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5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534例Rh血型系统同种抗体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35
1
作者 何燕京 王秋实 白英哲 《中国输血杂志》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85-288,共4页
目的调查Rh血型系统同种抗体在单一医院备血患者人群中的分布情况,分析Rh血型同种抗体产生原因及临床意义。方法对备血患者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及抗体鉴定,对鉴定为Rh血型抗体者,检测其红细胞表面相应Rh抗原并统计患者相关资料。结果在14... 目的调查Rh血型系统同种抗体在单一医院备血患者人群中的分布情况,分析Rh血型同种抗体产生原因及临床意义。方法对备血患者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及抗体鉴定,对鉴定为Rh血型抗体者,检测其红细胞表面相应Rh抗原并统计患者相关资料。结果在146 896例备血患者中,1 200(0.82%)例抗体筛选阳性,其中534例患者检测出Rh血型系统同种抗体,抗体特异性为抗-E 300例(56.18%),抗-cE 72例(13.48%),抗-D 66例(12.36%),抗-Ce 64例(11.99%),抗-c 16(3.00%),抗-C 8例(0.75%),抗-e 3例(0.56%),抗-D+G、抗-D+G+C与抗-G+C各2例(0.37%),抗-G、抗-D+E与抗-Cw各1例(0.19%);抗-E、抗-D、抗-G和抗-cE患者检出率在输血史与妊娠史各自互相进行比较P<0.05;Rh血型系统同种抗体总体检出率在性别方面,2者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抗-D和抗-Ce在女性患者中总体检出率明显大于男性(P<0.05),抗-cE在男性患者中检出率大于女性(P<0.05)。结论 Rh血型系统同种抗体的检出率低于白种人,其中抗-E检出率最高;妊娠和输血是Rh血型系统同种抗体产生的主要免疫因素,对拟输血患者,推荐Rh抗原同型输血,对从源头上减少Rh血型系统同种抗体引起的输血反应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H血型 不规则抗体 同种抗体 抗体特异性鉴定 抗体分布
下载PDF
不规则抗体筛查分布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34
2
作者 杨秀华 杨惠宽 +2 位作者 黄建云 高小华 魏亚明 《中国输血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899-902,共4页
目的探讨不规则抗体在不同病种中的分布规律,及大规模抗体筛查对安全输血的影响。方法采用微柱凝胶法对本院2008年8月~2013年7月所有输血申请的住院患者血样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与鉴定。结果 29808例申请输血患者中,不规则抗体阳性450例(... 目的探讨不规则抗体在不同病种中的分布规律,及大规模抗体筛查对安全输血的影响。方法采用微柱凝胶法对本院2008年8月~2013年7月所有输血申请的住院患者血样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与鉴定。结果 29808例申请输血患者中,不规则抗体阳性450例(1.51%),其中同种特异性抗体70例(0.16%),自身抗体380(1.27%)例。以抗体类型计,自身冷抗体333例、温抗体35例、特异性抗体70例,混合性抗体10例及药物抗体2例。同种抗体中男性占31.4%,女性占68.6%,性别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1.850,P<0.001)。其中同种特异性抗体阳性中有输血史患者占90.0%,有妊娠史占57.1%。以病种计,以血液病的溶血性贫血最多,占24.3%,其次是贫血与肿瘤,分别占21.4%和18.6%,各病种间阳性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24.690,P<0.05)。不同ABO血型患者的不规则抗体阳性率间无显著性差异(χ2=3.091,P>0.05)。结论输血前不规则抗体筛检能发现有临床意义的不规则抗体,特别对血液病、肿瘤等患者,多次输血及多次妊娠史患者可以提前预警,以保证这些患者输血安全。ABO血型不同亚群间,抗体阳性比例无差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体筛查 抗体分布 不规则抗体 交叉配血 安全输血
下载PDF
2009—2012年上海市成人麻疹流行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4
3
作者 李淑华 于晓楠 +6 位作者 汤显 钱晓华 汤素文 杨芸 杨彦基 张格 龚向真 《上海预防医学》 CAS 2013年第12期662-665,共4页
[目的]分析上海市成人麻疹流行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09--2012年上海市成人麻疹发病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并以虹口区为监测点,采用二阶段随机抽样的方法对2010年18岁以上成人麻疹抗体水平进行检测分... [目的]分析上海市成人麻疹流行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09--2012年上海市成人麻疹发病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并以虹口区为监测点,采用二阶段随机抽样的方法对2010年18岁以上成人麻疹抗体水平进行检测分析。[结果]除8月龄以下小儿外,成人是麻疹发病的主要群体,无免疫史和免疫史不详是影响成人麻疹发病的主要因素,也是影响成人麻疹抗体水平及其分布的主要因素,-9我国防治麻疹的历史有密切关系。[结论]加强成人免疫应当是目前提高成人麻疹免疫屏障,减少发病的主要途径。建议可以加强对10-15岁儿童的免疫,以达到提高成人整体抗体水平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人麻疹 流行特征 强化免疫 抗体分布
原文传递
应用单克隆抗体的免疫组织化学法研究雏鸭体内鸭瘟病毒的分布 被引量:5
4
作者 胡薛英 谷长勤 +3 位作者 程国富 周诗其 苏敬良 杨健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20-322,共3页
本实验应用了免疫组织化学的单克隆抗体间接酶标染色法,对人工感染鸭瘟病毒雏鸭的组织切片进行染色观察,旨在研究病毒在鸭体内分布,对其进行定位。研究结果显示,鸭的心脏、肝脏、脾、胸腺、肠、法氏囊、胰、肺、肾等组织的细胞浆内均出... 本实验应用了免疫组织化学的单克隆抗体间接酶标染色法,对人工感染鸭瘟病毒雏鸭的组织切片进行染色观察,旨在研究病毒在鸭体内分布,对其进行定位。研究结果显示,鸭的心脏、肝脏、脾、胸腺、肠、法氏囊、胰、肺、肾等组织的细胞浆内均出现了染色的特异阳性反应物。结果表明,鸭瘟病毒广泛分布于感染雏鸭的各种组织器官,并造成一定的组织病理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鸭瘟病毒 单克隆抗体 间接酶标法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病毒分布 组织病理变化
下载PDF
Rh和MNS血型系统临床输血患者不规则抗体的分布特点及意义 被引量:14
5
作者 杨晓华 李玉秋 +2 位作者 张慧娴 陈志华 孙叶 《河北医药》 CAS 2022年第3期453-455,共3页
目的分析Rh和MNS血型系统临床输血患者不规则抗体的分布特点及意义。方法调查试验选取2014年1月至2019年1月采用微住凝胶卡方法对55789例临床输血患者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统计不规则抗体筛查阳性患者,并采用谱细胞以及相关试剂对不规则... 目的分析Rh和MNS血型系统临床输血患者不规则抗体的分布特点及意义。方法调查试验选取2014年1月至2019年1月采用微住凝胶卡方法对55789例临床输血患者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统计不规则抗体筛查阳性患者,并采用谱细胞以及相关试剂对不规则抗体的特异性进行鉴别,同时还重点分析Rh和MNS系统血型中不规则抗体的分布特点以及相关疾病占比情况。结果55789例临床输血患者中共抗筛阳性患者255例,阳性率0.46%。255例患者中,男、女占比分别为35.69%、61.18%。Rh和MNS血型系统占比分别为44.71%、18.04%。在Rh血型系统中,不规则抗体从高到低的排序分别为抗-Ec(27.84%)、抗-E(10.98%)、抗-Ce(3.14%)、抗-D(1.18%)、抗-C(0.78%)、抗-Dc(0.78%)。在MNS血型系统中全部为抗-M,占比为18.04%。在78例无输血史、妊娠史患者中,Rh和MNS血型系统占比分别为44.87%、30.77%,Rh血型系统中不规则抗体从高到低的排序分别为抗-Ec(28.21%)、抗-E(14.10%)、抗-Ce(2.56%),MNS血型系统全部为抗-M,占比为30.77%。抗筛阳性患者的疾病分布情况从高到低的排序为肿瘤疾病(26.72%)、内科疾病(20.24%)、外科疾病(15.79%)、血液疾病(12.96%)、肝胆疾病(11.74%)、心血管疾病(5.67%)、妇科疾病(4.45%)、灼伤类疾病(2.43%)。结论临床输血患者中,其主要以Rh和MNS血型系统为主,Rh血型系统的不规则抗体主要以抗-Ec、抗-E为主,而MNS血型系统均为抗-M,不规则抗体筛查对于临床输血的安全性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输血科和临床应给予高度的关注和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H血型系统 MNS血型系统 不规则抗体 分布特点
下载PDF
单克隆抗体药物的药代动力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6
作者 郭建军 王丽丽 +5 位作者 张琪 张奥博 朱晶 赵永跃 张炳旭 卜海之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72-176,共5页
单克隆抗体药物在近30年时间里经历了快速的发展。由于极大的理化和生物学特征差异,单克隆抗体和传统小分子药物在药代动力学的特征和形成机制上具有非常大的不同。充分了解这些机制和特征可以有效地指导单克隆抗体药物的筛选和开发,并... 单克隆抗体药物在近30年时间里经历了快速的发展。由于极大的理化和生物学特征差异,单克隆抗体和传统小分子药物在药代动力学的特征和形成机制上具有非常大的不同。充分了解这些机制和特征可以有效地指导单克隆抗体药物的筛选和开发,并支持其安全性的评估和临床给药方案的设计。该文的目的就是从吸收、分布和消除等几个方面对单克隆抗体药物的药代动力学的特征和机制,以及其人体药代动力学的预测进行综合的归纳和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克隆抗体 药代动力学 吸收 分布 消除 人体药代动力学预测
下载PDF
不同临床科室患者红细胞血型不规则抗体检出情况与分析 被引量:9
7
作者 张秋会 胡兴斌 +2 位作者 安群星 张婧 尹文 《中国输血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485-1487,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临床科室住院患者红细胞血型不规则抗体检出率及其分布情况。方法应用抗球蛋白和微柱凝胶技术对本院2008年1月-2015年1月住院拟输血患者186 534例进行抗体筛查,对阳性结果进一步采用谱细胞进行抗体特异性鉴定。结果共检出... 目的探讨不同临床科室住院患者红细胞血型不规则抗体检出率及其分布情况。方法应用抗球蛋白和微柱凝胶技术对本院2008年1月-2015年1月住院拟输血患者186 534例进行抗体筛查,对阳性结果进一步采用谱细胞进行抗体特异性鉴定。结果共检出抗体阳性2 136例,阳性率为1.15%(2 136/186 534),其中Ig M类抗体848例占39.70%(848/2 136),Ig G类抗体911例占42.65%(911/2 136),Ig M+Ig G类抗体6例占0.28%(6/2136),自身抗体伴同种抗体251例占11.75%(251/2 136),单独自身抗体90例占4.21%(90/2 136),药物性抗体11例占0.51%(11/2 136),非特异性抗体19例占0.89%(19/2 136);此外不同性别患者不规则抗体检出率比较,(χ2=206.76,P<0.01);有既往免疫史患者与无既往免疫史患者不规则抗体检出率比较,(χ2=265.77,P<0.01);以科室为单位统计,不同临床科室患者不规则抗体检出以临床免疫科患者最多占10.64%、其次是肿瘤科患者占3.36%、急诊科患者占2.36%,而血液科患者占1.83%。结论输血前对患者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和鉴定以及分析,可预先了解患者体内血型抗体产生情况,进一步确保了临床安全用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患者 血型系统 抗体筛查 抗体特异性鉴定 抗体分布
下载PDF
治疗性抗体药物的药代动力学研究的思考 被引量:10
8
作者 刘昌孝 蔡永明 樊慧蓉 《中国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257-264,共8页
抗体药物经历了近30年的发展历史,目前已有多种治疗性抗体药物成功地应用于临床,在临床前和临床的药代动力学研究也获得一定进展。本文从抗体药物药代动力学研究的挑战,抗体药物药代动力学研究的特点、药代动力学-药效动力学研究和抗体... 抗体药物经历了近30年的发展历史,目前已有多种治疗性抗体药物成功地应用于临床,在临床前和临床的药代动力学研究也获得一定进展。本文从抗体药物药代动力学研究的挑战,抗体药物药代动力学研究的特点、药代动力学-药效动力学研究和抗体药物的药代动力学研究实例等四方面思考治疗性抗体药物的药代动力学研究问题。展望今后发展,其一是生物分析方法的建立面临挑战,也是保证研究结果的可靠性的基础。其二是药代动力学和药代动力学/药效动力学分析面临挑战。对于具有明显的靶向性抗体药物,靶向分布是药动学研究的关键,药代动力学/药效动力学模型数据分析、暴露量-效应评价,靶向递药释药的挑战更为突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体药物 药代动力学 生物分析 靶向分布 药代动力学-药效动力学研究 研究挑战
原文传递
不规则抗体筛查弱阳性结果对临床输血的意义 被引量:8
9
作者 蔡娟 孙红 《临床输血与检验》 CAS 2020年第5期484-486,共3页
目的分析血型不规则抗体筛查弱阳性结果特异性分布,探讨其在临床输血中的意义。方法对本院2017年7月~2019年6月拟输血的32684例患者使用抗人球蛋白试剂卡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对抗筛阳性的标本采用盐水法和抗人球蛋白试管法做进一步抗体... 目的分析血型不规则抗体筛查弱阳性结果特异性分布,探讨其在临床输血中的意义。方法对本院2017年7月~2019年6月拟输血的32684例患者使用抗人球蛋白试剂卡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对抗筛阳性的标本采用盐水法和抗人球蛋白试管法做进一步抗体鉴定。分析抗筛结果特异性凝集强度≤1+的弱阳性分布及可能的原因。结果71例不规则抗体筛查结果弱阳性的患者中男性31例,女性40例,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规则抗体的弱阳性率与年龄也无关(P>0.05)。有输血史43例,无输血史28例;检出特异性抗体52例;无法明确抗体特异性10例;与谱细胞反应全阴性9例。结论应重视不规则抗体筛查弱阳性结果,选择相合的血液输注,避免输血无效及溶血性输血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体筛查 弱阳性 抗体分布 输血安全
下载PDF
不规则抗体致新生儿溶血病的抗体检测及分布特点 被引量:2
10
作者 朱雪 赵晓丽 赵德芳 《临床血液学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90-93,共4页
目的:分析不规则抗体所致新生儿溶血病(hemolytic disease of newborn, HDN)的抗体检测意义及其分布特点,为临床HDN的明确诊断和治疗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选取102例在医院检测并证实为非ABO-HDN病例,收集患儿致病抗原体、日龄、是否输血... 目的:分析不规则抗体所致新生儿溶血病(hemolytic disease of newborn, HDN)的抗体检测意义及其分布特点,为临床HDN的明确诊断和治疗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选取102例在医院检测并证实为非ABO-HDN病例,收集患儿致病抗原体、日龄、是否输血、是否合并ABO-HDN以及母亲妊娠史、输血史等资料,分析其分布特点。结果:102例患儿中,Rh系统85例(83.33%),MNS系统14例(13.73%),Kidd系统3例(2.94%)。母亲有妊娠史78例(76.47%);有输血史15例(14.71%);男58例(56.86%),女44例(43.14%);合并ABO-HDN 14例(13.73%),未合并88例(86.27%)。非ABO-HDN患儿不规则抗体常见于Rh系统的抗-D抗体,占比47.06%,其次为抗-E抗体,占比17.65%,以Kidd系统最少,占比2.94%;37℃反应性:1+~4+;免疫球蛋白(Ig)类型:IgG类93例,IgG+IgM类3例,IgM类6例。分析患儿各类指征与输血的相关性显示,患儿合并ABO-HDN与输血有关(P<0.05),与母亲妊娠史、患儿性别、抗体特异无关(P>0.05)。结论:不规则抗体所致HDN患儿多见于Rh系统的抗-D和抗-E抗体,37℃反应性:1+~4+,Ig类型主要为IgG类,合并ABO-HDN患儿与输血有关,应及时进行HDN抗体检测,根据检测结果及时临床干预,以降低HDN的病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溶血病 不规则抗体 抗体检测 分布特点
原文传递
Strategies to enhance monoclonal antibody uptake and distribution in solid tumors 被引量:4
11
作者 Brandon M.Bordeau Joseph P.Balthasar 《Cancer Biology & Medicine》 SCIE CAS CSCD 2021年第3期649-664,共16页
Despite the significant resources dedicated to the development of monoclonal antibody(m Ab)therapies for solid tumors,the clinical success,thus far,has been modest.Limited efficacy of m Ab in solid tumors likely relat... Despite the significant resources dedicated to the development of monoclonal antibody(m Ab)therapies for solid tumors,the clinical success,thus far,has been modest.Limited efficacy of m Ab in solid tumors likely relates to unique aspects of tumor physiology.Solid tumors have an aberrant vasculature and a dense extracellular matrix that slow both the convective and diffusive transport of m Abs into and within tumors.For m Abs that are directed against cellular antigens,high antigen expression and rapid antigen turnover can result in perivascular cells binding to and eliminating a significant amount of extravasated m Ab,limiting m Ab distribution to portions of the tumor that are distant from functional vessels.Many preclinical investigations have reported strategies to improve m Ab uptake and distribution;however,to our knowledge,none have translated into the clinic.Here,we provide an overview of several barriers in solid tumors that limit m Ab uptake and distribution and discuss approaches that have been utilized to overcome these barriers in preclinical stud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lid tumors antibody uptake and distribution monoclonal antibody antibody-drug conjugate
下载PDF
1482例呼吸道感染患者病原体检测结果分析 被引量:5
12
作者 葛廷 赵洁 +3 位作者 韩玉芳 李荣凯 吴圆圆 宋予娟 《中国实用医刊》 2017年第8期5-7,共3页
目的 研究新乡市第一人民医院三年间呼吸道感染患者九种病原体的分布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住院和门诊患者中进行呼吸道九项检测的1 482例患者资料.结果 1 482例患者抗体阳性559例,总阳性率为37.72%.其中肺炎支原体(MP)366例(24.70%)... 目的 研究新乡市第一人民医院三年间呼吸道感染患者九种病原体的分布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住院和门诊患者中进行呼吸道九项检测的1 482例患者资料.结果 1 482例患者抗体阳性559例,总阳性率为37.72%.其中肺炎支原体(MP)366例(24.70%),嗜肺军团菌(LP)177例(11.94%),乙型流感病毒(INFB)126例(8.50%),副流感病毒(PIVs)69例(4.66%),甲型流感病毒(INFA)61例(4.12%),腺病毒(ADV)28例(1.89%),呼吸道合胞病毒(RSV)23例(1.55%),肺炎衣原体(CPn)22例(1.48%),Q热立克次体(COX)16例(1.08%);阳性检出率MP夏季明显升高(P〈0.05),PIVs春季明显升高(P〈0.01);0~14岁组LP、MP、IFB阳性率明显高于其他年龄组(P〈0.05或〈0.01);女性患者MP、INFB、PIVs阳性率明显高于男性患者(P〈0.05).结论 新乡地区呼吸道感染的病原体以MP、LP、INFB为主,病原体的感染分布与季节、年龄、性别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道感染 病原体 IGM抗体 分布
原文传递
不规则抗体分布特征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4
13
作者 袁青 冯宝莹 +1 位作者 赵才翰 邹勇 《新医学》 CAS 2021年第10期787-790,共4页
目的分析不规则抗体分布特征及产生的相关因素,探讨其对临床输血的指导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拟接受输血治疗的11 150例住院患者的不规则抗体特异性,绘制不规则抗体分布图,并分析与不规则抗体产生相关因素。结果通过抗体筛选及抗体鉴定证... 目的分析不规则抗体分布特征及产生的相关因素,探讨其对临床输血的指导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拟接受输血治疗的11 150例住院患者的不规则抗体特异性,绘制不规则抗体分布图,并分析与不规则抗体产生相关因素。结果通过抗体筛选及抗体鉴定证实,11 150例临床拟输血患者共检出24例不规则抗体,阳性检出率为0.21%。在所检出的同种抗体中,RH血型系统的抗体最常见,占比为62.5%(其中抗-E 29.2%,抗-Ce 12.5%,抗-cE 12.5%,抗-C4.2%),其次为MNS血型系统,占比为20.8%(抗-M 12.5%,抗-N 4.2%,抗-Mia 4.2%);Lewis系统抗体(抗-Lea 2例)占比为8.3%;另发现抗-H抗体1例,抗-E合并抗-Jkb抗体1例。不规则抗体筛查阳性患者中有输血史、妊娠史者比例高于不规则抗体筛查阴性患者(P均<0.05)。在疾病类型分布上,不规则抗体筛查阳性患者与阴性患者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 <0.05),阳性患者中多见于妇产、血液和肾脏病患者。结论不规则抗体的产生主要以RH血型系统和MNS血型系统为主,及时、有效地进行不规则抗体筛选和鉴定对长期输血患者或孕产妇的输血安全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型 不规则抗体 抗体鉴定 分布特征
下载PDF
鲤肠道小肽转运载体PepT1多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其组织表达分析 被引量:4
14
作者 闫潇 杨丽萍 +3 位作者 郑文佳 孙君君 卢荣华 聂国兴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513-521,共9页
为从蛋白水平研究小肽转运载体(PepT1)在鲤(Cyprinus carpio L.)不同组织中的表达及分布规律,本研究采用PCR法获得PepT1 cDNA片段,并转化至大肠杆菌Rosetta,对目标多肽进行原核表达,将Pep T1重组蛋白纯化后免疫新西兰长耳兔(Orycto... 为从蛋白水平研究小肽转运载体(PepT1)在鲤(Cyprinus carpio L.)不同组织中的表达及分布规律,本研究采用PCR法获得PepT1 cDNA片段,并转化至大肠杆菌Rosetta,对目标多肽进行原核表达,将Pep T1重组蛋白纯化后免疫新西兰长耳兔(Oryctolagus cuniculus),获取兔抗鲤PepT1多克隆抗体。采用ELISA检测抗体效价,免疫组化检测PepT1的组织表达情况,并用荧光实时定量PCR技术检测PepT1转录水平组织表达情况。结果显示,目标多肽分子量约为28 kD;抗体效价达到4×10~5。PepT1在鲤的前肠、中肠、后肠、脾、肝胰脏和肾中均有表达。肠道组织PepT1的高表达与其主要完成食物中肽的吸收功能密切相关,且吸收部位主要集中在前肠和中肠;肾中PepT1免疫染色阳性区域也较为明显,这与肾小管基底膜存在对短肽的重吸收功能相关。此外,肝胰脏和脾PepT1也有一定量的表达,可能与这两个重要器官代谢旺盛有关。本研究制备的兔抗鲤PepT1多克隆抗体能够有效识别鲤各组织中的PepT1蛋白,在后续研究中亦可用于其他鱼类PepT1转运蛋白的表达定位和定量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pT1 原核表达 抗体效价 组织表达
下载PDF
Duffy血型抗体分布及输血策略研究
15
作者 杨俊龙 黎欢 +1 位作者 张利 白艳丽 《现代医药卫生》 2024年第11期1829-1832,1839,共5页
目的分析Duffy血型系统意外抗体分布特点并探讨患者输血策略。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22年12月西部战区总医院患者意外抗体筛查和鉴定资料,检测Duffy血型患者系统意外抗体标本的红细胞Duffy表型,通过疾病史、妊娠史、输血史等分析抗体产... 目的分析Duffy血型系统意外抗体分布特点并探讨患者输血策略。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22年12月西部战区总医院患者意外抗体筛查和鉴定资料,检测Duffy血型患者系统意外抗体标本的红细胞Duffy表型,通过疾病史、妊娠史、输血史等分析抗体产生原因,并探讨输血策略。结果351957例患者标本中检出2128例(0.6%)意外抗体,Duffy血型意外抗体34例(0.0097%),其中抗-Fy^(b)26例(76.5%),抗-Fy^(a)3例(8.8%),抗-Fy^(b)+抗-E 3例(8.8%),抗-Fy^(b)+抗-Le a 1例(2.9%),抗-Fy^(b)+抗-E+抗-c 1例(2.9%),免疫球蛋白G(IgG)抗体33例(97.1%),IgG+IgM抗体1例(2.9%),主要为妊娠或输血免疫刺激产生。34例Duffy血型意外抗体患者中2例输注自体血液(4 U),6例输注异体血液,共输注ABO、Rh血型相同,Duffy抗体相应抗原阴性悬浮红细胞36.5 U,均无输血不良反应,33例患者好转出院,1例患者因多器官功能衰竭放弃治疗。结论Duffy血型系统意外抗体较罕见,可导致溶血性输血反应和新生儿溶血病,主要因妊娠或输血免疫刺激产生,抗-Fy^(a)检出率远低于抗-Fy^(b),应采用多种方法保障患者临床输血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UFFY血型 意外抗体 抗-Fy^(a) 抗-Fy^(b) 分布特点 输血策略
下载PDF
宫颈癌患者血清抗核抗体表达水平及其临床价值分析
16
作者 任勇 杨云敏 《系统医学》 2024年第16期139-142,共4页
目的 分析宫颈癌患者中血清抗核抗体表达水平,并对其临床价值进行讨论。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2年10月—2023年10月于兴义市人民医院进行检查的宫颈癌患者与健康体检女性,分别作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6例。两组均完成血清抗核抗体表达水平检... 目的 分析宫颈癌患者中血清抗核抗体表达水平,并对其临床价值进行讨论。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2年10月—2023年10月于兴义市人民医院进行检查的宫颈癌患者与健康体检女性,分别作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6例。两组均完成血清抗核抗体表达水平检测,比较两组检测结果。结果 观察组总阳性率为54.35%(25/46),高于对照组的6.52%(3/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4.848,P<0.05)。观察组抗核抗体(antinuclear antibody,ANA)荧光图形分布以核仁型、斑点型为主,且出现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滴度分布为1∶100、1∶320范围患者的占比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临床分期中,Ⅲ~Ⅳ期患者的ANA阳性率高于Ⅰ~Ⅱ期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化程度中,低分化患者的ANA阳性率高于中高分化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宫颈癌患者ANA阳性率较高,抗体滴度高于健康体检人群,且ANA阳性率可因分化程度、临床分期不同出现较大差异,临床应予以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抗核抗体 临床价值 滴度分布 病理特点
下载PDF
深圳某三甲医院拟输血住院患者血型不规则抗体分布特点及临床意义探讨 被引量:4
17
作者 林晓斌 郭华 +1 位作者 林丽云 白露 《中外医学研究》 2020年第30期148-151,共4页
目的:探讨深圳市人民医院拟输血住院患者血型不规则抗体分布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8年2月-2019年12月在深圳市人民医院住院拟输血患者19 270例,采用微柱凝胶技术对不规则抗体进行筛查,并对不规则抗体阳性患者进一步做特异性分析... 目的:探讨深圳市人民医院拟输血住院患者血型不规则抗体分布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8年2月-2019年12月在深圳市人民医院住院拟输血患者19 270例,采用微柱凝胶技术对不规则抗体进行筛查,并对不规则抗体阳性患者进一步做特异性分析,并对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9 270例拟输血住院患者中共检出不规则抗体阳性103例,阳性率为0.53%(103/19 270);其中男性为0.21%,女性为0.76%,女性不规则抗体阳性率明显高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输血及妊娠史患者不规则抗体阳性率高于有输血或妊娠史患者、无输血及妊娠史患者,且有输血或妊娠史患者高于无输血及妊娠史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03例不规则抗体阳性患者中,风湿免疫科检出率最高,占1.03%,其次为肿瘤科、消化内科及血液科,分别占0.72%、0.57%及0.51%,不同临床科室患者不规则抗体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03 例不规则抗体阳性患者中鉴定出89例特异性抗体,占86.41%,主要为Rh血型系统,占65.05%,以抗-E检出率最高为37.86%;其次为MNS血型系统,占11.65%,以抗-M检出率最高为6.80%,而非特异性抗体14例,占13.59%,以自身抗体+同种抗体检出率最高为5.83%。结论:住院患者不规则抗体分布存在很大差异,女性多于男性,且以有输血史、妊娠史患者多见,同时常见于风湿免疫科、肿瘤科、消化内科及血液科。因此,加强不规则抗体筛查对提高输血安全性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住院患者 血型 不规则抗体 分布特点
下载PDF
抗mEET蛋白单克隆抗体的制备、鉴定及mEET组织学分布的分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邵启祥 金容 +3 位作者 钱晓萍 张君 张毓 陈慰峰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41-46,共6页
目的 制备抗小鼠雌激素增强的转录子(mouse estrogen-enhanced transcript,mEET)的单克隆抗体(monoclonal antibody,McAb),探讨mEET蛋白在小鼠各组织器官中的定位与分布,为进一步了解和研究mEET功能奠定基础。方法 以纯化的原... 目的 制备抗小鼠雌激素增强的转录子(mouse estrogen-enhanced transcript,mEET)的单克隆抗体(monoclonal antibody,McAb),探讨mEET蛋白在小鼠各组织器官中的定位与分布,为进一步了解和研究mEET功能奠定基础。方法 以纯化的原核表达mEET蛋白免疫的SD大鼠脾细胞与Sp2/0融合,经HAT筛选获得稳定分泌抗mEET蛋白的McAb的杂交瘤。采用McAb通过免疫组织化学及间接免疫荧光染色分析mEET在胸腺上皮细胞系MTEC1及各组织器官中的定位与分布。结果 获得4株能高效分泌特异性McAb的抗mEET的杂交瘤细胞系DA10、DB4、4A5和4D8,Ig亚类均为IgM,其腹水效价为1:10^7~1:10^8。Western blot结果表明该抗体能特异性识别原核表达的mEET蛋白,免疫荧光及免疫组化显示mEET蛋白在胞浆点状弥散分布,部分细胞可见核内分布。免疫组化提示该蛋白在全身多个器官有表达,尤其在骨髓中的巨核细胞胞浆中高表达。结论 成功获得抗mEET的特异性的单克隆抗体,为进一步研究mEET的功能及在胸腺发育中的作用创造了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鼠雌激素增强的转录子 单克隆抗体 组织学分布
原文传递
2017—2020年辽阳市中心医院输血患者不规则抗体结果调查情况分析 被引量:3
19
作者 国九英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2年第2期161-163,共3页
目的了解辽阳市中心医院输血患者不规则抗体筛查阳性结果的分布特征,探寻促进临床安全有效的用血措施。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辽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4235例输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统计其不规则抗体筛查及抗体鉴定结果,对不规则... 目的了解辽阳市中心医院输血患者不规则抗体筛查阳性结果的分布特征,探寻促进临床安全有效的用血措施。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辽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4235例输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统计其不规则抗体筛查及抗体鉴定结果,对不规则抗体的种类及分布特点做统计分析。结果不规则抗体筛查阳性率为0.76%(108/14235)。女性患者的阳性检出率高于男性患者的阳性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Rh系统的抗体最多达93例,占比为86.11%(93/108);输血频次>3次的患者不规则抗体阳性率高于输血次数≤3次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反复输血的患者及女性患者不规则抗体筛查阳性率偏高,对于需要反复输血的患者及女性患者建议给予Rh同型输血以可减少不规则抗体的产生,提高输血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规则抗体筛查 抗体鉴定 输血安全 分布特征
下载PDF
55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抗核抗体分布及临床意义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郁玲 胡益飞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CAS 2020年第22期2756-2758,共3页
目的分析55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抗核抗体分布及临床意义,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抽血,离心取血清,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和免疫印迹法检测抗核抗体滴度和抗核抗体谱,并分析临床意... 目的分析55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抗核抗体分布及临床意义,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抽血,离心取血清,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和免疫印迹法检测抗核抗体滴度和抗核抗体谱,并分析临床意义。结果 55例ITP患者抗核抗体中有31例阴性,24例弱阳性以上,分别为11例弱阳性(±),3例阳性(+),6例阳性(++),4例阳性(+++)。其中24例抗核抗体弱阳性结果为14例SSA抗体阳性,14例Ro52抗体阳性,3例SSB抗体阳性,2例核小体抗体阳性,3例U1RNP抗体阳性,2例着丝点抗体阳性,1例线粒体抗体阳性,所占百分比分别为58.3%、58.3%、12.5%、8.3%、12.5%、8.3%和4.1%,以SSA抗体或Ro52抗体阳性率最高。结论 43.7%ITP患者抗核抗体阳性,以SSA抗体或Ro52抗体阳性率最高,提示SSA和Ro52抗体可能在ITP患者的发病机制中扮演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抗核抗体 分布 临床意义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