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Bleeding after 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 Risk factors and preventive methods 被引量:18
1
作者 Yosuke Kataoka Yosuke Tsuji +8 位作者 Yoshiki Sakaguchi Chihiro Minatsuki Itsuko Asada-Hirayama Keiko Niimi Satoshi Ono Shinya Kodashima Nobutake Yamamichi Mitsuhiro Fujishiro Kazuhiko Koike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2016年第26期5927-5935,共9页
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 has become widely accepted as a standard method of treatment for superficial gastrointestinal neoplasms because it enables en block resection even for large lesions or fibrotic le... 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 has become widely accepted as a standard method of treatment for superficial gastrointestinal neoplasms because it enables en block resection even for large lesions or fibrotic lesions with minimal invasiveness, and decreases the local recurrence rate. Moreover, specimens resected in an en block fashion enable accurate histological assessment. Taking these factors into consideration, ESD seems to be more advantageous than conventional 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EMR), but the associated risks of perioperative adverse events are higher than in EMR. Bleeding after ESD is the most frequent among these adverse events. Although post-ESD bleeding can be controlled by endoscopic hemostasis in most cases, it may lead to serious conditions including hemorrhagic shock. Even with preventive methods including administration of acid secretion inhibitors and preventive hemostasis, post-ESD bleeding cannot be completely prevented. In addition high-risk cases for post-ESD bleeding, which include cases with the use of antithrombotic agents or which require large resection, are increasing. Although there have been many reports about associated risk factors and methods of preventing post-ESD bleeding, many issues remain unsolved. Therefore, in this review, we have overviewed risk factors and methods of preventing post-ESD bleeding from previous studies. Endoscopists should have sufficient knowledge of these risk factors and preventive methods when performing ES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 Risk factor BLEEDING Prevention antithrombotic agents
下载PDF
抗血栓药物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2
作者 唐利 向毅 +1 位作者 杜潇 杨泉 《心血管病学进展》 CAS 2016年第6期672-677,共6页
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提高,血栓性疾病的发病率和致死率也逐年增加,抗栓治疗在防治血栓栓塞性疾病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现对近年来临床上常用的抗血栓药物研究进展做一简要综述,以期为新药研究和临床安全、合理的抗血栓治疗提供参考。
关键词 抗血栓药物 抗血小板类药物 抗凝血药物 溶栓药物
下载PDF
Changes of gastric ulcer bleeding in the metropolitan area of Japan 被引量:11
3
作者 Yoko Kubosawa Hideki Mori +6 位作者 Satoshi Kinoshita Yoshihiro Nakazato Ai Fujimoto Masahiro Kikuchi Toshihiro Nishizawa Masayuki Suzuki Hidekazu Suzuki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2019年第42期6342-6353,共12页
BACKGROUND The two main causes of gastric ulcer bleeding are 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infection and ulcerogenic medicines,although the number of cases caused by each may vary with age.In Japan,the rate of H.pylori... BACKGROUND The two main causes of gastric ulcer bleeding are 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infection and ulcerogenic medicines,although the number of cases caused by each may vary with age.In Japan,the rate of H.pylori infection has fallen over the last decade and the number of prescriptions for 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NSAIDs)and antithrombotic drugs is increasing as the population ages.Methods of treatment for gastric ulcer bleeding have advanced with the advent of hemostatic forceps and potassium-competitive acid blocker(P-CAB).Thus,causes and treatments for gastric ulcer bleeding have changed over the last decade.AIM To examine the trends of gastric ulcer bleeding over 10 years in the metropolitan area of Japan.METHODS This is a single-center retrospective study.A total of 564 patients were enrolled from inpatients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with gastric ulcer bleeding between 2006 and 2016.Age,medication history,H.pylori infection,method of treatment,rate of rebleeding,and the length of hospitalization were analyzed.Factors associated with gastric ulcer bleeding were evaluated using Fisher’s exact test,Pearson’s Chi-squared test or Student’s t-test as appropriate.The Jonckheere-Terpstra test was used to evaluate trends.A per-protocol analysis was used to examine the rate of H.pylori infection.RESULTS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increase in the mean age over time(P<0.01).The rate of H.pylori infection tended to decrease over the study period(P=0.10),whereas the proportion of patients taking antithrombotic agents or NSAIDs tended to increase(P=0.07).Over time,the use of NSAIDs and antithrombotic drugs increased with age.By contrast,the rate of H.pylori infection during the study period fell with age.H.pylori-induced ulcers accounted for the majority of cases in younger patients(<70 years old);however,the rate decreased with age(P<0.01).The method of treatment trend has changed significantly over time.The main method of endoscopic hemostasis has changed from clipping and injection to forceps coagul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LICOBACTER PYLORI infection Gastric ULCER bleeding 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 antithrombotic agents
下载PDF
阿司匹林抵抗的产生机制与防治策略 被引量:9
4
作者 张仁岗 张军平 《中西医结合学报》 CAS 2007年第3期259-262,共4页
阿司匹林属于非甾体类抗炎药,尽管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已有百余年,但有关其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的研究一直在进行。阿司匹林由最初的被用于解热、镇痛、抗炎等逐渐转变到用于抗血栓,尤其在心血管事件的二级预防中应用最广,减少了大约25... 阿司匹林属于非甾体类抗炎药,尽管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已有百余年,但有关其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的研究一直在进行。阿司匹林由最初的被用于解热、镇痛、抗炎等逐渐转变到用于抗血栓,尤其在心血管事件的二级预防中应用最广,减少了大约25%的心血管事件的发生。临床上有5%~60%的患者虽常规服用阿司匹林,却不能有效地抑制血小板的活性,这种现象被称为阿司匹林抵抗。导致这种现象的确切原因还不明确,可能与药物间的相互作用、剂量不足等有关。但到目前为止,仍无法用同一机制解释所有的阿司匹林抵抗,并且,很多研究所得出的结果是矛盾的。因此,认为在具有阿司匹林抵抗的人群中可能存在一定的群体特征性,也正因如此导致了阿司匹林抵抗的复杂性。期望用同一机制解释所有的阿司匹林抵抗现象是不可行的,应当针对不同群体做更多的研究工作。按照传统中医理论,结合心血管疾病多病程较长,且在存在阿司匹林抵抗的人群中多反复发作等特点,应将其归属于络病的范畴。联合应用具有扶正化浊,活血解毒通络功效的中药,发挥中医中药辨证论治和整体调节的优势,也许可以解决具有不同群体特征性的阿司匹林抵抗的问题,从而更有效地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司匹林 疾病特征 心血管疾病 抗血栓形成药
下载PDF
新型抗血栓药物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6
5
作者 陈蓉 谢梅林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857-860,共4页
根据已有文献报道 ,综述了血栓形成和新型抗血栓药物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血栓形成的病理生理涉及内皮细胞功能异常和细胞黏附功能异常。新型抗血栓药物主要有FⅩa抑制剂、GPⅡb/Ⅲa受体抑制剂、以内皮细胞为靶点的抗血栓药物。
关键词 血栓形成 抗血栓药 作用机制
下载PDF
基于CT血管造影的症状型自发性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保守治疗的预后 被引量:4
6
作者 高建伟 徐英江 +5 位作者 陈刚 韩新强 马超 武建 尚丹 盛玉国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36-540,共5页
目的 探讨症状型自发性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SISMAD)保守治疗的转归。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9年12月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和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协和医院CT血管造影确诊的34例症状型SISMAD患者保守治疗的临床相关资料,分析... 目的 探讨症状型自发性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SISMAD)保守治疗的转归。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9年12月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和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协和医院CT血管造影确诊的34例症状型SISMAD患者保守治疗的临床相关资料,分析其影像学分型、治疗结果及随访结果。结果 34例患者中,23例(67.65%)出现积极重塑,其中完全重塑6例(17.65%),积极的形态改变8例(23.53%),真腔残余直径改善9例(26.47%)。11例(32.35%)出现消极重塑,其中夹层动脉瘤形成3例(8.82%),消极形态改变4例(11.76%),真腔残余直径恶化4例(11.76%)。消极重塑组中7例保守治疗1周后腹部疼痛症状未见明显缓解转为腔内治疗。最终保守治疗成功率为79.41%(27/34)。结论 保守治疗是症状型SISMAD的一线治疗方案。大多数患者在保守治疗后预后肠系膜上动脉转归为积极重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系膜上动脉 夹层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保守治疗 治疗结果
下载PDF
综合干预措施对骨科围手术期预防抗凝药物合理使用的效果评价 被引量:8
7
作者 徐红青 管晓敏 +2 位作者 陈霞 苏建彬 周佳琪 《药学与临床研究》 2020年第2期145-148,共4页
目的:分析综合干预措施在提升骨科围手术期预防性抗凝药物合理使用中的可行性。方法:根据相关“指南”及专家共识、抗血栓药物说明书,制定骨科围手术期预防抗血栓使用规范及评价标准,采取医嘱审核、全程药学监护、不良反应监测、信息系... 目的:分析综合干预措施在提升骨科围手术期预防性抗凝药物合理使用中的可行性。方法:根据相关“指南”及专家共识、抗血栓药物说明书,制定骨科围手术期预防抗血栓使用规范及评价标准,采取医嘱审核、全程药学监护、不良反应监测、信息系统路径管理等技术措施和绩效考核手段,对围手术期预防抗血栓药物进行综合干预。从医院信息系统调取2018年1月到6月(干预前)的病例926份为未干预组,2019年1月到6月(干预后)的病例1024份为干预组,对照分析干预前后围手术期预防深静脉血栓的措施、预防抗血栓药物使用时机、疗程、用法用量及不良反应、住院时间等方面的差别,评估此干预方法的效果。结果:根据Caprini模型评估所评2分、3~4分、≥5分的患者,采取药物预防的比例由干预前的41.7%、51.0%、59.6%上升到干预后的76.2%、92.2%、95.5%;骨科手术患者围手术期预防抗血栓药物使用不合理原因包括:给药品种选择不合理、给药时机不合理、疗程不合理、给药剂量不合理、用药禁忌症,其不合理比例由干预前的39.0%、32.1%、46.0%、32.1%、23.8%下降至干预后的4.3%、4.8%、6.1%、2.2%、1.8%;总体预防抗凝药物不合理使用比例由干预前的55.4%减少到干预后的12.0%,以上指标干预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干预措施能够有效降低骨科静脉血栓发生率,改善骨科预防抗血栓药物不合理应用的情况,提高患者的医疗质量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手术期 预防抗血栓药物 综合干预措施 合理用药
下载PDF
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 in early gastric cancer in elderly patients and comorbid conditions 被引量:4
8
作者 Tsutomu Nishida Motohiko Kato +8 位作者 Toshiyuki Yoshio Tomofumi Akasaka Teppei Yoshioka Tomoki Michida Masashi Yamamoto Shiro Hayashi Yoshito Hayashi Masahiko Tsujii Tetsuo Takehara 《World Journal of Gastrointestinal Endoscopy》 CAS 2015年第5期524-531,共8页
The prognosis of early gastric cancer(EGC) is good if there is no concomitant lymph node metastasis. Therefore, the early detection of EGC is important to improve the prognosis of patients with gastric cancer. In Japa... The prognosis of early gastric cancer(EGC) is good if there is no concomitant lymph node metastasis. Therefore, the early detection of EGC is important to improve the prognosis of patients with gastric cancer. In Japan, 40% to 50% of all gastric cancers are EGC, and 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 is widely accepted as a local treatment for these lesions, particularly for large lesions that at one time were an indication for gastrectomy because of the difficulty of en-bloc resection. Consequently, this procedure can preserve the entire stomach and the patient's postoperative quality of life. ESD has become a general technique with improved procedures and devices, and has become the preferred treatment for EGC rather than gastrectomy. Therefore, ESD may demonstrate many advantages in patients who have several comorbidities, particularly elderly population, patients taking antithrombotic agents, or patients with chronic kidney disease, or liver cirrhosis. However, it is not yet clear whether patients with both EGC and comorbidities are feasible candidates for ESD and whether they would consequently be able to achieve a survival benefit after ESD. In this review, we discuss the clinical problems of ESD in patients with EGC and those comorbid condi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 Gastriccancer Elderly PERSON antithrombotic agents LIVERCIRRHOSIS Chronic KIDNEY disease
下载PDF
老年患者消化道内镜围术期抗栓药物管理的回顾性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王浩 陶涛 +3 位作者 王海军 赵晓宁 郭豫涛 王玉堂 《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 CAS CSCD 2017年第3期271-276,I0004,共7页
目的:研究住院接受消化道内镜术的老年患者围术期抗栓药物管理方案及不良事件,为老年患者消化道内镜围术期抗栓药物使用、管理提供临床指导与借鉴。方法:回顾性研究2008年1月1日-2014年12月31日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住院接受择期消化... 目的:研究住院接受消化道内镜术的老年患者围术期抗栓药物管理方案及不良事件,为老年患者消化道内镜围术期抗栓药物使用、管理提供临床指导与借鉴。方法:回顾性研究2008年1月1日-2014年12月31日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住院接受择期消化道内镜检查/操作的患者,共计3 747例患者入选,其中男性3 601例(96.1%),年龄(46~99)岁,大于等于60岁患者共3 458例(92.3%)。记录患者一般临床情况、心血管疾病及危险因素、用药、围术期抗栓药物调整方案和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等临床资料。统计术前停用不同抗栓药物的时间以及术后恢复抗栓药物的不同时间患者之间在消化道内镜围术期内发生血栓栓塞及出血事件的差异。结果:本研究人群中,消化道内镜围术期总体血栓栓塞事件发生率和出血事件发生率分别为2.24%和1.89%,其中消化道内镜术前0~7 d停用抗栓药物发生血栓栓塞1.87%、出血2.38%,内镜术后2~7 d恢复抗栓药物发生血栓栓塞2.07%、出血0.63%。在停用抗栓药物期间,未应用低分子肝素抗凝桥接治疗和应用低分子肝素抗凝药物桥接治疗患者的血栓栓塞事件的发生率之间无统计学差异,出血事件的发生率高于未应用抗凝药物桥接治疗的患者,两者之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老年患者中,在消化道内镜术前停用抗栓药物<7 d,在术后2~7 d以内恢复抗栓药物,可同时减少围术期血栓栓塞事件和出血事件发生的风险,是合理的抗栓药物管理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道内镜围术期 抗栓药物 血栓栓塞 出血 老年
下载PDF
国家医保药品目录与其他药品目录收录抗栓药物的差异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接恒博 张钰宣 +1 位作者 都丽萍 梅丹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 2022年第3期41-45,共5页
目的比较《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目录》(国家医保目录)和国外其他药品目录收录抗栓药物的异同,为我国国家医保目录抗栓药物部分进一步调整提供参考。方法分析2021版国家医保目录、澳大利亚《药品福利计划》(2022年3月版... 目的比较《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目录》(国家医保目录)和国外其他药品目录收录抗栓药物的异同,为我国国家医保目录抗栓药物部分进一步调整提供参考。方法分析2021版国家医保目录、澳大利亚《药品福利计划》(2022年3月版)、《英国国家处方集》(第79版)和《世界卫生组织基本药物标准清单》(第22版)收录抗栓药物的情况,并比较各目录收录抗栓药品的异同。结果4个目录共收录抗栓药品43种,其中国家医保目录收录37种,《英国国家处方集》、《澳大利亚药品福利计划》和《世界卫生组织基本药物标准清单》分别收录23种、16种和7种。国家医保目录独有的药物有16种,占比达到43.2%。国家医保目录未收录,但其他目录中收录的抗栓药物有6种。结论我国2021版国家医保目录收录抗栓药物种类明显多于其他3个目录,建议对目录内药品进行调整和精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医保药品目录 抗栓药品 比较研究
原文传递
抗栓药物对良性前列腺增生手术围术期出血影响的Meta分析 被引量:3
11
作者 吕学锋 郭强 +3 位作者 李双平 王振兴 郝川 兰晓煦 《现代泌尿外科杂志》 CAS 2019年第5期369-376,共8页
目的系统评价应用抗栓药物对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手术围术期出血的影响。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万方及中国知网数据库发表的有关BPH围术期抗凝治疗对术后出血影响的研究,检索时限为1990年1月至2018年5月。由... 目的系统评价应用抗栓药物对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手术围术期出血的影响。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万方及中国知网数据库发表的有关BPH围术期抗凝治疗对术后出血影响的研究,检索时限为1990年1月至2018年5月。由2名评价者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选择试验、提取资料和评价质量后,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荟萃分析。结果纳入26篇研究,共4 314例患者,结果显示:TURP围术期持续服用抗栓药物与术前停用抗栓药物相比,术后出血风险大[OR=4.34,95%CI(2.29~8.23),P<0.000 01],输血率高[OR=2.96,95%CI(1.19~7.36),P=0.02];与从未服用抗栓药物相比,术后出血风险大[OR=5.52,95%CI(1.64~18.66),P=0.006]。激光BPH手术期间持续服用抗栓药物与术前停用抗栓药物相比,输血率高[OR=5.39,95%CI(1.49~19.53),P=0.01];与从未服用抗栓药物相比较,膀胱内血凝块残留率、输血率、术中血红蛋白下降值及术后留置导尿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与低分子肝素替代相比较,术中血红蛋白下降值低[WMD=-0.46,95%CI(-0.58~-0.35),P<0.000 01]。结论 TURP围术期停用抗栓药物可以降低术后出血的风险;激光BPH手术围术期持续服用抗栓药物是安全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司匹林 抗凝药物 抗血小板药物 抗栓药物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 良性前列腺增生 荟萃分析
下载PDF
抗栓药物对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术后出血影响的Meta分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姜元喜 陈莹 +1 位作者 边海鹏 许树长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CAS 2015年第22期85-89,共5页
目的 探讨应用抗栓药物对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术后出血的影响.方法 检索1990 年1 月至2014 年8 月Medline、Embase、Cochrane library、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及中国知网数据库发表的有关抗栓药物对ESD 术后出血影响的所有文献,通... 目的 探讨应用抗栓药物对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术后出血的影响.方法 检索1990 年1 月至2014 年8 月Medline、Embase、Cochrane library、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及中国知网数据库发表的有关抗栓药物对ESD 术后出血影响的所有文献,通过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文献,评估ESD 围手术期抗栓药物不同应用方法对术后出血的影响,采用RevMan 5.1 软件进行Meta 分析.结果 最终纳入15 篇研究.Meta 分析显示,持续应用抗栓药物与从未服用抗栓药物(OR=0.36,95%CI0.22~0.59,P〈0.000 1)和术前停用抗栓药物(OR=0.43,95% CI:0.20~0.94,P=0.03)相比,大大增加了ESD 术后出血的风险,但后两者之间无明显差异(OR=0.67,95% CI:0.40~1.11,P=0.12).术后2 d 即恢复使用抗栓药物(9.97%,73/732)、停药期间使用肝素/低分子肝素过渡治疗(9.90%,82/828)以及同时使用2 种或2 种以上抗栓药物(13.31%,39/293)都会明显增加术后出血的风险.结论 ESD 术前停用抗栓药物可以降低术后出血的风险,但过早恢复服用抗栓药物、使用肝素/低分子肝素过渡或联用多种抗栓药物都会使出血风险相对增加,将来还需要进一步的随机对照研究来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TA分析 血小板聚集抑制剂 抗凝药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抗栓药
原文传递
老年非瓣膜病性心房纤颤患者抗血栓治疗现状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张晓艳 王建昌 +3 位作者 魏璇 李明阳 刘波 张伟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09年第6期529-532,共4页
目的分析空军总医院老年非瓣膜病性心房纤颤(NVAF)患者抗血栓药物治疗现状及未抗凝治疗的原因。方法调查老年NVAF患者109例,对其病因、血栓栓塞危险因素、抗血栓药物应用情况及未应用华法林抗凝治疗原因进行分析。应用CHADS卒中风险评... 目的分析空军总医院老年非瓣膜病性心房纤颤(NVAF)患者抗血栓药物治疗现状及未抗凝治疗的原因。方法调查老年NVAF患者109例,对其病因、血栓栓塞危险因素、抗血栓药物应用情况及未应用华法林抗凝治疗原因进行分析。应用CHADS卒中风险评分表对NVAF患者进行血栓栓塞危险评估。结果91.6%患者接受了抗血栓治疗。符合抗凝治疗指征患者68例,仅38.2%接受了华法林治疗,57.4%进行了抗血小板治疗阿司匹林剂量为(87±15)mg/d,4.4%未进行任何抗血栓治疗。而其中NVAF呈阵发性者仅5.0%应用了华法林抗凝治疗。未抗凝治疗者54例,其中存在抗凝禁忌证12例(15.0%);严重出血而停用1例(1.3%),不能凝血监测2例(2.5%);担心出血拒绝8例(10.0%);阵发性心房纤颤未抗凝治疗20例(25.0%);冠脉支架术后双重抗血小板治疗而未抗凝治疗3例(3.75%);原因不明9例(11.3%)。结论老年NVAF患者抗血栓治疗中华法林应用率低,而且阵发性心房纤颤的华法林应用率更低,抗血小板治疗中阿司匹林剂量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纤维蛋白溶解药 华法林 阿司匹林 老年人
下载PDF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二级预防中抗血栓药物使用现况调查
14
作者 林德琳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7年第18期76-77,共2页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二级预防中抗血栓药物的使用情况。方法研究对象为我院2014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172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皆被确诊为脑梗死或短暂性的脑缺血,调查患者在入院两周内使用抗血栓药物的情况和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二级预防中抗血栓药物的使用情况。方法研究对象为我院2014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172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皆被确诊为脑梗死或短暂性的脑缺血,调查患者在入院两周内使用抗血栓药物的情况和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172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有170例患者使用了抗血栓药物,占总数的98.84%。170例使用抗血栓药物的患者中有139例患者使用阿司匹林,剂量25~50 mg/d的患者有54例(31.76%)。在抗血栓药物的影响方面,患者较好的生活能力OR=1.009 8%,95%CI:1.001~1.016;高血压OR=1.533 8%,95%CI:1.032~2.281;医疗保险OR=1.822 8%,95%CI:1.124~2.957,以上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接受药物治疗的影响因素。结论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给予抗血栓药物使用治疗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要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确保合理用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 二级预防 抗血栓药物 使用情况
下载PDF
宁夏地区1448例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抗栓治疗现状分析
15
作者 贾绍斌 曹禺 +2 位作者 马爱群 冯靖 袁祖贻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10年第6期306-308,共3页
目的评价1448例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的抗栓治疗现状。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至2008年在宁夏地区不同级别医院收治的STEMI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三级医院药物使用率:阿司匹林98.7%,氯吡格雷97.3%,肝素96.4%;二级医院药物使用... 目的评价1448例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的抗栓治疗现状。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至2008年在宁夏地区不同级别医院收治的STEMI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三级医院药物使用率:阿司匹林98.7%,氯吡格雷97.3%,肝素96.4%;二级医院药物使用率:阿司匹林89.4%,氯吡格雷32.1%,肝素84.6%。三级医院药物联合使用率:两联96.2%,三联93.7%;二级医院分别为31.3%,28.8%。介入组药物使用率:阿司匹林99.4%,氯吡格雷99.8%,肝素99.1%;非介入组药物使用率:阿司匹林93.1%,氯吡格雷58.9%,肝素88.3%。介入治疗组药物使用率显著高于非介入治疗组。结论我区近年来三甲医院的抗栓药物使用率略优于国内外大型临床试验结果,二级医院药物使用率略低于国内水平。需要进一步提高我区二级医院的指南贯彻力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纤维蛋白溶解药 回顾性研究
下载PDF
《国家基本药物目录》(2012版)新增抗血栓药物应用分析
16
作者 冯胜民 张幸国 《药品评价》 CAS 2015年第4期14-17,共4页
目的:对杭州地区《国家基本药物目录》(2012版)新增的抗血栓药的用药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为临床合理选择《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的抗栓药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金额分析法、数据汇总法对2011~2013年杭州地区17家三级医院和9家二级医院... 目的:对杭州地区《国家基本药物目录》(2012版)新增的抗血栓药的用药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为临床合理选择《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的抗栓药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金额分析法、数据汇总法对2011~2013年杭州地区17家三级医院和9家二级医院抗血栓药数据进行循证分析。结果:2011~2013年抗血栓药总增长率为12.68%和16.38%,其中氯吡格雷的增长率为12.68%、19.85%,进口药的权重是国产药的7.5倍、6倍和4.3倍。低分子肝素的增长率为13.70%、6.11%,进口和合资产品的金额占94%。尿激酶的增长率为-35.50%、-91.67%,均为国产制剂。结论:抗血栓药的临床用量稳步增长,氯吡格雷和低分子肝素:国产制剂增长率明显大于合资进口药,但金额的权重合资进口药占绝对优势;尿激酶的使用量急剧下降。新版《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增添抗血栓药是必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血栓药 氯吡格雷 低分子肝素 尿激酶 金额分析法
下载PDF
创新药烟酸己替胺碱的合成
17
作者 闵济富 徐奎 《广州化工》 CAS 2014年第6期92-93,共2页
以环氧乙烷为起始原料,经与甲胺水溶液进行加成反应,再与环氧氯丙烷进行烷基化反应后同时水解反应,而后与茶碱缩合反应,再与5-氧代-1-溴己烷烷基化,最后与烟酸成盐共五步反应合成得到创新药烟酸己替胺碱,并进行质谱和核磁共振氢谱的结... 以环氧乙烷为起始原料,经与甲胺水溶液进行加成反应,再与环氧氯丙烷进行烷基化反应后同时水解反应,而后与茶碱缩合反应,再与5-氧代-1-溴己烷烷基化,最后与烟酸成盐共五步反应合成得到创新药烟酸己替胺碱,并进行质谱和核磁共振氢谱的结构表征,该方法原料易得,反应条件温和,危险性小,后处理简单,易操作、产率高及易工业化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酸己替胺碱 抗血栓药 合成
下载PDF
我院2005~2007年抗栓药应用分析
18
作者 刘生友 刘宝兰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08年第12期907-909,共3页
目的:了解我院抗栓药的应用现状,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频度分析和金额排序的方法对我院2005~2007年抗栓药应用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我院抗栓药消耗金额占用药总金额的11.93%~18.21%、年增长率大于50%,氯吡格雷片和低分子... 目的:了解我院抗栓药的应用现状,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频度分析和金额排序的方法对我院2005~2007年抗栓药应用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我院抗栓药消耗金额占用药总金额的11.93%~18.21%、年增长率大于50%,氯吡格雷片和低分子肝素消耗金额之和分别占总金额的79.03%8、1.15%8、5.06%,消耗金额排序靠前还有华法林钠片、阿司匹林肠溶片、肝素钠针;阿司匹林肠溶片DDDs 2006年和2007年均排序第1位,华法林钠、氯吡格雷片DDDs排序靠前;抗血小板药和抗凝药是抗栓药中的绝对主体。结论:抗栓药在心脏病专科有非常重要地位,市场前景广阔,防治血栓抗栓药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更需要合理规范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栓药 用药频度 消耗金额 分析
下载PDF
Antithrombotic Agents in 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Venous Thromboembolism
19
作者 包承鑫 《血栓与止血学》 2004年第1期3-4,共2页
Venous thromboembolism is a major health problem,carrying significant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with an incidence that exceeds I per 1 000. Independent risk factors for venous thromboembolism include increasing age, ma... Venous thromboembolism is a major health problem,carrying significant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with an incidence that exceeds I per 1 000. Independent risk factors for venous thromboembolism include increasing age, male gender, surgery, trauma, hospital or nursing home confinement, neurologic disease with extremity paresis, central venous catheter/transvenous pacemaker, prior superficial vein thrombosis, and varicose, among women, the risk factors include pregnancy, oral contraceptives, and hormone replacement therap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血栓 预防措施 抗血栓生成物质 UFH UMWH
下载PDF
链霉菌产生的抗血栓活性物质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0
作者 杜迎翔 贺丽英 +1 位作者 程广艳 孔毅 《西北药学杂志》 CAS 2014年第6期658-660,共3页
目的综述国内外研究人员从链霉菌中发现的抗血栓活性物质。方法检索了近几年国内外发表的相关文献,进行分析总结。结果人血液中的纤溶酶和纤溶酶原激活剂都属于丝氨酸蛋白酶,而链霉菌产生的具有纤溶活性的蛋白酶大多也属丝氨酸蛋白酶家... 目的综述国内外研究人员从链霉菌中发现的抗血栓活性物质。方法检索了近几年国内外发表的相关文献,进行分析总结。结果人血液中的纤溶酶和纤溶酶原激活剂都属于丝氨酸蛋白酶,而链霉菌产生的具有纤溶活性的蛋白酶大多也属丝氨酸蛋白酶家族,且活性很好。结论链霉菌产生的纤溶活性蛋白酶具有诱人的应用前景,链霉菌可以作为抗血栓药物的新型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链霉菌 抗血栓药物 纤溶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