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汉语言档案名词发展的基本历程与各阶段的主要特点
被引量:5
- 1
-
-
作者
丁海斌
颜晗
-
机构
广西民族大学管理学院
-
出处
《档案学通讯》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04-112,共9页
-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档案史史料学”(19BTQ095)。
-
文摘
汉语言档案名词的发展整体上分为古代、近代、现代三个历史时代和甲骨文化、青铜文化、简牍文化、纸质时代、电子时代五个文化分期。其发展过程包括:起源(先秦)、古代体系形成(两汉)、古代体系的平台发展(三国至清)、近代专业性统一体系的初步形成、现代专业性统一体系的成熟发展等几个自身发展阶段,包含"文""册""书""案""牍""图""典""卷""簿""籍""令""档"等十余个族类,形成了以汉语言文化本体为核心并融合了国内少数民族文化、世界其他国家文化的具有良好原生性、融合性、开放性、专业性的档案名词体系。
-
关键词
档案名词
文档名词
词汇学
-
Keywords
archive nouns
Document nouns
Lexicology
-
分类号
G279.29
[文化科学—档案学]
-
-
题名先秦时期地籍档案名词
被引量:3
- 2
-
-
作者
丁海斌
杨璐璐
-
机构
广西民族大学管理学院
辽宁大学历史学院
-
出处
《档案学通讯》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49-55,共7页
-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中国文档名词发展演变史”(14BTQ071)
-
文摘
地蒔档案名词在先秦时期逐渐产生,被记载于青铜器和简牍等载体上。西周时期的地籍档案名词以单音词“图”“籍”“析”“书”为主。在逐渐发展变化中春秋战国时期还产生了“版图”“约剂”“傅别”“书契”“判书”“田结”“四封”“田赢”等与地籍相关的名词。随着地籍档案的逐渐产生与演变,先秦时期的地籍档案名词也从单一的土地凭证类名词发展为税务、买卖、租赁土地等多方面凭证的总称。
-
关键词
地籍档案
档案名词
先秦时期
-
Keywords
Cadastral archives
archive nouns
The pre-Qin period
-
分类号
H109
[语言文字—汉语]
G270
[文化科学—档案学]
-
-
题名“全宗”一词源流考
被引量:3
- 3
-
-
作者
丁海斌
王艺美
-
机构
辽宁大学历史学院
-
出处
《档案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8-22,共5页
-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中国文档名词发展演变史”课题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14BTQ071)
-
文摘
在中国"全宗"一词出自1955年12月8日国家档案局发出的《关于改‘芬特’为‘全宗’的通知》,此前"全宗"的含义来源于苏联的译词"芬特"。而苏联的"芬特"一词最早也是外来词,来源于法国的Fonds。法国最先应用"全宗"的概念,之后欧洲各国先后效仿,最后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又经苏联传入中国。中国在借鉴欧美档案管理学思想的基础上,将"全宗"一词的含义又进行了不断地丰富和发展。
-
关键词
全宗
芬特
档案名词
档案管理
词义
-
Keywords
QuanZong
Fente
archive nouns
archives management
meaning
-
分类号
G271
[文化科学—档案学]
H139
[语言文字—汉语]
-
-
题名中国古代天文科技档案名词“候簿”源流考
- 4
-
-
作者
丁海斌
郭嘉琦
-
机构
广西民族大学科技史与科技文化研究院
广西民族大学管理学院
-
出处
《北京档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1-26,共6页
-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中国文档名词发展演变史”(项目编号:14BTQ071)的研究成果
-
文摘
中国是世界历史上天文记录保存最完整、最系统的国家。中国古代辉煌的天文学成就与之息息相关。“候簿”为中国古代指代原始天文观测记录簿的专业名词,在中国古代天文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其天文观测记录的内容包括日照时数、行星位置、星月运动、太阳高度角、风向等。“候簿”一词的产生可追溯到唐代,自唐代以后一直延续使用到清代,并在清代的使用频率达到顶峰。其义项在历史沿革中未发生较大嬗变。民国时期,“候簿”一词随着近代天文学的产生而逐步消亡。
-
关键词
候簿
科技名词
档案名词
中国古代天文史
科技历史语言学
-
Keywords
Houbu
Scientific and technical nouns
archival nouns
History of ancient Chinese astronomy
Historical linguistics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
分类号
G275.1
[文化科学—档案学]
P1-092
[天文地球—天文学]
-
-
题名“奏牍”一词源流考
- 5
-
-
作者
丁海斌
唐丽
-
机构
广西民族大学管理学院
-
出处
《秘书》
2024年第1期81-87,共7页
-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中国档案史史料学”(19BTQ095)。
-
文摘
“奏牍”是由“奏”和“牍”两个单音节词素组成的偏正式复合词,最早出现于西汉时期,在古代专指臣子向天子上奏的文书。经过朝代的更迭和历史的演变,其含义并未发生实质性的改变。从使用频次上看,“奏牍”在宋朝进入第一个快速发展期,元朝时回落,明朝达到新的高度,到清朝使用次数达到最高峰。民国时期,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的《内务部颁发公文程式咨各部文》标志着“奏牍”一词正式在现实使用中消亡,成为历史语言。
-
关键词
奏牍
文书名词
档案名词
文档名词
简牍
-
Keywords
Zoudu
clerical noun
archival nouns
document noun
Jiandu
-
分类号
H139
[语言文字—汉语]
C931.46
[经济管理—管理学]
-
-
题名中国古代主要中低频单音节文档名词研究
被引量:1
- 6
-
-
作者
丁海斌
岳展弘
-
机构
辽宁大学历史学院
-
出处
《北京档案》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7-9,共3页
-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中国文档名词发展演变史"(项目编号:14BTQ071)的研究成果
-
文摘
中国古代单音节文档名词中比较普遍被使用的主要是"文""卷""典""册""簿""籍""书""牍"等。这些单音节文档名词起源早,可以单独使用,不仅是各类双音节、多音节文档名词的源头,而且是从深层次剖析中国古代文档名词内涵与意义的基础。总体来看,中国古代单音节文档名词使用频次较高。其中,"书""文"为高频单音节文档名词;"典""簿""牍"为中频单音节文档名词;"册""卷""籍"为低频单音节文档名词。
-
关键词
文书名词
档案名词
中低频单音节名词
-
Keywords
Ancient China
Documents nouns
archives nouns
Low-frequency Momonosyllable nouns
-
分类号
H141
[语言文字—汉语]
-
-
题名中国古代主要单音节文档名词研究
被引量:1
- 7
-
-
作者
丁海斌
岳展弘
-
机构
辽宁大学历史学院
-
出处
《档案学通讯》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23-27,共5页
-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中国文档名词发展演变史>的课题成果
项目编号:14BTQ071
-
文摘
中国古代单音节文档名词中比较普遍被使用主要的是"文""卷""典""册""簿""籍""书""牍"等这些单音节文档名词不但起源早,既可以单独使用,也是各类双音节、多音节文档名词的源头,是从深层次剖析中国古代文档名词内涵与意义的基础。它们的使用情况不同于双音节文档名词,宋代是其发展的关键节点。中国古代单音节文档名词总体使用频次较高。其中,"书""文"为高频单音节文档名词;"典""簿""牍"为中频单音节文档名词;"册""卷""籍"为低频单音节文档名词。
-
关键词
文书名词
档案名词
单音节名词
-
Keywords
Documents nouns
archives nouns
Monosyllable nouns
-
分类号
H131
[语言文字—汉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