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萧红作品与抗战文学 |
刘晓丽
|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9 |
5
|
|
2
|
抗战儿童文学的时代规范与救亡主题 |
王泉根
|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1997 |
4
|
|
3
|
论“抗战文学”的特点 |
何休
|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
|
2006 |
2
|
|
4
|
风雨60年:从文学抗日到抗日文学 |
房福贤
|
《理论学刊》
北大核心
|
2005 |
4
|
|
5
|
《不成问题的问题》的多重意蕴空间--兼论抗战文艺的“情”“理”之辩 |
凤媛
|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6
|
新世纪以来中国大陆抗战文学研究的回顾与思考 |
周晓风
凌孟华
|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2
|
|
7
|
民族文学视野中的山东抗日文学 |
房福贤
|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07 |
0 |
|
8
|
胡风对《七月》作者群的培育 |
金得存
|
《南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5 |
1
|
|
9
|
论台湾少数民族抗日文学 |
向忆秋
|
《闽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6 |
1
|
|
10
|
抗战文学“时段性”品格的生成、意义及其突破——以《文艺复兴》杂志的三部长篇小说为例 |
吕彦霖
|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7 |
1
|
|
11
|
抗战初期广州的文学场域与文学生产——兼论抗战文学的地域性和流动性 |
单昕
|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21 |
1
|
|
12
|
明代东南地域文化与嘉靖抗倭文学的发生 |
邵金金
|
《湖北理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19 |
0 |
|
13
|
1930年代反帝抗日文学综论 |
王爱松
|
《武陵学刊》
|
2011 |
0 |
|
14
|
移动的乡土——略论萧红抗战时期的行走写作 |
周晓风
|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21 |
0 |
|
15
|
论抗战时期国家权力对文学生产的“规训” |
罗建周
|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
2014 |
0 |
|
16
|
抗战时期的《江西青年》 |
程思义
|
《南昌工程学院学报》
CAS
|
2014 |
0 |
|
17
|
萧红与早期《七月》及其文学写作 |
邓姿
|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
|
2022 |
0 |
|
18
|
论张承志对文化中心体制的批判策略 |
牟泽雄
|
《昆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
2004 |
0 |
|
19
|
浪漫的间歇——抗战初期郭沫若的寓湘之旅 |
张弛
|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21 |
0 |
|
20
|
当代抗战文学的“地域文化”观察 |
陈舒劼
|
《石家庄学院学报》
|
2017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