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了解男男性行为人群(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MSM)中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者/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病人抗病毒治疗1年后的性伴特征及性行为变化,...目的了解男男性行为人群(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MSM)中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者/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病人抗病毒治疗1年后的性伴特征及性行为变化,探索其抗病毒治疗后持续发生高危行为的影响因素。方法定量研究主要通过问卷调查收集调查对象抗病毒治疗前和治疗满1年后的高危行为信息,并进行McNemarx^2检验比较。定性研究为个人深入访谈,深入挖掘访谈对象抗病毒治疗后持续发生高危行为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共调查132例,调查对象与固定性伴发生肛交性行为时安全套使用率较高,治疗前后分别为91.4%和87.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500,P=0.682)。与偶然性伴发生性行为时,治疗前后安全套使用率分别为22.2%和28.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11.257,P=0.010)。发生过无保护肛交性行为者治疗成功率低于未发生无保护肛交性行为者,分别为82.4%和95.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x^2=4.601,P=0.032)。结论 MSMs HIV感染者/AIDS病人接受抗病毒治疗满1年后,仍有部分调查对象与偶然性伴发生无保护肛交性行为,可能会增加HIV耐药病毒株传播和性病感染的风险,需进一步加强针对该人群的宣传教育和行为干预。展开更多
基金supported by 973 Program(No. 2009CB522306)the Key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Program of China (Nos. 2009ZX09501-029, 2012ZX10001-006 and 2012ZX-10001-007)+2 种基金Yunnan Provinc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oject(Nos. 2007BC006, 2010GA001)NSFC (No. 81001462, 81102483)the CAS Knowledge Innovation Project (No. KSCX1-YW-10)~~
文摘目的:研究普洱熟茶(发酵)和普洱绿茶(未发酵)这 2 种常见普洱茶的抗 HIV 作用。方法:采用 MTT 比色法检测普洱茶提取物对 C8166, MT4 和 PBMC 细胞的毒性作用; 细胞病变法检测化合物对 HIV-1 急性感染的抑制活性。采用细胞病变法和 HIV-1 p24 抗原 ELISA 方法检测普洱茶提取物的抗 HIV 活性作用; 结果:所有普洱茶提取物都具有较低的细胞毒性 CC50为 120.63 524.95 μg·mL 1。所有普洱茶提取物均能抑制 HIV 诱导细胞形成合胞体其 EC50为 11.13 67.49 μg·mL 1。普洱茶水提物的抑制作用比醇提物的抑制作用要好, 并且普洱熟茶的抑制作用好于普洱生茶, 尤其是 YYP-31, 其 SI 值为 42.40。YYP-31 对HIV-RF和 HIV-2CBL-20也有很好的抑制作用, 其 EC50分别为 30.82 和 39.79 μg·mL 1。YYP-31 还能很好地抑制 HIV-1IIIB急性感染C8166 细胞和 HIV-1KM018感染PBMC细胞p24抗原的产生, 其EC50分别为14.95和 74.63 μg·mL 1。YYP-31能阻止正常细胞C8166与 HIV-1 慢性感染细胞 H9/HIV-1IIIB之间的融合, EC50为 234.27 μg·mL 1。提取物 YYP-31 与 AZT 联合用药具有显著的协同抗HIV 作用,但是对 HIV 逆转录没有抑制作用。结论:普洱茶提取物具有很好的抗 HIV 的活性作用, 可以作为一种 HIV 辅助治疗的产品或保健品用于 HIV 患者的治疗过程中。
文摘目的了解男男性行为人群(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MSM)中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者/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病人抗病毒治疗1年后的性伴特征及性行为变化,探索其抗病毒治疗后持续发生高危行为的影响因素。方法定量研究主要通过问卷调查收集调查对象抗病毒治疗前和治疗满1年后的高危行为信息,并进行McNemarx^2检验比较。定性研究为个人深入访谈,深入挖掘访谈对象抗病毒治疗后持续发生高危行为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共调查132例,调查对象与固定性伴发生肛交性行为时安全套使用率较高,治疗前后分别为91.4%和87.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500,P=0.682)。与偶然性伴发生性行为时,治疗前后安全套使用率分别为22.2%和28.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11.257,P=0.010)。发生过无保护肛交性行为者治疗成功率低于未发生无保护肛交性行为者,分别为82.4%和95.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x^2=4.601,P=0.032)。结论 MSMs HIV感染者/AIDS病人接受抗病毒治疗满1年后,仍有部分调查对象与偶然性伴发生无保护肛交性行为,可能会增加HIV耐药病毒株传播和性病感染的风险,需进一步加强针对该人群的宣传教育和行为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