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2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心电图、MRI及心脏超声在诊断心尖肥厚型心肌病中的应用 被引量:24
1
作者 谷长芹 刘爱荣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8年第5期81-83,共3页
目的探讨心电图、MRI及心脏超声在诊断心尖肥厚型心肌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2月-2017年10月本院收治的52例心尖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均行心电图、MRI及心脏超声检查,分析心尖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影像学表现,并评估... 目的探讨心电图、MRI及心脏超声在诊断心尖肥厚型心肌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2月-2017年10月本院收治的52例心尖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均行心电图、MRI及心脏超声检查,分析心尖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影像学表现,并评估三种影像学手段诊断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效能。结果52例病例患者心电图均有异常,左胸导联RV4-6电压增高、左胸导联前后肢对称且有深倒置巨大T波、ST段水平压低各35(67.31%)、40(76.92%)、32例(61.54%),均无异常Q波,不同程度心律失常6例(11.54%);MRI影像学表现:单纯型P-心尖部心肌肥厚、单纯型T-心尖部心肌肥厚、混合型P-心尖部心肌肥厚、混合型T-心尖部心肌肥厚各23、12、12、5例;T-心尖部心肌肥厚患者心尖部室壁弥漫性肥厚,以典型"黑桃心"征象为主要表现,P-心尖部心肌肥厚患者心尖部室壁轻度肥厚,多为节段性肥厚,无"黑桃样"征象;超声检查影像学表现以心尖部心肌对称或不对称性肥厚为主,肥厚心肌回声不均匀,收缩较僵硬,心尖部心腔狭小甚至闭塞,超声检查22例未见明显异常,18例心尖部心肌肥厚,8例左室舒张功能降低,10例左房增大。结论心电图、MRI及心脏超声在诊断心尖肥厚型心肌病中均具有一定价值,MRI可精确显示各心肌壁肥厚程度,利于心肌病分型、心脏功能分析,因而在心尖肥厚型心肌病诊断中较心电图和超声更具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尖肥厚型心肌病 心电图 MRI 心脏超声
下载PDF
心尖肥厚型心肌病18例报告 被引量:20
2
作者 高莹 程显声 +6 位作者 赵彦芬 何建国 李坤成 高润霖 朱俊 戴汝平 徐仲英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1994年第11期658-660,共3页
心尖肥厚型心肌病属于非梗阻型心肌病的一种,临床少见。本文对18例患者的临床表现、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及磁共振成像特点进行了分析。心电图的典型改变是胸前导联巨大倒置的T波,高QRS波群;超声心动图特点为心尖部肥厚或闭塞,... 心尖肥厚型心肌病属于非梗阻型心肌病的一种,临床少见。本文对18例患者的临床表现、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及磁共振成像特点进行了分析。心电图的典型改变是胸前导联巨大倒置的T波,高QRS波群;超声心动图特点为心尖部肥厚或闭塞,左室流出道无梗阻。磁共振成像证实心尖部心肌肥厚。心室造影呈"铲形"(Spade-like)。该病常被误诊为"冠心病"、"心内膜下心肌梗塞"。国外有关报道指出,以心电图倒置T波深度>10mm做为诊断该病的标准。而本文作者却观察到,一部分患者心电图倒置T波深度<10mm,且有的患者心室造影不呈"铲形"。故作者认为后者是该病的一种新的类型。超声心动图是诊断该病的重要手段,必要时可做磁共振成像检查。该病对血液动力学影响较小,因影响左室舒张功能,故引起一些临床症状。该病预后一般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疾病 病例报告 肥厚型
下载PDF
心电图和心脏超声心动图对心尖肥厚型心肌病诊断价值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9
3
作者 刘敏 陈弹 +1 位作者 蒋廷波 杨俊华 《新医学》 2010年第12期791-794,F0003,共5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心尖肥厚型心肌病(AHCM)患者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特点,了解两者的关联性,探讨两者在AHCM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62例AHCM患者(AHCM组)与27名无器质性心脏病的健康体检者(健康对照组)的超声心动图和心电图资料进行回顾性分... 目的:回顾性分析心尖肥厚型心肌病(AHCM)患者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特点,了解两者的关联性,探讨两者在AHCM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62例AHCM患者(AHCM组)与27名无器质性心脏病的健康体检者(健康对照组)的超声心动图和心电图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AHCM组患者的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AHCM组患者心电图主要表现为胸前导联巨大倒置的T波伴ST段下移,左室高电压。超声心动图有不同程度的心尖部肥厚,心尖部心腔明显变小。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指标具有相关性:R波最大波幅与心尖心肌厚度、左室后壁厚度呈正相关,ST段压低深度与心尖部室壁厚度无相关性,与心尖心肌厚度呈负相关,T波倒置深度与心尖部厚度呈负相关。结论: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对诊断AHCM具有重要价值,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中的许多异常指标具有相关性,两者结合可提高本病诊断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尖肥厚型心肌病 超声心动图 心电图
下载PDF
心脏磁共振评价心尖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左心房室结构、功能及其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7
4
作者 王辉 徐磊 +1 位作者 贺毅 董建增 《磁共振成像》 CAS 2019年第6期415-419,共5页
目的用心脏磁共振评估心尖肥厚型心肌病(apical 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AHCM)患者心脏形态及左心室舒张功能变化,并评估左心室舒张功能与心尖部厚度及左房形态、功能之间的关系。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9月至2018年7月于我院... 目的用心脏磁共振评估心尖肥厚型心肌病(apical 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AHCM)患者心脏形态及左心室舒张功能变化,并评估左心室舒张功能与心尖部厚度及左房形态、功能之间的关系。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9月至2018年7月于我院就诊并完成心脏磁共振、心电图及超声心动检查的患者,挑选出其中AHCM患者69例及健康对照组25例,比较两组之间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al ejection fraction,LVEF)、左心室心肌质量、左心室心肌厚度、收缩末期左房容积(left atrial end systolicvolume,LAESV)、左房整体峰值纵向应变(left atrial peak global longitudinal strain,LAPGLS)、左房整体峰值周向应变(left atrial peak global circumferential strain,LAPGCS)及左房面积变化分数(fraction area change,FAC)的差异,以及LAPGLS和LAPGCS与其他左心房室结构及功能参数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组左心室心尖部厚度、左心室心肌质量、LVEF、LAESV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LAPGLS及FAC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两组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之间的LAPGCS差异则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心尖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左心室舒张功能下降,而左心房收缩功能未发生明显变化。左心房FAC可作为LAPGLS的替代指标来判断左心室舒张功能是否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心尖肥厚型心肌病 左心房应变 左心室舒张功能
下载PDF
MRI与超声心动图、心电图在心尖肥厚型心肌病患者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16
5
作者 刘秀 马丙栋 +1 位作者 程林 宫淑文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9年第7期60-62,共3页
目的分析核磁共振(MRI)与超声心动图、心电图在心尖肥厚型心肌病(AHCM)患者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73例疑似AHCM患者临床资料。以病史、临床表现及二维超声结果作为诊断金标准,评估MRI、超声心动图及心电图对AHCM的诊断... 目的分析核磁共振(MRI)与超声心动图、心电图在心尖肥厚型心肌病(AHCM)患者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73例疑似AHCM患者临床资料。以病史、临床表现及二维超声结果作为诊断金标准,评估MRI、超声心动图及心电图对AHCM的诊断价值。结果 73例疑似AHCM患者经金标准确诊为AHCM58例,MRI诊断正确71例(97.26%),漏诊1例(1.72%),误诊1例(6.67%),Kappa值为0.916,一致性极强;超声心动图诊断准确66例(90.41%),漏诊4例(6.90%),误诊3例(20.00%),Kappa值为0.713,一致性高度;心电图诊断准确59例(80.82%),漏诊10例(17.24%),误诊4例(26.67%),Kappa值为0.488,一致性中度。结论 MRI与超声心动图、心电图在AHCM诊断中均具有较好应用效果,但MRI具有更高诊断价值,临床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检查手段,以提高AHCM的诊断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尖肥厚型心肌病 MRI 超声心动图 心电图
下载PDF
心尖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的心律失常特点及其预后影响因素的分析 被引量:16
6
作者 罗晓亮 高晓津 +5 位作者 崔晓 刘小宁 赵立超 李喆 严欣欣 乔树宾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525-528,共4页
目的:总结心尖肥厚型心肌病(AHCM)患者的心律失常特点,并对AHCM预后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方法:连续入选自我院2005-01至2012-08经超声心动图和(或)心脏磁共振成像确诊为AHCM的患者共283例,其中合并心律失常103例(合并心律失常... 目的:总结心尖肥厚型心肌病(AHCM)患者的心律失常特点,并对AHCM预后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方法:连续入选自我院2005-01至2012-08经超声心动图和(或)心脏磁共振成像确诊为AHCM的患者共283例,其中合并心律失常103例(合并心律失常组),不合并心律失常180例(不合并心律失常组)。通过门诊或电话随访两组终点事件,并对成功随诊的AHCM患者进行Cox 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结果:269例AHCM患者成功随诊,其中合并心律失常组98例与不合并心律失常组171例,死亡率分别为4.08%(4/98)与1.17%(2/171);终点事件发生率分别为18.37%(18/98)与5.85%(10/171)。Cox 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表明,年龄、左心房前后径大小和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是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风险比分别为23.051(95%可信区间:1.028~1.068,P〈0.005)、4.113(95%可信区间:1.002~1.119,P=0.043)和18.653(95%可信区间:3.433~26.650, P〈0.005)。结论:心律失常是AHCM常见的临床表现之一,其类型较多但并无特异性,对生存率的影响不明显,但仍见有心室颤动发生,增加患者事件率,仍应重视并进一步研究;年龄、左心房前后径大小和NT-proBNP水平是AHCM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疾病 心律失常 N末端B型利钠肽原 预后
下载PDF
心尖肥厚型心肌病与非对称性室间隔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长期预后对比研究 被引量:16
7
作者 闫丽荣 段福建 +7 位作者 安硕研 杭霏 王莉 庞会敏 赵世华 张宇辉 樊朝美 张健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006-1010,共5页
目的:比较心尖肥厚型心肌病(ApHCM)和非对称性室间隔肥厚型心肌病(ASHCM)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长期预后。方法:1996~2014年就诊于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的肥厚型心肌病患者中检出300例ApHCM(ApHCM组),采用1:1配对原则,又纳入诊断年龄、性... 目的:比较心尖肥厚型心肌病(ApHCM)和非对称性室间隔肥厚型心肌病(ASHCM)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长期预后。方法:1996~2014年就诊于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的肥厚型心肌病患者中检出300例ApHCM(ApHCM组),采用1:1配对原则,又纳入诊断年龄、性别及左心室流出道梗阻相匹配的300例ASHCM患者(ASHCM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特点、心原性死亡率、心原性猝死发生率和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包括不明原因晕厥、心房颤动、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进展性心力衰竭、脑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心肌梗死)发生率。结果:ASHCM组左心室室壁厚度≥30 mm的患者比例显著高于ApHCM组(14.0%vs 3.7%,P<0.01)。ApHCM组和ASHCM组中分别有156例(52.0%)和168例(56.0%)患者行心脏磁共振成像检查,其中ApHCM组中钆对比剂延迟增强显像阳性率显著低于ASHCM组(26.9%vs 76.2%,P<0.01)。ApHCM组和ASHCM组分别平均随访(7.5±4.0)年和(6.6±5.4)年,与ASHCM组相比,ApHCM组心原性死亡率(1.0%vs 5.7%)、心原性猝死发生率(0.33%vs 3.3%)、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18.3%vs 40.3%)显著较低(P均<0.01);不明原因晕厥、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进展性心力衰竭等事件发生率也均显著低于ASHCM组(P均<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心脏磁共振成像钆对比剂延迟增强显像阳性(HR=4.62,95%CI:2.28~68.0,P=0.02)和不明原因晕厥(HR=8.56,95%CI:2.1~16.6,P<0.01)为心原性死亡的独立预测因子;不明原因晕厥是心原性猝死的独立预测因子(HR=4.40,95%CI:1.5~15.2,P=0.02)。结论:排除年龄、性别及左心室流出道梗阻等混杂因素后,ApHCM患者预后较ASHCM患者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尖肥厚型心肌病 非对称室间隔肥厚 预后 钆对比剂延迟增强
下载PDF
超声心动图和心电图对心尖肥厚型心肌病诊断价值及其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5
8
作者 黄佩贤 邓连桂 陈晓云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14年第28期28-30,共3页
目的:分析心尖肥厚型心肌病(AHCM)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特点,并探讨二者的相关性,为提高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诊断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例心尖肥厚型心肌病患者为观察组,20例健康体检且一切正常的志愿者为对照组。两组均接受超声心动图和... 目的:分析心尖肥厚型心肌病(AHCM)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特点,并探讨二者的相关性,为提高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诊断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例心尖肥厚型心肌病患者为观察组,20例健康体检且一切正常的志愿者为对照组。两组均接受超声心动图和心电图检查,并对异常指标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探讨二者的关系。结果:超声心动图和心电图结果均有一定的异常。Pearson相关性分析表明心尖心肌厚度与R波最大波幅、左室后壁厚度与R波最大波幅正相关(r值分别为0.7428、0.7254,P<0.05)。心尖心肌厚度与ST段压低深度、心尖心肌厚度与T波倒置深度与负相关(r值分别为-0.6735、-0.6649,P<0.05)。结论:心尖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的超声心动图和心电图均有不同程度的异常表现,而且两者的多种异常表现具有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尖肥厚型心肌病 超声心动图 心电图 相关性分析
下载PDF
超声心动图联合心电图在诊断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4
9
作者 王培燊 史川 《当代医学》 2013年第14期112-113,共2页
目的分析心尖肥厚型心肌病(AHCM)的超声心动图及心电图特征性改变,探讨两种检查方法联合在AHCM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18例心尖肥厚型心肌病和30例正常对照组均行超声心动图及心电图检查,AHCM患者中另有6例进行冠状动脉造影及左室造影检查... 目的分析心尖肥厚型心肌病(AHCM)的超声心动图及心电图特征性改变,探讨两种检查方法联合在AHCM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18例心尖肥厚型心肌病和30例正常对照组均行超声心动图及心电图检查,AHCM患者中另有6例进行冠状动脉造影及左室造影检查。结果 AHCM患者超声心动图显示心尖部明显增厚,心电图显示巨大T波倒置,R波振幅增高,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显著。结论超声心动图与心电图对诊断AHCM有重要价值,两者联合可提高本病诊断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尖肥厚型心肌病 超声心动图 心电图
下载PDF
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10
作者 刘圆 杨志健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20年第1期82-85,共4页
心尖肥厚型心肌病(AHCM)是肥厚型心肌病(HCM)的一种较为罕见的表型,其肥厚部位主要限于左室心尖部,主要以V4~V6巨大倒置T波及左室造影呈“锹状”改变为特征。本文对该病发病情况、病因、病理、病理生理及诊治情况的最新进展作一综述。
关键词 心尖肥厚型心肌病 进展
下载PDF
超声心动图、心电图联合检测在诊断心尖肥厚型心肌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被引量:12
11
作者 阎振红 陈照宁 +1 位作者 矫妮 郭丽娟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16年第29期9-13,共5页
目的:观察超声心动图、心电图联合检测诊断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应用效果,分析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9月-2015年6月于本院诊断治疗的心尖肥厚型心肌病患者105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40~80岁之间每10岁划分一个年龄段分为4组... 目的:观察超声心动图、心电图联合检测诊断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应用效果,分析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9月-2015年6月于本院诊断治疗的心尖肥厚型心肌病患者105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40~80岁之间每10岁划分一个年龄段分为4组,通过超声心动图检测患者的心尖部前壁、侧壁、下壁、间隔的心肌厚度,通过心电图检测TV_4、TV_3、TV_5、TI、Ta VL的倒置深度及RV_4、RV_3、RV_5的电压高度,另择同期于本院进行健康体检的非心尖肥厚型心肌病患者65例作为对照组,通过超声心动图检测并比较两组左室心尖部心肌厚度(AT)、左房前后径(LAD)、左室前后径(LVD)、室间隔厚度(IVS)、左室后壁厚度(LVPW)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情况。结果:不同年龄段心尖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心尖部前壁、侧壁、下壁、间隔的心肌厚度,TV_4、TV_3、TV_5、TI、Ta VL的倒置深度及RV_4、RV_3、RV_5的电压高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AT和LAD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LVD、IVS、LVPW及LVEF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心动图、心电图联合检测能够有效区分心尖肥厚型心肌病,应用效果显著,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心动图 心电图 心尖肥厚型心肌病 诊断价值
下载PDF
心尖肥厚型心肌病心电图分析 被引量:10
12
作者 陆娟 黎艳婷 +1 位作者 冯砚瑜 王士强 《中华全科医学》 2011年第7期1137-1138,共2页
目的探讨心尖肥厚型心肌病(AHCM)患者的心电图(ECG)特征性改变,提高对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识别,减少误、漏诊。方法总结深圳沙井医院2004年1月-2011年2月确诊为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35例患者12导联心电图、超声心动图(UCG)特点。结... 目的探讨心尖肥厚型心肌病(AHCM)患者的心电图(ECG)特征性改变,提高对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识别,减少误、漏诊。方法总结深圳沙井医院2004年1月-2011年2月确诊为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35例患者12导联心电图、超声心动图(UCG)特点。结果全部患者均合并有ECG异常改变(100%);胸前导联(V3-V6)T波倒置(0.1-2.8 mV),且以V3、V4、V5导联T波倒置最为明显;上述导联ST段压低(0.05-0.40 mV);V3-V5导联R波振幅明显增高;所有左心尖肥厚型病例均无异常Q波。超声心动图示心尖部肥厚达15 mm或以上伴心尖部心腔狭小者35例(100%)。结论标准12导联ECG显示胸导联V3-V5R波振幅增高伴对称性倒置T波,要高度考虑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可能,心电图异常对本病有筛选价值,而超声心动图对本病则具有确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尖肥厚型心肌病 心电图 巨大倒置T波
原文传递
心电图对肥厚型心肌病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0
13
作者 孙亚文 胡永寸 +1 位作者 郭山岭 刘刚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17年第12期1528-1529,共2页
目的通过回顾分析心尖肥厚型心肌病(AHCM)患者的12导联心电图特点,探讨其对AHCM的诊断指导价值。方法对2014年12月~2016年12月于河南省安阳地区医院心内科就诊的60例AHCM患者作为观察组,与同时期我院正常体检人群50名为对照组。行12导... 目的通过回顾分析心尖肥厚型心肌病(AHCM)患者的12导联心电图特点,探讨其对AHCM的诊断指导价值。方法对2014年12月~2016年12月于河南省安阳地区医院心内科就诊的60例AHCM患者作为观察组,与同时期我院正常体检人群50名为对照组。行12导联心电图,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两组人群的心电图变化情况及有无特征性变化等。结果观察组患者心电图表现为胸导联T波倒置伴ST段下移及左室高电压表现;胸导联QRS波群时间延长,且QRS波群振幅在不同导联上变化明显,均超过正常值;在ST段分别表现为V3~V6和Ⅱ、Ⅲ、a VF下移;且有42例出现V3~V6 T波倒置。患者左胸导联R波电压增高,ST段压低,>0.05m V,T波对称性倒置,左胸导联同导联R波高度与T波倒置深度,ST段压低深度呈负相关(P<0.05),T波倒置深度与ST段压低深度呈正相关(P均<0.01)。结论心电图诊断对心尖肥厚型心肌病有辅助指导价值,对AHCM患者早期行心电图检查可提高其疾病确诊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电图 心尖肥厚型心肌病 ST-T改变
下载PDF
超声心动图与磁共振成像对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诊断价值比较 被引量:9
14
作者 张俊丽 李军 +1 位作者 刘艳玲 宋巍巍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22年第5期434-438,共5页
目的比较超声心动图和磁共振成像(MRI)对心尖肥厚型心肌病(AHCM)的诊断价值,探讨AHCM的MRI影像学特征。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21年5月濮阳市安阳地区医院经心电图检查疑似AHCM的7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均行超声心动图和MRI检查。比较... 目的比较超声心动图和磁共振成像(MRI)对心尖肥厚型心肌病(AHCM)的诊断价值,探讨AHCM的MRI影像学特征。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21年5月濮阳市安阳地区医院经心电图检查疑似AHCM的7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均行超声心动图和MRI检查。比较超声心动图和MRI检查对AHCM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以及典型心尖肥厚型心肌病(T-AHCM)组和早期心尖肥厚型心肌病(P-AHCM)组患者心脏MRI功能参数,包括心尖部室壁厚度、心尖角、左心房前后径、左心室横径、左心室舒张末容积及左心室射血分数。结果经基因诊断或心肌组织病理标准确诊43例。超声心动图诊断AHCM真阳性26例,假阳性4例,假阴性17例,真阴性31例。MRI诊断AHCM真阳性40例,假阳性0例,假阴性3例,真阴性35例。超声心动图诊断AHCM漏诊率为39.5%(17/43),MRI诊断漏诊率为6.9%(3/43)。MRI诊断AHCM的准确度、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显著高于超声心动图(P<0.05)。43例确诊患者心脏MRI均显示左心室心尖部及邻近节段室壁不同程度增厚,类似扑克牌“黑桃尖”样改变;P-AHCM患者左心室心尖部室壁肥厚程度相对较轻,心尖部心腔变小。P-AHCM占55.8%(24/43),T-AHCM占44.2%(19/43);单纯型AHCM占74.4%(32/43),混合型AHCM占25.6%(11/43)。超声心动图诊断AHCM漏诊的17例患者中,P-AHCM患者占30.2%(13/43),T-AHCM患者占9.3%(4/43);MRI诊断AHCM漏诊的3例患者均为P-AHCM患者,因患者心尖部室壁厚度未达诊断标准而漏诊。T-AHCM组患者心尖部室壁厚度、左心房前后径及左心室射血分数高于P-AHCM组,心尖角小于P-AHCM组(P<0.05);P-AHCM组与T-AHCM组患者左心室横径、左心室舒张末容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AHCM组和P-AHCM组首过灌注均为阴性,延迟增强扫描17例患者出现肥厚心肌内或心内膜下延迟强化;T-AHCM占63.2%(12/19),P-AHCM占20.1%(5/24);T-AHCM组增厚心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尖肥厚型心肌病 超声心动图 磁共振成像 诊断价值
下载PDF
心尖肥厚型心肌病和典型肥厚型心肌病的临床特征比较
15
作者 郭萌 刘传芬 刘健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8-33,共6页
目的 探究与典型肥厚型心肌病(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HCM)相比心尖HCM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 分析2001年8月至2023年3月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住院期间诊断为HCM的患者,根据心肌肥厚部位分为心尖HCM组和典型HCM组,比较其临床特征。结... 目的 探究与典型肥厚型心肌病(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HCM)相比心尖HCM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 分析2001年8月至2023年3月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住院期间诊断为HCM的患者,根据心肌肥厚部位分为心尖HCM组和典型HCM组,比较其临床特征。结果 共纳入594例HCM患者,包括132例心尖HCM (22.2%)和462例典型HCM患者(77.8%)。心尖HCM患者的确诊年龄更大[(56.0±13.5)岁比(50.9±14.9)岁,P<0.001],有HCM家族史的更少(2.3%比8.0%,P=0.020)。心尖HCM的脑钠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水平较典型HCM患者更低[145.0 (72.0,374.0)pg/ml比466.4 (226.0,950.8)pg/ml,P<0.001];更常伴左室高电压(63.6%比39.6%,P<0.001)与T波倒置(91.5%比58.5%,P<0.001)。心尖HCM患者出现左房扩大的比例更少(43.9%比55.4%,P=0.020),左室射血分数更高[69.15 (64.05,73.98)%比66.70 (60.36,72.85)%,P=0.009]。住院期间心尖HCM组患者不良结局的发生率更低(0.8%比7.8%,P=0.007)。结论 心尖HCM患者通常确诊年龄更大、有HCM家族史的更少、BNP水平更低、存在左室高电压和T波倒置的更多、心功能更好、预后也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尖肥厚型心肌病 典型肥厚型心肌病 临床特征
下载PDF
心尖肥厚性心肌病的超声心动图及心电图特征分析 被引量:7
16
作者 牛思泉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5年第18期73-75,共3页
目的探讨心尖肥厚性心肌病的超声心动图及心电图特征,探讨两者对于心尖肥厚性心肌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8例确诊心尖肥厚型心肌病患者进的常规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结果进行分析并和28例正常组对照,并对异常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肥厚... 目的探讨心尖肥厚性心肌病的超声心动图及心电图特征,探讨两者对于心尖肥厚性心肌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8例确诊心尖肥厚型心肌病患者进的常规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结果进行分析并和28例正常组对照,并对异常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肥厚性心肌病组各例心电图均有明显异常,主要表现为胸前导联巨大倒置的T波伴ST段改变和左室高电压;各例超声心动图均有明显心尖部肥厚,相关性分析表明心尖心肌厚度与R波最大波幅、左室后壁厚度与R波最大波幅正相关。心尖心肌厚度与ST段压低深度、心尖心肌厚度与T波倒置深度与负相关。结论心尖肥厚性心肌病患者的超声心动图和心电图均有不同程度的异常表现,并具有相关性。两者结合可以提高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诊断率及检出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厚性心肌病 心电图 超声心动图
下载PDF
超声心动图结合心电图对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7
17
作者 简雅婷 胡剑 邓冰晴 《中国数字医学》 2018年第11期56-58,共3页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UCG)结合心电图(ECG)对心尖肥厚型心肌病(AHCM)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2月至2017年12月恩施州中心医院收治的AHCM患者60例作为AHCM组,同期选取健康人员50例作为健康组,两组均给予UCG、ECG检查并分析比较其表...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UCG)结合心电图(ECG)对心尖肥厚型心肌病(AHCM)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2月至2017年12月恩施州中心医院收治的AHCM患者60例作为AHCM组,同期选取健康人员50例作为健康组,两组均给予UCG、ECG检查并分析比较其表现。结果:AHCM组ST段下移、左胸导联R波、T波倒置幅度和心尖心肌厚度、左房前后径、室间隔厚度、左室后壁厚度明显高于健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诊断AHCM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方面,ECG检查为75.00%、80.00%、77.27%,UCG检查为76.67%、82.00%、79.09%,UCG结合ECG检查为91.67%、94.00%、92.73%,UCG结合ECG检查明显高于UCG、ECG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UCG、ECG检查可为诊断AHCM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二者结合时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心动图 心电图 心尖肥厚型心肌病 诊断
下载PDF
超声心动图和心电图对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7
18
作者 祁薇 沈晓洁 +2 位作者 周兢 施亚明 孙剑萍 《实用医学影像杂志》 2009年第3期188-190,共3页
目的分析心尖肥厚型心肌病(AHC)超声心动图及心电图(ECG)的特征性改变,探讨超声心动图及心电图检查对AHC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8例心尖肥厚型心肌病患者(AHC组)与40例无器质性心脏病(对照组)的超声心动图和心电图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AH... 目的分析心尖肥厚型心肌病(AHC)超声心动图及心电图(ECG)的特征性改变,探讨超声心动图及心电图检查对AHC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8例心尖肥厚型心肌病患者(AHC组)与40例无器质性心脏病(对照组)的超声心动图和心电图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AHC组超声心动图有不同程度的心尖部肥厚,心尖部心腔明显变小。心电图均有明显异常,主要表现为胸前导联巨大倒置的T波伴ST段下移,左室高电压。结论超声心动图及心电图对诊断心尖肥厚型心肌病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尖肥厚型心肌病 超声心动图 心电图
下载PDF
心尖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冠心病的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3
19
作者 阮燕萍 张磊 +1 位作者 刘晓伟 何怡华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23年第2期162-165,共4页
目的分析心尖肥厚型心肌病患者(ApHCM)冠状动脉(冠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CAD)的相关因素。方法连续入组2011年4月至2019年4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因胸痛入院治疗的心尖肥厚型心肌病患者125例,其中40例行冠脉CTA检查,8... 目的分析心尖肥厚型心肌病患者(ApHCM)冠状动脉(冠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CAD)的相关因素。方法连续入组2011年4月至2019年4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因胸痛入院治疗的心尖肥厚型心肌病患者125例,其中40例行冠脉CTA检查,85例行冠脉造影检查,其中确定冠脉狭窄≥50%者38例,该组为CAD组(观察组),平均年龄65.5岁,男性比例71.1%,其余87例为非CAD组(对照组),平均年龄60.3岁,男性比例为75.9%。收集患者年龄、性别、合并疾病、治疗及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采用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ApHCM患者冠心病的相关因素。结果与非CAD组相比,CAD组年龄更大、高胆固醇血症比例、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比例更高(P<0.05)。与CAD组相比,非CAD组患者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更大、左室心尖部厚度更厚(P<0.05)。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表明高胆固醇血症(OR=3.900,95%CI:1.698~8.961,P=0.001)、年龄(OR=1.048,95%CI:1.008~1.089,P=0.018)是该人群冠脉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冠心病是影响ApHCM的关键因素之一,且发生率较高,而高胆固醇血症和年龄是冠脉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对其积极控制尤为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尖肥厚型心肌病 冠心病 高胆固醇血症
下载PDF
心尖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心房颤动的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关宇轩 阮燕萍 何怡华 《心肺血管病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18-23,40,共7页
目的:分析心尖肥厚型心肌病患者(apical 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ApHCM)心房颤动的相关因素。方法:连续入组2011年4月至2019年4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入院治疗的心尖肥厚型心肌病患者125例,其中49例诊断为心房颤动(观察... 目的:分析心尖肥厚型心肌病患者(apical 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ApHCM)心房颤动的相关因素。方法:连续入组2011年4月至2019年4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入院治疗的心尖肥厚型心肌病患者125例,其中49例诊断为心房颤动(观察组),76例无心房颤动(对照组),心房颤动组平均年龄65.5岁,男性比例59.2%,非心房颤动组平均年龄59.5岁,男性比例84.2%。收集患者年龄、性别、合并疾病、治疗及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ApHCM患者心房颤动的相关因素。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心房颤动组年龄更大、纽约心功能分级Ⅲ者更高、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比例更低、射频消融术比例更高、住院时间更长(P<0.05)。两组心脏超声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表明女性(OR=3.170,95%CI:1.124~8.942,P=0.029)、LAD(OR=1.287,95%CI:1.149~1.440,P=0.000)是该人群发生心房颤动的危险因素,左心室后壁厚度与心房颤动发生呈负相关(OR=0.690,95%CI:0.484~0.984,P=0.041)。结论:心房颤动是影响ApHCM的关键因素之一,且发生率较高,而女性和LAD是心房颤动发生的危险因素,因此根据人群进行针对性、个体化的治疗尤为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尖肥厚型心肌病 心房颤动 因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