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利用强度下绿洲农田土壤微量元素有效含量特征 被引量:32
1
作者 李海峰 曾凡江 +4 位作者 桂东伟 雷加强 张利刚 郭永平 热甫开提.沙比提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803-1810,共8页
以地处极端干旱背景下的塔里木盆地南缘策勒绿洲为研究区,以绿洲化为视角,根据当地农民耕作习惯于2005年选择4块试验农田,分别代表当地典型的农田利用强度。基于单项指数(Ei)和综合指数(Ec)相结合的评价方法,分析了绿洲农田在不同利用... 以地处极端干旱背景下的塔里木盆地南缘策勒绿洲为研究区,以绿洲化为视角,根据当地农民耕作习惯于2005年选择4块试验农田,分别代表当地典型的农田利用强度。基于单项指数(Ei)和综合指数(Ec)相结合的评价方法,分析了绿洲农田在不同利用强度下的土壤Fe、Cu、Mn、Zn等微量元素有效性,探讨了土壤微量元素与人为耕作管理措施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人为耕作管理强度会对土壤微量元素有效含量产生重要影响,绿洲不同位置农田因施肥强度和管理方式的差别,其土壤微量元素有效含量特征存在显著差异。绿洲内部农田土壤有效Fe、Cu、Mn、Zn含量显著高于绿洲边缘各样地,新垦农田土壤有效Fe、Cu、Zn含量均低于对照样地;绿洲内部农田土壤微量元素有效性最高,新垦农田最低;农田土壤微量元素有效性与土壤有机质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区 农田 土壤微量元素 绿洲
下载PDF
干旱区农田不同利用强度下土壤质量评价 被引量:25
2
作者 桂东伟 穆桂金 +2 位作者 雷加强 曾凡江 王辉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894-900,共7页
基于2005—2007年典型干旱区塔里木盆地南缘的策勒绿洲的试验数据,根据当地农民的耕作习惯选择4种典型的农田利用强度(高投入农田、常规投入农田、新垦农田和绿洲内部农户农田),利用产量可持续性指数(SYI)、土壤改良指数(SI)和土壤综合... 基于2005—2007年典型干旱区塔里木盆地南缘的策勒绿洲的试验数据,根据当地农民的耕作习惯选择4种典型的农田利用强度(高投入农田、常规投入农田、新垦农田和绿洲内部农户农田),利用产量可持续性指数(SYI)、土壤改良指数(SI)和土壤综合质量指数(QI)分析了不同土地利用强度下农田土壤质量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各样地的土壤有机质(SOM)、碱解氮(AN)和速效磷(AP)含量均存在显著差别;位于绿洲边缘的新垦农田在所有评价中均处于最低水平,而绿洲内部农田则处于相对较高水平.本研究结果不但有利于当地农田的合理开发利用,同时有利于农田生态环境的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区 绿洲 农田 土壤质量 策勒
原文传递
干旱区农田灌溉前后土壤水盐时空变异性研究 被引量:12
3
作者 李宝富 熊黑钢 +1 位作者 张建兵 龙桃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491-499,共9页
通过田间土壤剖面取样,测定了新疆奇台县干旱区农田灌溉前、灌溉后1周和3周土壤水盐的时空变异特征。结果表明:灌溉前,剖面各层土壤含水量较低(15.25%~16.70%),且呈中等(偏弱)变异性;剖面上部(40 cm以上)土壤盐分呈强变异性,而下部为中... 通过田间土壤剖面取样,测定了新疆奇台县干旱区农田灌溉前、灌溉后1周和3周土壤水盐的时空变异特征。结果表明:灌溉前,剖面各层土壤含水量较低(15.25%~16.70%),且呈中等(偏弱)变异性;剖面上部(40 cm以上)土壤盐分呈强变异性,而下部为中等(偏强)变异性。灌溉后1周,除0~20 cm(弱变异性)外,其他土层水分及剖面下部盐分变异性未变,但变异系数均减小,上部土壤盐分转为中等(偏强)变异性;剖面平均土壤含水量升高10.51%,脱盐率达8.94%,其中,表层(0~20 cm)土壤水分增加率(118.48%)及脱盐率(20.86%)最大,底层(100~120 cm)水分增加率(40.54%)及脱盐率(-6.93%)最小。灌溉后3周与1周相比,各层(除80~100 cm土层)水分及盐分的变异性保持不变,但水分的变异系数增大,而盐分的变异系数减小;剖面平均含水量减少5.20%,表层(0~20 cm)失水率(36.47%)最大,80~100 cm失水率(7.31%)最小;表层土壤积盐率(4.55%)约为20~40 cm土层的12倍;而40 cm土层以下仍处于脱盐阶段,40~80 cm土壤脱盐率减小,80~120 cm土层脱盐率(9.03%)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区农田 灌溉 土壤剖面 水盐含量 时空变异 失水率 积盐率 脱盐率
下载PDF
干旱区膜下滴灌向日葵农田蒸散发特征 被引量:8
4
作者 张振宇 刘丽娟 李小玉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195-1204,共10页
膜下滴灌是中国西北干旱区农业的新兴节水灌溉模式,定量分析膜下滴灌农田蒸散发特征并对比分析其与普通灌溉农田蒸散发的差异,对认识和优化干旱区节水滴灌技术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新疆天山北坡三工河流域绿洲向日葵农田为研究对象,基于2... 膜下滴灌是中国西北干旱区农业的新兴节水灌溉模式,定量分析膜下滴灌农田蒸散发特征并对比分析其与普通灌溉农田蒸散发的差异,对认识和优化干旱区节水滴灌技术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新疆天山北坡三工河流域绿洲向日葵农田为研究对象,基于2016年作物生育期观测数据,利用波文比-能量平衡法、地理探测器及通径分析方法对作物不同生育期农田蒸散发特征进行了定量分析,并与普通灌溉农田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1)膜下滴灌农田日均蒸散量在作物开花期最高,成熟期次之,苗期最小;随着作物的生长发育,净辐射通量与日蒸散发的相关性逐渐降低;日均蒸散量在各阶段的变化特征与普通灌溉相同,但每个阶段的日均蒸散量均小于普通灌溉农田。2)膜下滴灌农田日内净辐射通量在开花期最高,成熟期次之,苗期最小;日内湍流通量方面,苗期潜热通量与显热通量相当,开花期潜热通量明显高于显热通量,而成熟期潜热通量小于显热通量;而普通灌溉农田在3个时期的潜热通量均高于显热通量。3)温度、湿度与风速是影响膜下滴灌向日葵农田蒸散发的主导因子,湿度的下限决定了蒸散发下限,风速与气温的上限决定了蒸散发的上限;风向对蒸散发的作用不明显。膜下滴灌向日葵农田具有独特蒸散发特征,与普通灌溉农田相比,全生育期节水量超过300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区 向日葵农田 膜下滴灌 蒸散发 波文比能量平衡 通径分析
下载PDF
干旱地区农田生态系统土壤温室气体排放机制 被引量:8
5
作者 翟洋洋 程云湘 +1 位作者 常生华 侯扶江 《中国农学通报》 2015年第9期231-236,共6页
CO2、CH4和N2O是目前几种最主要的温室气体,在对全球气候变暖贡献中,农业作为重要的温室气体排放源对其有不可低估的作用。一般而言,旱地农田生态系统是大气CO2和N2O的排放源,黄土高原等旱地是CH4的吸收汇。CO2排放主要包括植物呼吸作... CO2、CH4和N2O是目前几种最主要的温室气体,在对全球气候变暖贡献中,农业作为重要的温室气体排放源对其有不可低估的作用。一般而言,旱地农田生态系统是大气CO2和N2O的排放源,黄土高原等旱地是CH4的吸收汇。CO2排放主要包括植物呼吸作用和土壤呼吸作用;CH4排放包括有机物的还原和氧化吸收2个过程;N2O排放包括硝化作用和反硝化作用2个过程。土壤微生物、土壤水分、土壤温度、土壤质地、施肥等均从不同角度影响着温室气体的释放与吸收。近些年,免耕、秸秆还田、地膜等保护性耕作技术在干旱地区农田生态系统中得到广泛应用。其中免耕可以减少CO2和N2O的排放量,增加土壤对CH4的吸收量;秸秆还田和覆膜对N2O排放的影响结果尚未统一,但秸秆还田促进CO2排放抑制CH4吸收,而覆膜促进CH4吸收抑制CO2排放。加强且更深入更全面的研究旱地农田生态系统温室气体排放应该作为今后重点研究领域,为全球气候变暖提供更为准确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地区 农田土壤 温室气体 通量 保护性耕作
下载PDF
Crop production changes and the impact of Grain for Green program in the Loess Plateau of China 被引量:5
6
作者 LYU Changhe XU Zhiyuan 《Journal of Arid Land》 SCIE CSCD 2020年第1期18-28,共11页
Since the Grain for Green(GFG)program was implemented in 1999,most steeply sloping farmlands in the Loess Plateau of China have been returned to forestland and grassland.To understand its impact on the food production... Since the Grain for Green(GFG)program was implemented in 1999,most steeply sloping farmlands in the Loess Plateau of China have been returned to forestland and grassland.To understand its impact on the food production,this study analyzed the spatiotemporal changes of food crop production(FCP)in the plateau and quantified the contribution of sown area and yield changes to the total FCP during 1998–2014 using factor decomposition models,and then discussed the impact of GFG program on the FCP based on literature data.With the implementation of GFG program,total sown area in the Loess Plateau quickly deceased by 17.3%from 1998 to 2003,and then gradually restored to 1.03×107 hm2 in 2010.Thereafter,it slightly decreased to 1.02×107 hm2(94.6%of the area in 1998)in 2014.By contrast,total FCP generally showed an apparent growth trend,averagely increased by 1.71%per year in the whole plateau during 1998–2014.This increase was jointly contributed by the improved yield of individual crops,and the adjustment of cropping structure,i.e.,the expansion of high yield maize crop.The factor decomposition analysis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sown area shrinkage only reduced the growth rate of total FCP by 0.29%per year during 1998–2014,although a significant impact was found for the early stage of 1999–2003.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implementation of GFG program would not induce an obvious risk of the food security.Therefore,it is suggested that the GFG program should be set as a long-term strategic policy,by not only supporting the conversion of slope farmlands,but also helping local farmers to seek sustainable ways of land use to improve the income and livelihood.It can be combined with the poverty eradication program,to simultaneously achieve the national goals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building and the livelihood improvement of rural people in the Loess Plateau.Considering rainfall limitation,the conversion of slope farmlands should be prioritized to grassland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atiotemporal change farmland conversion hilly region factor decomposition semi-arid regions
下载PDF
全膜双垄覆盖马铃薯品种比较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冯付军 王鹏云 +1 位作者 李琛斌 陈秉焱 《宁夏农林科技》 2012年第2期6-7,9,共3页
在宁夏西吉县偏城乡北庄村旱作农田内进行了全膜双垄覆盖马铃薯品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若单纯为获得较高的产量,品种青薯9号为首选品种;若要获得有较高商品性的产品,宜选用青薯168品种。
关键词 全膜双垄覆盖栽培 马铃薯 品种比较 旱地
下载PDF
降水输入旱地农田生态系统中的养分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王旭刚 郝明德 张春霞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115-120,共6页
对典型旱农地区陕西长武县2002和2003年降水输入旱地农田生态系统的养分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黄土旱塬区2002和2003年通过降水输入的氮素分别为6.72和10.80kg/hm2;氮素输入主要发生在6~9月,占全年输入量的57.8%;降水输入的N主要是NH+4... 对典型旱农地区陕西长武县2002和2003年降水输入旱地农田生态系统的养分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黄土旱塬区2002和2003年通过降水输入的氮素分别为6.72和10.80kg/hm2;氮素输入主要发生在6~9月,占全年输入量的57.8%;降水输入的N主要是NH+4-N,2002年输入的NH+4-N占降水输入总N量的68.5%±11.3%,2003年占63.6%±9.4%。通过降水输入的K在2002和2003年分别为0.959和2.686kg/hm2。NH+4-N,NO-3-N,K和无机N总量与降雨量之间有极显著相关关系,且各养分量之间也有一定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地农田 生态系统 降水补给 养分变化分析
下载PDF
乌兰布和沙漠灌溉农田深层渗漏特征与水量平衡 被引量:4
9
作者 梁海荣 李佳陶 +5 位作者 李艳丽 赵英铭 冯伟 程一本 于思佳 杨文斌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87-194,共8页
中国干旱区分布着大面积的灌溉农田,改造沙漠(包括戈壁)为灌溉农田仍为治沙的重要途径,深层渗漏是地表水温过程及优化灌溉制度的重要参数。针对乌兰布和沙漠熟化的灌溉农田,保留50 cm的耕作层熟化土壤,分别客换50~150 cm砂土、壤土和黏... 中国干旱区分布着大面积的灌溉农田,改造沙漠(包括戈壁)为灌溉农田仍为治沙的重要途径,深层渗漏是地表水温过程及优化灌溉制度的重要参数。针对乌兰布和沙漠熟化的灌溉农田,保留50 cm的耕作层熟化土壤,分别客换50~150 cm砂土、壤土和黏土,配置成为3种土壤类型样地,实时监测了当地农民对农田的实际灌溉量与灌水量、土壤含水率及深层渗漏量。结果表明:(1)2017年4月17日的单次灌水量118.64 mm后,砂土、壤土、黏土样地150 cm深层出现渗漏的时间分别为灌溉后的13、72、257 h。(2)单次灌水量118.64 mm的15 d后,砂土、壤土、黏土样地150 cm深层渗漏量分别为110.87、12.2、0.8 mm。(3)2017年生长季内(4月1日至10月30日)5次灌溉水总量为641.53 mm时,渗漏水总量为砂土449.60 mm、壤土270.60 mm;土壤的蓄水量变化为砂土-48.79 mm、壤土-35.32 mm。(4)砂土、壤土和黏土的渗漏水量差异是影响灌溉水量和频率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兰布和沙漠 干旱区 灌溉农田 深层渗漏量 水量平衡
原文传递
云计算农田会商平台规划和设计 被引量:1
10
作者 卫景芳 马军 +2 位作者 侯宝英 谢胜菊 裴文斌 《计算机系统应用》 2016年第6期40-43,共4页
面向西北旱区农业,基于云计算、大数据和物联网技术的集成应用会商平台,利用卫星、无人机和地面传感网等多遥感平台,对耕地平整、水肥药精准作业装备进行作业调度,形成精准作业调度、遥感的空间决策支持、多源农情信息视频会商、以及农... 面向西北旱区农业,基于云计算、大数据和物联网技术的集成应用会商平台,利用卫星、无人机和地面传感网等多遥感平台,对耕地平整、水肥药精准作业装备进行作业调度,形成精准作业调度、遥感的空间决策支持、多源农情信息视频会商、以及农情遥感信息适时发布系统于一体的综合性、业务化的会商服务平台.该平台提供专家会商、水肥管理、病害诊断防治、旱情预测预报和农业遥感信息适时发布等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区 云计算 农田 多遥感 精准农业 会商
下载PDF
2002—2017年黄河谷地旱地土壤水分变化趋势 被引量:1
11
作者 魏萍 《中国农学通报》 2019年第23期72-77,共6页
运用青海省贵德县气象局观测的2002—2017年旱地土壤水分资料,分析了该地区0~30 cm土壤水分变化特征,结果显示:2002—2017年来春季0~30 cm土壤水分呈显著降低趋势,秋季0~30 cm土壤水分变化趋势较平稳,春、秋季土壤水分年际变化均很明显... 运用青海省贵德县气象局观测的2002—2017年旱地土壤水分资料,分析了该地区0~30 cm土壤水分变化特征,结果显示:2002—2017年来春季0~30 cm土壤水分呈显著降低趋势,秋季0~30 cm土壤水分变化趋势较平稳,春、秋季土壤水分年际变化均很明显。春季0~30 cm各层土壤水分均呈现极显著的降低趋势,秋季0~10 cm土壤水分随年际呈微弱的增加趋势,10~20、20~30 cm土壤水分随年际的延长呈现微弱的减少趋势,各层土壤水分较春季大。春季各月0~30 cm土壤水分随年际均呈降低趋势,秋季各月土壤水分的增减趋势不明显。春、秋季气温显著升高,春季降水变化趋势比较平稳,秋季降水量呈不显著增多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谷地 旱地 土壤水分 变化趋势
下载PDF
几种旱田节水机械灌溉方式对比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冬梅 赵振芳 王晓峰 《湖南农机(学术版)》 2013年第6期8-9,共2页
文章通过对榆树市目前实施的喷灌方式的介绍,详细地论述了旱田灌溉方式的对比分析,从而提出了当前旱田节水灌溉方式应用的可操作性和喷灌方式的优点,提倡大力推广。
关键词 旱田 节水灌溉 分析
下载PDF
旱地作物生产潜势及提高产量技术措施探讨
13
作者 万惠娥 辛业全 刘忠民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6期50-59,共10页
根据不同类型区农作物生产条件,分析了旱地农作物生产潜势及生态适应性,对8个有代表性县的农作物最大生产潜力进行了估算,并对阻碍农作物最大生产潜力发挥的限制因素进行了讨论。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不同类型区农作物增产的主要途径和措施。
关键词 作物 生产潜势 水土保持
下载PDF
干旱区盐渍化农田景观格局特征分析
14
作者 王新军 贾宏涛 朱磊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 2014年第2期64-68,共5页
干旱区农田土壤盐渍化问题突出且日趋严重,已成为制约绿洲农业发展的主要障碍之一。以玛纳斯县为研究区,运用景观生态学方法和GIS技术,选取相关景观格局指数,对农田盐渍化景观格局及土壤盐渍化程度与景观格局关系进行定量分析。结... 干旱区农田土壤盐渍化问题突出且日趋严重,已成为制约绿洲农业发展的主要障碍之一。以玛纳斯县为研究区,运用景观生态学方法和GIS技术,选取相关景观格局指数,对农田盐渍化景观格局及土壤盐渍化程度与景观格局关系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1)研究区以轻度盐渍化农田为主,农田土壤盐分在水平方向的变异程度随着深度的增加而降低,总体来看,农田斑块形状较规则、简单且面积变化幅度较大。(2)类型水平土壤盐渍化程度对农田斑块面积影响显著,随着土壤盐渍化程度增加而农田斑块面积减小。盐渍化程度对类型斑块间距离影响明显,轻度盐渍化程度农田斑块呈集中分布,而其它类型类型斑块间距离较大,相对分散分布。(3)斑块水平土壤深度(0~100cm)范围内,土壤含盐量与农田斑块形状、面积和邻近斑块数关系密切。盐渍化农田盐渍化程度愈重,其农田斑块形状愈复杂,农田斑块面积愈小,农田斑块邻近斑块数愈少。中层盐渍化程度对农田斑块形状和面积影响相对较大,底层盐渍化程度对农田斑块集中连片分布特征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渍化 景观格局 干旱区 农田 玛纳斯县
下载PDF
洇灌对旱地苹果幼树生长的影响
15
作者 薛庆江 李保国 《河北林学院学报》 1990年第4期340-342,共3页
果树滴灌具有不破坏士壤结构,供水及时、准确,省水等优点。但因设备复杂,投资较大,目前在经济贫困地区尤其是山区难以推广。根据滴灌原理,我们于1987年在易县丘陵区对春季新建苹果园进行了洇灌试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 苹果 幼树 生长 洇灌
全文增补中
Response of N_2O Emissions of Farmland Ecosystem on Temperature Rising
16
作者 刘柳松 施建成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CAS 2012年第9期1962-1966,共5页
[Objective] The aim was to study on response of N2O emissions of farm- land ecosystem on temperature rising. [Methed] In farmland ecosystem in Huaibei City in Anhui Province, N2O emission by twelve varieties of crop o... [Objective] The aim was to study on response of N2O emissions of farm- land ecosystem on temperature rising. [Methed] In farmland ecosystem in Huaibei City in Anhui Province, N2O emission by twelve varieties of crop on temperature was researched with DeNitrification-DeComposition (NDC). [Result] Response of dry- land crop on temperature rising can be divided into three categories, as follows: The first category, N2O emission of crop changed little during the temperature increasing, for example, from 0 to 3 %;, the emissions by potatoes, cotton, maize and rapeseed increased little and decreased little when temperature changed from 1.5 to 3 ℃. Crops of the second category declined with temperature increasing in N2O emission, for example, N2O emission decreased by 8.1% with temperature increasing from 0 to 3 ℃, including sugar cane, tobacco, wheat, soybean and pea. In third category, N2O emission of crop grew with temperature increasing, for example, the emission of rice, vegetables and fruit trees increased by 22.8% when the temperature grew from 0 to 3 ℃. [Conclusion] The research indicated that N2O emission in ecosystem of drv farmland increased little with temoerature risi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rid land farmland ecosystem N20 emission Temperature rising
下载PDF
半干旱沙区退耕还林对碳储量和分配格局的影响 被引量:36
17
作者 白雪爽 胡亚林 +1 位作者 曾德慧 蒋志荣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647-1652,共6页
以农田和不同退耕还林年限(5、10、15年)的杨树人工林为对象,开展了退耕还林对生态系统有机碳储量和分配格局特征的研究。结果表明:随着退耕年限的增加,生物量碳储量不断积累,且其增加的碳库主要分配在树干。与农田(CK1)相比,... 以农田和不同退耕还林年限(5、10、15年)的杨树人工林为对象,开展了退耕还林对生态系统有机碳储量和分配格局特征的研究。结果表明:随着退耕年限的增加,生物量碳储量不断积累,且其增加的碳库主要分配在树干。与农田(CK1)相比,退耕还林5年的杨树人工林(Poplarl)0~10、10~20、20~40和40~60cm土壤有机碳含量分别下降了7.65%、36.66%、51.94%和21.4%;退耕还林10年的杨树人工林(Poplar2),不同层次土壤有机碳含量分别提高了69.63%、62.46%、17.07%和66.94%。与农田(CK2)相比退耕还林15年的杨树人工林(Poplar3),0~10、20~40和40~60cm土壤有机碳含量分别提高了31.96%、81.50%和58.05%,而10~20cm土层下降了13.38%。与对照农田相比,5年生杨树人工林0~60cm土壤有机碳储量下降了31%,而10年和15年生杨树人工林土壤有机碳储量分别增加了47%和41%。退耕5年的杨树人工林总的碳储量比对照农田下降了10%,退耕10年和15年的杨树人工林与相应对照农田相比较,生态系统总的碳储量分别提高大约2倍和5倍。说明,农田退耕还林后生态系统碳储量明显增加,增加的碳储量主要积累在地上生物量碳库中。退耕还林初期,土壤有机碳储量表现出下降趋势,随后逐渐恢复甚至高于农田土壤碳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干旱区 退耕还林 碳储量 分配格局
下载PDF
西北干旱区不宜作为我国耕地后备资源基地 被引量:29
18
作者 张百平 张雪芹 郑度 《干旱区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5,共5页
我国人口众多、粮食安全意义重大,但我国西北干旱区不能承受"耕地后备资源基地"之重任。西北干旱区面临严峻的环境问题,包括高山冰川资源减少、河流萎缩、荒漠化、盐渍化、沙尘(暴)等,对我国生态安全与区域可持续发展影响深... 我国人口众多、粮食安全意义重大,但我国西北干旱区不能承受"耕地后备资源基地"之重任。西北干旱区面临严峻的环境问题,包括高山冰川资源减少、河流萎缩、荒漠化、盐渍化、沙尘(暴)等,对我国生态安全与区域可持续发展影响深远。西北干旱区所谓的"耕地后备资源",其实就是沙漠与绿洲之间具有较好植被覆盖的过渡带,也是宝贵的绿洲缓冲带,对于绿洲稳定性具有重要的保护作用;它们一旦被开垦,恢复起来非常困难甚至难以恢复,开垦的生态成本过大。在我国大规模实施退耕还林、生态安全建设、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大背景下,耕地后备资源的概念,特别是干旱区作为主要耕地后备资源基地的概念,需要做出适当调整和淡化。从全国生态安全格局来看,西北干旱区防治荒漠化威胁具有全局性战略意义,应该突出区域生态服务功能,走节水与高产之路,使有限的水资源发挥最大的作用。为此,建议中央政府考虑在西北干旱区颁布"禁垦令",严格限制耕地扩张并适度减少耕地面积。我国粮食增产、稳产的重任只能放在东部粮食主产区,靠科技进步、提高单产来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区 耕地后备资源 荒漠化 禁垦令
原文传递
砾石覆盖对抑制旱作农田土壤风蚀效果的风洞模拟 被引量:19
19
作者 孙悦超 麻硕士 +3 位作者 陈智 赵永来 苏洁 冬梅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51-155,共5页
针对中国阴山北麓旱作农田风蚀比较严重的现实,将旱作农田地表铺设不同覆盖度和粒径的砾石后进行风洞试验,旨在探索砾石覆盖度和粒径在抑制旱作农田土壤风蚀效果方面的作用,为采取合理的防风蚀措施提供技术依据。利用野外风洞原位测试方... 针对中国阴山北麓旱作农田风蚀比较严重的现实,将旱作农田地表铺设不同覆盖度和粒径的砾石后进行风洞试验,旨在探索砾石覆盖度和粒径在抑制旱作农田土壤风蚀效果方面的作用,为采取合理的防风蚀措施提供技术依据。利用野外风洞原位测试方法,完成了6种风速下对应净风和挟沙风时的不同砾石粒径和覆盖度下的旱作农田土壤风蚀测试。结果表明:无论净风还是挟沙风,增加砾石覆盖度,旱作农田抗风蚀效率均提高,但当砾石覆盖度超过28%后,其对提升抗风蚀效率作用不大;在相同覆盖度下,随砾石粒径的增加,输沙量、抗风蚀效率略有变化,但不明显;将耕作农田地表铺设砾石,不仅能获得较好的防风蚀效果,同时利于农业耕作,该方法成本低,简单可行,是适合阴山北麓地区气候环境特点的防治旱作农田土壤风蚀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作农田 砾石 风洞 抗风蚀效率
下载PDF
沙区降解膜覆盖下滴灌农田水氮交互效应与模型研究 被引量:18
20
作者 李仙岳 丁宗江 +3 位作者 闫建文 郭宇 冷旭 王美荣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261-270,共10页
为探索干旱沙区可降解地膜覆盖下滴灌农田水氮交互效应及优化组合方案,提高其水氮利用效率,在内蒙古乌兰布和沙区进行2年可降解膜覆盖下的滴灌田间试验,设置了低水(2016年165 mm、2017年195 mm)、中水(2016年247.5 mm、2017年292.5 mm)... 为探索干旱沙区可降解地膜覆盖下滴灌农田水氮交互效应及优化组合方案,提高其水氮利用效率,在内蒙古乌兰布和沙区进行2年可降解膜覆盖下的滴灌田间试验,设置了低水(2016年165 mm、2017年195 mm)、中水(2016年247.5 mm、2017年292.5 mm)和高水(2016年330 mm、2017年390 mm)3个灌溉定额水平及低氮(140 kg/hm^2)、中氮(210 kg/hm^2)和高氮(280 kg/hm^2)3个施氮量水平,并以普通塑料地膜覆盖的3个水分处理作为对照,采用随机完全组合设计,共计12个处理。研究了可降解地膜覆盖下不同水氮供应对干旱沙区玉米产量及水氮利用效率的影响,建立了可降解地膜覆盖下滴灌农田玉米水氮耦合模型,并对组合方案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与普通塑料地膜覆盖相比,可降解地膜覆盖下水分利用效率(WUE)明显较低,而在水分充足条件下(高水)玉米产量及其构成因素、氮肥偏生产力(PFPN)无显著差异。可降解地膜覆盖下灌水量和施氮量均对玉米的产量及其构成因素、WUE和PFPN有显著影响。灌水量与施氮量存在明显的交互效应,较低的灌溉定额限制了氮素利用,从低水到中水处理2年玉米PFPN和产量平均增长36.87%和37.18%,而从中水到高水其增长仅为5.93%和6.22%;同样较低的施氮量也限制了水分的利用,从低氮到中氮处理2年玉米WUE和产量平均分别增长了7.99%和18.81%,而从中氮到高氮WUE增长为-3.66%,产量仅增长3.35%,而2年最大产量均出现在高水中氮处理,分别为13 875.16、13 805.02 kg/hm^2。在沙区可降解地膜覆盖下滴灌农田中,灌溉定额、施氮量与玉米产量之间符合二元二次回归模型,该模型预测玉米产量与实际产量呈高度相关(2016、2017年R2分别为0.978、0.988),通过主因素分析水氮增产效应的因素,由大到小依次为:灌水量、施氮量,产量随水氮量的增加均呈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经模型寻优,得出不同目标产量下的水、氮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沙区 滴灌施肥 可降解地膜 水氮交互效应 产量 模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