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3篇文章
< 1 2 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典名方小承气汤中化学成分的UPLC-Q-Orbitrap-MS分析 被引量:22
1
作者 罗思妮 彭致铖 +4 位作者 范倩 蔡盛康 魏梅 程学仁 孙冬梅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3期1-10,共10页
目的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法(UPLC-Q-Orbitrap-MS)对小承气汤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快速识别和鉴定。方法采用CORTECS T3色谱柱(2.1 mm×150 mm,1.6μm),以甲醇(A)-0.1%甲酸水溶液(B)作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 目的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法(UPLC-Q-Orbitrap-MS)对小承气汤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快速识别和鉴定。方法采用CORTECS T3色谱柱(2.1 mm×150 mm,1.6μm),以甲醇(A)-0.1%甲酸水溶液(B)作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0~5 min,3%~21%A;5~20 min,21%~36%A;20~32 min,36%~50%A;32~42 min,50%~62%A;42~50 min,62%~85%A;50~60 min,85%~95%A),流速0.2 mL·min^(-1),柱温30℃;采用加热电喷雾离子源(HESI),正、负离子模式检测,扫描模式为Full MS/dd-MS2,扫描范围m/z100~1200,碰撞能量20,40 eV。通过与对照品比对并结合文献报道、质谱数据库信息等对化合物进行鉴别。结果从小承气汤中共鉴别了123个成分,包括33个黄酮类成分,25个蒽醌及蒽酮类成分,23个苯丙素类成分,15个鞣质类成分,10个含氮类成分及其他类化合物17个。其中,有32个成分通过与对照品比对后确认。结论利用UPLC-Q-Orbitrap-MS技术系统地阐明了小承气汤的物质基础,明确其主要化学成分黄酮类、蒽醌及蒽酮类、苯丙素类成分分别来源于枳实、大黄和厚朴,可为该复方的物质基础全面阐释和质量标准合理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承气汤 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法(UPLC-Q-Orbitrap-MS) 经典名方 蒽醌类 蒽酮类 黄酮类 苯丙素类
原文传递
大黄标准汤剂量值传递规律研究 被引量:10
2
作者 戴莹 施凯 +4 位作者 窦志华 周荣荣 周云中 王兆龙 倪丽丽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2938-2950,共13页
目的研究大黄标准汤剂的量值传递规律。方法制备23批大黄标准汤剂,建立标准汤剂及其原料饮片的HPLC指纹图谱,标定共有峰,采用四级杆飞行时间高分辨质谱(quadrupole time-of-flight mass spectrometry,Q-TOF-MS/MS)对共有峰进行鉴定,分... 目的研究大黄标准汤剂的量值传递规律。方法制备23批大黄标准汤剂,建立标准汤剂及其原料饮片的HPLC指纹图谱,标定共有峰,采用四级杆飞行时间高分辨质谱(quadrupole time-of-flight mass spectrometry,Q-TOF-MS/MS)对共有峰进行鉴定,分别测定饮片和标准汤剂中8个结合型蒽醌(芦荟大黄素-8-O-葡萄糖苷、大黄酸-8-O-葡萄糖苷、大黄素-1-O-葡萄糖苷、大黄酚-1-O-葡萄糖苷、大黄酚-8-O-葡萄糖苷、芦荟大黄素-3-羟甲基-O-葡萄糖苷、大黄素-8-O-葡萄糖苷、大黄素甲醚-8-O-葡萄糖苷)、5个游离型蒽醌(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大黄素甲醚)、4个鞣质类成分(没食子酸、儿茶素、表儿茶素、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和1个二苯乙烯类成分[白藜芦醇4′-O-β-D-(6″-O-没食子酰)-葡萄糖苷(RGG)]的含量及标准汤剂出膏率,以共有峰传递数、成分转移率及出膏率为指标,分析大黄标准汤剂的量值传递规律。结果大黄饮片指纹图谱标定共有峰45个,其中40个传递到了标准汤剂,40个共有峰的成分均得到鉴定,其中8个结合型蒽醌、5个游离型蒽醌、2个蒽酮类成分、5个鞣质类成分、2个二苯乙烯类成分采用对照品比对确认。8个结合型蒽醌和5个游离型蒽醌合计的平均转移率分别为43.83%和11.03%,没食子酸、儿茶素、表儿茶素和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的平均转移率分别为233.00%、79.58%、303.18%和58.71%,RGG的平均转移率为68.89%,标准汤剂平均出膏率为23.26%。结论研究结果为大黄配方颗粒和含大黄经典名方制剂工艺研究和质量评价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 标准汤剂 量值传递 指纹图谱 共有峰传递数 转移率 出膏率 Q-TOF-MS/MS 蒽醌 大黄素 大黄酚 大黄酸 没食子酸 儿茶素 白藜芦醇 蒽酮 糅质 二苯乙烯
原文传递
基于植物代谢组学技术研究何首乌和制何首乌的差异性成分 被引量:3
3
作者 杨建波 汪祺 +6 位作者 王雪婷 程显隆 王莹 高慧宇 宋云飞 魏锋 马双成 《中国药物警戒》 2022年第6期615-619,共5页
目的 利用植物代谢组学技术对比分析何首乌(PMR)和制何首乌(PMRP)化学成分的差异,以阐明何首乌炮制前后化学成分的变化规律及炮制减毒的物质基础。方法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MS/MS)技术对何首乌和制何首乌... 目的 利用植物代谢组学技术对比分析何首乌(PMR)和制何首乌(PMRP)化学成分的差异,以阐明何首乌炮制前后化学成分的变化规律及炮制减毒的物质基础。方法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MS/MS)技术对何首乌和制何首乌中成分进行检测;采用主成分分析(PCA)法观察样本的整体分布趋势;采用统计学等分析技术对火山图中差异性化合物进行筛选;并将所得差异性成分与Agilent PCDL自建数据库进行比对,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初步鉴定。结果 何首乌和制何首乌中的化学成分差异较大,从何首乌炮制后含量大幅减低的化合物中,初步鉴别45个化合物。结论 何首乌炮制前后化学成分存在较大的差异,尤其蒽醌(单核和双核蒽醌)和二苯乙烯苷类成分存在明显的差异,这些差异性化合物可能是何首乌炮制减毒的主要物质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何首乌 制何首乌 代谢组学 主成分分析 火山图 差异性化合物 蒽醌类 二苯乙烯苷类
下载PDF
Copper-catalyzed asymmetric propargylic substitution of anthrones and propargylic esters
4
作者 Zhiheng Li Danran Li +6 位作者 Huaming Xiang Jian Huang Yinuo Zheng Cuiju Zhu Xiuling Cui Chao Pi Hao Xu 《Chinese Chemical Letters》 SCIE CAS CSCD 2022年第2期867-870,共4页
Anthrones are key structural motifs in many natural products, bioactive compounds and pharmaceutical chemicals. Earth-abundant-metal-catalyzed asymmetric functionalization of anthrones has not proved to be viable. Her... Anthrones are key structural motifs in many natural products, bioactive compounds and pharmaceutical chemicals. Earth-abundant-metal-catalyzed asymmetric functionalization of anthrones has not proved to be viable. Herein, we disclosed a highly enantioselective propargylic substitution of anthrones with propargylic esters using copper salts with chiral N, N, P-ligand. This strategy is amenable to a broad range of substrates, uses readily available starting materials, provides excellent yields with remarkable enantioselectivity under mild conditions, and enables attractive products diversification rout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symmetric catalysis Propargylic substitution anthrones Copper catalysis Tridentate ligand
原文传递
Identification of the multiple bioactive derivatives and their endogenous molecular targets that may mediate the laxative effect of rhubarb in rats
5
作者 Lei Xie Ying Wang +6 位作者 Gan Luo Wenjuan Zhou Jiayan Miao Siqi Tang Qin Jiang Yage Guan Xiaoyan Gao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al Sciences》 2020年第2期210-220,共11页
Objective:To determine the mechanism of the laxative effect of rhubarb(Rheum tanguticum Maxim.ex Balf.)in rats using a combined bioinformatic and in vivo approach.Methods:Substances derived from rhubarb that are prese... Objective:To determine the mechanism of the laxative effect of rhubarb(Rheum tanguticum Maxim.ex Balf.)in rats using a combined bioinformatic and in vivo approach.Methods:Substances derived from rhubarb that are present in the colorectum were identified using 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coupled with linear ion-trap quadrupole Orbitrap highresolution mass spectrometry.The targets with a potential laxative effect were identified from databases and the literature,then used with rhubarb-derived substances in molecular docking modeling.The expression of candidate endogenous target molecules that bound specific components of rhubarb was then measured in constipated rats that had or had not been administered rhubarb by western blotting.Finally,potentially bioactive compounds were traced back to their prototype components.Results:We identified 17 anthraquinones and 21 anthrones derived from rhubarb in the colorectum of rats.G-scoring identified three potential mediators of the laxative effect:c-kit,5-hydroxytryptamine receptor 4(5-HT4),and aquaporin-3(AQP3).In addition,10 rhubarb-derived components(aloeemodin,emodin,rhein,chrysophanol,physcion,sennoside A,sennoside C,physcionanthrone,aloeemodinanthrone,and rheinanthrone),which have strong binding affinities for more than one of the three potential targets,were selected as likely active compounds.Rhubarb extract increased the expression of c-kit and 5-HT4,and reduced the expression of AQP3 in the colon of constipated rats,which might mediate its laxative effect.We also found that a single prototype component may be metabolized into several active metabolites,and a single active ingredient can also be generated from various prototype compounds.Conclusion:The present study demonstrates that various anthraquinones and anthrones present in rhubarb may be metabolized to form bioactive compounds that have additive or synergistic effects to promote defecation via c-kit,5-HT4 and/or AQP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HUBARB LAXATIVE ANTHRAQUINONES anthrones C-KIT AQUAPORIN-3
下载PDF
鼠李属植物中的蒽醌和蒽酮成分及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3
6
作者 熊汝琴 王锐 +1 位作者 龚建康 罗余红 《山东化工》 CAS 2019年第22期49-54,共6页
鼠李科鼠李属植物约200种,在我国各省分布广泛。该属植物主要含有蒽醌、蒽酮、萘衍生物、黄酮等化学成分,具有通便、细胞毒性、抗血栓、抗氧化、抗炎、抗菌、抗高血压等多种药理活性。本文系统综述了国内外从鼠李属植物中分离得到的蒽... 鼠李科鼠李属植物约200种,在我国各省分布广泛。该属植物主要含有蒽醌、蒽酮、萘衍生物、黄酮等化学成分,具有通便、细胞毒性、抗血栓、抗氧化、抗炎、抗菌、抗高血压等多种药理活性。本文系统综述了国内外从鼠李属植物中分离得到的蒽醌和蒽酮化合物及其药理活性,期望为该属植物的进一步深入研究和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鼠李属 蒽醌和蒽酮 药理活性
下载PDF
氮杂蒽酮类抗肿瘤化合物的研究新进展 被引量:3
7
作者 朱炎 朱雄 周金培 《药学进展》 CAS 2013年第7期305-312,共8页
氮杂蒽酮类化合物是新型蒽酮类抗肿瘤化合物,与传统蒽酮类药物相比,其心脏毒性降低,故对该类化合物的研发对于提高临床用药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分类综述氮杂蒽酮类化合物抗肿瘤活性及构效关系研究的新进展,为高效低毒的该类抗肿瘤化合... 氮杂蒽酮类化合物是新型蒽酮类抗肿瘤化合物,与传统蒽酮类药物相比,其心脏毒性降低,故对该类化合物的研发对于提高临床用药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分类综述氮杂蒽酮类化合物抗肿瘤活性及构效关系研究的新进展,为高效低毒的该类抗肿瘤化合物的设计与开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杂蒽酮 抗肿瘤活性 构效关系 心脏毒性
原文传递
优化蒽酮比色法测定甜玉米中可溶性糖的含量 被引量:104
8
作者 李晓旭 李家政 《保鲜与加工》 CAS 2013年第4期24-27,共4页
以甜玉米为试材,通过对蒽酮浓度、蒽酮-糠醛显色反应温度和时间的探讨,研究优化蒽酮比色法测定甜玉米中可溶性糖含量的反应条件。结果表明,蒽酮比色法适宜的测定条件为:蒽酮的最佳浓度15 mg/mL,显色反应温度80℃,加热时间15 min。在此... 以甜玉米为试材,通过对蒽酮浓度、蒽酮-糠醛显色反应温度和时间的探讨,研究优化蒽酮比色法测定甜玉米中可溶性糖含量的反应条件。结果表明,蒽酮比色法适宜的测定条件为:蒽酮的最佳浓度15 mg/mL,显色反应温度80℃,加热时间15 min。在此条件下葡萄糖标准品浓度与吸光度之间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y=15.954 x+0.097 6,R2=0.999 2)。采用此优化条件测定甜玉米籽粒中可溶性糖含量,其测定结果具有良好的重复性(RSD为0.47%)和准确度(平均回收率为101.9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蒽酮 比色法 甜玉米 可溶性糖 测定
下载PDF
一种快速测定可溶性糖的新方法:TBA法 被引量:15
9
作者 王妍 胡胜 +3 位作者 付文成 张倩楠 王凤德 邱念伟 《井冈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年第3期37-40,共4页
可溶性糖在植物生命活动中具有重要作用,其含量是植物生理学的常测指标。本研究提供了一种快速测定可溶性糖的新方法—2-硫代巴比妥酸(TBA)法,并将该种方法与最为常用蒽酮法进行了比较,总结了TBA法的优缺点,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 硫代巴比妥酸 蒽酮 可溶性糖 测定方法
下载PDF
聚乙二醇相转移催化合成1-硝基蒽醌 被引量:14
10
作者 朱惠琴 《化学世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306-308,共3页
在乙腈、相转移催化剂聚乙二醇存在下 ,蒽酮与硝酸铈铵反应生成 1 -硝基蒽醌。聚乙二醇作为相转移催化剂可以提高反应的选择性。结果表明最佳反应条件为 :蒽酮与硝酸铈铵的物质的量比为 1∶ 1 .4,反应温度 5 0°C,反应时间 1 .6h。... 在乙腈、相转移催化剂聚乙二醇存在下 ,蒽酮与硝酸铈铵反应生成 1 -硝基蒽醌。聚乙二醇作为相转移催化剂可以提高反应的选择性。结果表明最佳反应条件为 :蒽酮与硝酸铈铵的物质的量比为 1∶ 1 .4,反应温度 5 0°C,反应时间 1 .6h。产率达 73 .2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蒽酮 聚乙二醇 硝酸铈铵 1-硝基蒽醌
下载PDF
三种何首乌单体成分对大鼠肝损伤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9
11
作者 颜玉静 文海若 +5 位作者 淡墨 吕建军 王超 苗玉发 黄芝瑛 汪祺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19年第8期1054-1061,共8页
目的:探究三种何首乌单体对SD大鼠潜在肝脏毒性。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0.5%羧甲基纤维素钠)及大黄素-8-O-β-D-葡萄糖苷28、280、1120mg·kg^-1剂量组,单蒽酮6.5、65、650mg·kg^-1剂量组,大黄素甲醚6.5、65、650mg&#... 目的:探究三种何首乌单体对SD大鼠潜在肝脏毒性。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0.5%羧甲基纤维素钠)及大黄素-8-O-β-D-葡萄糖苷28、280、1120mg·kg^-1剂量组,单蒽酮6.5、65、650mg·kg^-1剂量组,大黄素甲醚6.5、65、650mg·kg^-1剂量组,连续14d经口灌胃给药,观察动物临床症状,分析体质量、肝脏质量、血清生化指标及病理学指标变化,并检测IL-6、IL-10、TNF-α和IFN-γ的表达水平。结果:连续14d给予SD大鼠3种何首乌单体对动物无明显整体毒性和肝脏毒性作用,但与对照组相比,三种单体给药组IL-10水平均降低(P<0.05),大黄素甲醚给药组IL-6和TNF-α水平升高(P<0.05),单蒽酮给药组IFN-γ水平降低(P<0.05)。结论:本研究可见大黄素甲醚存在潜在肝损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何首乌 大黄素-8-O-β-D-葡萄糖苷 单蒽酮 大黄素甲醚 肝损伤 SD大鼠 IL-6 IL-10 TNF-α IFN-Γ
下载PDF
大麻种子萌发时总糖和还原糖含量的动态变化及其检测方法优化 被引量:7
12
作者 郭蓉 郭孟璧 +5 位作者 陈璇 陈秋羽 许艳萍 郭鸿彦 杨明 张庆滢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2017年第1期50-53,66,共5页
以工业大麻品种云麻1号和M641萌发过程中的种子为实验材料,对DNS法(3,5-二硝基水杨酸法)测定还原糖的条件进行了研究,并采用蒽酮法测定总糖含量,分析了大麻种子在萌发过程中总糖和还原糖的动态变化。结果显示,DNS法测定还原糖的最佳检... 以工业大麻品种云麻1号和M641萌发过程中的种子为实验材料,对DNS法(3,5-二硝基水杨酸法)测定还原糖的条件进行了研究,并采用蒽酮法测定总糖含量,分析了大麻种子在萌发过程中总糖和还原糖的动态变化。结果显示,DNS法测定还原糖的最佳检测条件为:检测波长530 nm,DNS用量2 mL,显色时间7 min。在种子萌发过程中还原糖和总糖的含量表现出先下降后上升,但整体呈上升趋势,其中,云麻1号和M641的总糖含量总体升幅分别为158%和78%,还原糖含量总体升幅分别为671%和703%。本研究探明了大麻种子萌发过程中总糖和还原糖含量的变化,可为大麻种子萌发机理研究提供参考,同时也可为今后大麻植物及种子中的还原糖和总糖的测定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麻种子 总糖 还原糖 DNS法 蒽酮法
下载PDF
蒽酮与β-硝基苯乙烯的不对称Michael加成反应 被引量:7
13
作者 何天雄 伍新燕 《有机化学》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400-1404,共5页
不对称催化Michael加成反应是一类重要的形成碳—碳键的反应,以蒽酮作为亲核试剂的不对称Michael反应报道甚少.以手性伯胺硫脲作为催化剂,对蒽酮与硝基苯乙烯的不对称有机催化Michael加成反应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所用的伯胺硫脲均... 不对称催化Michael加成反应是一类重要的形成碳—碳键的反应,以蒽酮作为亲核试剂的不对称Michael反应报道甚少.以手性伯胺硫脲作为催化剂,对蒽酮与硝基苯乙烯的不对称有机催化Michael加成反应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所用的伯胺硫脲均具有较好的催化活性(80%~95%收率),其中硫脲4a得到了较高的对映选择性.对反应条件进行优化后,以乙醚为溶剂,使用5%摩尔分数催化剂4a和苯甲酸,研究了多个硝基苯乙烯类底物和蒽酮的Michael加成反应,获得了优异的化学收率(95%~98%)和较好的对映选择性(最高86%e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CHAEL加成反应 不对称有机催化 伯胺硫脲 蒽酮
原文传递
甜菊糖甙总甙量的快速测定 被引量:4
14
作者 黄海水 林静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3期354-355,共2页
甜菊糖甙(Stevioside)作为一种低热量,安全无毒性的天然甜味剂在国内外已引起了广泛的兴趣,作为主要甜味成分的甜菊糖甙的含量测定是重要课题之一。本文中介绍了在酸性条件下甜菊糖甙与蒽酮反应后,在分光光度仪上以最大吸收波长445nm比... 甜菊糖甙(Stevioside)作为一种低热量,安全无毒性的天然甜味剂在国内外已引起了广泛的兴趣,作为主要甜味成分的甜菊糖甙的含量测定是重要课题之一。本文中介绍了在酸性条件下甜菊糖甙与蒽酮反应后,在分光光度仪上以最大吸收波长445nm比色测定的方法。同以前提出的各种测定方法相比,具有操作方便,方法快捷、灵敏,精密度较高等优点。适合在一般实验室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菊糖甙 天然甜味剂 最大吸收波长
下载PDF
中药库拉索芦荟化学成分的液质定性分析
15
作者 张静 郝北泉 +5 位作者 李寅庆 皮国沛 徐风 刘广学 尚明英 蔡少青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13-326,共14页
为阐明中药库拉索芦荟(Aloe barbadensis)叶的汁液浓缩干燥物的化学成分,该研究采用HPLC-DAD-ESI-IT-TOF-MS n技术,结合对照品对比和文献检索,对其进行系统的定性分析。以水(A)-乙腈(B)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L·min^(-1)... 为阐明中药库拉索芦荟(Aloe barbadensis)叶的汁液浓缩干燥物的化学成分,该研究采用HPLC-DAD-ESI-IT-TOF-MS n技术,结合对照品对比和文献检索,对其进行系统的定性分析。以水(A)-乙腈(B)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L·min^(-1),质谱使用ESI离子源,采用负离子模式分析液质数据。结果表明:(1)首次阐明中药库拉索芦荟中蒽醌类(芦荟大黄素、大黄素甲醚、大黄素-8-O-β-D-吡喃葡萄糖苷)、蒽酮类(芦荟素A、芦荟糖苷A)、色酮类(芦荟新苷D、7-O-甲基芦荟新苷A、altechromone A、芦荟苦素、芦荟新苷G、芦荟新苷C)、α-吡喃酮类(芦荟宁A、芦荟宁B)四类成分的主要化合物的裂解途径。蒽醌类化合物的裂解途径以失去CO_(2)和CO为主,蒽酮类化合物的裂解途径以己糖苷的裂解和失去CO为主,色酮类化合物的裂解途径以己糖苷的裂解和酯基的水解为主,α-吡喃酮类的裂解途径主要包括己糖苷的裂解、CO_(2)和H_(2)O的丢失等。(2)共检测到168种化学成分,参考相关文献、数据库和对照品数据共鉴定/指认了其中的78种化学成分,包括3种蒽醌类成分、29种蒽酮类成分、35种色酮类成分、7种α-吡喃酮类成分、4种其他类成分;78种化学成分中有23种为新发现的库拉索芦荟叶的化学成分,其中aloinoside D、isoeleutherin、ethylidene-aloenin等14种成分具有抗菌、抗炎或清除自由基等药理活性。该研究结果进一步丰富了中药库拉索芦荟的化学成分信息,为芦荟的药效物质基础研究及质量控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芦荟 HPLC-DAD-ESI-IT-TOF-MS^(n) 蒽醌 蒽酮 色酮 化学成分 裂解途径
下载PDF
蒽酮与芳香醛在KF/Al_2O_3作用下的研磨反应 被引量:2
16
作者 王书香 李记太 +1 位作者 尹雅慧 张云 《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3年第4期385-387,共3页
将蒽酮、芳香醛与KF/Al2O3置于研钵中,在无溶剂条件下,室温研磨5min后放置一定时间,得到10-芳基甲叉基蒽酮(收率0~75%)和部分蒽醌氧化物.该法反应条件温和,操作简便.
关键词 芳香醛 蒽酮 10-芳基甲叉基蒽酮 研磨法
下载PDF
DABCO催化蒽酮与二亚苄基丙酮的Michael加成反应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吴伟 赵正容 +1 位作者 尹晓刚 陈卓 《化学试剂》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09-112,154,共5页
以二亚苄基丙酮类衍生物和蒽酮为原料,采用有机催化合成9种新型蒽酮衍生物,考察不同催化剂、溶剂等反应条件对产品产率的影响,筛选得到最优催化剂为三乙烯二胺(DABCO),最优溶剂为二氯甲烷,产率最高达89.9%。
关键词 二亚苄基丙酮 蒽酮 MICHAEL加成 三乙烯二胺
下载PDF
蒽酮高分子复合物发光体的光老化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孟继武 任新光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55-157,共3页
通过555nm单色光照射下的2小时人工老化和露天中26个月自然老化,研究了蒽酮高分子复合物发光体的光老化性质,经过26个月的自然老化发光峰值强度下降了48%,树脂的光透过率下降了40%。
关键词 蒽酮 LDPE 荧光光谱 光老化 高分子复合物
下载PDF
6%羟乙基淀粉200/0.5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曾媛 吴新民 +2 位作者 杜敏逸 朱姜华 史成梅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3期189-191,共3页
目的研究择期手术中单次静脉输注6%羟乙基淀粉200/0·5(HES200/0·5)的药代动力学。方法选择10例接受择期手术的患者,ASAⅠ级,在15min内静脉输入10ml/kg的HES200/0·5,应用蒽酮比色方法测定输注后相应时点血清中HES200/0... 目的研究择期手术中单次静脉输注6%羟乙基淀粉200/0·5(HES200/0·5)的药代动力学。方法选择10例接受择期手术的患者,ASAⅠ级,在15min内静脉输入10ml/kg的HES200/0·5,应用蒽酮比色方法测定输注后相应时点血清中HES200/0·5的浓度,并采用3P97软件计算其药代动力学参数。选择二室模型权重为1时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最符合HES200/0·5的体内特点。结果所测药代动力学参数如下:t1/2α=3·25h,t1/2β=163·9h,K10=0·0877,K12=0·1195,K21=0·0102,Vd=2·164,Cl(s)=0·18985,AUC=52·67mg·h-1·ml-1。结论术中单次静脉输注10ml/kgHES200/0·5后,血药浓度-时间曲线符合二室模型,血管内停留时间充足,分布半衰期较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乙基淀粉 药代动力学 蒽酮
下载PDF
有机催化蒽酮与β-硝基烯烃的不对称Michael加成反应 被引量:4
20
作者 张天一 年文霞 金瑛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22-427,共6页
将金鸡纳生物碱衍生物用于催化蒽酮和β-硝基芳基乙烯的不对称Michael加成反应。考察了溶剂、温度及催化剂用量对反应催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条件为5%(摩尔分数)催化剂1b、甲苯为溶剂、0℃反应,得到了91%~99%的化学产率和最高... 将金鸡纳生物碱衍生物用于催化蒽酮和β-硝基芳基乙烯的不对称Michael加成反应。考察了溶剂、温度及催化剂用量对反应催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条件为5%(摩尔分数)催化剂1b、甲苯为溶剂、0℃反应,得到了91%~99%的化学产率和最高达95%ee的对映体选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鸡纳生物碱衍生物 有机催化 不对称MICHAEL加成反应 蒽酮 β-硝基烯烃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