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血压病患者升主动脉弹性的应变率评价 被引量:9
1
作者 郑孝志 季平 茅红卫 《临床超声医学杂志》 2007年第2期88-90,共3页
目的探讨应变率(SR)评价高血压病患者升主动脉弹性的可行性。方法正常对照组、高血压病组各50例,对升主动脉均进行Peterson's弹性指数(Ep)、Young's弹性指数(Es)、僵硬度、膨胀性测定,以及应变(ε)、SR分析,并对高血压病组进行... 目的探讨应变率(SR)评价高血压病患者升主动脉弹性的可行性。方法正常对照组、高血压病组各50例,对升主动脉均进行Peterson's弹性指数(Ep)、Young's弹性指数(Es)、僵硬度、膨胀性测定,以及应变(ε)、SR分析,并对高血压病组进行上述4项弹性指标与ε、SR间的相关性分析。结果SR与Ep、Es、僵硬度、膨胀性均有明显的相关性。结论SR可作为评价高血压病患者升主动脉弹性的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应变率成像 升主动脉 弹性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定量评估腹主动脉瘤弹性的可重复性及风险因素 被引量:6
2
作者 韩善良 李亮 +5 位作者 林苑 王娇 陆雪松 龚威 邢栋 查云飞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767-771,共5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定量评价腹主动脉瘤弹性的可重复性与风险因素。资料与方法前瞻性研究54例肾下型腹主动脉瘤患者的腹主动脉CT血管成像资料。所有受检者均采用64排螺旋CT、回顾性心电门控技术和分段数据采集方式扫描。在肾动脉水平和...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定量评价腹主动脉瘤弹性的可重复性与风险因素。资料与方法前瞻性研究54例肾下型腹主动脉瘤患者的腹主动脉CT血管成像资料。所有受检者均采用64排螺旋CT、回顾性心电门控技术和分段数据采集方式扫描。在肾动脉水平和肾动脉下采用半自动分割软件计算主动脉弹性D值和脉搏波波速,比较不同水平腹主动脉弹性的差异,并进行一致性检验。结果腹主动脉瘤D_(肾动脉水平值)和D_(肾动脉下)值分别为(1.05±0.22)×10^(-5)/Pa、(0.49±0.18)×10^(-5)/Pa,对应的脉搏波波速分别为(9.68±1.09)m/s、(14.96±4.01)m/s。肾动脉水平主动脉弹性观察者内及观察者间组内相关系数分别为0.92、0.89,肾动脉下水平主动脉弹性观察者内及观察者间组内相关系数分别为0.85、0.79。Bland-Altman图显示绝大部分点位于95%一致性界限内,2个位置测量的观察者间差异分别为0.017×10^(-5)/Pa、0.010×10^(-5)/Pa,观察者内差异分别为0.013×10^(-5)/Pa、0.018×10^(-5)/Pa。多元分析显示,瘤体的弹性与体重指数、脉压、舒张压和腹主动脉瘤直径具有独立相关性(R^2=0.68)。结论多层螺旋CT定量评价腹主动脉瘤弹性值具有较高的稳定性。研究不同危险因素与腹主动脉瘤发生的相关性,有助于临床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瘤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弹性 危险因素
下载PDF
实时三维斑点追踪成像评价2型糖尿病患者左室功能与升主动脉弹性之间的关系 被引量:5
3
作者 宋香廷 范莉 +1 位作者 芮逸飞 颜紫宁 《临床超声医学杂志》 CSCD 2019年第11期815-819,共5页
目的应用实时三维斑点追踪成像(RT3D-STI)评价2型糖尿病患者早期左室三维整体应变的变化,分析其与升主动脉弹性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经临床确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60例(DM组)和健康体检者34例(对照组),采集两组左室心尖全容积图像,应用RT3D... 目的应用实时三维斑点追踪成像(RT3D-STI)评价2型糖尿病患者早期左室三维整体应变的变化,分析其与升主动脉弹性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经临床确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60例(DM组)和健康体检者34例(对照组),采集两组左室心尖全容积图像,应用RT3D-STI获得两组左室整体纵向应变(GLS)、左室整体径向应变(GRS)、左室整体圆周应变(GCS)、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左室质量(LVM)。应用M型超声心动图测量升主动脉应变(AS)、升主动脉硬度指数(AoSI)及升主动脉扩张性(AoDIS),记录肱动脉血压,分析左室三维整体应变与升主动脉各弹性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与对照组比较,DM组GLS、GRS、GCS均降低,LVM增高(均P<0.05)。两组AoD和AoS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比较,DM组AS和AoDIS均降低,AoSI增高(均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DM组左室各三维整体应变的降低与升主动脉弹性参数的降低及硬度指数的增加具有一定相关性。结论 RT3D-STI可以早期评价2型糖尿病患者左室整体收缩功能的变化,LVEF正常的2型糖尿病患者左室各三维整体应变均降低,升主动脉弹性受损,其早期左室整体收缩功能的降低可能与升主动脉弹性的降低有一定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点追踪成像 三维 实时 糖尿病 2型 心室 三维应变 升主动脉 弹性
下载PDF
无创性评估高血压患者主动脉弹性研究进展
4
作者 赵玉璞 孙维洋 +4 位作者 王瑞琪 王艳 于姝婷 张鳆天 王汝良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4年第22期179-183,共5页
高血压是我国常见慢性病之一,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目前已有研究发现高血压患者其主动脉弹性会发生改变,从而引起病情加重或并发症。因此若能在早期发现高血压患者主动脉弹性的改变,可对患者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改善患者预后。本篇文... 高血压是我国常见慢性病之一,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目前已有研究发现高血压患者其主动脉弹性会发生改变,从而引起病情加重或并发症。因此若能在早期发现高血压患者主动脉弹性的改变,可对患者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改善患者预后。本篇文章将从主动脉弹性变化的病理生理及影响因素、高血压与主动脉弹性的相关性和临床上主流的无创性评估血管弹性方法及其量化指标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弹性 高血压 无创性评估
下载PDF
CT评价主动脉弹性与冠状动脉钙化的相关性 被引量:4
5
作者 李燕花 訾媛 +5 位作者 宫凤玲 于鹏 陈伟彬 张惠英 马春梅 徐永平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880-883,共4页
目的采用CT探讨主动脉弹性与冠状动脉钙化的相关性。方法搜集我院拟诊为冠心病并接受冠状动脉CTA检查病例,将图像质量能满足主动脉弹性测量的111例患者纳为研究对象,分为钙化阴性组(n=43)和钙化阳性组(n=68),根据钙化积分值将钙化阳性... 目的采用CT探讨主动脉弹性与冠状动脉钙化的相关性。方法搜集我院拟诊为冠心病并接受冠状动脉CTA检查病例,将图像质量能满足主动脉弹性测量的111例患者纳为研究对象,分为钙化阴性组(n=43)和钙化阳性组(n=68),根据钙化积分值将钙化阳性组分为轻度、中度、重度钙化3组。将原始数据每隔5%R-R间期进行全时相自动离线重建,测量各R-R间期主动脉横截面积及直径,计算评价主动脉弹性的4个参考指标:直径变化率(%A0)、动脉可扩张度(A0D)、动脉顺应性(A0C)及动脉僵硬度(A0SI)。分析主动脉弹性与冠状动脉钙化的关系。结果钙化阳性组的%A0、A0D、A0C小于钙化阴性组,而A0SI大于钙化阴性组(P均<0.05)。钙化阳性组中轻度、中度、重度钙化3组间主动脉弹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冠状动脉钙化积分与%A0、A0D、A0C呈负相关,与A0SI呈正相关。结论主动脉弹性与冠状动脉钙化积分有相关性,两者联合应用可以为早期诊断冠心病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冠状动脉疾病 主动脉弹性 冠状动脉钙化
下载PDF
MSCT评估Stanford B型急性主动脉夹层动脉弹性 被引量:3
6
作者 赵晓莹 孙勇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332-1336,共5页
目的:探讨MSCT评估Stanford B型急性主动脉夹层(AAD)患者动脉弹性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Stanford B型AAD及40例非夹层患者的MSCT影像资料,测量并计算主动脉弹性的相关指标,包括可扩张度(AD)、顺应性(AC)及僵硬度(ASI),记... 目的:探讨MSCT评估Stanford B型急性主动脉夹层(AAD)患者动脉弹性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Stanford B型AAD及40例非夹层患者的MSCT影像资料,测量并计算主动脉弹性的相关指标,包括可扩张度(AD)、顺应性(AC)及僵硬度(ASI),记录两组被试AAD的范围、合并钙化情况及相关临床指标值(血清甘油三酯、总胆固醇水平和高血压分级),比较2组间各项影像和临床指标的差异。结果:患者组和对照组间动脉弹性相关指标值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AD、AC和ASI的P值分别为0.000、0.000和0.032),两组间高血压3级患者数和吸烟人数的差异亦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00和0.004)。进一步对患者组中不同AAD累及范围患者的AD值进行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719,P=0.494)。结论:利用MSCT测量Stanford B型AAD患者的动脉弹性值是可行的。吸烟及高血压3级是AAD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夹层 弹性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风险因素
下载PDF
高血压患者主动脉弹性与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相关性及其对介入预后评价 被引量:1
7
作者 杜大勇 柳杨 +2 位作者 李运田 王芳 李沫言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9年第7期621-625,共5页
目的探讨主动脉弹性对高血压患者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相关性,以及对其中接受冠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患者的预后评价。方法符合高血压冠心病诊断标准入院患者208例,所有入选患者均进行颈股脉搏波传导速度(CFPWV... 目的探讨主动脉弹性对高血压患者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相关性,以及对其中接受冠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患者的预后评价。方法符合高血压冠心病诊断标准入院患者208例,所有入选患者均进行颈股脉搏波传导速度(CFPWV)检测评价主动脉弹性、冠脉造影评价冠脉病变严重程度。根据CFPWV水平分为两组:Ⅰ组(C-FPWV0-13.0m/s,n=117)和Ⅱ组(C-FPWV>13.0m/s,n=91),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特征,并对其中接受PCI患者182例随访(18.9±3.7)个月,并观察主要心血管事件。结果与Ⅰ组比较,Ⅱ组糖尿病和心肌梗死史多,C型病变和三支病变常见(P<0.05)。与Ⅰ组间比较,Ⅱ组围操作并发症发生率、远期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和血运重建发生率显著增加(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CFPWV与冠脉病变严重程度呈正相关,OR为2.03(95%CI1.061-3.881);多因素logistic分析CFPWV与接受介入患者在住院期、远期MACE发生率呈正相关,OR为2.303(95%CI1.179-4.499)。结论主动脉弹性降低与冠状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与PCI远期MACE发生率增加密切相关,可作为心血管疾病的一个危险信号,为心血管疾病独立强有力预测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弹性 冠脉病变 脉搏波传导速度 心血管事件 冠脉介入
下载PDF
二维斑点追踪技术评价高血压病人升主动脉弹性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沈艳 陈祖乾 +3 位作者 侯晓慧 程月红 王莉 郭珊 《实用老年医学》 CAS 2021年第8期829-832,共4页
目的探讨采用二维斑点追踪技术评价原发性高血压病人升主动脉弹性特点的可行性。方法选取原发性高血压病人60例作为高血压组,另选取非高血压者60例作为对照组,2组分别按年龄再分为老年亚组(≥60岁)和非老年亚组(<60岁)。所有病例均... 目的探讨采用二维斑点追踪技术评价原发性高血压病人升主动脉弹性特点的可行性。方法选取原发性高血压病人60例作为高血压组,另选取非高血压者60例作为对照组,2组分别按年龄再分为老年亚组(≥60岁)和非老年亚组(<60岁)。所有病例均采用超声心动图检查,使用2D-STI获取相应斑点追踪图像,分析主动脉应变率变化,同时计算动脉扩张度(AD)和动脉僵硬指数(ASI),并进行比较。结果高血压组AD值低于对照组,ASI值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血压组和对照组的老年亚组AD均低于非老年亚组,ASI均高于非老年亚组(P<0.05);高血压组的2个亚组与对照组的2个亚组间分别比较,上述指标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病人血管弹性减低,并随年龄增加而减低,预示着高血压是动脉弹性降低的重要危险因素,简化的二维斑点追踪分析作为一种无创的检查方法,评价升主动脉弹性的可行性较好,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维斑点追踪技术 高血压 主动脉弹性 动脉僵硬指数
下载PDF
超声心动图评价2型糖尿病血糖控制不良患者升主动脉弹性改变的观察 被引量:2
9
作者 宋香廷 范莉 +1 位作者 颜紫宁 芮逸飞 《中国糖尿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507-510,共4页
目的应用超声心动图技术评价T2DM血糖控制不良患者升主动脉弹性的改变及其与HbA1c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1月于我院内分泌科住院的T2DM患者73例,分为HbA1c<6.5%组34例及HbA1c≥6.5%组39例;选取同期34名健康体检者为正... 目的应用超声心动图技术评价T2DM血糖控制不良患者升主动脉弹性的改变及其与HbA1c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1月于我院内分泌科住院的T2DM患者73例,分为HbA1c<6.5%组34例及HbA1c≥6.5%组39例;选取同期34名健康体检者为正常对照组(NC)。应用M型超声心动图测量升主动脉舒张期最大内径(AoD)、收缩期最大内径(AoS),计算得出升主动脉应变(AS)、升主动脉硬度指数(AoSI)、升主动脉扩张性(AoDIS)等参数,分析各组升主动脉各弹性参数的改变及其与HbA1c的相关性,测量各组肱动脉血压及双侧颈动脉超声。结果各组颈动脉超声均显示无内膜增厚及斑块形成;HbA1c<6.5%组AoD、AoS、脉压(PP)、AS、AoSI、AoDIS与NC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HbA1c≥6.5%组AoD、AoS与N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P、AoSI较NC组升高(P<0.05),AS、AoDIS较NC组降低(P<0.05)。与HbA1c<6.5%组比较,HbA1c≥6.5%组AoD、Ao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P、AoSI、HbA1c升高(P<0.05),AS、AoDIS降低(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AS、AoDIS与AoSI呈正相关(P<0.01),HbA1c与AS、AoDIS呈负相关(P<0.01)。结论T2DM血糖控制不良患者,升主动脉AS、AoDIS降低,AoSI升高,说明其升主动脉弹性受损,血管硬度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心动图 糖尿病 2型 糖化血红蛋白 升主动脉 弹性
原文传递
Assessment of Ascending Aortic Elasticity in Hypertension Patients by Quantitative Tissue Velocity Imaging
10
作者 陆永萍 邓又斌 +5 位作者 王嫱 陈芳 黄燕玲 吕燕芬 张华莉 于飞 《Journal of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Medical Sciences)》 SCIE CAS 2009年第6期782-785,共4页
The elasticity of the ascending aorta in healthy volunteers and hypertension patients were examined by using quantitative tissue velocity imaging (QTVI), and the age-related change in the as-cending aortic elasticit... The elasticity of the ascending aorta in healthy volunteers and hypertension patients were examined by using quantitative tissue velocity imaging (QTVI), and the age-related change in the as-cending aortic elasticity was investigated. The anterior and posterior walls of the ascending aorta were imaged with tissue Doppler method in all the subjects and QTVI was performed. Stable curves were obtained from 173 hypertension patients and 185 healthy adults. The peak early diastolic veloc-ity (Ve), peak late diastolic velocity (Va) and peak systolic velocity (Vs) were measured. The relation of age with these measures was assess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elasticity of the ascending aorta was much lower in the hypertension patients than in normal controls (P〈0.05), and the elasticity was decreased with age in both groups (P〈0.05). Our results suggested that QTVI, a new non-invasive ul-trasonic technique, is helpful for the assessment of the aortic elasticity in hypertension patie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uantitative tissue velocity HYPERTENSION ascending aortic elasticity
下载PDF
冠脉CTA对降主动脉弹性的研究与冠脉病变支数的相关性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思琪 王梦娇 徐鹏 《微量元素与健康研究》 CAS 2019年第3期21-23,共3页
目的:通过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冠脉CTA)检查,研究降主动脉弹性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的相关性。方法:选取行冠脉CTA检查的121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男84例,女37例),按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分4组(正常组;一支病变组;二支病变组;多支病变组)。将原... 目的:通过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冠脉CTA)检查,研究降主动脉弹性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的相关性。方法:选取行冠脉CTA检查的121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男84例,女37例),按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分4组(正常组;一支病变组;二支病变组;多支病变组)。将原始数据间隔5%RR间期进行重建,并测量每一时相肺动脉分叉处降主动脉的横截面积,计算出4个弹性指标(AoD、AoC、%Ao、%AoSI)。利用方差分析及S-N-K检验分析四组间降主动脉弹性参数的差异。结果:冠状动脉异常组的%Ao、AoD及AoC明显低于对照组,AoSI明显高于对照组;随着病变支数的增加冠状动脉异常组患者的%Ao、AoD及AoC数值逐渐减小,AoSI数值逐渐增加,各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降主动脉弹性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呈负相关。冠状动脉CTA可以定量评价动脉弹性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 降主动脉 血管弹性
原文传递
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术前主动脉弹性与术后主动脉重构的相关性
12
作者 李金平 杜恩慧 关文华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22年第3期222-227,共6页
目的探讨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ATAAD)患者术前主动脉弹性与术后主动脉管腔重构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20年6月于新乡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行急诊手术治疗且术后进行规律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CTA)随访的39例ATAAD患者... 目的探讨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ATAAD)患者术前主动脉弹性与术后主动脉管腔重构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20年6月于新乡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行急诊手术治疗且术后进行规律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CTA)随访的39例ATAAD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术后3个月CTA计算患者术前升主动脉弹性参数主动脉扩张度(AD)、主动脉顺应性(AC)、主动脉僵硬度(ASI),依据术后末次CTA评估患者主动脉重构状态和假腔状态,依据主动脉重构状态将患者分为主动脉重构阳性组和主动脉重构阴性组,依据假腔状态将患者分为假腔内完全血栓形成组(A组)、假腔完全通畅组(B组)、假腔内不完全血栓形成组(C组)、假腔完全消失组(D组),分析AD、AC、ASI与主动脉重构状态和假腔状态的相关性。结果主动脉重构阳性31例(79.5%),主动脉重构阴性8例(20.5%)。主动脉重构阳性组患者AD、AC、ASI显著低于主动脉重构阴性组(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AD、AC、ASI与主动脉重构阳性呈中度相关(r=0.664、0.569、0.514,P<0.05)。A组、B组、C组、D组患者主动脉弹性相关参数AD、AC、ASI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9.581、17.954、8.637,P<0.05)。B组患者AD、AC显著高于A组、C组和D组(P<0.05);A组、C组和D组患者的AD、A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和C组患者的ASI显著高于A组和D组(P<0.05);B组与C组、A组与D组患者AS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AD、AC、ASI与不同假腔状态之间无相关性(r=-0.145、-0.035、-0.196,P>0.05)。结论ATAAD患者术前升主动脉弹性对术后主动脉重构存在影响,但对假腔状态无明显影响,术前升主动脉弹性参数AD、AC、ASI对ATAAD治疗措施的制定具有参考价值,并对ATAAD的预后有一定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 CT血管成像 主动脉重构 主动脉弹性
下载PDF
功能性主动脉瓣关闭不全与主动脉根部弹性的相关性研究
13
作者 周玉成 韩伟 +2 位作者 穆玉明 关丽娜 吴志胜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3年第5期659-662,666,共5页
目的应用速度矢量成像技术(X-Strain)定量评价功能性主动脉瓣关闭不全(FAR)患者主动脉根部弹性的改变并探讨两者的关系。方法 FAR组29例,对照组31例,采集主动脉根部短轴二维图像,应用X-Strain技术将主动脉根部分为前壁、后壁、前外侧壁... 目的应用速度矢量成像技术(X-Strain)定量评价功能性主动脉瓣关闭不全(FAR)患者主动脉根部弹性的改变并探讨两者的关系。方法 FAR组29例,对照组31例,采集主动脉根部短轴二维图像,应用X-Strain技术将主动脉根部分为前壁、后壁、前外侧壁、前内侧壁、后外侧壁、后内侧壁,分别测定主动脉根部6个壁局部弹性指标的峰值:径向速度(v)、环向应变(s)、环向应变率(sr)及径向位移(d),并计算主动脉根部整体弹性指标:6个壁的平均径向速度峰值(Sv)、平均环向应变峰值(Ss)、平均环向应变率峰值(Ssr)及平均径向位移峰值(Sd),并对2组各项指标进行比较。运用双平面Simpson法于心尖五腔观测量主动脉瓣反流量最大容积(RV)。结果与对照组相比,FAR组主动脉根部各壁v、s、sr、d均降低;Sv、Ss、Ssr、Sd均降低,且Sv、Ss、Ssr、Sd与RV均呈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730、-0.815、-0.758、-0.753)。结论 FAR患者主动脉根部弹性降低,其可能是功能性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发生的相关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速度矢量成像技术 主动脉根部 弹性
下载PDF
个性化降压降低主动脉夹层发生率的可行性研究进展
14
作者 梁仁东 吴玉辉 +1 位作者 王士忠 杨苏民 《临床外科杂志》 2019年第2期178-179,共2页
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AD)是公认的凶险性疾病。虽然AD发生前检测不到,但可以预防。目前认为通过控制血压可以预防AD的发生,而千篇一律的血压控制会影响一部分人的正常生活,理论上个性化的血压控制方案可以解决上述问题,但是它... 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AD)是公认的凶险性疾病。虽然AD发生前检测不到,但可以预防。目前认为通过控制血压可以预防AD的发生,而千篇一律的血压控制会影响一部分人的正常生活,理论上个性化的血压控制方案可以解决上述问题,但是它的制定需要根据主动脉壁的弹性来制定。本文将探讨个性化降压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夹层 弹性 血压控制
下载PDF
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对升主动脉弹性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8
15
作者 刘芳 于晶 +3 位作者 曹源 李桂娟 张颜蕾 伍建林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436-1439,共4页
目的探讨双源CT心电门控下冠状动脉成像对临床拟诊冠心病患者升主动脉弹性评估的价值及其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搜集2011年5月至2012年3月间我院临床拟诊冠心病并行双源CT冠状动脉造影患者中图像质量好、无呼吸及心律伪... 目的探讨双源CT心电门控下冠状动脉成像对临床拟诊冠心病患者升主动脉弹性评估的价值及其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搜集2011年5月至2012年3月间我院临床拟诊冠心病并行双源CT冠状动脉造影患者中图像质量好、无呼吸及心律伪影的121例纳入本研究(男73例,女48例);分为冠状动脉狭窄组和冠状动脉正常对照组。以R波与T波顶点时相重建,获得主动脉瓣完全关闭及完全开放图像,并计算同一层面升主动脉收缩期及舒张期直径和横断面积。同时行冠状动脉狭窄评分(CAS)。结果升主动脉弹性指标[相对直径变化(%Ao)、膨胀性(AoD)、顺应性(AoC)及僵硬度(AoSI)]在冠状动脉狭窄组与对照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状动脉不同狭窄程度组间的弹性指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升主动脉弹性指标(%Ao、AoD、AoSI)与冠状动脉狭窄评分具有显著相关性(P<0.01)。结论升主动脉弹性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密切相关,也是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之一,可作为冠心病的独立预测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心电门控 冠状动脉造影 主动脉弹性 冠心病
原文传递
应用多普勒组织成像技术对高血压患者动脉弹性的研究 被引量:9
16
作者 黄瑛 黄品同 +4 位作者 杨琰 邹春鹏 黄福光 杨鹏麟 吕夕明 《中国超声诊断杂志》 2005年第2期90-94,共5页
目的 应用多普勒组织成像技术探讨高血压病患者动脉弹性与年龄及脉压的关系。方法 选择 6 4例高血压病患者 ,对所有入选病例进行血压及多普勒组织成像检测 ,得出频谱波形各峰值及脉搏波传递时间 ,分别按照年龄分组 ,脉压分组 ,大于 6 ... 目的 应用多普勒组织成像技术探讨高血压病患者动脉弹性与年龄及脉压的关系。方法 选择 6 4例高血压病患者 ,对所有入选病例进行血压及多普勒组织成像检测 ,得出频谱波形各峰值及脉搏波传递时间 ,分别按照年龄分组 ,脉压分组 ,大于 6 0岁患者重新按照脉压分组三种方法 ,将各参数值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随着年龄增长 ,患者脉压升高 ,波形峰值呈下降趋势 ,脉搏波传递加快 ,且各参考值在 6 0岁以后变化明显。按照脉压分组 ,各参考值变化无规律性。大于 6 0岁年龄组重新按照脉压分组 ,得出各峰值下降与脉压升高成正比。结论 动脉僵硬度随年龄的增长呈逐渐增加趋势 ,6 0岁以后脉压呈加速升高趋势 ,成为大动脉僵硬度进展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压 高血压患者 多普勒组织成像技术 动脉弹性 升高 高血压病 脉搏波 年龄 参考值 动脉僵硬度
下载PDF
心电门控64排CT评价肾下型腹主动脉瘤弹性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7
17
作者 李亮 查云飞 +4 位作者 陆雪松 龚威 邢栋 胡磊 彭宙峰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882-886,共5页
目的探讨心电门控技术64排CT评价肾下型腹主动脉瘤主动脉弹性的临床价值。方法 26例受检者分为腹主动脉瘤组13例,正常对照者组13例,均行腹主动脉CTA检查。两组间受检者性别及年龄完全匹配。所有受检者均采用64排螺旋CT、回顾性心电门控... 目的探讨心电门控技术64排CT评价肾下型腹主动脉瘤主动脉弹性的临床价值。方法 26例受检者分为腹主动脉瘤组13例,正常对照者组13例,均行腹主动脉CTA检查。两组间受检者性别及年龄完全匹配。所有受检者均采用64排螺旋CT、回顾性心电门控技术和分段数据采集方式。获得的原始数据分别在0%~95%R-R间期、间隔5%重组图像,然后在肾动脉水平(renal)和肾动脉下(infrarenal)采用MATLAB图像分割软件,分别测量各重建期相主动脉的横断面积。完成CT扫描后由专人常规测量受检者血压。最后通过公式计算主动脉弹性D值和脉搏波波速(PWV)。结果腹主动脉瘤组D_(renal)值和D_(infra)值分别为(1.21±0.40)×10^(-5)Pa^(-1)、(0.68±0.36)×10^(-5)Pa^(-1),对应的PWV值分别为(9.19±1.59)m/s、(13.37±4.84)m/s。正常对照组D_(renal)值和D_(infra)值分别为(1.92±0.27)×10^(-5)Pa^(-1)、(1.24±0.37)×10^(-5)Pa^(-1),对应的PWV值分别为(7.07±0.52)m/s和(9.15±2.04)m/s。腹主动脉瘤组及对照组内D_(renal)值、D_(infra)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5.668、7.966,P值均<0.05),其Drenal值均大于Dinfra值。腹主动脉瘤组与对照组间Drenal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5.852,P值<0.05),两组间Dinfra值的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4.417,P值<0.05),腹主动脉瘤组均小于对照组,D值对应的PWV值比较也有一致的结果。Bland-Altman一致性检验显示心电门控64排CT所测得腹主动脉弹性值观察者间、观察者内相关性良好,一致性较高。结论心电门控64排CT可以定量评价肾下型腹主动脉瘤的弹性变化。肾下型腹主动脉瘤弹性较正常腹主动脉下降,而且正常瘤体近端主动脉的弹性也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心电门控 腹主动脉瘤 弹性
原文传递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和醛固酮受体拮抗剂改善大动脉弹性的研究 被引量:6
18
作者 徐世莹 胡大一 +4 位作者 李瑞杰 杨进刚 李莉 任文林 彭夫松 《中国医药导刊》 2005年第2期113-115,共3页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联合醛固酮受体拮抗剂对大动脉弹性的影响。方法:入选原发性高血 压病人经钙拮抗剂、噻嗪类利尿剂、β阻滞剂、α阻滞剂等药物使血压达到140/90mmHg以下,并随机分配至西拉普利组、 螺内酯组、联...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联合醛固酮受体拮抗剂对大动脉弹性的影响。方法:入选原发性高血 压病人经钙拮抗剂、噻嗪类利尿剂、β阻滞剂、α阻滞剂等药物使血压达到140/90mmHg以下,并随机分配至西拉普利组、 螺内酯组、联合用药组以及对照组。应用脉搏波传导速度(PWY)自动测量系统测量颈动脉-桡动脉PWV作为反映大动 脉弹性的参数,观察药物治疗半年后血压和PWV值的变化情况。结果:共入选11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年龄43-86 岁,分配至西拉普利组25例;螺内酯组26例;联合用药组29例以及对照组30例。与对照组相比,其余3组血压进一步 下降,但3组间血压下降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对照组相比,其余3组患者的PWV值均有显著改善(P<0.05),联 合用药组病人的PWV值的改善程度最大(P<0.01)。结论:在经过治疗血压控制稳定的患者再加用ACEI或醛固酮受体 拮抗剂可进一步降低血压。联合应用ACEI和醛固酮受体拮抗剂能更有效的改善高血压患者的动脉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醛固酮受体拮抗剂 动脉弹性 原发性高血压
下载PDF
超声心动图评价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升主动脉弹性的价值 被引量:6
19
作者 范一宁 姜克新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41-144,共4页
目的:探讨与研究应用超声心动图检查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升主动脉弹性改变特征,分析患者升主动脉功能改变情况。方法:选择我院接受超声心动图检查的肥厚型心肌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患者病变分为梗阻性组(HOCM组)和非梗阻性组(HNOCM组),... 目的:探讨与研究应用超声心动图检查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升主动脉弹性改变特征,分析患者升主动脉功能改变情况。方法:选择我院接受超声心动图检查的肥厚型心肌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患者病变分为梗阻性组(HOCM组)和非梗阻性组(HNOCM组),并选择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每组30例。比较3组超声心动图参数、升主动脉弹性参数。结果:对HOCM组、HNOCM组和对照组3组分析,升主动脉应变、扩张性和舒张早期运动速度逐渐升高,升主动脉僵硬度指数则依次序下降,以上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OCM组和HNOCM组患者舒张晚期运动速度明显低于对照组,HOCM组升主动脉前壁收缩期运动速度低于对照组,以上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与健康体检者相比,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升主动脉血管弹性下降,其中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患者下降程度更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厚型心肌病 超声心动图 升主动脉弹性
原文传递
D-二聚体联合B超早期诊断主动脉夹层的临床应用价值 被引量:5
20
作者 颜建辉 邝爱玲 《临床急诊杂志》 CAS 2020年第6期461-464,共4页
目的:研究D-二聚体联合B超早期诊断主动脉夹层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8-01—2019-12期间收治的70例主动脉夹层患者为观察组,另选同期7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对2组受试者D-二聚体、主动脉弹性指标(膨胀性、主动脉僵硬指数、... 目的:研究D-二聚体联合B超早期诊断主动脉夹层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8-01—2019-12期间收治的70例主动脉夹层患者为观察组,另选同期7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对2组受试者D-二聚体、主动脉弹性指标(膨胀性、主动脉僵硬指数、最大主动脉直径方向运动速度)进行测定和比较,利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法检验D-二聚体、主动脉弹性指标早期诊断主动脉夹层的可行性,研究D-二聚体联合B超早期诊断主动脉夹层的应用价值。结果:观察组D-二聚体、主动脉弹性指标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D-二聚体、主动脉弹性指标与主动脉夹层有关(P<0.05);以CT血管造影结果为参照,D-二聚体联合B超检出率为92.86%(65/70)、D-二聚体检出率为67.14%(47/70)、B超检出率为82.86%(58/70),三者检出率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二聚体联合B超早期诊断主动脉夹层结果可靠,不失为一种实用、简捷且可靠的诊断方法,值得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夹层 D-二聚体 B超 主动脉弹性指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