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小板特异性糖蛋白(GPⅡb/Ⅲa)及HLA-Ⅰ类混合抗体引起血小板输注无效的检测 被引量:6
1
作者 陈扬凯 邓晶 +9 位作者 徐秀章 夏文杰 叶欣 丁浩强 刘静 曾四海 邵媛 王嘉励 李辉 付涌水 《中国输血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020-1022,共3页
目的探讨血小板混合抗体引起的血小板输注无效(PTR)的检测方法。方法提取1名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PTR患者的DNA 200μL,通过PCR-SSP方法做血小板特异性抗原(HPA)和人类白细胞抗原(HLA)基因分型,以ELISA法检测患者血浆中的血小板特异性糖蛋... 目的探讨血小板混合抗体引起的血小板输注无效(PTR)的检测方法。方法提取1名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PTR患者的DNA 200μL,通过PCR-SSP方法做血小板特异性抗原(HPA)和人类白细胞抗原(HLA)基因分型,以ELISA法检测患者血浆中的血小板特异性糖蛋白(GPⅡb/Ⅲa)和HLA抗体,用Luminex试剂盒检测HLA-Ⅰ类抗体特异性,以MAIPA法鉴定HPA抗体特异性。结果患者HPA基因型为1aa、2ab、3bb、4aa、5aa、6aa、9aa和15bb;HLA-Ⅰ类抗原为HLA-A*02、A*33,HLA-B*46、B*58;从患者血浆中检出GPⅡb/Ⅲa及HLA-Ⅰ类抗体。该患者的PTR是由GPⅡb/Ⅲa及HLA-Ⅰ类混合抗体引起。结论对于反复输血的患者,输注ABO、Rh(D)同型、HLA和HPA交叉配型相合的相容性血小板,可有效减少PTR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输注无效 HPA 血小板特异性糖蛋白抗体 hla抗体 反复输血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下载PDF
血液病患者产生抗HLA抗体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季开 王澜 +4 位作者 陈璐瑶 鲍晓晶 袁晓妮 吴小津 何军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165-173,共9页
目的在造血干细胞移植前的血液病患者中,探究抗人类白细胞抗原(human leucocyte antigen,HLA)抗体产生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6-2018年间本院1008名血液病患者在移植前采用Luminex技术平台进行抗HLA抗体检测的结果及临床数据,并对其进... 目的在造血干细胞移植前的血液病患者中,探究抗人类白细胞抗原(human leucocyte antigen,HLA)抗体产生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6-2018年间本院1008名血液病患者在移植前采用Luminex技术平台进行抗HLA抗体检测的结果及临床数据,并对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008名患者的抗HLA抗体总体阳性率为24.08%。多因素分析显示,与抗HLA抗体产生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年龄≥30岁(P=0.046,OR 1.467,95%CI 1.007-2.136)、疾病确诊至抗体检测的时间≥41d(P=0.000,OR 1.830,95%CI 1.306-2.565)、初诊PLT计数<20×109/L(P=0.020,OR 1.543,95%CI 1.072-2.220)、有妊娠史(P=0.000,OR 5.187,95%CI 3.689-7.293)、入院前有输血史(P=0.001,OR 1.762,95%CI 1.257-2.470)和入院后PLT输注总量≥30U(P=0.000,OR 2.352,95%CI 1.638-3.376)。其中年龄≥30岁(P=0.023,OR=1.839,95%CI 1.088-3.108)、妊娠史(P=0.042,OR=5.258,95%CI 1.062-26.038)分别与抗HLA-Ⅰ类、Ⅱ类抗体的产生有关;疾病确诊至抗体检测时间≥41d(P=0.000,OR=2.873,95%CI 1.612-5.119)、初诊PLT计数<20×109/L(P=0.008,OR=2.164,95%CI 1.225-3.822)、妊娠史(P=0.002,OR=6.734,95%CI 1.993-22.751)、入院前的输血史(P=0.001,OR=2.746,95%CI 1.531-4.925)、入院后PLT输注>30U(P=0.006,OR=3.459,95%CI 1.416-8.451)与抗HLA-Ⅰ+Ⅱ类抗体的产生有关。结论年龄较大、病程较长、PLT计数较低、有妊娠史和输血史、PLT输注总量较多,均是影响抗HLA抗体产生的危险因素。因此,对移植前血液病患者宜根据情况检测抗HLA抗体,这对于指导供者选择、监测抗体变化和改善移植预后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白细胞抗原 抗人类白细胞抗原抗体 造血干细胞移植 血液病学 输血
下载PDF
抗HLA-II类抗体和抗MICA抗体对移植肾存活的影响 被引量:3
3
作者 贾保祥 武俊杰 徐秀红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4年第1期7-10,共4页
目的研究肾移植术后患者抗HLA-II抗体和抗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I类相关链A基因(MICA)抗体与移植肾存活的关系。方法对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2008年前手术的321肾移植患者,于2009年12月至2010年6月检测群体反应性抗体(PRA)和抗MIC... 目的研究肾移植术后患者抗HLA-II抗体和抗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I类相关链A基因(MICA)抗体与移植肾存活的关系。方法对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2008年前手术的321肾移植患者,于2009年12月至2010年6月检测群体反应性抗体(PRA)和抗MICA抗体,PRA检测采用美国莱姆德公司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抗原板检测抗HLA抗体,抗MICA抗体检测采用流式筛查技术。结果 321肾移植患者中共检测出抗HLA-II类抗体阳性患者66例,抗MICA抗体阳性患者18例,分别占肾移植术后患者20.56%(66/321)和5.61%(18/321);抗体总阳性率26.17%(84/321)。66例抗HLA-II类抗体阳性患者中,9例患者肾功能正常,占13.64%(9/66);57例患者肾功能下降或丧失,占75.76%(57/66)。18例抗MICA抗体阳性患者中,肾功能正常患者2例,占11.11%(2/18);肾功能下降患者或丧失患者16例,占88.89%(16/18)。抗HLA-II类抗体和抗MICA抗体阳性与抗体阴性患者对肾功能下降的影响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χ2=145.80,P<0.001)。结论抗HLA-II类抗体和抗MICA抗体是引起移植肾慢性失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移植 hla抗体 抗MICA抗体 移植肾功能
下载PDF
高龄肾移植患者术后抗HLA抗体产生的几率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贾保祥 孙立宁 +1 位作者 徐秀红 田野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0年第2期138-140,共3页
目的探讨高龄肾移植患者移植术后产生抗HLA抗体(PRA)的几率、抗体类型及对肾功能的影响。方法肾移植术后患者血清取自2006年1月-2008年6月,于2009年3月检测PRA。肾移植术后一年以上的大于50岁的肾移植患者226例。PRA检测采用美国莱... 目的探讨高龄肾移植患者移植术后产生抗HLA抗体(PRA)的几率、抗体类型及对肾功能的影响。方法肾移植术后患者血清取自2006年1月-2008年6月,于2009年3月检测PRA。肾移植术后一年以上的大于50岁的肾移植患者226例。PRA检测采用美国莱姆德公司抗原筛选板和美国GTI公司提供的ELISA筛选HLA—Ⅰ类、Ⅱ类混合抗原板,鉴定抗体类型采用美国One lanmbda公司鉴定抗原板(LAT-1240)。肾功能指标由血肌酐和尿素氮确定,血肌酐正常值为53~115μmol/L,尿素氮正常值为1.43~7.14mmol/L。结果在226例肾移植术后患者中,PRA阳性患者62例,占27.43%。男性患者PRA阳性占31.68%(32/101),女性患者PRA阳性占24.00%(30/125)。在抗HLA抗体的类型中,主要以HLA—Ⅱ抗体为主。抗HLA—Ⅰ+Ⅱ类抗体有9例,抗HLA—I类抗体有4例,抗HLA—Ⅱ类抗体有49例。肾移植术后PRA阳性及血肌酐和尿素氮水平大于正常值的患者有21例,占总阳性率的33.87%(21/62),其中Ⅰ+Ⅱ类抗体阳性有4例,Ⅰ类抗体阳性有3例,Ⅱ类抗体阳性有14例。肾移植术后患者PRA阴性及血肌酐和尿素氮水平大于正常值的患者有6例,占PRA阴性患者的3.66%(6/164)。结论高龄肾移植患者移植术后产生抗HLA抗体主要以HLA—Ⅱ类抗体为主。抗HLA—Ⅱ类抗体与移植术后移植物排斥关系不大,仅在抗HLA—Ⅱ类抗体强阳性时,部分肾移植患者可表现血肌酐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移植 hla抗体 高龄
下载PDF
高、中、低龄肾移植患者术前抗HLA抗体产生的频率比较 被引量:3
5
作者 贾保祥 武俊杰 +1 位作者 孙立宁 田野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80-82,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段移植前肾移植患者抗HLA抗体的频率、抗体类型,以此了解各个年龄段产生抗体的不同点,为临床预测不同年龄段患者肾移植术后发生移植肾排斥提供参考。方法肾移植术前患者血清取自2006年1月至2008年6月,凡是年龄小于等...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段移植前肾移植患者抗HLA抗体的频率、抗体类型,以此了解各个年龄段产生抗体的不同点,为临床预测不同年龄段患者肾移植术后发生移植肾排斥提供参考。方法肾移植术前患者血清取自2006年1月至2008年6月,凡是年龄小于等于35岁为低龄组,大于等于36岁小于50岁为中年组、大于等于50岁者为高龄组。群体反应性抗体(PRA)检测采用ELISA筛选HIAⅠ类、Ⅱ类混合抗原板。结果。肾移植术前高、中、低龄组抗HLA抗体产生的频率分别为18.18%、23.00%和6.19%,经χ^2检验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青年组男性与女性抗HLA抗体产生的频率分别为5.59%和8.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中年组男性与女性抗HLA抗体产生的频率分别为21.30%和25.3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05)。高龄组男性与女性抗HLA抗体产生的频率分别为11.36%和2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肾移植术前患者无论在青年组还是在高、中年龄组,抗HLA抗体主要以抗HLAⅠ类抗体和HLAⅠ+Ⅱ抗体为主。结论肾移植术前高、中、低龄患者抗HLA抗体产生的频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肾移植术前患者抗HLA抗体主要以抗HLAⅠ类抗体和HLAⅠ+Ⅱ抗体为主,有移植史的肾移植患者抗HLA抗体生成的频率高于移植术前曾输血和妊娠的妇女。女性患者抗HLA抗体产生的频率高于男性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移植 hla抗体 年龄
原文传递
针对供肾者特异性HLA抗体对肾移植免疫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3
6
作者 吴强 张建伟 +1 位作者 张力超 周广臣 《国际输血及血液学杂志》 CAS 2006年第5期395-397,共3页
目的评价肾移植术后针对供肾者特异性HLA抗体对移植肾免疫反应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通过抗体监测系统(AntibodyMonitoringSystemAMS)检测125例首次肾移植患者术前、术后针对供肾者特异性抗体水平,随访观察针对供肾者特异性HL... 目的评价肾移植术后针对供肾者特异性HLA抗体对移植肾免疫反应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通过抗体监测系统(AntibodyMonitoringSystemAMS)检测125例首次肾移植患者术前、术后针对供肾者特异性抗体水平,随访观察针对供肾者特异性HLA抗体对肾移植免疫反应的影响。结果术后针对供肾者特异性抗体阳性组发生免疫反应率高于阴性组(P<0.005)。按照针对供肾者特异性HLA-类和类抗体水平分组后,移植肾无排斥存活率依次为:HLA--/-组>HLA--/+组>HLA-+/-组>HLA-+/+组。结论针对供肾者特异性HLA抗体可能是引起移植肾免疫反应的原因之一,HLA-类抗体与免疫反应关系较为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移植 hla抗体 排斥 AMS
原文传递
抗人类白细胞抗原与抗组织相容性Ⅰ类相关链A位点特异性抗体对移植肾功能的监测价值 被引量:2
7
作者 袁晓妮 何军 +7 位作者 侯建全 王乾 李强 鲍晓晶 邱桥成 李扬 王炎云 温端改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266-1268,共3页
目的探讨抗人类白细胞抗原(HLA)与抗主要组织相容性Ⅰ类相关链A位点(MI—CA)抗体在移植肾功能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磁珠流式液相芯片技术检测135例等待肾移植患者中的抗HLA和抗MICA抗体,其中33例肾移植患者接受了2年的动态随访... 目的探讨抗人类白细胞抗原(HLA)与抗主要组织相容性Ⅰ类相关链A位点(MI—CA)抗体在移植肾功能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磁珠流式液相芯片技术检测135例等待肾移植患者中的抗HLA和抗MICA抗体,其中33例肾移植患者接受了2年的动态随访;采用PCR—SSOP方法进行HLA和MICA基因分型并鉴定供者特异性抗体(DSA)和非供者特异性抗体(NDSA),结合血清肌酐水平和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34.1%等待肾移植患者(46/135)预存抗HLA和抗MICA抗体。动态随访33例肾移植患者:20例患者移植前后抗体均阴性;10例患者移植前后抗体阳性且类型未改变;3例患者移植6个月后产生新生抗体(9.1%)。2例移植前抗体阴性,移植后6个月新生A33、A31和DQ7、DR17、DR18为NDSA抗体,移植后1、2年新生DR12和DR11为DSA抗体;1例移植后1年新增MICA27和MICA02特异性抗体的同时新生HLA,B41、A32抗体。在33例肾移植患者中,抗体阳性组患者与抗体阴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ICA抗体阳性组患者的血清肌酐水平升高更明显(P〈0.01)。结论无论肾移植前患者是否预存抗HLA和抗MICA抗体,移植后动态监测抗HLA和抗MICA特异性抗体的变化,对预警排斥反应的发生和指导临床治疗来防止移植肾功能减退均具有一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la抗体 抗MICA抗体 肾移植
原文传递
肾移植长期存活患者PRA与肾功能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徐秀红 贾保祥 +2 位作者 张栋 李岩 苏建荣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6年第20期1976-1978,共3页
目的研究肾移植长期存活者群体反应性抗体(PRA)与肾功能的关系。方法于2014年2月回顾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肾移植长期存活者的临床资料,对2007年前已完成肾移植手术且接受过PRA检测的肾移植受者进行临床随访跟踪,共有707例患者... 目的研究肾移植长期存活者群体反应性抗体(PRA)与肾功能的关系。方法于2014年2月回顾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肾移植长期存活者的临床资料,对2007年前已完成肾移植手术且接受过PRA检测的肾移植受者进行临床随访跟踪,共有707例患者进行了肾功能观察,分析抗HLA抗体与肾移植受者移植物长期存活的相关性。结果肾功能评估完成时间2014年10月,707例肾移植受者中PRA阴性共403例,肾功能正常共347例,肾功能异常共56例;PRA阳性共304例,肾功能正常75例,肾功能异常229例,707例移植物长期存活的肾移植受者中抗HLA抗体阳性和阴性患者对肾功能的影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69.25,P<0.0005)。结论抗HLA抗体的产生可能影响肾移植受者术后移植物的长期存活及存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移植 hla抗体 肾功能
下载PDF
抗 HLA 抗体和 MICA 抗体与移植肾存活的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贾保祥 武俊杰 田野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16-219,共4页
目的:研究肾移植术后患者抗HLA抗体和抗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Ⅰ类相关链A基因( MICA)抗体与移植肾存活的关系。方法对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2008年前接受肾移植的679例患者,于2009年10月至2010年6月检测群体反应性抗体( PR... 目的:研究肾移植术后患者抗HLA抗体和抗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Ⅰ类相关链A基因( MICA)抗体与移植肾存活的关系。方法对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2008年前接受肾移植的679例患者,于2009年10月至2010年6月检测群体反应性抗体( PRA)和MICA抗体。于近期查看移植肾功能。 PRA检测采用美国莱姆德公司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抗原板检测抗HLA抗体,抗MICA抗体检测采用流式筛查技术( Luminex200,MICA AbScan Kit )。结果679例肾移植患者中共检测出108例患者具有抗HLA抗体和/或MICA抗体,其中单纯抗HLA抗体阳性患者81例,占11.93%(81/679);单纯抗MICA抗体阳性患者18例,占2.65%(18/679),抗HLA抗体和抗MICA抗体共同阳性患者9例,占1.33%(9/679)。81例抗HLA抗体阳性患者中,移植肾功能下降或丧失患者71例,占87.65%(71/81);18例MICA抗体单纯阳性患者中,肾功能下降患者或丧失患者16例,占88.89%(16/18);9例抗HLA抗体和抗MICA抗体共同阳性患者中,肾功能下降患者或丧失患者9例,占100%(9/9)。抗HLA抗体和MICA抗体阳性与阴性对肾移植患者移植肾功能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53.92,P<0.001)。结论抗HLA抗体和抗MICA抗体与移植肾慢性失功具有高度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移植 hla抗体 抗MICA抗体 移植肾功能
原文传递
单剂小剂量利妥昔单抗降低致敏肾移植等待者HLA抗体的效果及机制 被引量:1
10
作者 田凯文 程守钰 +7 位作者 朱平 刘艳君 刘桂欢 林恩宇 汤延淋 曾加义 叶楚津 余玉明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493-499,共7页
目的:探讨单剂小剂量利妥昔单抗(RTX)对等待肾移植的致敏患者脱敏治疗的效果及机制,观察单剂小剂量RTX作用下致敏患者体内B淋巴细胞的动态变化规律。方法:分析8名等待肾移植的致敏患者使用单剂小剂量(200 mg)RTX脱敏方案治疗前、后的临... 目的:探讨单剂小剂量利妥昔单抗(RTX)对等待肾移植的致敏患者脱敏治疗的效果及机制,观察单剂小剂量RTX作用下致敏患者体内B淋巴细胞的动态变化规律。方法:分析8名等待肾移植的致敏患者使用单剂小剂量(200 mg)RTX脱敏方案治疗前、后的临床资料,使用Luminex单抗原珠和流式细胞术对致敏患者抗人类白细胞抗原(HLA)抗体及外周血B淋巴细胞的变化情况进行动态观察。结果:抗HLA抗体在用药后3个月可降至用药前水平的(46.03±13.09)%;致敏患者外周血中B淋巴细胞在RTX治疗后2周内清除,6个月时仍处于较低水平(24.1±17.4)个细胞/μL,B淋巴细胞重建以CD19^(+)CD5^(+)B1细胞和CD19^(+)IgD^(+)CD27^(-)幼稚性B细胞为主。结论:单剂小剂量RTX可降低部分致敏患者抗HLA抗体强度,患者外周血B淋巴细胞重建在用药后6个月仍处于较低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移植 致敏患者 hla抗体 利妥昔单抗 B淋巴细胞
下载PDF
活体肾移植体液性排斥反应与抗HLA抗体的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晓北 石田英树 +4 位作者 古泽美由纪 土埼大介 饭田洋一 山口裕 田边一成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8年第2期237-241,共5页
目的研究活体肾移植术后体液性排斥反应与抗HLA抗体及其特异性的关系。方法87例活体肾移植患者,分别于肾移植术前1天及术后6个月行流式细胞法群体反应抗体检测(Flow PRA screening test)。同时应用独立抗原免疫磁珠分析法(LAB Single an... 目的研究活体肾移植术后体液性排斥反应与抗HLA抗体及其特异性的关系。方法87例活体肾移植患者,分别于肾移植术前1天及术后6个月行流式细胞法群体反应抗体检测(Flow PRA screening test)。同时应用独立抗原免疫磁珠分析法(LAB Single antigen analysis)检测抗HLA抗体的特异性。全部患者于术中、术后两周、术后6个月和1年4个时间段进行移植肾穿刺病理检查。结合患者一般情况、病理诊断及抗HLA抗体检测结果,在体液性排斥反应发生率、预后、相关抗体种类及特异性等方面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7例患者中,群体反应抗体(PRA)术前1天检测结果均为阴性。术后6个月时28例(32.2%,28/87)为阳性。其中,15例(53.6%,15/28)为非供体特异性抗HLA抗体;13例(46.4%,13/28)存在供体特异性抗体。病理结果提示,供体特异性抗体患者中11例(84.6%,11/13)在术后6个月内出现了严重的抗体介导的体液性排斥反应;术后1年时仍然有5例持续存在体液性排斥,移植肾3年内完全丧失功能,恢复到规律透析状态。非供体特异性抗体患者术后无体液性排斥反应发生。术后抗HLA抗体阴性组与阳性组3年移植肾存活率分别为96.6%和75.0%。结论活体肾移植患者抗HLA抗体的出现与术后急性体液性排斥反应的发生明显相关,特别是术后出现供体特异性抗HLA抗体的患者急性体液性排斥反应的发生率更高,预后更差。肾移植术后严密监测抗HLA抗体的出现对于及时调整免疫抑制方案改善移植肾长期存活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移植 活体 体液性排斥反应 hla抗体
下载PDF
液态芯片技术检测抗人类白细胞抗原抗体抗主要组织相容性Ⅰ类相关链A位点抗体在移植肾围手术期急性抗体介导性排斥反应中的应用
12
作者 周文强 石炳毅 +9 位作者 韩永 钱叶勇 蔡明 肖漓 王强 许晓光 黄海燕 王新颖 匡国杰 武洪文 《山西医药杂志》 CAS 2014年第21期2487-2490,共4页
目的探讨液态芯片技术(Luminex)检测移植肾受者围手术期发生急性抗体介导性排斥反应者抗人类白细胞抗原(HLA)抗体、抗主要组织相容性Ⅰ类相关链A位点(MICA)抗体水平与影响。方法选取我院器官移植研究所2008年1月至2013年6月肾移植术后... 目的探讨液态芯片技术(Luminex)检测移植肾受者围手术期发生急性抗体介导性排斥反应者抗人类白细胞抗原(HLA)抗体、抗主要组织相容性Ⅰ类相关链A位点(MICA)抗体水平与影响。方法选取我院器官移植研究所2008年1月至2013年6月肾移植术后围手术期患者106例为研究对象,采用Luminex技术检测接受同种异体肾移植手术并明确病理诊断肾围手术期急性抗体介导性排斥反应患者血清中抗HLA抗体、抗MICA抗体,并同步检测血肌酐、尿量及移植肾超声等临床指标。结果参照Banff 2007标准组织病理学诊断移植肾超急性排斥反应2例,急性抗体介导性排斥反应15例,同时应用Luminex方法检测抗HLA抗体、抗MICA抗体水平,HLA抗体检测结果15例阳性,阳性率为88%(15/17),检出PRAⅠ类和Ⅱ类阳性率分别为47%(7/15)和53%(8/15);MICA抗体2例阳性,阳性率为12%(2/17),其余89例其他病理类型检测未见抗HLA抗体、MICA抗体阳性,移植肾穿刺病理结果显示HLA抗体、抗MICA抗体阳性患者C4d沉积均为阳性。结论抗HLA抗体、抗MICA抗体可预测围手术期急性抗体介导性排斥反应发生及治疗效果,对于及时诊断及治疗排斥反应提供了一个重要指标,可影响移植肾的长期存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移植 移植物排斥 hla抗体 MICA抗体
下载PDF
抗HLA和MICA抗体对肾移植患者移植肾功能的影响研究
13
作者 康颖 贾保祥 +3 位作者 贾业军 徐秀红 刘杰 单小燕 《实用器官移植电子杂志》 2015年第6期350-353,共4页
目的研究肾移植术后抗人类白细胞抗原(HLA)和组织相容性复合物Ⅰ类链相关分子A(MICA)抗体对移植肾长期存活的影响。方法选择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78例可追踪到的肾移植术后的患者于2014年10月检测患者群体反应性抗体(PRA)和M... 目的研究肾移植术后抗人类白细胞抗原(HLA)和组织相容性复合物Ⅰ类链相关分子A(MICA)抗体对移植肾长期存活的影响。方法选择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78例可追踪到的肾移植术后的患者于2014年10月检测患者群体反应性抗体(PRA)和MICA抗体。血肌酐和尿素氮检测数据由检验科提供。结果 78例肾移植患者中抗HLA抗体和MICA抗体阳性的患者62例,其中肾功能正常患者14例,肾功能下降或丧失患者48例;抗HLA抗体和MICA抗体阴性患者16例,其中肾功能正常患者5例,肾功能下降或丧失患者11例。结论抗HLA和MICA抗体是影响移植肾长期存活的重要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移植 hla抗体 抗MICA抗体 肾功能
下载PDF
血液透析致肾移植患者术前产生抗HLA抗体的研究
14
作者 代波 黄国虹 +2 位作者 庄杰 巫丽娟 王莉 《中华临床实验室管理电子杂志》 2019年第4期207-209,共3页
目的了解肾移植术前血液透析导致抗人类白细胞抗原(human leukocyte antigen,HLA)抗体产生的几率及分布特点.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本院肾移植前无致敏史患者血清样本共169例,应用Luminex 200检测平台及相应试剂检测抗HLA抗体,... 目的了解肾移植术前血液透析导致抗人类白细胞抗原(human leukocyte antigen,HLA)抗体产生的几率及分布特点.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本院肾移植前无致敏史患者血清样本共169例,应用Luminex 200检测平台及相应试剂检测抗HLA抗体,并进行分析.结果经血液透析的169例患者中,64.50%(109/169)的患者产生抗HLA抗体;随着血液透析时间的延长,抗HLA抗体产生的阳性率增加,但差别无统计学意义(χ^2=6.009,P>0.05);共检出186个抗HLAⅠ类抗体,158个抗HLAⅡ类抗体;抗HLAⅠ类抗体中,以抗-A11、A25、A66、A80、B8、B75、B76和Cw17出现的频率较高,抗HLAⅡ类抗体中,以抗-DR4、DR51、DR52、DR53、DQ2、DQ4、DQ6、DQ7、DP1、DP5、DP11和DP13出现的频率较高.结论无致敏史肾移植术前患者经血液透析治疗后体内会产生抗HLA抗体,血液透析可能是致敏的另一个因素,临床上应予以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移植 血液透析 抗-hla抗体 致敏
原文传递
抗HLA抗体与慢性移植肾肾病的关系
15
作者 吴家清 朱春丽 +3 位作者 赵明 李留洋 刘东 郑克立 《医学信息(下旬刊)》 2011年第8期6-7,共2页
目的:探讨抗HLA抗体及其特异性与慢性移植肾肾病(CAN)的关系。方法:移植肾穿刺活检确诊(依照Banff97标准)为CAN的36例患者设为病例组,随机抽取门诊随访的106例移植肾功能稳定受者设为对照组,酶联免疫方法(ELISA)检测术前、术... 目的:探讨抗HLA抗体及其特异性与慢性移植肾肾病(CAN)的关系。方法:移植肾穿刺活检确诊(依照Banff97标准)为CAN的36例患者设为病例组,随机抽取门诊随访的106例移植肾功能稳定受者设为对照组,酶联免疫方法(ELISA)检测术前、术后抗HLA抗体及其特异性,回顾性分析比较两组术前及术后抗HLA抗体及其特异性。结果:①两组术前抗HLA抗体阳性率无显著性差异(19.4%vs18.9%。P=0.939)。CAN组术前抗HIA抗体阴性术后转为阳性比率明显高于对照组(51.7%V816.3%,P〈0.001),CAN组术后抗HLA抗体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58.3%VB20.1%,P〈0.001)。②术后CAN组抗HLAⅡ类抗体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76%vs36%,P=0.009),抗体特异性分布在两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27)。结论:抗HLA抗体尤其是术后新生抗HLA抗体与CAN的发生密切相关,其中抗HLAⅡ类抗体在CAN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移植肾肾病 hla抗体
下载PDF
抗HLA抗体对肾移植患者移植肾功能的影响研究
16
作者 徐秀红 贾保祥 +1 位作者 苏建荣 李岩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7年第18期1852-1855,共4页
目的研究肾移植术后抗HLA抗体对移植肾存活的影响。方法选择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可追踪到的肾移植术后患者78例,检测抗HLA抗体。抗HLA抗体检测方法采用美国One lambda公司提供LABScreen Mixed试剂盒(One Lambda,Inc.,Canoga Pa... 目的研究肾移植术后抗HLA抗体对移植肾存活的影响。方法选择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可追踪到的肾移植术后患者78例,检测抗HLA抗体。抗HLA抗体检测方法采用美国One lambda公司提供LABScreen Mixed试剂盒(One Lambda,Inc.,Canoga Park,CA)进行检测,观察抗HLA抗体对移植肾功能的影响。结果 78例肾移植患者中14例为HLA-I类抗体阳性,20例为HLA-II类抗体阳性,22例抗HLA-I+II类抗体阳性。肾功能正常患者分别为6例、8例和2例;肾功能下降或丧失患者分别为8例、12例和20例。肾移植患者术后捡测抗HLA抗体,其结果阳性与阴性对移植肾功能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HLA抗体对肾移植患者术后肾功能的影响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移植 hla抗体 肾功能
下载PDF
小鼠人白细胞抗原异基因皮肤移植后的机体免疫应答
17
作者 何瑶 黄文生 +3 位作者 杨荣萍 熊理守 陈瑜君 蔡世荣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18-221,共4页
目的 探讨人白细胞抗原(HLA)致敏后机体免疫应答,为寻找有效手段阻断抗体介导排斥反应(AMR)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以转HLA-A2.1基因小鼠为供体,野生型小鼠为受体行2次皮肤移植建立HLA致敏小鼠模型,观察致敏小鼠体内各种免疫应答变化.结... 目的 探讨人白细胞抗原(HLA)致敏后机体免疫应答,为寻找有效手段阻断抗体介导排斥反应(AMR)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以转HLA-A2.1基因小鼠为供体,野生型小鼠为受体行2次皮肤移植建立HLA致敏小鼠模型,观察致敏小鼠体内各种免疫应答变化.结果 皮肤移植致敏后小鼠体内IgG显著升高,28 d达高峰[(14.10±0.47μg/L,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以IgG2a为主[(449.4±113.5)μg/L,莱姆德抗原板法],伴外周血、脾脏及骨髓中各种淋巴细胞组成的变化;2次移植皮肤存活天数较第1次显著缩短[(3.0±0.7)d比(10.0±1.3)d];HLA-A2单一抗原致敏可诱导产生多种抗体,并对表达HLA-A2靶细胞具细胞毒作用.结论 HLA-A2致敏可诱导受体产生高水平IgG2a,与多种Ⅰ类HLA存在交叉反应,伴有B及T淋巴细胞的激活,导致移植后受体发生AM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移植 免疫应答 抗人白细胞抗原抗体
原文传递
人类白细胞抗原系统分型技术及其应用的现状分析和展望 被引量:5
18
作者 朱发明 毛伟 张志欣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19年第8期736-740,共5页
人类白细胞抗原(HLA)在移植免疫、人类遗传学、疾病关联、药物组学、输血医学等领域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下一代测序(NGS)技术已应用于HLA基因分型,不同分型策略和结果指定信息系统的分型准确率存在差异。已公布的中国人群HLA常见等位基... 人类白细胞抗原(HLA)在移植免疫、人类遗传学、疾病关联、药物组学、输血医学等领域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下一代测序(NGS)技术已应用于HLA基因分型,不同分型策略和结果指定信息系统的分型准确率存在差异。已公布的中国人群HLA常见等位基因和确认等位基因,存在明显的人群分布特点,可作为国内HLA基因分型指定的参考标准。供者特异性抗-HLA在实体器官移植、造血干细胞移植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准确鉴定出这种抗体有助于提升移植患者存活率。HLA、MICA和KIR与疾病关联研究中大部分报道病例数较低,今后需要多中心合作的大样本分析。血站系统HLA实验室多数已具有高分辨分型能力,但发展存在不均衡现象,整体上规模偏小。国内初步建立了血小板捐献者HLA基因型数据库,其库容量的扩展可与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CMDP)的发展协同规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白细胞抗原 下一代测序(NGS) hla常见等位基因 hla确认等位基因 供者单特异性抗-hla(DSA) 疾病关联 hla基因型数据库 血小板捐献者
下载PDF
单倍型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前血液病患者体内供者特异性抗人类白细胞抗原抗体水平对利妥昔单抗去敏治疗后造血重建不良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6
19
作者 王志东 孙于谦 +13 位作者 闫晨华 王峰蓉 莫晓东 吕萌 赵晓甦 韩伟 陈欢 陈育红 王昱 许兰平 张晓辉 刘开彦 黄晓军 常英军 《中华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644-649,共6页
目的:探讨接受利妥昔单抗去敏治疗的单倍型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Haplo-SCT)患者体内供者特异性抗人类白细胞抗原抗体(DSA)对造血重建不良(PHR)的影响。方法:前瞻性入组2015年5月至2020年2月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接受Haplo-SCT、移植前DSA阳... 目的:探讨接受利妥昔单抗去敏治疗的单倍型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Haplo-SCT)患者体内供者特异性抗人类白细胞抗原抗体(DSA)对造血重建不良(PHR)的影响。方法:前瞻性入组2015年5月至2020年2月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接受Haplo-SCT、移植前DSA阳性[2000≤平均荧光强度(MFI)<10000]的血液病患者83例,预处理-3 d给予利妥昔单抗375 mg/m^(2),分析移植后PHR(包括原发植入不良和持续性血小板减少)的发生率和危险因素。结果:83例患者中男性22例、女性61例,中位年龄39(1~65)岁;应用Kaplan-Meier曲线方法分析显示100 d中性粒细胞和血小板植入率分别为93.0%和90.7%,PHR的发生率为14.7%,3年累计复发率、非复发死亡(NRM)、无事件生存率(EFS)、无病生存(DFS)和总生存(OS)分别为6.5%、15.1%、70.8%、79.4%和79.4%。DSA MFI<5000患者(A组,46例)的PHR(4.4%比27.5%,P=0.003)发生率显著低于DSA MFI≥5000的患者(B组,37例);A组患者3年EFS显著高于B组(79.5%比59.8%,P=0.020)。多因素分析显示DSA MFI≥5000是PHR高发生率的影响因素(HR=6.101,P=0.021);PHR是高NRM(HR=4.110,P=0.026)、低DFS(HR=3.656,P=0.019)和OS(HR=3.656,P=0.019)的影响因素。结论:Haplo-SCT前DSA水平是接受利妥昔单抗去敏治疗患者移植后PHR发生的高危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血干细胞移植 hla抗原 利妥昔单抗 供者特异性抗hla抗体
原文传递
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儿童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20
作者 高洋洋(综述) 陈晓娟 罗荣牡(审校)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854-859,共6页
对于缺乏人类白细胞抗原(human leukocyteantigen,HLA)全相合同胞供者并且对免疫抑制疗法反应不佳的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儿来说,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是一种推荐的替代治疗方法。但由于HLA不全相合,患儿体内可能存在供者HLA特异性抗体... 对于缺乏人类白细胞抗原(human leukocyteantigen,HLA)全相合同胞供者并且对免疫抑制疗法反应不佳的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儿来说,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是一种推荐的替代治疗方法。但由于HLA不全相合,患儿体内可能存在供者HLA特异性抗体,导致移植物功能不良发生率较高。与HLA全相合移植相比,其预处理方案的选择也仍需探讨。该文对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中供者HLA特异性抗体的检测和处理、预处理方案的选择、移植物功能不良的机制及处理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 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 供者hla特异性抗体 预处理 移植物功能不良 儿童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