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视网膜静脉阻塞临床诊疗路径专家共识》要点解读
1
作者 黎晓新 《中华眼底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64-267,共4页
视网膜静脉阻塞(RVO)是眼科和全身疾病关联密切的疾病。《中国视网膜静脉阻塞临床诊疗路径专家共识》(以下简称为共识)强调诊疗时应首要关注病因诊断与病因治疗,将病因探索置于诊疗路径的重要地位。除病因治疗外,共识强调临床需重点关... 视网膜静脉阻塞(RVO)是眼科和全身疾病关联密切的疾病。《中国视网膜静脉阻塞临床诊疗路径专家共识》(以下简称为共识)强调诊疗时应首要关注病因诊断与病因治疗,将病因探索置于诊疗路径的重要地位。除病因治疗外,共识强调临床需重点关注眼前节新生血管、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和黄斑水肿的处理。特别是对于病程短的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患者,要警惕百日青光眼的发生,并采取积极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药物、激光光凝和降眼压治疗。针对黄斑水肿的治疗,共识指出抗VEGF药物和眼内糖皮质激素缓释剂疗效显著,但后者需审慎使用以避免引发高眼压青光眼和加速白内障形成等问题。对于缺血型RVO,共识界定了其概念,明确了合并黄斑水肿时的治疗时间点,并阐明了激光治疗的适用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静脉阻塞 眼前节新生血管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黄斑水肿 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药物治疗 激光光凝 共识解读
原文传递
高度近视圆顶状黄斑合并脉络膜新生血管的临床特点及玻璃体腔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药物治疗的疗效分析
2
作者 尹小芳 叶祖科 +3 位作者 吾敏辉 汤秀容 罗书科 卢彦 《中华眼底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706-712,共7页
目的观察高度近视圆顶状黄斑(DSM)合并脉络膜新生血管(CNV)的临床特征及玻璃体腔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药物的疗效。方法回顾性临床研究。2019年1月至2023年12月于佛山市第二人民医院眼科检查确诊的高度近视DSM合并CNV患者23例2... 目的观察高度近视圆顶状黄斑(DSM)合并脉络膜新生血管(CNV)的临床特征及玻璃体腔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药物的疗效。方法回顾性临床研究。2019年1月至2023年12月于佛山市第二人民医院眼科检查确诊的高度近视DSM合并CNV患者23例23只眼纳入研究。患眼均行最佳矫正视力(BCVA)、眼压、光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BCVA检查采用国际标准视力表进行,统计时换算为最小分辨角对数(logMAR)视力。采用OCT仪测量DSM高度以及黄斑中心凹厚度(CMT)、脉络膜厚度(ChT)。根据OCT图像特征将DSM分为水平、垂直方向椭圆形凸起和圆形凸起。参照文献标准将CNV分为中心凹下CNV和中心凹旁CNV。患眼均给予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或康柏西普(IVR或IVC)0.05 ml治疗。治疗方案为1+按需治疗。首次行IVR、IVC治疗分别为17、6只眼,并据此再分为IVR组、IVC组。治疗后随访时间≥1个月。观察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后BCVA、眼压、CMT、ChT的变化。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23例23只眼中,男性7例7只眼,女性16例16只眼;右眼、左眼分别为11、12只眼;年龄(49±16)岁;logMAR BCVA 0.94±0.39。DSM形态呈水平、垂直方向椭圆形凸起和圆形凸起分别为13(56.52%,13/23)、6(26.09%、6/23)、4(17.39%,4/23)只眼。圆顶高度为(97.83±46.14)μm。CMT、ChT分别为(276.39±98.35)、(49.48±31.66)μm。IVR组17例17只眼中,男性4例,女性13例。IVC组6例6只眼中,男性3例、女性3例。末次随访时,患眼logMAR BCVA、CMT分别为0.60±0.39、(209.96±71.38)μm;与治疗前比较,BCVA显著提高,CMT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98、2.62,P=0.005、0.010)。治疗后1个月、末次随访时,IVR组、IVC组患眼BCVA提高程度(t=1.47、1.35)、眼压变化(t=−0.20、−0.56)、ChT降低厚度(t=0.80、−0.6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个月及末次随访时,IVR组、IVC组患眼CMT分别较治疗前降低(57.9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圆顶状黄斑 高度近视 脉络膜新生血管 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药物治疗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