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5篇文章
< 1 2 2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渤海海域渤中19-6大型凝析气田形成条件与成藏特征 被引量:153
1
作者 徐长贵 于海波 +1 位作者 王军 刘晓健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25-38,共14页
深入分析渤中凹陷天然气资源基础、低潜山圈闭形成机制、优质储集层控制因素和天然气保存条件,总结渤中19-6大型凝析气田的形成条件与成藏特征。研究表明,渤中凹陷多套巨厚的腐殖-腐泥型烃源岩在高演化阶段大量生气是大型气田形成的物... 深入分析渤中凹陷天然气资源基础、低潜山圈闭形成机制、优质储集层控制因素和天然气保存条件,总结渤中19-6大型凝析气田的形成条件与成藏特征。研究表明,渤中凹陷多套巨厚的腐殖-腐泥型烃源岩在高演化阶段大量生气是大型气田形成的物质基础,印支期以来多期次构造演化形成了大规模的深埋低潜山圈闭,郯庐断裂活动形成了多类型储集层,潜山太古界变质岩和古近系孔店组砂砾岩是本区优质储集层。巨厚的超压湖相泥岩与较弱的新构造运动配置形成了良好的保存条件。渤中19-6气田属于大型特高含凝析油凝析气藏,天然气成因类型为腐殖-腐泥气和干酪根降解气,具有气层厚度大、气柱高度大、成藏过程先油后气的特征,潜山为块状气藏,孔店组砂砾岩为层状气藏,气藏具有超压源岩多途径强充注、多套常压—弱超压储集层汇聚、厚层超压泥岩盖层保存、天然气超晚期快速成藏的成藏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海域 渤中19-6气田 凝析气 低潜山 变质岩储集层 成藏特征 太古界
下载PDF
Formation and evolution of Precambrian continental crust in South China 被引量:103
2
作者 ZHENG YongFei ZHANG ShaoBing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2007年第1期1-12,共12页
有~ 3 .8 Ga 和 Hf 模型的 U-Pb 年龄的锆石的出现在华南~ 4 .0 Ga 变老在华南建议地府的外壳的残余的存在。而且,有象 4.1 Ga 一样旧的 U-Pb 年龄的由岩屑形成的锆石在西藏被发现了。这是到目前为止在中国报导的最旧的锆石。这些结... 有~ 3 .8 Ga 和 Hf 模型的 U-Pb 年龄的锆石的出现在华南~ 4 .0 Ga 变老在华南建议地府的外壳的残余的存在。而且,有象 4.1 Ga 一样旧的 U-Pb 年龄的由岩屑形成的锆石在西藏被发现了。这是到目前为止在中国报导的最旧的锆石。这些结果暗示那个大陆人外壳比以前想在是更普遍的晚地府,但是它的多数高效地被重做进太古代的大陆人外壳。根据可得到的锆石 U-Pb 年龄和 Hf 同位素数据,看来,在华南的大陆人外壳的生长后来开始了早太古代,但是著名计算机生产厂商通过重做的有能力的 cratonic 块没发生直到 Paleoproterozoic。自从 Eoarchean,因此,板 tectonics 的某形式的操作可以发生在中国大陆。华南 craton 的起始的破坏被集中的 magmatic 活动在 Neoproterozoic 期间与超级大陆 Rodinia 的集会和决裂联合引起。然而,大多数太古代并且在华南的 Paleoproterozoic 外壳的材料不作为表面岩石发生,但是作为分散的外壳的残余存在。不过, Neoproterozoic magmatism 的出现仍然是签名把华南与诺思中国区分开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寒武纪 大陆 外壳 中国
原文传递
渤海海域渤中19-6构造带深层潜山储层特征及其控制因素 被引量:97
3
作者 侯明才 曹海洋 +6 位作者 李慧勇 陈安清 韦阿娟 陈扬 王粤川 周雪威 叶涛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33-44,共12页
渤海湾盆地渤中凹陷西南部的渤中19-6深层潜山构造带是新近勘探发现的特大型含油气区,该区的储层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对储层发育特征及其控制因素的认识还不够深入。为此,基于对钻井岩心、井壁岩心、岩石薄片的观察和描述,结合区域构造... 渤海湾盆地渤中凹陷西南部的渤中19-6深层潜山构造带是新近勘探发现的特大型含油气区,该区的储层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对储层发育特征及其控制因素的认识还不够深入。为此,基于对钻井岩心、井壁岩心、岩石薄片的观察和描述,结合区域构造背景、录井及测井等资料,对该区潜山储层的岩石学特征、储集空间类型、物性特征等进行分析,探讨控制储层发育的内在因素,研究储层展布规律。结果表明:(1)渤中19-6构造带深层潜山储层是由太古界潜山变质花岗岩主体及上覆的古近系古新统—始新统孔店组砂砾岩组成的泛潜山储集系统,形成砂砾岩孔隙带+风化壳溶蚀裂缝带+内幕裂缝带的多层次储层结构,储层成因复杂、类型多样;(2)太古界变质花岗岩潜山储集体内部在垂向上可划分为风化壳、内幕裂缝带和致密带,具有孔隙型和裂缝型的双重特性;(3)潜山风化壳主要受到强烈的溶蚀淋滤作用叠加断裂作用的影响,形成裂缝—孔隙型储集空间,内幕裂缝带储层的发育规模与分布受控于3期裂缝的叠加作用,燕山期以来是潜山裂缝的主要发育时期;(4)孔店组砂砾岩为典型的筛积沉积,后期溶蚀作用为其主要的控制因素;(5)混合岩化作用及超临界流体隐爆作用对储层发育起到了建设性作用。结论认为,渤中19-6构造带发育砂砾岩+变质岩潜山储集系统的认识,有助于确定该区下一步油气勘探的目标与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湾盆地 渤海海域 渤中19-6潜山构造带 太古代 深层变质花岗岩储层 古近纪 砂砾岩储层 溶蚀作用 构造裂缝
下载PDF
山东韩旺新太古代条带状铁矿的稀土和微量元素特征 被引量:65
4
作者 沈其韩 宋会侠 赵子然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693-699,共7页
山东韩旺条带状铁矿是一个新太古代大型鞍山式铁矿床,本文主要对韩旺条带状铁矿进行了岩石学和岩石化学方面的研究,并与国内外该类型矿床进行对比。岩石学研究结果认为其经受了绿片岩相至低角闪岩相变质作用,磁铁矿部分受到变质重结晶,... 山东韩旺条带状铁矿是一个新太古代大型鞍山式铁矿床,本文主要对韩旺条带状铁矿进行了岩石学和岩石化学方面的研究,并与国内外该类型矿床进行对比。岩石学研究结果认为其经受了绿片岩相至低角闪岩相变质作用,磁铁矿部分受到变质重结晶,但局部仍保存有化学沉积的特征。在TFe-(CaO+MgO)-SiO2图解中,其分布与五台山条带状铁矿和世界条带状铁矿分布区一致。韩旺铁矿稀土元素含量较低,具有太古宙海洋沉积的特征,在PAAS(太古宙后平均澳大利亚沉积岩)标准化的稀土配分曲线中显示轻稀土的相对亏损和重稀土的相对富集,具有较强的Eu的正异常和明显的Y的正异常,无明显的Ce异常,这一特征与我国鞍山弓长岭和五台山及世界许多地区的太古宙BIF特征一致。微量元素中Ti、V、Co、Ni、Mn、Sr、Ba等元素的含量都较低,在原始地幔标准化的微量元素配分曲线中具U、Ta、La、Ce、P正异常,K、Nb、Sr、Hf、Zr负异常。文章中也对韩旺条带状铁矿中Sr/Ba、Ti/V等元素的比值与其他地区进行了对比。综合研究结果认为韩旺条带状铁矿具有与火山热液伴生的铁质,形成于海洋化学沉积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韩旺 太古宙 条带状铁矿 岩石化学 化学沉积
下载PDF
华北克拉通太古宙TTG岩石的时空分布、组成特征及形成演化:综述 被引量:57
5
作者 万渝生 董春艳 +5 位作者 任鹏 白文倩 颉颃强 刘守偈 谢士稳 刘敦一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405-1419,共15页
华北克拉通具有3.8Ga以上的演化历史,TTG是其地质记录的最重要载体。华北克拉通太古宙(特别是中太古代以前)地质演化在很大程度上与TTG岩石密切相关。在华北克拉通,始太古代(3.6~4.0Ga)TTG岩石仅在鞍本地区被发现,但冀东地区已在多种变... 华北克拉通具有3.8Ga以上的演化历史,TTG是其地质记录的最重要载体。华北克拉通太古宙(特别是中太古代以前)地质演化在很大程度上与TTG岩石密切相关。在华北克拉通,始太古代(3.6~4.0Ga)TTG岩石仅在鞍本地区被发现,但冀东地区已在多种变质碎屑沉积岩中发现大量3.6~3.88Ga碎屑锆石;古太古代(3.2~3.6Ga)TTG岩石在鞍本、冀东、信阳地区被识别出来;中太古代(2.8~3.2Ga)TTG岩石在鞍本、冀东、胶东、鲁山等地存在;可把新太古代(2.5~2.8Ga)进一步划分为早期和晚期两个阶段:新太古代早期(2.6~2.8Ga)TTG岩石已在10余个地区被发现,新太古代晚期(2.5~2.6Ga)TTG岩石几乎在每一个太古宙基底岩石出露区都存在。野外地质、锆石定年、元素地球化学和Nd-Hf同位素组成研究表明,中太古代以前TTG岩石局部存在,主要分布于Wan et al.(2015)所划分的三个古陆块中;新太古代TTG岩石广泛分布,是陆壳增生最重要时期岩浆作用的产物。TTG岩石类型随时代变化,3.1~3.8Ga和2.7~2.9Ga TTG岩石分别主要为奥长花岗岩和英云闪长岩;2.5~2.6Ga期间花岗闪长岩大规模出现,并有壳源花岗岩广泛分布,表明这时陆壳已有相当的成熟度。奥长花岗岩轻重稀土分异程度从弱到强的时间出现在~3.3Ga;2.5~3.3Ga的TTG岩石轻重稀土分异程度变化很大,表明其形成条件存在很大差异。TTG岩石主要为新生地壳,但也有相当部分为壳内再循环产物或形成过程中受到陆壳物质影响。华北克拉通中太古代以前的主要构造机制是板底垫托或地幔翻转作用,新太古代晚期板块构造体制可能已起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TG 华北克拉通 太古宙 锆石年龄 Nd-Hf同位素
下载PDF
华北克拉通太古宙地壳演化和最古老的岩石 被引量:53
6
作者 刘敦一 万渝生 +4 位作者 伍家善 S A Wilde 董春艳 周红英 殷小艳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1131-1138,共8页
简要总结了华北克拉通太古宙地壳演化的规律、认识及存在的问题,特别是近年来在最古老的岩石和锆石年代学研究方面取得的进展。华北克拉通构造热事件主要发生在约2.5Ga,导致大规模陆壳的形成。仅在鲁西、胶东等少数地区有较大规模的约2.... 简要总结了华北克拉通太古宙地壳演化的规律、认识及存在的问题,特别是近年来在最古老的岩石和锆石年代学研究方面取得的进展。华北克拉通构造热事件主要发生在约2.5Ga,导致大规模陆壳的形成。仅在鲁西、胶东等少数地区有较大规模的约2.7Ga的地质体存在。古元古代晚期的陆陆碰撞使华北克拉通最终形成统一的整体。最近对鞍山地区的研究发现大量3.6~3.8Ga的岩石和锆石。在冀东、信阳、焦作及其他地区也有始太古代—古太古代的岩石和锆石存在。华北克拉通可能存在几个不同的古太古代—始太古代陆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克拉通 最古老的岩石 太古宙 地壳演化
下载PDF
SHRIMP single zircon U-Pb dating of the Kongling high-grade metamorphic terrain: Evidence for >3.2 Ga old continental crust in the Yangtze craton 被引量:46
7
作者 高山 凌文黎 +2 位作者 QIU Yumin Neal J.McNaughton David I.Groves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SCIE EI CAS 2001年第4期326-335,共10页
Single zircons from two trondhjemitic gneisses and two clastic metasedimentary rocks without Eu anomaly of the Kongling high-grade metamorphic terrain are dated by the in situ SHRIMP U-Pb method. The results show that... Single zircons from two trondhjemitic gneisses and two clastic metasedimentary rocks without Eu anomaly of the Kongling high-grade metamorphic terrain are dated by the in situ SHRIMP U-Pb metho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trondhjemitic magma emplaced at 2947-2903 Ma. Concordant age of as old as 3.3 Ga is present in the detrital zircons from the clastic metasedimentary rocks. Together with the depleted mantle Nd model age (TDM =3.2-3.3 Ga) of the clastic metasedimentary rocks, this documents the presence of Paleoarchean continental crust in the Yangtze crat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ongling high-grade metamorphic terrain zircon U-Pb age SHRIMP archean Yangtze craton.
原文传递
太古宙TTG岩石是什么含义? 被引量:49
8
作者 张旗 翟明国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3446-3456,共11页
太古宙TTG岩石的成因是一个热门话题,它与太古宙麻粒岩地体并称为太古宙两大疑案。TTG岩石关系到地球早期陆壳是如何形成、生长和演化的。现在流行的观点是,太古宙TTG要么产于板块消减带,要么来自加厚的下地壳,这两种说法孰对孰错?笔者... 太古宙TTG岩石的成因是一个热门话题,它与太古宙麻粒岩地体并称为太古宙两大疑案。TTG岩石关系到地球早期陆壳是如何形成、生长和演化的。现在流行的观点是,太古宙TTG要么产于板块消减带,要么来自加厚的下地壳,这两种说法孰对孰错?笔者认为二者证据都不充分。上述认识是将太古宙TTG与现代埃达克岩简单对比得出来的,而这种对比忽略了地质时代和构造背景的差异,正确的对比应当是在太古宙不同类型花岗质岩石之间进行。太古宙地壳异常的热,什么时候开始出现板块构造至今没有得到明确的结论。太古宙TTG是太古宙地壳的主要成分,太古宙TTG地体反映的是太古宙地壳的平均厚度,加厚是相对于正常地壳厚度而言的。太古宙地质研究存在一个明显的误区,即不恰当地运用"将今论古"的原则,"将今论古"只适合显生宙或中-新元古代。研究TTG岩石意义十分重大,对我们理解前板块构造以及板块构造何时开始的是很关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古宙 TTG 花岗岩 加厚地壳 板块构造 将今论古
下载PDF
渤海海域深层天然气勘探的突破与启示 被引量:48
9
作者 薛永安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1-20,共10页
传统的观点认为:渤海湾盆地属于中国东部典型的油型盆地,难以形成大型天然气田,而近期渤中19-6深层天然气田的发现则展示了渤中凹陷深层巨大的天然气勘探潜力。为了给渤海湾盆地及其他地区的深层天然气勘探提供指导和借鉴,对该区深层天... 传统的观点认为:渤海湾盆地属于中国东部典型的油型盆地,难以形成大型天然气田,而近期渤中19-6深层天然气田的发现则展示了渤中凹陷深层巨大的天然气勘探潜力。为了给渤海湾盆地及其他地区的深层天然气勘探提供指导和借鉴,对该区深层天然气的成藏模式、主控因素及富集规律等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渤中凹陷厚层腐殖—腐泥型烃源岩在深埋条件下具有高成熟阶段富气的特点,具备形成大气田的物质条件;(2)岩石类型—应力改造—流体溶蚀联合控制了深部古近系碎屑岩及太古界变质岩超大规模储层的形成,为大型天然气田的形成提供了储层条件;(3)渤中凹陷巨厚超压泥岩形成的区域性盖层,为大规模天然气的汇聚成藏创造了有利的封盖及保存条件;(4)确立了渤中凹陷深层先油后气大型天然气田气侵式成藏模式,以巨大供油窗、快速成藏、内幕运移为其特点。结论认为,渤中凹陷深层天然气勘探之所以能够取得突破,主要得益于长期坚持"在油型盆地找大气田"的战略部署,得益于打开思路、精细研究、模式创新和技术进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湾盆地 渤海海域 渤中凹陷 古近纪 砂砾岩 太古代 变质岩 深层天然气 勘探突破
下载PDF
华北克拉通太古宙研究若干进展 被引量:44
10
作者 万渝生 董春艳 +6 位作者 颉颃强 刘守偈 马铭株 谢士稳 任鹏 孙会一 刘敦一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685-700,共16页
华北克拉通存在3.8 Ga以上的地质演化历史。本文对近年来我们在鞍本、冀东、鲁西、胶东和阴山地区研究取得的进展作了简要介绍。在鞍山,深沟寺杂岩获得-3770 Ma,3600–3660 Ma,-3450 Ma,3310–3330 Ma和-3120 Ma锆石年龄,与白家坟杂岩... 华北克拉通存在3.8 Ga以上的地质演化历史。本文对近年来我们在鞍本、冀东、鲁西、胶东和阴山地区研究取得的进展作了简要介绍。在鞍山,深沟寺杂岩获得-3770 Ma,3600–3660 Ma,-3450 Ma,3310–3330 Ma和-3120 Ma锆石年龄,与白家坟杂岩和东山杂岩的岩浆事件十分类似。在冀东,对曹庄杂岩副变质斜长角闪岩和石榴黑云片麻岩定年,发现大量3.5–3.8 Ga碎屑锆石,并获得-2.5 Ga变质锆石年龄,冀东地区很可能存在始太古代岩石,可把曹庄杂岩形成时代限定在2.5 Ga和3.4 Ga之间。在鲁西,把太古宙基底从东北到西南依次划分为A、B、C三个岩带:A带主要为新太古代晚期的壳源花岗岩,B带主要为新太古代早期的岩石,C带主要为新太古代晚期的新生岩浆岩。鲁西是华北克拉通新太古代早期岩石分布最广泛的地区,也是华北克拉通确认新太古代早期和晚期表壳岩系共存的唯一地区。在胶东,规模巨大的2.9 Ga岩浆热事件被识别出来,它是强烈地幔添加作用的产物。可能作为岩浆板底垫托作用的结果,2.9 Ga岩石与2.7 Ga岩石一道,在新太古代晚期(-2.5 Ga)遭受强烈变质改造。在阴山地块,除2.5 Ga表壳岩和侵入岩外,还存在2.7 Ga英云闪长岩和2.6 Ga花岗岩。新获得的资料表明阴山地块与华北克拉通东部陆块具有类似的早前寒武纪地质演化历史。还对华北克拉通太古宙变质基底的锆石年龄和Hf同位素组成及全岩Nd同位素组成进行了统计研究。结合前人工作,初步总结了华北克拉通太古宙地质演化特点。认为华北克拉通与其它克拉通类似,新太古代早期—中太古代晚期是陆壳形成增生的主要时期,但最强烈广泛的构造热事件存在于新太古代晚期。在我们新提出的构造区划中,划分出了三个古陆块(〉2.6 Ga),即东部古陆块、南部古陆块和中部古陆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克拉通 太古宙 岩浆作用 变质作用 锆石定年 Nd-Hf同位素
下载PDF
SHRIMP dating of volcanic rocks from Ningwu area and its geological implications 被引量:36
11
作者 张旗 简平 +4 位作者 刘敦一 王元龙 钱青 王焰 薛怀民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SCIE EI CAS 2003年第8期830-837,共14页
The SHRIMP U-Pb ages are reported for two volcanic rocks from the Longwangshan and the Dawangshan formations respectively, Ningwu area, Jiangsu Province. The Dawangshan formation (NB-01) is dated at (127 3) Ma, and th... The SHRIMP U-Pb ages are reported for two volcanic rocks from the Longwangshan and the Dawangshan formations respectively, Ningwu area, Jiangsu Province. The Dawangshan formation (NB-01) is dated at (127 3) Ma, and the Longwangshan formation (NL-01), (131 4) Ma. Besides, a few Archean zircons are also found in the Longwangshan formation, which suggests a possible Archean basement in the reg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OLCANIC rocks Ningwu area SHRIMP dating Early Cretaceous archean.
原文传递
山东沂水太古宙蔡峪和大山岩体SHRIMP锆石年代学 被引量:40
12
作者 沈其韩 宋彪 +2 位作者 徐惠芬 耿元生 沈昆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75-284,共10页
本文首次报道了山东沂水蔡峪岩体和大山岩体锆石 SHRIMP 测年结果。结果显示,蔡峪岩体的侵位(或结晶)年龄为 2562±14 Ma(12个点的^(207)Pb/^(206)Pb 年龄平均值,95%置信度误差,下同),MSWD=4.5;大山岩体的侵位(或结晶)年龄为 2545&... 本文首次报道了山东沂水蔡峪岩体和大山岩体锆石 SHRIMP 测年结果。结果显示,蔡峪岩体的侵位(或结晶)年龄为 2562±14 Ma(12个点的^(207)Pb/^(206)Pb 年龄平均值,95%置信度误差,下同),MSWD=4.5;大山岩体的侵位(或结晶)年龄为 2545±10 Ma(10个点),MSWD=6.1。两个岩体的岩相学、岩石化学和地球化学有所差别,但都属于该区同一岩体群,时代为新太古代。蔡峪岩体和大山岩体变质年龄分别为 2518±13 Ma和 2508±5Ma,它们曾分别遭受过麻粒岩相和角闪岩相变质作用,对应的是太古宙末期一次重要的变质构造事件。两个岩体中均含有数量不等、时代不同的古老残余锆石,其中在蔡峪岩体中获得 2.64~2.69 Ga、2.70 Ga、2.82 Ga、2.93 Ga和 3.07 Ga 5 组年龄,在大山岩体的残留锆石中获得 2.63~2.67 Ga和 2.82 Ga两组年龄。2.93 Ga和 3.07 Ga古老残余锆石的发现,进一步证明本区确有中太古亩地体的存在,这对探讨本区太古宙地壳演化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锆石 太古宙 SHRIMP 年代学
下载PDF
Archean Basement and a Paleoproterozoic Collision Orogen in the Huoqiu Area at the Southeastern Margin of North China Craton: Evidence from Sensitive High Resolution Ion Micro-Probe U-Pb Zircon Geochronology 被引量:36
13
作者 WAN Yusheng DONG Chunyan WANG Wei XIE Hangqiang LIU Dunyi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2010年第1期91-104,共14页
This paper reports sensitive high resolution ion micro-probe U-Pb zircon ages for the "Huoqiu Group" and granitoids of the Early Precambrian basement in the Huoqiu area, southeastern margin of the North China Craton... This paper reports sensitive high resolution ion micro-probe U-Pb zircon ages for the "Huoqiu Group" and granitoids of the Early Precambrian basement in the Huoqiu area, southeastern margin of the North China Craton. The "Huoqiu Group" is similar in rock association and metamorphism to the khondalite series, apart from it containing considerable amounts of banded iron formation. All detrital zircons from the "Huoqiu Group" meta-sedimentary rocks are 3.0 Ga and 2.75 Ga, without any 2.5 Ga and younger ones, as is commonly found in Paleoproterozoic khondalite series in other areas of the North China Craton. In the Huoqiu area, 2.75 Ga and 2.56 Ga granitoids have also been identified. This basement assemblage underwent strong metamorphism during the late Paleoproterozoic (-1.84 Ga) tectonothermal event that is widely developed in the North China Craton. Thus the formation time of the "Huoqiu Group" can be constrained between 2.75 and 1.84 Ga in terms of detrital and metamorphic zircon ages. It is considered, combined with regional data, that there may be a Paleoproterozoic collision orogen extending in a NWW-SEE direction to the southern margin of the North China Crat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hondalite series trondhjemite-tonalite-granodiorite sensitive high resolution ion micro-probe U-Pb dating archean PALEOPROTEROZOIC collision orogen North China Craton
下载PDF
西秦岭略阳地区鱼洞子杂岩变形花岗岩锆石LA-ICP-MS U-Pb测年及地质意义 被引量:38
14
作者 张欣 徐学义 +3 位作者 宋公社 王洪亮 陈隽璐 李婷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510-517,共8页
鱼洞子杂岩是秦岭地区最古老的复杂的地质体。前人对鱼洞子杂岩不同的地质体采用多种方法进行了年龄测定,但结果差异较大,且总体测试精度不高。依据锆石CL影像的特征,结合锆石成因分析和锆石微区的U-Pb同位素,进行了LA-ICP-MS测定,在鱼... 鱼洞子杂岩是秦岭地区最古老的复杂的地质体。前人对鱼洞子杂岩不同的地质体采用多种方法进行了年龄测定,但结果差异较大,且总体测试精度不高。依据锆石CL影像的特征,结合锆石成因分析和锆石微区的U-Pb同位素,进行了LA-ICP-MS测定,在鱼洞子杂岩糜棱岩化细粒黑云母花岗岩和强片理化黑云母花岗岩中分别获得2661Ma±17Ma和2703Ma±26Ma的岩浆结晶年龄,同时在糜棱岩化细粒黑云母花岗岩中获得2647Ma±65Ma的变质锆石年龄。其中2703Ma±26Ma是秦岭造山带目前发现的最古老的侵入岩的形成年龄,为研究秦岭造山带早前寒武纪构造岩浆事件和地球早期的形成演化提供了新的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洞子岩群 太古宙 锆石LA-ICP-MS U-Pb年龄 花岗岩事件
下载PDF
辽宁本溪大台沟铁矿地质特征 被引量:34
15
作者 洪秀伟 庞宏伟 +4 位作者 刘学文 李尔峰 王文清 王长峰 刘铁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426-1433,共8页
本溪大台沟铁矿床位于本溪市桥头镇,是近年来发现的最大的鞍山式铁矿床。该矿床为隐伏的超大型铁矿床,埋深1100~1200m,已控制矿体延长2000m,最大延深840m,最宽处1100m。矿体总体为近直立的厚板状体,夹石很少,为单一矿体。矿石类型为磁... 本溪大台沟铁矿床位于本溪市桥头镇,是近年来发现的最大的鞍山式铁矿床。该矿床为隐伏的超大型铁矿床,埋深1100~1200m,已控制矿体延长2000m,最大延深840m,最宽处1100m。矿体总体为近直立的厚板状体,夹石很少,为单一矿体。矿石类型为磁铁石英岩(磁铁矿石)、赤铁石英岩(赤铁矿石)及其过渡类型的磁铁赤铁石英岩(混合矿石)。矿石品位较均匀,矿床有害杂质含量低。初步估算333+332类资源量约34亿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鞍山—本溪地区 本溪大台沟铁矿 地质特征 太古宙 层状岩系
下载PDF
渤海海域中生界覆盖型潜山成藏认识与渤中13-2大油田发现 被引量:29
16
作者 薛永安 李慧勇 +2 位作者 许鹏 刘庆顺 崔海忠 《中国海上油气》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3-22,共10页
历经50余年勘探,渤海海域暴露型潜山已获得渤中19-6等多个大中型油气田发现,中生界覆盖型潜山一直未取得规模型勘探突破。近年来,针对制约覆盖型潜山勘探的成储和成藏问题展开了系统研究,取得了相关的地质新认识。认识到“垂向顶部差异... 历经50余年勘探,渤海海域暴露型潜山已获得渤中19-6等多个大中型油气田发现,中生界覆盖型潜山一直未取得规模型勘探突破。近年来,针对制约覆盖型潜山勘探的成储和成藏问题展开了系统研究,取得了相关的地质新认识。认识到“垂向顶部差异、横向内幕连续”是大型变质岩潜山优质储集层分布模式,内幕网状裂缝型储层是覆盖型潜山主要储层类型,早、晚印支—燕山期多期应力叠加改造是优质储层形成的关键;提出“不整合—断层—网状缝”构成覆盖型潜山复式输导体系,“断面超压强注—网状缝高效输导”是覆盖型潜山主要成藏模式。新认识指导勘探实践,在渤中凹陷西南部中生界覆盖区发现了渤中13-2大型整装挥发性油田,实现了渤海海域覆盖型潜山勘探的领域性突破,打破了覆盖型潜山难以形成优质储层、难以规模成藏的传统认识,对于推动渤海湾盆地及近海其他盆地同类型潜山的勘探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海域 渤中13-2 勘探发现 潜山油藏 覆盖型 太古界 花岗岩
下载PDF
从全球对比探讨华北克拉通早期地质演化与板块构造过程 被引量:27
17
作者 李江海 牛向龙 +1 位作者 T.KUSKY A.POLAT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2004年第3期273-283,共11页
板块构造理论为 2 0世纪取得的重大科学成就。如何在新世纪发展板块构造、推动大陆动力学研究成为新的挑战。世界古大陆前寒武纪地质研究在花岗岩绿岩带、高级变质区 ,新太古代造山作用 ,早期大洋地质记录与古板块构造 ,以及超级大陆等... 板块构造理论为 2 0世纪取得的重大科学成就。如何在新世纪发展板块构造、推动大陆动力学研究成为新的挑战。世界古大陆前寒武纪地质研究在花岗岩绿岩带、高级变质区 ,新太古代造山作用 ,早期大洋地质记录与古板块构造 ,以及超级大陆等方面取得新进展。在此全球构造背景下 ,华北早期地质演化的相关重大问题包括 :新太古代典型造山带地质演化、碰撞过程及其盆山耦合作用。围绕新太古代蛇绿岩的研究 ,特别是豆荚状铬铁矿及地幔岩 ,将提供早期大洋岩石圈性质、扩张运移过程的重要线索 ,并提出早期板块边界划分标志及其洋陆作用过程。华北中部造山带及蛇绿岩混杂带的洲际对比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板块 太古宙 华北 碰撞造山 超大陆
下载PDF
Crustal growth at ~2.5 Ga in the North China Craton:evidence from whole-rock Nd and zircon Hf isotopes in the Huai'an gneiss terrane 被引量:29
18
作者 LIU Fu GUO JingHui +1 位作者 LU XiaoPing DIWU ChunRong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2009年第24期4704-4713,共10页
Huai'an 片麻岩岩层主要由 TTG 片麻岩和 dioritic 片麻岩组成。在 magmatic 锆石核心标明日期的 situ U-Pb 的激光显示这些片麻岩的 protolith 在 &#8764;2.5 Ga 被形成。TTG 片麻岩有积极 &#949;<sub > 2.7 ~ 4.3 ... Huai'an 片麻岩岩层主要由 TTG 片麻岩和 dioritic 片麻岩组成。在 magmatic 锆石核心标明日期的 situ U-Pb 的激光显示这些片麻岩的 protolith 在 &#8764;2.5 Ga 被形成。TTG 片麻岩有积极 &#949;<sub > 2.7 ~ 4.3 的 Nd </sub>(t) 价值,和大多数 magmatic 锆石有积极 &#949;<sub > 2.0 ~ 8.3 的 Hf </sub>(t) 价值。这些积极 &#949;<sub > Nd </sub>(t) 和 &#949;<sub > Hf </sub>(t) 价值两个都类似于在 2.5 Ga 的同时期的弄空的披风的那些。而且,为 magmatic 锆石的 2.44 ~ 2.73 Ga 的年轻 Hf 模型年龄接近预定锆石生长。整个岩石的 &#949;<sub > Nd </sub>(t) 价值由于在它的来源的古老的外壳的参与比在 TTG 片麻岩在 dioritic 片麻岩(0.8 ~ 1.7 ) 是更低的。然而,从 dioritic 片麻岩的许多 magmatic 锆石有类似的 &#949;<sub > Hf </sub>(t) 价值(2.0 ~ 7.9 ) 到同时代的弄空的披风的;他们 2.49 ~ 2.75 Ga 的 Hf 模型年龄接近锆石的 U-Pb 年龄。最高的 &#949;<sub > Hf </sub>(t) 价值接近弄空的披风,和相对高的 &#949;<sub 的价值 > Hf </sub>(t) 价值对应于相对年轻的 Hf 模型年龄。这些 Nd 和 Hf 同位素特征建议 Huai'an 片麻岩岩层的片麻岩的这二种类型在 ca 从少年外壳发源。2.5 G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锆石HF同位素 地壳生长 片麻岩 ND 淮安 地体 克拉通 全岩
原文传递
从变质作用观看板块构造何时在华北克拉通开始(英文) 被引量:25
19
作者 赵国春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9-32,共14页
了解板块构造在地球上何时和怎样开始的是地球科学领域还没有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作为板块运动的最终结果,大陆碰撞造山带是识别地球历史演化中板块构造机制起主导作用的重要标志。大陆碰撞带变质作用一般以顺时针p-T轨迹演化为特征,... 了解板块构造在地球上何时和怎样开始的是地球科学领域还没有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作为板块运动的最终结果,大陆碰撞造山带是识别地球历史演化中板块构造机制起主导作用的重要标志。大陆碰撞带变质作用一般以顺时针p-T轨迹演化为特征,尤其伴有峰期变质之后的等温减压过程。这样,具有峰后等温减压过程的顺时针p-T轨迹是识别地球早期的板块构造作用的重要标志之一。作为世界上最古老的克拉通陆块之一,华北克拉通基底岩石变质作用p-T演化在过去几年已得到广泛深入的研究,使得该克拉通可能成为应用大规模变质作用p-T轨迹途径来探讨构造环境和构造演化过程的最佳场所。构造上,华北克拉通可划分为三个小的陆块(东部陆块、阴山陆块和鄂尔多斯陆块)和三个古元古代活动带(华北中部碰撞带、孔兹岩带和胶—辽—吉带)。东部陆块和阴山陆块新太古代基底岩石变质作用具有等压冷却型逆时针p-T演化轨迹特征,反映变质作用热源与大量地幔岩浆底板垫托或侵位有关。尽管理论上这样大规模的地幔岩浆可形成在大陆岩浆弧、地幔柱或大陆裂谷环境,只有地幔柱模式才能合理地解释东部陆块和阴山陆块新太古代基底岩石时空分布、岩石组合和构造特征。这样,地幔柱可能是主导东部陆块和阴山陆块新太古代地壳形成和演化的主要构造机制,而板块构造在晚太古宙并不是其主要的构造机制。古元古代孔兹岩带和华北中部碰撞带基底岩石变质作用均具有等温减压型顺时针p-T演化特征,反映两造山带都经历地壳加厚和随后的隆升剥蚀构造过程。这样的构造过程是板块构造体制下的碰撞造山带的典型标志。古元古代胶—辽—吉带可进一步划分为南部带和北部带,其中南部带基底岩石具有逆时针p-T演化特征,而北部带基地岩石具有顺时针p-T演化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古宙 华北克拉通 板块构造 古元古代 变质作用 P-T轨迹
下载PDF
Geological Evidence for the Operation of Plate Tectonics throughout the Archean:Records from Archean Paleo-Plate Boundaries 被引量:25
20
作者 Timothy M.Kusky Brian F.Windley Ali Polat 《Journal of Earth Science》 SCIE CAS CSCD 2018年第6期1291-1303,共13页
Plate tectonics describes the horizontal motion of rigid lithospheric plates away from midoceanic ridges and parallel to transforms, towards deep-sea trenches, where the oceanic lithosphere is subducted into the mantl... Plate tectonics describes the horizontal motion of rigid lithospheric plates away from midoceanic ridges and parallel to transforms, towards deep-sea trenches, where the oceanic lithosphere is subducted into the mantle. This process is the surface expression of modern-day heat loss from Earth. One of the biggest questions in Geosciences today is "when did plate tectonics begin on Earth" with a wide range of theories based on an equally diverse set of constraints from geology, geochemistry, numerical modeling, or pure speculation. In this contribution, we turn the coin over and ask "when was the last appearance in the geological record for which there is proof that plate tectonics did not operate on the planet as it does today". We apply the laws of uniformitarianism to the rock record to ask how far back in time is the geologic record consistent with presently-operating kinematics of plate motion, before which some other mechanisms of planetary heat loss may have been in operation. Some have suggested that evidence shows that there was no plate tectonics before 800 Ma ago, others sometime before 1.8–2.7 Ga, or before 2.7 Ga. Still others recognize evidence for plate tectonics as early as 3.0 Ga, 3.3–3.5 Ga, the age of the oldest rocks, or in the Hadean before 4.3 Ga. A key undiscussed question is: why is there such a diversity of opinion about the age at which plate tectonics can be shown to not have operated, and what criteria are the different research groups using to define plate tectonics, and to recognize evidence of plate tectonics in very old rocks? Here, we present and evaluate data from the rock record, constrained by relevant geochemical-isotopic data, and conclude that the evidence shows indubitably that plate tectonics has been operating at least since the formation of the oldest rocks, albeit with some differences in processes, compositions, and products in earlier times of higher heat generation and mantle temperature, weaker oceanic lithosphere, hotter subduction zones caused by mo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rchean TECTONICS OPHIOLITE OPS(oceanic plate stratigraphy) OROGENY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