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32篇文章
< 1 2 3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膝关节镜下滑膜清理联合保留残端前韧带重建术治疗陈旧性前交叉韧带断裂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1
1
作者 韦宝琛 韦钊岚 +2 位作者 谢能峰 彭伟秋 李富明 《河北医学》 CAS 2018年第12期2081-2085,共5页
目的:探究膝关节镜下滑膜清理术联合保留残端前交叉韧带(ACL)重建术治疗陈旧性ACL断裂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76例陈旧性ACL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实施膝关节镜下滑膜清理术,联合保留残端ACL重建术治疗者纳入观察组(n=42),联合... 目的:探究膝关节镜下滑膜清理术联合保留残端前交叉韧带(ACL)重建术治疗陈旧性ACL断裂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76例陈旧性ACL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实施膝关节镜下滑膜清理术,联合保留残端ACL重建术治疗者纳入观察组(n=42),联合清除残端ACL重建术治疗者纳入对照组(n=34)。比较术前及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时,两组患者膝关节稳定性、膝关节功能(Lysholm膝关节评分)、生活受影响程度[2000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IKDC)主观评分]变化,分析术后12个月时两组治疗效果及12个月内并发症发生情况差异。结果: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时,两组患肢膝关节胫前位移松弛度均较术前有显著下降,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P均<0.05);两组Lysholm膝关节评分及IKDC主观评分均较术前有显著提升,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同期对照组(P均<0.05)。术后12个月时,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术后12个月内,两组各项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膝关节镜下滑膜清理+保留残端ACL重建术治疗效果较为突出,且相较于清除残端术式并未增加并发症发生风险,有利于患肢尽早建立膝关节稳定性及其功能恢复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交叉韧带断裂 膝关节镜 滑膜清理 保留残端 前韧带重建术
下载PDF
关节镜下韧带重建术治疗前交叉韧带损伤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8
2
作者 陈家 魏世隽 王洪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6期1489-1494,共6页
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是运动医学领域的常见病,多见于青壮年患者,常导致膝关节不稳。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已是非常成熟的手术治疗方法,被公认为是目前最佳的治疗手段。但是关于手术治疗的时机仍然存在争议,对于前交叉韧带残端保留... 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是运动医学领域的常见病,多见于青壮年患者,常导致膝关节不稳。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已是非常成熟的手术治疗方法,被公认为是目前最佳的治疗手段。但是关于手术治疗的时机仍然存在争议,对于前交叉韧带残端保留重建技术的临床疗效也还存在一些不同的意见。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手术仍然是当前研究的热点。因此,本文通过查阅大量文献,就前交叉韧带损伤的研究及治疗进展作以下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镜术 前交叉韧带重建 前交叉韧带断裂
原文传递
持续被动运动联合等速闭链训练对膝关节前交叉韧带重建术患者疼痛、关节活动度及运动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32
3
作者 李晓纯 冯宇恒 +3 位作者 周尤成 李鸿鹄 谢韶东 梁艳桂 《临床误诊误治》 CAS 2022年第2期77-81,共5页
目的评价持续被动运动联合等速闭链训练对膝关节前交叉韧带(ACL)重建术患者疼痛、膝关节活动度和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6月—2021年1月行膝关节ACL重建术115例为观察对象,根据康复训练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57例和观察组58例。对... 目的评价持续被动运动联合等速闭链训练对膝关节前交叉韧带(ACL)重建术患者疼痛、膝关节活动度和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6月—2021年1月行膝关节ACL重建术115例为观察对象,根据康复训练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57例和观察组5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持续被动运动联合等速闭链训练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后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膝关节功能Lysholm评分、膝关节活动度、运动功能、临床疗效和并发症情况。结果干预4、8、12周后,两组VAS评分均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4、8、12周后,两组Lysholm评分和关节活动度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运动功能评级改善程度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持续被动运动联合等速闭链训练能够减轻ACL重建术患者疼痛,改善膝关节功能和运动功能,提高膝关节活动度和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交叉韧带重建 持续被动运动 等速闭链训练 疼痛测定 Lysholm评分 关节活动度
下载PDF
本体感觉训练在膝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康复中的应用 被引量:30
4
作者 马燕红 程安龙 +3 位作者 江澜 李韵 王亚泉 白跃宏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413-415,共3页
目的探讨本体感觉训练在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康复中的作用。方法将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患者42例按病区分为本体感觉促进组(26例)和对照组(16例),对照组应用一般康复训练方法,本体感觉促进组应用一般康复训练方法和本体感觉强化训练。术后... 目的探讨本体感觉训练在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康复中的作用。方法将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患者42例按病区分为本体感觉促进组(26例)和对照组(16例),对照组应用一般康复训练方法,本体感觉促进组应用一般康复训练方法和本体感觉强化训练。术后6个月进行患者位置觉测定、膝关节功能评分及关节稳定性检查。结果在被动角度重现测试中,本体感觉促进组患侧膝的总平均偏差为(4.10±1.38)°,健侧膝的总平均偏差为(3.76±1.93)°,两侧膝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侧膝的总平均偏差为(4.85±1.55)°,健侧膝的总平均偏差为(3.56±1.72)°,患侧膝的总平均偏差显著大于健侧(P<0.01)。本体感觉促进组的Lysholm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组患侧膝Lanchman和Pivotshift检查均为阴性。结论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应用强化本体感觉训练能促进下肢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前交叉韧带重建 感觉训练 术后康复 康复训练方法 本体感觉 平均偏差 对照组 患侧膝 术后患者 强化训练 定性检查 功能评分 下肢功能 术后应用 健侧膝 位置觉 膝关节 统计学
原文传递
早期下肢按摩联合康复训练对膝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30
5
作者 陈春莉 魏丹娜 +2 位作者 苏舜红 曾机灿 陈湘南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0年第19期2095-2099,共5页
目的探讨早期下肢按摩联合康复训练对膝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患者功能恢复的应用效果。方法前瞻性选取2017年9月至2019年11月在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膝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的4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20例... 目的探讨早期下肢按摩联合康复训练对膝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患者功能恢复的应用效果。方法前瞻性选取2017年9月至2019年11月在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膝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的4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20例。对照组运用支具制动及负重等常规的康复方法,实验组则在常规康复的基础上增加下肢按摩的方法。分别比较两组患者在入院时、术后1 d、术后第1周、术后4周的疼痛评分,大腿周径差值、肌力;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Lysholm分数。结果两组患者的疼痛评分在入院时、术后1 d的组间疼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在术后1周、术后4周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1.20±0.52)分vs.(2.30±0.66)分、(0.20±0.41)分vs.(1.25±0.55)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入院时、术后1 d、术后1周的组间大腿周径差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在术后4周的大腿周径差值优于对照组[(-0.65±0.59)cm vs.(-1.35±0.81)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入院时、术后1 d的组间肌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在术后1周、术后4周的肌力优于对照组(4.40±0.50级vs.4.10±0.31级、4.45±0.51级vs.4.15±0.37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10.00%,低于对照组25.0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入院时Lysholm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术后4周的Lysholm评分高于对照组[(66.50±7.76)分vs.(54.65±6.5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下肢按摩联合康复训练对膝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患者的功能恢复的应用效果优于常规康复,有效降低患者的疼痛,减轻患肢肿胀,促进患者术后肌肉力量的恢复,减少术后膝关节的粘连、僵硬及肌肉萎缩并发症发生,促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交叉韧带重建 康复 按摩 穴位
下载PDF
神经肌肉训练在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康复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28
6
作者 季程程 杨鹏飞 +1 位作者 张信波 王兴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917-922,共6页
神经肌肉训练是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重要的康复训练方法,包括肌肉力量训练、平衡训练、灵敏性训练、近端控制训练和本体感觉训练。神经肌肉训练可改善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膝关节神经肌肉控制能力,增强膝关节稳定性,促进运动能力的恢复。... 神经肌肉训练是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重要的康复训练方法,包括肌肉力量训练、平衡训练、灵敏性训练、近端控制训练和本体感觉训练。神经肌肉训练可改善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膝关节神经肌肉控制能力,增强膝关节稳定性,促进运动能力的恢复。康复训练效果受性别、年龄和训练内容的影响,还需针对不同患者和训练内容进一步探索,使术后康复训练达到最佳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交叉韧带重建术 神经肌肉训练 康复 综述
下载PDF
前十字韧带损伤后胫骨过度前移对重建术后膝关节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28
7
作者 宋关阳 张辉 冯华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392-397,共6页
目的探讨前十字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损伤后胫骨过度前移在ACL重建术后的转归及其对膝关节稳定性的影响。方法对2016年1至12月收治的ACL损伤患者34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术前矢状面MRI上胫骨前移距离为依据进行分组。... 目的探讨前十字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损伤后胫骨过度前移在ACL重建术后的转归及其对膝关节稳定性的影响。方法对2016年1至12月收治的ACL损伤患者34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术前矢状面MRI上胫骨前移距离为依据进行分组。术前胫骨前移距离大于10 mm者(胫骨前移阳性组)共20例,男17例,女3例;年龄(26.1±7.3)岁(范围19~40岁)。以1∶2的比例匹配胫骨前移距离小于3 mm者(胫骨前移阴性组)40例,男34例,女6例;年龄(26.1±7.3)岁(范围20~42岁)。两组患者均由同一术者完成自体腘绳肌腱ACL解剖单束重建手术,比较术后2年两组患者的胫骨前移距离、KT-1000侧-侧差值及麻醉下轴移试验结果,评估膝关节稳定性。结果胫骨前移阳性组术前胫骨前移距离为(13.5±1.3)mm,大于胫骨前移阴性组的(2.5±1.4)mm,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5.435,P=0.013)。术后2年胫骨前移阳性组胫骨前移距离下降至(9.7±1.8)mm,胫骨前移阴性组下降至(0.9±1.6)mm,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9.655,P=0.011)。术后2年胫骨前移阳性组KT-1000侧-侧差值为(4.4±1.5)mm,大于胫骨前移阴性组的(0.8±1.1)mm,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945,P=0.014)。术后2年胫骨前移阳性组轴移试验结果为0级1例、Ⅰ级18例、Ⅱ级1例,胫骨前移阴性组为0级39例、Ⅰ级1例,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521,P=0.012)。结论采用自体腘绳肌腱解剖单束ACL重建术不能完全纠正胫骨过度前移。胫骨前移距离大于10 mm者术后2年的膝关节稳定性较胫骨前移距离小于3 mm者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交叉韧带重建 创伤和损伤 关节不稳定性
原文传递
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患者的等速肌力训练和疗效评定 被引量:28
8
作者 陶莉 冯华 +2 位作者 郭险峰 侯燕 张辉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990-993,共4页
目的:研究用Biodex system 3多关节等速肌力评定及训练系统对ACL重建术后患者肌力的影响。方法:将50例行ACL重建术后的患者随机分成试验组25例(等速训练患侧肌力)和对照组25例(等张训练患侧肌力)并分别进行功能训练,在术后第12、24周进... 目的:研究用Biodex system 3多关节等速肌力评定及训练系统对ACL重建术后患者肌力的影响。方法:将50例行ACL重建术后的患者随机分成试验组25例(等速训练患侧肌力)和对照组25例(等张训练患侧肌力)并分别进行功能训练,在术后第12、24周进行等速向心肌力测试。结果:术后第12、24周对患者进行膝关节等速向心肌力测试,试验组膝屈、伸肌患侧峰力矩/健侧峰力矩比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试验组在30°时的股内侧肌患侧峰力矩/健侧峰力矩比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通过等速训练进行系统的康复治疗可使膝关节ACL重建术后的患者短期(6个月)达到健侧屈伸肌力水平,并能达到运动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速训练 ACL重建术 康复
下载PDF
创伤后膝骨关节炎发展中前交叉韧带损伤的作用与意义 被引量:26
9
作者 韩广弢 李皓桓 高冯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5期2440-2446,共7页
背景:前交叉韧带具有稳定膝关节、限制胫股关节在胫骨前平移和旋转的作用,大多数前交叉韧带重建患者膝关节疼痛和膝关节不稳的概率增加。创伤后膝骨关节炎是前交叉韧带损伤后的严重并发症,目前其机制尚不完全清楚。目的:综述前交叉韧带... 背景:前交叉韧带具有稳定膝关节、限制胫股关节在胫骨前平移和旋转的作用,大多数前交叉韧带重建患者膝关节疼痛和膝关节不稳的概率增加。创伤后膝骨关节炎是前交叉韧带损伤后的严重并发症,目前其机制尚不完全清楚。目的:综述前交叉韧带损伤与创伤后膝骨关节炎发病因素之间的关系,从而为创伤后膝骨关节炎的治疗提供帮助。方法:第一作者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数据库自建库以来至2019年10月的相关文章,英文检索词“ACL injury,traumatic knee osteoarthritis,ACL reconstruction,meniscus status,body mass index,cartilage injury,age,graft selection,time interval between injury and surgery”。共检索到123篇相关文献,66篇文献符合纳入标准。结果与结论:①半月板状态、体质量指数、软骨损伤、年龄、移植物选择、受伤与手术之间的时间间隔这些因素会对创伤后膝骨关节炎的发展产生影响;②虽然前交叉韧带重建主要是恢复前交叉韧带断裂后的稳定性,该过程的一个长期目标是降低膝关节骨关节炎产生的风险,并维持关节长期处于健康状态;③患者前交叉韧带断裂后伴随半月板损伤需要进行半月板切除也是导致膝骨关节炎的原因,这很可能是由于关节的承受力减弱和关节运动学改变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交叉韧带损伤 创伤后膝骨关节炎 前交叉韧带重建 半月板状态 体质量指数 软骨损伤 年龄 移植物选择 受伤与手术之间的时间间隔
下载PDF
本体觉促进训练对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患者膝关节功能和姿势控制的效果 被引量:26
10
作者 刘晓磊 章耀华 +3 位作者 郭恒冰 李强 杨阳 杨华清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72-476,共5页
目的探讨本体觉促进训练对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患者膝关节功能及姿势控制的影响。方法 2017年3月至2018年9月,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患者30例于术后8周进行常规康复训练,第9周随机分成对照组(n=15)和试验组(n=15)。对照组继续进行常规康复训... 目的探讨本体觉促进训练对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患者膝关节功能及姿势控制的影响。方法 2017年3月至2018年9月,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患者30例于术后8周进行常规康复训练,第9周随机分成对照组(n=15)和试验组(n=15)。对照组继续进行常规康复训练,试验组在常规康复的基础上联合本体觉促进训练;治疗第8周和第16周采用膝关节Lysholm评分、多关节等速肌力测试及训练系统,以及平衡测试仪进行测试。结果治疗后,两组Lysholm评分显著提高(t> 16.687, P <0.001),患侧膝关节15°、45°、75°角度再现差值降低(t> 2.433, P <0.05),闭眼稳定平面、闭眼泡沫平面下重心摆动速度降低(t> 2.444, P <0.05);试验组Lysolm评分高于对照组(t=4.150, P <0.05),15°、45°角度再现差值低于对照组(t> 2.710, P <0.05),闭眼泡沫平面下重心摆动速度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本体觉促进训练能进一步改善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患者本体觉功能,提高膝关节功能和姿势控制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交叉韧带重建术 本体觉促进训练 姿势控制 本体觉
下载PDF
Factors affecting proprioceptive recovery after 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reconstruction 被引量:22
11
作者 ZHOU Mou-wang GU Li +4 位作者 CHEN Ya-ping YU Chang-long AO Ying-fang HUANG Hong-shi YANG Yan-yan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SCIE CAS CSCD 2008年第22期2224-2228,共5页
Background Proprioception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knee movements. Since there are controversies surrounding the overall recovery time of proprioception following surgery, it is necessary to define the factors affec... Background Proprioception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knee movements. Since there are controversies surrounding the overall recovery time of proprioception following surgery, it is necessary to define the factors affecting proprioceptive recovery after 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ACL) reconstruction and 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roprioception and muscle strength. Methods A total of 36 patients who had their ACL reconstructed with a semitendinosus/gracilis graft (reconstructed group: 6 months post-surgery) and 13 healthy adults without any knee injury (control group) were included in the study. Knee proprioception was evaluated with a passive reproduction test. Isokinetic strength was measured using the Biodex System. Statistical analysis was used to compare proprioception of the reconstructed group versus the control group, and to define causal factors, including sex, hamstring/quadriceps ratio, and the course of injury before reconstruction, We also investigated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passive reproduction error and quadriceps index. Results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proprioception between the reconstructed and control groups (P 〈0.05). When the course of injury before reconstruction was less than 4 months, there was a linear correlation with proprioception 6 months after the operation (r=0.713, P 〈0.05). There was a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post-surgery proprioception and the quadriceps index at 6 months post-surgery. Conclusions Impaired knee proprioception is observed 6 months after ACL reconstruction. Within 4 months of injury, early undertaking of reconstruction is associated with better proprioception outcome. Patients with enhanced proprioception have a better quadriceps index.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reconstruction proprioception muscle strength
原文传递
微信平台在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家庭康复中的应用 被引量:23
12
作者 豆勇刚 王磊 +1 位作者 罗吉伟 张粤玲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602-605,共4页
目的探讨微信平台在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家庭康复中的应用。方法接受单侧自体腘绳肌腱重建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术的患者126例,分为观察组(n=69)和对照组(n=57)。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干预,观察组同时加入微信平台。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6个月... 目的探讨微信平台在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家庭康复中的应用。方法接受单侧自体腘绳肌腱重建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术的患者126例,分为观察组(n=69)和对照组(n=57)。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干预,观察组同时加入微信平台。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6个月时比较关节活动度、关节稳定性、髌上10 cm处双侧大腿周径差值、Lysholm评分、国际膝关节评分委员会(IKDC)评分。结果术后,两组膝关节活动度伸直无显著性差异(P>0.05),屈曲有显著性差异(P<0.05);髌上10 cm处双侧大腿周径差值术后3个月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6个月时有显著性差异(P<0.05);关节稳定性检查无显著性差异(P>0.05);Lysholm评分和IKDC评分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微信平台的建立可以明显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加速康复进程,减少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交叉韧带重建术 微信 家庭康复
下载PDF
早期减重步行训练对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功能恢复及骨隧道改变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3
13
作者 赵卫卫 邵晨兰 +1 位作者 付鹏 张建军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9期3643-3647,3652,共6页
背景前交叉韧带(ACL)损伤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膝关节损伤,早期手术重建稳定性是目前公认的治疗方法,但是术后部分患者仍存在本体感觉差、步行能力下降等问题。减重步行训练(BWSTT)是近年来运动康复领域研究的热点,然而临床上多运用在中枢... 背景前交叉韧带(ACL)损伤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膝关节损伤,早期手术重建稳定性是目前公认的治疗方法,但是术后部分患者仍存在本体感觉差、步行能力下降等问题。减重步行训练(BWSTT)是近年来运动康复领域研究的热点,然而临床上多运用在中枢神经损伤患者的步行训练中,ACL重建术后运用BWSTT的报道尚不多见。目的探讨早期BWSTT对ACL重建术后功能恢复及骨隧道改变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18年5月德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ACL重建术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术后进行进阶性下肢功能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改良的BWSTT,将本体感觉训练加入BWSTT中。术后12周采用肌电图检测术侧下肢被动关节活动度(ROM)重现偏差度,判断本体感觉恢复情况,并测定股内侧肌表面肌电的积分肌电值(iEMG);术后4、12周行常规磁共振成像检测骨隧道宽度、移植物信号强度、腱骨结点T2值,采用2000国际膝部文件委员会(IKDC)主观膝部评估表、Lysholm评分评价运动功能,采用Fugl-Meyer平衡量表、Berg平衡量表(BBS)评估平衡功能。结果术后4、12周观察组骨隧道宽度均小于对照组,术后4周观察组信号强度、腱骨结点T2值均高于对照组,术后12周观察组信号强度、腱骨结点T2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12周骨隧道宽度均大于术后4周,信号强度、腱骨结点T2值均低于术后4周(P<0.05)。术后12周观察组0°~40°区、41°~80°区、81°~120°区的被动ROM重现偏差度、iEMG均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12周观察组的2000 IKDC主观膝部评估表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4、12周观察组Lysholm评分、Fugl-Meyer平衡量表评分、BB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12周两组的2000 IKDC主观膝部评估表评分、Lysholm评分、Fugl-Meyer平衡量表评分、BBS评分均高于术后4周(P<0.05)。术后12周的骨隧道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交叉韧带重建 早期减重步行训练 膝关节 骨隧道
下载PDF
前交叉韧带部分损伤重建时机对患者术后膝关节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2
14
作者 王洋 白伦浩 +1 位作者 李彬 周秉正 《中国骨与关节杂志》 CAS 2016年第2期140-144,共5页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部分损伤手术重建的最佳时机。方法将病例患者根据受伤与手术之间的时间间隔,以3周为界限分为早期手术组(32例)与延期手术组(45例),分别采用IKDC评分,Lysholm评分,Tegner活动率、关节活动度、Kneelax关节动...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部分损伤手术重建的最佳时机。方法将病例患者根据受伤与手术之间的时间间隔,以3周为界限分为早期手术组(32例)与延期手术组(45例),分别采用IKDC评分,Lysholm评分,Tegner活动率、关节活动度、Kneelax关节动计度测量仪评价患者手术前后膝关节活动度改变及稳定程度等。结果两组患者均至少随访2年,平均27个月。在屈膝30°、132 N条件下对同侧膝关节稳定性进行测量:早期手术组Kneelax值为(1.0±0.9)mm,延期手术组Kneelax值为(2.3±1.5)mm,P<0.01。以上数据说明术后2年,早期组患者膝关节前移程度明显小于延期组患者。对于病例中出现的复合伤,早期手术组出现内侧半月板撕裂者2例,外侧半月板撕裂者3例。延期手术组中,内侧半月板伴有关节软骨损伤者4例,外侧半月板伴有关节软骨损伤者5例,同时伴有内外侧半月板以及软骨损伤者5例,单纯性内侧半月板损伤者5例。以上病例证明早期手术患者的伴发损伤明显少于延期组患者(P=0.036)。早期手术组和延期手术病例患者膝关节平均移动度分别为(120.6±9.9)°,(132.4±13.2)°(P=0.452)。早期手术组和延期手术组患者Lysolem平均分,分别为(94.7±9.3)分,(92.2±7.8)分(P=0.332),两组病例患者Tegner平均分为(7.1±1.2)分,(6.3±1.8)分(P=0.935)。IKDC评估中,早期手术组32例中30例(93.75%)被认为正常或接近正常,延期手术组45例中43例(95.56%)被认为正常或接近正常(P=0.976)。以上四种评估方法认为两组病例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交叉韧带部分损伤的早期手术重建能很好地恢复膝关节的稳定性,不会导致膝关节的粘连,而且能够防止前交叉韧带的再次松弛,降低半月板和关节软骨的伴发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月板 胫骨 前交叉韧带重建 关节镜检查 医院 康复
原文传递
关节镜下早期与晚期自体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22
15
作者 李书振 王豪 +4 位作者 韩杰 梁海波 覃志 孙可 尹东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6期4170-4174,共5页
背景:目前对急性前交叉韧带损伤重建手术时机的选择一直存在争议,一些学者认为延迟重建时间会增加关节表面应力,加速膝关节在长期运动中发生退行性变,建议行早期重建;另一些学者认为急性期关节内积血肿胀、炎性反应及关节囊破损,会增加... 背景:目前对急性前交叉韧带损伤重建手术时机的选择一直存在争议,一些学者认为延迟重建时间会增加关节表面应力,加速膝关节在长期运动中发生退行性变,建议行早期重建;另一些学者认为急性期关节内积血肿胀、炎性反应及关节囊破损,会增加术后膝关节粘连及僵硬的风险,建议损伤后1个月后再行重建。目的:对比早期与晚期重建前交叉韧带的临床效果差异。方法:纳入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83例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男48例,女35例,其中37例选择受伤≤6周内进行自体腘绳肌腱前交叉韧带重建手术(早期组),46例选择受伤后> 6周进行自体腘绳肌腱前交叉韧带重建手术(晚期组)。术后关节镜下观察关节软骨与半月板损伤情况,术后随访评估关节稳定性(Lachman试验、轴移试验)与关节功能恢复情况(髋关节功能IKDC评分、Lysholm评分、伸屈膝受限度数、恢复膝关节正常活动度时间)。研究获得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结果与结论:(1)早期重建组7例、晚期重建组15例合并软骨损伤,早期重建组20例、晚期重建组26例合并半月板损伤,两组软骨损伤发生率、损伤部位、损伤程度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0.05),两组半月板损伤部位、损伤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0.05);早期组半月板切除11例、缝合9例,晚期组半月板切除22例、缝合4例,两组半月板处理方式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0.05);(2)两组Lachman试验、轴移试验结果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0.05);(3)两组髋关节功能IKDC评分、Lysholm评分、伸屈膝受限度数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0.05);(4)晚期组恢复膝关节正常活动度时间短于早期组(P <0.05);(5)结果表明,早期与晚期前交叉韧带重建可获得一致的临床效果,但早期重建可增加半月板愈合概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体肌腱 前交叉韧带重建 时间因素 关节镜检查 稳定性 功能 半月板损伤
下载PDF
关节镜下保留残端重建前交叉韧带的临床前瞻性对照研究 被引量:20
16
作者 洪雷 李旭 +2 位作者 王雪松 张辉 冯华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586-591,共6页
目的前瞻性评估保留残端对于前交叉韧带重建临床疗效的意义。方法2008年8月至2009年9月共70例有韧带残端存留的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人选本研究组,随机分为保留残端组(n=35)和对照组(n=35)。分别采取关节镜下保留残端重建前交叉韧带... 目的前瞻性评估保留残端对于前交叉韧带重建临床疗效的意义。方法2008年8月至2009年9月共70例有韧带残端存留的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人选本研究组,随机分为保留残端组(n=35)和对照组(n=35)。分别采取关节镜下保留残端重建前交叉韧带和切除残端的前交叉韧带重建手术技术,移植物均使用同种异体肌腱。术后随访分别进行膝关节功能评分(IKDC分级和Lysholm评分)、客观稳定性评估(Lachman试验、轴移试验和KT-1000测量)、本体感觉功能测量和二次关节镜手术探查。结果70例患者中共61例(87%)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3.1个月。两组的功能评分无显著差异:Lysholm评分:保留残端组96.4分,对照组94.9分(P=0.71);IKDC分级中A和B级:保留残端组30例,对照组29例(P=0.586)。两组的客观稳定性评估无显著差异:KT-1000测量的侧一侧差值:保留残端组1.69mm,对照组1.65mm(P=0.83);Lachman试验阴性例数:保留残端组29例,对照组28例(P=1.00);轴移试验阴性例数:保留残端组31例,对照组27例(P=0.225)。本体感觉的角度重复试验结果无显著差异:保留残端组4.56°,对照组4.28°(P=0.522)。二次手术探查时发现的移植物滑膜覆盖率无显著差异:保留残端组85%,对照组84.2%。结论保留残端同时使用异体肌腱移植重建前交叉韧带,对术后膝关节主观功能评分、稳定性和本体感觉和移植物滑膜覆盖程度并无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交叉韧带 关节镜检查 保留残端 前交叉韧带重建
原文传递
关节镜下保留残端与非保残重建前交叉韧带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20
17
作者 黄媛霞 段永壮 +1 位作者 陶金刚 明海武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564-566,共3页
目的比较关节镜下保留及非保留残端重建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4.03~2015.05收治的64例有韧带残端残留的ACL断裂患者64例为研究对象,采用关节镜下四股自体腘绳肌腱单束重建技术,随机分为两... 目的比较关节镜下保留及非保留残端重建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4.03~2015.05收治的64例有韧带残端残留的ACL断裂患者64例为研究对象,采用关节镜下四股自体腘绳肌腱单束重建技术,随机分为两组,即保留残端组和非保留残端组,每组32例,非保残组给予切除残端行常规关节镜手术重建ACL,保残组在保留残端的基础上行关节镜下ACL重建术。记录比较两组术前、术后关节稳定性及功能评分进行对比,术后1年测本体感觉,部分患者二次手术时探查重建韧带。结果 64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27个月。术后1年Lysholm评分,非保残组平均91.9分,保残平均93.2分;IKDC评分功能在A、B级非保残组29例,保残组30例;抽屉试验阴性非保残组29例保残组31例,Lachman试验阴性两组均为30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本体感觉重复试验无差异,患者自述关节稳定性及位置觉以观察组稍优,术后共有9例患者二次行关节镜手术,对照组4例,观察组5例,镜下见对照滑膜覆盖率及韧带表面光滑度较观察组稍差,因例数太少,未行统计学分析。结论关节镜下保留残端与非保留残端单束重建术重建ACL,均能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但关节镜下保留残端患者有更好的自我感觉,可能和保留残端有利于移植物的再血管化及本体感受器的恢复有关,需要更多的数据来进行统计学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交叉韧带损伤 前交叉韧带重建 保留残端 关节镜检查
下载PDF
加速康复外科在前交叉韧带重建围术期的应用 被引量:20
18
作者 孙凯 陈蕾 +5 位作者 麦瑶 胡花 陈亮 钟俊 胡勇 邱波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647-1651,共5页
背景: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的发病率近年来逐渐增高,其损伤后严重影响膝关节的运动功能,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康复锻炼也直接关系到患者能否获得理想的关节功能,将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应用于膝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的围术期管理具有重要... 背景: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的发病率近年来逐渐增高,其损伤后严重影响膝关节的运动功能,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康复锻炼也直接关系到患者能否获得理想的关节功能,将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应用于膝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的围术期管理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目的:探讨加速康复外科在前交叉韧带重建围术期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7月至2018年7月武汉大学人民医院骨外科收治的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加速康复外科组和传统治疗组,每组30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目测类比评分、膝关节活动度恢复时间、Lysholm膝关节评分、住院时间及患者住院满意度评分。该临床研究的实施符合《赫尔辛基宣言》和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对研究的相关伦理要求,参与患者均对试验过程完全知情同意。结果与结论:①加速康复外科组术后1,24 h及2,3,7 d的目测类比评分均显著低于传统治疗组(P<0.05);②加速康复外科组患者患侧膝关节术后活动度恢复到30°,60°,90°,120°所需的时间均显著小于传统治疗组(P<0.05);③加速康复外科组术后3个月及6个月膝关节Lysholm评分显著高于传统治疗组(P<0.05);④加速康复外科组平均住院时间显著短于传统治疗组(P<0.05);⑤加速康复外科组患者住院满意度评分显著高于传统治疗组(P<0.05);⑥结果表明,应用加速康复外科理念管理前交叉韧带重建围术期,较传统的围术期管理具有减轻患者焦虑、减轻术后疼痛、减少术后并发症、促进患者尽早康复、加速恢复肢体功能等多方面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速康复外科 前交叉韧带重建术 前交叉韧带 膝关节镜 康复 疼痛 并发症
下载PDF
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膝关节的神经肌肉功能重塑 被引量:21
19
作者 郭韵 杜良杰 +6 位作者 李建军 杨明亮 李军 冯雨桐 唐丽 刘长彬 高峰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65-68,共4页
前交叉韧带损伤或重建术后,膝关节本体感觉改变,中枢神经功能重塑,运动控制功能缺陷。需对膝关节进行系统的神经肌肉功能重塑,包括本体感觉恢复、中枢神经系统重塑和强化运动控制。
关键词 前交叉韧带重建术 本体感觉 运动控制 神经肌肉 功能重塑 综述
下载PDF
关节镜下残端保留在交叉韧带重建术的效果及对关节稳定性和本体感觉的影响 被引量:20
20
作者 舒莉 郭晓斐 +2 位作者 柴浩 杨德勇 孙荣鑫 《疑难病杂志》 CAS 2019年第3期275-279,共5页
目的探究关节镜下残端保留对前交叉韧带重建术的效果及对关节稳定性和本体感觉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6年6月于新疆医科大学第六附属医院关节外科拟行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的患者52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非保残组(26例)和保残组... 目的探究关节镜下残端保留对前交叉韧带重建术的效果及对关节稳定性和本体感觉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6年6月于新疆医科大学第六附属医院关节外科拟行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的患者52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非保残组(26例)和保残组(26例),非保残组采用常规关节镜下残端清理重建术式,保残组采用保留残端重建术式,比较2组患者主客观膝关节功能(IKDC评分、Tegner评分和Lysholm评分)、膝关节稳定性(KT-2000测试)、本体感觉恢复及胫骨、股骨隧道扩张情况。结果与术前相比,2组患者术后6、12和24个月的IKDC评分、Tegner评分和Lysholm评分均明显升高(P<0.01),术后KT-2000测试均明显降低(P<0.01),且保残组术后各时段IKDC评分、Tegner评分和Lysholm评分及KT-2000测试均优于非保残组(P<0.05,P<0.01);2组患者术后6、12和24个月重现角度均明显低于术前(P<0.01),且保残组术后6个月和12个月的重现角度均明显低于非保残组(P<0.01)。与术后1个月相比,2组患者术后6和12个月的胫骨和股骨隧道扩张度均明显升高,且保残组术后12个月的骨隧道扩张度明显低于非保残组(P<0.01)。结论关节镜前交叉韧带重建术中保留残端术后的运动功能较好,能够有效提高关节稳定性并降低骨隧道扩张程度,显著促进本体感觉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镜 前交叉韧带重建 残端保留 稳定性 本体感觉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