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42篇文章
< 1 2 6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陆地生态系统磷素循环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113
1
作者 赵琼 曾德慧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53-163,共11页
磷是生命系统的重要组成成分,其在生态系统内的迁移转化是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决定性因素之一。 近20年来,磷在陆地生态系统内的重要性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该文总结了国内外磷循环研究的成果,从磷的来 源、在土壤中的存在形态和固定... 磷是生命系统的重要组成成分,其在生态系统内的迁移转化是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决定性因素之一。 近20年来,磷在陆地生态系统内的重要性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该文总结了国内外磷循环研究的成果,从磷的来 源、在土壤中的存在形态和固定特性、影响因素的复杂性等方面分析了磷素循环的特点;系统阐述了磷在陆地生态 系统各库之间及其内部,主要是植被-土壤亚系统内的迁移转化规律及影响因素。陆地生态系统磷素循环主要是 系统内部的生物化学循环,由植物自身的遗传特性和土壤的生物、理化性质共同控制,不同控制因素的相对重要性 因生态系统类型、时间和空间尺度而异。文章简述了磷循环研究方法的发展及存在的局限性;另外,分析了干旱、 半干旱地区磷循环研究的重要性和意义;干旱区生态系统的脆弱性及其植被、土壤特性决定了其磷素循环有其自 身的特点及研究的必要性。最后指出了当前陆地生态系统磷循环研究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地生态系统 磷素循环 存在形态 生物有效性 研究方法 干旱区
下载PDF
西北干旱地区水资源与生态环境保护 被引量:89
2
作者 汤奇成 张捷斌 《地理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27-233,共7页
西北干旱地区的水资源主要是地表水。地表水具有时空分布不均、河川径流补给来源的多样性和与地下水转换频繁等许多特点。西北干旱地区的生态环境在人工绿洲内部有所改善 ,但在绿洲外 ,正在进一步恶化 ,包括土地沙漠化、冰川退缩、湖泊... 西北干旱地区的水资源主要是地表水。地表水具有时空分布不均、河川径流补给来源的多样性和与地下水转换频繁等许多特点。西北干旱地区的生态环境在人工绿洲内部有所改善 ,但在绿洲外 ,正在进一步恶化 ,包括土地沙漠化、冰川退缩、湖泊干涸、下游河道断流、沙尘暴频次增加、天然草地大面积退化、天然植被遭到破坏等。这些问题都需要用水来解决。当前生态环境恶化的典型事例有 3处 :塔里木河下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地区 水资源 生态环境保护 西北地区 地表水 时空分布
下载PDF
西北干旱内陆河区水资源利用与绿洲演变规律研究──以石羊河流域下游民勤盆地为例 被引量:63
3
作者 刘恒 钟华平 顾颖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378-384,共7页
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对我国西北干旱内陆河区的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的影响,天然植物的生 长与种群随地下水位和阵水的变化而演变。由于良好的绿洲生态系统是实现于旱内陆河区社会。 经济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前提,在西部大开发中,必须综... 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对我国西北干旱内陆河区的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的影响,天然植物的生 长与种群随地下水位和阵水的变化而演变。由于良好的绿洲生态系统是实现于旱内陆河区社会。 经济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前提,在西部大开发中,必须综合考虑水资源开发利用与绿洲生 态环境保护问题,本文以民勤盆地为例,研究典型干旱内陆河区水资源利用、农业灌溉与绿洲 演变的转化关系和基本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利用 绿洲演变 石洋河 民勤盆地
下载PDF
基于遥感和GIS的干旱区绿洲景观破碎化分析——以金塔绿洲为例 被引量:68
4
作者 郭明 马明国 +1 位作者 肖笃宁 赵善伦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01-206,共6页
以2个时期的遥感图像所解译的土地利用数据为基本信息源,基于GIS工具,选用斑块密度、廊道密度、斑块破碎度、分离度和斑块面积变异系数5个指标对金塔绿洲的破碎化程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1990—2000年,金塔绿洲总体的景观破碎化程... 以2个时期的遥感图像所解译的土地利用数据为基本信息源,基于GIS工具,选用斑块密度、廊道密度、斑块破碎度、分离度和斑块面积变异系数5个指标对金塔绿洲的破碎化程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1990—2000年,金塔绿洲总体的景观破碎化程度轻微地降低。(2)从景观类型上看,基质的破碎化程度增强;水浇地面积增大,趋于集中分布,破碎化程度降低;城镇用地破碎度增加,分离度减小。这些变化与人类开发利用活动的程度和方式有关,体现了荒漠基质受人类影响而逐步形成的典型农业型绿洲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 GIS 绿洲 景观破碎化 干旱区 景观生态学 分离度 斑块密度指数
下载PDF
干旱区大田膜下滴灌土壤盐分运移与调控 被引量:78
5
作者 杨鹏年 董新光 +2 位作者 刘磊 杨馨昕 张瑜瑜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90-95,共6页
膜下滴灌节水技术在新疆已推广应用了160多万hm2且面积仍在持续增加。为研究干旱区大田膜下滴灌土壤盐分运移特征,该文通过在新疆巴州灌溉试验站进行的膜下滴灌试验,结果表明,在单次滴灌后,剖面土壤内的盐分产生了定向重分布,形成脱盐... 膜下滴灌节水技术在新疆已推广应用了160多万hm2且面积仍在持续增加。为研究干旱区大田膜下滴灌土壤盐分运移特征,该文通过在新疆巴州灌溉试验站进行的膜下滴灌试验,结果表明,在单次滴灌后,剖面土壤内的盐分产生了定向重分布,形成脱盐区、稳定区与积盐区,具有调控田间尺度土壤盐分的作用。脱盐区的面积要大于积盐区。在0~40cm的深度内,双管对表层盐分重分布的作用大于单管;在0~80cm深度,双管对剖面盐分重分布的作用弱于单管。在棉田的整个生育期内,剖面土壤的盐分则受灌水周期的影响,呈上下振荡、振幅缩小且总体脱盐的变化趋势,形成了一种对作物生长有利的局部环境。膜下滴灌不仅是一种滴灌和覆膜相结合的节水技术,而且通过对其控制性精准灌溉的灵活应用,可达到生育期控盐与非生育期排盐的结合,从而为在干旱区实现节水控盐的目标提供技术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溉 盐分 盐分运移 干旱区 膜下滴灌 调控
下载PDF
西北地区戈壁局地陆面物理参数的研究 被引量:73
6
作者 张强 王胜 卫国安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616-623,共8页
采用 2 0 0 0年 8月~ 2 0 0 1年 9月在敦煌戈壁上观测的陆面过程资料 ,分析了敦煌地区荒漠戈壁地表反照率与太阳高度角和土壤湿度的关系以及土壤热传导率与土壤湿度的关系 ,初步给出了具有试验基础的戈壁局地反照率和土壤热传导率的多... 采用 2 0 0 0年 8月~ 2 0 0 1年 9月在敦煌戈壁上观测的陆面过程资料 ,分析了敦煌地区荒漠戈壁地表反照率与太阳高度角和土壤湿度的关系以及土壤热传导率与土壤湿度的关系 ,初步给出了具有试验基础的戈壁局地反照率和土壤热传导率的多因子参数化公式 .并通过与观测值的比较发现试验资料拟合的参数化公式能够比较好地反映降水等气候因子引起的动态变化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戈壁 地表反照率 土壤热传导率 土壤湿度 太阳高度角
下载PDF
干旱区土壤种子库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4
7
作者 李秋艳 赵文智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50-358,共9页
土壤种子库在连接过去、现在和将来的植物种群和群落的结构和动态中起着重要的生态和进化作用,对保护和恢复干旱区植被起着重要的作用。从土壤种子库的研究方法、数量特征、分布格局、时空动态、与地上植被关系、年龄结构及影响因素等... 土壤种子库在连接过去、现在和将来的植物种群和群落的结构和动态中起着重要的生态和进化作用,对保护和恢复干旱区植被起着重要的作用。从土壤种子库的研究方法、数量特征、分布格局、时空动态、与地上植被关系、年龄结构及影响因素等方面论述了干旱区土壤种子库研究的若干进展,展望了干旱区土壤种子库的研究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区 土壤种子库 研究方法 分布格局 时空动态
下载PDF
气候变化背景下中国北方干湿区降水资源变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67
8
作者 高继卿 杨晓光 +1 位作者 董朝阳 李克南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99-110,共12页
中国北方地区降水资源空间差异较大且种植结构迥异,细致分析北方不同干湿区降水资源的变化规律和分布特征,可为北方地区合理利用降水资源,调节种植结构,适应气候变化提供科学参考。该文利用中国北方15个省市308个气象站点1961-2010年逐... 中国北方地区降水资源空间差异较大且种植结构迥异,细致分析北方不同干湿区降水资源的变化规律和分布特征,可为北方地区合理利用降水资源,调节种植结构,适应气候变化提供科学参考。该文利用中国北方15个省市308个气象站点1961-2010年逐日降水资料,以1981年为时间节点,将过去50 a分为1961-1980年和1981-2010年两个时段,基于干旱区、半干旱区和半湿润区划分标准,明确了与1961-1980年相比,1981年以来北方干旱区、半干旱区和半湿润区空间变化特征;依据中国气象局降水量等级标准及春夏秋冬四季划分标准,系统分析了北方三大区域内小雨、中雨、大雨及暴雨各等级降水量和降水日数在全年降水量和降水日数中的比例,以及降水在一年四季中的分配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气候变化背景下,1981年以来西北地区的干旱区面积减少,东北地区的半湿润区面积减少,而半干旱区面积扩大明显。研究时段内干旱区年降水量呈显著增加趋势,最近30a各等级降水量和降水日数均高于1980年之前的20a,其中小雨、中雨等级增加幅度最大;季节变化中,尤以冬季最明显。半干旱区和半湿润区年降水日数均呈显著下降趋势,最近30 a小雨等级降水量和降水日数均有明显下降;夏季和秋季降水量和降水日数均减少,半干旱区夏季降水减少更明显,半湿润区则以秋季减少最为显著。北方地区年内发生的降水事件95%以上是小雨和中雨,小雨和中雨量总计占全年降水量的75%;研究时段内北方地区的小雨频率有不同程度下降,而中雨频率呈升高趋势,干旱区表现尤其明显,其对作物生长季内降水有效利用影响较小。各季节降水分配的变化中,干旱区和半干旱区春季降水贡献率升高,半湿润区秋季降水贡献率降低;干旱区仅夏季降水频率有下降;半干旱区各季节降水频率指标变动最突出,春冬季节降水频率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降水 干旱区 北方地区 降水资源 降水贡献率
下载PDF
包头市城市绿地现状评价 被引量:42
9
作者 韩轶 李吉跃 +1 位作者 高润宏 胡涌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64-69,共6页
该文以包头市东河区、青山区、昆都仑区、九原区、开发区等 5个城区中的公园、行道、游园、小区、厂区和防护带等景观类型为调查对象 ,利用植物物种数、丰富度、多样性指数、重要值等指标对包头市城市绿地植物群落进行调查 ,并用层次分... 该文以包头市东河区、青山区、昆都仑区、九原区、开发区等 5个城区中的公园、行道、游园、小区、厂区和防护带等景观类型为调查对象 ,利用植物物种数、丰富度、多样性指数、重要值等指标对包头市城市绿地植物群落进行调查 ,并用层次分析法对各城区中物种丰富度、多样性指数、地被植物比例、季相数、绿地率和自然度等指标进行评价 .结果表明 :包头市城市绿地采用的树种较单一 ,全市共有 81个绿化树种 ,有 1 0个常用树种占到包头市树种总量的 85 %;90 %的景观群落所包括的树种为 2~ 8种 ;群落结构较简单 ,87%的群落层片结构只有 2~ 3层 ;对乡土树种开发较少 ,占全部绿化树种的 4 1 %,引进树种较多 ,占全部绿化树种的 5 9%;在生态型和生活型方面主要以中生落叶乔木为主 ,占 6 2 %,在管护和适应性方面都表现出与包头市干旱城市的不协调性和不合理性 .因此 ,在今后城市绿化树种增加种类时应考虑绿化在城市空间的多样性 ,如增加层片和季相 ,加强地被植物和藤本植物的应用 ,使包头市绿化景观向着自然性、空间结构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季相景观多样性和文化寓意多样性等方向发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区 包头市 城市森林 绿地 评价
下载PDF
施肥及刈割对干旱地区紫花苜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53
10
作者 刘晓静 张进霞 +1 位作者 李文卿 范俊俊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516-1526,共11页
在黄土高原中部干旱区采用随机区组试验,研究3个施氮水平(0、51.75、103.5kg·hm-2)和3个磷水平(0、126、252kg·hm-2)下不同刈割次数(3、4次)对"甘农3号"紫花苜蓿种植当年和第2年产量、株高、再生速度及品质的影响,... 在黄土高原中部干旱区采用随机区组试验,研究3个施氮水平(0、51.75、103.5kg·hm-2)和3个磷水平(0、126、252kg·hm-2)下不同刈割次数(3、4次)对"甘农3号"紫花苜蓿种植当年和第2年产量、株高、再生速度及品质的影响,并对紫花苜蓿生长两年中各指标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干旱地区"甘农3号"紫花苜蓿在具备灌溉条件下,种植当年施肥可显著提高产量、株高和再生速度,且4次刈割下显著高于3次刈割;施肥也能增加紫花苜蓿粗蛋白含量,降低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4次刈割下品质更好;高氮低磷处理(N 103.5kg·hm-2+P2O5 126kg·hm-2)下效果最好,单施氮肥较单施磷肥效果好。同时,第2年紫花苜蓿产量显著高于第1年,第1年增幅较第2年明显,说明在试验地区,"甘农3号"紫花苜蓿种植当年施肥更有效,第2年施肥仍有益;在灌溉和配施N103.5kg·hm-2+P2O5 126kg·hm-2条件下,种植当年即可实现4次刈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地区 紫花苜蓿 产量 品质
原文传递
干旱区玉米滴灌需水规律的田间试验研究 被引量:47
11
作者 李久生 饶敏杰 张建君 《灌溉排水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6-21,共6页
在内蒙古干旱区的一种砂土及砂质壤土上 ,对玉米滴灌需水规律进行了田间试验研究。试验设置高灌水定额 ( 3 0~ 40 mm)、中灌水定额 ( 2 0~ 3 0 mm)和低灌水定额 ( 1 5~ 2 5 mm ) 3个处理 ,灌水周期相同 ,在需水高峰期为 3 d,其它时间... 在内蒙古干旱区的一种砂土及砂质壤土上 ,对玉米滴灌需水规律进行了田间试验研究。试验设置高灌水定额 ( 3 0~ 40 mm)、中灌水定额 ( 2 0~ 3 0 mm)和低灌水定额 ( 1 5~ 2 5 mm ) 3个处理 ,灌水周期相同 ,在需水高峰期为 3 d,其它时间为 4~ 7d。试验结果表明 ,中灌水定额处理的株高、叶面积和产量均明显高于低灌水定额处理 ,而高灌水定额与低灌水定额处理之间差异很小。因此对所研究土壤来说 ,建议采用灌水定额 2 0~3 0 mm,灌水周期 3~ 5 d的灌溉制度。这种情况下 ,玉米生育期需水量为 466mm (生育期有效降雨 1 0 1 .1mm)。对滴灌玉米作物系数的计算方法进行比较后发现 ,双作物系数法可以较好地描述灌水或降雨后地表蒸发对作物腾发的影响 ;在作物生育中期 ,分段单值平均法、双作物系数法的计算结果与实测值吻合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区 滴灌 玉米 耗水量 作物系数
下载PDF
夏闲期不同耕作模式对土壤蓄水保墒效果及作物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50
12
作者 侯贤清 李荣 +2 位作者 韩清芳 王维 贾志宽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94-100,共7页
为了探讨夏闲期不同耕作模式对土壤蓄水保墒效果及小麦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2007-2010年在宁南旱区采用免耕/深松/免耕、深松/免耕/深松、连年翻耕(传统耕作)3种耕作方式对土壤水分及冬小麦产量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保护性耕作模... 为了探讨夏闲期不同耕作模式对土壤蓄水保墒效果及小麦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2007-2010年在宁南旱区采用免耕/深松/免耕、深松/免耕/深松、连年翻耕(传统耕作)3种耕作方式对土壤水分及冬小麦产量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保护性耕作模式改善了麦田的土壤水分状况,且提高作物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效果显著。夏闲末期,相对于传统耕作,免耕/深松/免耕、深松/免耕/深松处理3a平均土壤蓄水量分别增加(P<0.05)3.92%和7.84%,降雨蓄水效率提高(P<0.05)13.64%和22.80%;小麦生育期,3a平均土壤蓄水量分别较传统耕作增加(P<0.05)7.96%和8.60%,平均生育期降水利用效率提高(P<0.05)9.59%和10.69%,平均年降水利用效率提高(P<0.05)9.52%和10.65%;3a平均产量分别较传统耕作提高(P<0.05)9.59%和10.69%,籽粒产量水分利用效率提高(P<0.05)7.17%和7.68%,生物产量水分利用效率提高(P<0.05)3.83%和4.3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含水率 干旱区 耕作模式 冬小麦产量 水分利用效率
下载PDF
干旱区绿洲廊道景观研究——以金塔绿洲为例 被引量:36
13
作者 马明国 曹宇 程国栋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12期1624-1628,共5页
干旱区绿洲内主要廊道景观类型包括河流、水渠、田间防护林和公路等 .以金塔绿洲为例 ,介绍廊道景观在绿洲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中传输物质和能量、阻隔荒漠景观扩展和入侵的基本生态功效 .利用GIS方法分析试验区内的廊道分布状况以及与各... 干旱区绿洲内主要廊道景观类型包括河流、水渠、田间防护林和公路等 .以金塔绿洲为例 ,介绍廊道景观在绿洲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中传输物质和能量、阻隔荒漠景观扩展和入侵的基本生态功效 .利用GIS方法分析试验区内的廊道分布状况以及与各类景观之间的空间关系 .在近 10年景观格局的动态变化监测的基础上 ,分析廊道的驱动作用 .结果表明 ,用长度和宽度、周长和面积比、密度和非均匀度来表示廊道的各种特性 ;金塔绿洲廊道总长为 1838.5km ,密度为 2 .1km·km-2 ,以渠道和公路为主 ;水浇地、林地和城镇居民地廊道密度最大 ,受影响程度最高 ;绿洲内沟渠廊道质量的改进是影响水浇地等景观变化的重要驱动力之一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区 绿洲 廓道景观 金塔
下载PDF
极端干旱地区滴灌条件下葡萄生长发育特征 被引量:48
14
作者 杨艳芬 王全九 +2 位作者 白云岗 蔡军社 曾辰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45-50,共6页
不同滴灌布设方式下,土壤含水率不尽相同,作物的长势和产量也因此受到影响。为探究滴灌管道布置方式和系统技术参数对葡萄植株生长发育特性和产量的影响,并优选出适合吐哈盆地的葡萄滴灌技术参数,该文对不同滴灌技术下土壤含水率以及成... 不同滴灌布设方式下,土壤含水率不尽相同,作物的长势和产量也因此受到影响。为探究滴灌管道布置方式和系统技术参数对葡萄植株生长发育特性和产量的影响,并优选出适合吐哈盆地的葡萄滴灌技术参数,该文对不同滴灌技术下土壤含水率以及成熟期葡萄植株生理指标进行观测和分析,结果表明:地面滴灌3管布置、滴头流量2.7L/h、滴头间距30cm的处理达到了最优效果,该处理下的土壤含水率、葡萄水分生理指标和产量均处于较高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溉 土壤含水率 干旱区域 滴灌 管道布置方式 滴灌技术参数 葡萄水分生理指标 产量
下载PDF
干旱区陆面过程和大气边界层研究进展 被引量:39
15
作者 张强 王胜 +3 位作者 张杰 王润元 刘宏宜 李岩瑛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185-1194,共10页
干旱区陆面过程和大气边界层不仅与气候、生态、水资源密切相关,而且影响我国气候格局和东亚大气环流,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研究领域,近20多年已取得了比较系统的研究进展。从干旱区陆面热力和水分过程特征、干旱区大气边界层结构特征、干... 干旱区陆面过程和大气边界层不仅与气候、生态、水资源密切相关,而且影响我国气候格局和东亚大气环流,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研究领域,近20多年已取得了比较系统的研究进展。从干旱区陆面热力和水分过程特征、干旱区大气边界层结构特征、干旱区陆面过程参数及其参数化公式、非均匀下垫面大气边界层理论、干旱城市大气边界层特征与污染机理等方面归纳总结了干旱区陆面过程和大气边界层领域取得的部分研究进展。并且,认为科学试验的代表性、复杂下垫面的影响、尺度转化、地表能量不平衡、极端天气过程的相互作用、水分过程的复杂性等问题是干旱区陆面过程和大气边界层研究领域的突出问题和未来研究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地区 陆面过程 大气边界层 科学试验 复杂下垫面问题
原文传递
石羊河流域表土孢粉与植被的关系 被引量:29
16
作者 程波 朱艳 +3 位作者 陈发虎 张家武 黄小忠 杨美临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81-88,共8页
通过对石羊河流域不同植被带76个表土样的孢粉分析,研究了该流域各植被带的表土孢粉组合及主要植物花粉与其植物比例的关系.结果显示:石羊河流域各科属孢粉与植物之间的关系复杂,同一科属孢粉在不同植被带中的代表性也各有差异,所以某... 通过对石羊河流域不同植被带76个表土样的孢粉分析,研究了该流域各植被带的表土孢粉组合及主要植物花粉与其植物比例的关系.结果显示:石羊河流域各科属孢粉与植物之间的关系复杂,同一科属孢粉在不同植被带中的代表性也各有差异,所以某科属孢粉的代表性问题需要在不同植被带中分别讨论.森林带的云杉属花粉和流域自身的大气环流状况是影响流域表土孢粉组合及各科属花孢粉与植物关系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土孢粉 植被 干旱区 石羊河流域
下载PDF
新疆十大水生态环境保护目标及其对策探析 被引量:37
17
作者 邓铭江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865-874,共10页
新疆除额尔齐斯河为最终注入北冰洋的外流水系外,其他河流均为典型内陆河流域。长期以来,由于灌溉农业大规模发展,人工绿洲不断扩大,用水量不断增加,绝大多数内陆河流都处于水资源过度开发利用状态,对自然绿洲及水生态安全已构成严重破... 新疆除额尔齐斯河为最终注入北冰洋的外流水系外,其他河流均为典型内陆河流域。长期以来,由于灌溉农业大规模发展,人工绿洲不断扩大,用水量不断增加,绝大多数内陆河流都处于水资源过度开发利用状态,对自然绿洲及水生态安全已构成严重破坏和威胁,未来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面临严峻的水资源瓶颈制约。系统分析了新疆水资源及生态环境特征、水资源利用情况及水生态环境保护目标,并对生态需水量进行了分析预测;针对涉水的水源涵养区及草原生态系统保护、塔里木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水资源开发与保护、大坝建设与河流生态环境保护、土壤盐碱化改良与灌排调控保障、地下水资源超采区治理及开发利用与保护、乌伦古湖和额尔齐斯河河谷林生态环境保护、库鲁斯台草原生态环境保护、艾比湖等其他重要湖泊及湿地生态环境保护10大环境保护问题进行了分析讨论,研究提出了具体的生态环境保护目标和对策措施。认为,在当前贯彻实施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的过程中,调控新疆灌溉农业发展规模,破解用水结构与方式不合理、用水效率效益低、生态用水被挤占、地下水超采、农业用水不断增长等问题是核心;经济社会总用水量的持续增加对新疆水生态环境已造成了严重影响。研究结果对于干旱区内陆河流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生态环境保护,优化水资源配置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区 水资源 水生态环境 保护目标 对策
下载PDF
干旱区凝结水研究进展 被引量:32
18
作者 庄艳丽 赵文智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31-38,共8页
凝结水是维系干旱、半干旱地区主要食物链的水分来源之一,具有重要的生态意义。较详细地列举了目前国内外在干旱区测定凝结量及其持续时间所采用的研究方法,从凝结水的数量特征以及时间格局两方面阐述了不同地域凝结水的时空差异性,并... 凝结水是维系干旱、半干旱地区主要食物链的水分来源之一,具有重要的生态意义。较详细地列举了目前国内外在干旱区测定凝结量及其持续时间所采用的研究方法,从凝结水的数量特征以及时间格局两方面阐述了不同地域凝结水的时空差异性,并从气象因素、凝结面的类型及其位置、周边植被对其作用等方面综合分析了影响凝结水发生的主要因素,探讨了干旱区凝结水的生态作用及其意义,展望了干旱区凝结水未来的研究趋势。提出在未来的干旱区凝结水研究中应加强与气象学、生态学等多学科的交叉,从能量平衡角度加强对凝结水量的研究;同时,改进和规范凝结水的测量方法,开展荒漠植被对凝结水的生理响应研究以及凝结水对极端干旱胁迫植物的作用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区 凝结水 研究方法 时空特征 生态作用
下载PDF
柠条粉作基质对西瓜幼苗生长发育及干物质积累的影响 被引量:32
19
作者 曲继松 郭文忠 +2 位作者 张丽娟 冯海萍 杨冬艳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291-295,共5页
研究柠条粉作为育苗基质对西瓜幼苗生长发育及干物质积累的影响,确定柠条粉作为育苗基质的可行性,进而为柠条资源后续产业的开发提供理论基础。以"壮苗二号"育苗基质为对照,通过基质理化性状、幼苗生长发育、干物质积累及叶... 研究柠条粉作为育苗基质对西瓜幼苗生长发育及干物质积累的影响,确定柠条粉作为育苗基质的可行性,进而为柠条资源后续产业的开发提供理论基础。以"壮苗二号"育苗基质为对照,通过基质理化性状、幼苗生长发育、干物质积累及叶绿素荧光诱导动力学曲线参数等指标,比较分析柠条粉基质育苗效果。结果表明:柠条粉基质与壮苗二号基质在物理性状方面基本一致,柠条粉基质速效养分含量显著高于壮苗二号基质;在育苗方面,两种基质幼苗株高、茎粗、根长、叶片数、地上部鲜质量、地下部鲜质量、全株鲜质量、地上部干质量、地下部干质量、全株干质量和根冠比等生长发育指标上均趋于一致,且柠条粉基质幼苗壮苗指数高于壮苗二号基质幼苗壮苗指数9.76%,同时柠条粉基质幼苗光能利用效率略高于壮苗二号基质幼苗。柠条粉基质完全具备取代以草炭为原料的现有育苗基质的潜能,可作为西北干旱地区设施瓜菜工厂化育苗基质进行开发、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区 基质 生长 柠条 育苗 叶绿素荧光 生态效应
下载PDF
高矿化度对砂性土毛细水上升影响 被引量:28
20
作者 栗现文 周金龙 +1 位作者 赵玉杰 刘延锋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84-89,共6页
为明晰极端干旱区高盐度潜水蒸发机理,指导盐荒地开发与水盐调控,开展了砂性土条件下,不同粒径及潜水矿化度(1、30、100、250g/L)组合的毛细水上升试验。结果表明,试验后期毛细水上升规律稳定时段:粗砂土柱,潜水矿化度越大,毛细水上升... 为明晰极端干旱区高盐度潜水蒸发机理,指导盐荒地开发与水盐调控,开展了砂性土条件下,不同粒径及潜水矿化度(1、30、100、250g/L)组合的毛细水上升试验。结果表明,试验后期毛细水上升规律稳定时段:粗砂土柱,潜水矿化度越大,毛细水上升高度越小;细砂土柱,1g/L处理毛细水上升高度明显大于其他3组;粉土土柱,不同处理毛细水上升高度由大到小为:30、100、250、1g/L。试验初始阶段,除粗砂外并不表现为矿化度越大,毛细水上升速度越小的趋势。相比高矿化度,粒径是控制毛细水上升的主要因素。研究表明,土体颗粒较细时(细砂、粉土),高矿化度不仅改变毛细水重力,也使得土体孔隙结构发生不同程度变化,二者综合作用于毛细水上升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毛细水 水分 干旱区 矿化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