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胃癌组织中Apaf-1、LMO1表达及其与临床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4
1
作者 李祥佩 王屹然 +3 位作者 王军生 许琳 蒋菁蕊 魏虹 《疑难病杂志》 CAS 2022年第8期834-839,共6页
目的观察胃癌组织中凋亡蛋白酶活化因子(Apaf-1)、单纯LIM结构域1(LMO1)的表达及其与胃癌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2017年2月-2019年2月徐州市肿瘤医院消化内科接受手术治疗且术后完成随访胃癌患者80例临床资料,根据患者不同预后分为存... 目的观察胃癌组织中凋亡蛋白酶活化因子(Apaf-1)、单纯LIM结构域1(LMO1)的表达及其与胃癌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2017年2月-2019年2月徐州市肿瘤医院消化内科接受手术治疗且术后完成随访胃癌患者80例临床资料,根据患者不同预后分为存活组、病死组,比较2组血清胃癌三项[胃泌素-17(G-17)、胃蛋白酶原Ⅰ(PGⅠ)、PGⅡ]、肿瘤标志物水平[癌胚抗原(CEA)、癌抗原19-9(CA19-9)、CA724]及胃癌组织中Apaf-1、LMO1表达情况,并分析二者与胃癌标志物关系。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胃癌患者预后的因素。结果80例胃癌患者随访期间因肿瘤病死22例(27.50%),存活58例(72.50%);病死组胃癌Ⅳ期比例、有淋巴结转移比例、低分化程度比例均高于存活组(χ^(2)/P=2.109/0.035、4.396/0.036、2.056/0.040);2组患者血清G-17、PGⅠ、PGⅡ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死组血清CEA、CA19-9和CA724水平高于存活组(t/P=2.656/0.010、2.738/0.008、2.943/0.004)。80例胃癌患者中Apaf-1阳性表达50例(62.50%),阴性表达30例(37.50%),LMO1阳性表达53例(66.25%),阴性27例(33.75%);病死组Apaf-1阳性表达率低于存活组,LMO1阳性表达率高于存活组(χ^(2)/P=16.067/<0.001、15.459/<0.001)。Apaf-1、LMO1阳性表达与血清G-17、PGⅠ、PGⅡ均无相关性(P>0.05),Apaf-1阳性表达与CEA、CA19-9、CA724均呈负相关(P<0.05),LMO1阳性表达与CEA、CA19-9、CA724均呈正相关(P<0.01)。胃癌组织中Apaf-1阳性表达是胃癌患者临床预后的保护因素[OR(95%CI)=0.119(0.036~0.400)],LMO1阳性表达是胃癌患者临床预后的危险因素[OR(95%CI)=17.053(1.990~146.111)]。结论胃癌组织中Apaf-1阳性表达是胃癌不良预后的保护因素,而LMO1则是不良预后的危险因素,均参与胃癌患者不良预后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凋亡蛋白酶活化因子 单纯LIM结构域1 预后
下载PDF
抑制miR-630表达对宫颈癌细胞紫杉醇敏感性的影响及机制 被引量:1
2
作者 丁鑫 王乾印 马亮亮 《山东医药》 CAS 2018年第42期9-12,共4页
目的观察制微小RAN-630(miR-630)表达对宫颈癌细胞紫杉醇(PTX)敏感性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将宫颈癌PTX耐药细胞株He La-PTX分为3组,抑制组和空载组分别转染miR-630小干扰RNA质粒、对照空载质粒30 nmol/L,空白对照组不转染,48 h后... 目的观察制微小RAN-630(miR-630)表达对宫颈癌细胞紫杉醇(PTX)敏感性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将宫颈癌PTX耐药细胞株He La-PTX分为3组,抑制组和空载组分别转染miR-630小干扰RNA质粒、对照空载质粒30 nmol/L,空白对照组不转染,48 h后收集细胞。采用MTT法检测PTX对He La-PTX细胞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细胞中的miR-630、凋亡蛋白酶活化因子(APAF-1) mRNA,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的凋亡情况,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凋亡相关蛋白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PARP)、Caspase1、Caspase3。结果抑制组、空载组、空白对照组PTX IC50分别为(35. 61±2. 87)、(142. 57±3. 63)、(144. 31±2. 42) nmol/L,抑制组PTX IC50低于NC组和空白对照组(P均=0. 000)。与空载组及空白对照组比较,抑制组miR-630表达量降低而APAF-1 mRNA表达量增加(P均=0. 000)。抑制组、空载组、空白对照组细胞凋亡率分别为19. 60%±2. 56%、10. 20%±1. 08%、8. 00%±1. 53%,抑制组细胞凋亡率高于空载组和空白对照组(P均=0. 000)。与空载组及空白对照组比较,抑制组PARP、Caspase1、Caspase3相对表达量增加(P均=0. 000)。结论抑制miR-630表达能增强宫颈癌细胞对PTX的敏感性,这可能是通过调节细胞凋亡及APAF-1基因表达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微小RAN-630 紫杉醇 细胞耐药 细胞凋亡 凋亡蛋白酶活化因子 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 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
下载PDF
循经针刺联合非手术脊柱减压对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功能及血清TFAR19、Apaf-1的影响 被引量:8
3
作者 孙文 李江涛 王晓玲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2年第2期93-97,共5页
目的探讨循经针刺联合非手术脊柱减压对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功能及血清TF-1细胞凋亡相关基因19(TFAR19)、凋亡蛋白酶激活因子-1(Apaf-1)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20年7月该院收治的94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 目的探讨循经针刺联合非手术脊柱减压对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功能及血清TF-1细胞凋亡相关基因19(TFAR19)、凋亡蛋白酶激活因子-1(Apaf-1)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20年7月该院收治的94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7例。对照组给予非手术脊柱减压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另给予循经针刺治疗。对比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腰椎功能[日本骨科协会腰椎功能(JOA)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及治疗前、治疗1个月、治疗3个月的腰腿疼痛评分[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并比较临床疗效及治疗前、治疗1个月、治疗3个月的椎旁肌肉肌电变化情况,另比较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血清TFAR19、Apaf-1水平变化情况及治疗期间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治疗3个月后JOA评分均高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治疗3个月后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3个月后ODI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治疗3个月后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1个月、3个月的V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3个月的VAS评分均低于治疗1个月(P<0.05);观察组治疗1个月、3个月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1个月、3个月的竖脊肌及多裂肌积分肌电值(IEMG)、平均振幅、平均频率斜率均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3个月均高于治疗1个月(P<0.05);观察组治疗1个月、3个月的竖脊肌及多裂肌IEMG、平均振幅、平均频率斜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3个月后血清TFAR19、Apaf-1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治疗3个月后血清TFAR19、Apaf-1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循经针刺联合非手术脊柱减压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可明显减轻患者腰腿疼痛感,改善腰椎功能及椎旁肌肉肌力,提升椎旁肌群稳定性,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经针刺 非手术脊柱减压 腰椎间盘突出症 腰椎功能 TF-1细胞凋亡相关基因19 凋亡蛋白酶激活因子-1
下载PDF
染锰大鼠生精细胞凋亡中caspase-3 mRNA、凋亡蛋白酶活化因子-1及多聚ADP核糖聚合酶的表达变化 被引量:3
4
作者 郭海 宋爽 +1 位作者 王国秀 才秀莲 《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54-257,F0004,共5页
目的:研究染锰诱导的大鼠生精细胞凋亡过程中,天冬氨酸特异性半胱氨酸酶-3(caspase-3)mRNA和凋亡蛋白酶活化因子-1(Apaf-1)、多聚ADP核糖聚合酶(PARP)的表达及其关系,探讨它们在生精细胞凋亡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雄性SD大鼠,设立空白对... 目的:研究染锰诱导的大鼠生精细胞凋亡过程中,天冬氨酸特异性半胱氨酸酶-3(caspase-3)mRNA和凋亡蛋白酶活化因子-1(Apaf-1)、多聚ADP核糖聚合酶(PARP)的表达及其关系,探讨它们在生精细胞凋亡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雄性SD大鼠,设立空白对照组、低剂量(15 mg/kg MnCl_2)和高剂量(30 mg/kg MnCl_2)组。实验组分别染锰4周和6周,空白对照组给予等容生理盐水,给药途径均为腹腔注射,TUNEL法检测生精细胞凋亡,原位杂交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生精细胞caspase-3 mRNA、Apaf-1和PARP的表达。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各染锰组生精细胞凋亡指数(AI)和caspase-3mRNA阳性细胞率均显著升高,Apaf-1和PARP阳性细胞率均显著降低。染锰剂量相同,6周与4周组比较,以及染锰时间相同,高剂量组与低剂量组比较,生精细胞AI和caspase-3 mRNA阳性细胞率均显著升高,Apaf-1和PARP阳性细胞率均显著降低。各组大鼠生精细胞AI与caspase-3 mRNA阳性细胞率呈正相关,与Apaf-1和PARP阳性细胞率呈负相关。结论:锰可影响大鼠生精细胞caspase-3 mRNA表达,促进Apaf-1和PARP分解,导致生精细胞凋亡,产生生殖毒性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精细胞 凋亡 天冬氨酸特异性半胱氨酸酶-3 MRNA 凋亡蛋白酶活化因子-1 多聚ADP核糖聚合酶
下载PDF
安多霖对高功率微波照射大鼠睾丸细胞凋亡相关蛋白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郝述霞 王春燕 +5 位作者 苟巧 齐雪松 张翠兰 佟鹏 张伟 吕慧敏 《辐射防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210-214,共5页
以p53、cyt-c和apaf-1为观察指标,选用性成熟Wistar大鼠按体重随机分为对照组、照射模型组、3 mg/kg、6 mg/kg和9 mg/kg给药组,给药组大鼠连续灌胃给药7天,对照组和模型组每天给予蒸馏水。给药结束后,给药组和模型组动物以100 mW/cm2的... 以p53、cyt-c和apaf-1为观察指标,选用性成熟Wistar大鼠按体重随机分为对照组、照射模型组、3 mg/kg、6 mg/kg和9 mg/kg给药组,给药组大鼠连续灌胃给药7天,对照组和模型组每天给予蒸馏水。给药结束后,给药组和模型组动物以100 mW/cm2的高功率微波照射15 min,大鼠分别在微波照前、照后第3、7和10天解剖取睾丸固定。采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睾丸组织中的目的蛋白,再用Image pro plus分析软件分析蛋白表达含量。结果表明:大鼠经高功率微波照后第3、7和10天,模型组睾丸细胞p53蛋白含量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但给药组明显高于辐照模型组(p<0.05);模型组大鼠睾丸细胞cyt-c含量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给药组虽然也降低,但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对于apaf-1而言,辐照模型组含量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而给药组则比模型组显著降低(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功率微波 安多霖 凋亡 p53 CYT-C APAF-1
下载PDF
环境高温促进猪睾丸Apaf-1和Caspase-9的表达 被引量:2
6
作者 范小瑞 张禛 +2 位作者 席华明 梁亚俊 贺俊平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155-1160,共6页
高温热应激条件下,凋亡蛋白表达量升高,生殖细胞凋亡增加。凋亡蛋白酶活化因子1(apoptosis protease activating factor 1,Apaf-1)和凋亡蛋白酶活化起始者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9,(cysteine aspartic acid specific proteas... 高温热应激条件下,凋亡蛋白表达量升高,生殖细胞凋亡增加。凋亡蛋白酶活化因子1(apoptosis protease activating factor 1,Apaf-1)和凋亡蛋白酶活化起始者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9,(cysteine aspartic acid specific protease 9,Caspase-9)是细胞凋亡内源途径中的重要调节蛋白,热应激条件下猪睾丸Apaf-1和Caspase-9的表达未见报道。本研究发现,夏季畜舍高温使Apaf-1和Caspase-9表达量升高。qRT-PCR和Western印迹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正常舍温20℃)相比,短时热应激组(40-42℃,1 h/d,7 d)和长时热应激组(40-42℃,1 h/d,42 d),Apaf-1和Caspase-9 mRNA和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均显著升高。免疫组织化学研究发现,Apaf-1在猪睾丸组织中免疫反应阳性物定位于间质细胞、支持细胞和各个发育阶段生精细胞。热应激处理导致精母细胞和精子细胞Apaf-1表达量升高。在各实验猪睾丸组织中,Caspase-9定位于间质细胞、支持细胞和各个发育阶段生精细胞的胞质中。与对照组相比,热应激处理导致减数分裂以后的生精细胞和支持细胞Caspase-9表达量升高。上述结果表明,高温热应激促进Apaf-1和Caspase-9的表达,提示Apaf-1和Caspase-9表达的变化可能与猪舍高温导致的猪精液品质下降存在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应激 公猪 睾丸 凋亡蛋白酶活化因子1(Apaf-1) 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9(Caspase-9)
下载PDF
凋亡蛋白酶活化因子-1基因在贲门腺癌中的甲基化状态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2
7
作者 马洪亮 郭炜 +3 位作者 郭艳丽 邝钢 杨植彬 董稚明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26-530,共5页
目的:探讨贲门腺癌(gastric cardiac adenocarcinoma,GCA)中凋亡蛋白酶活化因子-1(apoptosis protease activatingfactor-1,Apaf-1)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及其与果蝇zeste基因增强子人类同源物2(enhancer of zeste homolog 2,EZH2)蛋... 目的:探讨贲门腺癌(gastric cardiac adenocarcinoma,GCA)中凋亡蛋白酶活化因子-1(apoptosis protease activatingfactor-1,Apaf-1)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及其与果蝇zeste基因增强子人类同源物2(enhancer of zeste homolog 2,EZH2)蛋白表达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应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ethylation specific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MSP)检测GCA组织及癌旁组织中Apaf-1基因甲基化状态,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GCA组织及癌旁组织中Apaf-1和EZH2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GCA组织中Apaf-1基因甲基化率显著高于癌旁组织[49.6%(62/125)vs 4.0%(5/125),P<0.01],Ⅲ期和Ⅳ期GCA组织中Apaf-1基因甲基化率显著高于Ⅰ期和Ⅱ期(58.8%vs 38.6%,P<0.05),但GCA组织中Apaf-1基因甲基化率与GCA的组织学分化程度无关(P>0.05)。GCA组织中Apaf-1蛋白表达阳性率显著低于相应癌旁组织(39.2%vs 96.0%,P<0.01),且与Apaf-1基因甲基化状态相关。GCA组织中EZH2蛋白表达阳性率显著高于相应癌旁组织(74.4%vs 11.2%,P<0.01),且与Apaf-1蛋白的表达呈负相关。结论:GCA组织中Apaf-1基因启动子区呈高甲基化,Apaf-1和EZH2蛋白可能共同参与了GCA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贲门腺癌 凋亡蛋白酶活化因子-1基因(Apaf-1) DNA甲基化 EZH2蛋白
下载PDF
术前血清凋亡蛋白酶激活因子-1、组织多肽特异性抗原水平与乳腺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8
作者 林丹丹 孙丽 +1 位作者 陈宗涛 陶红竹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20年第4期67-71,共5页
目的分析术前血清凋亡蛋白酶激活因子-1(apoptosis protease activating factor-1,Apaf-1)、组织多肽特异性抗原(tissue polypeptide specific antigen,TPS)水平与乳腺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4年7月至2016年6月... 目的分析术前血清凋亡蛋白酶激活因子-1(apoptosis protease activating factor-1,Apaf-1)、组织多肽特异性抗原(tissue polypeptide specific antigen,TPS)水平与乳腺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4年7月至2016年6月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126例乳腺癌患者纳入乳腺癌组,另选取该院同期收治的80例良性乳腺肿瘤患者和120例乳腺增生患者分别纳入良性乳腺肿瘤组和乳腺增生组,采集三组患者术前外周静脉血,检测血清Apaf-1和TPS水平,并分析术前血清Apaf-1和TPS水平与乳腺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乳腺癌患者术后均获得随访,统计其术后3年无瘤生存率,分析术前血清Apaf-1、TPS水平与乳腺癌患者预后的相关性。结果乳腺癌组患者术前血清Apaf-1水平均显著低于良性乳腺肿瘤组和乳腺增生组(均P<0.05),TPS水平均显著高于良性乳腺肿瘤组和乳腺增生组(均P<0.05)。术前血清Apaf-1、TPS水平与乳腺癌患者的月经状态、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数量均无相关性(均P>0.05),与肿瘤直径、腋窝淋巴结性质、临床分期、雌激素受体状态、孕激素受体状态、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状态均有相关性(均P<0.05)。随访至2019年8月,126例乳腺癌患者术后3年无瘤生存率为75.40%(95/126);术前血清Apaf-1和TPS均为阳性的乳腺癌患者无瘤生存率均显著低于术前血清Apaf-1和TPS均为阴性患者(均P<0.05)。结论乳腺癌患者术前血清Apaf-1和TPS水平与其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均存在相关性,可作为评估病情和预后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凋亡酶激活因子 组织多肽特异性抗原 乳腺癌 临床病理特征 预后 相关性
下载PDF
活血清下中药对大鼠缺血-再灌注小肠凋亡蛋白酶活化因子-1表达的影响
9
作者 李琳 解基良 +1 位作者 张楠 周振理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CAS 2008年第2期138-140,共3页
目的:利用小肠缺血-再灌注动物模型,观察中药对小肠黏膜细胞凋亡的干预作用及对肠屏障的影响。方法:选用健康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承气合剂治疗组、复方丹参合剂治疗组、活血承气合剂(承气合剂+复方丹参合剂)治疗组... 目的:利用小肠缺血-再灌注动物模型,观察中药对小肠黏膜细胞凋亡的干预作用及对肠屏障的影响。方法:选用健康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承气合剂治疗组、复方丹参合剂治疗组、活血承气合剂(承气合剂+复方丹参合剂)治疗组。对动物模型再灌注6h、24h、72h时血浆内毒素、小肠黏膜上皮细胞凋亡情况、凋亡蛋白酶活化因子-1(Apaf-1)的表达分别进行检测和观察。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对于肠黏膜上皮细胞凋亡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活血承气治疗组各观察指标降低明显(P<0.01),效果最佳。结论:小肠缺血-再灌注早期肠黏膜上皮细胞凋亡是造成血中内毒素明显升高、肠屏障功能损伤的主要原因之一。活血清下法可以通过抑制Apaf-1表达来减弱肠黏膜上皮细胞的凋亡,从而达到降低内毒素水平,保护肠屏障功能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血清下法 细胞凋亡 凋亡蛋白酶活化因子-1 肠屏障
下载PDF
细胞凋亡途径及其机制 被引量:151
10
作者 李敏 林俊 《国际妇产科学杂志》 CAS 2014年第2期103-107,共5页
细胞凋亡存在于多细胞生物的整个生命过程当中,可及时清除机体内多余和受损伤的细胞,维持组织器官的稳定性。真核细胞主要通过死亡受体介导的外部凋亡途径、内部线粒体途径、B粒酶介导的细胞凋亡途径以及近几年开始关注的内质网应激途... 细胞凋亡存在于多细胞生物的整个生命过程当中,可及时清除机体内多余和受损伤的细胞,维持组织器官的稳定性。真核细胞主要通过死亡受体介导的外部凋亡途径、内部线粒体途径、B粒酶介导的细胞凋亡途径以及近几年开始关注的内质网应激途径介导细胞凋亡的发生。而参与这些细胞凋亡过程的主要有4类蛋白分子,即凋亡蛋白酶(caspases)、衔接蛋白(adapter proteins)、Bcl-2和凋亡抑制蛋白(IAPs)。细胞凋亡对卵巢储备及一些妇科疾病如子宫内膜异位症、卵巢癌等的发生发展产生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凋亡 凋亡蛋白酶活化因子1 衔接蛋白类 信号转导 基因 BCL-2 凋亡抑制蛋白类
下载PDF
间歇低氧对大鼠认知功能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的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王玲 张盼盼 +4 位作者 付爱双 韩晓庆 王袁 黄超 王红阳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 2020年第3期322-330,共9页
目的探讨间歇低氧对大鼠认知功能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选用雄性Wistar大鼠64只,体质量(180±10)g,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对照组(UC组)和5%间歇低氧组(5%IH组),每组32只;每组按取材时间不同随机分为7、14、21、28 d四个亚组,每... 目的探讨间歇低氧对大鼠认知功能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选用雄性Wistar大鼠64只,体质量(180±10)g,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对照组(UC组)和5%间歇低氧组(5%IH组),每组32只;每组按取材时间不同随机分为7、14、21、28 d四个亚组,每个亚组8只。UC组大鼠置于实验箱内持续注入空气,氧浓度为21%;5%IH组大鼠置于实验箱内,循环注入氮气及空气,使氧浓度在5%~21%之间变化,每120 s为1个周期。2组大鼠每日实验8 h,其余16 h常规饲养,分别持续进行7、14、21、28 d。各亚组实验后应用Morris水迷宫检测两组大鼠学习记忆功能。完成Morris水迷宫实验后处死并取出大鼠海马组织,制备切片标本:采用透射电镜观察大鼠海马CA1区神经细胞超微结构的改变;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海马CA1区神经细胞凋亡蛋白酶激活因子-1(Apaf-1)、第二个线粒体衍生的caspase激活因子(Smac)蛋白的表达情况;采用Tunel法检测海马CA1区神经细胞凋亡情况,并计算神经细胞凋亡指数。采用Pearson检验,分析UC组不同时间点Apaf-1及Smac蛋白的表达与神经细胞凋亡指数的相关性。结果(1)Morris水迷宫实验:UC组大鼠间歇性低氧7、14、21、28 d逃避潜伏期分别为(20.83±3.25)、(22.17±2.79)、(20.50±4.51)、(21.17±4.17)s,跨越目标象限时间分别为(52.17±4.17)、(52.50±2.74)、(51.50±2.43)、(52.00±4.78)s,各时间点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5%IH组间歇性低氧7、14、21、28 d逃避潜伏期分别为(33.17±2.14)、(44.33±3.45)、(52.17±3.87)、(64.33±2.73)s,跨越目标象限时间分别为(44.00±3.03)、(34.50±3.94)、(27.83±3.01)、(20.83±1.94)s,随间歇低氧时间的增加,逃避潜伏期延长,跨越目标象限时间明显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06.335、61.772,P值均<0.01)。两组间比较:5%IH组不同时间点逃避潜伏期时间均大于UC组,跨越目标象限时间均小于U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氧 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认知障碍 CA1区 海马 细胞凋亡 凋亡蛋白酶激活因子-1 第二个线粒体衍生的caspase激活因子 大鼠 模型 动物
原文传递
Nodosin通过Apaf-1和caspase-3诱导HepG2细胞凋亡 被引量:3
12
作者 海广范 张慧 +2 位作者 马敬 郭兰青 王海燕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2193-2197,共5页
目的:研究传统中药提取物nodosin对人肝细胞癌Hep G2细胞凋亡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nodosin设置为1. 25μmol/L、2. 5μmol/L、5μmol/L、10μmol/L和20μmol/L不同浓度组,作用于Hep G2细胞24 h后,用Hoechst 33258染色和电... 目的:研究传统中药提取物nodosin对人肝细胞癌Hep G2细胞凋亡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nodosin设置为1. 25μmol/L、2. 5μmol/L、5μmol/L、10μmol/L和20μmol/L不同浓度组,作用于Hep G2细胞24 h后,用Hoechst 33258染色和电镜观察不同浓度的药物对细胞形态学的影响,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用RT-qPCR检测凋亡蛋白酶激活因子1 (Apaf-1) mRNA的表达,用Western blot检测caspase-3及其前体和活化体的蛋白水平。结果:形态学结果显示,随着用药剂量的增加,细胞皱缩和细胞核偏移越明显,凋亡小体在5μmol/L、10μmol/L和20μmol/L剂量组明显增多。Apaf-1 mRNA的表达增加,caspase-3及其前体的表达和cleaved caspase-3的蛋白水平随着用药剂量的增加逐渐增加(P <0. 01)。结论:Nodosin能够诱导Hep G2细胞凋亡。该作用可能是通过增加Apaf-1 mRNA的表达继之激活caspase-3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NODOSIN 细胞凋亡 CASPASE-3 凋亡蛋白酶激活因子1
下载PDF
扁平苔藓皮损中Caspase-9和Apaf-1的表达及其与细胞凋亡的关系 被引量:2
13
作者 徐义荣 白莉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83-185,共3页
目的 探讨扁平苔藓皮损中Caspase-9、Apaf-1的表达及其与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采用DNA末端转移酶介导的原位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法)和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30例扁平苔藓皮损和30例正常人皮肤组织中细胞凋亡和Caspase-9、Apaf-1的表达... 目的 探讨扁平苔藓皮损中Caspase-9、Apaf-1的表达及其与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采用DNA末端转移酶介导的原位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法)和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30例扁平苔藓皮损和30例正常人皮肤组织中细胞凋亡和Caspase-9、Apaf-1的表达情况,采用RT—PCR检测10例扁平苔藓皮损和8例正常人皮肤组织中Caspase-9 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扁平苔藓组表皮层角质形成细胞的凋亡指数(AI)为75.67±9.4,正常人对照组为38.15±9.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aspase-9和Apaf-1表达的阳性单位分别为14.45±2.72和11.93±3.14,明显高于正常人对照组(P〈0.01);而且Caspase-9 mRNA的表达量(2.304±0.417)与正常人对照组(1.605±0.38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扁平苔藓皮损中Caspase-9、Apaf-1阳性表达强度均与其自身角质形成细胞的AI呈正相关(r=0.96和0.94,P〈0.01)。结论 扁平苔藓皮损中角质形成细胞凋亡亢进可能与扁平苔藓的发生有关,Caspase-9、Apaf-1与角质形成细胞的凋亡关系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扁平苔癣 细胞凋亡 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9 凋亡蛋白活化因子1
原文传递
APAF-1和COX-2表达程度与局部晚期直肠癌neo—CRT后pCR相关性研究
14
作者 彭海花 余昕 +8 位作者 奚少彦 张天 董隽 游凯云 蔡木炎 王成涛 张惠忠 文碧秀 高远红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462-466,共5页
目的探讨局部晚期直肠癌组织中APAF-1、COX.2表达程度与新辅助同期neo.CRT后pCR相关性。方法收集2005--2012年行neo—CRT及根治性手术的82例局部晚期直肠癌疗前癌组织石蜡包埋切片,采用免疫组化法评估APAF.1、COX-2表达水平。复阅... 目的探讨局部晚期直肠癌组织中APAF-1、COX.2表达程度与新辅助同期neo.CRT后pCR相关性。方法收集2005--2012年行neo—CRT及根治性手术的82例局部晚期直肠癌疗前癌组织石蜡包埋切片,采用免疫组化法评估APAF.1、COX-2表达水平。复阅术后病理组织切片,评估放化疗后肿瘤退缩等级(0—4级,pCR为4级)。分析APAF-1、COX-2表达程度与pCR是否相关。χ^2检验或Fisher’s精确概率法检验。结果neo—CRT后0、1、2、3、4级分别为0、6(7%)、33(40%)、20(24%)、23(28%)例。APAF-1高表达组pCR率高于低表达组(37%:17%,P=0.047),COX-2低表达组pCR率高于高表达组(38%:15%,P=0.028)。APAF.1高表达/COX-2低表达组pCR率高于APAF-1高表达/COX-2高表达组、APAF—1低表达/COX-2低表达组、APAF—1低表达/COX-2高表达组(56%、14%、17%、15%,P=0.005)。APAF-1表达程度与pCR呈正相关(P=0.042),COX-2表达程度与pCR呈负相关(P=0.024)。结论APAF-1、COX-2表达程度与局部晚期直肠癌经neo—CRT后是否达pCR存在相关性,两者联合检测对pCR有更高预示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凋亡蛋白活化因子-1 环氧合酶-2 直肠肿瘤 新辅助放化疗 病理完全缓解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