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患者医疗需求的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模式探索与实践 被引量:8
1
作者 谢年华 许骏 +2 位作者 姚中兆 周旺 王夏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39-542,共4页
目的 探索和评价基于患者医疗需求的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模式。方法 收集2012-2013年武汉市13个区级CDC治疗的268例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HIV/AIDS)及2013-2014年13个区级定点医院治疗的275例HIV/AIDS,比较两者抗病毒治疗效果,... 目的 探索和评价基于患者医疗需求的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模式。方法 收集2012-2013年武汉市13个区级CDC治疗的268例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HIV/AIDS)及2013-2014年13个区级定点医院治疗的275例HIV/AIDS,比较两者抗病毒治疗效果,并分析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武汉市基于患者医疗需求的、由医疗机构临床医师提供的"一站式"抗病毒治疗模式及服务体系建成。该模式入组患者抗病毒治疗依从性、治疗6-12个月免疫恢复率以及治疗12个月存活并坚持治疗率均优于由CDC公共卫生医师提供的抗病毒治疗模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治疗模式是影响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因素之一。结论 基于患者医疗需求的抗病毒治疗模式能有效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和治疗效果,为本地区艾滋病抗病毒治疗工作长期可持续性发展打下坚实基础,也可为其他地区相关工作开展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疗需求 艾滋病 抗病毒治疗 模式
原文传递
新疆某市不同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模式病毒学效果及疗效保持率 被引量:2
2
作者 陆娟 张庆慧 +3 位作者 潘珂君 钟吉善 祖丽比亚·买买提艾力 王珂 《中国艾滋病性病》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229-1232,共4页
目的通过对不同治疗模式的艾滋病ART效果、影响因素和疗效保持率进行分析,对当地现行治疗模式进行评价。方法选择2017-2020年在当地现行两种(门诊治疗和社区治疗)治疗模式下治疗的患者,利用艾滋病综合信息系统工作数据和患者其他的临床... 目的通过对不同治疗模式的艾滋病ART效果、影响因素和疗效保持率进行分析,对当地现行治疗模式进行评价。方法选择2017-2020年在当地现行两种(门诊治疗和社区治疗)治疗模式下治疗的患者,利用艾滋病综合信息系统工作数据和患者其他的临床资料及ART数据,对治疗有效率、疗效保持率及其影响因素进行描述与分析,并对两种治疗模式进行评价。结果1867名患者符合研究条件,其中门诊组538人,社区组1329人。2020年在治患者治疗有效率门诊组(87.2%)高于社区组(82.8%),但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不同治疗模式与治疗有效率不相关。疗效的影响因素有婚姻状态、传播途径和从确认到治疗的时间间隔。门诊组和社区组两种治疗模式2年疗效保持率分别为75.1%和71.0%(χ^(2)=2.715,P=0.099),3年疗效保持率分别为71.0%和66.3%(χ^(2)=3.539,P=0.111),4年疗效保持率分别为65.5%和59.0%(χ^(2)=1.984,P=0.159)。2~4年的疗效保持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从长期看社区治疗有效率和疗效保持率并不低于在定点医院门诊治疗。社区治疗是一种可以为治疗情况稳定的患者提供长期而便利且有效的治疗方式,值得在医疗人力资源有限的地区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 抗病毒治疗模式 疗效保持率 影响因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