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3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绿原酸的药理作用及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170
1
作者 王庆华 杜婷婷 +3 位作者 张智慧 季鸣 胡海宇 陈晓光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2273-2280,共8页
近年来,随着绿原酸研究的不断拓展和深入,其在医药、化工和食品等领域被广泛应用,具有潜在的、广阔的应用前景。绿原酸作为一种水溶性酚类化合物,在植物界中分布广泛,展现出较强的生物活性和多方面的药理作用。本文拟从抗菌、抗病毒、... 近年来,随着绿原酸研究的不断拓展和深入,其在医药、化工和食品等领域被广泛应用,具有潜在的、广阔的应用前景。绿原酸作为一种水溶性酚类化合物,在植物界中分布广泛,展现出较强的生物活性和多方面的药理作用。本文拟从抗菌、抗病毒、抗肿瘤、抗氧化和抗炎以及治疗代谢类疾病等几个方面对绿原酸的药理作用及机制作一综述,旨在为绿原酸作用机制的深入研究以及作用靶点的确证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原酸 抗菌活性 抗病毒活性 抗肿瘤活性 抗氧化活性 抗炎活性 代谢调节活性 作用机制
原文传递
Review on Zinc Oxide Nanoparticles: Antibacterial Activity and Toxicity Mechanism 被引量:96
2
作者 Amna Sirelkhatim Shahrom Mahmud +5 位作者 Azman Seeni Noor Haida Mohamad Kaus Ling Chuo Ann Siti Khadijah Mohd Bakhori Habsah Hasan Dasmawati Mohamad 《Nano-Micro Letters》 SCIE EI CAS 2015年第3期219-242,共24页
Antibacterial activity of zinc oxide nanoparticles(Zn O-NPs) has received significant interest worldwide particularly by the implementation of nanotechnology to synthesize particles in the nanometer region. Many micro... Antibacterial activity of zinc oxide nanoparticles(Zn O-NPs) has received significant interest worldwide particularly by the implementation of nanotechnology to synthesize particles in the nanometer region. Many microorganisms exist in the range from hundreds of nanometers to tens of micrometers. Zn O-NPs exhibit attractive antibacterial properties due to increased specific surface area as the reduced particle size leading to enhanced particle surface reactivity. Zn O is a bio-safe material that possesses photo-oxidizing and photocatalysis impacts on chemical and biological species. This review covered Zn O-NPs antibacterial activity including testing methods, impact of UV illumination, Zn O particle properties(size, concentration, morphology, and defects), particle surface modification, and 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Particular emphasize was given to bactericidal and bacteriostatic mechanisms with focus on generation of 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 including hydrogen peroxide(H2O2), OH-(hydroxyl radicals), and O2-2(peroxide). ROS has been a major factor for several mechanisms including cell wall damage due to Zn O-localized interaction, enhanced membrane permeability, internalization of NPs due to loss of proton motive force and uptake of toxic dissolved zinc ions.These have led to mitochondria weakness, intracellular outflow, and release in gene expression of oxidative stress which caused eventual cell growth inhibition and cell death. In some cases, enhanced antibacterial activity can be attributed to surface defects on Zn O abrasive surface texture. One functional application of the Zn O antibacterial bioactivity was discussed in food packaging industry where Zn O-NPs are used as an antibacterial agent toward foodborne diseases. Proper incorporation of Zn O-NPs into packaging materials can cause interaction with foodborne pathogens, thereby releasing NPs onto food surface where they come in contact with bad bacteria and cause the bacterial death and/or inhibi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tibacterial activity Zn O-NPs Toxicity mechanism Reactive oxygen species Zinc ions release Food antimicrobial
下载PDF
迷迭香酸的抗菌机理研究 被引量:87
3
作者 孙峋 汪靖超 +2 位作者 李洪涛 杜桂彩 郭道森 《青岛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5年第4期41-45,共5页
为了了解迷迭香酸的抗菌活性及抗菌机理,采用平板生长抑制法,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SDS-PAGE),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分析等方法,研究了迷迭香酸对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和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的抗菌活性及其... 为了了解迷迭香酸的抗菌活性及抗菌机理,采用平板生长抑制法,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SDS-PAGE),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分析等方法,研究了迷迭香酸对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和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的抗菌活性及其抗菌机理。结果表明,迷迭香酸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均有抗菌活性,且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活性大于对大肠杆菌的活性;迷迭香酸可改变细菌细胞膜的通透性,导致还原糖和蛋白质的渗漏而影响细胞代谢,通过抑制DNA聚合酶的活性而影响DNA复制,从而发挥了抑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迷迭香酸 抗菌活性 抗菌机理
下载PDF
黄酮类化合物抑菌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65
4
作者 游庭活 刘凡 +3 位作者 温露 邹宇晓 廖森泰 肖更生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1期3645-3650,共6页
细菌耐药性是全球公共卫生面临的最严重的威胁之一,迫切需要寻找到新的有效的治疗药物。黄酮是广泛存在于植物中的一大类化合物,具有直接抑菌、协同抑菌及抑制细菌毒性等作用。本文主要对2005年以来黄酮类化合物抑菌作用及其机制研究进... 细菌耐药性是全球公共卫生面临的最严重的威胁之一,迫切需要寻找到新的有效的治疗药物。黄酮是广泛存在于植物中的一大类化合物,具有直接抑菌、协同抑菌及抑制细菌毒性等作用。本文主要对2005年以来黄酮类化合物抑菌作用及其机制研究进展进行概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酮 抑菌活性 协同作用 构效关系 作用机制
原文传递
植物精油对果蔬中微生物的抑菌效果及作用机理研究进展 被引量:59
5
作者 李亚茹 周林燕 +4 位作者 李淑荣 曹珍珍 张乐 魏明 彭春红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325-329,共5页
植物精油对引起果蔬腐烂的微生物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其抑菌机理已成为目前国内外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全面介绍了植物精油对果蔬中微生物的抑制效果、植物精油对微生物的作用机理。植物精油对果蔬中常见微生物具有较强的抑菌效果,主要... 植物精油对引起果蔬腐烂的微生物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其抑菌机理已成为目前国内外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全面介绍了植物精油对果蔬中微生物的抑制效果、植物精油对微生物的作用机理。植物精油对果蔬中常见微生物具有较强的抑菌效果,主要通过破坏微生物的细胞膜、细胞壁和DNA等结构,影响基因表达、细胞呼吸作用和能量代谢等途径,最终导致微生物细胞死亡。本文还提出植物精油抑菌作用机理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以期为精油的研究和应用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精油 抑菌效果 作用机理
下载PDF
壳聚糖抑菌机制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43
6
作者 陈威 吴清平 +1 位作者 张菊梅 吴慧清 《微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64-168,共5页
壳聚糖在医学、食品、环保、日化用品等领域有着广泛而重要的应用。近年来,壳聚糖由于对不同的菌类都具有良好的抑菌效果而被研究者们密切关注。然而,有关壳聚糖抑菌机制的研究却并不多,其抑菌机制也没有被完全阐明。在本研究中,我们发... 壳聚糖在医学、食品、环保、日化用品等领域有着广泛而重要的应用。近年来,壳聚糖由于对不同的菌类都具有良好的抑菌效果而被研究者们密切关注。然而,有关壳聚糖抑菌机制的研究却并不多,其抑菌机制也没有被完全阐明。在本研究中,我们发现很多金属离子可以对壳聚糖的抑菌效果产生影响,高浓度金属离子(0.5%)可以使壳聚糖完全丧失抑菌活性。还发现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白色念珠菌在壳聚糖的作用下会发生钾离子和ATP的渗漏,而且五万分子量的壳聚糖引起钾离子和ATP的渗漏大约比五千分子量壳聚糖多2到4倍。不同分子量的壳聚糖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白色念珠菌都具有较好的抑菌效果,但是引起钾离子和ATP的渗漏量却存在很大差异,这说明小分子量壳聚糖很可能存在与大分子量壳聚糖不同的抑菌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聚糖 金属离子 抑菌活性 机制
下载PDF
花椒抑菌成分提取方法及抑菌机理研究 被引量:44
7
作者 宋丽雅 倪正 +2 位作者 樊琳娜 李婷 于群 《中国食品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25-130,共6页
目的:研究花椒抑菌成分的提取方法及抑菌机理,为花椒的高效利用以及新型食品生物抑菌剂的开发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对超声、回流、闪式3种花椒提取方法进行比较,选出最佳方法,确定最佳提取条件;采用牛津杯法及倍半稀释法测定花椒提取物... 目的:研究花椒抑菌成分的提取方法及抑菌机理,为花椒的高效利用以及新型食品生物抑菌剂的开发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对超声、回流、闪式3种花椒提取方法进行比较,选出最佳方法,确定最佳提取条件;采用牛津杯法及倍半稀释法测定花椒提取物抑菌圈及最小抑菌浓度(MIC);测定添加提取物前后细菌的生长曲线及电导率,对抑菌机理做初步分析。结果:3种提取方法比较:闪式>回流>超声;闪式提取最佳条件:95%乙醇,6min;花椒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藤黄节杆菌、大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白色念珠菌及青霉菌的抑菌圈分别为26.09,37.89,21.58,5.71,27.47及26.01 mm,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及白色念珠菌MIC分别为7.5,7.5,10 mg/m L;生长曲线和电导率试验结果表明,花椒提取物的抑菌作用主要表现在对数生长期,作用后菌悬液电导率明显增加。结论:闪式提取法为花椒提取物最佳提取方法,其可抑制多种微生物生长,主要通过改变细胞膜通透性及影响细胞壁发挥抑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椒 提取方法 抑菌活性 抑菌机理
原文传递
茶多酚对大肠杆菌抑菌机理的研究 被引量:44
8
作者 董璐 代增英 +1 位作者 韩晴 李迎秋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15年第1期72-75,共4页
茶多酚(tea polyphenols,TP)是一种具有广谱抗菌作用的活性质,以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E.coli)为研究对象,采用牛津杯实验研究茶多酚的最小抑菌浓度,并采用结晶紫实验、电导率测定、离子泄漏测定来分析TP对E.coli细胞膜通透性的影... 茶多酚(tea polyphenols,TP)是一种具有广谱抗菌作用的活性质,以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E.coli)为研究对象,采用牛津杯实验研究茶多酚的最小抑菌浓度,并采用结晶紫实验、电导率测定、离子泄漏测定来分析TP对E.coli细胞膜通透性的影响。通过琼脂糖凝胶电泳分析TP对E.coli DNA的影响。结果显示,TP对E.coli的最小抑菌浓度为40μg/m L;结晶紫实验中,随着浓度的增大,OD590也随之增大;随着处理时间的增长,电导率随之增大,离子泄漏随之增多,说明TP可以作用于E.coli的细胞膜,能够改变其通透性。通过琼脂糖凝胶电泳分析可知TP处理后和空白对照组相比较,DNA条带出现变暗、拖尾现象,说明TP能够作用于E.coli的遗传物质D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多酚 抑菌活性 抑菌机理 大肠杆菌
下载PDF
中药挥发油抗菌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5
9
作者 王梁凤 李慧婷 +6 位作者 陈青垚 柳小莉 徐杰 罗晶 杨明 张小飞 王芳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026-1033,共8页
由于全球范围内化学药抗生素的滥用,导致"超级细菌"的不断出现,引发细菌耐药性对人类的危害愈发严重。因此,寻找来源广泛、抗菌谱广、无毒或低毒、对环境友好、有效成分多样且不易产生耐药性的绿色抗生素具有重要意义。中药... 由于全球范围内化学药抗生素的滥用,导致"超级细菌"的不断出现,引发细菌耐药性对人类的危害愈发严重。因此,寻找来源广泛、抗菌谱广、无毒或低毒、对环境友好、有效成分多样且不易产生耐药性的绿色抗生素具有重要意义。中药挥发油是存在于植物中的一类具有挥发性、可随水蒸气蒸馏、与水不相混溶的油状液体的总称,因其具有良好的抗耐药病原体的潜力,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等领域。该文从中药挥发油抗菌的优势及特点,中药挥发油联合应用的抗菌效果、抗菌机制等方面进行综述,旨在为解决细菌耐药性问题和研发天然、绿色抗生素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及研究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挥发油 抗菌活性 耐药性 协同作用 绿色抗生素 抗菌机制
原文传递
3-取代硫基-5-(2-羟基苯基)-4H-1,2,4-三唑类化合物抑菌活性的定量构效关系和结构修饰的理论研究 被引量:34
10
作者 冯长君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512-518,共7页
用DFT-B3LYP方法,在基组6-31G水平,对24种3-取代硫基-5-(2-羟基苯基)-4H-1,2,4-三唑类化合物分子进行几何优化,并计算了EHOMO,ELUMO,ENHOMO,ENLUMO,QC1~QC8,QN1~QN3,QO,QS和ΔE1,ΔE2,ΣQ等量子化学描述符(qc).通过最佳变量子集回归建... 用DFT-B3LYP方法,在基组6-31G水平,对24种3-取代硫基-5-(2-羟基苯基)-4H-1,2,4-三唑类化合物分子进行几何优化,并计算了EHOMO,ELUMO,ENHOMO,ENLUMO,QC1~QC8,QN1~QN3,QO,QS和ΔE1,ΔE2,ΣQ等量子化学描述符(qc).通过最佳变量子集回归建立13种上述化合物对大肠杆菌、白色念珠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抑菌活性(AJ:Ae,Am和As)的QSAR模型.对于大肠杆菌的Ae模型的相关系数(R2)和逐一剔除法交叉验证系数Rcv2依次为0.930和0.871,相应白色念珠菌Am模型为0.926和0.869,As模型为0.781和0.572.通过Radj2,F,Rcv2,VIF,AIC,FIT等检验,上述模型具有令人满意的稳健性和预测能力.结果显示ΔE1和ΣQ直接影响这些化合物的生物活性:ΣQ增大,其抑菌活性增强;ΔE1越高,AJ下降.据此提出三唑类化合物分子可能的抑菌机理.由此发现,在三唑类化合物分子的R中合适部位选用吸电子能力较强的取代基团进行结构修饰,有利于提高被修饰后分子的抑菌活性.根据对R进行结构修饰(共提出11种化合物),得出4种抑菌活性均超出100%的三唑类化合物(质量分数为0.01%),希望将来得到生物实验的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取代硫基-5-(2-羟基苯基)-4H-1 2 4-三唑 密度泛函理论(DFT) 量化参数 大肠杆菌 白色念珠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 抑菌活性 抑菌机理 定量构效关系(QSAR)
原文传递
不同分子量壳聚糖对五种常见菌的抑制作用研究 被引量:30
11
作者 冯小强 杨声 +3 位作者 李小芳 付国庆 王廷璞 苏中兴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08年第2期335-338,共4页
体外抑菌法研究了六种不同相对分子量的壳聚糖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白色念珠菌、变形杆菌的抑菌活性,并对壳聚糖的抑菌机理做了探讨。
关键词 壳聚糖 细菌 抑菌 机理 探讨
下载PDF
水溶性壳聚糖对几种常见菌的抑制作用及其机理初探 被引量:27
12
作者 杨声 冯小强 +3 位作者 伏国庆 王廷璞 苏中兴 李小芳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5-18,共4页
采用固体培养基体外抑菌法,研究了水溶性壳聚糖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变形杆菌、白色念珠菌、绿脓杆菌的抑菌作用。结果表明,水溶性壳聚糖在1%HAc中的抑菌性强于在水中的抑菌性,在5种被试菌中,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抑... 采用固体培养基体外抑菌法,研究了水溶性壳聚糖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变形杆菌、白色念珠菌、绿脓杆菌的抑菌作用。结果表明,水溶性壳聚糖在1%HAc中的抑菌性强于在水中的抑菌性,在5种被试菌中,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抑制作用最强。并初步探讨了水溶性壳聚糖的抑菌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溶性壳聚糖 抑菌作用 机理
下载PDF
新型纳米无机抗菌剂的抗菌性能研究 1.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白色念珠菌的抗菌作用 被引量:23
13
作者 隆泉 郑保忠 +1 位作者 周应揆 柳清菊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74-276,共3页
选择了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和白色念珠菌(candida albicans)分别作为细菌和酵母菌的代表菌株,采用三角瓶振荡试验法,对纳米TiO2等4种新型纳米无机抗菌剂及一种微米抗菌剂的抗菌性能进行了系统的定性、定量研究,结果... 选择了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和白色念珠菌(candida albicans)分别作为细菌和酵母菌的代表菌株,采用三角瓶振荡试验法,对纳米TiO2等4种新型纳米无机抗菌剂及一种微米抗菌剂的抗菌性能进行了系统的定性、定量研究,结果表明各种纳米抗菌剂的抗菌性能大大优于微米抗菌剂,并且价格较低的纳米TiO2及纳米ZnO对两种代表菌都表现出很强的抗菌能力,可用来代替价格昂贵的银离子化合物。此外,探讨了相关抗菌剂的抗菌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抗菌剂 抗菌性能 抗菌机理
下载PDF
石榴皮鞣质的抗菌活性及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菌机制 被引量:29
14
作者 松长青 周本宏 +1 位作者 易慧兰 吴玥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259-265,共7页
目的:研究石榴皮鞣质(tannins from Pericarpium Granati,TPG)的抗菌活性及对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SA)的抗菌机制。方法:实验采用牛津杯法和试管二倍稀释法研究了石榴皮鞣质对5种不同细菌的抗菌活性,并以药物敏感性最... 目的:研究石榴皮鞣质(tannins from Pericarpium Granati,TPG)的抗菌活性及对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SA)的抗菌机制。方法:实验采用牛津杯法和试管二倍稀释法研究了石榴皮鞣质对5种不同细菌的抗菌活性,并以药物敏感性最强的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供试菌,通过测定菌体胞外碱性磷酸酶(AKP)含量、胞外钾离子(K+)浓度、大分子核酸的吸光度值、胞内和胞外总三磷酸腺苷酶(T-ATPase)、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和透射电镜(TEM)观察,研究了石榴皮鞣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菌机制。结果:石榴皮鞣质对革兰阳性菌具有较强的抗菌活性,而对革兰阴性菌抗菌活性较弱,经药物作用后金黄色葡萄球菌菌体胞外AKP、K+和核酸含量与对照组相比均升高,胞内ATP酶浓度显著降低。SDSPAGE分析表明石榴皮鞣质能够抑制菌体蛋白质合成,尤其是大相对分子质量蛋白。透射电镜表明菌体细胞膜结构和完整性被破坏。结论:石榴皮鞣质对革兰阳性菌具有较强的抗菌活性,能够显著影响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细胞壁和细胞膜结构,且对菌体内蛋白合成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榴皮鞣质 金黄色葡萄球菌 抗菌活性 抗菌机制
原文传递
磷酸盐多孔微晶玻璃的研制及其在无机抗菌剂方面的应用 被引量:8
15
作者 严建华 冯乃谦 封孝信 《玻璃与搪瓷》 CAS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15-21,共7页
以组成为NaTiO2 (PO4) 3 - 0 .9Ca3 (PO4) 2 的基础玻璃制备了磷酸盐多孔微晶玻璃 ,并对其性能进行了研究。通过对其进行银离子交换并对交换后的载银磷酸盐多孔微晶玻璃进行热处理 ,制备了具有抗菌耐久性的磷酸盐多孔微晶玻璃抗菌剂 ,... 以组成为NaTiO2 (PO4) 3 - 0 .9Ca3 (PO4) 2 的基础玻璃制备了磷酸盐多孔微晶玻璃 ,并对其性能进行了研究。通过对其进行银离子交换并对交换后的载银磷酸盐多孔微晶玻璃进行热处理 ,制备了具有抗菌耐久性的磷酸盐多孔微晶玻璃抗菌剂 ,并研究了抗菌剂的抗菌性能和抗菌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盐多孔微晶玻璃 无机抗菌剂 抗菌性能
下载PDF
双歧杆菌细菌素Bifidocin A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作用及其机制 被引量:24
16
作者 刘国荣 郜亚昆 +3 位作者 王欣 刘玉洁 曹季林 王成涛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7期1-7,共7页
Bifidocin A是由Bifidobacterium animalis BB04代谢合成的一种新型广谱高效细菌素。以革兰氏阳性的金黄色葡萄球菌为测试敏感菌,分析细菌素Bifidocin A的最低抑菌浓度及不同质量浓度下的抑菌效果,并从敏感菌细胞形态与结构、细胞膜的... Bifidocin A是由Bifidobacterium animalis BB04代谢合成的一种新型广谱高效细菌素。以革兰氏阳性的金黄色葡萄球菌为测试敏感菌,分析细菌素Bifidocin A的最低抑菌浓度及不同质量浓度下的抑菌效果,并从敏感菌细胞形态与结构、细胞膜的通透性、细胞膜的完整性以及细胞膜质子移动势的变化4个角度分别探讨该细菌素的抑菌作用机制。结果表明,细菌素Bifidocin A对金黄色葡萄球菌CVCC 26112的最低抑菌浓度为0.058μg/m L,抑菌活性较强且存在浓度依赖性;并初步推测其抑菌作用机制是通过耗散细胞膜质子移动势,增加细胞膜通透性,形成孔洞,进而破坏细胞膜完整性,并最终瓦解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素 双歧杆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 抑菌活性 抑菌机制
下载PDF
白芨多糖的抑菌作用研究 被引量:23
17
作者 代建丽 周斯荻 +3 位作者 刘铭轩 史玉恒 张国彬 吴业颖 《安徽农学通报》 2015年第19期19-21,共3页
以水提醇沉法提取白芨多糖,应用滤纸片法研究白芨多糖对大肠杆菌、变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枯草芽孢杆菌的生长抑制作用,并测定大肠杆菌菌液的电导率、碱性磷酸酶含量和蛋白质含量探讨白芨多糖的抑菌机理。结果表明,白芨多糖对4种菌... 以水提醇沉法提取白芨多糖,应用滤纸片法研究白芨多糖对大肠杆菌、变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枯草芽孢杆菌的生长抑制作用,并测定大肠杆菌菌液的电导率、碱性磷酸酶含量和蛋白质含量探讨白芨多糖的抑菌机理。结果表明,白芨多糖对4种菌的生长均有抑制作用,20mg/m L的白芨多糖抑菌效果较好,白芨多糖可导致大肠杆菌细胞壁和细胞膜的通透性增大,引起细胞内容物外泄而起到抑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芨多糖 抑菌活性 抑菌机理
下载PDF
细叶小檗果小檗碱抑菌性能及机理 被引量:21
18
作者 包怡红 张俊顺 +1 位作者 符群 张海婷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7期29-34,共6页
本实验采用滤纸片法测定细叶小檗果实中的小檗碱对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以及沙门氏菌的抑菌活性,以平板涂布法确定其对4种供试菌的最低抑菌浓度,评价其抑菌能力;同时通过测定生长曲线、电导率、核酸含量、细胞膜Na^+/... 本实验采用滤纸片法测定细叶小檗果实中的小檗碱对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以及沙门氏菌的抑菌活性,以平板涂布法确定其对4种供试菌的最低抑菌浓度,评价其抑菌能力;同时通过测定生长曲线、电导率、核酸含量、细胞膜Na^+/K^+-ATP酶活力以及进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进一步探究小檗碱抑菌机理。结果表明,小檗碱对4种供试菌均有一定的抑菌效果,对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以及沙门氏菌的最低抑菌浓度分别为2.40、3.60、3.30 mg/mL和3.95 mg/mL,对大肠杆菌的抑菌效果较显著;扫描电子显微镜结果显示,小檗碱使菌体的形态受损、细胞破裂、细胞内物质外泄,导致菌悬液中核酸含量和电导率增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表明小檗碱能够抑制蛋白的合成;此外,小檗碱能使细胞膜Na+/K+-ATP酶活力降低。因此,小檗碱能通过破坏细胞膜结构抑制菌体蛋白表达,导致菌体死亡,具有良好的抑菌能力。综上,细叶果实小檗碱可作为天然防腐剂,抑制食品中腐败菌的生长,延长食品货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檗果 小檗碱 抑菌活性 抑菌机理
下载PDF
没食子酸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抑菌活性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21
19
作者 卢晓 周磊 +4 位作者 谢鲲鹏 景宜人 云宝仪 汪业菊 谢明杰 《中国食用菌》 2012年第4期54-56,61,共4页
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供试菌,利用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染色,细胞膜渗透性测定,SDS-PAGE蛋白谱变化等方法对没食子酸的抑菌活性及其机制进行研究,进而验证没食子酸的药效作用。实验结果显示,没食子酸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作用其抑菌圈... 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供试菌,利用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染色,细胞膜渗透性测定,SDS-PAGE蛋白谱变化等方法对没食子酸的抑菌活性及其机制进行研究,进而验证没食子酸的药效作用。实验结果显示,没食子酸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作用其抑菌圈直径为13mm;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低抑菌浓度为0.01mg.mL-1;当药物作用5h时,实验组的电导率与对照组相比增加了6.38%;大分子的OD值随着作用时间的增加而逐渐增大,当培养至8h时,实验组大分子物质吸光值的变化率达到最大,比对照组增加了74.4%。SDS-PAGE蛋白谱变化实验表明,没食子酸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作用20h后,其总蛋白量没有明显变化。上述结果表明,没食子酸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较强的抑菌活性,能影响金黄色葡萄球菌细胞膜的通透性。其抑菌机制是通过破坏细菌细胞膜的完整性来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没食子酸 金黄色葡萄球菌 抑菌活性 抑菌机制
下载PDF
头孢类抗生素对临床常见革兰阴性杆菌体外抗菌活性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20
20
作者 熊薇 张文池 +1 位作者 陈如 刘守桂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4期251-253,共3页
目的 为证实头孢吡肟的抗菌作用。方法 利用临床分离的常见革兰阴性杆菌 ,对头孢吡肟与常用的第三代头孢菌素和氨曲南的体外抗菌活性进行比较。结果 头孢吡肟和头孢他啶对临床常见革兰阴性杆菌的体外抗菌活性总体上比头孢噻肟和氨曲... 目的 为证实头孢吡肟的抗菌作用。方法 利用临床分离的常见革兰阴性杆菌 ,对头孢吡肟与常用的第三代头孢菌素和氨曲南的体外抗菌活性进行比较。结果 头孢吡肟和头孢他啶对临床常见革兰阴性杆菌的体外抗菌活性总体上比头孢噻肟和氨曲南强 ,尽管头孢吡肟对染色体介导的 类头孢菌素酶的诱导作用弱并能耐受其水解 ,以致耐头孢他啶的产气肠杆菌、弗劳地枸橼酸杆菌对头孢吡肟的体外抗菌活性仍敏感 ,但由于超广谱 β-内酰胺酶 (ESBL)在阴沟肠杆菌中的出现 ,使阴沟肠杆菌对头孢吡肟的耐药率高达 2 7.9%。 3种非发酵菌对头孢吡肟的敏感性也不比其他广谱头孢菌素更高 ,甚至在铜绿假单胞菌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中 ,头孢吡肟比头孢他啶的耐药率更高。结论 对头孢吡肟而言 ,除非采取了有力的医院感染控制措施防止 ESBL 和多重耐药细菌 (如嗜麦芽窄食单胞菌 )的扩散 ,使用头孢吡肟治疗严重感染的住院患者并不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孢吡肟 广谱头孢菌素 体外抗菌活性 耐药机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