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性疼痛与促神经血管生成机制中西医研究进展 被引量:17
1
作者 郑玮琳 梁雪芳 +1 位作者 许铮 曹立幸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2138-2142,共5页
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s)是一种妇科常见病、疑难病,可致继发性痛经、性交痛、慢性盆腔痛、不孕等症状。子宫内膜异位症血管生成机制是疾病发生发展的主要机制之一,其相关性疼痛的机制仍不明确,可能与神经纤维的异常、神经... 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s)是一种妇科常见病、疑难病,可致继发性痛经、性交痛、慢性盆腔痛、不孕等症状。子宫内膜异位症血管生成机制是疾病发生发展的主要机制之一,其相关性疼痛的机制仍不明确,可能与神经纤维的异常、神经生长因子及其受体的异常表达、炎性因子的异常表达等有关。近期相关研究提示,血管生成与新生神经纤维的生长存在内在内在联系,即促神经血管生成,并共同影响内异症疼痛的发生。促神经血管形成可能是EMs主要机制之一。治疗方面,除了常规的手术及药物治疗外,中西医亦进行丰富的探索,抗血管生成药物为目前研究的热门方向之一。现代研究提示活血化瘀中药具有抗血管生成作用。促神经血管生成机制亦为临床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性疼痛提供新思路,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性疼痛与血管生成进行中西医研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异位症 慢性盆腔痛 痛经 促神经血管形成 抗血管生成治疗 中医治疗
下载PDF
靶向治疗时代转移性肾癌多学科综合治疗的单中心经验总结 被引量:16
2
作者 董培 刘洋 +13 位作者 张志凌 李志勇 郭胜杰 刘卓炜 蒋丽娟 韩辉 尧凯 李永红 夏建川 曹云 田丽 范卫君 何立儒 周芳坚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7,共7页
目的总结在靶向药物治疗基础上单中心转移性肾癌的多学科诊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2月至2019年2月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经多学科诊疗团队(multi-disciplinary team,MDT)诊治的168例转移性肾癌(metastatic renal cell,mRCC)患者... 目的总结在靶向药物治疗基础上单中心转移性肾癌的多学科诊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2月至2019年2月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经多学科诊疗团队(multi-disciplinary team,MDT)诊治的168例转移性肾癌(metastatic renal cell,mRCC)患者的临床数据。根据治疗方式将患者分为3组。单纯靶向药物治疗(A组)76例,男55例,女21例;年龄52(17~73)岁;透明细胞癌60例,非透明细胞癌16例;国际转移性肾细胞癌联合数据库(International Metastatic Renal Cell Carcinoma Database consortium,IMDC)预后评分低危11例,中危48例,高危17例;初诊时即有转移44例;行原发灶切除术63例。靶向药物治疗+局部治疗(B组)66例,男55例,女11例;年龄54(21~86)岁;透明细胞癌49例,非透明细胞癌17例;IMDC预后评分低危13例,中危39例,高危14例;初诊时即有转移32例;行原发灶切除术56例。靶向药物治疗+局部治疗+免疫治疗(C组)26例,男19例,女7例;年龄52(23~83)岁;透明细胞癌15例,非透明细胞癌11例;IMDC预后评分低危9例,中危13例,高危4例;初诊时即有转移9例;行原发灶切除术26例。3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一线靶向治疗药物为舒尼替尼、索拉非尼、阿昔替尼。舒尼替尼50 mg,每日1次,用药4周停2周;索拉非尼400 mg,每日2次;阿昔替尼5 mg,每日2次。接受舒尼替尼、索拉非尼、阿昔替尼一线治疗者分别为103、18、39例。靶向药物治疗时间均>6个月。免疫治疗采用派姆单抗(Pembrolizumab)2 mg/kg静脉应用,每3周1次,或低剂量(20 mg)派姆单抗孵育经体外扩增后的自体外周血树突状细胞细胞因子诱导杀伤细胞(dendritic cells cytokine induced killer,DC.CIK),每周1次,4次后改为每2周1次。18例采用DC.CIK,8例采用派姆单抗。局部治疗方式包括立体定向放疗(stereotactic body radiation therapy,SBRT)和外科治疗(手术切除或能量消融治疗)。根据靶向药物治疗效果,转移灶部位、数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细胞 转移性肾癌 抗血管生成治疗 免疫治疗 局部治疗 多学科综合治疗
原文传递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抗血管生成药物治疗中国呼吸领域专家共识解读(2016年版) 被引量:15
3
作者 石荟 白冲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27-131,共5页
新生血管生成对肿瘤的发生、发展、浸润和转移具有重要的意义,抗肿瘤血管生成治疗的理念和药物已用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治疗。文章对晚期NSCLC抗血管生成药物治疗中国呼吸领域专家共识进行解读,论述了抗血管生成治疗药物治疗肺... 新生血管生成对肿瘤的发生、发展、浸润和转移具有重要的意义,抗肿瘤血管生成治疗的理念和药物已用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治疗。文章对晚期NSCLC抗血管生成药物治疗中国呼吸领域专家共识进行解读,论述了抗血管生成治疗药物治疗肺癌的适应证及相关循证医学的证据;对抗血管生成治疗药物用于晚期NSCLC患者的临床用法、用量进行了推荐;对晚期NSCLC特定人群的抗血管生成治疗用药指导进行了建议;并对临床实践中常见的问题及处理方案进行了归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抗血管生成 诊疗共识
原文传递
PD-1/PD-L1抑制剂联合抗血管生成药物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4
4
作者 邱鲁鹏 赵晓 +2 位作者 刘茗露 杜思成 焦顺昌 《临床肿瘤学杂志》 CAS 2022年第5期411-418,共8页
目的 探讨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和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D-L1)抑制剂联合抗血管生成药物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并探索潜在的预后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我院接受PD-1/PD-L1抑... 目的 探讨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和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D-L1)抑制剂联合抗血管生成药物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并探索潜在的预后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我院接受PD-1/PD-L1抑制剂联合抗血管生成药物治疗的49例晚期NSCLC患者,观察患者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及生存情况,并探讨治疗前外周血粒淋比(NLR)和乳酸脱氢酶(LDH)与生存预后的相关性。结果 共纳入49例晚期NSCLC患者,其中完全缓解(CR)0例,部分缓解(PR)14例,疾病稳定(SD)22例,总体客观缓解率(ORR)为28.6%,疾病控制率(DCR)为73.5%。至随访截止时间,全组患者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为5.7个月(95%CI:4.6~6.8个月),中位总生存期(OS)为12.9个月(95%CI:4.7~21.1个月)。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治疗前LDH水平是影响患者PFS(HR=3.020,95%CI:1.539~5.925,P=0.001)和OS(HR=2.403,95%CI:1.157~4.990,P=0.019)的独立预后因素。35例患者发生了药物相关不良反应,其中较常见的为疲劳、皮疹、恶心、腹泻、高血压等。3~4级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8.2%(4/49),分别为腹泻1例、肺炎1例、肝功能损伤1例及中性粒细胞减少1例。结论 PD-1/PD-L1抑制剂联合抗血管生成药物治疗晚期NSCLC显示了良好的临床疗效,且不良反应相对可控。治疗前外周血LDH水平是影响患者PFS和OS的独立预后因素,有助于筛选能从该治疗方案中获益的潜在人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PD-1/PD-L1抑制剂 抗血管生成治疗 乳酸脱氢酶 总生存期
下载PDF
实体瘤微环境的特点及治疗策略 被引量:14
5
作者 陆萌 吴苏稼 施鑫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9年第1期104-107,共4页
实体瘤的发生和发展是多因素、多步骤和多基因共同作用的过程。肿瘤微脉管系统的生成及其与微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决定了肿瘤生长、复发、侵袭和转移的生物学特性。合理选择抗血管生成药物的治疗能使肿瘤脉管系统正常化,提高化疗和放疗... 实体瘤的发生和发展是多因素、多步骤和多基因共同作用的过程。肿瘤微脉管系统的生成及其与微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决定了肿瘤生长、复发、侵袭和转移的生物学特性。合理选择抗血管生成药物的治疗能使肿瘤脉管系统正常化,提高化疗和放疗的疗效,从而延长患者生存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环境 微脉管系统 新生血管形成 抗血管生成治疗
下载PDF
低剂量CT灌注成像早期评估抗血管生成治疗对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 被引量:13
6
作者 云游 陈学军 +7 位作者 王立峰 魏晓艳 夏威利 张孝先 赵妍 吴越 刘文涛 黎海亮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1期3612-3616,共5页
目的探讨低剂量CT灌注成像(CTPI)在早期评估抗血管生成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应用及盐酸安罗替尼的疗效。方法收集我院38例NSCLC患者,分别于治疗前、治疗1个周期后行低剂量CTPI检查,分别对比治疗前与治疗1个周期后,实验组与对照... 目的探讨低剂量CT灌注成像(CTPI)在早期评估抗血管生成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应用及盐酸安罗替尼的疗效。方法收集我院38例NSCLC患者,分别于治疗前、治疗1个周期后行低剂量CTPI检查,分别对比治疗前与治疗1个周期后,实验组与对照组各个CT灌注参数(CTPP)的差异,并根据治疗2个周期后的疗效,将实验组患者分为进展组、控制组;分别对比进展组和控制组治疗前后各个CTPP的差异。结果治疗第1个周期后,所有患者均为疾病稳定,在治疗第2个周期后,实验组疾病控制率为88.00%,而对照组为8.33%,两组疗效有差异(P <0.05);治疗前,实验组与对照组各个CTPP无差异,治疗1个周期后,实验组的perfusion、PEI较对照组减低(P <0.05);控制组治疗1个周期后perfusion、PEI、BV较治疗前减低(P <0.05),而进展组治疗前后各个CTPP无差异。所有低剂量CTPI图像均符合诊断要求,最终受检者中位有效辐射剂量为13.3 mSv。结论低剂量CTPI可以早期评估抗血管生成治疗NSCLC的疗效,盐酸安罗替尼疗效值得肯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注成像 抗血管生成 肺肿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辐射剂量
下载PDF
抗血管生成治疗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7
作者 冯佳 宋启斌 彭敏 《肿瘤学杂志》 CAS 2018年第7期655-659,共5页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是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血管生成的关键介质。多项研究已经表明抗血管治疗是一种较为有效的晚期NSCLC治疗方式。全文就靶向VEGF抗血管生...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是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血管生成的关键介质。多项研究已经表明抗血管治疗是一种较为有效的晚期NSCLC治疗方式。全文就靶向VEGF抗血管生成治疗在晚期NSCLC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血管治疗 非小细胞肺癌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贝伐珠单抗
原文传递
贝伐珠单抗治疗卵巢癌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8
作者 郭崇真 曲连悦 +2 位作者 杜荣蓉 阎成炟 林建阳 《中国新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3期2677-2682,共6页
卵巢癌的死亡率极高,经标准治疗后约有70%的患者复发,生存率较低。近年来,分子靶向治疗的发展为肿瘤治疗提供了全新的生物治疗模式。贝伐珠单抗是一种新型抗肿瘤血管生成的靶向治疗药物,有望改善卵巢癌治疗现状,已有临床试验证明其在卵... 卵巢癌的死亡率极高,经标准治疗后约有70%的患者复发,生存率较低。近年来,分子靶向治疗的发展为肿瘤治疗提供了全新的生物治疗模式。贝伐珠单抗是一种新型抗肿瘤血管生成的靶向治疗药物,有望改善卵巢癌治疗现状,已有临床试验证明其在卵巢癌患者中的疗效。本文对贝伐珠单抗治疗卵巢癌的疗效、不良反应、生物标志物及经济学方面的国内外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伐珠单抗 卵巢癌 靶向治疗 抗血管生成
原文传递
Perfusion computed tomography in renal cell carcinoma 被引量:8
9
作者 Chandan J Das Usha Thingujam +2 位作者 Ananya Panda Sanjay Sharma Arun Kumar Gupta 《World Journal of Radiology》 CAS 2015年第7期170-179,共10页
Various imaging modalities are available for the diagnosis, staging and response evaluation of patients with renal cell carcinoma(RCC). While contrast enhanced computed tomography(CT) is used as the standard of imagin... Various imaging modalities are available for the diagnosis, staging and response evaluation of patients with renal cell carcinoma(RCC). While contrast enhanced computed tomography(CT) is used as the standard of imaging for size, morphological evaluation and response assessment in RCC, a new functional imaging technique like perfusion CT(p CT), goes down to the molecular level and provides new perspectives in imaging of RCC. p CT depicts regional tumor perfusion and vascular permeability which are indirect parameters of tumor angiogenesis and thereby provides vital information regarding tumor microenvironment. Also response evaluation using p CT may predate the size criteria used in Response Evaluation Criteria in Solid Tumors, as changes in the perfusion occurs earlier following tissue kinase inhibitors before any actual change in size. This may potentially help in predicting prognosis, better selection of therapy and more accurate and better response evaluation in patients with RCC. This article describes the techniques and role of p CT in staging and response assessment in patients with RCC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giogenESIS anti-angiogenic therapy PERFUSION COMPUTED tomography RENAL cell CARCINOMA
下载PDF
卵巢癌靶向治疗的规范化 被引量:9
10
作者 王登凤 张国楠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634-639,共6页
近年来靶向治疗在卵巢癌领域取得了较大进展,改变了卵巢癌的治疗模式。贝伐珠单抗在高危晚期卵巢癌的初始治疗和维持治疗中、在铂敏感和铂耐药复发性卵巢癌的治疗中有确切疗效,可与化疗联合,也可单独应用。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poly ... 近年来靶向治疗在卵巢癌领域取得了较大进展,改变了卵巢癌的治疗模式。贝伐珠单抗在高危晚期卵巢癌的初始治疗和维持治疗中、在铂敏感和铂耐药复发性卵巢癌的治疗中有确切疗效,可与化疗联合,也可单独应用。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poly ADP-ribose polymerase,PARP)抑制剂是目前卵巢癌靶向治疗中最重要的一类药物,通过"合成致死"效应发挥抗肿瘤作用,显著改善了卵巢癌患者的预后,已作为标准治疗推荐用于初治晚期卵巢癌的一线维持治疗和铂敏感复发性卵巢癌的维持治疗。靶向治疗在严格掌握适应证的同时,应重视规范化的全程管理,包括用药前评估、用药期间和用药后的监测及不良反应的及时处理,以减少和减轻不良反应的发生,增加长期用药安全性,同时也可提高患者的依从性,这也是保障疗效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癌 靶向治疗 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抑制剂 抗血管生成药物 贝伐珠单抗
原文传递
非小细胞肺癌相关恶性胸腔积液抗血管生成治疗与免疫治疗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1
作者 贾俊斌 顾岩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3期1702-1708,共7页
目的归纳抗血管生成治疗和免疫治疗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相关恶性胸腔积液(MPE)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多理论依据,探索两种策略联合治疗NSCLC相关MPE的潜在机制。方法以“恶性胸腔积液、非小细胞肺癌、免疫治疗、抗血管生... 目的归纳抗血管生成治疗和免疫治疗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相关恶性胸腔积液(MPE)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多理论依据,探索两种策略联合治疗NSCLC相关MPE的潜在机制。方法以“恶性胸腔积液、非小细胞肺癌、免疫治疗、抗血管生成治疗”等为关键词,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以“anti-angiogenic therapy;immunotherapy;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malignant pleural effusion”等为英文关键词检索PubMed数据库。选取关于免疫治疗和抗血管生成治疗NSCLC相关MPE的基础性研究和前瞻性及回顾性的临床研究,共纳入文献52篇。结果NSCLC相关MPE患者已受益于抗血管生成药物治疗,包括贝伐珠单抗、恩度和多靶点酪氨酸酶抑制剂(安罗替尼)等。目前有效的免疫治疗策略有基于细胞因子的免疫疗法、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基因介导的细胞毒性免疫治疗、溶瘤病毒治疗和免疫细胞治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作为抗血管生成药物的主要靶点,是形成肿瘤免疫抑制微环境的重要媒介,VEGF抑制剂增强NSCLC患者免疫治疗的疗效。结论MPE患者已受益于抗血管生成药物治疗,与其相比免疫疗法迫切需要更多的临床数据,但具有较大潜力,抗血管生成药物治疗联合免疫治疗可能是NSCLC相关MPE新的治疗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恶性胸腔积液 抗血管生成治疗 免疫治疗
原文传递
CT灌注成像评价非小细胞肺癌抗血管生成治疗 被引量:9
12
作者 王虹壬 叶兆祥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9期1264-1267,共4页
CT灌注成像作为一种无创性的功能性影像学成像检查方法,能够反映出非小细胞肺癌的血管生成情况,并且通过血管的变化情况来评价非小细胞肺癌对抗血管生成治疗药物的治疗反应。相比以往的RECIST评价方式,CT灌注成像在治疗伊始就可以提供... CT灌注成像作为一种无创性的功能性影像学成像检查方法,能够反映出非小细胞肺癌的血管生成情况,并且通过血管的变化情况来评价非小细胞肺癌对抗血管生成治疗药物的治疗反应。相比以往的RECIST评价方式,CT灌注成像在治疗伊始就可以提供肿瘤变化情况的信息。基于非小细胞肺癌的血管生成原理,CT灌注成像的主要评价指标包括血流量、血容量、对比剂的平均通过时间、毛细血管通透性以及强化峰值等灌注参数。而CT灌注成像对于"血管正常化"的指标的分析将可以影响对非小细胞肺癌预后和疗效的预测评价。非小细胞肺癌的微血管管腔化程度以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与CT灌注成像评价指标之间也存在密切联系,而非小细胞肺癌的病理分级和组织学分型的不同也在CT灌注成像的评价中有着重要影响。由于技术层面的限制,灌注参数的可重复性较差,患者接受的放射剂量过大及造影使用的对比剂的毒性等,这种方法的应用推广仍然存在很大问题。相信随着更多分子影像标志物的出现和抗血管生成靶向治疗药物的发展,应用CT灌注成像的方法对非小细胞肺癌的抗血管生成治疗进行临床评价将可能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灌注 非小细胞肺癌 抗血管生成治疗
下载PDF
抗血管生成药物长期治疗致肿瘤侵袭转移相关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3
作者 汤井娇 蒋晓东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310-313,共4页
抗血管生成药物治疗在临床上取得了一定疗效,许多患者因此获益。然而,部分肿瘤患者长期使用抗血管生成药物后会发生肿瘤转移。原因可能是长期抗血管生成药物治疗会造成肿瘤微环境的乏氧,刺激乏氧诱导因子(hypoxia inducible factors,HI... 抗血管生成药物治疗在临床上取得了一定疗效,许多患者因此获益。然而,部分肿瘤患者长期使用抗血管生成药物后会发生肿瘤转移。原因可能是长期抗血管生成药物治疗会造成肿瘤微环境的乏氧,刺激乏氧诱导因子(hypoxia inducible factors,HIFs)的产生。HIFs参与乏氧信号通路调节肿瘤侵袭转移的各个环节,促进肿瘤细胞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的形成,改变血管外周细胞及内皮细胞连接之间的特性,使肿瘤细胞更易进入外周血液循环,随血流到达远处器官并形成转移灶。本研究将对抗血管生成药物长期治疗与肿瘤侵袭转移相关机制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血管生成治疗 乏氧诱导因子 侵袭 转移 上皮-间质转化
下载PDF
Progress of Immunotherapy Combined with Anti-Angiogenesis Therapy in Lung Cancer
14
作者 Chenyang Zuo Jinyuan Xie +2 位作者 Meng Wang Jun Cai Qingqing Ye 《Journal of Biosciences and Medicines》 2024年第9期183-195,共13页
Lung cancer is the most prevalent and fatal cancer in China and even around the world, and many patients are found in the late stage of lung cancer. For the treatment of advanced lung cancer, in addition to traditiona... Lung cancer is the most prevalent and fatal cancer in China and even around the world, and many patients are found in the late stage of lung cancer. For the treatment of advanced lung cancer, in addition to traditional chemotherapy modalities, many emerging treatments are increasingly significant, such as immunotherapy, anti-angiogenic therapy, and targeted therapy. An increasing number of studies have now shown that anti-angiogenic therapy improves the immune microenvironment by enhancing tumor immunity through normalization of tumor vessels. Immunization combined with anti-angiogenic therapy can exert synergistic effects and improve the prognosis of patients. This article summarizes the extent of benefit, current clinical study data, and future prospects of immunotherapy combined with anti-angiogenic agents in the treatment of advanced NSCL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MMUNOtherapy anti-angiogenic therapy Lung Cancer Tumor Immune Microenvironment
下载PDF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治疗恶性心包积液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5
作者 魏蕾 秦叔逵 《临床肿瘤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748-756,共9页
恶性心包积液是晚期癌症常见的严重并发症,预后差,病死率高,需要及时进行积极、有效的救治。长期以来,局部治疗一直是控制恶性心包积液的主要手段,但疗效不尽人意。近年来,随着对恶性心包积液产生机制的深入研究,抗血管生成治疗有可能... 恶性心包积液是晚期癌症常见的严重并发症,预后差,病死率高,需要及时进行积极、有效的救治。长期以来,局部治疗一直是控制恶性心包积液的主要手段,但疗效不尽人意。近年来,随着对恶性心包积液产生机制的深入研究,抗血管生成治疗有可能成为治疗恶性心包积液的新策略。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恩度?)是我国学者自主研发的抗肿瘤血管靶向治疗生物新药。国内已有多篇文献报道,采用恩度单药或者联合化疗药物心包腔内灌注治疗恶性心包积液,发现其具有高效低毒的特点,控制心包积液的作用强、耐受性好,同时能够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恩度) 恶性心包积液 抗血管生成治疗 进展
下载PDF
精准医疗时代贝伐珠单抗在上皮性卵巢癌一线治疗的价值 被引量:2
16
作者 戴冠琳 唐芙蓉 王丹青 《西南医科大学学报》 2023年第3期208-212,共5页
上皮性卵巢癌是妇科常见的恶性肿瘤,由于缺乏早期的筛查手段,发现时往往已为晚期,其复发率高,5年生存率低,仅40%左右。上皮性卵巢癌规范治疗非常重要,满意的肿瘤细胞减灭术、以铂类为基础的联合化疗以及维持治疗是上皮性卵巢癌患者获益... 上皮性卵巢癌是妇科常见的恶性肿瘤,由于缺乏早期的筛查手段,发现时往往已为晚期,其复发率高,5年生存率低,仅40%左右。上皮性卵巢癌规范治疗非常重要,满意的肿瘤细胞减灭术、以铂类为基础的联合化疗以及维持治疗是上皮性卵巢癌患者获益的基石和关键。随着靶向治疗及免疫治疗等精准医疗手段的飞速发展,贝伐珠单抗在上皮性卵巢癌一线治疗中的价值如何?本文通过梳理贝伐珠单抗在上皮性卵巢癌一线治疗中的重要临床研究及进展,探寻它在上皮性卵巢癌一线治疗中的地位和作用,为该类患者的临床选择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皮性卵巢癌 精准医疗 靶向治疗 贝伐珠单抗 抗血管生存治疗
下载PDF
立体定向放疗联合贝伐珠单抗及PD-1免疫治疗对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的疗效分析
17
作者 张喻洁 施汉飞 +1 位作者 茆勇 潘德键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24年第16期3011-3018,共8页
目的:探讨立体定向放疗(stereotactic radiotherapy, SRT)联合贝伐珠单抗及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1,PD-1)免疫治疗方案在晚期非鳞非小细胞肺癌(non-squamous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NSCLC)脑转移(brain metas... 目的:探讨立体定向放疗(stereotactic radiotherapy, SRT)联合贝伐珠单抗及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1,PD-1)免疫治疗方案在晚期非鳞非小细胞肺癌(non-squamous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NSCLC)脑转移(brain metastases, BM)患者中的疗效和不良事件(adverse event, AE)。方法:回顾性收集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四医院和江南大学附属医院于2019年5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119例ns-NSCLC BM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继续随访。根据疗法分为3组:SP组:SRT+化疗;SBIP组:SRT+贝伐珠单抗+PD-1抑制剂免疫治疗+化疗;SBI组:SRT+贝伐珠单抗+PD-1抑制剂免疫治疗。比较各组的短期疗效、生存期及AE。进行亚组分析探索,并对试验进行危险因素分析。结果:SBIP组、SBI组在疾病控制率(disease control rate, DCR)、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free survival, PFS)和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 OS)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均优于S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BI组在AE分级上与SBIP组有统计学差异,且AE发生率低于SBIP组。年龄、分化程度、治疗方案、体力状态(performance status, PS)评分、脑膜转移、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ligand 1,PD-L1)表达水平、确诊BM时肺原发灶直径为ns-NSCLC BM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在亚组分析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EGFR)阳性组与阴性组在OS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SRT联合贝伐珠单抗和免疫治疗能有效提升ns-NSCLC BM患者的疗效,且AE较少,安全性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脑转移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联合治疗 抗血管生成治疗 去化疗
下载PDF
转移性食管鳞癌的药物治疗进展
18
作者 张淑娟 杨晓玲 王惠杰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 2024年第3期143-151,共9页
转移性食管鳞癌预后差,免疫检测点抑制剂、靶向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以及抗血管生成治疗的进展改善了疾病预后。免疫治疗或免疫化疗已成为新的治疗选择。靶向EGFR单抗可能在免疫耐药后具有重要作用,而EGFR单抗联合免疫化疗可望进一步... 转移性食管鳞癌预后差,免疫检测点抑制剂、靶向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以及抗血管生成治疗的进展改善了疾病预后。免疫治疗或免疫化疗已成为新的治疗选择。靶向EGFR单抗可能在免疫耐药后具有重要作用,而EGFR单抗联合免疫化疗可望进一步提高一线治疗效果。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s)在二线治疗中显示出较高的疾病控制率。靶向抗血管生成治疗联合化疗在一线及二线治疗中显示较好的疗效,而免疫化疗联合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EGFR)TKIs可望进一步改善疾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移性食管鳞癌 免疫治疗 靶向治疗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抗血管生成治疗
原文传递
PD-1抑制剂联合抗血管生成药物治疗晚期肝细胞癌的疗效及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19
作者 刘威 张逸寅 +2 位作者 赵芳 胡志国 王亚 《中华全科医学》 2024年第1期64-69,共6页
目的 探讨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1,PD-1)抑制剂联合小分子抗血管生成药物在晚期肝细胞癌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并探索其潜在的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2020年3月—2022年12月就诊于淮北市人民医院接受PD-1抑制剂和小分子... 目的 探讨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1,PD-1)抑制剂联合小分子抗血管生成药物在晚期肝细胞癌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并探索其潜在的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2020年3月—2022年12月就诊于淮北市人民医院接受PD-1抑制剂和小分子抗血管生成药物治疗的晚期肝细胞癌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观察其有效性及安全性。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和log-rank检验进行生存分析,并构建Cox比例风险模型探索其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结果 共纳入55例晚期肝细胞癌患者,客观缓解率为18.2%(10/55),疾病控制率为74.5%(41/55),中位无进展生存期(mPFS)为8.5个月,中位总生存期(mOS)为17.4个月。接受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患者mPFS和mOS分别为10.2个月、18.4个月,显著高于未接受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患者(6.2个月、14.1个月)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高水平组与低水平组mOS分别为14.9个月、18.6个月,mPFS分别为6.5个月、10.1个月,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常见不良反应为疲劳、高血压等,中重度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0%。结论 PD-1抑制剂联合小分子抗血管生成药物可显著延长晚期HCC患者的生存期,尤以接受TACE治疗患者为著,且总体耐受性较好,治疗前NLR水平是患者PFS及OS的独立影响因素,其有助于筛选治疗获益优势人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抗血管生成药物 程序性死亡受体-1抑制剂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 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 预后
原文传递
PD-1抑制剂联合抗血管生成治疗晚期三阴性乳腺癌患者临床疗效及预后分析
20
作者 殷雨来 张银旭 +4 位作者 任悦 张辉 白杰 王遵义 张晓宇 《中国肿瘤外科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76-81,共6页
目的探究PD-1抑制剂卡瑞丽珠单抗联合VEGFR2抑制剂阿帕替尼治疗晚期三阴性乳腺癌(TNBC)患者的临床疗效和预后分析。方法纳入2019年12月至2021年12月期间沧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82例晚期三阴性乳腺癌患者,按照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n=41)和... 目的探究PD-1抑制剂卡瑞丽珠单抗联合VEGFR2抑制剂阿帕替尼治疗晚期三阴性乳腺癌(TNBC)患者的临床疗效和预后分析。方法纳入2019年12月至2021年12月期间沧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82例晚期三阴性乳腺癌患者,按照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n=41)和对照组(n=41)。在白蛋白紫杉醇常规治疗260 mg/m 2,d1,21 d为1个治疗周期,连续使用4个周期的基础上,对照组加卡瑞丽珠单抗治疗200 mg/次,21 d为一个周期,连续使用4个周期;观察组采用卡瑞丽珠单抗200 mg/次,21 d为一个周期,连续使用4个周期,联合阿帕替尼治疗250 mg/次进行口服,1日/次,28 d为1个治疗周期,持续使用3个周期。并从接受治疗开始对两组患者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观察两组的客观缓解率(ORR)、疾病控制率(DCR)、无进展生存期(PFS)和总生存期(OS),并比较治疗前后两组的肿瘤标志物水平(CEA、CA153、CA125)、免疫相关指标(T细胞绝对值计数)、预后指标(TK1、VEGF、MUC1、CD44v6)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其中主要结局指标为ORR及OS,其余为次要结局指标。结果对两组临床疗效进行评估显示,观察组患者的ORR(48.8%)和DCR(73.2%)均优于对照组(分别为24.4%和46.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的中位PFS分别为6.80个月(95%CI:6.17~7.43)和4.70个月(95%CI:3.32~6.08),观察组相对于对照组进展的风险比HR为0.537(95%CI:0.337~0.857);观察组和对照组的中位OS分别为10.90个月(95%CI:9.39~12.41)和7.60个月(95%CI:6.97~8.23),观察组相对于对照组死亡的风险比HR为0.406(95%CI:0.241~0.684);观察组的PFS和OS均长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肿瘤标志物CEA、CA153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01);两组CA125水平及TK1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VEGF、MUC1、CD44v6水平比对照组低(P<0.001);观察组T细胞绝对值计数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PD-1抑制剂卡瑞丽珠单抗联合VEGFR2抑制剂阿帕替尼治疗晚期TNBC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阴性乳腺癌 晚期乳腺癌 PD-1抑制剂 抗血管治疗 卡瑞丽珠单抗 阿帕替尼 白蛋白紫杉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