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3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国干旱区植物抗旱机理研究进展 被引量:72
1
作者 李磊 贾志清 +1 位作者 朱雅娟 綦艳林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053-1059,共7页
干旱、水资源缺乏是制约我国干旱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键因素。在我国西部干旱区,研究植物的抗旱机理,选育抗旱植物,提高节水栽植技术,对我国的生态环境建设及西部大开发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从不同方面综述了干旱胁... 干旱、水资源缺乏是制约我国干旱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键因素。在我国西部干旱区,研究植物的抗旱机理,选育抗旱植物,提高节水栽植技术,对我国的生态环境建设及西部大开发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从不同方面综述了干旱胁迫下植物的形态、生理和生态适应特性,包括叶片与根系结构、光合作用、抗氧化酶系统、丙二醛、渗透调节、内源激素、抗旱蛋白和δ13C值等的变化,并简要提出今后研究工作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区 抗旱性 抗旱机理 评价指标
原文传递
石羊河流域气候干湿状况分析及评价 被引量:39
2
作者 刘明春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880-884,共5页
分析了河西走廊石羊河流域用水区降水的年际时空分布和演化规律,用潜在蒸散、气候干旱指数、蒸降差计算了不同流域段的水分平衡收支情况。结果表明,20世纪80~90年代降水呈增加趋势,但量较小;春、夏季降水增加,秋、冬季降水减少;潜在蒸... 分析了河西走廊石羊河流域用水区降水的年际时空分布和演化规律,用潜在蒸散、气候干旱指数、蒸降差计算了不同流域段的水分平衡收支情况。结果表明,20世纪80~90年代降水呈增加趋势,但量较小;春、夏季降水增加,秋、冬季降水减少;潜在蒸散多年平均值为1 026.1 mm,并由上游向下游逐渐增大。20世纪70~90年代潜在蒸散呈增加趋势,平均增加4.1~43.6 mm;季节潜在蒸散大小顺序为夏>春>秋>冬,平均为403.5~521.6 mm;历年气候干旱指数平均为0.002,极值出现在下游的民勤地区,达0.581。20世纪70~90年代,气候干旱指数呈增大趋势,气候变得越来越干燥;年水分亏缺量平均为810.7 mm,表现为水分严重不足。最后,提出了合理利用水资源的建议,以科学应对气候变化,促进流域经济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羊河 水分平衡 潜在蒸散 干旱指数
下载PDF
黑龙江省农业干旱灾害风险评价与区划研究 被引量:39
3
作者 陈红 张丽娟 +2 位作者 李文亮 张金峰 高玉宏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45-248,共4页
运用降水距平公式对黑龙江省1971—2000年干旱程度进行划分,分析了不同时期干旱灾害的时间分布特征及规律,对黑龙江省74个站点,采用人类生存环境风险评价法,结合GIS软件对玉米干旱灾害风险指数DDRI进行研究与区划。结果表明:1)黑龙江省... 运用降水距平公式对黑龙江省1971—2000年干旱程度进行划分,分析了不同时期干旱灾害的时间分布特征及规律,对黑龙江省74个站点,采用人类生存环境风险评价法,结合GIS软件对玉米干旱灾害风险指数DDRI进行研究与区划。结果表明:1)黑龙江省一般干旱和强干旱的发生频率均表现为20世纪70年代最高,90年代次之,80年代最低;2)黑龙江省玉米干旱灾害高风险区主要集中在西部齐齐哈尔和大庆地区,这一地区应该成为黑龙江省防御农业干旱的重点区域,低风险和轻微风险主要分布在中部地区及东部平原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灾害 风险指数 区划 黑龙江
下载PDF
广西农业干旱动态评估模型 被引量:36
4
作者 李艳兰 罗莹 黄雪松 《广西气象》 2006年第2期11-14,共4页
以自然条件下大气-作物-土壤系统的水量平衡方程为基础,结合广西干旱灾害特点,建立广西农业干旱评估模型。与广西历史农业旱情实况对比分析表明,该模型能够较客观、定量地对农业干旱的发生、发展过程进行逐日动态监测和灾中、灾后评估。
关键词 土壤有效含水量 广西 农业干旱 评估指标
下载PDF
我国干湿气候区划研究进展 被引量:26
5
作者 张存杰 廖要明 +3 位作者 段居琦 宋艳玲 黄大鹏 王胜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261-267,共7页
本文回顾和综述了20世纪中期以来我国在干湿气候区划指标、潜在蒸散计算方法、干湿气候区划等级划分标准及命名方式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在此基础上给出了利用干燥度指数进行干湿气候区划的计算方法和等级划分标准,并利用1981—2010年全国2... 本文回顾和综述了20世纪中期以来我国在干湿气候区划指标、潜在蒸散计算方法、干湿气候区划等级划分标准及命名方式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在此基础上给出了利用干燥度指数进行干湿气候区划的计算方法和等级划分标准,并利用1981—2010年全国2207站的气象观测资料,对近30年来我国干湿气候空间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最近30年我国干旱区(包括极干旱、干旱和亚干旱区)面积为469.2万km^2,占国土面积的48.8%,其中极干旱区、干旱区和亚干旱区面积分别为87.8万km^2、209.2万km^2和172.2万km^2,分别占国土面积的9.1%、21.8%和17.9%,主要分布于新疆、内蒙古、西藏、青海、甘肃等西部地区;亚湿润区、湿润区和极湿润区面积占我国国土面积的比例分别为16.2%、27.8%和8.8%,主要位于我国长江以南及东北部分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湿气候区划 干燥度指数 潜在蒸散 研究进展
下载PDF
基于Z指数的陇东黄土高原干旱特征分析 被引量:25
6
作者 杨晓华 杨小利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48-253,共6页
选取甘肃陇东地区10个代表站1961-2008年48年逐月降水量资料,根据计算出的Z指数按旱涝等级划分标准,把Z指数划分成7个等级,确认陇东干旱强度,研究发现在过去48 a中,陇东年Z指数有显著的下降趋势,即陇东地区近48 a来总的趋势是向干旱发展... 选取甘肃陇东地区10个代表站1961-2008年48年逐月降水量资料,根据计算出的Z指数按旱涝等级划分标准,把Z指数划分成7个等级,确认陇东干旱强度,研究发现在过去48 a中,陇东年Z指数有显著的下降趋势,即陇东地区近48 a来总的趋势是向干旱发展的,20世纪90年代干旱强度明显增强。春秋干旱严重,总趋势为增多,夏冬干旱较轻,总趋势为减少。分片干旱特征显示48 a中的Z指数变化有显著的下降趋势,年干旱具有连续性,综合分析春、夏、秋冬四季最严重的干旱都发生在90年代,1997年春夏秋冬四旱相连,对农业的危害最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 Z指数 气候特征 陇东黄土高原
下载PDF
区域气候模式RIEMS对东亚气候的模拟 被引量:19
7
作者 熊喆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2004年第2期251-260,共10页
利用区域环境集成系统模式对东亚地区进行了 1 987年 1月到 1 996年 1 2月的长期积分试验 ,重点考察了区域气候模式对东亚地区区域气候平均状况的模拟能力。结果表明 :(1 )RIEMS模式能够较好地模拟出不同季节温度的空间分布以及不同区... 利用区域环境集成系统模式对东亚地区进行了 1 987年 1月到 1 996年 1 2月的长期积分试验 ,重点考察了区域气候模式对东亚地区区域气候平均状况的模拟能力。结果表明 :(1 )RIEMS模式能够较好地模拟出不同季节温度的空间分布以及不同区域温度的年变化 ;同时模式模拟的季和月平均表面大气温度与观测之间偏差大约一般在 1~ 2℃。 (2 )对于降水来说 ,RIEMS模式能够较好地模拟降水的季节变化以及空间分布特征 ;同时 ,也能够较好地模拟不同区域降水的年变化。就季节而言 ,模式模拟的冬季降水最好 ,相对较差的为夏季 ;同时 ,模式能够较好地模拟雨带季节性移动 ,但模拟的雨带较观测的雨带偏北 ,大约为 2~ 3纬度。 (3)RIEMS模式能够模拟出东亚地区观测的湿润和干旱分布规律 ,但对于西北干旱区较观测偏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模式 区域气候 干旱指数 气温 降水
下载PDF
黄河流域干燥度时空格局变化研究 被引量:19
8
作者 史建国 张燕卿 +1 位作者 何文清 刘勤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242-247,共6页
根据国家气象局整编的1957~2001年(45 a)黄河流域93个气象站点气象资料,应用1998年FAO最新推荐的Penman-Monteith法计算干燥度中的潜在蒸散项,并在此基础上使用克里格(kriging)插值法生成黄河流域干燥度的分布图。研究结果显示,黄... 根据国家气象局整编的1957~2001年(45 a)黄河流域93个气象站点气象资料,应用1998年FAO最新推荐的Penman-Monteith法计算干燥度中的潜在蒸散项,并在此基础上使用克里格(kriging)插值法生成黄河流域干燥度的分布图。研究结果显示,黄河流域多年平均干燥度空间分布格局受气候、地形地貌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差异,干燥度总的特点是北大南小,呈现由北向南逐渐递减趋势;从时间尺度上看,自1957年以来,干燥度总体上呈波动增大趋势,干燥度季节变化为冬季〉春季〉秋季〉夏季,全年以7~9月份干燥度最小,11月~翌年3月最大,且不同区域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流域 干燥度 Penman-Monteith法 时空格局 克里格法
下载PDF
旱地油用亚麻氮磷钾平衡施肥指标体系研究 被引量:18
9
作者 闫志利 孙建军 +5 位作者 高俊山 令鹏 王宗胜 贾海滨 李爱荣 牛俊义 《中国麻业科学》 2012年第1期1-6,10,共7页
为构建旱地油用亚麻平衡施肥指标体系,采用农业部推荐的"3414"实验法,在河北省张家口市、山西省大同市和甘肃省白银市、平凉市及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乌兰察布市等4省6市同步进行了大田试验。依据实验结果,拟合了氮、磷... 为构建旱地油用亚麻平衡施肥指标体系,采用农业部推荐的"3414"实验法,在河北省张家口市、山西省大同市和甘肃省白银市、平凉市及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乌兰察布市等4省6市同步进行了大田试验。依据实验结果,拟合了氮、磷、钾三元平衡施肥模型,确定了实现油用亚麻籽粒最高产量、最佳产量目标下氮、磷、钾肥最高施用量、最佳施用量及其配比。结果表明,6实验区配合施用氮、磷、钾肥均可提高油用亚麻籽粒产量,白银、鄂尔多斯、乌兰察布3实验区施用氮肥产量增幅最大,张家口、大同、平凉3个试验区施用钾肥产量增幅最大。所拟合的三元平衡施肥模型均达显著相关水平,可运用于油用亚麻生产实践。在张家口、鄂尔多斯、乌兰察布、大同、平凉和定西6实验区,推行氮、磷、钾三元平衡施肥最大施用量及其配比,油用亚麻籽粒最高产量比基础产量(不施肥)分别增加40.53%、25.46%、71.15%、30.68%、16.21%和34.71%。推行氮、磷、钾三元平衡施肥最佳施用量及其配比,油用亚麻籽粒最佳产量比基础产量分别增加37.73%、23.47%、62.23%、26.07%、8.77%和24.6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用亚麻 旱地 平衡施肥 指标体系 产量效应
下载PDF
干旱半干旱地区的干旱指数分析 被引量:10
10
作者 杨青 李兆元 《灾害学》 CSCD 1994年第2期12-16,共5页
利用降水距平百分率建立了干旱指数方程,可用于于旱半干旱地区的干旱监测,并对1989年北疆的干旱和乌鲁木齐历年的干湿期进行了计算和分析,取得了较好的结果。
关键词 干旱指数 干旱地区 半干旱地区
下载PDF
石羊河流域水分胁迫对玉米生长发育指标和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5
11
作者 任丽雯 马兴祥 《干旱气象》 2014年第5期760-764,772,共6页
本实验设计正常灌水处理(CK)和水分胁迫处理(DT)2种模式,通过比较2种水分处理下不同发育期玉米各生育指标的变化,研究干旱地区水分胁迫对玉米不同生育时期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拔节期后,植株对水分需求迫切,干旱易造成营养器官发育不... 本实验设计正常灌水处理(CK)和水分胁迫处理(DT)2种模式,通过比较2种水分处理下不同发育期玉米各生育指标的变化,研究干旱地区水分胁迫对玉米不同生育时期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拔节期后,植株对水分需求迫切,干旱易造成营养器官发育不良、植株矮小、叶片早衰,植株的各项生育期相关指标均显著低于正常灌水处理;抽雄—乳熟期,干旱导致果穗发育不良、籽粒不饱满、穗小粒少,并影响植株内部的干物质分配,穗重所占比例明显低于正常灌水处理,最终导致成熟期产量大幅度下降,部分植株出现空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干旱区 水分胁迫 生长发育指标
下载PDF
青海半干旱农区对气候变暖后适应状况的探讨 被引量:10
12
作者 李英年 张景华 +1 位作者 王杰 周华坤 《干旱区研究》 CSCD 1998年第4期41-46,共6页
本文从掌握的青海半干旱农业区-“河湟”谷地部分气象资料出发,建立地区蒸发量与年平均气温间的回归方程,探讨全球变化后这些地区干燥指数状况可能发生的改变。现今40年来,该区域干暖与湿冷相配合;气温超暖化并非明显,但干燥指数... 本文从掌握的青海半干旱农业区-“河湟”谷地部分气象资料出发,建立地区蒸发量与年平均气温间的回归方程,探讨全球变化后这些地区干燥指数状况可能发生的改变。现今40年来,该区域干暖与湿冷相配合;气温超暖化并非明显,但干燥指数有所上升,区域向湿润发展。当设定未来平均气温升高2℃,降水量增加10%时,青海半干旱农业区,在未来气候情景下蒸发量的增加比降水的增加来得快,将导致干旱胁迫加重。但降水量增加20%时,干燥指数有所上升,干旱现象可得到缓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 半干旱农区 气候变暖 干燥度指数 干旱胁迫
原文传递
Development of a large-scale remote sensing ecological index in arid areas and its application in the Aral Sea Basin 被引量:10
13
作者 WANG Jie LIU Dongwei +2 位作者 MA Jiali CHENG Yingnan WANG Lixin 《Journal of Arid Land》 SCIE CSCD 2021年第1期40-55,共16页
The Aral Sea Basin in Central Asia is an important geographical environment unit in the center of Eurasia.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the ecological protection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Central Asia to carry o... The Aral Sea Basin in Central Asia is an important geographical environment unit in the center of Eurasia.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the ecological protection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Central Asia to carry out dynamic monitoring and effective evaluation of the eco-environmental quality of the Aral Sea Basin.In this study,the arid remote sensing ecological index(ARSEI)for large-scale arid areas was developed,which coupled the information of the greenness index,the salinity index,the humidity index,the heat index,and the land degradation index of arid areas.The ARSEI was used to monitor and evaluate the eco-environmental quality of the Aral Sea Basin from 2000 to 2019.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greenness index,the humidity index and the land degradation index had a positive impact on the quality of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n the Aral Sea Basin,while the salinity index and the heat index exerted a negative impact on the quality of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The eco-environmental quality of the Aral Sea Basin demonstrated a trend of initial improvement,followed by deterioration,and finally further improvement.The spatial variation of these changes was significant.From 2000 to 2019,grassland and wasteland(saline alkali land and sandy land)in the central and western parts of the basin had the worst ecological environment quality.The areas with poor ecological environment quality are mainly distributed in rivers,wetlands,and cultivated land around lakes.During the period from 2000 to 2019,except for the surrounding areas of the Aral Sea,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quality in other areas of the Aral Sea Basin has been improved in general.Th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s between the change in the eco-environmental quality and the heat index and between the change in the eco-environmental quality and the humidity index were–0.593 and 0.524,respectively.Climate conditions and human activities have led to different combinations of heat and humidity changes in the eco-environmental quality of the Aral Sea Basin.Howe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co-environmental quality arid remote sensing ecological index Moderate Resolution Imaging Spectroradiometer(MODIS) landscape changes remote sensing monitoring Central Asia
下载PDF
西北干旱区地下水生态功能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应用 被引量:10
14
作者 王金哲 张光辉 +2 位作者 王茜 崔浩浩 刘鹏飞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573-1581,共9页
西北干旱区降水稀少、蒸发强烈,水资源紧缺,自然湖泊湿地、天然植被绿洲和土壤盐渍化程度对地下水生态水位具有强烈依赖性,因此,西北干旱区地下水生态功能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成为一个重要课题。本文基于对干旱区不同类型生态状况与地下水... 西北干旱区降水稀少、蒸发强烈,水资源紧缺,自然湖泊湿地、天然植被绿洲和土壤盐渍化程度对地下水生态水位具有强烈依赖性,因此,西北干旱区地下水生态功能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成为一个重要课题。本文基于对干旱区不同类型生态状况与地下水位埋深之间关系的机制研究,构建了以浅层地下水埋藏状况为核心要素的"西北干旱区地下水生态功能评价指标体系",它由地下水对自然湿地景观维持性、天然植被绿洲维持性、农田土地质量维持性及其隶属的6项要素指标构成;在石羊河流域中、下游平原区应用结果表明,该套指标体系可为西北干旱区地下水功能评价提供参考,同时还表征石羊河流域中、下游平原区地下水生态功能脆弱,生态功能较弱和弱的分布范围占示范应用区总面积的87.86%,地下水生态功能强、较强分布范围仅占5.07%。由此可见,进一步提高西北干旱区地下水生态功能保护能力刻不容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区 地下水 生态功能 指标体系 自然湿地 荒漠化
下载PDF
Estimating the Drought-Induced Yield Loss for Winter Wheat in a Semi-Arid Region of the Southern United States Using a Drought Index
15
作者 Prem Woli Qingwu Xue +2 位作者 Gerald R. Smith Charles R. Long Francis M. Rouquette Jr. 《Agricultural Sciences》 2024年第8期812-829,共18页
The economy of most rural locations in the semi-arid region of Llano Estacado in the southern United States is predominantly based on agriculture, primarily beef and wheat (Triticum aestivum L.) production. This regio... The economy of most rural locations in the semi-arid region of Llano Estacado in the southern United States is predominantly based on agriculture, primarily beef and wheat (Triticum aestivum L.) production. This region is prone to drought and is projected to experience a drier climate. Droughts that coincide with the critical phenological phases of a crop can be remarkably costly. Although drought cannot be prevented, its losses can be minimized through mitigation measures if it is predicted in advance. Predicting yield loss from an imminent drought is an important need of stakeholders. One way to fulfill this need is using an agricultural drought index, such as the Agricultural Reference Index for Drought (ARID). Being plant physiology-based, ARID can represent drought-yield relationships accurately. This study developed an ARID-based yield model for predicting the drought-induced yield loss for winter wheat in this region by accounting for its phenological phase-specific sensitivity to water stress. The reasonable values of the drought sensitivity coefficients of the yield model indicated that it could reflect the phenomenon of water stress decreasing the winter wheat yields in this region reasonably. The values of the various metrics used to evaluate the model, including Willmott Index (0.86), Nash-Sutcliffe Index (0.61), and percentage error (26), indicated that the yield model performed fairly well at predicting the drought-induced yield loss for winter wheat. The yield model may be useful for predicting the drought-induced yield loss for winter wheat in the study region and scheduling irrigation allocation based on phenological phase-specific drought sensitiv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rid DROUGHT Drought index Growth-stage Model Phenological-Phase Prediction SEMI-arid Wheat Yield
下载PDF
Estimating the Yield Loss of Winter Wheat from Drought in the United States Southern Plains Region as Influenced by El Niño-Southern Oscillation (ENSO)
16
作者 Prem Woli Gerald R. Smith +1 位作者 Charles R. Long Francis M. Rouquette, Jr. 《Agricultural Sciences》 2024年第9期1018-1034,共17页
Wheat (Triticum aestivum L.) production is a major economic activity in most regional and rural areas in the Southern Plains, a semi-arid region of the United States. This region is vulnerable to drought and is projec... Wheat (Triticum aestivum L.) production is a major economic activity in most regional and rural areas in the Southern Plains, a semi-arid region of the United States. This region is vulnerable to drought and is projected to experience a drier climate in the future. Since the interannual variability in climate in this region is linked to an ocean-atmospheric phenomenon, called El Niño-Southern Oscillation (ENSO), droughts in this region may be associated with ENSO. Droughts that occur during the critical growth phases of wheat can be extremely costly. However, the losses due to an impending drought can be minimized through mitigation measures if it is predicted in advance. Predicting the yield loss from an imminent drought is crucial for stakeholders. One of the reliable ways for such prediction is using a plant physiology-based agricultural drought index, such as Agricultural Reference Index for Drought (ARID). This study developed ENSO phase-specific, ARID-based models for predicting the drought-induced yield loss for winter wheat in this region by accounting for its phenological phase-specific sensitivity to drought. The reasonable values of the drought sensitivity coefficients of the yield model for each ENSO phase (El Niño, La Niña, or Neutral) indicated that the yield models reflected reasonably well the phenomena of water stress decreasing the winter wheat yields in this region during different ENSO phases. The values of various goodness-of-fit measures used, including the Nash-Sutcliffe Index (0.54 to 0.67), the Willmott Index (0.82 to 0.89), and the percentage error (20 to 26), indicated that the yield models performed fairly well at predicting the ENSO phase-specific loss of wheat yields from drought. This yield model may be useful for predicting yield loss from drought and scheduling irrigation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phenological phase-specific sensitivity to drought as impacted by ENS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rid DROUGHT Drought index ENSO El Niño Growth-Stage Model Phenological-Phase Prediction Semi-arid Wheat Yield Loss
下载PDF
宁夏盐池县土地生产潜力评价研究 被引量:7
17
作者 张晨光 张克斌 +1 位作者 李瑞 毛军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46-348,共3页
为了更好的解决荒漠化地区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确定合理的土地利用规划,该文以位于半干旱区农牧交错区的宁夏盐池县为例,探讨该区土地潜力,建立了半干旱区农牧交错区土地潜力评价系统和指标体系,并筛选出评价主导因子,依据区域内的土地... 为了更好的解决荒漠化地区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确定合理的土地利用规划,该文以位于半干旱区农牧交错区的宁夏盐池县为例,探讨该区土地潜力,建立了半干旱区农牧交错区土地潜力评价系统和指标体系,并筛选出评价主导因子,依据区域内的土地利用现状,将该区域分为137个地块,在地理信息系统下建立其属性数据库,结合有关专家判断,根据权重法对每一地块的土地潜力等级进行了评价。盐池县是宁夏沙化土地面积最大,风沙危害最严重的地区,沙化土地面积达53.6万hm2,占全县土地面积的75.1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干旱区 农牧交错带 土地潜力 评价指标
下载PDF
干旱区绿洲稳定性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其应用分析 被引量:8
18
作者 丁建丽 张滢 王宏卫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31-36,共6页
干旱区各类生态环境问题中,绿洲稳定性是最为核心和关键的,因为绿洲是干旱区所特有的一类景观,是干早区人类生存和生产的核心场所,其稳定与否,直接关系到绿洲能否实现人口、资源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绿洲的稳定性就是确保绿洲生态系统... 干旱区各类生态环境问题中,绿洲稳定性是最为核心和关键的,因为绿洲是干旱区所特有的一类景观,是干早区人类生存和生产的核心场所,其稳定与否,直接关系到绿洲能否实现人口、资源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绿洲的稳定性就是确保绿洲生态系统的能流、物流、人流、信息流处在良性循环状态。选择农牧业经济为主的极端干旱区—塔里木盆地南部典型绿洲,按绿洲系统的结构分为资源环境和社会经济两个子系统,各个子系统又可分为不同层次的指标层,构建优化的指标体系共18个指标,利用绿洲稳定性指数对研究区3个时期绿洲稳定性进行了综合评价和分析,该项研究对于干旱区绿洲实现人口、资源与环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区 绿洲稳定性 指标体系 人口、资源与环境可持续发展
下载PDF
干旱条件下吐鲁番盆地相对湿润指数变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8
19
作者 曹兴 万瑜 +2 位作者 胡双全 陆辉 贾健 《沙漠与绿洲气象》 2013年第6期42-49,共8页
利用干旱条件下的吐鲁番盆地1981—2010年的逐月降水、气温资料,通过Thornthwaite方法计算潜在蒸散量确定气候相对湿润指数,并分析其时空变化特征;同时应用小波分析及Mann-Kendall法,对相对湿润指数进行突变和周期分析,结果表明:近30 a... 利用干旱条件下的吐鲁番盆地1981—2010年的逐月降水、气温资料,通过Thornthwaite方法计算潜在蒸散量确定气候相对湿润指数,并分析其时空变化特征;同时应用小波分析及Mann-Kendall法,对相对湿润指数进行突变和周期分析,结果表明:近30 a来,降水量呈非显著性的减少趋势,气温增暖趋势明显,倾向率为0.53益·(10 a)-1;在气候变暖的背景下,潜在蒸散量呈波动增加趋势,空间分布差异显著(P<0.05);相对湿润指数呈较弱的减小态势,气候总体趋于干旱化,表现为:鄯善最强,吐鲁番次之,托克逊相对较弱;相对湿润指数未出现显著的转折年份和突变时间区域;周期变化表现为较强的对称性,4耀5 a的变化周期一致性较好。研究区域内气温升高,降水减少,是导致气候干旱化趋势得以维持和加剧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 吐鲁番 湿润指数 时空变化
下载PDF
干旱区地下水功能评价与区划体系指标权重解析 被引量:7
20
作者 王金哲 张光辉 +2 位作者 严明疆 田言亮 王茜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2期133-143,共11页
针对西北内陆平原区自然湿地和天然植被对地下水埋藏状况具有强烈依赖性的特点,遵循多目标组合、属性归类、功能聚合和系统唯一的层次逻辑,构建了适合干旱区地下水功能评价与区划体系,与2006版相比,赋予了该体系指标不同的内涵;在由200... 针对西北内陆平原区自然湿地和天然植被对地下水埋藏状况具有强烈依赖性的特点,遵循多目标组合、属性归类、功能聚合和系统唯一的层次逻辑,构建了适合干旱区地下水功能评价与区划体系,与2006版相比,赋予了该体系指标不同的内涵;在由2006年版的22项要素指标精简为14项的同时,增设了“自然湿地景观维持性”属性指标和“湿地环境与地下水关联度”、“绿洲覆盖与地下水关联度”及“土地荒漠化与地下水关联度”等要素指标;按照关键性、关联性和系统性解析权重原则,分解了体系中要素指标层14项要素指标的权重;基于地下水的资源占有性、资源更新性、资源可用性和地下水生态功能属性指标,诠释和解析了干旱区地下水资源功能和生态功能的权重,使之更符合西北内陆地区地下水功能的自然属性状况。在石羊河流域评价结果表明,该体系具备支撑干旱区地下水合理开发与生态保护针对性管控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区 地下水 遥感 西北内陆 权重 属性指标 指标体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