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93篇文章
< 1 2 16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毒损脑络”病机假说的形成及其理论与实践意义 被引量:332
1
作者 李澎涛 王永炎 黄启福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1-6,共6页
脑络瘀阻导致营卫失和 ,卫气壅滞而化生火毒进一步损伤脑络是中风病康复困难的病机关键。其现代病理学基础是中风发病过程中的缺血级连反应 ,即自由基、代谢毒性物质及兴奋性氨基酸等对微血管内皮细胞和神经细胞的损伤。在治疗上宜解毒... 脑络瘀阻导致营卫失和 ,卫气壅滞而化生火毒进一步损伤脑络是中风病康复困难的病机关键。其现代病理学基础是中风发病过程中的缺血级连反应 ,即自由基、代谢毒性物质及兴奋性氨基酸等对微血管内皮细胞和神经细胞的损伤。在治疗上宜解毒通络、调和营卫。解毒以祛除损害因素 ,通络以畅通气血的渗灌 ,是中风病治疗的核心环节。从而阻抑脑缺血级连反应的损伤 ,调动机体自身的修复能力 ,作用于中风病的早期和恢复期的多个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毒损脑络 病机 解毒通络 治法 中风
原文传递
“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中风病9005例临床研究 被引量:174
2
作者 石学敏 《湖南中医药导报》 2005年第1期3-5,共3页
采用“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中风病 90 0 5例 ,经 3~ 5疗程 (每疗程 10天 )观察 ,痊愈 5 337例 ,占 5 9.2 7% ,显效2 0 85例 ,占 2 3.15 % ,好转 14 5 3例 ,占 16 .14 % ,无效 4 0例 ,占 0 .4 4 % ,死亡 9例 ,占 1.0 % ,总有效率为 98.... 采用“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中风病 90 0 5例 ,经 3~ 5疗程 (每疗程 10天 )观察 ,痊愈 5 337例 ,占 5 9.2 7% ,显效2 0 85例 ,占 2 3.15 % ,好转 14 5 3例 ,占 16 .14 % ,无效 4 0例 ,占 0 .4 4 % ,死亡 9例 ,占 1.0 % ,总有效率为 98.5 6 %。并对临床实验室有关指标进行了观察 ,治疗前后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P <0 .0 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 醒脑开窍 针刺法
下载PDF
中风病毒邪论 被引量:111
3
作者 常富业 王永炎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3-6,共4页
中风病是多种内外病因不断积累和正衰积损的必然结果。随着致病因素的不断积累 ,诸邪丛生 ,久积之邪 ,必化为毒 ;各种毒邪大量停留 ,滞于血脉、经络 ,碍于脑窍、心神 ,引起中风病的发生。因而 ,在致病因素积累的基础上 ,积毒和积损是中... 中风病是多种内外病因不断积累和正衰积损的必然结果。随着致病因素的不断积累 ,诸邪丛生 ,久积之邪 ,必化为毒 ;各种毒邪大量停留 ,滞于血脉、经络 ,碍于脑窍、心神 ,引起中风病的发生。因而 ,在致病因素积累的基础上 ,积毒和积损是中风病理演变过程的两个基本病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病 毒邪 毒邪论
原文传递
护士对中医护理适宜技术在中风患者居家康复中适用性态度的质性研究 被引量:52
4
作者 鲍娴 黄雪燕 +2 位作者 王璨 张悦 冯莺 《护士进修杂志》 2022年第10期950-954,共5页
目的了解护士对中医护理适宜技术在中风患者居家康复中适用性的态度。方法2021年5-8月,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杭州市某三甲中医院两院区康复科11名护士,进行半结构式访谈和访谈资料转录。并采用Colaizzi分析方法对资料进行编码、分析、整... 目的了解护士对中医护理适宜技术在中风患者居家康复中适用性的态度。方法2021年5-8月,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杭州市某三甲中医院两院区康复科11名护士,进行半结构式访谈和访谈资料转录。并采用Colaizzi分析方法对资料进行编码、分析、整理和归纳。结果共提炼出4个主题:(1)中医护理适宜技术运用有良好的群众基础。(2)中医护理适宜技术的有效性。(3)中医护理适宜技术的可行性。(4)中医护理适宜技术在患者居家康复过程中的障碍。结论建议制定出中风患者中西医结合居家康复护理方案,充分发挥中医护理人员在多学科康复护理团队中的重要作用,提高中风居家康复的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中医护理 居家康复 护士 质性研究 居家护理
下载PDF
中风病急性期中医证候分布分析 被引量:37
5
作者 林建雄 冯晔 +5 位作者 陈建霖 张寓智 林鑫烈 李科宏 马成珉 张禾坤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83-85,共3页
目的 探讨中风病急性期中医证候分布情况 ,以确认中风病急性期的临床证候表现形式。方法 共收集 12 2例中风病急性期住院病患 ,在发病 72h内 ,依《中风病辨证诊断标准》的 6大基本证候风证、火热证、痰证、血瘀证、气虚证、阴虚阳亢... 目的 探讨中风病急性期中医证候分布情况 ,以确认中风病急性期的临床证候表现形式。方法 共收集 12 2例中风病急性期住院病患 ,在发病 72h内 ,依《中风病辨证诊断标准》的 6大基本证候风证、火热证、痰证、血瘀证、气虚证、阴虚阳亢证加以辨证 ,并进行证候分布分析。结果 ①基本证候组合以两个基本证候组合诊断例数最多 ,其次是 3个基本证候的组合。②中风病最多见的临床证候为风瘀证 ,占 12 3% ;其次为风痰瘀证 ,占 8 9%。③中风病急性期的病患以虚实夹杂证最多 ,占 82 8% ;实证次之 ,占 16 4 % ;虚证最少 ,仅占 0 8%。④单一基本证候同时存在的出现频率以瘀证与风证最多 ,各占 79 5 %与 5 5 7%。 2证组合同时存在的出现频率以风瘀证与痰瘀证最多 ,各占 4 5 9%与 37 7%。结论 ①体现《中风病辨证诊断标准》临床应用的稳定性。②中风病临床证候表现复杂多变 ,依此基本证候的诊断标准应较常见证型与主要证型的表现形式为佳。③中风病证候诊断在中药新药开发试验过程中有其存在的必然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病 急性期 证候分布
原文传递
补阳还五汤配合中医针灸治疗中风后肢体功能障碍的疗效 被引量:45
6
作者 周艳朋 张小建 焦雪蕾 《世界中医药》 CAS 2018年第1期183-185,189,共4页
目的:分析补阳还五汤配合中医针灸对中风后肢体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5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中风后肢体功能障碍患者共90例,按入院顺序随机均分为2组。入院后观察患者采用西医基础治疗,静脉滴注甘露醇125 m L,阿司匹林1片/d;... 目的:分析补阳还五汤配合中医针灸对中风后肢体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5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中风后肢体功能障碍患者共90例,按入院顺序随机均分为2组。入院后观察患者采用西医基础治疗,静脉滴注甘露醇125 m L,阿司匹林1片/d;复方丹参滴丸10丸/次,3次/d,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则采用补阳还五汤口服配合中医针灸治疗。结果:观察组显效23例,有效19例,总有效率93.33%;对照组显效12例,有效21例,总有效率73.33%。2组治疗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经治疗后Fugl-Meyer评分、MAS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在接受治疗后血清MMP-9、hs-CRP水平明显下降,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补阳还五汤配合针灸能进一步改善患者中风后出现的肢体功能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阳还五汤 中医针灸 中风 肢体功能障碍
下载PDF
中风热毒论 被引量:38
7
作者 魏江磊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7-11,共5页
本文从中风发生学和治疗学现状及困惑中认识到 ,本病病理的复杂和盲区是疗效不佳的根本原因 ,中风发生学具有鲜明的“热毒”色彩 ,进而提出“中风热毒论”假说。认为中风发生和演进中 ,有“毒”的信息存在 ,中风时空维具备毒的十大特征... 本文从中风发生学和治疗学现状及困惑中认识到 ,本病病理的复杂和盲区是疗效不佳的根本原因 ,中风发生学具有鲜明的“热毒”色彩 ,进而提出“中风热毒论”假说。认为中风发生和演进中 ,有“毒”的信息存在 ,中风时空维具备毒的十大特征。因而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 热毒论 发生学 治疗学
原文传递
中医综合康复疗法治疗中风偏瘫痉挛状态60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37
8
作者 张文生 邹忆怀 +2 位作者 谢颖桢 孟繁星 王永炎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2期723-725,共3页
以中风病偏瘫为研究对象,以中风偏瘫痉挛状态为研究重点,采用目前康复学界常用的修改的Ashworth痉挛评定级、简化Fugl—Meyer评价法、Barthel氏ADL指数分别评定痉挛程度、运动功能水平、日常生活能力,反映患者功能水平。90例中风病偏瘫... 以中风病偏瘫为研究对象,以中风偏瘫痉挛状态为研究重点,采用目前康复学界常用的修改的Ashworth痉挛评定级、简化Fugl—Meyer评价法、Barthel氏ADL指数分别评定痉挛程度、运动功能水平、日常生活能力,反映患者功能水平。90例中风病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采用中医综合康复训练,对照组采用现代康复训练。结果中医综合康复方法对痉挛状态的改善优于对照组,而运动功能水平的提高,生活自理能力的提高,两组均有明显改善。说明中医康复方法在改善痉挛状态方面有独特的优势,中西医康复方法具有互补性,以中西医康复方法结合的方式建立中医综合康复方案是可行性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后遗症 偏瘫 中医药治疗 康复
下载PDF
头电针治疗中风病的临床观察 附:183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26
9
作者 吴节 李应昆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 1998年第2期13-16,共4页
采用选穴参照《国际标准化方案》并加用电针仪的头电针疗法与常规体针疗法对照治疗了中风病患者183例,结果表明:头电针与常规体针治疗中风病均有效,但头电针治疗组疗效优于常规体针对照组。前者对中风病肢体功能的恢复有更好的促... 采用选穴参照《国际标准化方案》并加用电针仪的头电针疗法与常规体针疗法对照治疗了中风病患者183例,结果表明:头电针与常规体针治疗中风病均有效,但头电针治疗组疗效优于常规体针对照组。前者对中风病肢体功能的恢复有更好的促进作用。头电针组治疗前的APOA1和APOPB100较治疗前分别增多和降低。体针组治疗后APOA1较治疗前也有增多。头电针组比常规体针组对血液流变性的影响更大。体针组血液流变学指标中全血粘度、低切还原粘度、红细胞压积治疗后较治疗前有明显降低,而头电针组除这3项指标外,还对高切还原粘度、红细胞沉降率、红细胞电泳时间有显著改变,并且头电针组的血浆粘度、全血粘度比、红细胞刚指数等也有降低的趋势。这可能是头电针组对中风病有较好疗效的机理之一。头电针组可明显降低中风病兼糖尿病病例的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含量,对高血糖有一定纠正作用。这是头电针疗法的独到之处。两组对中风病智能障碍都有促进其康复的作用。但头电针组疗效优于常规体针组。提示,根据《国际标准化头针方案》,以区定经,经上选穴,选用顶颞前、后斜线为主的头电针疗法治疗中风病,病人康复较迅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电针 体针 中风 针灸疗法
下载PDF
靳三针治疗中风性假性球麻痹64例疗效观察 被引量:38
10
作者 陈兴华 靳瑞 《新中医》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65-66,共2页
目的:观察靳三针治疗中风性假性球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8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靳三针组64例,采用靳三针法(脑三针、舌三针)治疗;传统头针组64例,采用病灶侧运动区及足运感区为主穴治疗。疗程为1月。结果:临床症状积分、洼田氏饮水... 目的:观察靳三针治疗中风性假性球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8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靳三针组64例,采用靳三针法(脑三针、舌三针)治疗;传统头针组64例,采用病灶侧运动区及足运感区为主穴治疗。疗程为1月。结果:临床症状积分、洼田氏饮水实验积分总有效率治疗组分别为93.75%、92.19%,对照组分别为87.5%、78.13%,2组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靳三针治疗中风性假性麻痹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 假性球麻痹 针灸疗法 靳三针
下载PDF
中医心理疗法配合治疗中风病伴抑郁症30例 被引量:36
11
作者 蒋玲玲 徐前方 +1 位作者 郑超英 周芸 《上海中医药杂志》 北大核心 2002年第8期17-18,共2页
观察以中医心理疗法配合治疗中风病伴抑郁症的疗效 ,将 60例中风病伴抑郁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 3 0例 ,治疗组采取常规治疗加中医心理疗法 ,对照组为常规治疗 ,疗程 12周。结果 :12周末治疗组的抑郁症状改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 观察以中医心理疗法配合治疗中风病伴抑郁症的疗效 ,将 60例中风病伴抑郁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 3 0例 ,治疗组采取常规治疗加中医心理疗法 ,对照组为常规治疗 ,疗程 12周。结果 :12周末治疗组的抑郁症状改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中风症状改善 (P <0 0 5,P <0 0 1)。提示中医心理疗法治疗中风病伴抑郁症状有显著疗效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心理疗法 中风病 抑郁症状 辅助治疗 临床分析
下载PDF
北京地区70万自然监测人群中风发病率的季节波动与六时段气候因子相关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31
12
作者 程彦杰 袁霞 +1 位作者 陆晨 王永炎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6-20,共5页
采用北京地区双月值 (六步 )平均气候资料与自然监测人群连续 2年中风发病资料作相关分析。结果发现 :无论出血性中风还是缺血性中风的发病均存在明显的季节分布特征 ,高气压、低气湿和低气温条件 ,尤其是这些因素的剧烈变化与人群中风... 采用北京地区双月值 (六步 )平均气候资料与自然监测人群连续 2年中风发病资料作相关分析。结果发现 :无论出血性中风还是缺血性中风的发病均存在明显的季节分布特征 ,高气压、低气湿和低气温条件 ,尤其是这些因素的剧烈变化与人群中风发病季节性增高关系密切 ;说明中风发病的季节分布是气候因素的季节差异造成的。气候因素 ,尤其是气候因素的剧烈波动 ,在中风发病的过程中可以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触发因素。中风高危人群的血压和血液粘度在气候应激调节反应下耦合共创 ,可能是形成高发时段及六步波动规律的背景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 季节变化 气候因子 流行病学 发病率
原文传递
论中风病因病机理论及其层级划分 被引量:39
13
作者 张惜燕 邢玉瑞 《山东中医杂志》 2019年第5期418-421,共4页
以中风病因病机相关文献为基础,将现有理论按照病因(外因、内因、基础病因)、病机(基本病机、分期病机、分病病机、证候病机)进行层级划分,探讨其理论内涵,明确其各自在中风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为下一步治法层级的整理提供理论依据... 以中风病因病机相关文献为基础,将现有理论按照病因(外因、内因、基础病因)、病机(基本病机、分期病机、分病病机、证候病机)进行层级划分,探讨其理论内涵,明确其各自在中风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为下一步治法层级的整理提供理论依据,以期形成系统性、逻辑性的中医中风"因机证治"诊疗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 病因 病机 治法 层级划分 诊疗体系
下载PDF
清开灵注射液治疗SHR_(SP)出血性中风病的研究 被引量:32
14
作者 蒋玉凤 黄启福 +5 位作者 邹丽琰 朱陵群 李克玲 严京 贾旭 李伯光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34-37,共4页
实验结果显示,清开灵注射液能延长SHRSP生存期和卒中后的存活时间,降低脑系数,减轻脑水肿,增强脑出血灶的吸收,促进肉芽组织增生,有利于病灶的修复;亦能使海马CA1区神经元损伤减轻脱失减少;神经元计数清开灵组较病理组... 实验结果显示,清开灵注射液能延长SHRSP生存期和卒中后的存活时间,降低脑系数,减轻脑水肿,增强脑出血灶的吸收,促进肉芽组织增生,有利于病灶的修复;亦能使海马CA1区神经元损伤减轻脱失减少;神经元计数清开灵组较病理组明显增加(P<0.01)。提示清开灵对出血性中风的治疗作用机制是通过改善脑水肿,促进出血病灶的吸收修复,保护神经细胞而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开灵注射液 高血压 中风
原文传递
中风病因病机理论探讨 被引量:36
15
作者 王孝理 李焕芹 +2 位作者 曹克刚 陈祥彦 范吉平(指导) 《山东中医杂志》 2014年第3期165-167,共3页
通过回顾外风论和内风论,阐述了外风致中学说、中风毒邪论、痰热腑实论、瘀血论、痰瘀互阻学说、脏腑气机失调论、"毒损脑络"学说、"正衰积损"学说、病因积累学说。认为中风病因病机理论的发展经历了漫长过程,传统... 通过回顾外风论和内风论,阐述了外风致中学说、中风毒邪论、痰热腑实论、瘀血论、痰瘀互阻学说、脏腑气机失调论、"毒损脑络"学说、"正衰积损"学说、病因积累学说。认为中风病因病机理论的发展经历了漫长过程,传统理论以及新的理论观点的提出,使中风的病因病机理论得到了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 病因病机 理论探讨
下载PDF
头穴丛刺改善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 被引量:30
16
作者 张立 唐强 《针灸临床杂志》 2007年第6期27-28,共2页
目的:观察头穴丛刺改善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以及观察认知功能障碍与运动功能恢复相关性。方法:随机选取36例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的患者接受常规药物治疗的同时采用头穴丛刺治疗。分别在针刺治疗前和针刺治疗后2月进行认知... 目的:观察头穴丛刺改善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以及观察认知功能障碍与运动功能恢复相关性。方法:随机选取36例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的患者接受常规药物治疗的同时采用头穴丛刺治疗。分别在针刺治疗前和针刺治疗后2月进行认知功能与运动功能评定,详细记录其积分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认知评定采用洛文斯顿作业治疗用认知成套测验法进行评定。运动功能评定采用Fugl-meyer(FMA)运动功能评分法。结果:头穴丛刺治疗对脑卒中后认知功能的改善有效且运动功能的恢复与认知功能的改善密切相关。结论:针刺治疗对改善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的有效性且运动功能的恢复与脑卒中后认知功能的改善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穴丛刺 脑卒中 认知功能障碍
下载PDF
头针为主治疗缺血性中风后遗症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7
17
作者 唐胜修 《上海针灸杂志》 2001年第1期6-7,共2页
目的 比较头针及体针在治疗缺血性中风后遗症中的优劣性。方法 分头针治疗组及体针治疗组 ,按治疗疗程分别治疗。结果 头针治疗组疗效有显著性 ,两组均使 SOD值升高 ,NO值降低。结论 在针灸治疗缺血性中风后遗症中应首选头针进行治疗。
关键词 中风 缺血性中风 后遗症 针灸疗法 头针 临床研究 SOD ND
下载PDF
不同居住地脑卒中患者疾病相关知识知晓状况的调查 被引量:33
18
作者 吴旭丽 林卫英 +3 位作者 郁明素 黄爱林 叶慧君 林敬 《中华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416-418,共3页
目的了解城镇和农村居住地脑卒中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的知晓水平,为保证健康教育质量,开展干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择6家医院脑卒中患者320例,根据居住地不同分为城镇组和农村组,运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其进行脑卒中相关知识调查。结果... 目的了解城镇和农村居住地脑卒中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的知晓水平,为保证健康教育质量,开展干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择6家医院脑卒中患者320例,根据居住地不同分为城镇组和农村组,运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其进行脑卒中相关知识调查。结果两组患者对高血压是脑卒中的危险因素知晓率和对改变活动方式、戒烟、戒酒等方面的知晓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对吸烟、饮酒、血脂异常、糖尿病、心脏病、遗传、颈动脉硬化等可控性危险因素的知晓率、对脑卒中疾病知识知晓率、对治疗知识除溶栓外的知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对预防保健知识知晓率,除治疗原发病、按时服药外,在调整饮食结构、参加体育运动、控制情绪等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城镇和农村居住地患者对脑卒中疾病相关知识普遍缺乏,对不良生活方式缺乏正确认知,尤其是农村患者。需要对不同人群普及健康知识,推进农村健康工程,开展有效脑卒中防治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认知 问卷调查
原文传递
乌灵胶囊联合黛力新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疗效和安全性的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30
19
作者 付剑亮 赵玉武 孙晓江 《中西医结合学报》 CAS 2008年第3期258-261,共4页
目的:观察乌灵胶囊联合黛力新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平行对照研究方法,将卒中后抑郁病人随机分为乌灵胶囊组(n=39),给予乌灵胶囊,每次3粒,3次/d;黛力新组(n=37),给予黛力新片,每次10.5 mg,2次/d,早上、中午各服... 目的:观察乌灵胶囊联合黛力新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平行对照研究方法,将卒中后抑郁病人随机分为乌灵胶囊组(n=39),给予乌灵胶囊,每次3粒,3次/d;黛力新组(n=37),给予黛力新片,每次10.5 mg,2次/d,早上、中午各服1次;联合组(n=38),在黛力新治疗基础上,加服乌灵胶囊。6周为1个疗程,于治疗前,治疗后2、4、6周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il- ton Depression Scale,HAMD)评估疗效,治疗副反应量表(Treatment Emergent Symptom Scale,TESS)评定药物的不良反应,并检测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及心电图等。结果:乌灵胶囊组、黛力新组、联合治疗组总有效率分别为64.1%、64.9%和89.5%,乌灵胶囊组和黛力新组两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疗效优于男两组(P<0.05)。单纯应用乌灵胶囊组未见不良反应,应用黛力新的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为9%。结论:乌灵胶囊联合黛力新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疗效优于单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抗抑郁药 抑郁障碍 随机对照试验
下载PDF
“中风”病名源流考 被引量:33
20
作者 高驰 朱建平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298-1303,共6页
中国传统医学中的"中风"一词,随着历史语言的发展,以及人们认识过程的不断深入,有着多种称谓方式。在近现代医学标准确立以前,各种不同的名称广泛存在于中国古代医书之中,命名体系的来源也各不相同,通过对两千年来中国古代医... 中国传统医学中的"中风"一词,随着历史语言的发展,以及人们认识过程的不断深入,有着多种称谓方式。在近现代医学标准确立以前,各种不同的名称广泛存在于中国古代医书之中,命名体系的来源也各不相同,通过对两千年来中国古代医学文献的梳理,可以厘清"中风"一词在不同历史时期的表达特点,以及前人对这一疾病认识的发展脉络与其走向。以"中风"为例,反映出疾病的概念史研究,是疾病史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着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 病名源流 考证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6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