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颅内前循环破裂动脉瘤患者预后影响因素的研究
1
作者 敬谢攀 史雪锋 +2 位作者 赵建奇 徐彬 王森岗 《当代医学》 2020年第7期13-16,共4页
目的研究颅内前循环破裂动脉瘤患者预后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89例前循环动脉瘤术后患者,统计患者临床资料,并使用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评价患者预后,Logistic回归分析颅内前循环破裂动脉瘤患者预后的影响... 目的研究颅内前循环破裂动脉瘤患者预后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89例前循环动脉瘤术后患者,统计患者临床资料,并使用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评价患者预后,Logistic回归分析颅内前循环破裂动脉瘤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患者预后不良与性别、年龄、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冠心病、吸烟史、改良fisher分级、手术时机无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患者Hunt-Hess分级、动脉瘤位置、动脉瘤大小、术中阻断载瘤动脉时间有关,且随着患者Hunt-Hess分级、动脉瘤大小、术中阻断载瘤动脉时间的增加患者预后更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unt-Hess分级、动脉瘤位置、动脉瘤大小、术中阻断载瘤动脉时间为影响颅内前循环破裂动脉瘤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前循环 动脉瘤 影响因素
下载PDF
翼点入路显微镜下颅内前循环动脉瘤夹闭术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
2
作者 张成 《蛇志》 2018年第1期58-59,共2页
目的探讨显微镜下颅内动脉瘤夹闭术的手术方式,为提高动脉瘤夹闭术的安全性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5月~2017年5月行前循环不同部位出血性颅内动脉瘤的患者40例,按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0例,研究组患者采用翼点入路... 目的探讨显微镜下颅内动脉瘤夹闭术的手术方式,为提高动脉瘤夹闭术的安全性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5月~2017年5月行前循环不同部位出血性颅内动脉瘤的患者40例,按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0例,研究组患者采用翼点入路显微镜下夹闭术治疗,对照组患者行血管介入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为(162.12±6.22)min,对照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为(179.21±7.11)min,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0905,P<0.05);研究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5%,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4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显微镜下翼点入路行前循环动脉瘤夹闭术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血管介入治疗,能显著缩短手术时间,且并发症少,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前循环动脉瘤夹闭术 翼点入路 显微手术 血管介入
下载PDF
用多模式CT法判定超时间窗颅内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患者是否适合进行血管内治疗的效果
3
作者 闵敬亮 周星辰 +3 位作者 张辉 王昊 杨光 束汉生 《当代医药论丛》 2021年第12期41-42,共2页
目的:探讨用多模式CT法判定超时间窗颅内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患者是否适合进行血管内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10月期间在蚌埠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接受血管内治疗的65例颅内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发病至... 目的:探讨用多模式CT法判定超时间窗颅内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患者是否适合进行血管内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10月期间在蚌埠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接受血管内治疗的65例颅内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发病至接受血管穿刺时间的不同将其分为超时间窗组(发病至接受血管穿刺的时间为6~9 h,30例)和时间窗内组(发病至接受血管穿刺的时间在6 h以内,35例)。采用常规方法判定时间窗内组患者是否适合进行血管内治疗,采用多模式CT法判定超时间窗组患者是否适合进行血管内治疗。对两组患者中适合进行血管内治疗的患者均进行血管内治疗。然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管再通率、异位栓塞、症状性出血的发生率、死亡率及其中mRS评分≤2分患者的占比相比,P>0.05。结论:用多模式CT法判定超时间窗颅内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患者是否适合进行血管内治疗可取得较为理想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模式CT法 超时间窗 颅内前循环大血管闭塞 血管内治疗
下载PDF
大动脉粥样硬化与心源性栓塞所致急性前循环颅内大血管闭塞患者侧支循环的差异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7
4
作者 何亚玲 沈雪阳 +2 位作者 胡志林 姚敏 葛朝明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479-485,共7页
目的比较大动脉粥样硬化(LAA)与心源性栓塞(CE)所致急性前循环颅内大血管闭塞患者的侧支循环是否存在差异,并探讨侧支循环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1年8月于兰州大学第二医院确诊的70例急性前循环颅内大血管闭塞患者的... 目的比较大动脉粥样硬化(LAA)与心源性栓塞(CE)所致急性前循环颅内大血管闭塞患者的侧支循环是否存在差异,并探讨侧支循环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1年8月于兰州大学第二医院确诊的70例急性前循环颅内大血管闭塞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卒中病因分型将患者分为LAA组(n=50)与CE组(n=20),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CT血管造影对侧支循环进行评分,总分为3分,0或1分为侧支循环不良组(n=31),2或3分为侧支循环良好组(n=39),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二元逐步向后回归分析确定侧支循环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LAA组的侧支循环良好占比高于CE组(64%vs.35%,P=0.027),入院收缩压、血栓负荷评分(CBS)≥6分占比高于CE组(P<0.05),入院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低于CE组[5.50(3.00,10.00)分vs.13.50(8.25,17.00)分,P=0.003]。侧支循环良好组的LAA占比高于侧支循环不良组(P=0.027),而既往高血压、糖尿病史占比及入院NIHSS评分低于侧支循环不良组(P=0.044,P=0.003,P=0.017)。多因素logistic二元逐步向后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卒中病因分型为CE(OR=4.607,95%CI 1.337~15.877,P=0.016)、高血压病史(OR=3.357,95%CI 1.059~10.642,P=0.040)、糖尿病史(OR=4.589,95%CI 1.530~13.766,P=0.007)是侧支循环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LAA所致急性前循环颅内大血管闭塞患者侧支循环较CE所致者好,卒中病因分型为CE、既往高血压及糖尿病病史是急性前循环颅内大血管闭塞患者侧支循环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前循环颅内大血管闭塞 大动脉粥样硬化 心源性栓塞 侧支循环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