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献血次数对无偿献血人群血液检测结果的影响 被引量:7
1
作者 吴慧 宋波 +2 位作者 吕承秀 田文君 牛家峰 《中国国境卫生检疫杂志》 CAS 2022年第1期75-78,共4页
目的 探讨无偿献血人员的献血次数对血液检测结果的影响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3 585名无偿献血者的血液检测结果,包括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丙肝病毒抗体(抗-HCV)、抗梅毒抗体(抗-TP)、抗人类免疫... 目的 探讨无偿献血人员的献血次数对血液检测结果的影响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3 585名无偿献血者的血液检测结果,包括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丙肝病毒抗体(抗-HCV)、抗梅毒抗体(抗-TP)、抗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按照献血次数将其分为3组,对比不同献血次数人员的血液检测结果不合格率,分析不合格的影响因素。结果 不同献血次数人员的ALT、HBsAg、抗-HCV、抗-TP、抗-HIV不合格率和合计不合格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献血≥3次组低于献血1次和2次组,献血2次组低于1次组,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中及以上、城镇居民、献血2次以上均是无偿献血人员血液检测结果不合格的保护因素,而男性、年龄≥45岁是其危险因素。结论 献血次数越多的无偿献血人员血液检测不合格率越低,高中及以上文化水平、城镇居民、献血2次以上是血液合格的保护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偿献血 乙肝表面抗原 丙肝病毒抗体 抗梅毒抗体 抗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
原文传递
TP-ELISA一步法检测梅毒螺旋体抗体钩状现象研究 被引量:13
2
作者 张京豫 谭爱国 郭健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07年第11期1520-1523,共4页
目的通过探讨钩状效应对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双抗原夹心一步法检测梅毒特异性抗体结果的影响,评价双抗原夹心ELISA一步法检测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稀释法,ELISA双抗原夹心二步法和振荡法分别检测怀疑存在钩状... 目的通过探讨钩状效应对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双抗原夹心一步法检测梅毒特异性抗体结果的影响,评价双抗原夹心ELISA一步法检测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稀释法,ELISA双抗原夹心二步法和振荡法分别检测怀疑存在钩状效应的血清标本8例;采用ELISA双抗原夹心一步法和二步法分别检测40例健康体检者血清和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提供的梅毒抗体临床科研血清盘一套。结果8例ELISA双抗原夹心一步法检测结果为阴性,怀疑存在钩状效应的患者血清标本,采用ELISA双抗原夹心二步法进行检测时,结果均转为阳性;进行1∶2,1∶10,1∶50和1∶100倍稀释后,采用ELISA双抗原夹心一步法进行检测,分别有7例,8例,8例和5例结果转为阳性;将反应板在孵育过程中同时进行振荡,有5例转为弱阳性;ELISA双抗原夹心一步法和二步法分别检测40例健康体检者血清和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提供的梅毒抗体临床科研血清盘,除3例弱阳性结果不符外,其它结果均一致。结论建立敏感度高的ELISA两步法或采用现有ELISA一步法试剂同时对标本进行原倍和一定倍数稀释后检测,可以既克服钩状效应,又保证检测的敏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酶联免疫吸附实验 钩状效应 一步法 梅毒螺旋体抗体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