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3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网络药理学的金银花抗炎作用机制研究 被引量:51
1
作者 杨娟 于晓涛 +3 位作者 郭丽娜 王单单 吴作敏 王瑞 《中医药信息》 2020年第3期9-13,共5页
目的:采用网络药理学的方法探究金银花抗炎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药理学分析平台TCMSP数据库以口服生物利用度(OB)≥20%和类药性(DL)≥0.1为条件筛选金银花活性成分。并采用Cytoscape3.7软件构建金银花活性成分-预测靶点网络图。利用TT... 目的:采用网络药理学的方法探究金银花抗炎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药理学分析平台TCMSP数据库以口服生物利用度(OB)≥20%和类药性(DL)≥0.1为条件筛选金银花活性成分。并采用Cytoscape3.7软件构建金银花活性成分-预测靶点网络图。利用TTD数据库以“Anti-inflammatory”为关键词搜索抗炎靶点,再使用String数据库构建抗炎相关靶点之间的PPI网络图,并将其与活性成分-预测靶点融合,获得金银花活性成分的抗炎作用靶点。利用DAVID数据库对金银花抗炎作用靶点进行KEGG通路富集分析,以探究金银花抗炎作用机制。结果:获得金银花中具有类药性、口服吸收良好的40个成分,包括槲皮素、芹黄素、山柰酚等。其中抗炎成分主要有金圣草(黄)素、山柰酚、槲皮素、毛地黄黄酮等。金银花抗炎作用的主要靶点有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14(MAPK14)、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E-选择素(SELE)、受体蛋白酪氨酸激酶erbb-2(ERBB2)等。其中金圣草(黄)素、5-羟基-7-甲氧基-2-(3,4,5-三甲氧基苯基)铬酮、2-(3,4-二甲氧基苯基)-5-羟基-7-甲氧基-铬酮、麦黄酮主要作用于MAPK14;山柰酚、槲皮素作用于SELE;毛地黄黄酮、槲皮素作用于EGFR和ERBB2。KEGG分析得到与金银花抗炎作用有关的通路18条,主要涉及TNF信号通路、MAPK信号通路等。结论:金银花中的活性成分主要通过MAPK14、EGFR、ERBB2、SELE等靶点抑制炎症因子的产生、抑制炎症因子与相应受体结合、阻断炎症反应的启动等,最终发挥抗炎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银花 抗炎 网络药理学 作用机制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的荆芥挥发油主要成分抗炎机制研究 被引量:41
2
作者 袁岸 刘淇 +4 位作者 饶志粒 曹海娟 刘小波 吕红君 曾南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97-103,共7页
目的应用网络药理学方法研究荆芥挥发油抗炎的主要成分和分子机制。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数据库和分析平台(TCMSP)和Swiss Target Prediction平台获得主要成分对应靶点,筛选活性成分,构建分子-靶点网络。进行蛋白质相互作用分析,靶点基... 目的应用网络药理学方法研究荆芥挥发油抗炎的主要成分和分子机制。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数据库和分析平台(TCMSP)和Swiss Target Prediction平台获得主要成分对应靶点,筛选活性成分,构建分子-靶点网络。进行蛋白质相互作用分析,靶点基因本体(GO)富集分析,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分析。应用Systems Dock分子对接,结合文献验证。结果荆芥挥发油13个主要成分对应45个靶点,IL-6、TNF、IL-1β、IL-10、PTGS2、PTGS1、CHRM1、CHRNA7为炎症靶点,作用于NF-κB、IL-17信号通路,通过药物反应、γ-氨基丁酸通路等生物过程,胞外配体门控离子通道活性、GABA-A受体结合等分子功能发挥作用,与酒精滥用、2型糖尿病、精神疾病、肠病、肺病等相关。分子对接得到8,9-去氢百里香酚、苯甲醛、石竹烯、葎草烯、D-吉玛烯、胡薄荷酮是重要成分,对CHRNA7、PTGS2和PTGS1作用明显。结论该方法初步揭示荆芥挥发油抗炎的有效成分及潜在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荆芥挥发油 网络药理学 抗炎 机制 有效成分 靶点
下载PDF
黄酮类化合物抗炎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37
3
作者 羊波 应茵 +1 位作者 陈苓丽 李承乐 《中国药师》 CAS 2016年第7期1369-1373,共5页
黄酮类化合物是植物的次级代谢产物之一,广泛存在于多种植物中。其药理作用广泛,具有抗炎、抗肿瘤、抗菌及病毒、清除自由基、防止骨质疏松、保护心血管的作用。本文通过查阅近年来国内外发表的相关文献,从炎症产生的的重要通路,如花生... 黄酮类化合物是植物的次级代谢产物之一,广泛存在于多种植物中。其药理作用广泛,具有抗炎、抗肿瘤、抗菌及病毒、清除自由基、防止骨质疏松、保护心血管的作用。本文通过查阅近年来国内外发表的相关文献,从炎症产生的的重要通路,如花生四烯酸代谢途径、细胞因子及其受体、活性氧、NO途径、核因子、细胞间黏附分子等来对黄酮类化合物的抗炎作用机制进行综述,以期为黄酮类化合物进一步开发提供理论基础和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酮类化合物 抗炎 机制
下载PDF
鹅不食草挥发油抗炎作用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33
4
作者 覃仁安 梅璇 +2 位作者 陈敏 宛蕾 沈映君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69-371,共3页
目的:研究鹅不食草挥发油的抗炎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采用小鼠棉球肉芽肿、蛋清致大鼠足肿胀模型,结合荧光分光技术,观察鹅不食草挥发油对急、慢性炎症及炎症介质的影响。结果:鹅不食草挥发油对小鼠棉球肉芽肿和蛋清致大鼠足肿胀... 目的:研究鹅不食草挥发油的抗炎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采用小鼠棉球肉芽肿、蛋清致大鼠足肿胀模型,结合荧光分光技术,观察鹅不食草挥发油对急、慢性炎症及炎症介质的影响。结果:鹅不食草挥发油对小鼠棉球肉芽肿和蛋清致大鼠足肿胀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能明显减少大鼠炎症组织中组胺的含量。结论:鹅不食草挥发油对急、慢性炎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机理与抑制炎症介质组胺和5-羟色胺的释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鹅不食草挥发油 抗炎 抗炎机理 组胺 5-羟色胺
下载PDF
虎杖提取物抗炎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3
5
作者 张海防 窦昌贵 +1 位作者 刘晓华 顾菲菲 《药学进展》 CAS 2003年第4期230-233,共4页
[目的]考察虎杖的乙酸乙酯提取物的抗炎作用及初步机制。[方法]分别以地塞米松、阿司匹林和环磷酰胺为阳性对照药,采用虎杖的乙酸乙酯提取物对小鼠和大鼠的多种炎症模型进行抑制实验。[结果]虎杖的乙酸乙酯提取物对角叉菜胶所致大鼠足... [目的]考察虎杖的乙酸乙酯提取物的抗炎作用及初步机制。[方法]分别以地塞米松、阿司匹林和环磷酰胺为阳性对照药,采用虎杖的乙酸乙酯提取物对小鼠和大鼠的多种炎症模型进行抑制实验。[结果]虎杖的乙酸乙酯提取物对角叉菜胶所致大鼠足跖肿胀有显著抑制作用(P<0.00 J);对小鼠、大鼠纸片法所致肉芽肿有显著抑制作用(P<0.01);对腹腔注射醋酸所致小鼠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有显著抑制作用(P<0.01);对角叉菜胶所致小鼠肿胀足中炎症介质PGE2合成有显著抑制作用(P<0.001);对三硝基氯苯诱导的小鼠迟发性超敏反应有显著抑制作用(P<0.01);对肾上腺切除大鼠纸片法致肉芽肿(P<0.01)及角叉菜胶所致足跖肿胀(P<0.05)有显著抑制作用,但其抑制率均较正常大鼠相应实验抑制率有所降低。[结论]虎杖的乙酸乙酯提取物有一定的抗炎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是抑制炎症介质PGE2的合成、抑制细胞免疫及与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虎杖提取物 中药 抗炎作用 前列腺素E2 细胞免疫 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 试验研究
下载PDF
三丫苦抗炎镇痛作用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30
6
作者 邓琪 黄美景 +1 位作者 郭丽冰 胡旭光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25-128,共4页
目的:研究三丫苦不同提取物的抗炎镇痛作用并探寻其时效关系及部分机制。方法:通过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热板法观察小鼠痛阈值、醋酸致小鼠扭体、角叉菜胶诱导小鼠足爪肿胀观察三丫苦不同提取物的抗炎镇痛作用;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和酶... 目的:研究三丫苦不同提取物的抗炎镇痛作用并探寻其时效关系及部分机制。方法:通过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热板法观察小鼠痛阈值、醋酸致小鼠扭体、角叉菜胶诱导小鼠足爪肿胀观察三丫苦不同提取物的抗炎镇痛作用;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法分别检测炎性组织中前列腺素E2(PGE2,prostaglandin E2)和血清中环氧化酶-2(cyclooxygenase,COX-2)含量。结果:三丫苦茎水提物、根醇提物对二甲苯诱导的小鼠耳肿胀、醋酸致小鼠扭体、角叉菜胶诱导小鼠足爪肿胀具有抑制作用,对炎性组织中PGE2和血清中COX-2含量也有一定的降低作用。结论:三丫苦有较强的抗炎作用,抗炎机制与抑制PGE2生成及COX-2含量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丫苦 抗炎镇痛 作用机制 前列腺素E2 环氧化酶-2
原文传递
氧化苦参碱抗炎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1
7
作者 张明发 沈雅琴 《抗感染药学》 2018年第8期1289-1295,共7页
氧化苦参碱对各种急慢性炎症(包括免疫性和非免疫性炎症)均有抗炎作用。氧化苦参碱可能是通过上调微小RNA-211-5p表达,下调把关受体-4/髓样分化因子-88/核因子-κB信号通路,抑制吞噬细胞、淋巴细胞和受损组织细胞的炎性细胞因子(如IL、... 氧化苦参碱对各种急慢性炎症(包括免疫性和非免疫性炎症)均有抗炎作用。氧化苦参碱可能是通过上调微小RNA-211-5p表达,下调把关受体-4/髓样分化因子-88/核因子-κB信号通路,抑制吞噬细胞、淋巴细胞和受损组织细胞的炎性细胞因子(如IL、肿瘤坏死因子、抗体等)的表达和上调抗炎细胞因子IL-10的表达,产生抗炎作用。氧化苦参碱还可通过抑制环氧化酶、炎症介质前列腺素生物合成以及花生四烯酸转化成白三烯,也可通过稳定细胞膜抑制肥大细胞释放组织胺,产生抗炎作用。综述氧化苦参碱抗炎及其作用机制的文献资料,并对其研究进展做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苦参碱 抗炎作用 体液免疫 细胞免疫 作用机制 炎性细胞因子 炎症介质
下载PDF
穿心莲内酯药理作用及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29
8
作者 秦慧真 林思 +4 位作者 邓玲玉 谢凤凤 张淼 朱华 陈龙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272-282,共11页
穿心莲内酯是从传统中药穿心莲中提取出来的二萜内酯类化合物,是穿心莲发挥药理药效作用的重要物质基础。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穿心莲内酯具有抗炎、抑菌、抗病毒、抗肿瘤、保肝利胆、保护心血管系统与神经系统等多种药理活性。穿心莲内酯... 穿心莲内酯是从传统中药穿心莲中提取出来的二萜内酯类化合物,是穿心莲发挥药理药效作用的重要物质基础。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穿心莲内酯具有抗炎、抑菌、抗病毒、抗肿瘤、保肝利胆、保护心血管系统与神经系统等多种药理活性。穿心莲内酯具有显著的抗炎活性,其抗炎作用涉及多个炎症相关靶点,可通过抑制核转录因子-κB(NF-κB)、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STAT3)等信号通路的表达和激活,减少其下游炎症介质合成与释放、调节氧化应激和免疫反应等多种途径来实现对各种炎症性疾病的抗炎作用。同时,穿心莲内酯对多种肿瘤细胞均有抑制作用,可通过抑制肿瘤细胞增殖,阻滞细胞周期,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发挥抗肿瘤活性。其抗肿瘤机制涉及Notch、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NF-κB、分泌型糖蛋白/β-连环蛋白(Wnt/β-catenin)等细胞信号通路,能够通过调控不同的信号通路从而达到抑制肿瘤的效果。此外,穿心莲内酯还可通过调控糖代谢从而改善糖尿病的发展。在查阅穿心莲内酯相关文献时,笔者发现穿心莲内酯往往通过多途径,多靶点调控发挥药理作用,但大部分的研究并未明确其发挥药效的具体靶点,有待后续深入研究。本文就穿心莲内酯近3年药理作用及机制的相关研究进行归纳总结,并就其研究现状存在的不足提出相关建议,以期为其进一步深入研究及开发利用提供一定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穿心莲内酯 抗炎 抗肿瘤 药理作用 信号通路 分子机制
原文传递
蒲公英甾醇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28
9
作者 葛冰洁 王政 +2 位作者 周鸿缘 王萌 张雪梅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02-105,共4页
蒲公英是一种应用十分广泛的药食同源植物,具有清热解毒、消炎利胆等功效,临床常用于感冒发热、乳腺炎、淋巴腺炎、尿路感染等疾病的治疗。蒲公英甾醇是蒲公英的主要活性成分之一,是一种五环三萜类化合物。近年来,国内外学者研究证实蒲... 蒲公英是一种应用十分广泛的药食同源植物,具有清热解毒、消炎利胆等功效,临床常用于感冒发热、乳腺炎、淋巴腺炎、尿路感染等疾病的治疗。蒲公英甾醇是蒲公英的主要活性成分之一,是一种五环三萜类化合物。近年来,国内外学者研究证实蒲公英甾醇对肝损伤、胃炎、肠炎、肺炎、关节炎以及免疫系统等多种相关疾病具有潜在的防治作用,在体内外均表现出显著的抗炎、抗氧化等药理作用。为了更加全面和深入地了解蒲公英甾醇的药理作用及其机制,论文对其抗炎、抗氧化、抗凋亡及抗肿瘤等作用及机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蒲公英甾醇 抗炎 抗氧化应激 抗肿瘤 分子机制
下载PDF
黄芪葛根配伍调节糖尿病大鼠血糖血脂炎症的作用与机制 被引量:27
10
作者 刘倩 范颖 +4 位作者 李新 刘丽 李军 林庶茹 訾慧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81-86,共6页
目的:考察黄芪葛根配伍对糖尿病大鼠血糖、血脂及炎症的调节作用与机制,分析黄芪葛根配伍在降糖降脂抗炎过程中的交互作用。方法:66只大鼠随机分为6组,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采用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糖尿病模型。正常组、模型组灌服... 目的:考察黄芪葛根配伍对糖尿病大鼠血糖、血脂及炎症的调节作用与机制,分析黄芪葛根配伍在降糖降脂抗炎过程中的交互作用。方法:66只大鼠随机分为6组,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采用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糖尿病模型。正常组、模型组灌服蒸馏水(10 mL·kg^-1),阳性药组灌服金芪降糖片混悬液(1.47 g·kg^-1),黄芪组、葛根组、黄芪葛根汤组分别灌服黄芪水煎液(2.7,1.35,4.05 g·kg^-1),连续给药30 d后处死。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检测肝组织胰岛素(Ins),胰岛素受体(InsR),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法(Real-time PCR)检测肝组织脂联素受体1(AdipoR1),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葡萄糖转运体-4(GLUT-4),过氧化物酶增殖体激活受体α(PPARα),脂肪酸转运蛋白4(FATP4),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 MAPK)mRNA相对表达量。结果:与模型组比较,黄芪、葛根及其配伍(黄芪葛根汤)能升高糖尿病大鼠肝脏Ins(葛根组除外),InsR水平,增加AdipoR1,AMPK(葛根组除外),GLUT-4,PPARα,FATP4mRNA表达,降低TNF-α(葛根组除外)水平,减少p38 MAPK mRNA表达(P〈0.05)。在调节InsR,PPARαmRNA,TNF-α水平时,单用黄芪作用比两药合用效果好。结论:黄芪葛根配伍在调节血糖血脂炎症过程中各有侧重,其机制与升高肝脏Ins水平、增加GLUT-4,FATP4 mRNA,降低p38 MAPK mRNA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葛根配伍 降糖 降脂 抗炎 机制
原文传递
基于数据挖掘和网络药理学技术的《中医方剂大辞典》含连翘组方规律及其抗炎机制分析 被引量:23
11
作者 翁家俊 谢奕霖 +7 位作者 张轩硕 高翠 崔粲 赵佳雄 白旭峰 朱彦陈 胡慧明 吕圭源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2期181-193,共13页
目的: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连翘组方配伍规律,并基于网络药理学方法分析连翘抗炎的药理机制,将对指导连翘中医临床合理应用、保健食品的开发及中药新药研发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整理《中医方剂大辞典》中含连翘的方剂,构建临证方药数据库... 目的: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连翘组方配伍规律,并基于网络药理学方法分析连翘抗炎的药理机制,将对指导连翘中医临床合理应用、保健食品的开发及中药新药研发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整理《中医方剂大辞典》中含连翘的方剂,构建临证方药数据库,并运用SPSS Statistics 26和IBM SPSS Modeler 18.0及Gephi 9.2软件对其配伍用药、治疗病症进行频次统计和关联规则、复杂网络等数据挖掘。利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数据库和BATMAN-TCM,SEA数据库收集连翘的活性成分及其抗炎作用靶点,通过GeneCards,人类孟德尔遗传数据库(OMIM),CTD,GenCLiP3数据库获取并筛选与抗炎相关的靶点。运用STRING平台分析蛋白质相互作用,构建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采用Metascape平台分析进行富集分析,并采用Cytoscape 3.8.2软件构建连翘活性成分-抗炎靶点-信号通路网络。结果:严格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进行方剂筛选后提取方剂数据,收集含连翘方剂共2245首,涉及中药512味,用药总频次达27314次,其中与连翘相配伍的高频药物(>800次)为甘草(1483次),黄芩(964次),当归(842次),并选取连翘-黄芩和连翘-当归药对进行深度挖掘。含连翘组方主治疾病共29类,并筛选出其中具有代表性的"痈疽、疮疡""眼科病证"和"天行"三类高频主治病症进行数据挖掘,其中"痈疽、疮疡"病证得到以连翘-甘草-金银花-当归为核心药物组合的关联规则数据19条,聚类分析得到1组多味药物聚合组和4组药对及单味药金银花,复杂网络分析得到4组药物模块,因子分析得到6个公因子;"眼科病证"得到以连翘-甘草-黄芩-当归为核心药物组合的关联规则数据23条,聚类分析得到2组多味药物聚合组,4组药对,复杂网络分析得到4组药物模块,因子分析得到5个公因子;"天行"病证得到以连翘-甘草-薄荷-金银花为核心药物组合的关联规则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翘 《中医方剂大辞典》 数据挖掘 网络药理学 组方规律 抗炎机制
原文传递
白芍水提物的抗炎作用及作用机制研究 被引量:22
12
作者 王双 臧志和 彭延娟 《四川动物》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748-751,共4页
目的与白芍总苷进行比较,研究白芍水提物的抗炎作用,探讨其抗炎作用的机制。方法采用二甲苯致小鼠耳片肿胀模型和蛋清致大鼠足跖肿胀模型,观察白芍水提物和白芍总苷对急性炎症的抗炎作用。采用琼脂致小鼠肉芽肿模型,观察白芍水提物和白... 目的与白芍总苷进行比较,研究白芍水提物的抗炎作用,探讨其抗炎作用的机制。方法采用二甲苯致小鼠耳片肿胀模型和蛋清致大鼠足跖肿胀模型,观察白芍水提物和白芍总苷对急性炎症的抗炎作用。采用琼脂致小鼠肉芽肿模型,观察白芍水提物和白芍总苷对慢性炎症的抗炎作用;通过测定琼脂致小鼠肉芽肿模型血清前列腺素E2(PGE2)水平,蛋清致大鼠足跖肿胀模型肿胀足的一氧化氮(NO)、丙二醛(MDA)及PGE2含量,探究其抗炎作用的部分机制。结果白芍水提物4 g·kg-1、白芍总苷180 mg·kg-1均可显著抑制二甲苯致小鼠耳片肿胀和琼脂肉芽肿(P<0.05),降低琼脂致小鼠肉芽肿模型血清PGE2水平(P<0.05)。白芍水提物2.8 g·kg-1、白芍总苷120 mg·kg-1均可显著抑制蛋清致大鼠足跖肿胀(P<0.05),降低肿胀足的NO、MDA及PGE2含量(P<0.05);白芍水提物和白芍总苷对急、慢性炎症的抑制作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白芍水提物具有一定的抗炎作用,其抗炎机制可能与减少血液和局部组织PGE2水平,减少局部组织NO、MDA含量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芍水提物 白芍总苷 抗炎机制 一氧化氮 丙二醛 前列腺素E2
下载PDF
知母-黄柏药对抗炎药效部位筛选及作用机制研究 被引量:20
13
作者 王瑞成 谢培 +1 位作者 雷莉妍 侯青 《中药材》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409-413,共5页
目的:筛选知母-黄柏药对的抗炎药效部位,并初步对其抗炎机制进行探讨。方法:制备知母-黄柏药对水煎液,通过D101树脂进行分离,分别用水、30%、60%、95%乙醇-水进行洗脱,制备不同极性部位。采用LPS诱导RAW264.7细胞炎症模型,用不同浓度的... 目的:筛选知母-黄柏药对的抗炎药效部位,并初步对其抗炎机制进行探讨。方法:制备知母-黄柏药对水煎液,通过D101树脂进行分离,分别用水、30%、60%、95%乙醇-水进行洗脱,制备不同极性部位。采用LPS诱导RAW264.7细胞炎症模型,用不同浓度的药对或各极性部位预处理细胞,MTT法检测细胞凋亡,Griess法检测NO分泌,筛选抗炎活性部位。ELISA法检测炎症因子分泌,Western blot检测炎症相关蛋白COX-2、iNOS蛋白水平及细胞核、细胞质中NF-κB p65含量。结果:知母-黄柏药对及30%醇洗部位能降低LPS诱导RAW264.7细胞分泌NO,其中30%醇洗部位作用更为明显,其他部位无显著作用。30%醇洗部位能显著降低LPS诱导的IL-1β、IL-6、TNF-α分泌及iNOS、COX-2蛋白表达,并促进p65由细胞质进入细胞核。结论:知母-黄柏药对抗炎药效部位为30%醇洗部位,该药效部位可能通过抑制NF-κB信号通路,抑制iNOS、COX-2表达及相关炎症因子的分泌,保护LPS诱导的RAW264.7细胞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母-黄柏药对 抗炎 药效部位 作用机制
下载PDF
中药抗炎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14
作者 罗仕华 符诗聪 《药学服务与研究》 CAS CSCD 2003年第1期47-49,共3页
目的 :为了对中药抗炎机制有一个系统了解 ,以便更好指导临床用药。 方法 :综述近年来对中药抗炎作用机制文献研究。 结果 :发现有些中药具有很好的抗炎作用 ,其抗炎作用有与甾体类抗炎药作用相似的 ,也有类似于非甾体类抗炎药的。 结... 目的 :为了对中药抗炎机制有一个系统了解 ,以便更好指导临床用药。 方法 :综述近年来对中药抗炎作用机制文献研究。 结果 :发现有些中药具有很好的抗炎作用 ,其抗炎作用有与甾体类抗炎药作用相似的 ,也有类似于非甾体类抗炎药的。 结论 :通过对下丘脑 -垂体 -肾上腺轴的影响和对炎症介质的抑制是中药发挥其抗炎作用的主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 抗炎作用机制 研究进展 中草药 抗感染药 非甾体类抗炎免疫药 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
下载PDF
柚皮素抗肿瘤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8
15
作者 王丹 彭莉 周燕红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3151-3156,共6页
柚皮素是一种天然的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抗氧化、抗炎、免疫调节、抗肿瘤等多种药理作用。从乳腺癌、肾母细胞瘤、肺癌、大肠癌、胶质瘤和人胎盘绒毛膜癌等方面对柚皮素抗肿瘤活性及作用机制进行了综述,以期为今后柚皮素抗肿瘤的进一步研... 柚皮素是一种天然的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抗氧化、抗炎、免疫调节、抗肿瘤等多种药理作用。从乳腺癌、肾母细胞瘤、肺癌、大肠癌、胶质瘤和人胎盘绒毛膜癌等方面对柚皮素抗肿瘤活性及作用机制进行了综述,以期为今后柚皮素抗肿瘤的进一步研究以及为药物开发和应用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柚皮素 抗炎 抗氧化 抗肿瘤 生物活性 作用机制
原文传递
荆芥挥发油抗内毒素中毒小鼠NLRP3炎症小体通路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18
16
作者 吕红君 温桃群 +3 位作者 罗杰 刘小波 杨菊 曾南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71-376,共6页
目的以NLRP3炎症小体通路为切入点,探究荆芥挥发油抗炎效应的分子机制。方法荆芥挥发油低、高剂量(0.226、0.452 g·kg^(-1))连续灌胃给药5 d,末次给药后30 min,小鼠腹腔注射LPS (0.015 g·kg^(-1),10 mL·kg^(-1))构建内... 目的以NLRP3炎症小体通路为切入点,探究荆芥挥发油抗炎效应的分子机制。方法荆芥挥发油低、高剂量(0.226、0.452 g·kg^(-1))连续灌胃给药5 d,末次给药后30 min,小鼠腹腔注射LPS (0.015 g·kg^(-1),10 mL·kg^(-1))构建内毒素中毒小鼠模型,造模后12 h取材,测定相关指标。Griess法测定肺组织NO含量;qPCR法检测肺组织中NLRP3、ASC、caspase-1、IL-1β、iNOS、p65 mRNA的表达;免疫组化法检测肺组织中P2X7R、Cathepsin B的表达;Western blot法测定肺组织中NLRP3、caspase-1(p20)、pro-IL-1β、COP1蛋白表达。结果 0.226 g·kg^(-1)荆芥挥发油明显降低模型小鼠肺组织Cathepsin B、NLRP3蛋白表达;0.452 g·kg^(-1)荆芥挥发油明显降低模型小鼠肺组织中NO水平,明显下调小鼠肺组织中NLRP3、iNOS、p65、IL-1βmRNA的表达及P2X7R蛋白表达;荆芥挥发油(0.226、0.452 g·kg^(-1))均能明显下调caspase-1(p20)蛋白水平,升高COP1蛋白水平。结论荆芥挥发油对内毒素中毒小鼠的保护作用与其抗炎效应密切相关,抗炎机制与抑制NLRP3炎症小体的激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荆芥挥发油 LPS 抗炎 NLRP3炎症小体 NO 分子机制
下载PDF
雷公藤“以药制药”炮制减毒作用机制研究 被引量:17
17
作者 王君明 李金洋 +6 位作者 蔡泓 刘瑞新 陈荣幸 李金花 宋玲玲 李军 崔瑛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37-40,共4页
目的考察雷公藤"以药制药"炮制减毒作用机制。方法雷公藤生品及其"以药制药"炮制品被给予生理小鼠14 d,通过对血清、肝、肾生物样本的分析,评价其炮制减毒作用机制。结果雷公藤生品引起了小鼠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目的考察雷公藤"以药制药"炮制减毒作用机制。方法雷公藤生品及其"以药制药"炮制品被给予生理小鼠14 d,通过对血清、肝、肾生物样本的分析,评价其炮制减毒作用机制。结果雷公藤生品引起了小鼠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肌酐(Cr)和尿素氮(BUN)、肝和肾的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以及炎性介质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的极显著升高,肝和肾的抗氧化物谷胱甘肽(GSH)、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以及抗炎性介质白介素(IL)-10水平的显著降低;与雷公藤生品组比较,金银花制雷公藤(JYHLGT)、白芍制雷公藤(BSLGT)、金钱草制雷公藤(JQCLGT)、甘草制雷公藤(GCLGT)、绿豆制雷公藤(LDLGT)等5个炮制品组均不同程度地逆转了以上指标的异常。结论金钱草、金银花、绿豆、白芍、甘草"以药制药"炮制雷公藤均可起到减毒作用,其减毒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脂质过氧化、增强抗氧化以及抑制炎症反应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药制药”炮制减毒 脂质过氧化 抗氧化 抗炎 减毒机制
下载PDF
中药抗炎作用及机制研究概况 被引量:15
18
作者 张鹏 杨彩霞 +4 位作者 张泽辉 金安妍 张德显 田春莲 刘明春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08-111,共4页
临床研究和试验表明,中药具有较好的抗炎作用,且毒副作用较小。近年来,随着对中药抗炎作用的不断深入研究,中药抗炎作用机制引起诸多学者的广泛关注,主要包括兴奋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HPA)、作用于细胞因子、调节一氧化氮水平、调... 临床研究和试验表明,中药具有较好的抗炎作用,且毒副作用较小。近年来,随着对中药抗炎作用的不断深入研究,中药抗炎作用机制引起诸多学者的广泛关注,主要包括兴奋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HPA)、作用于细胞因子、调节一氧化氮水平、调节氧化应激和抗氧化平衡、调控细胞信号传导通路NF-κB(核转录因子kappa B)与MAPK(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和对基因转录环节的调控等方面。论文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对中药的抗炎作用及机制进行了综述,以期为兽医临床开发抗炎中药奠定一定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 抗炎 作用机制 信号通路 细胞因子
下载PDF
白花蛇舌草抗炎机制的网络药理学分析及实验研究 被引量:14
19
作者 李曼 张露蓉 +2 位作者 金顺琪 侯文跃 梁国强 《世界中医药》 CAS 2022年第18期2535-2540,共6页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分析及实验研究验证探究白花蛇舌草潜在的抗炎靶点。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筛选符合条件的活性成分及相关作用靶点,并取得成分靶点和抗炎靶点的交集,构建靶点间的PPI网络图,Metascape平台...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分析及实验研究验证探究白花蛇舌草潜在的抗炎靶点。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筛选符合条件的活性成分及相关作用靶点,并取得成分靶点和抗炎靶点的交集,构建靶点间的PPI网络图,Metascape平台对关键靶点进行基因本体(GO)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AutoDock软件对关键成分及靶点进行分子对接。通过小鼠耳缘肿胀和扭体实验模型,进行药效学观察,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网络药理学涉及部分关键靶点。结果:共筛得相关活性成分6个,匹配到相关靶点信息173个,获得成分和疾病交集靶点99个,潜在治疗靶点有AKT1、IL-6、TNF、VEGFA、PTGS2等,主要参与TNF信号通路发挥抗炎作用。分子对接结果显示,β-谷甾醇,Poriferasterol、2-methoxy-3-methyl-9,10-anthraquinone、豆甾醇与靶点结合性较强。动物实验验证了白花蛇舌草干预后可减轻小鼠耳肿胀度和减少扭体次数,降低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因子水平。结论:白花蛇舌草具有抗炎效应,主要与抑制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等因子有关,网络药理学结果还显示白花蛇舌草中β-谷甾醇、Poriferasterol、2-methoxy-3-methyl-9,10-anthraquinone和豆甾醇等成分可能通过AKT1、IL-6、TNF、VEGFA等关键靶点作用于TNF信号通路发挥抗炎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花蛇舌草 抗炎 网络药理学 靶点 作用机制 分子对接 动物实验
下载PDF
基于药代动力学的山豆根抗炎作用机制研究 被引量:14
20
作者 航艾 孙杰 +3 位作者 盛云华 宁炼 唐黎明 金若敏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645-649,共5页
目的基于药代动力学研究山豆根对角叉菜胶致大鼠足跖肿胀模型的抗炎作用及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分为空白对照组、氢化可的松组(40 mg·kg^-1)、山豆根水提浸膏粉高剂量组(生药0.6 g·kg^-1)和低剂量组(生药0.3 g·kg^-1),... 目的基于药代动力学研究山豆根对角叉菜胶致大鼠足跖肿胀模型的抗炎作用及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分为空白对照组、氢化可的松组(40 mg·kg^-1)、山豆根水提浸膏粉高剂量组(生药0.6 g·kg^-1)和低剂量组(生药0.3 g·kg^-1),测定致炎前和致炎后0.5、1、2、和3 h足跖肿胀度、致炎组织中炎症因子TNF-α、IL^-1β和IL-6含量及血中苦参碱、氧化苦参碱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氢化可的松组致炎后肿胀率明显降低(P<0.01),山豆根水提浸膏粉组致炎后肿胀率亦降低(P<0.05)且体内苦参碱含量呈剂量依赖性,高剂量组AUC值约为低剂量组两倍,达峰时间与抗炎作用高峰时间一致;山豆根水提浸膏粉可显著下调炎症因子含量(P<0.01),抑制其表达的作用呈剂量依赖性。结论山豆根对角叉菜胶致大鼠足跖肿胀模型具有抗炎作用,且呈剂量依赖性,与体内苦参碱系统暴露量成正相关,抗炎机制与抑制炎症因子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豆根 抗炎 足跖肿胀 血药浓度 炎症因子 作用机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