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蛛网膜颗粒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
作者 李克磊 王守森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 2019年第4期421-424,共4页
目的总结蛛网膜颗粒(AG)的相关研究进展,为临床更好地开展AG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蛛网膜颗粒”“蛛网膜绒毛”“颅内高压”“脑静脉窦血栓”和“arachnoid granulation”“arachnoid villi”“intracranial hypertension”“cer... 目的总结蛛网膜颗粒(AG)的相关研究进展,为临床更好地开展AG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蛛网膜颗粒”“蛛网膜绒毛”“颅内高压”“脑静脉窦血栓”和“arachnoid granulation”“arachnoid villi”“intracranial hypertension”“cerebral venous sinus thrombosis”等为关键词分别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和PubMed等数据库检索1960年1月—2018年9月关于AG或蛛网膜绒毛的文献,并对AG的组织学特点、解剖形态、影像学研究及其在相关脑血管疾病发生中的作用等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归纳分析。结果AG是蛛网膜绒毛增大形成的肉眼可见的正常解剖结构,两者的组成部分和功能相似。AG最常出现在上矢状窦,其次是横窦。巨大AG(>10 mm)可引起静脉窦堵塞、颅内高压、甚至颅骨的外压型改变等。脑静脉血管造影是观察AG的优选方法,可结合CT、MRI等与相关性脑血管疾病鉴别诊断。结论熟练掌握AG的组织解剖结构及影像学表现是研究临床病理状态下AG变化的重要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蛛网膜 蛛网膜颗粒 蛛网膜绒毛 颅内高压 脑静脉窦血栓
原文传递
人蛛网膜绒毛的扫描电镜观察 被引量:1
2
作者 马春 贺业春 +2 位作者 李晓哲 张忠声 郭琴琴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292-294,共3页
用扫描电镜研究了正常人的蛛网膜绒毛的三维结构.观察到人的蛛网膜绒毛的上皮间存在着较宽的裂隙和较小的孔洞.在上皮的表面可见微绒毛和球样突起.根据形态可把微绒毛分为两类:棒样微绒毛和末端有泡的微绒毛,微绒毛的分布不是均匀一致的... 用扫描电镜研究了正常人的蛛网膜绒毛的三维结构.观察到人的蛛网膜绒毛的上皮间存在着较宽的裂隙和较小的孔洞.在上皮的表面可见微绒毛和球样突起.根据形态可把微绒毛分为两类:棒样微绒毛和末端有泡的微绒毛,微绒毛的分布不是均匀一致的,偶尔可见微绒毛聚集成花样结构.球样突起可有表面光滑完整的,也可见大面破碎者.结果支持脑脊液通过两种机制吸收入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脊膜 蛛网 蛛网膜绒毛 扫描电镜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