东北大平原的西部和大兴安岭的南段;(4)近40年来东北地区干燥指数对于气温、风速以及太阳辐射敏感程度呈增加趋势,而对水汽压的敏感程度明显减弱。气温升高和降水减少是东北地区干燥程度加深的主要原因,但水汽压的增加、太阳辐射的减少和风速的减少缓解了这一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燥指数 气候变化 敏感系数 东北地区
原文传递
西北地区秋季干旱指数的变化特征 被引量:34
12
作者 张天峰 王劲松 郭江勇 《干旱区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87-92,共6页
利用甘肃、宁夏、青海、新疆4省(区)的137个气象站30年的降水、蒸发资料,确定适合西北地区的干旱指数计算方法,分析中国西北地区秋季降水、蒸发、干旱指数的空间分布、时间演变等特征。结果表明:西北地区秋季平均自然降水从东南到西北... 利用甘肃、宁夏、青海、新疆4省(区)的137个气象站30年的降水、蒸发资料,确定适合西北地区的干旱指数计算方法,分析中国西北地区秋季降水、蒸发、干旱指数的空间分布、时间演变等特征。结果表明:西北地区秋季平均自然降水从东南到西北依次减少,在甘肃西部、青海西北部、新疆南部有一条东西向的少雨带,是干旱最严重的地方。新疆南部、甘肃西部、青海西部重旱频率最高,平均2年一遇;新疆北部、甘肃南部、青海南部、中旱频率为30%左右,平均3年一遇,轻旱频率30%左右,平均3年一遇。表明西北地区的干旱有明显的地域特征,即新疆中南部、甘肃西部、青海西部为干旱区,新疆北部、甘肃中东部、青海东部和南部为半干旱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秋季 蒸发 降水 干旱指数 西北地区 中国
原文传递
近50年来吉林西部半干旱区气候变化特征 被引量:32
13
作者 神祥金 吴正方 杜海波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90-196,共7页
根据吉林省西部地区6个具有代表性的气象站1961-2010年间的逐日气温、降水数据,运用趋势分析、小波分析和Mann-Kendall检验等统计方法,对吉林省西部半干旱区气候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近50年来,吉林西部半干旱区气温存在明显的... 根据吉林省西部地区6个具有代表性的气象站1961-2010年间的逐日气温、降水数据,运用趋势分析、小波分析和Mann-Kendall检验等统计方法,对吉林省西部半干旱区气候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近50年来,吉林西部半干旱区气温存在明显的增温趋势,以冬季气温升幅最大;降水则呈现减少趋势,夏季表现尤为明显。在不同的时间尺度上,气温、降水的变化趋势存在差异,年平均气温主要有5a左右,12a左右和30a以上的震荡周期,并在1989年发生突变;年平均降水主要有5a左右,30a左右的震荡周期,年际交替频繁。通过分析干燥度指数,吉林西部半干旱区干燥度指数主要存在6a左右、10a左右和35a左右震荡周期,并在1997-2002年之间发生突变,干燥程度总体呈现上升趋势,但上升趋势不明显,上升幅度自西向东逐渐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干燥度指数 震荡周期 突变 吉林西部
原文传递
帽儿山17个种源落叶松针叶的水分利用效率比较 被引量:31
14
作者 全先奎 王传宽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52-361,共10页
研究环境变化下的树木水分利用效率对探讨森林生态系统碳水耦联关系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和适应对策具有重要意义。落叶松(Larix gmelinii)为我国北方森林的建群种之一。将水热条件不同的17个种源落叶松种植在帽儿山森林生态系统研究站... 研究环境变化下的树木水分利用效率对探讨森林生态系统碳水耦联关系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和适应对策具有重要意义。落叶松(Larix gmelinii)为我国北方森林的建群种之一。将水热条件不同的17个种源落叶松种植在帽儿山森林生态系统研究站的同质园内30年后,测定其针叶水分利用效率(WUE)及其相关因子。结果表明:WUE、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比叶面积(SLA)和叶片氮含量(NL)均存在显著的种源差异(p<0.05)。WUE和Gs呈显著指数相关关系,当Gs<0.2时WUE随Gs的增大而明显增大,而当Gs>0.2时WUE趋于稳定。WUE和SLA及NL分别呈线性负相关和正相关关系,且随种源原地的干燥度指数(AI)的增大其相关性明显增强。WUE和种源原地年平均气温、平均年降水量及AI分别呈线性负相关、负相关和正相关关系,并且相关系数依次增大;Tr则仅和种源原地年平均气温呈线性正相关关系,而Pn和种源原地AI呈线性正相关关系。不同种源落叶松由于对种源原地环境条件的适应而存在针叶结构和生理特征的显著差异,并因此引起针叶水分利用效率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落叶松 水分利用效率 光合生理 干燥度指数 气候变化
原文传递
1961-2008年中国西北东部旱涝异常分布及干旱变化特征 被引量:29
15
作者 赵红岩 王有恒 +1 位作者 王兴 谭丹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552-558,共7页
应用主成分分析和旋转主成分分析方法,利用陕、甘、宁、青四省(区)170个测站,对1961-2008年大气干旱指数S=ΔT/δT-ΔR/δR的地域相关和年际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西北地区东部旱涝异常在空间上表现为较高的整体一致性,其次表... 应用主成分分析和旋转主成分分析方法,利用陕、甘、宁、青四省(区)170个测站,对1961-2008年大气干旱指数S=ΔT/δT-ΔR/δR的地域相关和年际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西北地区东部旱涝异常在空间上表现为较高的整体一致性,其次表现为东西相反和南北相反的变化趋势。西北地区东部旱涝异常存在三个基本相关的区域:甘肃东南部及陕西、河西走廊及河套地区、青海区。50 a来,各区在1974-1977年间和1982-1985年间湿润多雨,1994年以后相对少雨干旱。进一步分析发现,研究区域中西部尽管降水是增加的,但干旱指数变化不明显,而区域东部地区干旱指数变化很明显,说明区域中西部地区变湿不明显,而区域东部暖干化趋势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西北东部 正交旋转主成分分析 干旱指数 地域相关 年际变化
下载PDF
中国水分状况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敏感性分析 被引量:24
16
作者 尚宗波 高琼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528-537,共10页
中国气候信息库提供了全国太阳辐射日资料以及 1 2个月的气温、降水量、相对湿度、日照百分率和风速资料。利用改进后的 Penman式估算出全国潜在蒸散和干燥指数的空间分布 ,以及降水量增加 1 0 % ,平均气温上升 1 .5℃、3.0℃和4 .5℃ ... 中国气候信息库提供了全国太阳辐射日资料以及 1 2个月的气温、降水量、相对湿度、日照百分率和风速资料。利用改进后的 Penman式估算出全国潜在蒸散和干燥指数的空间分布 ,以及降水量增加 1 0 % ,平均气温上升 1 .5℃、3.0℃和4 .5℃ 3种假定未来气候情景下的潜在蒸散和干燥指数 ,以评价全球气候变化对中国水分状况的可能影响。结果表明 ,随着气温的升高 ,潜在蒸散量会显著增加 ;而干燥指数变化较为复杂 ,与当前气候情景相比较 ,降水量增加 1 0 % ,平均气温上升 1 .5℃时中国水分状况会稍微湿润 ,气温上升 4 .5℃时会稍微干燥 ,而气温上升 3.0℃时中国水分状况将介于稍微润与稍干燥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分状况 潜在蒸散 干燥指数 全球气候变化 敏感性分析 中国
下载PDF
气候变化对中国酿酒葡萄气候区划的影响 被引量:27
17
作者 李华 王艳君 +4 位作者 孟军 王华 游杰 火兴三 王耀祺 《园艺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13-320,共8页
在对近40年全国504个气象站点气象资料进行分析整理的基础上,用Arcgis软件作图,分析了气候变化引起的无霜期、干燥度及酿酒葡萄气候区划的变化。结果表明:近40年,特别是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我国的无霜期显著变长,葡萄生长期增长,霜冻指... 在对近40年全国504个气象站点气象资料进行分析整理的基础上,用Arcgis软件作图,分析了气候变化引起的无霜期、干燥度及酿酒葡萄气候区划的变化。结果表明:近40年,特别是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我国的无霜期显著变长,葡萄生长期增长,霜冻指标的变化明显受到我国阶梯形地貌的影响,阶梯地形显著影响不同长度无霜期的地理分布。相对于无霜期,干燥度的变化幅度不大,呈现出明显的10年期波动。近40年我国适宜酿酒葡萄栽培的面积不断向北扩大。相对于干燥度的变化,我国酿酒葡萄区域变化更多地受到无霜期变化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 酿酒葡萄 气候变化 无霜期 干燥度 气候区划
原文传递
新疆三工河流域山地、平原区气候变化特征对比分析 被引量:23
18
作者 杨余辉 魏文寿 +2 位作者 杨青 崔宇 马玉香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20-324,共5页
通过分析三工河流域近40a气候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近40年三工河流域平原区平均温度以0.27℃/10a趋势上升,和全疆变化一致,低于北疆地区;流域山区增温趋势较慢,平均每10年以0.14℃的趋势增温,但冬季增温显著,暖冬趋势明显。(2)三工河... 通过分析三工河流域近40a气候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近40年三工河流域平原区平均温度以0.27℃/10a趋势上升,和全疆变化一致,低于北疆地区;流域山区增温趋势较慢,平均每10年以0.14℃的趋势增温,但冬季增温显著,暖冬趋势明显。(2)三工河流域平原区1987-2000年比1961-1986年平均降水量偏多35%;三工河流域山区,20世纪80年代降水增加较显著,90年代降水量减少到70年代水平。(3)三工河流域平原区和山区气温、降水,同一气象要素呈现正相关;三工河流域平原区温度与降水没有明显相关性;山区温度与降水表现出负相关性。(4)三工河流域山区温度和降水用Mann-kendall方法检验没有达到突变水平,工河流域平原区降水,用Mann-kendall方法检验在1984年发生了由低向高的突变,温度在1995年发生了由低向高的突变。近36a三工河流域平原区干旱指数下降趋势显著,用Mann-kendall方法检验在1983年发生了由高向低的突变;山区干旱指数下降较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工河流域 气候变化 气候突变 干旱指数 新疆
下载PDF
青藏高原高寒草地土壤微生物群落及影响因子 被引量:23
19
作者 薛凯 张彪 +12 位作者 周姝彤 冉沁蔚 唐立 车荣晓 庞哲 王芳 王頔 张静 姜丽丽 胡容海 崔骁勇 郝彦宾 王艳芬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7期2915-2927,共13页
青藏高原是我国生态安全的重要屏障,但目前青藏高原上大尺度上的微生物地理学研究还很缺乏.因此,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在跨越2121 km的尺度上针对高寒草地不同生态系统类型研究了土壤原核生物(细菌和古菌)微生物量、多样性和群落组成的... 青藏高原是我国生态安全的重要屏障,但目前青藏高原上大尺度上的微生物地理学研究还很缺乏.因此,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在跨越2121 km的尺度上针对高寒草地不同生态系统类型研究了土壤原核生物(细菌和古菌)微生物量、多样性和群落组成的分布格局,及与气候、植物和土壤因子的关系.在高寒草甸、高寒草原、高寒灌丛和高寒荒漠中,高寒荒漠具有最低的微生物多样性,而高寒草甸具有最高的微生物量碳.高寒草地土壤微生物的多样性与大气温度而非降水显著相关,说明其在高寒条件下可能受温度而非水分控制.微生物多样性随耦合了水、热要素的干旱指数的增加而降低,解释量比单一要素更高.此外,植物功能群多样性与微生物多样性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解释量比植物物种多样性更高.结构方程模型显示,干旱指数和年均温通过影响植物功能群多样性和地上生物量而改变土壤表层的碳氮比,从而直接或间接影响到微生物多样性.与多样性不同,土壤微生物量碳与可溶性有机碳、氨态氮、速效磷及碳氮比等土壤营养指标和植物地上生物量具有显著的相关性.这些结果意味着微生物多样性和微生物量可能有着不同的控制因子;随着未来青藏高原的'暖湿化',干旱指数的降低可能提高土壤微生物的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微生物 微生物多样性 微生物量碳 干旱指数 植物功能群多样性
原文传递
洮河流域气候变化及其对水资源的影响 被引量:20
20
作者 姚玉璧 张秀云 +1 位作者 王润元 蔡广珍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68-173,共6页
利用洮河流域气象观测资料和水资源定位观测资料,分析气候变化特征、水资源变化特征及其二者的关系,建立水资源气候模式。分析表明:洮河流域降水量年际变化呈下降趋势,降水量变化曲线线性拟合倾向率在-14.5^-4.6 mm/10 a之间,降水量递... 利用洮河流域气象观测资料和水资源定位观测资料,分析气候变化特征、水资源变化特征及其二者的关系,建立水资源气候模式。分析表明:洮河流域降水量年际变化呈下降趋势,降水量变化曲线线性拟合倾向率在-14.5^-4.6 mm/10 a之间,降水量递减以夏季降水量递减为主。气温年际变化趋势呈显著上升趋势,气温变化曲线线性拟合倾向率在0.12~0.59℃/10 a之间,增温率以冬季最大,年际变化趋势从20世纪70年代之后持续上升。年干燥指数变化呈显著上升趋势,年干燥指数变化曲线线性拟合倾向率在0.05~0.12/10 a之间。近50年来洮河流域气候趋于暖干化。洮河流域水资源呈显著下降趋势,年际变化存在2~3,8~9,15 a的年际周期变化。水资源与降水量呈显著正相关,与干燥指数呈显著负相关,降水量减少,干燥指数上升,导致水资源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径流量 干燥指数 洮河流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