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6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保留左结肠动脉在腹腔镜直肠癌前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35
1
作者 屈景辉 贺佳蓓 +3 位作者 张琦 李山晨 陈殿超 杨向东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7期2900-2903,共4页
目的评价保留左结肠动脉(LCA)在腹腔镜直肠癌前切除术中应用的可行性及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在成都肛肠专科医院接受腹腔镜直肠癌前切除术的10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术中肠系膜下动脉(IMA)不同处理方式分... 目的评价保留左结肠动脉(LCA)在腹腔镜直肠癌前切除术中应用的可行性及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在成都肛肠专科医院接受腹腔镜直肠癌前切除术的10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术中肠系膜下动脉(IMA)不同处理方式分为两组:不保留左结肠动脉(高位结扎组,55例)和保留左结肠动脉(低位结扎组,47例),对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肿瘤根治性指标和术后并发症进行比较。结果高位结扎组和低位结扎组手术时间分别为(178.5±18.4)min和(219.7±21.1)min,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2)。高位结扎组术中有6例出现结肠残端缺血性改变,追加坏死肠管切除;低位结扎组则无(P=0.022)。高位结扎组术后有5例发生吻合口瘘;低位结扎组则无(P=0.042)。高位结扎组和低位结扎组术后分别有8例和1例发生排尿及性功能障碍(P=0.028)。高位结扎组术后出现便频、排粪失禁和排粪困难症状者分别有9例、7例和5例;低位结扎组则分别有2例、1例和0例(均P <0.05)。两组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总数目、第3站淋巴结清扫数目、肠管远近端切缘长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腹腔镜直肠癌前切除术中保留左结肠动脉安全可行,不仅降低术中和术后发生肠管缺血坏死及吻合口瘘的风险,降低排尿及性功能障碍、低位前切除综合征等并发症的发生率,而且能完成彻底的第3站淋巴结清扫和肿瘤根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留左结肠动脉 直肠癌前切除术 腹腔镜
下载PDF
直肠癌前切除术术后吻合口漏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31
2
作者 冯超 姚若全 +2 位作者 黄飞舟 聂晚频 刘浔阳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908-910,共3页
目的探讨直肠癌前切除手术术后吻合口漏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对1999年6月~2009年6月我院行直肠癌前切除手术患者628例的临床资料行回顾性研究,分析影响术后吻合口漏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628例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共发生吻合口漏54例(8.6%... 目的探讨直肠癌前切除手术术后吻合口漏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对1999年6月~2009年6月我院行直肠癌前切除手术患者628例的临床资料行回顾性研究,分析影响术后吻合口漏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628例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共发生吻合口漏54例(8.6%,54/628)。患者术前有糖尿病病史、术前血清白蛋白<35g/L、术中没有行预防性近端肠造口、肿瘤下端距肛缘距离≤7cm、肿瘤病灶直径>5cm是患者术后发生吻合口漏的危险因素。并且肿瘤下端距肛缘距离≤7cm是术后发生吻合口漏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低位直肠癌、肿瘤较大、合并糖尿病及营养不良是直肠癌术后吻合口漏的危险因素,行保护性近端肠造瘘可以预防吻合口漏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吻合口漏 直肠癌前切除术 危险因素
下载PDF
Laparoscopic low anterior resection for rectal carcinoma:Complications and management in 132 consecutive patients 被引量:24
3
作者 Qian-Lin Zhu,Bo Feng,Ai-Guo Lu,Ming-Liang Wang,Wei-Guo Hu,Jian-Wen Li,Zhi-Hai Mao,Min-Hua Zheng,Department of General Surgery,Shanghai Ruijin Hospital,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Shanghai 200025,China Shanghai 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 Center,Shanghai 200025,China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CSCD 2010年第36期4605-4610,共6页
AIM:To analyze the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and risk fac-tors of complications in laparoscopic low anterior resection(LAR)for rectal cancer patients.METHODS:A series of 132 consecutive patients who received laparoscopi... AIM:To analyze the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and risk fac-tors of complications in laparoscopic low anterior resection(LAR)for rectal cancer patients.METHODS:A series of 132 consecutive patients who received laparoscopic LAR for rectal cancer in our center were included.The etiology,diagnosis,treatment and prevention of rectal cancer were studied among the patients with surgery-related complications using both univariate and multivariate regression analysis.RESULTS:No conversion to open surgery was observed and 5 cases converted to hand-assisted laparoscopic operation.The overall morbidity rate was 20.5%.Complications occurred during the operation in 7 patients(5.3%),within 30 postoperative days in 24 patients(18.2%),and within 3 mo in 2 patients(1.5%).The most significant complications were anastomotic leak-age(9.1%)and anastomotic hemorrhage(5.3%).Sizeand location of tumor,pathological staging and preoperative nutrition were significant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LAR complications,while gender,age and pathological type showed no relevance.Binary logistics regression showed that the size and location of tumor,and pathological staging were independent factors of laparoscopic LAR.All the complications were treated during their onset of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by interventional or conservative therapy.CONCLUSION:Anastomotic leakage is a major com-plication in laparoscopic LAR.The complications may be associated with tumor size and site,and pathological stage.Interventional therapies are of value in the management of laparoscopic LAR complica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PAROSCOPY Low anterior resection COMPLICATION rectal cancer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下载PDF
腹腔镜直肠癌前切除术中转开腹影响因素的多因素分析 被引量:24
4
作者 王永鹏 佟昕 +5 位作者 张庆彤 于慧会 李鹏雷 李岩溪 宋纯 马思平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694-697,719,共5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直肠癌前切除术中转开腹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4月-2012年10月我科472例腹腔镜直肠癌前切除术的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分析及logistic回归分析中转开腹的原因。结果中转开腹47例,占10.0%(47/472)。单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腹腔镜直肠癌前切除术中转开腹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4月-2012年10月我科472例腹腔镜直肠癌前切除术的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分析及logistic回归分析中转开腹的原因。结果中转开腹47例,占10.0%(47/472)。单因素分析显示,BMI、肿瘤直径、肿瘤浸润深度、大体分型、术中出血、术野暴露情况及手术团队成员稳定性有显著性差异(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肿瘤浸润(OR=2.453,95%CI:1.251-4.773,P=0.009)、术中出血(OR=1.116,95%CI:1.052-1.232,P=0.002)及术野暴露情况(OR=0.491,95%CI:0.250-0.964,P=0.039)是中转开腹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肿瘤浸润较重、局部病期较晚的患者不推荐腹腔镜手术。术中出血过多难以控制须立即中转开腹。腹腔镜手术组应固定人员组成,尤其是持镜医师不能随意更换,良好的暴露是成功完成腹腔镜直肠癌前切除术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直肠癌前切除术 中转开腹
下载PDF
腹腔镜下直肠癌前切除术治疗低位直肠癌对手术指标的影响及并发直肠阴道瘘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18
5
作者 贾凌威 王曼 陈礼升 《河北医学》 CAS 2021年第3期461-466,共6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直肠癌前切除术治疗低位直肠癌对手术指标的影响及并发直肠阴道瘘(RVF)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20年10月于我院接受腹腔镜直肠癌前切除术的137例及接受开腹直肠癌前切除术的132例女性低位直肠癌患者的...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直肠癌前切除术治疗低位直肠癌对手术指标的影响及并发直肠阴道瘘(RVF)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20年10月于我院接受腹腔镜直肠癌前切除术的137例及接受开腹直肠癌前切除术的132例女性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设为腹腔镜组与开腹组。开腹组行常规开腹直肠癌前切除术,腹腔镜组在腹腔镜辅助下行直肠癌前切除术。对比两组围术期相关临床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肠管近端切除长度、肠管远端切除长度、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术后首次下床时间、住院时间)差异;再统计腹腔镜组住院期间RVF发生情况,依据患者是否发生分为RVF组与非RVF组,对比RVF组与非RVF组基础资料信息差异,并将有差异信息纳入Logistic模型,行量化赋值,以是否发生RVF作为因变量(Y,是=1),以是否绝经、肿瘤距肛缘距离、Duke's分期、吻合方式、是否预防性末端回肠造口为自变量,明确低位直肠癌患者腹腔镜直肠癌前切除术治疗后发生RVF的危险因素。结果:两组手术时间、肠管近端切除长度、肠管远端切除长度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术后首次下床时间、住院时间均少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统计腹腔镜组患者住院期间13例发生RVF,发生率为9.49%,将发生RVF的患者设为RVF组(n=13),未发生RVF者设为非RVF组(n=124)。两组BMI、居住地区、病理类型、是否吸烟、是否饮酒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VF组≥60岁、绝经、肿瘤距肛缘距离≤6cm、Duke's分期C期、双吻合、无预防性末端回肠造口患者占比显著多于非RV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证实,≥60岁、绝经、肿瘤距肛缘距离≤6cm、Duke's分期C期、双吻合、无预防性末端回肠造口为低位直肠癌患者腹腔镜直肠癌前切除术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位直肠癌 直肠癌前切除术 腹腔镜 直肠阴道瘘
下载PDF
腹腔镜下直肠癌前侧切除术治疗直肠癌的效果 被引量:17
6
作者 赵运平 谭智明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5年第11期101-104,共4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直肠癌前侧切除术治疗直肠癌的效果观察。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重庆市开县人民医院收治的直肠癌患者122例,60例患者行开腹直肠癌切除术,作为对照组;62例患者行腹腔镜下直肠癌前侧切除术作为观察组。对两组患者...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直肠癌前侧切除术治疗直肠癌的效果观察。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重庆市开县人民医院收治的直肠癌患者122例,60例患者行开腹直肠癌切除术,作为对照组;62例患者行腹腔镜下直肠癌前侧切除术作为观察组。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并发症、预后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观察组完全缓解21例,部分缓解25例,对照组完全缓解11例,部分缓解14例;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41.66%,显著低于观察组的74.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60 mL者12例,切口感染5例,吻合口瘘1例,无腹腔粘连者;对照组患者术中出血量〉60 mL者57例,切口感染19例,腹腔粘连5例,吻合口瘘9例,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3年生存率及复发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直肠癌前侧切除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生存率高及复发率低等众多优势,治疗效果优异,值得临床大力推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直肠癌前侧切除术 疗效
下载PDF
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吻合口漏危险因素分析及CT诊断的作用 被引量:16
7
作者 张峻岭 郭小超 +7 位作者 张继新 刘婧 吴涛 王鹏远 陈国卫 姜勇 武颖超 汪欣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419-424,共6页
目的探讨直肠癌前切除(Dixon术)术后吻合口漏的危险因素以及CT诊断吻合口漏的准确性。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分析2013年1月至2015年6月间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普通外科收治的452例直肠癌患者Dixon术后的临床及病理资料。分析... 目的探讨直肠癌前切除(Dixon术)术后吻合口漏的危险因素以及CT诊断吻合口漏的准确性。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分析2013年1月至2015年6月间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普通外科收治的452例直肠癌患者Dixon术后的临床及病理资料。分析患者性别、年龄、体质指数(BMI)、有无糖尿病、术前有无低血红蛋白血症(Hb〈90g/L)、术前有无低白蛋白血症(Alb〈35g/L)、肿瘤下缘距肛缘距离、肿瘤直径、肿瘤分化程度、肿瘤分期、有无新辅助治疗、手术方式、术中是否保留左结肠动脉以及是否行预防性性造口对Dixon术后发生吻合口漏的影响。单因素分析采用x。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有序分类自变量logistic回归。结果全部患者中,男性281例,女性171例,中位年龄64(18~88)岁。其中有47例(10.4%)术后发生吻合口漏,诊断吻合口漏的中位时间是术后6.5(3—31)d。出现吻合口漏后,1例因呼吸衰竭,在术后1个月内死亡;11例行二次挽救性造口手术治疗,第2次保护性造口手术距离第1次手术的中位时间为7(2~34)d,术后均恢复顺利,并均在术后2年内完成造口还纳术;其余35例予以抗感染、腹腔冲洗等保守治疗并获得痊愈。无吻合口漏组的术后住院时间为(8.4±2.4)d。明显短于术后吻合口漏组(34.6±15.7)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127,P=0.008)。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BMI≥28kg/m^2(χ^2=7.550,P=0.000)、糖尿病(χ^2=5.055,P=0.025)、术前Hb〈90g/L(χ^2=5.718,P=0.017)、术前Alb〈35g/L(χ^2=8.096,P=0.004)、肿瘤下缘距肛缘距离〈6cm(χ^2=8.205,P=0.004)及术中结扎左结肠动脉(χ^2=16.540,P=0.000)与Dixon术后吻合口漏发生有关。多因素分析显示:BMI≥28kg/m^2(OR=1.758,95%CI:1.265~2.454,P=0.02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肿瘤 腹腔镜 直肠癌前切除术 吻合口漏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改良两孔法与常规五孔法腹腔镜直肠癌前切除术短期疗效比较 被引量:16
8
作者 张宏 凌云志 +3 位作者 丛进春 崔明明 刘鼎盛 陈春生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084-1089,共6页
目的探讨改良两孔法腹腔镜直肠癌前切除术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至2014年12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同一手术组的38例改良两孔法(两孔组)和40例常规五孔法(五孔组)腹腔镜直肠癌前切除术的临床资料,对比两... 目的探讨改良两孔法腹腔镜直肠癌前切除术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至2014年12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同一手术组的38例改良两孔法(两孔组)和40例常规五孔法(五孔组)腹腔镜直肠癌前切除术的临床资料,对比两组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间、术中并发症、中转开腹率、腹部切口总长度、标本远端切缘长度、环周切缘阳性率、淋巴结清扫数目、术后病理学TNM分期、再次手术率、首次排气时间、术后并发症、术后疼痛情况、术后应激情况及术后住院天数等短期临床疗效。结果两组病人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间、中转开腹率、标本远端切缘长度、环周切缘阳性率、淋巴结清扫数目、术后病理学TNM分期、首次排气时间、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及术后住院天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孔组腹部切口总长度短于五孔组[(5.1±0.5)cmvs.(8.4±0.9)cm,P〈0.05],术后24h[(4.1±1.3)分VS.(5.0±1.6)分,P〈0.05]、术后48h[(2.8±1.1)分vs.(4.0±1.4)分,P〈0.05]和术后72h[(1.9±1.1)分vs.(2.7±1.2)分,P〈0.05]的疼痛评分低于五孔组。两孔组术后第1天的C-反应蛋白[13.2(1.3—111.7)mg/LVS.22.2(6.9~135.0)m~L,P〈0.05]、白细胞介素一6[20.8±9.4)ng/L vs.(26.6±13.6)ng/L或20.5(6.1—45.5)ng/g/L vs.30.8(6.3—60.2)ng/L,P〈0.05]及皮质醇[(619.4±185.4)nmol/Lvs.(754.6±164.1)nmol/L或499.7(300.8~935.7)nmol/LVS.777.2(533.7—1008.5)nmol/L,P〈0.051,术后第2天的c反应蛋白[(30.1±27.4)mg/L vs.(64.1±49.1)mg,L或20.8(1.4~110.1)mg,LVS.68.7(9.7—176.6)mg/L,P〈0.05],皮质醇[566.7(438.6—1005.2)nmol/L vs.666.2(100.5~1099.8)nmol/L,P〈0.05],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肿瘤 腹腔镜 减孔手术 直肠前切除术
原文传递
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后吻合口漏诊治现状及展望 被引量:14
9
作者 陈伟杰 林国乐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493-497,共5页
吻合口漏是直肠癌术后不可避免的并发症之一。随着手术技术和认知理念的提高、手术器械和设备的不断发展,直肠癌手术操作越来越精细,低位直肠癌手术的吻合口越来越低,但吻合口漏的发生率却没有显著下降。除此之外,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后... 吻合口漏是直肠癌术后不可避免的并发症之一。随着手术技术和认知理念的提高、手术器械和设备的不断发展,直肠癌手术操作越来越精细,低位直肠癌手术的吻合口越来越低,但吻合口漏的发生率却没有显著下降。除此之外,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后与腹膜内的吻合口漏在诊断及治疗上有一定的区别,低位吻合口漏发生腹膜炎的概率小、时间晚、症状轻;其在处理上以保守治疗为主,较少行二次手术修补或切除吻合口,多行近端肠管改道转流。在预防低位吻合口漏方面,除了识别和警惕高危因素外,术中及术后的一些注意事项和操作技巧可能起着重要作用,包括肠系膜下动脉结扎位置、预防性造口、放置引流管、吻合口腔镜下缝合加固和使用黏合剂。相信随着临床医生的认识。医疗技术的提高和医疗器械的改进,低位吻合口漏发生率也将会越来越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肿瘤 直肠癌前切除术 低位吻合口 吻合口漏
原文传递
直肠癌前切除综合征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9
10
作者 雷亚楠 丁健华 +2 位作者 卓光鑽 赵玉涓 尹淑慧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CAS 2016年第7期809-812,共4页
目的探讨影响直肠癌前切除综合征(anterior resection syndrome,ARS)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第二炮兵总医院2013年8月至2014年10月期间收治的低位直肠癌并拟行直肠癌保肛术患者67例,其中行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low anterior resection,LAR... 目的探讨影响直肠癌前切除综合征(anterior resection syndrome,ARS)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第二炮兵总医院2013年8月至2014年10月期间收治的低位直肠癌并拟行直肠癌保肛术患者67例,其中行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low anterior resection,LAR)42例,经括约肌间切除术(intersphincter resection,ISR)25例。术后随访1年,使用ARS评分系统评价ARS的严重程度,将患者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BMI)、TNM分期、手术方式、手术途径、吻合口高度、是否行预防性造口以及是否行辅助放化疗作为研究指标,评价其对ARS严重程度的影响。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手术方式、预防性造口、放疗、吻合口高度以及年龄对ARS程度有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手术方式(OR=4.506,95%CI:1.220,16.640,P=0.024)和放疗(OR=14.688,95%CI:3.200,67.429,P=0.001)对ARS程度影响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手术方式和放疗是ARS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切除综合征 直肠癌前切除术 直肠癌经括约肌间切除术 危险因素 放疗
原文传递
直肠癌前切除术后腹腔感染危险因素及列线图预测模型的构建 被引量:9
11
作者 胡竻生 朱袭嘉 +7 位作者 王海鹏 谢新阳 张琪琦 刘壮 赵冰芳 练计明 周宇 赵志朋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889-896,共8页
目的研究旨在识别腹腔感染的危险因素,建立一种能准确预测直肠癌前切除术后腹腔感染的模型。方法回顾性收集某院胃肠外科2017年12月—2020年9月行直肠癌前切除术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采用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直... 目的研究旨在识别腹腔感染的危险因素,建立一种能准确预测直肠癌前切除术后腹腔感染的模型。方法回顾性收集某院胃肠外科2017年12月—2020年9月行直肠癌前切除术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采用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直肠癌前切除术后独立危险因素。基于独立危险因素建立列线图风险预测模型,并对其性能进行评价。结果共纳入247例直肠癌前切除术患者,32例发生腹腔感染,发病率为13.0%。经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糖尿病(OR=4.430,95%CI:1.177~16.668,P<0.05)、手术时间≥180 min(OR=5.502,95%CI:1.459~20.752,P<0.05),以及术后发生吻合口瘘(OR=18.171,95%CI:4.756~69.416,P<0.05)、肺部感染(OR=7.689,95%CI:2.143~27.593,P<0.05)是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发生腹腔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基于此结果建立列线图预测模型,校准曲线显示该列线图模型的预测发生概率和实际发生概率之间一致性较好,Bootstrap法计算出C-index值为0.945,区分度较好,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945(95%CI:0.871~0.971),决策分析曲线显示价值性高。结论基于直肠癌前切除术后患者发生腹腔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建立的列线图预测模型,能直观预测术后发生腹腔感染的概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癌 直肠癌前切除术 腹腔感染 列线图 预测模型
下载PDF
腹腔镜低位直肠前切除术并发症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9
12
作者 朱倩林 冯波 +7 位作者 陆爱国 胡伟国 王明亮 李健文 毛志海 董峰 臧潞 郑民华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8年第12期1068-1070,共3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并发症的影响因素,为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手术疗效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研究2004年8月~2007年7月我院132例根治性腹腔镜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的临床资料,收集所有手术并发症病例,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 目的探讨腹腔镜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并发症的影响因素,为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手术疗效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研究2004年8月~2007年7月我院132例根治性腹腔镜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的临床资料,收集所有手术并发症病例,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统计分析筛选其危险因素。结果除5例术中采用手助方式外,余127例为腹腔镜辅助下低位直肠前切除术,无中转开腹。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为20.5%(27/132),其中吻合口漏(8.3%,11/132)的发生率最高。二分类Logistic回归方程筛选得出肿瘤大小(直径≥3 cm)、肿瘤部位(距肛缘距离≤6 cm)和病理TNM分期为影响并发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相对危险度分别为1.149、0.552、2.816。结论手术并发症中吻合口漏的发生率最高;肿瘤大小、肿瘤部位和病理分期是影响手术并发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低位前切除术 并发症 直肠癌
下载PDF
升阳除湿汤加减对直肠癌前切除术后综合征的影响 被引量:9
13
作者 章慧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1年第3期62-65,共4页
目的观察加减升阳除湿汤对直肠癌保肛术后前切除术后综合征的疗效。方法选择20例患者,通过加减升阳除湿汤干预,观察其治疗后对排便功能的影响。结果治疗组治疗前后排便次数、延缓排便能力、大便失禁频次、总体健康受大便功能改变的影响... 目的观察加减升阳除湿汤对直肠癌保肛术后前切除术后综合征的疗效。方法选择20例患者,通过加减升阳除湿汤干预,观察其治疗后对排便功能的影响。结果治疗组治疗前后排便次数、延缓排便能力、大便失禁频次、总体健康受大便功能改变的影响、不能分辨排气与排便、不能完全排尽的感觉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对照组排便次数、大便失禁频次、总体健康受大便功能改变的影响,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治疗后两组排便次数、延缓排便能力、大便失禁频次评分、不能分辨排气与排便、不能完全排净的感觉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加减升阳除湿汤可有效治疗前切除术后综合征便急、便频、大便失禁等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切除术后综合征 直肠癌 升阳除湿汤 黄芪 升麻 苍术
下载PDF
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吻合口瘘影响因素探讨 被引量:9
14
作者 王昌荣 吴先龙 丁如良 《中华全科医学》 2015年第5期753-755,共3页
目的探讨术前营养分析及其他因素对直肠癌前切除术后患者出现吻合口瘘的影响。方法分析2009年2月—2013年8月在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直肠癌前切除术治疗的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是否出现吻合口瘘将患者分为观察组(有吻合口瘘)和对... 目的探讨术前营养分析及其他因素对直肠癌前切除术后患者出现吻合口瘘的影响。方法分析2009年2月—2013年8月在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直肠癌前切除术治疗的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是否出现吻合口瘘将患者分为观察组(有吻合口瘘)和对照组(无吻合口瘘)2组。比较2组患者的年龄、NRS 2002评分、病理分期、吻合口距肛缘距离、合并糖尿病、放化疗史、吸烟史等相关影响因素,并对术后发生吻合口瘘的影响因素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本研究共纳入患者162例,其中观察组41例,对照组121例。NRS 2002评分、病理分期、吻合口距肛缘距离、术前放化疗史与术后出现吻合口瘘有着一定的相关性(P<0.05);吻合口瘘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NRS 2002评分≥3分、病理分期Ⅲ/Ⅳ期、吻合口距肛缘距离<5 cm为术后出现吻合口瘘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NRS 2002评分、病理分期、吻合口距肛缘距离是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出现吻合口瘘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癌前切除术 吻合口瘘 影响因素
原文传递
单孔与多孔腹腔镜直肠癌前切除术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8
15
作者 苏洋 吴硕东 +1 位作者 韩金岩 张朝坤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388-389,共2页
近年来,经脐单孔腹腔镜手术逐渐兴起。由于仅通过脐部小切口完成手术,术后瘢痕可以被脐部的天然凹陷所遮蔽,不仅提高了微创质量,同时还有很好的美容效果[1-5]。目前,单孔腹腔镜下直肠癌前切除术已经取得了初步成功,但这种新技术... 近年来,经脐单孔腹腔镜手术逐渐兴起。由于仅通过脐部小切口完成手术,术后瘢痕可以被脐部的天然凹陷所遮蔽,不仅提高了微创质量,同时还有很好的美容效果[1-5]。目前,单孔腹腔镜下直肠癌前切除术已经取得了初步成功,但这种新技术在操作等方面也表现出独有的特点,对术者的操作技术和经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传统多孔腹腔镜手术比较,其临床效果还有待进一步的深入探讨和评估。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005年11月至2012年1月我科收治的27例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单孔与多孔腹腔镜直肠癌前切除术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肿瘤 腹腔镜检查 单孔 直肠癌前切除术
原文传递
动脉先行法在保留左结肠动脉的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8
16
作者 吕光东 张传宝 +3 位作者 李爱军 李海鹏 王加勇 姜金波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20年第5期357-360,共4页
目的:探讨动脉先行法在腹腔镜保留左结肠动脉(LCA)的直肠癌根治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2018年2月采用动脉先行法的腹腔镜辅助保留LCA直肠癌根治性前切除术3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优缺点。操作要点:血管鞘内游离... 目的:探讨动脉先行法在腹腔镜保留左结肠动脉(LCA)的直肠癌根治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2018年2月采用动脉先行法的腹腔镜辅助保留LCA直肠癌根治性前切除术3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优缺点。操作要点:血管鞘内游离肠系膜下动脉(IMA)及其分支,于根部离断直肠上动脉、乙状结肠动脉,适当的位置离断肠系膜下静脉,将保留的IMA-LCA血管袢提起牵向头侧,排除血管干扰,完全暴露并清除253组淋巴结。结果:32例患者平均手术时间170(130~280)min;平均术中出血35(20~100)m L。术中无输尿管损伤。术后无吻合口瘘及腹腔出血等并发症。253组淋巴结清除4.2(2~8)枚。术后病理诊断:高分化腺癌8例,中分化腺癌17例,低分化腺癌7例;IMA根部淋巴结均为阴性。按照TNM分期,T1为6例,T2为7例,T3为19例;N0为16例,N1为9例,N2为7例;Ⅰ期5例、Ⅱ期11例、Ⅲ期16例。结论:在腹腔镜辅助保留LCA的直肠癌根治性前切除手术中,先行打开血管鞘游离IMA及其分支,反转牵开保留的IMA-LCA血管袢,易于彻底清除IMA根部淋巴结,保留LCA降低了吻合口瘘的发生。采用动脉先行法保留LCA的腹腔镜辅助直肠癌前切除术安全可靠,简单易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直肠癌前切除术 肠系膜下动脉 左结肠动脉 吻合口瘘
下载PDF
低位吻合与超低位吻合术对直肠癌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6
17
作者 罗渊明 黄永安 +2 位作者 张超 吴显宝 王军 《实用癌症杂志》 2013年第4期362-364,共3页
目的探讨低位前切除与超低位前切除术对直肠癌患者排便功能及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以48例直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保肛术式将其分为低位前切除组(23例)以及超低位前切除组(25例),术后3个月对比分析两组患者肛门控制力、便意、排... 目的探讨低位前切除与超低位前切除术对直肠癌患者排便功能及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以48例直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保肛术式将其分为低位前切除组(23例)以及超低位前切除组(25例),术后3个月对比分析两组患者肛门控制力、便意、排便感觉等方面差异,对保肛术后排便功能的相关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低位前切除组肛门控制力与超低位前切除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排便感觉、便意情况、排便功能较理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影响保肛术后排便功能的因素包括患者性别、年龄、吻合距离、临床清扫范围、肿瘤位置。低位前切除组术后3个月、6个月QOL生活质量评分显著优于超低位前切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控便能力方面低位与超低位前切除无差异,但术后排便效果低位前切除术较超低位前切除术理想,不影响手术根治性前提下,将吻合口提高可提高术后患者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位前切除 超低位前切除 直肠癌
下载PDF
术前不停用阿司匹林对腹腔镜直肠癌前切除术出血影响的前瞻性研究 被引量:7
18
作者 张宏 凌云志 +2 位作者 崔明明 刘鼎盛 陈春生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725-730,共6页
目的:探讨术前不停用阿司匹林对长期服用阿司匹林直肠癌患者行腹腔镜直肠癌前切除术出血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取2014年9月至2016年9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收治的96例长期服用阿司匹林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 目的:探讨术前不停用阿司匹林对长期服用阿司匹林直肠癌患者行腹腔镜直肠癌前切除术出血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取2014年9月至2016年9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收治的96例长期服用阿司匹林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服用阿司匹林组(围术期不停用阿司匹林)和停用阿司匹林组(术前7 d停用阿司匹林,术后3 d开始恢复口服阿司匹林)。由同一组手术医师行腹腔镜直肠癌前切除术。观察指标:(1)两组患者手术及术后情况比较。(2)随访情况。采用门诊和电话方式进行随访,了解患者术后生存情况。随访时间截至2017年1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等级资料比较采用非参数检验。结果:筛选出符合研究条件的患者96例,其中服用阿司匹林组50例,停用阿司匹林组46例。(1)两组患者手术及术后情况比较:96例患者均顺利完成直肠癌前切除术,1例患者中转开腹,其余95例患者均行腹腔镜直肠癌前切除术,无围术期死亡、术后输血和再次手术患者。服用阿司匹林组患者中转开腹、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Hb降低值、术后肛门首次排气时间、术后前3 d腹腔引流量、术后鲜血便、术后心脑血管并发症、术后总体并发症(含术后鲜血便和术后心脑血管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肿瘤术后病理学TNM分期(Ⅰ、Ⅱ、Ⅲ期)、术后凝血指标(PLT、PT、国际标准化比值、凝血酶原活动度、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时间、纤维蛋白原)分别为0、(112±18)min、(39±18)mL、(4.3±2.8)g/L、(57±24)h、(22±9)mL/d、6例、0、10例、(8.6±2.5)d、(6 739±481)元、11例、35例、4例、(236±80)×109/L、(12.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肿瘤 直肠癌前切除术 阿司匹林 出血 腹腔镜检查
原文传递
张青教授基于“肺与大肠相表里”的直肠癌前切除综合征的治疗经验 被引量:7
19
作者 徐晓华 吴霞 +2 位作者 李可欣 林佳敏 张青 《世界中医药》 CAS 2019年第12期3329-3332,共4页
直肠癌前切除综合征是直肠癌术后患者临床常见的症状,主要表现为便意频繁、排便频率增加、便急、排出困难、肛门坠胀、排便失禁等。尽管随着时间的延长,患者症状会稍有缓解,但仍有部分患者症状持续数年无明显改善,且大便异常的情况在结... 直肠癌前切除综合征是直肠癌术后患者临床常见的症状,主要表现为便意频繁、排便频率增加、便急、排出困难、肛门坠胀、排便失禁等。尽管随着时间的延长,患者症状会稍有缓解,但仍有部分患者症状持续数年无明显改善,且大便异常的情况在结肠癌患者也不少见,单纯西药、针刺、艾灸、穴贴、灌肠等治疗虽能缓解部分症状,但治标不治本,不能维持长期效果。张青教授根据自己多年临床经验,基于“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总结出了薏苡败酱三仁汤,通过调节气、湿、血,以降气、祛湿、化瘀,同时辨证加减,标本兼治,对于直肠癌术后患者前切除综合征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与大肠相表里 薏苡败酱三仁汤 前切除综合征 直肠癌
下载PDF
直肠癌患者术后1年内低位前切除综合征的变化特征分析及其对患者术后短期生存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7
20
作者 任洪波 刘建 +1 位作者 胡涛 金成武 《川北医学院学报》 CAS 2020年第5期853-857,共5页
目的:探讨低位直肠癌患者术后1年内低位前切除综合征的变化特点,及其对患者短期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本研究最终纳入190例随访数据完整的病例。在术前、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和术后1年5个时间点,通过LARS评分对患者进行肛... 目的:探讨低位直肠癌患者术后1年内低位前切除综合征的变化特点,及其对患者短期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本研究最终纳入190例随访数据完整的病例。在术前、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和术后1年5个时间点,通过LARS评分对患者进行肛门功能评估,并按术后1年时的LARS评分将患者分为轻度前切除术综合征组(A组)和重度前切除术综合征组(B组),比较两组间生存质量的差异。结果:术后1、3、6个月,两组患者LARS评分均高于术前(P=0.001,0.012,0.027);术后个3月与术后1个月LARS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6个月LARS评分低于术后1个月及3个月(P=0.023,0.037)。EORTC QLQ-C30量表比较中,A组患者在整体健康状况、生理功能、疲劳、腹泻等方面优于B组(P=0.029,0.016,0.033,0.027)。EORTC QLQ-CR29量表比较中,A组患者在排便频率、身体形象、焦虑、排气失禁、排便失禁等方面优于B组(P=0.010,0.012,0.003,0.031,0.012)。单变量分析及Logistic回归分析中,吻合口距离、预防性造口、新辅助放化疗均为LARS的独立风险因素。结论:LARS对患者术后生存质量存在较大的负面影响,且术后6个月内LARS会随着时间的推移有一定的缓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位前切除综合征 直肠癌 生存质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