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皮前路椎间孔镜下颈椎间盘髓核摘除术临床应用 被引量:6
1
作者 吴新 黄玮 +1 位作者 黄雪花 邓文强 《新疆医学》 2015年第11期1625-1627,共3页
目的探讨经皮前路椎间孔镜下颈椎间盘髓核摘除术(anterior percutanous endoscopic cervical discectomy,APECD)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用APECD治疗的31例患者。术前及术后3 d及l,3,6个月分别行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 目的探讨经皮前路椎间孔镜下颈椎间盘髓核摘除术(anterior percutanous endoscopic cervical discectomy,APECD)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用APECD治疗的31例患者。术前及术后3 d及l,3,6个月分别行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术后6个月行MR I检查。所有评分数据收集后使用SPASS13.0软件分析。结果 31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术后3 d VAS评分较术前有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6个月VAS评分较术前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3 d与术后1,3,6个月VAS评分比较有差异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l,3,6个月之间的VAS评分有差异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前路椎间孔镜下颈椎间盘髓核摘除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具有良好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前路 椎间孔镜 颈椎间盘 髓核摘除
下载PDF
经皮前路椎间孔镜下颈椎间盘髓核摘除术与经前路颈椎间盘切除融合术治疗单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比较 被引量:16
2
作者 段亮 祁洁 +3 位作者 刘海勇 刘军 弓立群 范亚一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18年第1期54-57,共4页
目的探讨经皮前路椎间孔镜下颈椎间盘髓核摘除术(anterior percutanous endoscopic cervical discectomy,APECD)、经前路颈椎间盘切除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ACDF)治疗单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3... 目的探讨经皮前路椎间孔镜下颈椎间盘髓核摘除术(anterior percutanous endoscopic cervical discectomy,APECD)、经前路颈椎间盘切除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ACDF)治疗单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36例单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依据手术方式分为APECD组23例和ACDF组13例,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前、术后12个月日本骨科学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及改善率。结果2组均手术成功;APECD组手术时间[(95.48±14.16)min]较ACDF组[(76.00±16.37)min]长,术中出血量[(80.00±20.67)mL]较ACDF组[(121.54±19.51)mL]短(P<0.05),住院时间[(6.0±3.8)d]与ACDF组[(8.0±2.8)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均出现1例轻度吞咽困难及1例一过性不完全脊髓损伤,对症治疗后均缓解;APECD组和ACDF组术前VAS评分[(6.57±0.84)、(6.69±0.75)分]、JOA评分[(8.91±0.99)、(8.54±0.97)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VAS评分[(2.17±0.72)、(1.62±0.51)分]均低于术前,JOA评分[(13.04±1.43)、(14.01±1.02)分]均高于术前(P<0.05),且ACDF组较APECD组变化明显(P<0.05);APECD组改善率[(50.2±21.1)%]低于ACDF组[(63.3±13.2)%](P<0.05)。结论 2种术式各有优缺点,临床应用时应严格把握其适应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 经皮前路椎间孔镜下颈椎间盘髓核摘除术 经前路颈椎间盘切除融合术 疗效
原文传递
3种前路手术方式治疗单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近期疗效比较 被引量:5
3
作者 段亮 时亮 +3 位作者 刘军 祁洁 弓立群 范亚一 《临床骨科杂志》 2019年第6期641-646,共6页
目的比较经皮前路椎间孔镜下颈椎间盘髓核摘除术(APECD)、颈椎间盘置换术(CDR)、经颈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融合术(ACDF)治疗单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将46例单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按手术方法分为APECD组(23例)、CDR组(10例)和A... 目的比较经皮前路椎间孔镜下颈椎间盘髓核摘除术(APECD)、颈椎间盘置换术(CDR)、经颈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融合术(ACDF)治疗单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将46例单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按手术方法分为APECD组(23例)、CDR组(10例)和ACDF组(13例)。记录3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3组术后改善率、术后疼痛VAS评分与JOA评分。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5~25(17±3)个月。手术时间:CDR组<ACDF组<APECD组,3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出血量:CDR组<APECD组<ACDF组,3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3组VAS评分和JOA评分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3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PECD组改善率为51.0%,CDR组改善率为43.2%,ACDF组改善率为64.5%,3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种前路手术方式治疗单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均可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APECD手术创伤小,但术后有复发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前路椎间孔镜下颈椎间盘髓核摘除术 颈椎间盘置换术 经颈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融合术 单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
下载PDF
颈前路经皮椎间盘摘除术在早期颈椎病中的应用 被引量:5
4
作者 叶晓健 李家顺 +2 位作者 胡玉华 夏中联 章庆俊 《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1998年第2期66-68,共3页
为探讨经皮椎间盘摘除术在颈椎病治疗中的适应证及疗效,在局麻下对30例颈椎病患者30个椎间盘行颈前路经皮穿刺切除术,其中C_(4-5)16例,C_(5~6)14例。术后随访6~24个月。结果:13例术前症状体征完全缓解,8例症状体征显著改善,优良率70... 为探讨经皮椎间盘摘除术在颈椎病治疗中的适应证及疗效,在局麻下对30例颈椎病患者30个椎间盘行颈前路经皮穿刺切除术,其中C_(4-5)16例,C_(5~6)14例。术后随访6~24个月。结果:13例术前症状体征完全缓解,8例症状体征显著改善,优良率70%。表明颈前路经皮椎间盘摘除术在颈椎病治疗中是一种可行、有效的措施,严格选择适应证是提高成功率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前路 经皮 椎间盘摘除术 颈椎病 外科手术
下载PDF
全内镜前路经椎体联合后路经椎板间隙治疗双节段颈椎间盘突出1例报告 被引量:1
5
作者 王正基 廖文波 《遵义医科大学学报》 2023年第10期998-1002,共5页
目的初步探讨联合入路全内镜技术治疗混合型双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的可行性。方法对本院收治的1例混合型双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的患者全内镜前路经椎体与后路经椎板间隙入路进行治疗,并使用相应临床评分与影像学手段对手术效果进行监测。结... 目的初步探讨联合入路全内镜技术治疗混合型双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的可行性。方法对本院收治的1例混合型双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的患者全内镜前路经椎体与后路经椎板间隙入路进行治疗,并使用相应临床评分与影像学手段对手术效果进行监测。结果患者各项临床症状都得到了缓解,VAS评分显示颈部及三角肌区疼痛明显缓解,JOA评分显示颈部功能得到明显恢复。MRI显示突出椎间盘被有效摘除,CT显示椎体内镜通道获得了骨性愈合,X线显示颈椎生理曲度存在,无颈椎不稳。结论联合入路全内镜技术治疗混合型双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创伤小、恢复快,初步展示了其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节段颈椎间盘突出 联合全内镜技术 前路经皮经椎体颈椎间盘切除术 后路经皮全内镜颈椎间盘切除术
下载PDF
经皮颈前咽后间隙寰枢椎手术入路的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陈志刚 张烽 +2 位作者 周广鑑 吕书军 毛伟峰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2期3787-3790,共4页
目的:通过在成人尸体标本上进行有关颈部血管、神经的解剖学测量,探讨最佳、最安全的经皮颈前咽后间隙手术入路治疗上颈椎不稳的形态学相关参数。方法:在10具20侧经10%福尔马林溶液固定的成人尸体标本上,用游标卡尺对颈椎前方重要血管... 目的:通过在成人尸体标本上进行有关颈部血管、神经的解剖学测量,探讨最佳、最安全的经皮颈前咽后间隙手术入路治疗上颈椎不稳的形态学相关参数。方法:在10具20侧经10%福尔马林溶液固定的成人尸体标本上,用游标卡尺对颈椎前方重要血管、神经进行解剖观察和测量,比较经甲状腺上动脉上方与经甲状腺上动脉下方两种入路的数据。结果:C4~C5椎体水平与邻近血管神经的最短距离为(4.59±1.32)mm。经甲状腺上动脉下方入路可以明显减少对周围血管神经的副损伤。从C6至C3颈交感干逐渐偏离前正中线。结论:胸锁乳突肌前缘由C4~C5椎体水平于甲状腺上动脉下方经颈动脉鞘和颈内脏鞘之间联合筋膜至咽后间隙,为最佳经皮上颈椎内固定手术入路的途径。对手术入路邻近的血管神经的解剖学测量,为临床应用中预防邻近重要血管神经等组织副损伤提供参考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剖学 前路 经皮 咽后间隙 寰枢椎
下载PDF
碎裂QRS波群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前壁心肌梗死病人中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18
7
作者 高德全 贾文芳 +4 位作者 谢亚闯 刘明涛 董新博 方雪花 李晓涛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470-474,共5页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前壁心肌梗死病人出院时心电图碎裂QRS波群对预后的判断价值。方法回顾性纳入了213例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急性前壁心肌梗死病人,根据病人出院前心电图是否存在碎裂QRS波群,将病人分为碎裂QRS波群组(...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前壁心肌梗死病人出院时心电图碎裂QRS波群对预后的判断价值。方法回顾性纳入了213例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急性前壁心肌梗死病人,根据病人出院前心电图是否存在碎裂QRS波群,将病人分为碎裂QRS波群组(107例)和非碎裂QRS波群组(106例)。碎裂QRS波定义为标准12导联心电图至少存在对应冠状动脉供血区域2个或2个以上连续导联的QRS波群上存在多种RSR'波型(≥1个R'波,R波的顶部或S波的底部出现顿挫波),伴有或不伴有Q波。结果两组平均随访时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19)。经过1年的临床随访,本研究主要复合终点事件发生率在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全因病死率在碎裂QRS波群组为7.48%,在非碎裂QRS波群组为0.94%(P=0.019);心源性病死率在碎裂QRS波群组和非碎裂QRS波群组分别为5.61%和0.94%(P=0.098);随访期间两组再发性急性冠脉综合征发生率和冠状动脉血运重建率对比具有相似的发生率。心力衰竭发生率在两组之间也相似。结论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前壁心肌梗死病人中,出院时心电图中存在碎裂QRS波的病人主要复合终点事件发生率明显高于非碎裂QRS波的病人,其中全因病死率在存在碎裂QRS波的病人中明显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碎裂QRS波群 急性前壁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