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9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槟榔及其活性物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2
1
作者 蒋志 陈其城 +1 位作者 曹立幸 陈志强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684-1687,共4页
大量的临床实践及研究表明槟榔具有驱虫、消积、利气利水、利湿除疸等功效。槟榔碱是其从棕榈科植物槟榔中提取的最主要的保健和药理活性成分,对人体功能也有着广泛的影响。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槟榔及槟榔碱的药理、生理作用、免疫等方... 大量的临床实践及研究表明槟榔具有驱虫、消积、利气利水、利湿除疸等功效。槟榔碱是其从棕榈科植物槟榔中提取的最主要的保健和药理活性成分,对人体功能也有着广泛的影响。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槟榔及槟榔碱的药理、生理作用、免疫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现将槟榔及其活性成分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槟榔 槟榔碱 研究进展
原文传递
槟榔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模型大鼠胃运动的影响 被引量:45
2
作者 邹百仓 魏兰福 魏睦新 《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 CAS 2003年第1期6-8,共3页
目的 :观察槟榔对功能性消化不良 (FD)模型大鼠胃平滑肌运动的影响。方法 :夹尾刺激复制 FD模型 ,采用应变片传感器整体记录方法 ,测定 FD模型大鼠胃运动并与正常对照鼠比较 ,以鉴定模型的合理性 ;测定高浓度槟榔煎液 (10 0 % )和低浓... 目的 :观察槟榔对功能性消化不良 (FD)模型大鼠胃平滑肌运动的影响。方法 :夹尾刺激复制 FD模型 ,采用应变片传感器整体记录方法 ,测定 FD模型大鼠胃运动并与正常对照鼠比较 ,以鉴定模型的合理性 ;测定高浓度槟榔煎液 (10 0 % )和低浓度槟榔煎液 (2 5 % )对 FD模型大鼠胃运动振幅和频率的影响。结果 :模型组大鼠空腹和灌注 0 .85 %氯化钠溶液后与对照组比较 ,胃运动频率明显下降 (P <0 .0 1) ,振幅减弱 (P <0 .0 5 )。两种浓度槟榔煎液均可显著增强 FD大鼠胃收缩振幅指数 ,而对 FD大鼠胃运动频率无明显影响 (P >0 .0 5 )。结论 :造模符合FD病理生理特点 ;槟榔有显著的促 FD大鼠胃平滑肌收缩的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不良 功能性 槟榔 胃运动
原文传递
槟榔对胃肠激素的影响与其促胃肠运动的关系 被引量:25
3
作者 邹百仓 魏睦新 原景龙 《中医药学刊》 2004年第6期1040-1041,共2页
槟榔有拟胆碱作用 ,通过兴奋胆碱能神经是槟榔促胃肠运动的机制之一。胃肠肽类激素是调节胃肠运动的重要物质 ,槟榔对胃肠肽类激素的分泌、分布是否有影响尚不清楚。胃动素 (MTL)和血管活性肽 (VIP)是两种重要的胃肠肽 ,在胃肠道有广泛... 槟榔有拟胆碱作用 ,通过兴奋胆碱能神经是槟榔促胃肠运动的机制之一。胃肠肽类激素是调节胃肠运动的重要物质 ,槟榔对胃肠肽类激素的分泌、分布是否有影响尚不清楚。胃动素 (MTL)和血管活性肽 (VIP)是两种重要的胃肠肽 ,在胃肠道有广泛的分布。目的 :观察槟榔对正常大鼠和功能性消化不良模型大鼠胃肠激素分泌的影响以探索其促胃肠运动的机制。方法 :3 2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 4组 ,即正常对照组、正常槟榔组、功能性消化不良 (FD)模型组和模型槟榔组。分别给大鼠灌服槟榔水提液和生理盐水 1h后处死动物 ,取胃窦和空肠组织 ,放免分析法测定胃动素 (MTL)和血管活性肽 (VIP)的含量变化。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 ,FD模型大鼠胃肠组织中MTL ,VIP均升高 ,其中以VIP升高幅度较大。灌服槟榔后两组大鼠胃肠组织中的MTL含量明显升高 ,VIP含量明显降低。结论 :FD大鼠胃肠组织中MTL ,VIP含量改变可能与FD模型大鼠胃肠运动减弱有关 ,槟榔能调节正常大鼠和FD模型大鼠胃肠激素的分泌 ,与其促进胃肠运动有一定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摈榔 功能性消化不良 胃动素 血管活性肽 大鼠
下载PDF
食用槟榔及其与口腔癌间的关系 被引量:29
4
作者 邵小钧 席庆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668-672,共5页
食用槟榔在南亚和东南亚以及环太平洋地区的岛屿非常普遍,在中国亦有蔓延扩大的趋势。槟榔咀嚼块一般由槟榔、烟草、槟榔叶、蒌叶、花序和熟石灰以及一些特殊的调味剂组成,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槟榔咀嚼块的组成及加工方法不一,但槟榔和烟... 食用槟榔在南亚和东南亚以及环太平洋地区的岛屿非常普遍,在中国亦有蔓延扩大的趋势。槟榔咀嚼块一般由槟榔、烟草、槟榔叶、蒌叶、花序和熟石灰以及一些特殊的调味剂组成,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槟榔咀嚼块的组成及加工方法不一,但槟榔和烟草等是槟榔咀嚼块中最主要的组成部分。食用槟榔是导致口腔黏膜下纤维化的最主要原因,可增加口腔癌发病率且与口腔白斑和口腔扁平苔藓等癌前病变密切相关。食用槟榔之所以会导致口腔癌,是因为槟榔中的多种活性成分和代谢产物有细胞毒性、遗传毒性甚至直接致癌性,这些物质包括槟榔生物碱、槟榔鞣质、槟榔特异性亚硝胺和活性氧等。本文就食用槟榔的流行情况,食用槟榔的成分和致癌机制,食用槟榔与口腔癌前病变和口腔癌的关系等研究进展作一综述,旨在为做好食用槟榔引发的口腔相关病变风险程度的评价提供参考,为口腔癌的预防和宣教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槟榔 槟榔咀嚼块 癌前病变 口腔癌
下载PDF
槟榔果仁油提取及其脂肪酸分析 被引量:27
5
作者 周文化 李忠海 +5 位作者 张海德 蒋爱民 崔阳阳 郑仕宏 付希 何双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38-41,共4页
槟榔果仁含有约14%左右的油脂,为探讨槟榔脂肪酸的主要种类,用不同的溶剂对槟榔种子中的脂肪酸进行提取,确定了乙酸乙酯为较好的提取溶剂,考察了提取温度、提取时间和料液比三个因素对提取槟榔种子油的影响,确定了最佳工艺参数为:提取... 槟榔果仁含有约14%左右的油脂,为探讨槟榔脂肪酸的主要种类,用不同的溶剂对槟榔种子中的脂肪酸进行提取,确定了乙酸乙酯为较好的提取溶剂,考察了提取温度、提取时间和料液比三个因素对提取槟榔种子油的影响,确定了最佳工艺参数为:提取温度为60℃,提取时间是2 h,料液比为1∶8。将提取油脂甲酯化后,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鉴定出了11种成分及各种成分的相对含量。结果表明:槟榔果仁中含量较高的脂肪酸是亚油酸32.12%,油酸29.50%,棕榈酸27.70%,表明槟榔的脂肪酸中既含高含量的饱和脂肪酸棕榈酸,有含高含量的多不饱和脂肪酸(亚油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槟榔 提取 脂肪酸 气相色谱/质谱
下载PDF
槟榔生物碱的研究现状及展望 被引量:21
6
作者 曾琪 李忠海 +2 位作者 袁列江 郑锦星 钟海雁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58-161,共4页
槟榔中的生物碱是槟榔的主要药理活性成分,在阅读了大量文献的基础上对到目前国内外学者有关槟榔生物碱的提取分离、定量测定方法、结构鉴定、保健和药理功效及毒性副作用等进行了综述,并就所存在的问题和发展前景作了初步探讨,目的是... 槟榔中的生物碱是槟榔的主要药理活性成分,在阅读了大量文献的基础上对到目前国内外学者有关槟榔生物碱的提取分离、定量测定方法、结构鉴定、保健和药理功效及毒性副作用等进行了综述,并就所存在的问题和发展前景作了初步探讨,目的是对槟榔的深度开发与综合利用起到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槟榔 槟榔碱 生物碱 生理效应
下载PDF
不同槟榔果常规营养成分和槟榔碱含量分析 被引量:19
7
作者 周文化 李忠海 +5 位作者 张海德 何双 蒋爱民 郑仕宏 付希 柯行龙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7-30,共4页
对海南产的新鲜槟榔、槟榔烟果、槟榔籽3种样品作槟榔碱含量和常规营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不同样品中各槟榔碱及营养成分存在一定差异,槟榔碱在0—12.5mg/L范围内呈线性关系,线性回归方程为Y=0.0252x+0.0632,测得新鲜槟榔、... 对海南产的新鲜槟榔、槟榔烟果、槟榔籽3种样品作槟榔碱含量和常规营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不同样品中各槟榔碱及营养成分存在一定差异,槟榔碱在0—12.5mg/L范围内呈线性关系,线性回归方程为Y=0.0252x+0.0632,测得新鲜槟榔、槟榔烟果、槟榔籽的槟榔碱含量分别是0.422%、0.184%、0.329%:新鲜槟榔:蛋白质6.23%,粗脂肪17.52%,粗纤维17.87%,灰分4.09%,Vc13.29mg/g,还原糖13.35%,水分21.32%;槟榔烟果:蛋白质12.05%,粗脂肪13.23%,粗纤维23.31%,灰分4.67%,Vc2.64mg/g,还原糖2.86%,水分7.65%;槟榔籽:蛋白质22.78%,粗脂肪26.52%,粗纤维2.45%,灰分3.94%,Vc7.68mg/g,还原糖17.19%.水分12.56%。未加工的槟榔、加工后的槟榔及槟榔的不同部位的槟榔碱含量和常规营养成分含量存在一定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槟榔 槟榔碱 常规营养成分
下载PDF
槟榔生理效应研究进展 被引量:18
8
作者 郑锦星 李忠海 +1 位作者 袁列江 钟海雁 《食品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302-305,共4页
槟榔是棕榈科植物槟榔的干燥成熟种子,含有多种人体所需的营养元素以及多种生理活性成分,是一种常用的中药。在国内外,槟榔果作为一种嗜好品-槟榔嚼块的主料而被广泛的使用。从槟榔的临床药用、抗菌驱虫、对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心脑血... 槟榔是棕榈科植物槟榔的干燥成熟种子,含有多种人体所需的营养元素以及多种生理活性成分,是一种常用的中药。在国内外,槟榔果作为一种嗜好品-槟榔嚼块的主料而被广泛的使用。从槟榔的临床药用、抗菌驱虫、对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心脑血管系统的作用以及其的遗传及细胞毒性等方面对槟榔生理效应的研究加以综述,并对其的发展前景作了探讨,以期让基础科研人员、公共卫生工作者以及广大槟榔嗜好者对槟榔在人类健康中的作用有更深入的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槟榔 槟榔嚼块 生理效应 保健功效
原文传递
槟榔果及其制品中总酚和单宁含量的测定 被引量:18
9
作者 张春江 吕飞杰 +2 位作者 台建祥 王祝年 付勤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19-121,共3页
以分光光度法对槟榔果果实及其加工后制品中的总酚、缩合单宁和原花青素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不同槟榔青果间酚类物质含量差异明显,榔玉的酚类物质含量远高于槟榔青果和槟榔外壳。经加工后的槟榔制品中,酚类物质含量明显减少。
关键词 槟榔 鞣质 酚类
下载PDF
槟榔不同株行距间作香草兰对土壤养分和微生物的影响 被引量:20
10
作者 王华 王辉 +3 位作者 赵青云 庄辉发 宋应辉 朱自慧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988-994,共7页
为了揭示槟榔不同株行距间作香草兰对土壤微生物和土壤养分的影响,以生产上槟榔3个种植密度间作香草兰为处理,人工荫棚单作香草兰为对照,测定和分析土壤中微生物的数量和土壤养分的含量。结果表明,槟榔间作香草兰可显著提高土壤微生物... 为了揭示槟榔不同株行距间作香草兰对土壤微生物和土壤养分的影响,以生产上槟榔3个种植密度间作香草兰为处理,人工荫棚单作香草兰为对照,测定和分析土壤中微生物的数量和土壤养分的含量。结果表明,槟榔间作香草兰可显著提高土壤微生物的数量,改良土壤微生物群落中真菌、细菌和放线菌的比例。槟榔株行距为2.0m×2.5 m(Tr2)的处理,土壤pH值及有机质、全K、碱解N、速效P、速效K、交换性Ca、有效Fe、有效B含量均显著提高。Pearson积矩相关分析表明,土壤中各类微生物的数量与土壤养分含量之间存在着多种显著的相关关系。槟榔株行距为2.0 m×2.5 m间作香草兰对土壤微生物数量及其比例与土壤养分含量具有良好的调节作用,且彼此具有显著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草兰 间作 槟榔 土壤微生物数量 土壤养分
下载PDF
湘潭市城区居民咀嚼槟榔情况及其对健康的影响 被引量:20
11
作者 萧福元 桂卓嘉 +2 位作者 袁晟 周雪梅 刘自伟 《实用预防医学》 CAS 2010年第10期1943-1946,共4页
目的了解湘潭市城区居民咀嚼槟榔及其对健康的影响。方法按照分区整群抽样原则,随机抽取雨湖区平政街道、岳塘区社建村街道的1岁以上户籍居民、以及居住1年以上的常住居民为研究对象,采用现场调查和检查。结果居民咀嚼槟榔率为58.81%,... 目的了解湘潭市城区居民咀嚼槟榔及其对健康的影响。方法按照分区整群抽样原则,随机抽取雨湖区平政街道、岳塘区社建村街道的1岁以上户籍居民、以及居住1年以上的常住居民为研究对象,采用现场调查和检查。结果居民咀嚼槟榔率为58.81%,男性高于女性(P〈0.01);不论男女,咀嚼槟榔的年龄都以40岁年龄组为高峰(分别为72.73%与71.21%),不同年龄组人群咀嚼率不同(P〈0.01);警察、司机咀嚼率达到91%以上,远高于其他职业(P〈0.01);50%的人每天咀嚼槟榔量为28.0470-54.3645 g;2006-2008年3年因口腔癌死亡18人,死亡率为0.70/10万-0.99/10万,居恶性肿瘤死因顺位10位以后;口腔粘膜下纤维性变(Oral submucous fibrosis,OSF)患病率为30.43%,与咀嚼槟榔时间、咀嚼槟榔量呈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咀嚼槟榔与口腔癌的发生无明显关系,与OSF的发生有正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槟榔 咀嚼率 口腔癌 口腔粘膜下纤维性变
原文传递
槟榔对小鼠精子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7
12
作者 胡怡秀 臧雪冰 +5 位作者 丘丰 聂焱 胡余明 胡淑梅 潘畅怀 周月婵 《癌变.畸变.突变》 CAS CSCD 1999年第1期39-41,共3页
采用精子计数,精子活动率,精子形态学指标,观察了槟榔水提取液对雄性小鼠精子的影响。结果发现在3.75g/kg.bw剂量时,能使小鼠精子数量显著减少(t=1.8116,P<0.05);在7.50g/kg.bw、150... 采用精子计数,精子活动率,精子形态学指标,观察了槟榔水提取液对雄性小鼠精子的影响。结果发现在3.75g/kg.bw剂量时,能使小鼠精子数量显著减少(t=1.8116,P<0.05);在7.50g/kg.bw、1500g/kg.bw时,精子活动率明显降低(U值分别为2.8142、3.8966,P<0.01);在剂量7.50g/kg.bw、3.750g/kg.bw时,精子畸形率明显升高(χ2值分别为22.8837、59.50,P<0.01);且以无钩、不定形与胖头增加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槟榔 精子计数 精子活动率 精子畸形
下载PDF
超临界CO_2流体萃取槟榔中的槟榔碱 被引量:18
13
作者 张春江 陶海腾 +2 位作者 吕飞杰 台建祥 王祝年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250-253,共4页
为了优化超临界CO2萃取槟榔碱的工艺参数,通过三元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实施试验,考察了萃取温度、萃取压力和萃取时间因素对槟榔碱萃取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超临界萃取的温度对槟榔碱萃取量有极显著的影响,萃取时间和压力的影响较... 为了优化超临界CO2萃取槟榔碱的工艺参数,通过三元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实施试验,考察了萃取温度、萃取压力和萃取时间因素对槟榔碱萃取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超临界萃取的温度对槟榔碱萃取量有极显著的影响,萃取时间和压力的影响较小。同时确定了槟榔碱萃取的最佳工艺参数为萃取温度72℃,压力57MPa,时间26min。在此条件下,槟榔碱的萃取量为6143.71μg/g,达到理论最大萃取量的95.3%,所得萃取物中槟榔碱的百分含量为(25.85±0.4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槟榔 槟榔碱 超临界CO2萃取 二次回归通用旋转设计
下载PDF
槟榔致癌物质与口腔癌 被引量:16
14
作者 黄龙 翦新春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2014年第1期102-107,共6页
槟榔为一级致癌物,咀嚼槟榔引起口腔癌缘于槟榔中的槟榔碱(ARC)、槟榔鞣质、槟榔特异性亚硝胺(ASNA)和活性氧(ROS)等具有细胞毒性、遗传毒性、致突变性和致癌性。ARC可诱导口腔成纤维细胞、角质形成细胞和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程序... 槟榔为一级致癌物,咀嚼槟榔引起口腔癌缘于槟榔中的槟榔碱(ARC)、槟榔鞣质、槟榔特异性亚硝胺(ASNA)和活性氧(ROS)等具有细胞毒性、遗传毒性、致突变性和致癌性。ARC可诱导口腔成纤维细胞、角质形成细胞和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程序性死亡。槟榔鞣质有否遗传毒性和致突变性至今仍有争议,不同类型的短期筛选试验结果差异很大,但含鞣质的槟榔多酚是槟榔的主要致癌成分。3-甲基亚硝氨基内醛可诱发人颊黏膜角质形成细胞的DNA链断裂和DNA蛋白交联。3-甲基亚硝氨基丙腈为强致癌剂,可诱发试验动物肿瘤,靶器官包括鼻腔、食管、舌等。槟榔咀嚼过程中可产生大量的ROS,造成DNA氧化性损伤和激活癌基因的方式促使癌症的发生。相对分子质量为3.0×10^4-10.0×10^4的槟榔提取物组分中一种新发现的蛋白聚糖通过增加胞内ROS水平及一系列信号级联放大,上调口腔癌细胞低氧诱导因子-1d的表达,最终诱导细胞自噬。细胞自噬有利于保护癌细胞免遭ARC诱导的程序性细胞死亡,促进口腔癌的发展。槟榔提取物还可能通过ROS增强舌鳞状上皮细胞癌细胞株刺激血小板聚集的效应,从而促进舌癌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槟榔 口腔癌 槟榔碱 鞣质 槟榔特异性亚硝胺 活性氧
下载PDF
槟榔提取物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作用研究 被引量:16
15
作者 宋菲 张玉锋 +3 位作者 郭玉如 李瑞 陈华 唐敏敏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3期78-83,共6页
研究槟榔提取物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作用,并采用Lineweaver-Burk双倒数法分析其动力学性质。结果表明,槟榔壳、槟榔籽和槟榔花提取物对α-葡萄糖苷酶活性均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半数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2.87±0.48)mg/mL、(1.50&... 研究槟榔提取物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作用,并采用Lineweaver-Burk双倒数法分析其动力学性质。结果表明,槟榔壳、槟榔籽和槟榔花提取物对α-葡萄糖苷酶活性均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半数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2.87±0.48)mg/mL、(1.50±0.31)μg/mL和(4.00±0.53)mg/mL,其中槟榔籽提取物的抑制作用明显高于阳性对照阿卡波糖[IC50为(0.71±0.09)mg/mL]。对提取物中多酚、多糖等成分进行分析,发现槟榔籽提取物中具有较高含量的多酚及多糖,含量分别为(441.73±4.79)mg/g和(411.47±6.01)mg/g。动力学试验结果表明,槟榔壳及槟榔籽提取物对酶活性的抑制作用类型为竞争与非竞争的混合型抑制,而槟榔花提取物对酶活性的抑制作用类型为竞争与反竞争的混合型抑制。试验结果表明槟榔籽提取物对α-葡萄糖苷酶活性的抑制效果显著,具有很好的开发利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槟榔 Α-葡萄糖苷酶 抑制活性 动力学 多酚多糖含量
下载PDF
中国槟榔产业现状及其发展对策分析 被引量:16
16
作者 卢琨 李国胜 《热带农业工程》 2010年第3期34-37,共4页
综述了我国槟榔生产情况,槟榔品种选育及种质资源保护概况,槟榔病虫害综合防治,槟榔综合加工技术研究和槟榔食品质量安全方面的相关研究,提出了发展槟榔产业的对策。
关键词 槟榔 产业 发展
下载PDF
槟榔致癌性和毒性的药理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17
作者 栾剑 郭迪 周晓馥 《食品与机械》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85-189,236,共6页
文章梳理归纳了多年来国内外有关槟榔致癌性和毒性的相关研究进展,从致癌组分、致癌性和毒性,以及其与口腔癌和肝癌等恶性癌症的发病具有密切的关系,全面阐述了槟榔诱发癌症尤其是口腔癌的作用机制,剖析其作为嗜好品嚼食兼具的生殖毒性... 文章梳理归纳了多年来国内外有关槟榔致癌性和毒性的相关研究进展,从致癌组分、致癌性和毒性,以及其与口腔癌和肝癌等恶性癌症的发病具有密切的关系,全面阐述了槟榔诱发癌症尤其是口腔癌的作用机制,剖析其作为嗜好品嚼食兼具的生殖毒性、神经毒性等潜在的安全问题,指出加工过程的添加剂对癌变的影响也应引起注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槟榔 致癌性 口腔癌 槟榔碱 生殖毒性 神经毒性
下载PDF
2种槟榔干果风味品质的比较 被引量:11
18
作者 王斌 杨大伟 李宗军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245-252,共8页
为分析青果、烟果2 种槟榔风味品质差异的形成原因,以槟榔青果和烟果为研究对象,鲜果为对照,测定其可溶性糖及可滴定酸等滋味物质含量,并结合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其挥发性成分进行提取、鉴定及分析。结果表明,槟... 为分析青果、烟果2 种槟榔风味品质差异的形成原因,以槟榔青果和烟果为研究对象,鲜果为对照,测定其可溶性糖及可滴定酸等滋味物质含量,并结合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其挥发性成分进行提取、鉴定及分析。结果表明,槟榔青果和烟果中可滴定酸等滋味物质及醛类、酚类等挥发性成分差异明显,从而影响二者风味品质。青果可滴定酸含量显著低于烟果,而二者可溶性糖含量之间无显著性差异,导致青果糖酸比显著高于烟果(P<0.05)。青果、烟果和鲜果中分别鉴定出挥发性成分37、46种和29种。其中,青果的主要挥发性成分为醛类、酚类和烃类,相对含量分别为10.81%、9.71%和2.84%,另含少量醚类、醇类、酮类、酯类、萘类,与鲜果的主要挥发性成分相似。烟果的主要挥发性成分为酚类,相对含量达70.86%,远高于酮类、醛类、烃类、醇类、酯类等其他挥发性成分,具有典型的烟熏风味特征。另外,通过主成分分析,可将可滴定酸等11类风味成分对槟榔整体风味品质的影响分为4 种,且在该主成分评价模型下青果、烟果的风味品质差异明显。因此,以青果和烟果为原料,加工而成的青果槟榔和烟果槟榔风味品质差异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槟榔 风味品质 挥发性成分 滋味物质 主成分分析
下载PDF
槟榔干制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19
作者 代文婷 吉建邦 +3 位作者 康效宁 马金爽 代佳慧 王世萍 《食品工业》 CAS 2021年第3期258-262,共5页
干制作为一种有效延长槟榔贮存期和加工新产品的处理方式,有利于提高干燥速率及槟榔干果品质。在介绍槟榔生产概况、传统干制方式存在的问题基础上,综述槟榔的不同干制技术及其对槟榔品质等方面研究进展,为槟榔干制技术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 槟榔 热风干燥 热泵干燥 联合干燥
原文传递
槟榔保鲜及深加工工艺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20
作者 黄群 高晓婷 简小鹏 《食品工业》 CAS 2021年第2期251-254,共4页
对槟榔鲜果、干果、成品保鲜技术的研究及应用进行总结。在阐述槟榔深加工工艺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以优化泡籽、发制工艺为主要研究方向,展望槟榔产品发展趋势及深加工工艺研究前景,为槟榔保鲜及深加工技术的开发提出可借鉴的研究思路。
关键词 槟榔 保鲜 深加工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