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6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非铂类金属抗癌化合物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8
1
作者 王飞利 常艳玲 +2 位作者 安丽荣 马海龙 唐宗薰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612-616,共5页
综述了除铂配合物外其它金属抗癌化合物的发现、临床应用、抗癌机理及研究现状。参考文献41篇。
关键词 非铂类金属化合物 抗癌药物 研究进展 临床应用 抗癌机理
下载PDF
Mitochondria-targeting drug conjugates for cytotoxic, anti-oxidizing and sensing purposes:current strategies and future perspectives 被引量:19
2
作者 Gantumur Battogtokh Yeon Su Choi +7 位作者 Dong Seop Kang Sang Jun Park Min Suk Shim Kang Moo Huh Yong-Yeon Cho Joo Young Lee Hye Suk Lee Han Chang Kang 《Acta Pharmaceutica Sinica B》 SCIE CAS CSCD 2018年第6期862-880,共19页
mitochondrial-targeting moieties to anticancer drugs, antioxidants and sensor molecules. Among them, the most widely applied mitochondrial targeting moiety is triphenylphosphonium(TPP), which is a delocalized cationic... mitochondrial-targeting moieties to anticancer drugs, antioxidants and sensor molecules. Among them, the most widely applied mitochondrial targeting moiety is triphenylphosphonium(TPP), which is a delocalized cationic lipid that readily accumulates and penetrates through the mitochondrial membrane due to the highly negative mitochondrial membrane potential. Other moieties, including short peptides,dequalinium, guanidine, rhodamine, and F16, are also known to be promising mitochondrial targeting agents. Direct conjugation of mitochondrial targeting moieties to anticancer drugs, antioxidants and sensors results in increased cytotoxicity, anti-oxidizing activity and sensing activity, respectively,compared with their non-targeting counterparts, especially in drug-resistant cells. Although many mitochondria-targeted anticancer drug conjugates have been investigated in vitro and in vivo, further clinical studies are still needed. On the other hand, several mitochondria-targeting antioxidants have been analyzed in clinical phases I, II and III trials, and one conjugate has been approved for treating eye disease in Russia. There are numerous ongoing studies of mitochondria-targeted senso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ticancer agents Antioxidants Direct conjugation Mitochondria-targeting SENSING agents
原文传递
A Systematic Review of Anticancer Effects of Radix Astragali 被引量:10
3
作者 Yeehong Jung Uimin Jerng Sookyung Lee 《Chinese Journal of Integrative Medicine》 SCIE CAS CSCD 2016年第3期225-236,共12页
Objective: To review the anticancer effects of Radix astragali (RA), one of the most commonly used herbs to manage cancer in East Asia, and its constituents and to provide evidence of clinical usage through previou... Objective: To review the anticancer effects of Radix astragali (RA), one of the most commonly used herbs to manage cancer in East Asia, and its constituents and to provide evidence of clinical usage through previously performed clinical studies. Methods: Preclinical and clinical studies related to the anticancer effects of RA were searched from inception to November 2013 in electronic databases. Two reviewers independently investigated 92 eligible studies, extracted all the data of studies and appraised methodological quality of clinical trials. The studies were categorized into in vitro and in vivo experimental studies and clinical studies, and analyzed by saponins, polysaccharides, and flavonoids of RA constituents, RA fraction, and whole extract. Results: In preclinical studies, RA was reported to have tumor growth inhibitory effects, immunomodulatory effects, and attenuating adverse effects by cytotoxic agents as well as chemopreventive effects. Saponins seemed to be the main constituents, which directly contributed to suppression of tumor growth through the activation of both intrinsic and extrinsic apoptotic pathway, modulation of intracellular signaling pathway, and inhibition of invasion and angiogenesis. Flavonoids suppressed tumor growth through the similar mechanisms with saponins. Polysaccharides showed immunomodulatory effects, contributing tumor shrinkages in animal models, despite the low cytotoxicity to cancer cells. Most of the clinical studies were performed with low evidence level of study designs because of various limitations. RA whole extracts and polysacchaddes of RA were reported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ife and ameliorate myelosuppression and other adverse events induced by cytotoxic therapies. Coaclusion: The polysaccharides, saponins, and flavonoids of RA, and the whole extract of RA have been widely reported with their anticancer effects in preclinical studies and showed a potential application as a adjunctive cancer therapeutics with the activities of irnmunomodul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adix astragali anticancer agents CANCER systematic review
原文传递
Novel anticancer agents from plant sources 被引量:9
4
作者 Shah Unnati Shah Ripal +1 位作者 Acharya Sanjeev Acharya Niyati 《中国天然药物》 SCIE CAS CSCD 2013年第1期16-23,共8页
植物仍然是新药,新药领先和新化学实体的重要来源。植物基于的药发现主要导致了 anticancer 和反传染的代理人的发展,并且继续在临床的试用贡献新领先。自然产品药在药品的照顾起一个主导的作用。几导出植物的混合物成功地当前在癌症... 植物仍然是新药,新药领先和新化学实体的重要来源。植物基于的药发现主要导致了 anticancer 和反传染的代理人的发展,并且继续在临床的试用贡献新领先。自然产品药在药品的照顾起一个主导的作用。几导出植物的混合物成功地当前在癌症治疗被采用。有为药的进一步的改进和开发学习的导出植物的细胞毒素的自然产品的许多类。从关于植物 antitumor 代理人的研究导出的新 anticancer 药将连续地被发现。这评论的基本目的是从药用的植物探索最新发现的 anticancer 混合物的潜力,作为为 anticancer 药开发的领先。在地球附近为研究人员和科学家从他们探索植物并且为新药发现的药用的价值将是有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NCER anticancer agents Medicinal plants
原文传递
人体成分分析在抗肿瘤药物药动学及毒性预测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5
作者 崔久嵬 刘雪莲 李薇 《肿瘤代谢与营养电子杂志》 2018年第1期19-25,共7页
大多数抗肿瘤药物治疗窗较窄,给药剂量间较小的差异既可使一部分患者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导致药物减量甚至治疗延迟,又可使一部分患者药物暴露相对不足,从而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疾病结局。因此,任何以优化药物剂量为目的的探索都是值得的。依... 大多数抗肿瘤药物治疗窗较窄,给药剂量间较小的差异既可使一部分患者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导致药物减量甚至治疗延迟,又可使一部分患者药物暴露相对不足,从而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疾病结局。因此,任何以优化药物剂量为目的的探索都是值得的。依据BSA给药作为目前临床上抗肿瘤药物剂量标准化的经典方式,已成为多数细胞毒药物确定化疗剂量"约定俗成"的标准。但近年来这一传统的药物剂量计算方式饱受质疑^([1,2]):首先,BSA公式本身的推导及其在Ⅰ期临床试验以外的应用缺乏合理依据^([3]);此外,多项研究证实,依据BSA计算药物剂量并不能降低个体间药代动力学的差异^([4,5]),它带给大家一种错误的印象:即我们正在应用一个机体间特异性的度量指标来实现个体化给药。研究显示,人体成分与机体内药代动力学过程密切相关,人体成分分析作为人体组分及机能的评估手段能较好的预测抗肿瘤药物的毒性与疗效。随着BIA、CT等人体成分分析方法的飞速发展,基于人体成分分析计算药物剂量的相关研究已成为目前跨学科领域的热点课题。本文拟通过阐述人体成分与机体药代动力学的相关性及其对抗肿瘤药物毒性的预测作用,对目前人体成分分析在抗肿瘤药物剂量标准化临床转化过程中的相关研究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体成分分析 抗肿瘤药物 剂量选择 毒性
下载PDF
新型查尔酮衍生物的合成及抗肿瘤活性评价(英文) 被引量:10
6
作者 盛琦威 赵婉秋 +3 位作者 曾明 谢中袍 夏雅平 崔冬梅 《有机化学》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703-708,共6页
主要通过 Claisen-Schmidt 缩合反应设计合成了一系列含有哌啶、吗啡啉、N-甲基哌嗪取代的查尔酮衍生物,并通过噻唑蓝(MTT)法对 MCF-7(人乳腺癌细胞系)、A549(人肺癌细胞系)、HL-60(人白血病细胞系)、Hela(人宫颈癌细胞系)和 Bewo(人绒... 主要通过 Claisen-Schmidt 缩合反应设计合成了一系列含有哌啶、吗啡啉、N-甲基哌嗪取代的查尔酮衍生物,并通过噻唑蓝(MTT)法对 MCF-7(人乳腺癌细胞系)、A549(人肺癌细胞系)、HL-60(人白血病细胞系)、Hela(人宫颈癌细胞系)和 Bewo(人绒毛肿瘤细胞系)等五种癌细胞系进行了体外抗癌活性研究.研究表明,化合物 4a, 4e, 4f, 4j, 4m, 4o 对MCF-7, A549, HL-60 三种癌细胞系抗癌活性最佳, IC50 值均在 10 μmol/L 以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查尔酮 缩合 抗癌 MTT
原文传递
谷胱甘肽-S-转移酶π研究进展 被引量:5
7
作者 王健 任金红 +2 位作者 林斌 景永奎 程卯生 《中国药物化学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4期251-256,i0004,共7页
从谷胱甘肽-S-转移酶π(GSTπ)的结构及其介导的肿瘤细胞耐药性、GSTπ抑制剂、GSTπ活化前药、GSTπ与化学预防等方面介绍GSTπ的最新研究进展,指出GSTπ的过量表达与肿瘤细胞的耐药性紧密相关,特异性抑制GSTπ的活性,是消除GSTπ介导... 从谷胱甘肽-S-转移酶π(GSTπ)的结构及其介导的肿瘤细胞耐药性、GSTπ抑制剂、GSTπ活化前药、GSTπ与化学预防等方面介绍GSTπ的最新研究进展,指出GSTπ的过量表达与肿瘤细胞的耐药性紧密相关,特异性抑制GSTπ的活性,是消除GSTπ介导的肿瘤药物耐药性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化学 药物设计 综述 谷胱甘肽-S-转移酶Π 酶抑制剂 前药 化学预防 抗癌药物
下载PDF
癌的时间化疗研究进展 被引量:8
8
作者 曾昭贤 刘光谱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242-248,共7页
动物及临床试验提供了大量有关抗癌药昼夜节律依赖性作用的资料,对至少20种抗癌药物的合理应用有参考意义,常用抗癌药中,蒽环类抗生素阿霉素、哌喃阿霉素,主张在早上给药毒性较低而疗效更高;铂类化合物顺铂、卡铂及草酸铂在下午... 动物及临床试验提供了大量有关抗癌药昼夜节律依赖性作用的资料,对至少20种抗癌药物的合理应用有参考意义,常用抗癌药中,蒽环类抗生素阿霉素、哌喃阿霉素,主张在早上给药毒性较低而疗效更高;铂类化合物顺铂、卡铂及草酸铂在下午及傍晚给药最为安全有效;抗代谢药5-FU、FUDR、Ara-C、6-MP及MTX最好的耐受性和疗效是在傍晚或夜间睡眠期给药;在对激素、细胞因子及其它生物反应调节剂的给药方案研究中,也发现有其严格的时间依赖性。最适的时间给药方案,对于减少不良反应,增加药物最大安全强度,增强疗效方面的优越性,已为现代临床研究证实。一种适合于单药或多药联合使用,带有各药最适给药时间程序的轻便输药泵已用于临床。强调按最佳昼夜时刻给药的癌症时间化疗方案,正日益受到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昼夜节律 抗癌药 时间 药物疗法
下载PDF
抗肿瘤药物引起肺不良反应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9
作者 陈淑珍 甄永苏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1期1676-1680,共5页
目的:总结抗肿瘤药物引起的肺不良反应的类型、特点,探讨其产生的机制,并对此不良反应的诊断与治疗进行综述。方法:应用Medline、PubMed及CNKI期刊全文检索系统,以"抗肿瘤药物、肺不良反应和肺毒性"等为检索词,检索1981-2012... 目的:总结抗肿瘤药物引起的肺不良反应的类型、特点,探讨其产生的机制,并对此不良反应的诊断与治疗进行综述。方法:应用Medline、PubMed及CNKI期刊全文检索系统,以"抗肿瘤药物、肺不良反应和肺毒性"等为检索词,检索1981-2012年的相关文献。纳入标准:1)肺不良反应分类;2)肺不良反应的产生机制;3)肺不良反应的特点;4)肺不良反应的诊断与治疗。根据纳入标准分析文献24篇。结果:抗肿瘤药物引起的肺不良反应很常见,主要是由于药物对肺组织的直接损伤作用和免疫反应引起的,病理上表现为过敏性肺炎、肺水肿、间质性肺炎和肺纤维化,依赖用药史和排除其他原因进行诊断,至今也没有非常有效的治疗方法。结论:研究抗肿瘤药物引起的肺不良反应,可能为药物研发提供思路,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肿瘤药 药物毒性 诊断 治疗 综述文献
原文传递
In vitro cytotoxicity and antimicrobial activity of Talaromyces flavus SP5 inhabited in the marine sediment of Southern Coast of India 被引量:5
10
作者 Bibin G.Anand C.K.Navin Thomas S.Prakash 《Chinese Journal of Natural Medicines》 SCIE CAS CSCD 2016年第12期913-921,共9页
Marine sediment samples were collected from the coastal areas of Southern India, particularly in Kanyakumari District. Twenty-eight different fungal strains were isolated. The screening of fungi from marine sediment w... Marine sediment samples were collected from the coastal areas of Southern India, particularly in Kanyakumari District. Twenty-eight different fungal strains were isolated. The screening of fungi from marine sediment was done to isolate a potent fungus that can produce bioactive compounds for biomedical applications. Only three strains viz Trichoderma gamsii SP4, Talaromyces flavus SP5 and Aspergillus oryzae SP6 were screened for further studies. The intracellular bioactive compounds were extracted using solvent extraction method. The crude extracts were tested for its anti-microbial and anti-cancer properties and analytically characterized using Gas Chromatography Mass Spectrometry(GC-MS). All the three extracts were active, but the extract from T. flavus SP5 was found to be more active against various human pathogens, viz., Pseudomonas aeruginosa ATCC 27853(17.8 ± 0.1), Escherichia coli ATCC 52922(18.3 ± 0.3), and Candida tropicalis ATCC 750(17.7 ± 0.4). It also exhibited cytotoxic activity against HEp2 carcinoma cell line with the LC_(50) value of 25.7 μg·mL^(-1). The GC-MS data revealed the presence of effective bioactive compounds. These results revealed that the extract from isolated fungus T. flavus SP5 acted as a potent antimicrobial, antifungal, and anticancer agent, providing basic information on the potency of marine fungi towards biomedical applications; further investigation may lead to the development of novel anticancer drug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rine sediment fhngi Bioactive compounds Anti-microbial anticancer agents
原文传递
Therapeutic potential of snake venom in cancer therapy:current perspectives 被引量:5
11
作者 Vivek Kumar Vyas Keyur Brahmbhatt +1 位作者 Hardik Bhatt Utsav Parmar 《Asian Pacific Journal of Tropical Biomedicine》 SCIE CAS 2013年第2期156-162,共7页
Many active secretions produced by animals have been employed in the development of new drugs to treat diseases such as hypertension and cancer.Snake venom toxins coutributed significantly to the treatment of many med... Many active secretions produced by animals have been employed in the development of new drugs to treat diseases such as hypertension and cancer.Snake venom toxins coutributed significantly to the treatment of many medical conditions.There are many published studies describing and elucidating the anti-cancer potential of snake venom.Cancer therapy is one of the main areas for the use of protein peptides and enzymes originating from animals of different species.Some of these proteins or peptides and enzymes from snake venom when isolated and evaluated may bind specifically to cancer cell membranes,affecting the migration and proliferation of these cells.Some of substances found in the snake venom present a great potential as anti-tumor agent.In this review,we presented the main results of recent years of research involving the active compounds of snake venom that have anticancer activ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NAKE VENOM CYTOTOXIN anticancer agents Apoptosis INDUCER
下载PDF
拓扑异构酶I抑制剂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2
作者 刘潇 王汝冰 +1 位作者 符伟 李志裕 《药学进展》 CAS 2009年第7期311-320,共10页
综述近年来拓扑异构酶I抑制剂的研究进展,分类介绍其抗肿瘤活性以及构效关系,并分析讨论其与靶酶结合作用的特点,旨在为设计、合成与筛选新型拓扑异构酶I抑制剂候选化合物提供一定参考。DNA拓扑异构酶I是抗肿瘤药的重要靶点,随着对酶的... 综述近年来拓扑异构酶I抑制剂的研究进展,分类介绍其抗肿瘤活性以及构效关系,并分析讨论其与靶酶结合作用的特点,旨在为设计、合成与筛选新型拓扑异构酶I抑制剂候选化合物提供一定参考。DNA拓扑异构酶I是抗肿瘤药的重要靶点,随着对酶的构象及其抑制剂的深入研究,多种高效低毒的化合物被相继发现并进入临床研究阶段,为肿瘤患者带来了希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拓扑异构酶I抑制剂 抗肿瘤药 喜树碱 吲哚并咔唑 茚并异喹啉酮
下载PDF
芳基钌抗癌化合物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3
作者 杨清 罗文平 +1 位作者 王金涛 刘红科 《中国科学: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37-447,共11页
无机药物化学领域正在快速发展,尤其是有机金属配合物作为癌症的治疗和诊断试剂有很大的潜力.芳基钌配合物中芳基对抗癌活性有重要影响,并能调控配合物金属中心的热力学和动力学性能.配合物的构效关系研究,对进一步合理设计/合成具有潜... 无机药物化学领域正在快速发展,尤其是有机金属配合物作为癌症的治疗和诊断试剂有很大的潜力.芳基钌配合物中芳基对抗癌活性有重要影响,并能调控配合物金属中心的热力学和动力学性能.配合物的构效关系研究,对进一步合理设计/合成具有潜在药用价值的有机金属配合物至关重要.本文选取钌芳基配合物作为抗癌药物的具体实例进行讨论,重点介绍了多种芳基钌配合物的构效关系及抗癌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癌药物 芳基 钌(II) 构效关系 金属有机配合物
原文传递
已上市和部分正在Ⅲ期临床开发中的多靶点激酶抑制剂抑酶谱及信号传导通路分析 被引量:6
14
作者 吴文 卢骋 +1 位作者 陈思宇 余聂芳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42-257,共16页
细胞的信号传导在细胞的代谢、分化以及死亡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肿瘤的发生和发展与细胞信号的过度表达有关。以蛋白激酶为靶点的抗肿瘤治疗现已成为肿瘤研究中十分活跃的领域。目前作为抗癌药物已经上市及正在临床开发中的激酶抑... 细胞的信号传导在细胞的代谢、分化以及死亡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肿瘤的发生和发展与细胞信号的过度表达有关。以蛋白激酶为靶点的抗肿瘤治疗现已成为肿瘤研究中十分活跃的领域。目前作为抗癌药物已经上市及正在临床开发中的激酶抑制剂多数为多靶点抑制剂。多靶点激酶抑制剂能够同时抑制多个细胞信号转导通路,从而使得肿瘤细胞在多个方面受到抑制。多靶点激酶抑制剂在疗效和控制耐受性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本文对已经上市及部分正在III期临床开发中的多靶点激酶抑制剂的抑酶谱及其信号传导通路进行综述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多靶点 激酶抑制剂 信号传导通路 抗肿瘤药物
原文传递
基于PLGA聚合物纳米胶束用于癌症治疗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5
作者 杨成莉 王月 +1 位作者 何俊 曾凡群 《遵义医学院学报》 2018年第1期108-113,共6页
为阐述近年来基于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聚合物纳米胶束作为抗癌药物载体的相关研究进展,归纳总结近年来国内外的文献报道,对基于PLGA材料制备纳米胶束作为癌症治疗药物载体的分类、制备方法、相关实验研究进展及其潜在临床应用... 为阐述近年来基于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聚合物纳米胶束作为抗癌药物载体的相关研究进展,归纳总结近年来国内外的文献报道,对基于PLGA材料制备纳米胶束作为癌症治疗药物载体的分类、制备方法、相关实验研究进展及其潜在临床应用价值进行探讨研究。结果显示PLGA为经过FDA认证的有良好的生物可降解及生物相容性的高分子聚合物载体材料,基于PLGA的聚合物纳米胶束在传递抗肿瘤药物方面已有广泛的实验研究,是一种极具潜力的新型抗癌药物载体,有望为人类治疗癌症带来福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 聚合物纳米胶束 抗癌药物 癌症治疗
下载PDF
药用植物来源的新药研发进展 被引量:4
16
作者 赵树进 陈念 韩丽萍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309-1310,共2页
植物来源的天然产物药物在癌症、艾滋病和疟疾等疾病的治疗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对热带雨林中的植物进行广泛的活性筛选,以及从可食用植物中提取起保健作用的活性成分是当前的研究热点。目前,植物来源的新药开发研究在材料的选择... 植物来源的天然产物药物在癌症、艾滋病和疟疾等疾病的治疗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对热带雨林中的植物进行广泛的活性筛选,以及从可食用植物中提取起保健作用的活性成分是当前的研究热点。目前,植物来源的新药开发研究在材料的选择、高通量活性筛选以及活性成分的分离制备等方面正面临许多严峻的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药学 药用植物 天然产物 抗癌化合物
下载PDF
基质组成对抗肿瘤药物白藜芦醇可溶性微针成型及其穿透性的影响
17
作者 方泽慧 黄仨 +2 位作者 廖丽琪 伍国羽 潘育方 《广东药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4期108-114,共7页
目的评估微针基质组成对白藜芦醇可溶性微针(Res-DMNs)成型性及穿透性能的影响,以提高抗肿瘤药物白藜芦醇的经皮递送效率。方法采用多步减压扩散法制备Res-DMNs,以成膜性、平整度、气泡数和含针率为考察指标,对聚乙烯醇(PVA)不同聚合度... 目的评估微针基质组成对白藜芦醇可溶性微针(Res-DMNs)成型性及穿透性能的影响,以提高抗肿瘤药物白藜芦醇的经皮递送效率。方法采用多步减压扩散法制备Res-DMNs,以成膜性、平整度、气泡数和含针率为考察指标,对聚乙烯醇(PVA)不同聚合度的单一基质材料(PVA-0488、PVA-0588、PVA-1788)以及PVA与聚乙烯吡咯烷酮(PVP-K30)混合体系进行成型性评价,以确定最佳混合比例,并对制得的可溶性微针的形貌、溶解性能、机械性能、体外穿刺性能和离体皮肤穿刺效率进行全面评价。结果采用PVA-0588与PVP-K30混合基质(2∶1,体积比)制备的Res-DMNs,其含针率可达90%以上,针长约为720μm,针尖距离约800μm;在刺入皮肤后10 min内,微针几乎完全溶解;通过固定皮肤组织测量,Res-DMNs的刺入深度平均为(535.23±87.24)μm,且刺入率达到92.4%。结论可溶性微针的成型性和穿透性能是其临床应用成功的关键,本研究确定了适宜的基质材料组成,为保证Res-DMNs治疗效果提供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藜芦醇 可溶性微针 抗肿瘤药物 经皮递送 穿透性
下载PDF
米托蒽醌-胰岛素偶联物的制备 被引量:4
18
作者 刘文胜 张志荣 黄园 《华西药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1期4-6,共3页
目的 探讨以胰岛素为抗癌药物导向载体的米托蒽醌 -胰岛素偶联物的合成方法。方法 直接偶联以及通过间隔基连接米托蒽醌和胰岛素。结果 中间产物及偶联产物经1HNMR、IR、MS、HPLC等确证。结论 直接偶联产物的溶解性不好 ,通过间隔... 目的 探讨以胰岛素为抗癌药物导向载体的米托蒽醌 -胰岛素偶联物的合成方法。方法 直接偶联以及通过间隔基连接米托蒽醌和胰岛素。结果 中间产物及偶联产物经1HNMR、IR、MS、HPLC等确证。结论 直接偶联产物的溶解性不好 ,通过间隔基连接的偶联产物溶解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托葸醌-胰岛素 偶联物 制备 合成 抗癌药物
下载PDF
化疗药物在测敏实验中促进肿瘤生长的作用 被引量:3
19
作者 侯子正 毛慧生 +1 位作者 孙慧 赵文华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4期199-201,共3页
对已做SRC实验中所见某些抗癌药物具有促进肿瘤生长作用的材料进行了观察分析。共做SRC药敏测定实验50例,其中3例因标本质量差为不可评价,47例属可评价范围,共有明显抗药性的药物16药次,其中一次MMC给药组肿瘤末体积明显大于对照组,P值&... 对已做SRC实验中所见某些抗癌药物具有促进肿瘤生长作用的材料进行了观察分析。共做SRC药敏测定实验50例,其中3例因标本质量差为不可评价,47例属可评价范围,共有明显抗药性的药物16药次,其中一次MMC给药组肿瘤末体积明显大于对照组,P值<0.05,具有促进该肿瘤生长的作用。有此作用的MMC在全部该药测定中占5%。抗癌药物同时也具有引起肿瘤作用的情况早有报告。国外一些学者对广谱抗肿瘤药阿霉素进行研究,发现它能引起实验大鼠发生癌瘤。我们也曾用阿霉素做了类似实验,结果表明阿霉素在中国的实验大鼠身上也能引起肿瘤发生。以上都是实验动物所得结果,而药物对人类肿瘤是否具有类似作用虽有怀疑,但一直缺少深入研究。近来有人在用SRC(肾包膜下移植)法对人体肿瘤进行化疗药物敏感性预测工作中发现,某些化疗药物具有促进人类肿瘤生长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癌药 促肿瘤生长作用 肾包膜下 测敏法
下载PDF
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及其激活剂在抗肿瘤领域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20
作者 蒋晓丁 胡立庆 +1 位作者 易锐 李乾斌 《中国新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4期2803-2813,2825,共12页
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是调控能量代谢的重要激酶,在维持机体能量代谢平衡中发挥重要作用。AMPK干扰肿瘤细胞的独特能量代谢方式,广泛影响肿瘤的发生、生长、转移。最近研究表明,活化的AMPK可以抑制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 TOR)途... 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是调控能量代谢的重要激酶,在维持机体能量代谢平衡中发挥重要作用。AMPK干扰肿瘤细胞的独特能量代谢方式,广泛影响肿瘤的发生、生长、转移。最近研究表明,活化的AMPK可以抑制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 TOR)途径的异常活化,同时可通过乙酰辅酶A羧化酶(ACC)磷酸化促进脂肪代谢并诱导细胞周期停滞及细胞凋亡。因此,AMPK有望成为肿瘤治疗的新靶点。本文对AMPK激活剂在抗肿瘤领域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AMPK激活剂类抗肿瘤药物的研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 肿瘤 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激活剂 抗肿瘤药物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