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公众考古教育实践初探 被引量:10
1
作者 王太一 高蒙河 《南方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21-225,共5页
考古教育是公众考古的主要实践形式之一,但相关的研究尚处在刚刚起步阶段,目前主要是介绍一些国外的实践方式和理念为主,缺少对中国实践的具体分析和全面总结。本文将中国公众考古教育实践形态归纳为大学通识考古教育、社会考古讲座、... 考古教育是公众考古的主要实践形式之一,但相关的研究尚处在刚刚起步阶段,目前主要是介绍一些国外的实践方式和理念为主,缺少对中国实践的具体分析和全面总结。本文将中国公众考古教育实践形态归纳为大学通识考古教育、社会考古讲座、考古遗址博物馆教育三类,分别加以分析,并对公众考古教育的发展历程进行了简要的回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众考古教育 通识课堂 社会讲座 考古博物馆
原文传递
考古博物馆的一种模式——陕西考古博物馆的展览思路与特色 被引量:5
2
作者 王小蒙 王沛 +1 位作者 刘思哲 是江柳 《中国博物馆》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51-59,127,共10页
考古学科专题博物馆,是基于学科的内容和逻辑,展示学科的主要理论发展和研究成果,近似于“行业博物馆+科技博物馆”的模式。陕西考古博物馆在内容和形式上,始终把握“考古学科”的基本点,以丰富的展板资料、搬迁的遗迹本体、微缩遗迹模... 考古学科专题博物馆,是基于学科的内容和逻辑,展示学科的主要理论发展和研究成果,近似于“行业博物馆+科技博物馆”的模式。陕西考古博物馆在内容和形式上,始终把握“考古学科”的基本点,以丰富的展板资料、搬迁的遗迹本体、微缩遗迹模型等与遗物构成紧密结合的展项;以灵活多样的展陈手段进行视觉转化,全面阐释考古学科的发展历程、基础理论、多学科综合考古的方法,展示考古发现和文物保护的过程及研究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物馆 考古学科 考古博物馆 展览架构 展示方式
下载PDF
考古建筑学 南京金陵美术馆设计 被引量:7
3
作者 鲁安东 《时代建筑》 2014年第1期108-113,108,共6页
文章通过评析金陵美术馆设计,提出当代建筑在考古学影响下材料处理和呈现方式的变化。这种变化产生了新的建构逻辑和空间特征。金陵美术馆对这一趋势的创新尝试。
关键词 考古建筑学 工业遗产 建构 叙述 美术馆
下载PDF
考古成果在博物馆中的传播阶段与模型 被引量:5
4
作者 黄洋 《东南文化》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60-165,共6页
考古成果在博物馆中传播是考古大众化的重要方式之一:考古学家和博物馆工作人员是主要传播者。作为传播内容的“物—知识—意义—价值”,从物到文化内涵再到思想层面层层递进。传播途径有博物馆中考古成果相关的展览、教育活动、文创产... 考古成果在博物馆中传播是考古大众化的重要方式之一:考古学家和博物馆工作人员是主要传播者。作为传播内容的“物—知识—意义—价值”,从物到文化内涵再到思想层面层层递进。传播途径有博物馆中考古成果相关的展览、教育活动、文创产品等。考古成果在博物馆中的传播可以分为三个理想的阶段与模型:一是专家权威模型,即单向灌输阶段;二是公众参与模型,即参与反馈阶段;三是平等互动模型,即双向交流阶段,主要在于公众的主观能动性逐渐增强。这三个阶段与模型并非是后者取代前者的关系,区别在于传播理念先进与否、方式妥当与否,但总体上遵从由前者到后者的趋势,当然未来可能还会出现新的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物馆传播 考古成果 博物馆化 考古博物馆 公众考古
原文传递
关于考古博物馆的几点思考
5
作者 王炜林 张雪琼 《文博》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50-156,共7页
考古博物馆是展示考古学的行业专题博物馆,与历史博物馆、考古遗址博物馆相比,有着无法替代的展陈优势和阐释效果。除考古出土物等常规成果展示外,考古博物馆还可以呈现中国考古学文化谱系图,全方位展现考古学科发展、多角度复原古代社... 考古博物馆是展示考古学的行业专题博物馆,与历史博物馆、考古遗址博物馆相比,有着无法替代的展陈优势和阐释效果。除考古出土物等常规成果展示外,考古博物馆还可以呈现中国考古学文化谱系图,全方位展现考古学科发展、多角度复原古代社会面貌、多感官传递中国考古之精神,做出考古特色,为提升公众文化素质贡献考古人的力量。考古机构运营考古博物馆有着不可比拟的优势,既有丰富的研究人才储备、强大的学术创新支撑,在一定程度上亦能促进学科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物馆 考古 考古博物馆 博物馆展陈 融合发展
下载PDF
简析考古发掘及博物馆保管中的文物保护 被引量:6
6
作者 周畅 《遗产与保护研究》 2017年第2期179-181,共3页
文物保护是文物工作中最重要的一环。文章分别从考古发掘中的文物保护和博物馆保管的文物保护两个方面入手,介绍了考古发掘过程中常见的文物保护问题和解决方法,提出了博物馆的文物保护技术及文物保护措施。
关键词 文物保护 考古发掘 数字化博物馆
下载PDF
民国时期考古出土文物展览述论 被引量:1
7
作者 黄洋 《博物院》 2023年第1期36-43,共8页
民国时期,中国考古学家在进行考古发掘的同时,也通过考古出土文物展览的方式传播考古成果。民国时期共举办了20余次各种考古出土文物展览,这些临时展览虽然大多展期都很短,但却引起强烈反响。考古出土文物展览影响了公众的古史观念与民... 民国时期,中国考古学家在进行考古发掘的同时,也通过考古出土文物展览的方式传播考古成果。民国时期共举办了20余次各种考古出土文物展览,这些临时展览虽然大多展期都很短,但却引起强烈反响。考古出土文物展览影响了公众的古史观念与民族认同。在展示手段上,运用了图表、通俗易懂的说明文字、模型等,还采用古今对比展示、专家现场导览、考古遗迹展示等方式,通俗化地传播考古成果。观众有业界专家学者、政府官员、普通公众等各阶层,反响热烈。民国时期的考古出土文物展览促使我们重新思考考古学的价值,并促进公众参与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也为后续公众考古学的形成与发展做好了铺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考古博物馆 出土文物展览 公众考古 考古成果转化
原文传递
建设让所有人满意的博物馆——以南山大学人类学博物馆为例
8
作者 黑泽浩 滕小涵(译) 《博物院》 2023年第2期16-19,共4页
南山大学人类学博物馆设立于1949年,于2013年全面整修并导入了“可触式展示”这一新型的展览方式。其契机源自对广濑浩二郎先生的主张——“普世性博物馆”所产生的共鸣。“普世性”一词的本意是要让“所有人”都能够使用,因此我们将参... 南山大学人类学博物馆设立于1949年,于2013年全面整修并导入了“可触式展示”这一新型的展览方式。其契机源自对广濑浩二郎先生的主张——“普世性博物馆”所产生的共鸣。“普世性”一词的本意是要让“所有人”都能够使用,因此我们将参观博物馆难度最高的视觉障碍者定为主要的目标群体。为了方便视觉障碍者参观博物馆,我们需要解决许多问题,还要同时做好资料的保管工作。不过,笔者依然认为“普世性博物馆”这一理念很可能成为一个契机,使长期以来以视觉为中心的博物馆形态迎来巨大的变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考古资料 民族志资料 现代生活史资料 普世性博物馆 感人的展览
原文传递
考古遗址博物馆在社会化媒体中的传播——基于新浪微博的分析
9
作者 李乃舒 黄洋 《博物院》 2023年第5期36-42,共7页
微博是重要的社会化媒体。当下,考古遗址博物馆越来越多地运用微博与观众建立联系。研究分析六家考古遗址博物馆在新浪微博上的相关信息,发现其官方账号主要发布四类信息,即知识介绍、事实变动、用户互动、关注热点与公共节日。各类行... 微博是重要的社会化媒体。当下,考古遗址博物馆越来越多地运用微博与观众建立联系。研究分析六家考古遗址博物馆在新浪微博上的相关信息,发现其官方账号主要发布四类信息,即知识介绍、事实变动、用户互动、关注热点与公共节日。各类行动者在微博场域中,通过转发和留言激发影响力。未来考古遗址博物馆的微博运营,可以用贴近当代人生活、心理的话语活化考古遗址、考古出土文物和考古学文化,运用话题标签组织讨论并与多元传播主体互动,打造社群的同时建立完善的新媒体平台体系,做到非营利性与营利性、专业性与通俗性的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考古成果 博物馆传播 内容分析 文本分析 微博话题
原文传递
考古博物馆内涵解析与发展定位探讨
10
作者 贺存定 陈雨倩 《文物季刊》 2023年第1期120-128,共9页
考古博物馆脱胎于欧洲文艺复兴时兴起的古物陈列室,并随着近代考古学理论的形成和在博物馆中的应用而初具形态。近年来,我国多地纷纷开始大力筹建考古博物馆,走出了一条不同于欧洲考古博物馆的崛起之路,但相关理论与实践还处于起步探索... 考古博物馆脱胎于欧洲文艺复兴时兴起的古物陈列室,并随着近代考古学理论的形成和在博物馆中的应用而初具形态。近年来,我国多地纷纷开始大力筹建考古博物馆,走出了一条不同于欧洲考古博物馆的崛起之路,但相关理论与实践还处于起步探索阶段。本文通过概念内涵解析认为,中国现代考古博物馆主要由专业考古发掘研究机构建设和运营,以考古学理论方法为工作指导,收藏展示考古调查、发掘出土文物及考古工作内容,实现文化遗产保护、研究、利用,具有鲜明的考古学科属性和价值导向。考古博物馆未来发展可定位为考古成果收藏保护的专题博物馆,考古学科研究教育的专业博物馆,考古工作宣传普及的行业博物馆,与综合性历史博物馆、考古遗址博物馆及考古与艺术博物馆相区别,走错位化和特色化的发展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考古博物馆 背景缘起 内涵解析 发展定位
下载PDF
考古资源在中小学教育与博物馆学习间的转化和利用 被引量:3
11
作者 卜琳 《终身教育研究》 2022年第3期41-49,64,共10页
考古资源是博物馆教育资源中的重要类型,种类丰富、特点鲜明、涵盖面广,在中小学的学校教育与课外学习中占有相当比重。家庭、学校和博物馆是中小学生接触考古资源的主要渠道。为了加强中小学生的学科教育和素质培养,首先,需将考古资源... 考古资源是博物馆教育资源中的重要类型,种类丰富、特点鲜明、涵盖面广,在中小学的学校教育与课外学习中占有相当比重。家庭、学校和博物馆是中小学生接触考古资源的主要渠道。为了加强中小学生的学科教育和素质培养,首先,需将考古资源向博物馆化的内容转化,实现考古资源价值与内涵的可视化、可读化。其次,将博物馆化的考古资源向课程化转化。一方面需要博物馆运用多学科方法完成考古资源内涵与价值的诠释和展示,另一方面需要学校与博物馆在充分了解中小学生认知方式、学习特点与个性需求的基础上,借鉴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与博物馆教育方法,充分发挥学校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共同设计开发系统性、适龄性和精细化的分科和综合课程与活动,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模式,实现考古资源在中小学教育与博物馆学习间的转化与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考古资源 中小学教育 博物馆学习 转化和利用
下载PDF
李济与西方博物馆知识在中国的传播 被引量:4
12
作者 徐玲 《中原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96-100,共5页
民国时期西方博物馆知识在中国得到进一步传播,留学出身的考古学者李济参与早期博物馆知识传播的同时,积极从事中国早期博物馆的创建活动,打破了本土古物私家收藏的传统,积极宣扬古物公有公藏的博物馆思想,对其后中国博物馆的发展产生... 民国时期西方博物馆知识在中国得到进一步传播,留学出身的考古学者李济参与早期博物馆知识传播的同时,积极从事中国早期博物馆的创建活动,打破了本土古物私家收藏的传统,积极宣扬古物公有公藏的博物馆思想,对其后中国博物馆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济 考古采集品 博物馆
原文传递
关于考古遗址博物馆新进讲解员培训的实践与思考——以良渚古城遗址公园讲解员培训为例
13
作者 王祺程 《自然博物》 2022年第1期77-83,共7页
考古遗址博物馆是全面展示特定文明的窗口,承担着重要的文化传播使命。对于良渚文化传播而言,其作为史前考古学文化的专业性特点,以及良渚遗址“土遗址”缺乏观赏性的特征,使得一般公众不易理解其内涵和价值,类似问题也普遍存在于其他... 考古遗址博物馆是全面展示特定文明的窗口,承担着重要的文化传播使命。对于良渚文化传播而言,其作为史前考古学文化的专业性特点,以及良渚遗址“土遗址”缺乏观赏性的特征,使得一般公众不易理解其内涵和价值,类似问题也普遍存在于其他考古遗址博物馆。在众多的文化传播手段中,讲解发挥着“让文物活起来”的重要作用。文章以良渚古城遗址新进讲解员培训为例,对考古遗址博物馆新进讲解员的培训师资选择、思维模式、现场实践三方面的方式方法进行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考古遗址 博物馆 讲解员培训 良渚博物院 良渚古城遗址
原文传递
浅析考古博物馆在文旅融合中的作用——以苏州考古博物馆为例 被引量:1
14
作者 朱威 车亚风 《湖南省博物馆馆刊》 2022年第1期607-613,共7页
苏州地区考古资源较为丰富,文旅融合发展前景广阔。苏州考古博物馆作为文旅融合的新型平台,将有效整合苏州考古资源,开展公众考古活动,同时满足陈列展览、互动体验、学术研究等功能需求,对提高苏州文物保护利用水平、加快苏州博物馆城... 苏州地区考古资源较为丰富,文旅融合发展前景广阔。苏州考古博物馆作为文旅融合的新型平台,将有效整合苏州考古资源,开展公众考古活动,同时满足陈列展览、互动体验、学术研究等功能需求,对提高苏州文物保护利用水平、加快苏州博物馆城建设进度、促进苏州文旅产业融合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州 考古博物馆 文旅融合
原文传递
The "narrative sincerity" in museums, architectural and archaeolosical restoration of Franco Minissi
15
作者 Beatrice A. Vivio 《Frontiers of Architectural Research》 CSCD 2015年第3期202-211,共10页
The Italian historiography of the architecture of the second half of the Twentieth century has not given due weight to the dialectic qualities of work of Franco Minissi on ancient structures. He became known for the d... The Italian historiography of the architecture of the second half of the Twentieth century has not given due weight to the dialectic qualities of work of Franco Minissi on ancient structures. He became known for the debate on the use of innovative materials in archaeological sites and not for the extent of his contributions. The world do not know his museums, Italian and not, his many conservation and restoration projects, his archaeological parks, redevelopments of historic centres, new buildings, interior design projects, shops and exhibitions. A reading of his museological works alongside of his experiments on archaeological sites, can help highlight the conceptual congruence with which Minissi tried to meet the needs of the present and the preservation of antiquities, as a dialogue with the past, of refined sensibility and intended to a reversibility respectful of preexistence. This places him among the key figures of the origins of the critical restoration, as an inspiration that continues to offer fruitful ideas to the new genera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itical restoration virtual reintegration Ancient architecture MUSEOLOGY archaeological arrangement museum design Critical conservation theory
原文传递
特殊语境下不可移动文物在博物馆陈列中的运用——以徐州博物馆为例 被引量:1
16
作者 原丰 《东南文化》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6-21,共6页
搬迁保存的考古遗迹是一类特殊的不可移动文物,因学科研究和社会发展需求,在当前考古发掘和博物馆陈列工作中都受到相当的关注和重视。这一类文物具有特殊性、典型性和原真性等特点,在各地博物馆陈列中广为运用,其在博物馆陈列中通常采... 搬迁保存的考古遗迹是一类特殊的不可移动文物,因学科研究和社会发展需求,在当前考古发掘和博物馆陈列工作中都受到相当的关注和重视。这一类文物具有特殊性、典型性和原真性等特点,在各地博物馆陈列中广为运用,其在博物馆陈列中通常采用复原陈列的方法,策展过程中需要解决好展陈体系的融合、展陈空间的利用、展览内容的解读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可移动文物 考古遗迹 博物馆陈列 复原陈列 徐州博物馆
原文传递
Palazzo Valentini: Archaeological discoveries and redevelopment projects
17
作者 Luisa Napoli Paola Baldassarri 《Frontiers of Architectural Research》 CSCD 2015年第2期91-99,共9页
Palazzo Valentini, a historical site of Rome's Provincial Administration, is located at the heart of the city. The building was purchased in 1827 by Vincenzo Valentini, a banker and consul general of the Prussian Cro... Palazzo Valentini, a historical site of Rome's Provincial Administration, is located at the heart of the city. The building was purchased in 1827 by Vincenzo Valentini, a banker and consul general of the Prussian Crown. In 1939, with the outbreak of World War II, a fully self-contained, air-raid shelter was built under the courtyard, with an exit tunnel heading onto the Trajan's Forum. Archaeological investigations started in 2005 in view of a simple rehabilitation work of the underground level. As work progressed, the sample-plots brought to light new archaeological findings: relics of a huge temple and what remained of two residential houses with thermal baths. We therefore designed an exhibition space with glass surfaces to allow visitors to appreciate the findings while following a path through historical ages: from the 16th-century courtyard to the underground Roman domus (the sumptuous houses of senators and dignitaries of the Roman Empire), with private baths, to the remains of a Roman temple, and all the way to the Trajan's Column pedesta( by way of the air-raid shelter. Virtual reconstructions, graphic effects, and movies are the means used to revive the hypothetical origina( appearance of the environments and the daily life of that epoch in order to help us build a prototype of an on-site museum of the third millenniu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useum Domus Thermal baths archaeological inves-tigations Historical path Barrier-free accessi-bility Multimedia exhibition
原文传递
图书资料管理在文物工作中的作用 被引量:1
18
作者 胡丽华 《黑龙江科学》 2016年第13期146-147,共2页
博物馆中的图书资料管理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博物馆主要用来陈列展览、保管一些珍贵文物,图书资料管理工作主要是为博物馆陈列的珍贵文物服务。图书资料主要涉及对这些珍贵文物的记载、分类摆置及一些文献资料的收集整理等工作,有... 博物馆中的图书资料管理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博物馆主要用来陈列展览、保管一些珍贵文物,图书资料管理工作主要是为博物馆陈列的珍贵文物服务。图书资料主要涉及对这些珍贵文物的记载、分类摆置及一些文献资料的收集整理等工作,有些珍贵的图书资料本身就可作为文物进行陈列展示。从图书管理工作的特点内容出发,就图书资料管理对于文物工作的作用进行简要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书资料管理 文物工作 博物馆
下载PDF
遗址博物馆展示传播与考古工作关系的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刘丽 《遗产与保护研究》 2017年第7期83-84,共2页
我国的遗址博物馆是我国历史文化的重要见证,也是考古宣传与教育的重要阵地,在考古博物馆中要对文物更好地展示,就要改变以往的工作方式和方法,提高展示传播的意识。在传统的做法当中,对考古的成果信息只是给考古圈内的学者进行展示,这... 我国的遗址博物馆是我国历史文化的重要见证,也是考古宣传与教育的重要阵地,在考古博物馆中要对文物更好地展示,就要改变以往的工作方式和方法,提高展示传播的意识。在传统的做法当中,对考古的成果信息只是给考古圈内的学者进行展示,这样使得广大民众对历史文物不够了解,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也得不到很好的传播,因此必须改变以往的展示方法,促进考古以及遗址博物馆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考古工作 遗址博物馆 展示传播
下载PDF
民国高校学术群体与文物保护事业论析
20
作者 江琳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15年第4期62-67,共6页
民国时期是中国现代文物保护事业的形成时期。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一批从事文物调查、研究和考古活动的学术团体在高校内建立。它们不但开展了实地调查和田野考古工作,积极筹备建设高校博物馆,发起文物维权运动,还借助高校平台支持官方... 民国时期是中国现代文物保护事业的形成时期。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一批从事文物调查、研究和考古活动的学术团体在高校内建立。它们不但开展了实地调查和田野考古工作,积极筹备建设高校博物馆,发起文物维权运动,还借助高校平台支持官方的文物保护工作,推动了民国时期文物事业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国高校 学术团体 考古发掘 文物主权 博物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