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养肺方治疗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氩氦刀冷冻术后并发症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6
1
作者 何佩珊 冯兴中 +4 位作者 杨公博 李泉旺 姜敏 刘传波 胡凯文 《世界中医药》 CAS 2016年第2期228-231,235,共5页
目的:探讨养肺方减轻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接受氩氦刀冷冻术后并发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6例接受氩氦刀冷冻治疗患者按照意愿分为中西医结合组45例(养肺方+最佳对症治疗)和西医治疗组41例(仅予最佳对症支持),评价其术后并... 目的:探讨养肺方减轻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接受氩氦刀冷冻术后并发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6例接受氩氦刀冷冻治疗患者按照意愿分为中西医结合组45例(养肺方+最佳对症治疗)和西医治疗组41例(仅予最佳对症支持),评价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次数和缓解时间、体力状况和临床症状。结果:1)术后并发症:2组病例氩氦刀术后并发症均以咳嗽加重最多见,其次为术后疼痛,第三为咯血/痰中带血,经常规对症治疗后,中西医结合组咳嗽缓解时间(5.11±2.17)d,比西医治疗组(6.68±3.12)d短(P<0.05);中西医结合组术后疼痛缓解时间(3.47±1.92)d,比西医治疗组(5.35±2.06)d短(P<0.05);2)术后PS评分:术后1个月和术后3个月中西医结合组PS评分改善情况均优于西医治疗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临床症状:术后1个月中西医结合组中咯痰、神疲乏力及食欲不振症状改善情况优于西医治疗组(P<0.05);术后3月中西医结合组咳嗽、咯痰量、胸痛、神疲乏力、口干咽燥及食欲不振等症状改善情况优于西医治疗组(P<0.05)。结论:老年晚期NSCLC患者氩氦刀冷冻术后服用养肺方,可缩短术后并发症缓解时间、改善体力状况和临床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氩氦刀冷冻术 养肺方 术后并发症 临床症状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低剂量扫描在CT引导下氩氦刀治疗肺癌时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6
2
作者 李胜鳌 李琦 +6 位作者 曹春婕 董洪瑜 李杰 张秋奂 王京源 华海琴 王志群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85-189,共5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低剂量扫描在CT引导下氩氦刀治疗肺癌时减少辐射剂量的可行性。方法采用数字表法随机选取52例行氩氦刀手术的肺癌患者,分低剂量组(A组)和常规剂量组(B组);A组(22例)扫描方案为120 k V、自动管电流调节技术(automatic ...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低剂量扫描在CT引导下氩氦刀治疗肺癌时减少辐射剂量的可行性。方法采用数字表法随机选取52例行氩氦刀手术的肺癌患者,分低剂量组(A组)和常规剂量组(B组);A组(22例)扫描方案为120 k V、自动管电流调节技术(automatic tube current modulation,ATCM)(15~60 m A),B组(30例)扫描方案为120 k V、ATCM(50~600 m A);比较两组图像质量(肺纹理、纵隔结构、肿瘤形态、冰球形态)、辐射剂量指数(CT dose index volume,CTDIvol)、肿瘤CT值、图像噪声SD值。结果辐射剂量指数CTDIvol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较B组的辐射剂量指数下降80.90%;氩氦刀治疗前后两组肿瘤的CT值、图像噪声SD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肺纹理图像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0),B组评分优于A组;其余两组间的各项图像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引导下氩氦刀治疗肺癌时应用低剂量扫描不影响术中穿刺定位的准确性、安全性及术中术后对冷冻效果的评估,且能够有效降低患者辐射剂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剂量 肺癌 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 氩氦刀 图像质量
下载PDF
射频消融、氩氦刀冷冻治疗肝癌对肝功能影响的比较 被引量:14
3
作者 朱云 李建宇 +4 位作者 王立福 白云峰 谢辉 王仲霞 李永纲 《中华全科医学》 2013年第2期183-184,共2页
目的比较射频消融、氩氦刀冷冻治疗早期肝癌对近期肝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2年1月解放军第302医院射频消融、氩氦刀冷冻治疗早期肝癌患者各40例,治疗前肝功能正常,肝癌消融范围相等,观察治疗后第2天的肝功能变化。结... 目的比较射频消融、氩氦刀冷冻治疗早期肝癌对近期肝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2年1月解放军第302医院射频消融、氩氦刀冷冻治疗早期肝癌患者各40例,治疗前肝功能正常,肝癌消融范围相等,观察治疗后第2天的肝功能变化。结果射频消融、氩氦刀冷冻治疗均可导致ALT、AST升高、CHE下降,氩氦刀冷冻治疗还可导致TBiL、ALP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前后差值比较,氩氦刀冷冻治疗能显著升高ALT、ALP,与射频消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在消融范围相等情况下,氩氦刀冷冻治疗对近期肝功能的影响比射频消融更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射频消融 氩氦刀 肝癌 肝功能
原文传递
TACE联合氩氦刀冷冻治疗原发性肝癌临床分析 被引量:10
4
作者 刘秋华 周萃阶 +2 位作者 张伯 蒋维 李建伟 《肝胆胰外科杂志》 CAS 2014年第4期278-280,共3页
目的探讨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联合氩氦刀冷冻治疗原发性肝癌的近期疗效。方法将77例中晚期肝癌随机分为二组:A组37例,行TACE联合氩氦刀冷冻治疗;B组40例,单纯行TACE术。比较两组患者血清AFP水平以及半年和1年生存率。结果 A组AFP下降... 目的探讨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联合氩氦刀冷冻治疗原发性肝癌的近期疗效。方法将77例中晚期肝癌随机分为二组:A组37例,行TACE联合氩氦刀冷冻治疗;B组40例,单纯行TACE术。比较两组患者血清AFP水平以及半年和1年生存率。结果 A组AFP下降比B组明显(P<0.05),A组患者1年生存率高于B组(P<0.05)。结论 TACE联合氩氦刀冷冻治疗原发性肝癌疗效优于单纯性行TACE治疗,是治疗中晚期肝癌的一种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氩氦冷冻治疗 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 原发性肝癌
下载PDF
TACE联合氩氦冷冻消融治疗原发性肝癌效果观察 被引量:10
5
作者 侯晓玮 宋谦 +1 位作者 李露嘉 庄兴俊 《实用医药杂志》 2013年第4期293-295,共3页
目的探讨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联合氩氦冷冻治疗原发性肝癌的效果及患者细胞免疫功能变化。方法选择42例原发性肝癌患者随机分为2组:A组共22例,行TACE联合氩氦冷冻消融术;B组共20例,单纯行TACE治疗。观察2组治疗有效率及血清AFP水平变... 目的探讨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联合氩氦冷冻治疗原发性肝癌的效果及患者细胞免疫功能变化。方法选择42例原发性肝癌患者随机分为2组:A组共22例,行TACE联合氩氦冷冻消融术;B组共20例,单纯行TACE治疗。观察2组治疗有效率及血清AFP水平变化,同时分别检测患者治疗前、治疗后2周T细胞亚群CD3+、CD4+、CD8+的变化;同期选择正常健康体检者30名为对照组。结果 TACE联合氩氦冷冻治疗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单纯TACE治疗组,TACE联合氩氦冷冻治疗患者AFP水平显著低于单纯行TACE组患者;原发性肝癌患者治疗前CD3+、CD4+、CD4+/CD8+T细胞值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均<0.05),CD8+T细胞值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TACE联合氩氦冷冻治疗后患者CD3+、CD4+、CD4+/CD8+T细胞值显著增加(P均<0.05),CD8+T细胞显著下降(P均<0.05);单纯TACE治疗后患者CD3+、CD4+、CD4+/CD8+T及CD8+T细胞值变化均不显著(P均<0.05)。结论 TACE联合氩氦冷冻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疗效优于单纯TACE治疗,TACE联合氩氦冷冻治疗能够提高原发性肝癌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氩氦冷冻治疗 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 原发性肝癌 细胞免疫功能 甲胎蛋白(AFP)
下载PDF
氩氦冷冻对兔肝肿瘤转移的影响 被引量:10
6
作者 王志明 任正刚 +5 位作者 王天浩 王征 叶彤 陈军 叶胜龙 汤钊猷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827-829,共3页
目的探讨氩氦冷冻对兔肝肿瘤转移的影响。方法兔VX2肝肿瘤模型30只随机分为A、B和C组,每组10只,分别给予氩氦冷冻、手术切除和假手术,CT扫描观察肝内播散、肺部和腹腔淋巴结肿瘤转移以及生存期。结果A、B和C组肝内转移率分别为30.0%(3/1... 目的探讨氩氦冷冻对兔肝肿瘤转移的影响。方法兔VX2肝肿瘤模型30只随机分为A、B和C组,每组10只,分别给予氩氦冷冻、手术切除和假手术,CT扫描观察肝内播散、肺部和腹腔淋巴结肿瘤转移以及生存期。结果A、B和C组肝内转移率分别为30.0%(3/10),60.0%(6/10)和100.0%(10/10),A组肝内转移率低于C组(P=0.003)。治疗后总体的肺转移率和腹腔淋巴结转移率均为100.0%,但A组肝外转移时间比C组推迟;A组和B组相比,也不促进肿瘤转移。结论氩氦冷冻治疗肝肿瘤不会促进肝内播散或远处转移,和手术切除相比,提示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肝内播散的机会;氩氦冷冻治疗继发的免疫效应,能抑制已发生的转移灶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氩氦冷冻 转移
下载PDF
临床护理路径在肺癌氩氦刀治疗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5
7
作者 吴晶 李盼盼 +2 位作者 冯华松 徐艳 蒋志红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14年第10期911-914,共4页
目的 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肺癌患者行氩氦刀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100例肺癌行氩氦刀治疗的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方法,实验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比较两组住院时间、住院总费用、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目的 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肺癌患者行氩氦刀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100例肺癌行氩氦刀治疗的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方法,实验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比较两组住院时间、住院总费用、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患者满意度.结果 实验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和术后并发发生率分别为(4.6±0.9)d、(19 450.3±182.4)元、4%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在肺癌氩氦刀治疗中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可以规范护士的工作行为,缩短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理路径 肺癌 氩氦刀 应用
下载PDF
护理干预对肺癌患者行氩氦刀治疗的影响 被引量:3
8
作者 李盼盼 徐艳 +2 位作者 蒋志红 冯华松 张志敏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3年第14期123-125,共3页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肺癌行氩氦刀治疗患者的影响,探讨其对患者负性情绪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10月~2012年4月解放军海军总医院160例肺癌行氩氦刀治疗的患者,随机分成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各8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方...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肺癌行氩氦刀治疗患者的影响,探讨其对患者负性情绪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10月~2012年4月解放军海军总医院160例肺癌行氩氦刀治疗的患者,随机分成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各8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方法,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干预,通过填写问卷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入组时,两组患者的负性情绪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干预组患者负性情绪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除了物质生活)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能有效地降低肺癌行氩氦刀治疗患者焦虑和抑郁的程度,并能改善其生活质量,临床治疗中可以积极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理干预 肺癌 氩氦刀 焦虑 抑郁 生活质量
下载PDF
氩氦刀冷冻消融治疗老年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12
9
作者 邢世江 李新 +3 位作者 曾维斌 邓婉芳 许家健 黄萍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16年第15期2398-2401,共4页
目的:观察氩氦刀冷冻消融治疗老年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28例,经病理或细胞学确诊,不愿接受手术或无手术适应证的早期(Ⅰ期及部分Ⅱ期)的70岁以上老年患者,全部行CT引导氩氦刀冷冻消融术... 目的:观察氩氦刀冷冻消融治疗老年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28例,经病理或细胞学确诊,不愿接受手术或无手术适应证的早期(Ⅰ期及部分Ⅱ期)的70岁以上老年患者,全部行CT引导氩氦刀冷冻消融术,观察局部病灶变化、疗效、并发症及生存情况。结果:术后1个月复查CT,按实体瘤评价标准缓解率(CR+PR)为71.4%(20/28)。术后3个月及6个月评价疗效(CR+PR)分别为67.9%和64.3%。1~2年随访过程中7例(25.0%)出现转移,其中5例患者出现纵隔淋巴结转移,2例患者出现远处转移,死亡2例,21例(75.0%)患者未见肿瘤复发或转移征象。所有患者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氩氦刀冷冻消融治疗老年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较好,安全性高,是老年早期NSCLC治疗的新选择,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氩氦刀冷冻消融 治疗
下载PDF
氩氦刀冷冻治疗对肺癌患者免疫功能影响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9
10
作者 李龙飞 柳晨 +6 位作者 曹生亚 徐继磊 王元锦 索风 魏祥举 主媛媛 渠敬明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6期1231-1235,共5页
目的通过观察CT引导下经皮穿刺氩氦刀靶向冷冻治疗肺癌后外周血T细胞亚群变化,评价氩氦冷冻治疗肺癌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01-02-2019-02-28徐州市肿瘤医院收治的42例肺癌患者纳入病例组,患者均采用CT引导下的氩氦刀冷冻... 目的通过观察CT引导下经皮穿刺氩氦刀靶向冷冻治疗肺癌后外周血T细胞亚群变化,评价氩氦冷冻治疗肺癌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01-02-2019-02-28徐州市肿瘤医院收治的42例肺癌患者纳入病例组,患者均采用CT引导下的氩氦刀冷冻治疗;按照性别和年龄1:1匹配原则选取同期健康体检的42名健康体检者纳入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观察组治疗前1d,术后2周和术后30d以及对照组CD3^(+)、CD4^(+)、CD8^(+)百分比,并计算CD4^(+)/CD8^(+)比值。评价治疗后8周疗效及患者生活质量。结果Ⅰ/Ⅱ期肺癌患者CD3^(+)(t=4.059,P<0.001)、CD4^(+)(t=2.041,P=0.048)、CD4^(+)/CD8^(+)(t=2.457,P=0.018)水平高于Ⅲ/Ⅳ期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病例组治疗前1d、术后2周和术后30d的CD3^(+)水平分别为(47.83±7.85)%、(54.07±6.88)%和(62.47±3.90)%,F=50.120,P<0.001;CD4^(+)水平分别为(26.95±2.88)%、(31.30±5.20)%和(36.45±3.35)%,F=58.750,P=<0.001;CD4^(+)/CD8^(+)水平分别为0.96±0.16、1.36±0.28和1.73±0.35,F=87.140,P<0.001;CD8^(+)水平分别为(28.72±4.18)%、(23.24±2.58)%和(21.76±4.14)%,F=44.510,P=<0.001。病例组不同时间点外周血CD3^(+)、CD4^(+)和CD4^(+)/CD8^(+)均低于对照组,P<0.001;CD8^(+)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01。患者肺癌治疗总有效率为66.67%,获益率为90.45%,其中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疾病稳定、疾病进展和CR^(+)PR分别为4例(9.52%)、24例(57.14%)、10例(23.82%)、4例(9.52%)和28例(66.67%)。术后90.48%(38/42)患者有局部轻微疼痛,仅7.14%(3/42)患者应用强痛定止痛治疗,14.28%(6/42)患者发热,体温38℃左右。病例组患者术后KPS评分为(76.35±7.00)分,高于治疗前的(70.16±11.7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96,P=0.010。结论肺癌患者经氩氦刀冷冻治疗后,其机体免疫功能得到增强,生活质量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氩氦刀冷冻治疗 肺癌 T淋巴细胞亚群 免疫功能
原文传递
中药干预对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氩氦刀冷冻术前后证型的影响 被引量:6
11
作者 何佩珊 胡凯文 +3 位作者 李泉旺 姜敏 刘传波 冯兴中 《环球中医药》 CAS 2015年第11期1354-1358,共5页
目的研究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氩氦刀冷冻治疗前后的证候类型变化规律,及基于辨证论治中药干预对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氩氦刀冷冻治疗后证型的影响。方法收集自2011年9月至2014年9月期间老... 目的研究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氩氦刀冷冻治疗前后的证候类型变化规律,及基于辨证论治中药干预对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氩氦刀冷冻治疗后证型的影响。方法收集自2011年9月至2014年9月期间老年晚期NSCLC并接受氩氦刀冷冻治疗患者共130例,分为中西医结合组65例(予辨证中药治疗+最佳对症治疗)和西医治疗组65例(仅予最佳对症支持),分别于术前1天、术后1周、术后1月、术后3月进行辨证,比较两组氩氦刀冷冻术前后证型变化情况。结果 (1)老年晚期NSCLC患者氩氦刀冷冻术前后均以气虚、痰湿、阴虚、血瘀为主要证型;(2)气虚证:两组比较,术后1月和术后3月中西医结合组气虚证例数比西医治疗组少(P<0.05);西医治疗组气虚证例数于术后1周和术后3月比术前增多(P<0.05);(3)痰湿证:两组比较,术后1月、术后3月中西医结合组痰湿证例数比西医治疗组少(P<0.05);西医治疗组术后1月、术后3月痰湿证例数比术前增多(P<0.05);(4)血瘀证:西医治疗组术后1月、术后3月血瘀证例数比术前增多(P<0.05)。结论气虚、痰湿、阴虚、血瘀是老年晚期NSCLC患者氩氦刀冷冻治疗前后最主要的证型。基于辨证论治使用中药能有效改善氩氦刀冷冻术后气虚证、痰湿证、血瘀证,明显优于单纯西医治疗患者,中医当以益气养阴、祛痰化瘀为主要治疗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氩氦刀冷冻术 证型
下载PDF
“老十针”缓解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氩氦刀冷冻治疗相关疲乏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何佩珊 胡凯文 +4 位作者 冯兴中 姜敏 潘国凤 杨公博 张可睿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5313-5315,共3页
目的:研究"老十针"缓解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氩氦刀冷冻治疗相关疲乏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自2015年6月至2018年6月期间老年晚期NSCLC接受氩氦刀冷冻治疗并出现疲乏症状患者共63例,分为针刺治疗组32例("老十... 目的:研究"老十针"缓解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氩氦刀冷冻治疗相关疲乏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自2015年6月至2018年6月期间老年晚期NSCLC接受氩氦刀冷冻治疗并出现疲乏症状患者共63例,分为针刺治疗组32例("老十针"+基础药物治疗)和对照治疗组31例(仅予基础药物治疗),比较两组疲乏程度评分、疲乏中医症状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KPS)。结果:术后1周,针刺治疗组疲乏程度评分较对照治疗组显著降低(P<0.05),且针刺治疗组术后1周评分比术后当天亦显著下降(P<0.05);针刺治疗组患者体倦乏力、气短懒言、食少纳呆症状评分较对照治疗组显著降低(P<0.05);对照治疗组术后1周KPS评分比术后当天显著降低(P<0.05),而针刺治疗组术后1周虽有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老十针"能有效缓解老年晚期NSCLC患者氩氦刀冷冻治疗相关疲乏状态,减轻体倦乏力、气短懒言、食少纳呆症状,减少氩氦刀冷冻治疗对生活质量的影响,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氩氦刀冷冻术 老十针 针刺 疲乏
原文传递
氩氦冷冻治疗9L/Fischer344大鼠脑胶质瘤模型的病理学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刘剑 马国亮 +3 位作者 张世忠 林健 黄传平 林武鹏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783-786,共4页
目的 探讨氩氦冷冻治疗9L/Fischer344大鼠脑胶质瘤模型的病理改变. 方法 种植9L胶质瘤细胞于30只Fischer344大鼠鼠背建立9L/Fischer344大鼠脑胶质瘤模型,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对照组(自然生长,不进行任何处理)和氩氦冷冻组(给予... 目的 探讨氩氦冷冻治疗9L/Fischer344大鼠脑胶质瘤模型的病理改变. 方法 种植9L胶质瘤细胞于30只Fischer344大鼠鼠背建立9L/Fischer344大鼠脑胶质瘤模型,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对照组(自然生长,不进行任何处理)和氩氦冷冻组(给予氩氦冷冻治疗).接种后30d取出肿瘤组织进行病理学观察,应用HE染色、电镜下观察冷冻消融的肿瘤组织形态,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和S-100蛋白表达. 结果 (1)光镜下空白对照组肿瘤细胞巢状排列紧密,肿瘤无包膜,瘤周小血管扩张,可见肿瘤细胞沿小血管浸润生长;瘤内新生血管丰富,瘤内常见出血、凝固性坏死灶.高倍镜下肿瘤细胞形态多样,核大深染、多核,异型性高.肿瘤细胞GFAP、S-100染色阴性,肿瘤细胞间胶质网可见阳性染色.(2)氩氦冷冻组HE染色显示冷冻中央区呈均匀性凝固性坏死,边缘区的炎性反应带主要为一些细胞碎片及大量的红、白细胞浸润:微血管内也发现大量的红细胞、血小板集合和血栓形成,并可见灶性出血.电镜显示冷冻区中央、边缘区组织细胞全部坏死或凋亡. 结论 氩氦刀可能是治疗胶质瘤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氩氦冷冻 9L胶质瘤细胞 Fischer344大鼠 病理学
原文传递
动脉栓塞化疗术联合氩氦刀冷冻术治疗巨块型肝癌患者3年生存率观察 被引量:1
14
作者 覃祖云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 2011年第3期266-268,共3页
目的判断肝动脉栓塞化疗术联合氩氦刀冷冻术治疗巨块型肝癌的效果。方法 A组(治疗组)14例患者做肝动脉栓塞化疗术2次,氩氦刀冷冻术1次,B组(对照组)25例患者予以常规护肝、支持、对症治疗。观察指标:入院治疗后,随访比较两组病人自入院... 目的判断肝动脉栓塞化疗术联合氩氦刀冷冻术治疗巨块型肝癌的效果。方法 A组(治疗组)14例患者做肝动脉栓塞化疗术2次,氩氦刀冷冻术1次,B组(对照组)25例患者予以常规护肝、支持、对症治疗。观察指标:入院治疗后,随访比较两组病人自入院日算起3年的存活率。结果经治疗后,A组3年存活10例(71.43%),B组3年存活2例(8.00%),两组比较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01)。结论肝动脉栓塞化疗术联合氩氦刀冷冻术治疗巨块型肝癌有较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化学疗法 肿瘤 局部灌注 氩氦刀冷冻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