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5篇文章
< 1 2 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冠心病二级预防研究 被引量:221
1
作者 血脂康调整血脂对冠心病二级预防研究协作组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09-115,共7页
目的判定在与西方人群相比血清胆固醇水平相对较低的中国冠心病患者中,通过血脂康调整血脂能否降低各种冠心病相关事件的危险性,并判定对各种原因死亡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长期随访临床试验,研究时间从1... 目的判定在与西方人群相比血清胆固醇水平相对较低的中国冠心病患者中,通过血脂康调整血脂能否降低各种冠心病相关事件的危险性,并判定对各种原因死亡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长期随访临床试验,研究时间从1996年5月至2003年12月,在中国19个省市自治区的65家临床协作医疗中心,对4870例血清总胆固醇水平在4.40~6.47 mmol/L(170~250 mg/dl)之间、年龄在18~75岁,有明确心肌梗死史的中国冠心病患者进行了平均4年的随访观察,以比较血脂康胶囊0.6 g,2次/d与安慰剂的作用.主要终点为冠心病事件,包括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及冠心病死亡,次要目标为能否减少非心血管病事件如肿瘤、脑卒中、自杀、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和(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需求以及总死亡.结果主要终点在血脂康治疗组的发生率为5.72%,安慰剂对照组为10.41%,治疗组相对危险降低45.1%(P=0.0000),其中冠心病死亡治疗组为3.79%,对照组为5.49%,治疗组相对危险降低31.0%(P=0.0048),非致死性心肌梗死治疗组为1.93%,对照组为4.92%,治疗组相对危险降低60.8%(P=0.0000).次要终点(脑卒中、肿瘤、PCI/CABG的需求)的发生率治疗组为69.2例次/1000人,对照组为100.4例次/1000人,治疗组相对危险降低31.1%(P=0.0004),其中PCI和(或)CABG的需求,治疗组为30.1例次/1000人,对照组为45.1例次/1000人,治疗组相对危险降低33.3%(P=0.0097).各种原因的死亡在治疗组为5.19%,对照组为7.74%,治疗组相对危险降低33.0%(P=0.0003),其中肿瘤死亡在治疗组降低54.7%(P=0.0138).在临床不良反应和实验室指标异常方面,治疗组和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与安慰剂比较,血脂康胶囊治疗能显著降低冠心病患者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及冠心病死亡的发生率.能显著减少对PCI和(或)CABG的需求,能显著减少肿瘤死亡和各种原因的总死亡.表明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疗组 对照组 肿瘤 冠心病 死亡 安慰剂 CABG 人群 水平 血清胆固醇
原文传递
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的疗效对比研究 被引量:216
2
作者 杨文 刘洁云 秦雷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621-623,共3页
目的对比分析瑞舒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的调脂、非调脂作用及对动脉粥样硬化的逆转作用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08年10月—2010年4月于我院行冠状动脉造影证实为冠心病的患者150例,均进行常规治疗,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A组7... 目的对比分析瑞舒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的调脂、非调脂作用及对动脉粥样硬化的逆转作用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08年10月—2010年4月于我院行冠状动脉造影证实为冠心病的患者150例,均进行常规治疗,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A组76例,口服瑞舒伐他汀片10 mg/次,1次/晚;B组74例,口服阿托伐他汀10 mg/次,1次/晚,疗程均为12个月。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6个月及治疗后12个月时测定血脂、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同型半胱氨酸(Hcy)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同时观察治疗期间不良事件及肝肾功能情况。结果组间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6个月、治疗后12个月时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hs-CRP、Hcy水平、颈动脉IMT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两两比较,治疗前、治疗后6、12个月时两组以上指标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期间两组均未发现与药物有关的严重不良反应。结论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均能有效改善冠心病患者血脂水平、降低血hs-CRP及Hcy水平,从而有利于延迟或逆转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但瑞舒伐他汀的作用较阿托伐他汀的近期效果更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瑞舒伐他汀 阿托伐他汀 降血脂药 超敏C反应蛋白 同型半胱氨酸 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
下载PDF
第二次中国临床血脂控制达标率及影响因素多中心协作研究 被引量:126
3
作者 The Collaborative Research Group for the Second Multi-center Survey of Clinical Management of Dyslipidemia in China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420-427,共8页
目的了解我国临床血脂控制的最新现状,指导临床血脂异常防治实践。方法在全国21家省部级医院和6家地县级医院中,查阅2004年1月1日至2006年2月28日间开始服调脂药物,且同一药物同一剂量维持≥2个月的2237名患者病例资料,依据美国2004年... 目的了解我国临床血脂控制的最新现状,指导临床血脂异常防治实践。方法在全国21家省部级医院和6家地县级医院中,查阅2004年1月1日至2006年2月28日间开始服调脂药物,且同一药物同一剂量维持≥2个月的2237名患者病例资料,依据美国2004年国家胆固醇教育计划(NCEP)成人治疗组第三次报告(ATPBⅢ)及《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标准计算血脂控制达标率。结果 (1)在符合任一血脂防治建议/指南的药物起始治疗标准的2094例患者中,80%来自省部级医院,60%为60岁以上,57%有胆固醇升高,15%无血脂异常,68%合并冠心病等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75%合并高血压,80%为高危和极高危患者,84%使用他汀类药物,83%采取了不同程度的饮食治疗。(2)依据美国2004年 NCEP ATPⅢ最新报告,总达标率为34%,低危组、中危组、中高危组、高危组和极高危组达标率分别为85%、78%、61%、3 1%和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趋势性检验 P<0.001);依据我国新的《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总达标率为50%,低危组、中危组、高危组和极高危组达标率分别为91%、77%、49%和38%,组间差异及趋势性检验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3)联合用药者达标率为51%,单用他汀类35%,贝特类23%,烟酸类24%,其他类28%,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4)对1808例服用他汀类药物患者的多元 logistic 回归分析表明,他汀类药物剂量(高剂量比低剂量,OR=1.72,95%CI:1.15~2.58)、危险分层(极高危比低危,OR=0.02,95%CI:0.01~0.03)、基线 LDL-C[每升高0.259 mmol/L(10 mg/dl),OR=0.83,95%CI:0.80~0.86]和性别(女性比男性,OR=0.77,95%CI:0.60~0.99)等是影响达标率的主要因素。结论我国目前调脂药物的应用对象发生了很大变化,调脂治疗的目的已不单纯是为了降低胆固醇。临床血脂控制状况与各防治指南要求相距仍甚远,特别是高危和极高危患者。要进一步改善我国临床血脂控制状况,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脂血症 降血脂药 疾病影响因素调查
原文传递
麝香保心丸和辛伐他汀对兔股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74
4
作者 李天奇 李勇 范维琥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296-299,共4页
目的研究中成药麝香保心丸以及辛伐他汀的调脂治疗对于兔股动脉粥样硬化模型斑块的影响,并对其机制进行初步探讨。方法30只新西兰兔以高脂饮食和股动脉球囊扩张建立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分为对照组(10只)、辛伐他汀组(10只)和麝香保心丸组... 目的研究中成药麝香保心丸以及辛伐他汀的调脂治疗对于兔股动脉粥样硬化模型斑块的影响,并对其机制进行初步探讨。方法30只新西兰兔以高脂饮食和股动脉球囊扩张建立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分为对照组(10只)、辛伐他汀组(10只)和麝香保心丸组(10只)。测定药物干预前后血脂、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水平,通过免疫组织化学对斑块内血管内皮细胞抗体CD34、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MMP3、胶原和α平滑肌肌动蛋白抗体染色阳性区域进行定量。结果麝香保心丸和辛伐他汀可以显著降低血清低密度脂蛋白(P<0.05,P<0.01),前者对血清MMP3水平无明显作用。麝香保心丸和辛伐他汀类似,能降低斑块内CD34(P<0.01)、VEGF(P<0.01)和MMP3(P<0.01)的阳性面积,并抑制斑块内胶原增生(P<0.01),而对α平滑肌肌动蛋白抗体阳性面积的影响不大。结论麝香保心丸与辛伐他汀的治疗,可以抑制斑块内新生血管生长,减少斑块内胞外基质的降解,因此可能具有稳定粥样硬化斑块作用。上述作用主要可能通过降低血清LDL来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血脂药 高脂血症 动脉硬化 血管生成抑制剂 股动脉 麝香保心丸
下载PDF
他汀类药物的安全性问题 被引量:64
5
作者 仝其广 胡大一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655-657,共3页
关键词 降血脂药 他汀类药物 安全性
原文传递
决明子降血脂有效部位及其量效关系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2
6
作者 张荣 冯玛莉 +5 位作者 武玉鹏 贾力莉 牛艳艳 李培毅 王永辉 周然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05年第3期183-185,共3页
目的研究决明子降血脂的有效部位及其量效关系。方法选用CO超临界、系统溶媒(石油2醚、乙酸乙酯、70%乙醇、水)和水提醇沉的方法分别对决明子进行提取,观察各提取物对腹腔注射蛋黄乳液致高血脂症模型小鼠血清总胆固醇及甘油三酯的影响,... 目的研究决明子降血脂的有效部位及其量效关系。方法选用CO超临界、系统溶媒(石油2醚、乙酸乙酯、70%乙醇、水)和水提醇沉的方法分别对决明子进行提取,观察各提取物对腹腔注射蛋黄乳液致高血脂症模型小鼠血清总胆固醇及甘油三酯的影响,初步明确决明子降血脂的有效活性部位,并对该有效部位进行量效关系的评定。结果决明子乙酸乙酯提取物和水提取物均有显著的降低血清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的作用,其中乙酸乙酯提取物的降脂效果优于水提取物,其在0.75~1.00g·kg-1·d-1时降脂效果最佳;决明子70%乙醇提取物和水提醇沉物虽也有一定的降血脂作用,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决明子乙酸乙酯提取物为决明子降血脂的有效活性部位,其有效剂量范围在0.50~1.25g·kg-1·d-1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量效关系 有效部位 决明子 实验研究 乙酸乙酯提取物 血清总胆固醇 甘油三酯 活性部位 水提取物 降脂效果 降血脂作用 水提醇沉物 乙醇提取物 系统溶媒 模型小鼠 高血脂症 腹腔注射 剂量范围 超临界 CO2 石油醚 统计学
下载PDF
匹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脂调控的临床对比研究 被引量:50
7
作者 袁远 徐燕 高旭光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024-1026,共3页
目的评价匹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脂调控的疗效,对比改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差异。方法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54例,随机分为2组,匹伐他汀组30例,接受匹伐他汀1~2mg/晚治疗,其中前循环梗死患者20例... 目的评价匹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脂调控的疗效,对比改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差异。方法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54例,随机分为2组,匹伐他汀组30例,接受匹伐他汀1~2mg/晚治疗,其中前循环梗死患者20例,后循环梗死患者7例,分水岭梗死患者3例;阿托伐他汀组24例,接受阿托伐他汀10mg/晚治疗,其中前循环梗死患者12例,后循环梗死患者12例。治疗期共24周。结果匹伐他汀组和阿托伐他汀组治疗后24周LDL-c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匹伐他汀组治疗后24周右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有所减少,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匹伐他汀降低LDL-c的作用和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远期作用可能与阿托伐他汀相当,不良反应较轻微,可用于高胆固醇血症和动脉粥样硬化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血脂药 颈动脉疾病 血脂异常 卒中 脑梗死 羟甲基戊二酰基CoA还原酶类
下载PDF
依折麦布联合小剂量阿托伐他汀钙对老年冠心病患者颈动脉斑块的影响 被引量:48
8
作者 邹云丞 吕云 +2 位作者 白洁 高彦 李易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6年第5期464-466,共3页
目的观察依折麦布联合小剂量阿托伐他汀钙对老年冠心病患者合并颈动脉斑块的影响。方法选择冠心病合并颈动脉斑块的老年患者80例,按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40例(单用小剂量阿托伐他汀钙10mg/d)及联合组40例(阿托伐他汀钙10mg/d加依折麦布1... 目的观察依折麦布联合小剂量阿托伐他汀钙对老年冠心病患者合并颈动脉斑块的影响。方法选择冠心病合并颈动脉斑块的老年患者80例,按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40例(单用小剂量阿托伐他汀钙10mg/d)及联合组40例(阿托伐他汀钙10mg/d加依折麦布10mg/d),疗程12个月。测定治疗前、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指标,血脂、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及不良反应。结果 2组治疗后TC、TG、LDL-C、hs-CRP水平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与对照组比较,联合组治疗后LDL-C和hs-CRP水平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软斑块数较治疗前明显减少(P<0.05),联合组治疗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斑块总积分、软斑块数较治疗前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对照组比较,联合组治疗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斑块总积分、软斑块数明显减少[(1.03±0.15)mmvs(1.19±0.20)mm,3.76±1.36 vs 4.19±1.46,(1.56±0.53)个vs(1.95±0.52)个,P<0.05],颈动脉内径明显增大[(6.42±0.40)mmvs(6.07±0.36)mm,P<0.05]。结论依折麦布联合小剂量阿托伐他汀钙治疗能使血清LDL-C及hs-CRP水平进一步降低,对老年冠心病患者合并颈动脉斑块进展有一定有利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颈动脉疾病 降血脂药 C反应蛋白质
下载PDF
大剂量阿托伐他汀预防对比剂肾病 被引量:47
9
作者 周霞 金元哲 +2 位作者 王琦 闵睿 张学颖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394-396,共3页
目的研究大剂量(80mg)阿托伐他汀在对比剂肾病预防中的作用。方法将100例行冠状动脉介入诊断与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大剂量组和小剂量组,在全部采用水化治疗和给予阿托伐他汀10mg/d的基础上,大剂量组术前12-24h阿托伐他汀加量至80mg... 目的研究大剂量(80mg)阿托伐他汀在对比剂肾病预防中的作用。方法将100例行冠状动脉介入诊断与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大剂量组和小剂量组,在全部采用水化治疗和给予阿托伐他汀10mg/d的基础上,大剂量组术前12-24h阿托伐他汀加量至80mg口服。观察术前、术后血清肌酐(Scr),内生肌酐清除率(Ccr),血β2-微球蛋白,尿N-乙酰-β-D-葡萄糖酸苷酶(NAG)/尿肌酐(Cr),尿渗透压的改变情况。结果血β2-微球蛋白于术后1、3、5d时,大剂量组显著低于小剂量组[(2.35±0.52)mg/L比(2.67±0.64)mg/L,P=0.008]、[(2.49±0.55)mg/L比(2.80±0.64)mg/L,P=0.011]、[(2.29±0.53)mg/L比(2.56±0.66)mg/L,P=0.026];尿NAG/Cr于术后1、3、5d时,大剂量组显著低于小剂量组[(1.19±0.30)U/mmol比(1.46±0.34)U/mmol,P〈0.001]、[(1.30±0.30)U/mmol比(1.59±0.33)U/mmol,P〈0.001]、[(1.10±0.30)U/mmol比(1.34±0.35)u/mmol,P=0.001];Ccr术后1、3d大剂量组显著高于小剂量组[(73.69±20.99)ml/min比(65.19±18.72)ml/min,P=0.035]、[(64.04±15.82)ml/min比(56.79±14.50)ml/min,P=0.019]。结论血管造影前使用大剂量(80mg)的阿托伐他汀可能有助于减少对比剂肾病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血脂药 造影剂 肾功能衰竭 急性
原文传递
阿托伐他汀增加单核细胞过氧化物酶增殖体激活受体γ表达改善炎症反应 被引量:41
10
作者 许竹梅 赵水平 +3 位作者 聂赛 周宏年 李全忠 刘玲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29-332,共4页
目的 研究阿托伐他汀对人外周血单核细胞过氧化物酶增殖体激活受体γ(PPARγ)及其单核细胞趋化蛋白 1(MCP 1)和金属蛋白酶 9(MMP 9)的影响。方法 分离健康人外周血单核细胞并加入不同浓度的阿托伐他汀 (0 1~ 10 μmol/L)共同培养 ... 目的 研究阿托伐他汀对人外周血单核细胞过氧化物酶增殖体激活受体γ(PPARγ)及其单核细胞趋化蛋白 1(MCP 1)和金属蛋白酶 9(MMP 9)的影响。方法 分离健康人外周血单核细胞并加入不同浓度的阿托伐他汀 (0 1~ 10 μmol/L)共同培养 2 4h ,采用RT PCR检测PPARγ和MCP 1的表达。并采用定量夹心酶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单核细胞培养上清液中MMP 9和MCP 1的浓度。结果 阿托伐他汀能明显增加人外周血单核细胞PPARγ的表达 ,1、10 μmol/L阿托伐他汀使PPARγ的表达明显增加 (P <0 0 5 ) ,并能明显抑制人外周血单核细胞MCP 1的表达和分泌。与基础状态相比 ,阿托伐他汀降低单核细胞培养上清MCP 1和MMP 9浓度分别达 73%和 6 2 % (P <0 0 5 ) ,呈浓度依赖性。结论 阿托伐他汀能够抑制人外周血单核细胞MCP 1的表达和分泌以及MMP 9的分泌 ,说明它具有抗炎作用 ,其抗炎作用可能与其改善PPARγ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托伐他汀 单核细胞过氧化物酶增殖体激活受体γ 表达 炎症反应 RT-PCR检测
原文传递
糖尿病患者血脂异常的治疗 被引量:41
11
作者 陆宗良 《中国糖尿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2-4,共3页
有93%的糖尿病患者伴有心血管病,约80%伴有动脉粥样硬化,其中75%死于冠心病。血脂异常是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因此糖尿病患者血脂异常的治疗是一个应十分重视的问题。本文简要介绍了糖尿病患者血脂异常的特点,糖尿... 有93%的糖尿病患者伴有心血管病,约80%伴有动脉粥样硬化,其中75%死于冠心病。血脂异常是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因此糖尿病患者血脂异常的治疗是一个应十分重视的问题。本文简要介绍了糖尿病患者血脂异常的特点,糖尿病患者血脂异常的治疗对临床预后的影响及糖尿病患者血脂异常的药物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脂异常 糖尿病 降血脂药 血脂康
下载PDF
他汀类药物依从性对冠心病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预后影响的荟萃分析 被引量:43
12
作者 李淑婷 徐佳莹 黄榕翀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684-690,共7页
目的评价冠心病患者应用不同他汀类药物依从性对心血管不良事件预后的影响。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英文数据库包括PubMed、Scopus、Ovid MEDLINE、Ovid EMBASE、Ovid EBM Reviews CENTRAL、CINAHL、The Cochrane Library和Ovid PsycInfo,... 目的评价冠心病患者应用不同他汀类药物依从性对心血管不良事件预后的影响。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英文数据库包括PubMed、Scopus、Ovid MEDLINE、Ovid EMBASE、Ovid EBM Reviews CENTRAL、CINAHL、The Cochrane Library和Ovid PsycInfo,中文数据库包括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等电子数据库,检索时限截至2015年3月1日,文种不限。共纳入8项研究,均为回顾性观察性研究,他汀类药物高依从性的定义均为覆盖时间与总时间比例(PDC)≥80%。由于该类研究不多,本研究他汀类药物低依从性组除纳入PDC〈80%的4篇文献,还分别各纳入了PDC〈40%及〈20%各2篇文献。运用RevMan 5.1软件进行高、低他汀类药物依从性影响心血管不良事件的荟萃分析。并对所纳入研究进行亚组分析,根据不同他汀类药物依从性的定义及临床研究结局分类,探讨他汀类药物依从性对冠心病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因不稳定型心绞痛住院、心功能不全的发作等非致死性心血管不良事件及全因死亡)临床结局的影响。结果8篇纳入研究中,高他汀类药物依从性组189 556例;低依从性组11 384例。高依从性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低他汀类药物依从性组(OR=0.68,95%CI 0.58~0.80,P〈0.001)。进一步分析他汀类药物依从性对冠心病患者临床预后的影响,对以PDC=80%二分类依从性分组的4篇文献进行亚组分析,高依从性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也低于低依从性组(OR=0.63,95%CI 0.53~0.76,P〈0.001)。对以全因死亡为临床研究结局的5篇文献进行亚组分析显示,高依从性组全因死亡发生率较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0.67,95%CI 0.44~1.02,P=0.06)。而以非致死性心血管不良事件为临床研究结局的亚组分析显示,高依从性非致死性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降血脂药 病人依从 预后
原文传递
联合应用辛伐他汀和非诺贝特治疗混合性高脂血症的疗效及安全性观察 被引量:42
13
作者 任景怡 陈红 罗宇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22-126,共5页
目的 探讨联合应用辛伐他汀和非诺贝特治疗混合性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共入选 221例混合性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入辛伐他汀组 (10mg/d,n=72)、非诺贝特组 (200mg/d,n=68)和联合治疗组(辛伐他汀 10mg/d+非诺贝特 200mg/d,n... 目的 探讨联合应用辛伐他汀和非诺贝特治疗混合性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共入选 221例混合性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入辛伐他汀组 (10mg/d,n=72)、非诺贝特组 (200mg/d,n=68)和联合治疗组(辛伐他汀 10mg/d+非诺贝特 200mg/d,n=81),疗程均为 6个月。观察治疗前后主要血脂参数的变化率、达标率、总有效率以及不良反应。结果  (1)联合治疗组血脂参数变化率最显著,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 C)和甘油三酯 (TG)分别下降 30%、37%和 56%,而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 C)升高 24%,其降低TG和升高HDL C的能力不仅明显优于辛伐他汀组,而且也明显优于非诺贝特组(P值均小于 0 01)。(2)按我国“血脂异常防治建议”的目标,联合治疗组TC、LDL C和TG的达标率分别为 51%、55%和 61%,三项全部达标者占45%,明显高于单药治疗组(P值均小于 0 01),其治疗总有效率也明显优于单药治疗。(3)联合治疗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和单药治疗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值均大于 0 05)。结论 本研究结果提示, 非诺贝特(200mg/d)与小剂量辛伐他汀(10mg/d)联合治疗可以更全面地改善混合性高脂血症患者的血脂异常,较单药治疗更有效,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诺贝特 辛伐他汀 混合性高脂血症 单药治疗 联合治疗 联合应用 观察 HDL-C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原文传递
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与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对比剂所致肾功能损害影响的关系 被引量:41
14
作者 苏津自 薛艳 +6 位作者 蔡文钦 黄群英 柴大军 陈光铃 王芳兵 陈秀平 张都生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807-811,共5页
目的研究冠状动脉介入术前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术后肾功能改变的影响及阿托伐他汀的干预作用。方法270例ACS患者根据术前hs—CRP值分为3组:hs.CRP升高组(hs-CRP≥3mg/L,n=176)、hs—CRP轻... 目的研究冠状动脉介入术前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术后肾功能改变的影响及阿托伐他汀的干预作用。方法270例ACS患者根据术前hs—CRP值分为3组:hs.CRP升高组(hs-CRP≥3mg/L,n=176)、hs—CRP轻度升高组(hs.CRP1—3mg/L,n=60)和hs—CRP正常组(hs—CRP〈1mg/L,n=34)。根据术前阿托伐他汀的用量,将176例hs—CRP升高组患者进一步分为阿托伐他汀10mg组(n=49)、20mg组(n=66)和40mg组(n=61)。所有患者于术前、术后第1天、术后第2天分别测定血清肌酐(Set)、尿素氮(BUN)、胱抑素c(CysC)及hs—CRP,根据Ser计算出肌酐清除率(CCr),据CysC计算肾小球滤过率(GFR)。以术后发生对比剂急性肾损害(CI-AKI)为因变量,采用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肾功能损害的影响因素。结果(1)与hs—CRP正常组相比,hs—CRP升高组术后Cysc和Scr较高,而GFIt较低(P〈O.05),hs-CRP轻度升高组术后CysC较高、GFR较低(P〈0.05),而Se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270例患者中106例发生CI—AKI,总发生率39.26%。hs—CRP升高组76例(43.18%),hs—CRP轻度升高组23例(38.33%);hs.CRP正常组7例(20.59%),3组间CI-AKI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6.13,P〈0.05)。(3)在hs.CRP升高患者,40mg阿托伐他汀组术后GFR高于10mg与20mg阿托伐他汀组(P〈0.05),CysC与hs.CRP低于10mg阿托伐他汀组(P〈0.05),20mg阿托伐他汀组术后hs-CRP也低于10mg阿托伐他汀组(P〈O.05)。(4)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使用高剂量阿托伐他汀是术后发生CI-AK1的保护因素(20mg阿托伐他汀:DR=0.15,95%CI:0.06~0.33,P=0.001;40mg阿托伐他汀:OR=0.10,95%c,:0.04—0.23,P=0.001),而术前高水平hs—CRP(OR=2.06,95%CI:1.01-4.23,P=0.048)、糖尿病(OR=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降血脂药 血管成形术 经腔 经皮冠状动脉 造影剂 肾功能不全
原文传递
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治疗老年高脂血症患者临床疗效的比较 被引量:39
15
作者 国希云 李晓英 +4 位作者 邓娴 陈永秀 阳蒙蒙 李丽娜 戴华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605-607,共3页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治疗老年高脂血症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并与阿托伐他汀进行比较。方法选择2012年6~12月在我院门诊干部诊疗科就诊的老年患者128例,随机分为瑞舒伐他汀组64例(瑞舒伐他汀5 m g/d)和阿托伐他汀组64例(阿托伐他汀...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治疗老年高脂血症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并与阿托伐他汀进行比较。方法选择2012年6~12月在我院门诊干部诊疗科就诊的老年患者128例,随机分为瑞舒伐他汀组64例(瑞舒伐他汀5 m g/d)和阿托伐他汀组64例(阿托伐他汀10 mg/d),共治疗8周。2组患者继续原发病的常规治疗,停用其他调脂药物2周,以减少对疗效判断的干扰。结果治疗8周后,瑞舒伐他汀组TC、TG和LDL-C下降幅度分别为25.9%、13.5%和33.7%,阿托伐他汀组下降幅度分别为22.6%、12.1%和31.4%,2组下降幅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瑞舒伐他汀组与阿托伐他汀组 HDL-C上升幅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7% vs 3.2%,P<0.05)。2组患者对药物的依从性好,无药物不良反应。结论瑞舒伐他汀5 mg与阿托伐他汀10 mg在降低TC、TG及LDL-C方面相似;瑞舒伐他汀可提高 HDL-C水平,且在老年患者中两者安全性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脂血症 降血脂药 羟甲基戊二酰基COA还原酶抑制剂
下载PDF
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脂联素和趋化素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39
16
作者 南毛球 曹雄彬 +5 位作者 宫丽 胡智安 匡良洪 刘雅芳 孙元平 戴军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7年第2期175-178,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脂联素和趋化素水平的影响。方法连续性纳入1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低剂量组(阿托伐他汀20mg/d)、高剂量组(阿托伐他汀40mg/d)和对照组,每组40例。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2周后检...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脂联素和趋化素水平的影响。方法连续性纳入1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低剂量组(阿托伐他汀20mg/d)、高剂量组(阿托伐他汀40mg/d)和对照组,每组40例。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2周后检测血清脂肪因子(脂联素和趋化素)和TNF-α及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变化。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2周后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患者血清趋化素、TNFα和IL-8明显下降,脂联素明显上升(P<0.05),且高剂量组趋化素[(3.2±1.2)mg/L vs(5.2±2.2)mg/L,P<0.05],TNF-α[(61.5±18.5)ng/L vs(70.6±20.1)ng/L,P<0.05]和IL-8[(24.5±7.2)ng/L vs(28.2±8.1)ng/L,P<0.05]明显低于低剂量组,脂联素明显高于低剂量组[(12.3±4.9)mg/L vs(9.1±3.8)mg/L,P<0.05]。阿托伐他汀与TNF-α(r=0.610,P=0.001)、IL-8(r=0.351,P=0.005)和趋化素(r=0.624,P=0.001)的变化值呈正相关,与脂联素的变化值呈负相关(r=-0.402,P=0.003),其中高剂量阿托伐他汀较低剂量的相关性更高(P<0.05,P<0.01)。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及早应用阿托伐他汀干预治疗,可以明显调节趋化素和脂联素水平异常,降低炎症损伤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脂联素 趋化因子类 降血脂药
下载PDF
阿托伐他汀改善对比剂对肾功能的短期影响 被引量:35
17
作者 陈光铃 苏津自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389-393,共5页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对冠状动脉造影患者肾功能、尿微量蛋白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改变的影响。方法120例单纯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随机分为他汀组(60例)或对照组(60例),他汀组于冠状动脉造影术前2-3d始每晚顿服阿托伐他汀20mg,...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对冠状动脉造影患者肾功能、尿微量蛋白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改变的影响。方法120例单纯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随机分为他汀组(60例)或对照组(60例),他汀组于冠状动脉造影术前2-3d始每晚顿服阿托伐他汀20mg,对照组未服用阿托伐他汀及其他调脂类药。所有患者分别于术前、术后第1天、第2天测定血清肌酐(Scr)及尿素氮(BUN);留尿标本检测尿α1-微球蛋白(α1-MG)、尿转铁蛋白(TRF)和尿微量白蛋白(mALB);测血浆胱抑素C(CysC)、hsCRP,并根据Cockcroft-Gauh公式和GFR(ml/min)=74.835/Cys C^1.333公式分别计算出肌酐清除率(Ccr)和肾小球滤过率(GFR)。结果(1)对照组:与术前相比,术后第1天α1-MG、TRF、mALB、CysC及hsCRP均有显著升高(P〈0.01);与术后第1天比较,术后第2天α1-MG、TRF、mALB、CysC均有显著降低(P〈0.01),但α1-MG、CysC仍高于术前水平(P〈0.01),而TRF、mALB已恢复到术前水平(P〉0.05);术后第2天hsCRP与术前第1天相比无明显变化(P〉0.05)。(2)他汀组:与术前比较,术后第1天及第2天α1-MG、TRF、mALB、CysC均无明显变化(P〉0.05);术后第1天hsCRP显著升高(P〈0.01);术后第2天hsCRP与术前第1天相比无明显变化(P〉0.05)。(3)与他汀组相比较:对照组术后第1天α1-MG、TRF、mALB、CysC及hsCRP均显著升高(P〈0.01);术后第2天CysC、α1-MG及hsCRP仍显著升高(P〈0.01),但TRF、mALB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术前、术后BUN、Scr、Ccr均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对比剂可造成轻微的一过性肾功能损害。阿托伐他汀于冠状动脉造影术前2-3d给药,可能具有减轻炎症反应、改善患者一过性蛋白尿及GFR降低的作用,提示可能有预防对比剂。肾病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血脂药 造影剂 肾功能衰竭 急性
原文传递
普罗布考联用阿托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脂质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32
18
作者 黄盼盼 聂田 +2 位作者 张娟 周星佑 蒋敏海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5年第2期164-166,共3页
目的观察普罗布考联合用阿托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脂质代谢的影响。方法将8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阿托伐他汀20mg/d)和观察组44例(阿托伐他汀20mg/d;普罗布考500mg/d,2次/d),治疗4个月后随访。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4个... 目的观察普罗布考联合用阿托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脂质代谢的影响。方法将8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阿托伐他汀20mg/d)和观察组44例(阿托伐他汀20mg/d;普罗布考500mg/d,2次/d),治疗4个月后随访。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4个月后测2组血脂、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并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结果 2组治疗4个月后较治疗前TC、TG、LDL-C、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和hs-CRP水平均明显降低,HDL-C明显增高,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小(P<0.05,P<0.01);观察组治疗4个月后较对照组TC、TG、LDL-C、ox-LDL、hs-CRP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降低(P<0.05,P<0.01)。结论普罗布考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脑梗死有协同调脂、抗氧化及抗炎作用,其比阿托伐他汀单独应用能有效提高近期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普罗布可 降血脂药 脂蛋白类 LDL 动脉粥样硬化
下载PDF
他汀类药物对外周血内皮祖细胞数量和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1
19
作者 陈君柱 张芙荣 +5 位作者 朱建华 朱军慧 谢旭东 孙坚 尚云鹏 郭晓纲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46-350,共5页
目的 观察氟伐他汀和辛伐他汀对外周血内皮祖细胞 (endothelialprogenitorcell,EPC)的影响。方法 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从外周血获取单个核细胞 ,将其接种在人纤维连接蛋白包被培养板 ,培养 7d后 ,收集贴壁细胞 ,加入不同浓度氟伐他汀 ... 目的 观察氟伐他汀和辛伐他汀对外周血内皮祖细胞 (endothelialprogenitorcell,EPC)的影响。方法 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从外周血获取单个核细胞 ,将其接种在人纤维连接蛋白包被培养板 ,培养 7d后 ,收集贴壁细胞 ,加入不同浓度氟伐他汀 (分别为 0 0 1、0 1、1 0、10 μmol/L)和辛伐他汀 (1 0 μmol/L)培养一定的时间 (6、12、2 4h和 4 8h)。激光共聚焦显微镜鉴定FITC UEA Ⅰ和DiI acLDL双染色阳性细胞为正在分化的EPC ,并在倒置荧光显微镜下计数。然后分别采用MTT比色法、改良的Boyden小室和黏附能力测定实验来观察EPC的增殖能力、迁移能力和黏附能力。结果 氟伐他汀显著增加外周血EPC数量 ,并且EPC数量随氟伐他汀浓度增加及作用时间延长而增加 ,1 0 μmol/L浓度氟伐他汀作用 2 4h对EPC数量的影响最为显著 (较对照组增加了 1 5倍 ,P <0 0 5 )。氟伐他汀和辛伐他汀也显著改善了外周血EPC的黏附能力、迁移能力和增殖能力。相同浓度的氟伐他汀和辛伐他汀 (1 0 μmol/L)对EPC数量和功能的影响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结果提示他汀类药物可增加EPC的数量且伴随着EPC功能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他汀类药物 外周血 内皮祖细胞 数量 功能 影响 降血脂药 冠状动脉疾病
原文传递
厄贝沙坦联合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复发的影响 被引量:29
20
作者 魏子秀 杨雪珍 +3 位作者 丛培玲 任长杰 郝丽 孙晓斐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604-607,共4页
目的探讨厄贝沙坦联合阿托伐他汀对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PAF)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心房颤动复发的防治作用。方法选择AMI合并PAF患者1 29例,按照随访期间药物应用情况分为联合组(67例)、阿托伐他汀组(21例)、厄贝沙坦组(23例)和对照组... 目的探讨厄贝沙坦联合阿托伐他汀对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PAF)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心房颤动复发的防治作用。方法选择AMI合并PAF患者1 29例,按照随访期间药物应用情况分为联合组(67例)、阿托伐他汀组(21例)、厄贝沙坦组(23例)和对照组(18例)。观察各组血压、血脂、左心房内径及血浆C反应蛋白水平的变化,记录PAF复发或转为持续性及永久性心房颤动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联合组及厄贝沙坦组收缩压及左心房内径均低于阿托伐他汀组及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组及阿托伐他汀组TC、TG、LDL-C、C反应蛋白低于厄贝沙坦组及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联合组比较,阿托伐他汀组和厄贝沙坦组PAF复发率及转为持续性、永久性心房颤动的比例升高;与对照组比较,阿托伐他汀组和厄贝沙坦组PAF复发率及转为持续性、永久性心房颤动的比例明显降低(P<0.05)。阿托伐他汀(O=0.42,95%CI:0.26~0.89)及厄贝沙坦(OR=0.47,95%CI:0.30~0.81)为预防AMI患者心房颤动复发的保护性因素。结论厄贝沙坦联合阿托伐他汀对合并PAF的AMI患者心房颤动复发具有明显的防治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炎性反应及调脂、改善心房电重构及结构重构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心房颤动 抗高血压药 降血脂药 C反应蛋白质 复发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