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前纵隔淋巴瘤的CT特征及误诊分析 被引量:10
1
作者 王朝文 潘海锋 +1 位作者 吴驰 谌力群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7年第7期61-62,F0002,共3页
目的探讨前纵隔淋巴瘤的CT特征,以提高其诊断的正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前纵隔淋巴瘤患者资料,全部均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 12例中,位于右前纵隔2例,左前纵隔2例,跨越左右前纵隔8例。全部呈分叶或形态不规则,均... 目的探讨前纵隔淋巴瘤的CT特征,以提高其诊断的正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前纵隔淋巴瘤患者资料,全部均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 12例中,位于右前纵隔2例,左前纵隔2例,跨越左右前纵隔8例。全部呈分叶或形态不规则,均见坏死或囊变,无钙化,9例呈多结节融合状,7例肿块旁见软组织结节影,8例包绕或侵犯大血管、心包,增强扫描10例呈轻度强化。结论前纵隔淋巴瘤CT表现有一定特征性,仔细分析可与前纵隔其他肿瘤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纵隔淋巴瘤 体层X线计算机 误诊
下载PDF
MR-DWI在前纵隔淋巴瘤诊断中的应用
2
作者 陈阳阳 李玉侠 +3 位作者 李善杰 窦文广 梁长华 胡莹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3年第2期107-109,共3页
目的 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MR-DWI)在前纵隔淋巴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本院2016年6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临床病理检查确诊为前纵隔淋巴瘤患者设为淋巴瘤组(n=78),确诊为非淋巴瘤良性病变患者设为非淋巴瘤组(n=75)。两组患者均... 目的 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MR-DWI)在前纵隔淋巴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本院2016年6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临床病理检查确诊为前纵隔淋巴瘤患者设为淋巴瘤组(n=78),确诊为非淋巴瘤良性病变患者设为非淋巴瘤组(n=75)。两组患者均进行磁共振(MRI)和MR-DWI检查,观察比较两组经MR-DWI检查测出的表观扩散系数(ADC);ROC曲线分析MR-DWI检查得出的ADC对前纵隔淋巴瘤的诊断价值。结果 淋巴瘤组ADC值为(0.76±0.16)×10^(-3)mm^(2)/s,低于非淋巴瘤组的(1.37±0.39)×10^(-3)mm^(2)/s(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ADC诊断前纵隔淋巴瘤的AUC为0.877,临界值为1.05×10^(-3)mm^(2)/s。MR-DWI检查诊断前纵隔淋巴瘤的敏感度(96.2%)、特异性(97.3%)、准确值(96.7%)、阳性预测值(97.4%)、阴性预测值(96.1%)、kappa值(0.935)均高于MRI检查(83.3%、84.0%、83.7%、84.4%、82.9%、0.673)(P<0.05)。结论 MR-DWI在前纵隔淋巴瘤诊断中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能提高其诊断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 前纵隔淋巴瘤 诊断 应用价值
下载PDF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在小儿前纵隔恶性淋巴瘤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2
3
作者 刘璐 《肿瘤基础与临床》 2020年第1期24-26,共3页
目的探究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在小儿前纵隔恶性淋巴瘤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入组2017年6月至2019年10月我院收治的30例小儿前纵隔恶性淋巴瘤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同一时间内于我院接受治疗的其他纵隔肿瘤患儿3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观察2... 目的探究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在小儿前纵隔恶性淋巴瘤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入组2017年6月至2019年10月我院收治的30例小儿前纵隔恶性淋巴瘤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同一时间内于我院接受治疗的其他纵隔肿瘤患儿3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观察2组患儿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水平。结果观察组患儿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水平为(75.39±8.17)μg/L,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的(22.78±7.29)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在小儿前纵隔恶性淋巴瘤诊断中显示出了较高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小儿 前纵隔恶性淋巴瘤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